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cjscjs2015 8701楼 2015-09-10 09:49:00
开、
—————————————————
欢迎朋友前来关注本文,常来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0 19:37:58 +0800 CST  
@涛声依旧的你 8229楼 2015-07-15 18:24:00
李煜画像:


偶横竖怎么看这个李煜也不像史书描述的那样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简直可以用丑来形容了。
—————————————————
古代审美跟现在可不一样,而且古代画风并非西方的写实风格(比如蒙娜丽莎),而是写意风格,突出神似而非形似,这画像不知是什么时代的,倒是很像明朝风格。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1 08:28:12 +0800 CST  
@低首神龙狄飞惊 2015-09-10 10:59:38
【正文】
但是,这个黑锅真的应该由赵匡胤一个人来背吗?答案是否定的。
关于以文官知州县事,我们已经说过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 历史 趋势的必然选择,并非赵匡胤个人喜好所能左右决定的,而对于科举考试,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证明赵匡胤特别喜欢和重用读书人呢?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用数据来说话。
根据现代 历史 学家张希清先生的考证统计,两宋三百年间,每年通过科举所取之士平均约345人......
-----------------------------
@三皇五帝七星九极 2015-09-11 11:07:35
明朝的进士比宋朝人数少,这也是进士金贵的原因之一吧?物以稀为贵,人也是少了稀罕,就像现在 大学生 满天飞的时候, 大学生 就不值钱了,找工作都困难。
-----------------------------
@青楼红袖招 2015-09-11 15:18:20
大学生 跟进士没法比,以前包分配的时候勉强算是进士,现在连秀才都算不上,再说古代考进士属于选拔人才,现在上大学只是高等教育,目的不一样,地位肯定不同。
-----------------------------
两位说的各有道理,青楼兄点到了关键上。考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是政府选拔人才的测试,跟高等教育的性质确实不一样,即便是古代的国子监、太学等我们今天认为的教育机构,其实也是为了给政府培养人才,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之说,也没有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规划。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1 16:47:03 +0800 CST  
@仇小楼 8711楼 2015-09-11 11:42:00



—————————————————
小楼兄弟好久不来了,热烈欢迎~~~孟昶也是够奢侈的,这个七宝溺盆要是放在其他皇帝哪里,用来当酒器还嫌奢靡,要不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呢!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1 21:38:13 +0800 CST  
@仇小楼 8719楼 2015-09-12 08:05:00
其实哥们支持你很久了,换个马甲你就不认识了,哈哈!
—————————————————
啊哈,多谢多谢兄弟,!除了谢没啥好说的,但是不知道马甲是哪个?不过最好先别说破,也给楼主留个悬念吧,看楼主哪天能猜出来哈!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2 20:33:52 +0800 CST  
【正文】

建隆二年,赵匡胤在对禁军高层将帅进行调整后,殿前都虞侯一职空缺。众所周知,殿前司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更是赵匡胤发动兵变的主要力量,殿前都虞侯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即位后,赵匡胤让亲弟弟赵光义担任了这一重要职位,而当都虞侯位置再次空缺时,赵匡胤想起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张琼。

张琼此前所任的职务是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跟殿前都虞侯差了好几个级别,比他资历更深厚,更接近这一职位的将领还有不少,但在赵匡胤他看来,张琼性情暴烈而又了无心机,对自己忠心耿耿,是担任此职的最佳人选,认为“殿前卫士如虎狼者不下万人,非张琼不能制”,于是把张琼跨越几级提拔到殿前都虞侯职上,足见对张琼的信任。

赵匡胤的眼光果然犀利,张琼性情暴烈,驭下严苛,上任后不久就把殿前司众将士调教地服服帖帖,但张琼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因为自己这个火爆脾气吃了大亏,送掉自己的性命,而造成这个悲惨结局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解除了以石守信为代表的功臣宿将对禁军的掌控权,更换了一批资浅才庸的将领典掌禁军,但他对这些将领也不完全放心,在禁军中安插了一些亲信作为耳目,广泛刺探情报,监视禁军将领言行,防止他们有不忠之举,不测之谋。

这些耳目的官职级别都很低,但他们却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说白了就是皇帝布置在军队中的特务。按理说,承担这种特殊使命的特务平时应该小心做人,低调做事,但那些并不高明的特务对他们的监视对象却往往盛气凌人,史珪和石汉卿就是其中代表。

史珪和石汉卿都是禁军的普通军校,同时也是赵匡胤的兼职特务,两人十分擅长刺探情报和向皇帝告密,由于对皇帝忠诚听话,工作态度积极主动,赵匡胤对他们十分信任,但他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的信任助长了两位特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嚣张气焰。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3 13:05:06 +0800 CST  
【正文】

史珪和石汉卿一心回报主上厚望,更加卖力地开展刺探和告密工作,跟很多禁军高级将领的关系搞得十分紧张,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但绝大多数将领都对两人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深知站在两人背后的那个人是自己绝对不敢惹,也惹不起的。

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将领都有这种觉悟,生性没有心机的张琼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史珪、石汉卿这“哼哈二将”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公开表示对两人的极度鄙视,还给他们起了个响亮的外号“巫”,意思是“装神弄鬼的老巫婆”。

被别人骂成“老巫婆”,恐怕任何一个男人都受不了,何况是得到皇帝宠信,心眼儿又不大的红人,张琼也因此与史、石两人结下了过节。

史珪、石汉卿自然对张琼恨得牙痒痒,准备伺机打击报复,但他们深知张琼同样深受皇帝器重信任,用欺凌部下、给自己起外号这样的借口肯定扳不倒他,于是开始发挥自己刺探情报的特长,四处搜集张琼从事“不法行为”的证据,等待机会给对方致命一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史珪和石汉卿终于掌握了他们自认为充分的证据,乾德元年(963年)八月,两人正式向皇帝告发张琼不法之罪,罪名是“私自豢养部曲百余人,自作威福,禁旅畏惧”,顺带加上另外一项罪名“诬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时事”。

这两件罪名充分显示了史、石二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人命的决心。

所谓的“豢养部曲百余人”是说张琼秘密建立私人武装,这可是一项犯了掉脑袋的大忌,赵匡胤鉴于五代藩镇和禁军将帅拥有亲兵卫队进而威胁皇权的教训,建国不久就明令禁止“牙兵”(也就是私人武装),这项罪名恰恰是违其禁令而行之,简直就是顶风作案。至于“诬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时事”,更是挑战赵匡胤的心理底线。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史、石二人的预料,听到这两项罪名的赵匡胤怒不可遏,立刻命人传讯张琼,亲自当面质问。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3 13:09:07 +0800 CST  
@两广大毒枭 2015-09-11 21:19:38
楼主写得辛苦,写了两三年了,还没有写完赵大哥,要忙于工作忙于家务事,不容易,只要不太监,就对得起天地了。
-----------------------------
兄弟你好,楼主写的时间不短,不过还没两三年哈,也就是一年多O(∩_∩)O其中辛苦倒不觉得,只是时间对每个人是有限的24小时,用来工作和陪家人,就没办法保证码字速度了,尤其楼主最近这半年的工作、个人事务还特别多,预计到了今年底以后就好多了,届时一定竭尽全力更新,还望常来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3 20:27:25 +0800 CST  
艰难困苦,玉汝其成,楼主加油!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5 00:31:24 +0800 CST  
@低首神龙狄飞惊 8737楼 2015-09-15 00:31:00
艰难困苦,玉汝其成,楼主加油!
—————————————————
囧~~回复错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5 00:34:05 +0800 CST  
@赤脚踏沧浪 8734楼 2015-09-14 18:18:00
煌煌巨著。点赞楼主。

赤脚踏沧浪携金陵惊梦(http://bbs.tianya.cn/post-no05-330505-88.shtml)前来拜望。
—————————————————
艰难困苦,玉汝其成,楼主加油,定去拜访!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5 00:35:40 +0800 CST  
@kingsun_he 8732楼 2015-09-14 11:07:00
@我是小村官2015-09-1210:22:50.0

看了几集高大希导演的赵匡胤,简直无法忍受,里面的脑残台词也就罢了,受不了陈建斌的装腔作势,他也就是演个跟女人厮混的皇帝,根本就演不出宋太祖的气质。,想来也不知道哪个演员适合演太祖,关于他的影视剧也很少啊貌似。

—————————————

我也是实在看不下去,很多史实都错了,乱了
—————————————————
呵呵,历史电视剧不能当历史来看,得当成言情剧,偶像剧,神剧来看,看历史还是要看史书。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5 10:29:27 +0800 CST  
【正文】

盛怒之下的皇帝,说话语气当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但张琼的反应却更加强硬,他知道自己被别人诬告,却不懂为自己辩护,也不先来个认罪服软,再从长计议,反倒是犯起了犟脾气,在皇帝大人亲自审讯下仍然不屈不服。

赵匡胤被不服软的张琼给激怒了,他下令石汉卿当堂行刑,准备来个刑讯逼供。

石汉卿得到这个打击报复的大好机会,自然不肯放过,他挥起一种叫铁挞的兵器,直接击中张琼的头部。

我不知道这种铁挞到底是什么东西,长得什么模样,只知道这是一种纯铁打制的玩意,用来打击人的脑袋,后果可想而知。

在石汉卿公报私仇的刻意击打下,张琼被打得几乎气绝过去,但硬汉不愧是硬汉,他的脑袋虽受了重伤,意志却仍然坚定,仍然不服,也不认罪。

看到这种情形,赵匡胤察觉到其中或许另有隐情,决定把张琼交给御史台详细审问,但他实在是低估了张琼的硬骨气,在押往御史台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

受了不白之冤的张琼十分窝气,自己今日受小人凌辱,当众蒙羞,皇帝也如此对待自己,与其苟活于世,还不如一死证明清白。

当走到明德门时,张琼解下了自己佩戴的腰带,托人交给自己的母亲,儿不能侍奉母亲尽孝,也无法向母亲诀别,就把这腰带当做信物吧!

完成这件事后,张琼别无牵挂,慷慨自杀身亡。

张琼的自杀大大出乎了赵匡胤的意料,他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用刑过苛,竟然逼得这位忠心耿耿的亲信将领自杀身亡。

更让他后悔的还在后面,张琼死后不久,赵匡胤就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真相,事实是张琼死时,家无余财,只有老母一个,家仆三人,他直接找到诬告的始作俑者石汉卿,质问说:“你说张琼豢养部曲百余人,而今又在哪里呢?”

这种事情要是放到别人身上,必定是哑口无言或跪地求饶,但石汉卿不愧是特务出身,心理素质极佳,脸皮极厚,言之凿凿地辩解道:“张琼虽然只有三个仆人,但他养的人个个以一敌百,足当上百人。”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5 12:31:12 +0800 CST  
【正文】

在历史上,我曾经见过听过许多强词夺理的解释,但如此厚颜无耻的言论我还是头一次听到,按照石汉卿的理论,如果让张琼真的养上五百壮士,那战斗力岂不是可以达到五万精兵的水平,别说保卫皇帝,就算是收复幽燕,统一全国也只在举手之间。

出乎意料的是,赵匡胤虽然知道张琼的冤屈,却没有还他清白,只是对其家人厚加抚恤,把同在禁军效力的张琼之兄提拔为龙捷副指挥使,算是对张琼冤死的一种补偿。

这种行为其实并不难理解,赵匡胤虽一向以仁明宽厚著称,但作为皇帝对这种冤枉臣下致死的案件,是绝对不可能公开认错的,这不是一个诚信不诚信的问题,而是维护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的需要,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做不到,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跟不为张琼平反相比,赵匡胤的另外一项举动似乎更让人难以理解,那就是他对石汉卿的态度,他严厉斥责了这位诬告者,却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处罚,仍然重用如初。

后来石汉卿随皇帝亲征太原,阵亡于太原城下,也算是为国捐躯,多少抵消了一些当年的罪过,禁军全体将士“闻其死,无不称快”,而赵匡胤却还把他当烈士“厚恤其家”,赠给袁州防御使的官衔,抚恤待遇规格甚至超过了张琼当年的标准,对其信任重用可见一斑。

张琼案显然是一起冤假错案,但这绝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冤假错案。赵匡胤不给冤死者张琼平反,也不惩处诬告者石汉卿,除了皇帝不能认错的考虑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那就是杀鸡给猴看。

或许是自己当年造反太过成功,赵匡胤对禁军的高级将帅始终心存防范,既然张琼已经死了,平反也不可能让他死而复生,不如再借用他这个死人做一下活人的文章,震慑一下那些同为高级将帅,心中可能有小算盘的武将们,他要用张琼的案例告诉其他人一个道理:

即便是张琼这样对朕有救命之恩的亲信将领,只要胆敢有一丝一毫的不法行为,哪怕是这方面的一点心思,我也绝对不会放过!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5 14:11:07 +0800 CST  
【正文】

张琼是第一个被皇帝怀疑有谋反意图而遭殃的禁军高级将领,但绝不是惟一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第二个因此遭殃的是地位比张琼更高的将帅——殿前司都指挥使韩重赟。

韩重赟,河北磁州武安人(今属河北邯郸),也是一位行伍出身的勇将。

在史料记载中,张琼和韩重赟往往被相提并论,以“资浅才庸”一词来形容,资浅指的是张琼,才庸指的就是韩重赟。

相对韩重赟来讲,张琼的确是资浅,因为韩重赟在后汉时期就跟着枢密使郭威混,郭威后来摇身一变做了皇帝,韩重赟也得到了提拔的机会。后来他又在在显德元年(954)年那场著名的高平之战中以及后来征战淮南的过程中,多次立下战功,到后周末期已经升任了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主力步军的最高长官。

这段时间内,韩重赟最大的收获并不是禁军主力首领之职,而是结识了另外八个意气相投的热血男儿,一起结拜成异姓兄弟,也就是人尽皆知的义社十兄弟。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这位韩重赟又一次跟对了人,陈桥兵变中,在朝廷与兄弟之间,在忠和义之间,他选择坚定地支持兄弟,为了义气,当然还有未来的功臣身份和利益。

赵匡胤兵变成功后论功行赏,韩重赟被提拔担任侍卫亲军司马军主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后来又从征二李叛乱,军职不断晋升,到建隆二年(961年)他在禁军中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这年七月,赵匡胤亲自导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以石守信为代表的一班功臣宿将典掌禁军的兵权,这次禁军高级领导班子大调整中,包括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在内的“义社十兄弟”中好几位兄弟都提前从禁军将帅位置上“退了休”,甚至连皇帝的亲弟弟赵光义也离开了禁军系统。

但禁军两司总不能没有将帅统领吧?经过深思熟虑,赵匡胤选择了把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交给韩重赟。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5 23:17:53 +0800 CST  
@不清不楚斯基 2015-09-16 09:03:29
@低首神龙狄飞惊 8751楼 2015-09-15 23:17:00
【正文】
张琼是第一个被皇帝怀疑有谋反意图而遭殃的禁军高级将领,但绝不是惟一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第二个因此遭殃的是地位比张琼更高的将帅——殿前司都指挥使韩重赟。
韩重赟,河北磁州武安人(今属河北邯郸),也是一位行伍出身的勇将。
在史料记载中,张琼和韩重赟往往被相提并论,以“资浅才庸”一词来形容,资浅指的是张琼,才庸指的就是韩重......
-----------------------------
这几天在外地学习,晚上反而能抽出点时间了,不辛苦,不辛苦。。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6 16:42:44 +0800 CST  
【正文】

赵匡胤对这位义社兄弟的忠诚可谓知根知底,而韩重赟此后的表现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他在殿前司都指挥使位置上干了五年,始终小心谨慎,一切奉命行事,不敢跨越雷池一步,对部下将士则以宽厚仁慈为主,关系十分融洽,绝不像张琼那样公开树敌。

按说像这种“老实人”最多是吃点小亏,绝不会摊上大事,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乾德四年(966年)十一月,有人向皇帝打报告,揭发韩重赟“私取亲兵以为腹心”,有图谋不轨之意。

这个罪名太面熟了,三年前张琼被诬告也是被扣了同样的帽子,按说以赵匡胤的头脑,应该不会再犯同类错误。

但赵匡胤还是愤怒了,他似乎忘记了上次的教训,对这个级别更高、身份更特殊的好兄弟、老实人、好将领,他的表现甚至比对张琼还要急躁,甚至没给韩重赟当面辩白的机会,打算直接废了韩重赟,让他去跟死去的张琼作伴。

韩重赟也知道自己大祸临头,但他没有张琼那种刚烈性格,只好乖乖等死。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韩重赟平时与人为善攒下的人品发挥了作用,居然有人站出来为他说情了。

韩重赟被诬之事可能有很深的政治背景,皇帝盛怒之下,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一般人是绝对不敢出头说情的,而且他们也没有改变皇帝决定的影响力。

韩重赟的运气实在不错,因为事实上至少还有两个人是具备这种影响力的,而这个愿意站出来为他说话的人就是这两人其中之一——赵普。

这个时候的赵普刚刚拜相不久,正是最受皇帝器重之时,他的面子赵匡胤还是要给的,更重要的是,赵普对赵匡胤说了这样一番话:

“殿前司禁军乃陛下亲兵,但陛下您毕竟不可能亲自统领,还需要择将统任。如果韩重赟因为被人诬告就予以诛杀,岂不使众将人人自危,谁还肯尽心为陛下统御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7 12:51:19 +0800 CST  
【正文】

赵普这句话唤回了赵匡胤头脑的清醒,如果我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斩了韩重赟,岂不是重蹈了冤枉张琼的覆辙?这样非但不能保证禁军将帅对自己的忠诚,反而可能让他们人人自危,适得其反,老实人韩重赟终于逃过一劫。

命虽保住了,官位是保不住的,这年二月,韩重赟的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被解除,随即出任彰德军(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算是赵匡胤对他的惩戒。

韩重赟被诬案的起因和张琼冤案并无两样,甚至连罪名都一模一样,这两个案件透露出来同一个信息,就是赵匡胤对高级将帅的猜疑和防范,而对两人的处置方式也经常被人拿来说事,证明赵匡胤是如何抑制打压武将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对宋初历史的认识显然不够深入。

张琼、韩重赟两人一个为证清白自杀,一个有人说情免职,从结局我们就可以知道,诬告者绝不是赵匡胤为了干掉两人而事先安排好的,否则即便赵普说情也是没用的,这两个案件背后夹杂着禁军中各方势力的斗争,一定程度上是赵匡胤被别人抓住了防范禁军将帅的猜疑心理才导致了案件的结局,并非赵匡胤本人出于打压武将的需要,他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样搞一刀切,把功臣武将全都“咔嚓” 掉。

所以说,以张琼、韩重赟被诬案来证明赵匡胤刻意抑制打压武将(也就是“抑武”)的观点是没有充分依据,站不住脚的,个案虽然值得关注,但能够传达完整信息的还是要看赵匡胤对整个武将群体的态度。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7 14:05:09 +0800 CST  
@青楼红袖招 8756楼 2015-09-16 19:02:00
@低首神龙狄飞惊2015-08-2812:54:33

【正文】

第一百O四章这个黑锅有点冤

前面的篇幅中,我们一起了解了赵匡胤制定的一系列重要政治制度,包括行政制度、职官制度、科举制度,这些制度与他更早采取的加强对禁军控制的系列举措、削弱地方藩镇的“三大纲领”一起,构成了北宋建国之初的制度体系框架。

在了解这套制度体系及其运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中窥得赵匡胤巩固政权、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战
—————————————————
青楼兄所见略同,能理智分析幽云十六州的不多。话不多说,以后还会专讲这部分,敬请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7 22:24:11 +0800 CST  
@两广大毒枭 2015-09-11 21:19:38
楼主写得辛苦,写了两三年了,还没有写完赵大哥,要忙于工作忙于家务事,不容易,只要不太监,就对得起天地了。
-----------------------------
@低首神龙狄飞惊 8729楼 2015-09-13 20:27
兄弟你好,楼主写的时间不短,不过还没两三年哈,也就是一年多O(∩_∩)O其中辛苦倒不觉得,只是时间对每个人是有限的24小时,用来工作和陪家人,就没办法保证码字速度了,尤其楼主最近这半年的工作、个人事务还特别多,预计到了今年底以后就好多了,届时一定竭尽全力更新,还望常来指教!
------------------------------
@两广大毒枭 2015-09-14 21:46:20
写得很好,只是开头太散漫了,没有了神,否则这贴现在的点击率肯定过二百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般,不知道是谁说的,但非常有道理。本来我开始看时也想放弃了,因为太没有感觉了。不过后面越写越好,进步地非常大。能简的地方应该尽量简,在阐述史实时,要多谈谈自己见解。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人。
-----------------------------
兄台点评的极是!开头已经铸就,无法重新再来,楼主虽甚为纠结,却也无可选择,只能在后面加倍努力,倘若今后出版再进行大的修订,但在整体风格上,楼主还是坚持写史要写实,对别的作者没有关注又极为重要的领域,比如经济、文化、社会和制度方面,努力呈现给广大读者一个丰满的、完整宋朝,不仅仅只是一个政治上勾心斗角,军事上打打杀杀的故事。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9-18 12:30:16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