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应该认识这个孙子(上)




苏老湿讲干货,今天讲的是:《中国人,都应该认识这个孙子》
——好吧,有一点标题党了;
不过,这确实就是我想对你们说的话。





做好事不留名:大家好,我是苏老湿。

今天,当我们说一个人是个孙子的时候,通常都是很不好的说法,带有很强烈的鄙视。

但是曾几何时,我们叫一个人孙子,是因为我们非常尊重他,甚至崇拜他;
我们拜读他写的书,我们惊叹于他取得的伟大的成就。

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是一个拿到世界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今天在这里就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这个特别的孙子,
这个神奇的孙子,
这个我们都应该认识的孙子。





其实孙子的真名叫孙武,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因为实在太厉害了,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孙子。

说到孙子,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写的《孙子兵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被称作“古代第一兵书”。

事实上,孙子因为写了这一本书,不只找到了工资高、领导器重的好工作,这本书还广为流传,叫人们脑洞大开,惊为天书,跪的膝盖都肿了。

而孙子也在国内外聚集了一大批粉丝,中国的粉丝、外国的粉丝都已经把他捧的不要不要的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内的粉丝是怎么吹捧孙子和孙子兵法的:

明朝的时候,有个人叫茅元仪,自己本身就是个很牛的武将,他在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兵书后,这样评价孙子: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孙子以前的军事思想,孙子没有遗漏与抛弃;孙子以后的人,根本无法突破他的水平。

茅元仪真不愧是孙吹第一人。

我们知道,孙子兵法无论在军事作战还是企业实战中往往被运用的最多,因为商场如战场,那么我们可以说军界和商界高层人物的使用和理解就最为透彻。

比如唐朝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他说: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意思是,我看了这么多的兵书,没有一个出了孙子的水平范围的。

而海尔集团的大boss张瑞敏也曾说过,
是《孙子兵法》帮助我形成具体的管理方法和企业竞争谋略。

嗯,我只能说,在孙粉的道路上,你们都赢了。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的人是如何评价孙子兵法的:

首先我们看到《孙子兵法》英文的翻译是《The Art of War》,
翻回来就是战争的艺术,可以说翻译的是非常巧妙。

同时公认的对于孙子兵法的地位评价极高,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

同时,《孙子兵法》是美国最牛的西点军校历史学部评出的十大军事经典之一。

而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这样说过:“《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可以说孙子和他的《孙子兵法》收服了古今中外军商两界不少的大人物,但很可惜的是他却没有打动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呢?





司马迁。

就是写了这么牛逼的一本书的这么牛逼的一个人物,
却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司马迁老师傅写的大汉出版社出版的《史记》这一国家级传记中(好长好拗口…),
没有给孙子专刊,而是和吴起、孙膑一同列传。

首先我们来看看《史记》是本什么书:
这是司马迁老先生在雕没了后(不幸…)写的一本碉堡的书,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总体来说这本书就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讲人,分三个层次在写,就是在过去的这个时间里:
皇帝们都在干嘛?
诸侯们都在干嘛?
大臣们都在干嘛?

第二部分讲事,分两个层次在写:
一个是说过去都发生了什么事?
另一个是说这段时间都形成了什么样的制度?

抛开第二部分讲事的不说了,在第一部分里,孙子只能在第三层列传这个大臣的层次,并且三人合编一传;
并不像苏秦张仪这样能说会道的还能单独占一个坑;
而和孙子一个时代的孔子居然破格写到了第二层的世家,也就是诸侯这一级别,并且单独立传!

不得不说在司马老先生的眼中,孙子能被写入是说明了还是被认可的,但是他认为孙子只是一个一般牛逼的人物。

那么我们就很好奇:孙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到底是粉丝们眼中牛的不行的大拿,
还是史记中和别人挤在一起列传的过客?

孙子他应该要有怎样传奇的一生,才能写出孙子兵法这等绝世兵书?

兴许是受了司马爷爷的影响,很多人都没有完整的看过孙子兵法,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这个孙子。

我们就先来扒一扒孙子的身世之谜吧。





我们先往上倒个几代看看孙子的出生:

最早的时候,孙子的祖先是伟大的尧舜禹中的舜的后代,在周王朝统一的时候被天子封为了陈国的国君。

结果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远祖妫【guī】完便携家带口的逃到齐国,投奔当时齐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子牙的后代姜小白)。

齐桓公早就了解到妫完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当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相当于工业部部长。

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就由妫姓改为田姓,所以他又被称为田完,算是在齐国扎下了根。

田完又往下传了五代的田书做到了齐国的大夫,在为齐国攻打莒【jǔ】国的时候立下战功,当时的国君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姓给他,以表示对田书嘉奖,这一家族的这一系从此又改姓了孙。

孙书的儿子叫孙凭,做了齐国的卿,也就是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而这个孙凭就是孙子的父亲。

也就是说,孙子是到他爷爷这一辈才开始姓孙的,之前的时候是来到齐国姓的田,最早在陈国是姓的妫,而且是舜的后代。

不管姓什么,孙子就是这样牛逼背景下出生的官二代。

由于贵族的家庭出身,孙子有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他可以不用为生计奔波,而去阅读古代军事的典籍《军政》,
他可以花时间去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是怎么用兵打战的,
他的爷爷、爸爸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
而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
这些都对孙子的军事素养的培养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可以说孙子最终之所以有机会成为一个既能写书、又有实战的一等一的军事高手,是因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兵二代”。

正是因为生在了“会打战的国家 会打战的家庭”里,成就了“会打战的孙子”。

当孙子年轻的时候,齐国已经很乱了(史称“四姓之乱”):
先是左相灭掉了右相;
接着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左相;
后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四大家族相互之间又不断的撕逼,
愈演愈烈,国家简直要乱成一锅粥。

孙子觉得国家这么乱,自己也没什么机会发挥一下自己的水平,
而且世界那么大,孙想去看看。

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合晋国讨伐楚国,国势兴盛,很有要强大的意思。孙子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

于是在他18岁那年离开齐国,去了吴国。

插一句历史,留在齐国没有改姓孙的田氏家族还继续牛逼下去,田完的十代孙以后终于反客为主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历史总是告诉我们太多的道理,总结就是4个字,坚持到底,哦…)

可以说孙子这一走真是背井离乡,脱离了父辈苦心经营多年的齐国去到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虽然不愁生存但是要发展很难。

那么,当时的吴国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能吸引孙子只身前往呢?





一直以来吴国都是个远离中原的边陲小国,不招人待见。
直到传了19代,到了国君寿梦这一代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
正是寿梦在位的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准备要大国崛起。

寿梦主要干了三件对吴国特别有利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尊敬周天子,会盟诸侯,通过搞好和天子的关系拉拢诸侯。

当然,有了这一层积累后他也毫不含糊,他干的第二件事就是自己给自己升了一级,诸侯变王,成为吴国史上第一个吴王。

那么他干的第三件事就是吃饭睡觉打楚国,开始吴国常年的虐楚行动。从寿梦开始,吴国没事就喜欢去骚扰一下旁边的巨无霸楚国,虽然吴国整体比楚国小太多,但是常打胜仗,占得小便宜,搞得楚国很是不爽。

不过,寿梦也有特别头痛的事:

他是建设银行行长的典范,一共生了四个儿子:
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四子季札【zhá】。
听听这名字,又是猪烦、又是愚鸡、又是愚昧的,怎么也不如小四会叽叽喳喳的讨人喜欢。

事实上,季札是寿梦四个儿子中最知书达礼、仁爱贤明,又最有才华的一个,因而深得寿梦的宠爱,寿梦一心想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可是季札就是不肯接受,

因为季札的梦想是搞音乐,要去追逐他的诗和远方。

寿梦没办法,只能在临终的时候,把四个儿子都叫到身边,并嘱咐到:
我现在把王位传给长子猪烦,你们一定要兄终弟及,一个传一个,以便最后有机会可以传到我心爱的季札的手中。
猪烦感动的泪流满面,含泪答应。(李世民都哭晕在厕所,还有这么好的传统,我都不用玄武兵变这么费劲了…)

兄弟死后要传位给小四的遗言,被证明就像一个魔咒一样。
猪烦上位不久就挂了;
愚鸡如约继位,结果没干多久,愚鸡也扑街了;
老三愚昧上位,结果没干多久,愚昧也挂掉了。(真是寿梦显灵啊…)
现在剩下小四季札德高望重的,但是他依然无心王位,屡屡推辞王位不肯接受。

最后老三愚昧的儿子僚在众人的拥护下即位,是为吴王僚。
可是这样的结果有一个人不是很欢喜,他就是猪烦的儿子公子光。

公子光心里想:我爸兄弟四人,按爷爷的安排应当传位给四叔季札。
季札既然不干,我爹最先继位当吴王的,自己就应当继位接着干。

于是公子光暗中招贤纳士,准备有一天袭击吴王僚,夺回他认为属于他的王位。

公子光这个人也确实有些本事,吴王僚上位后有事没事还派他继续去骚扰楚国,他除了前期输了一阵外,后期经常打胜仗。

因此他心里应该会更加不爽了吧,我这么有菜花,凭什么不是我当吴王?

但是造反岂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而这时候,一个足于左右局势,并且影响了孙子一生的关键的人物即将出现…





上面说到吴国不过是一个边陲小国,没事骚扰楚国,还常常打胜仗,那么楚国为什么没收拾吴国呢?

答案是看不上,犯不着。

春秋时期的楚国是南方大国,对于位居东边的小吴国根本不放在眼里。脑子里想的尽是怎么和北边强大的晋国掰掰手腕。

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平王,楚平王本为了联合秦国制衡晋国,决定让太子芈建和秦景公的女儿孟嬴政治联姻。

这个时候伍奢和费无极都是太子芈建的老师,费无极教书本理论,伍奢指导行动。
于是楚平王就派太子的老师费无极到秦国去迎接孟嬴。

费无极为了趁机上位服侍平王,回来就在楚平王面前极力渲染孟嬴是个绝世美人,天下无双,赛过天仙,美的不行了,劝平王干脆自己娶了算了。

平王好色,于是强纳儿媳,费无极也借此上位转为侍奉平王。

费无极虽然上位了,但是担心自己干的缺德事,将来太子建有一天登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又开始不断离间平王和太子建,搞得平王也开始担心太子建要造反。

最后的结果就是太子建吓得跑路了,而平王把跟太子建关系好的老师伍奢抓起来,并且让伍奢把自己能干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伍员也就是伍子胥,名伍员,字子胥)两兄弟招来,以防杀伍奢后兄弟俩复仇。

伍子胥不傻,知道平王这是为了灭绝后患,所以坚决不去,劝大哥伍尚也别去。
可是伍尚为了救父亲那百分之一的机会还是去了。

事实证明伍子胥是对的,老爹和大哥伍尚一同都被楚平王杀害了。

不得不说明一下的是,孟赢嫁给楚平王后生下了芈轸,最后芈轸成功当上了楚王,是为楚昭王,这真是一部活脱脱的楚国版的太子妃升职记啊。

这时伍子胥也只能跑路,他想要逃往没事就打楚国的吴国好有机会复仇,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因为太子建在宋国,他就去投靠宋国。

结果宋国也是一顿乱,他只好与太子一起逃到郑国。

在郑国,太子建想联合人做掉郑定公自己干,结果事没成反而自己被杀,最后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一起投奔吴国。

是的,伍子胥也来到了孙子前往的吴国,不过伍子胥的目标更为清晰:
他立志要借助吴国的力量为父兄报仇。
于是他到吴国后辗转投靠了公子光,准备帮助公子光上位,然后去攻打楚国。

而这时候,他们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吴王僚派两个亲弟弟率军攻打楚国,同时派季札出使晋国观察诸侯动静,但是楚国派兵断了吴王僚两个亲弟弟的后路,想退却不能回国。
吴王僚身边一时缺了心腹的帮手。

于是,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一个人物,来完成消灭吴王僚最后一步:

他就是刺客专诸。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说到刺客这个职业,它就像蜜蜂一样平时勤勤恳恳,危急时刻扎一针,然后自己就死掉了。

可以说刺客的一生就只为一件事来,为的就是那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的刺客精神。

伍子胥在吴国的街上偶遇专诸,发现了专诸身上是具备刺客精神的,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志在夺位的公子光。
公子光十分善待专诸,专诸决定拼死以报答公子光的知遇之恩。

正值吴国的四月春风拂面,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了身穿铠甲的武士,他知道吴王僚爱吃烤鱼,于是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虽然爱吃烤鱼,还是很有警觉的派出了卫队,从吴国的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从门户到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而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吃个烤鱼真是费劲啊…)

正喝酒喝到happy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了吴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就挂了,他的侍卫人员瞬间也杀死了专诸。

但是吴王僚手下的人一时群龙无首,混乱不堪。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吴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然后自立为国君,是为吴王阖闾。(之后,阖闾为了报答专诸,于是任命专诸的儿子作为卿)

上位后,阖闾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礼贤下士,积蓄粮食,建筑城墙,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
阖闾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灭楚称雄,而这正和了伍子胥报仇的意愿。

这时候的吴国就好像一个强大的篮球队:
主教练有了,牛逼的中锋有了,就差一个天才的组织后卫,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王朝。

而这个人,就是孙子。


楼主 苏老湿  发布于 2016-05-09 11:19:00 +0800 CST  

楼主:苏老湿

字数:5448

发表时间:2016-05-09 19: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3:18:48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