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金叶靠炮 40楼 2013-04-21 20:03:32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此话 有哲理!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1 20:33:54 +0800 CST  
@恍惚斋主人 42楼 2013-04-21 21:25:42
帮你顶一顶
-----------------------------
谢谢啦,朋友!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1 22:43:57 +0800 CST  
难看的广告删除了!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2 07:25:34 +0800 CST  
五、沙丘之谋(1)
回到始皇三十七年的沙丘,嬴政鞠躬尽瘁的那天晚上,赵高找到了李斯。
赵高:老李啊,有件事我得和你通通气。嬴总去了,要我把最后的文件和公章交给嬴扶苏同志。现在文件还没有发出,我把它摆在胡亥同志那里,你看这文件发还是不发?现在情况比较特殊,太子的位置谁能上,就你我说了算。
李斯:啊呀我的老赵同志!这事你问我干什么?这是严重违反组织人事制度的呀,出了事你我都负不起这个责任,赶快别说了,我只当没听见。
赵高:好好,我不乱说。那接下来新的领导要到任了,人事上肯定有个变动——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介意啊——老蒙,蒙恬,有军功,有政治头脑,群众基础又好,又是嬴扶苏那条线上的人,老李你好好琢磨琢磨,你比他怎么样?
李斯:平心而论,这几项我都及不上老蒙。老赵你批评得太对了……
赵高:我负责宫廷内务工作少说也二十年了,看得比你多一些。凡是从丞相位置上被撸下来的人,没有活下来的。嬴总的二十个儿子你都清楚,嬴扶苏能力最强,一旦上位,那宰相的位置明摆着就是老蒙的,我是怕你等不到退休的那一天……而嬴胡亥同志不一样,早年他跟我学法,我对他比较了解。这个同志性格比较随和,平易近人,从来没有什么过失,而且一向对老同志特别尊重,我看他要是待在那个位置上,比谁都强。你好好考虑考虑……
李斯:你不要再说了,我不同意!既然先帝已有安排,那就按先帝的意思办!这是原则问题,不是谁上谁不上的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把握住自己呀,老赵!
赵高:老李呀老李!不要以为你这样做就很安全,要辩证地看待安危这个问题,你现在的处境很微妙,要是不早作决定,后悔来不及啊。
李斯:我李斯本来是楚国上蔡的老百姓,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靠先帝的培养,所以我决不能做对不起先帝的事。帝国把这么重大的权力交到我手上,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忠于职守,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你不要再说了,别把我牵连进去。
……
通常,话说到这个份上就算是谈崩了,一般人知趣的话就应该老老实实退出去,随后找根绳子吊死,免得今后被追查下狱,死得更惨。但赵高,不抛弃,不放弃。他是一个妖孽。他深知这场看上去温文尔雅的谈话其实是他与李斯之间你死我活的白刃战,谁先退缩,谁今后就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绝不能后退。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2 10:22:43 +0800 CST  


今人作李斯像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2 14:22:40 +0800 CST  
自顶一发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2 14:48:57 +0800 CST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3 07:19:42 +0800 CST  
@野芒子 58楼 2013-04-23 09:03:44

-----------------------------
谢谢野芒子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3 09:43:15 +0800 CST  
而李斯呢?他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的态度虽然坚决,但最后却露了怯。李斯之所以反对,不是因为他铁骨铮铮,真的维护原则,而是在逃避,是为了不要“令斯得罪”,这才是他的真心话。
这一信息,被赵高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接下去要做的,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直到李斯举白旗。
赵高:老李!你要认清现在的形势!我给你透个底,胡亥事实上已经主持工作了,我们之所以找你谈,不是要争得你同意,是在挽救你!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顺应时代潮流,还是站在历史的对立面,就看现在了。你怎么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呢!
李斯动摇了:换太子,以前齐国、晋国、商纣王都做过,是有血的教训的!我要是这么做了,老赵你说我还是人吗?
赵高: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了。你老李说不定还可以在丞相的位置上再进一步,封个侯爵……要是你现在认不清形势,我可是真的担心你今后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李斯同志,你好好想一想吧。
李斯此时感到压力无比巨大,他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个平日里看来无比恭顺老实的奴才,怎么会一下子变得如此大胆而且强硬。赵高的底牌究竟是什么?难道赵高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难道赵高已经得到了其他重臣们的认可?难道赵高已经控制了护卫队的军权?难道赵高已经向自己举起了屠刀?
李斯突然感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决不是赵高一个人,而是一张网,一张自己无论如何也挣不破的网!
终于李斯崩溃了,他流下眼泪,自言自语:生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忠,那就只能身不由己了……
李斯被赵高绑上了他的黑车。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李斯悲惨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以上对话意译自《史记 李斯列传》,是这篇文章中最出彩的片段之一。之所以不直译原文,是因为我心中的一个长久的疑问:这么秘密的对话,百年后的司马迁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难道他们两人在密谋时,有史官在一旁记录?这实在太诡异了!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3 11:07:01 +0800 CST  
上一帖是沙丘之谋(2),忘了写标题了。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3 11:07:53 +0800 CST  
为不影响本帖的严谨性,特将《史记》中李斯与赵高的对话摘录如下: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3 13:58:27 +0800 CST  
@潇湘观渔 64楼 2013-04-23 14:44:25
顶一顶
-----------------------------
谢谢潇湘!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3 15:13:06 +0800 CST  
@战国客 66楼 2013-04-23 15:46:38
前来学习。
-----------------------------
谢谢兄弟!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3 18:18:36 +0800 CST  
@弦月婉兮 70楼 2013-04-24 09:10:52
之所以看到现在才给楼主顶一发,是因为实在太精彩了了,看的一篇连着一篇,来不及想着去评论和顶贴。楼主写的很好。期待中···
-----------------------------
谢谢您的鼓励!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4 10:50:14 +0800 CST  
六、扶苏、蒙恬(1)
反正,赵高成功了,他从此成为这个帝国事实上的领导人,但在眼下,还有一系列繁琐的事等着他去做。
首先是保密工作。嬴政死了,还要表现得和他没死时一样,这是非常考验一个人演技的活。好在政治家都是好演员,李斯每天早上李斯照旧带着群臣在辒辆车前奏事,表情严肃认真,丝毫不像是在与空气说话;胡亥每天照旧请安,好像敬爱的父亲依然健在;赵高则要侍候皇帝的起居,每天端茶倒水送饭,比嬴政活着时更加殷勤。尤其是嬴政的尸首很快就开始腐败,气味难闻到令人作呕时,这些人还能色愈恭礼愈至,真的是很不容易。当然,最苦的差事留给了那些不知名的小宦官,他们得轮班待在车厢内“伺候”,并回答百官奏事,真的是生不如死。不久后,尸体腐烂的味道就越来越浓重,飘散到车厢之外。赵高急了,赶忙找人拉了一车鲍鱼来跟在辒辆车的后面,以臭掩臭,这才勉强糊弄过去。
紧接着是第二个更棘手的问题,长子嬴扶苏,嬴政钦点的继承人,该怎么处理?
当然是除掉!
可怎么除掉?
很难!在大臣眼里,扶苏是仁厚的君子。嬴政焚书坑儒,扶苏数次进谏,尽管最后被打发到边疆带兵锻炼,但却赢得了帝国官员们交口称赞。
在百姓的眼里,扶苏更是耶稣基督。真实的扶苏或许并没有传说地那么好,只是由于百姓日子过得太苦,需要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好脾气的扶苏就被一步步捧到天上。老百姓把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赋予扶苏的身上,仿佛只要他一即位,天堂就会降临人间。
官心,民心,都集于扶苏一人身上。更可怕的是,一个能凝聚军心的人,在一旁默默辅佐他。这个人,就是蒙恬。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4 17:47:29 +0800 CST  
@我笑黄巢不丈夫 72楼 2013-04-24 19:57:29
今天的有点短啊,呵呵.
-----------------------------
白天事儿多,只能写这么点了。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4 20:33:31 +0800 CST  
@zyf19840326 75楼 2013-04-25 06:56:45
不错,顶一顶!
--------------
自己来一发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5 08:24:13 +0800 CST  
六、扶苏、蒙恬(2)

蒙恬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爷爷蒙骜是仅次于白起王翦的秦国军神,赵魏韩三国都挨过蒙骜的打,总共被蒙骜拿下七十三座城池;父亲蒙武,随王翦攻伐楚国,杀项燕,虏楚王,也是战功赫赫。蒙恬因为是军三代的关系,很早就坐上了高级将领的位置,成为当时许多军人羡慕的对象。当然,蒙恬决不是只会拼爹的蒙衙内,他很快就在攻打齐国的军事行动中用一场大胜证明,自己一点也不比蒙家的父辈们差。
不过,这样的胜利并不能奠定蒙恬在帝国地位,毕竟秦军当时已呈风卷残云之势,灭齐只是时间问题,换别人来一样可以取得胜利。所以,这一战只是一个投名状,证明了蒙恬可以胜任领军之职而已。
真正的考验不久之后才到来。那一天,嬴政交给蒙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带三十万兵,北出五原,打匈奴,好让被谶语所困扰的皇帝转转运。蒙恬就一声不吭地就领兵出征了。
要知道他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强劲的对手,秦之后的汉朝据说很强大,可开国皇帝让匈奴围过,十七八个公主让匈奴单于睡过,长城好几十次地被匈奴踩过……后来耗光了一个盛世的积蓄,才算把匈奴打退了,可西汉没多久自己也挂了。就算是东汉最后把匈奴打跑,军功章里老天爷占了一多半功劳,要不是连年雪灾,真指不定谁打谁呢。
而蒙恬,是硬碰硬地与匈奴交手。虽然秦帝国也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国家,虽然那一代秦军也没有多少与游牧民族交锋的经验,但蒙恬一去,匈奴就被打得稀里哗啦往北跑,从此南下放个屁的胆量都没有。因为一群由绵羊领导的狮子,永远也战胜不了由狮子领导的绵羊。那时匈奴的头曼单于,根本不是蒙恬的对手,富饶的河套地区最终落到了秦的手中。
蒙恬却就此停住了脚步,他没有像后来的卫青霍去病一样,带着军队横行草原,快意恩仇。一个真正的将军不能光有热血,更应该有理智。蒙恬知道,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无论多么英勇善战,也无法抵消游牧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于是,他选择了筑城。数年间,一道壮观的长城横亘东西,阻绝了匈奴人再次南下的脚步。而蒙恬,以及他所统领的三十万秦军,也硬是在北方扎下了根,一守就是十年。
在这十多年里,蒙恬成为了帝国过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嬴政为了笼络他,让他的弟弟蒙毅坐电梯似的升官,没有几年就官至上卿;而且,嬴政还将长子扶苏派到他的军营中实习,这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帝国官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
扶苏、蒙恬,这时那个时代最强势的组合,帝国的希望,要除掉他们谈何容易?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5 11:18:16 +0800 CST  
@潇湘观渔 82楼 2013-04-25 16:04:38
支持辛苦者
-----------------------------
谢谢!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5 16:32:58 +0800 CST  



秦长城遗址。当年蒙恬兴许就曾在这堵土墙后抵挡过匈奴。
楼主 九丰山之兔  发布于 2013-04-25 20:58:46 +0800 CST  

楼主:九丰山之兔

字数:764299

发表时间:2013-04-17 06: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26 12:03:03 +0800 CST

评论数:62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