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不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公元前203年,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对峙于荥阳。楚汉两军交锋数月,谁也奈何不了谁。刘邦帐下大将韩信率军一举荡平了魏赵燕齐四国之后,天下大势已经是异常明朗,韩信这颗“砝码”无论加到哪一方上,都将会使整个天下发生根本性的倾斜,一个大好的历史机遇摆到了韩信面前。
韩信兵锋所指让楚霸王项羽异常恐慌,忙派武涉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韩信拒绝了。齐人蒯通对韩信说:“汉王与项王对峙荥阳,势成骑虎,天下的关键在于韩将军您,您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您若助汉灭楚,将来天下必定是汉王的,但您想想,您功劳这么大,所谓功高震主,汉王未必会放过您。不如趁现在手握重兵,自立为王,与汉王、项王鼎足而三,三分天下有其一,那时韩将军您就是称霸一方的诸侯啊。”这番话让韩信颇为心动,但他还是犹豫不决。最后他只得对蒯通说:“想当初我只是汉王账下一名小卒,是汉王提拔我当大将军,才让我有今天的成就,我实在不忍心背叛汉王啊。”就这样,韩信放弃了摆到自己面前大好的一个历史机遇,也为他自己以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之后,就发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故事,韩信协助刘邦打败项羽,夺取了天下,他本人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韩信也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汉十年,刘邦率军出征平叛。吕后采用萧何之计,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棒杀,一代名将没有死在疆场,却死在了宫廷的阴谋诡计中,令后人不胜唏嘘。
至于当初韩信为什么选择放弃自立为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韩信本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帅才,却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带领军队所向披靡,可是一说到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政治图谋却是无理想也无蓝图,他也许只想带领军队去驰骋疆场,攻城略地,而从未想过当天下鼎定时自己该何去何从。蒯通用王图霸业说他,他却用刘邦对他的情义来搪塞,这很好地说明韩信的政治谋略根本比不了他的军事谋略。
其二,刘邦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强大的政治气场令韩信不敢起反叛之心。与韩信相比,刘邦是一个政治老油条。就拿一个例子来说,在刘邦与项羽在前线鏖兵时,韩信派使者来向刘邦请示,请刘邦封他是假齐王,便于管理刚攻打下来的齐国。刘邦一听不禁火冒三丈,心想我在这和项羽拼死拼活,天天盼着你韩信带兵来救,你倒好这时候趁机漫天要价,刘邦立时就要当着使者的面发作,幸亏张良在旁边连使眼色,刘邦立刻冷静下来,明白了现在不是和韩信闹翻的时候,他于是立刻对使者说:“大丈夫建功立业,要当就当个真王,当什么假王。”
而且马上封了韩信为齐王。刘邦反应之快、临机处事之果决确实是韩信不能比的。这事两人没闹翻,但是刘邦心里那根刺却长期地扎下去了,也许那一刻刘邦已经下决心要杀掉韩信了。
第三,韩信对自身的处境和对人性人心的洞察不清。韩信总觉得自己忠于刘邦,刘邦定不会负自己。殊不知刘邦最忌惮的就是用兵如神的韩信。“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旦天下安定,深谙兵法韬略的韩信便没有了价值,他的存在只会令刘邦坐卧不安。这个时候的韩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深居简出,凡事都要低调。可韩信一连犯下好几个错误,收藏项羽手下将领钟离昧,对刘邦口出怨言,这一切的一切都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楼主 萧铤  发布于 2016-04-29 16:13:00 +0800 CST  

楼主:萧铤

字数:1312

发表时间:2016-04-30 00: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3:20:26 +0800 CST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