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不是传说——《山海经之西山经》绝密研究

今天开贴写西山经的研究,先说些题外话。

首先,本人要感谢天涯,感谢天涯网友,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老马拙著《山海经之南山经》考证已经于2012年6月由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当当、卓越、淘宝均有销售。网上购书并进行书评的朋友,请联系老马QQ782150606,可免费获得最新研究成果《帝江真身揭秘》。

其次,本人欢迎大家提意见或者建议,但是对没有任何实际内容的批评恕不接受。老马始终认为,真相往往很简单,而过于复杂的论述要么离真相很远,要么是为了掩盖真相。老马研究《山海经》,发帖子也好,出书也罢,其目的都只是为了揭开山海经的真面目,而不是用于评定职称。老马的行文风格就是简单直接,不会拘泥于目前流行的所谓学术文章形式。因此,有学术形式偏好的朋友请远离本帖,也建议不要购买老马的书,因为咱们不是一路人,你购买老马的书,只能让你自己后悔,让老马也无奈。比如,有位朋友购买了《山海经之南山经》考证,评论说:“书里几乎是,南山经说的XXX,其实是XXX,。。。然后把动物说明加一小段,图片放一张,结束。哎。。。希望出书有点学术精神。。。 ”这位朋友,看了老马的书,你知道凤凰是什么动物了吧?老马写的是“考证”类的东西,不这样写,那要怎样写?下笔万言,离题千里那才叫“学术精神”?你翻遍所有研究山海经的书籍,那些有“学术精神”的人谁能告诉你凤凰真身是什么?

第三,本人对《山海经之西山经》的研究结论,会颠覆部分已有的所谓历史定论和常识,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不爽。为避免争吵,老马在这里打个预防针:老马是汉族,无党派人士,非美分党。老马的研究纯粹局限于对《山海经》真相的揭秘,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和企图,请喷粪一族远离本帖。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2 13:56:00 +0800 CST  
西山首经

一、钱来之山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1、华山松究竟是什么?

《五代史·一行传》载:“郑遨闻华山有五粒松,因徙居华阴求之”。

《寰宇记》曰:“唐时华州贡五粒松”。

《癸辛杂记》谓:“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

以上可见,华山松就是今天的五针松,又叫胡芦松、五须松、果松等,其特点是五个针叶为一束, 结有松果。

可是,华山松真的是产于今天陕西的华山吗?

根据以上资料,华阴有华山松产出,可是历史记载,华阴在西周时却属于豫州。到了宋朝,华山松又跑到高丽去了。按照当今高丽在东北的说法,华山又要跑到东北去了。

更悲催的是,根据公开资料,今陕西华山上还存活的古树大概只有50多棵,还不一定都是五针松!

谜,真是谜。到底是古人脑残呢,还是今人愚昧呢?华山松,你到底在哪里呢?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2 20:36:52 +0800 CST  
据说,某些大师在遇到古人记载和今人看法不一致,无法自圆其说时,通常的手段是:古人记载错了;古迹毁于战火;古迹毁于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大师是谁老马就不细究了,免得这些大师的贤子孝孙们来这个帖子里造粪。

今陕西华山上之所以没有华山松,不是古人记载错了,也不是这些华山松毁灭了,而是因为:今陕西华山,根本不是历史记载中的华山。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中心,从来就没有跑到当今陕西去。

历史记载中的华山,其实是今天的大别山;历史记载中的华山松,其实就是中国独有品种——大别山五针松。

清朝之前,中原的概念,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大别山和淮河流域一带。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2 21:41:19 +0800 CST  
为什么说今天的大别山才是历史记载中的华山呢?

首先,我们从华山的由来分析。

古代华同花。

《白虎通义》说:“西方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华虽有收获的意思,但班固这种按照五行方位来分析华山命名的方法,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西边的山多了去了,为何独此山叫华山呢?

《水经注》:“远而望之若华状,故名华山。”这种解释似乎靠谱,但很容易引起歧义。“若华状”,传统解释认为,是因为这座山远远看上去象花的形状(古时华可通花),老马认为这种解释存在问题,因为花的种类多了去,不同种类的花,形状差别可是太大了,到底是象莲花的形状呢,还是象梅花的形状呢,或者是玫瑰花的形状呢?

实际上,华山之所以被称为华山,不是因为这座山远望去象花,而是因为这座山的山脉走向象古文字“华”字。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0:25:08 +0800 CST  
废话少说,有图有真相


古文字“华”http://my.tianya.cn/53271039#app=photo


大别山山脉走向(图中间黄色部分)http://my.tianya.cn/53271039#app=photo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0:37:13 +0800 CST  
废话少说,有图有真相


古文字“华”


大别山山脉走向(图中间黄色部分)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0:39:30 +0800 CST  
作者:百臂罗汉 回复日期:2012-09-12 17:06:29  回复

我可是换了好几个马甲在顶你 速度 不要让哥们失望 哈哈
——————————

多谢老兄支持,老马出品,绝对精品,呵呵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0:50:37 +0800 CST  
作者:ysmr65 回复日期:2012-09-13 08:52:03  回复

恭喜新作新鲜出炉。

————————

多谢支持!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0:52:28 +0800 CST  
作者:aimar20000 回复日期:2012-09-13 10:29:12  回复

马兄出新文章了,恭喜恭喜。

————————

多谢多谢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0:53:07 +0800 CST  
发源于大别山的河流,一部分属于淮河水系,一部分属于长江水系,有了这些河流的分割,大别山山脉走向整体上看起来就像古代文字“华”字,所以在古代被称作“华山”。

大自然造化之奇妙,古人智慧之高超,体现的淋漓尽致,老马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1:10:16 +0800 CST  
其次,大别山至今仍有野生五针松生存,即大别山五针松,它不但符合华山松的基本特征,还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这种松的种鳞鳞盾先端肥厚、有明显反卷,叶型5针一束且短,材质、生态习性与其他松迥然不同。该树种1956年在安徽岳西县首次发现,1999年被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发现分布于安徽岳西、金寨,湖北罗田及河南商城等地。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2:37:59 +0800 CST  
第三,从史书中记载的华山位置的重要性来看,只有大别山,才能承受起其在历史中的厚重角色。从武王伐纣开始,到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华山一直和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紧密相连,很长一段时间内,华阴一直属于京兆郡,而华阳连接巴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这种地位要求华山必定是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之地。而大别山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是掌控、沟通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枢纽所在,在主要依赖水路运输的古代,这里必然成为是南北物资交流汇集的中心。其中淮河是南北方分界线,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农耕,能够形成对农业社会政权的支撑,所以成为诸侯必争的中原地带。直到如今,淮河流域仍然是中国自然出生人口密度最高的流域,长江流域比不上,黄河流域更是比不上。

反观今陕西华山一带,土地贫瘠,区域狭小,干旱少雨,交通不便,如此之地,哪里有支撑国家繁荣的基础?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朋友已经明白了,历史上记载的三秦、秦岭、秦国,都在大别山一带,而不是今天的陕西!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3:40:12 +0800 CST  
作者:SZ_从前 回复日期:2012-09-13 14:28:50  回复

关注楼主超过半年,楼主越来越操蛋了,出书出傻啦

_____________

感谢关注

本人欢迎大家提意见或者建议,但是对没有任何实际内容的批评恕不接受。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4:45:01 +0800 CST  
作者:kimma0760 回复日期:2012-09-13 15:55:28  回复

古人是怎么爬到天空那样的高度看山的形状的,还有,是先有字呢还是先有山名,先解决第二点再回答第一点

__________

1、肯定是先有字,后有山名的

2、古人绘制地图自有自己的办法,山脉走向不一定要在空中才能看得到。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3 16:12:49 +0800 CST  
作者:bishuihan_007 回复日期:2012-09-13 17:00:58  回复

完了!?
__________

刚开个头,呵呵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4 09:39:08 +0800 CST  
作者:dangtiezhuang 回复日期:2012-09-13 19:39:33  回复

支持马老师快点更新,等待急看。。。。

————————

多谢支持,有空就会更新的,敬请关注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4 09:39:59 +0800 CST  
作者:扫煤才子 回复日期:2012-09-13 21:05:51  回复

看了楼主对《南山经》的研究,觉得比较靠谱,这里先留个名

————————

多谢支持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4 09:40:20 +0800 CST  
作者:天空之战 回复日期:2012-09-13 21:28:56  回复

果断留名

————————————

多谢支持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4 09:40:47 +0800 CST  
2、洗石是什么

对于洗石是什么,郭璞 注:“澡洗可以磢体去垢圿。”老马认为,郭璞看见洗石而想到洗澡用的石头,这其实是典型的望文生义。

其一,郭璞所处年代,和先秦时期一些用语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比如洗澡这件事,先秦时分得很细,洗头用“沐”,洗身子用“浴”,洗脚用“洗”。如果是洗澡用的石头,应该是“浴石”,而不是“洗石”。

其二,山海经记录的东西,要么是日常所用,要么是日常少见。翻遍典籍,洗石二字不论是在官方史书,还是在民间野史,均无其使用记载。因此,洗石当为少见之物,而非日常所用之物。

其三,从山海经行文特点来看,其在记载事物时,如果描写其功用,必然会加一句“可以做什么”。因此,这里“洗石”是对石头外形的描写,而不是对石头功能的描写。也就是会所,洗石不是洗脚用的石头。

那么,洗石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4 10:10:58 +0800 CST  
其实,真相真的很简单。

“洗”在古代除了可以做动词外,还可以做名词来用,就是类似脸盆的器具。

《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笔洗,洗笔用的器具,这个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那么洗石,就是象脸盆一样的石头,这个在地质学上就叫“冰臼”。





楼主 马红光2011  发布于 2012-09-14 10:37:41 +0800 CST  

楼主:马红光2011

字数:46930

发表时间:2012-09-12 21: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3:17:41 +0800 CST

评论数:22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