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诗的新解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关于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在该诗1978年9月9日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前后,从高层到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中,均有人提出疑问,由于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不能确定,以致国内外出版的许多毛泽东诗词评注、赏析、鉴赏等著作中,对这首诗的内容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的阐释,成为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研究中的一个疑案和悬案。从该诗的内容、手迹风格、毛泽东创作追怀诗的有关情况等方面来分析,这首诗不应当写于1963年 12月,而应定为1972年11月罗荣桓70寿辰或1973年12月罗荣桓逝世10周年时为宜。在1972、1973年时,wg虽稍有降温,但远未结束。一批与他同生共死的战友或已身亡,或遭囚禁,他的身边已群英凋落,四顾乏人;其次,人民怨声载道,经济濒于崩溃;再次,国际上美苏两霸对抗激烈,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对我进行军事威胁。面对如此动荡多变的国内外局面,毛泽东在此“国有疑难”的时刻,能不想到罗荣桓等已经逝去的忠诚战友,能不发出“可问谁”的仰天悲呼吗?
另外吴旭君回忆,吊罗诗是在毛在吴的提示“是谁能使阁下这般钦佩?”之后加一题目的.(李树庭)
根据上面李树庭先生的分析,这首诗不应当写于1963年 12月,而应在1972、1973年,那么结合诗词的含义我认为不是悼念罗荣桓的,很可能是怀念林彪的。原因如下:
1、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在红军队里林有飞将军的称号而罗没有,草上飞等于飞将军,这里是借用。林有几次每相违而罗没有,所以可能是说林的。
2、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指在长征的道路上,林逢山开路,左冲右突不是难堪的,因为林只是一个执行者,压力不是特别大。战锦(辽沈战役)方为大问题,林已经是方面大员了,如何才能完成中共中央的战略任务,取得东北的胜利,要比较在长征的道路上的任务、压力要难堪的多。上述的事情只有林能担当。当然战锦也可以理解为取得全国胜利。
3、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wg 与七千大会的初衷只有你我清楚,别人统统是斥鷃、昆鸡,不可能理解大鸟与老鹰的。对照下面两句容易理解。
4、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每一次患难时刻都有你支持,排忧解难,现在wg被迫降温,但远未结束。一批与他同生共死的战友或已身亡,或遭囚禁,他的身边已群英凋落,四顾乏人;其次,人民怨声载道,经济濒于崩溃;再次,国际上美苏两霸对抗激烈,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对我进行军事威胁;政权内部毛面临着极大威胁。面对如此动荡多变的国内外局面,毛泽东在此“国有疑难”的时刻,谁能力挽狂澜,显然是林,也只有是林,不可能是罗。
5、吴旭君回忆,吊罗诗是在毛在吴的提示“是谁能使阁下这般钦佩?”之后加一题目的,既然写诗,一般先有题目,为什么而写,然后再写内容,不可能写好诗词没有题目,别人提醒后再临时加题目,只能解释为林是自己打到的,现在“国有疑难”的时刻怀念他,无论如何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打自己耳光,所以不能加题目。不知趣的吴旭君出于奉承的目的提问,尴尬的毛只能加上悼念罗的题目,况且林罗一体,很容易想到,悼念罗也是怀念林。
根据上面五个方面的推理,如果写诗词的时间是在1972、1973年,结合当时的环境状况,我认为这一首诗很可能就是怀念林总而作,只是出于不能说明的原因变成了悼念罗的诗。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3-02-13 13:38:00 +0800 CST  
另外从这一首诗的几个关键词汇分析都不是指罗:
1、草上飞---这个是关键,开篇点明记得当年草上飞,草上飞应该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人的‘外号’,这个罗没有,所以有些人牵强附会地说是指当年红军跑得快,很可笑,一个诗词大家能开口就说记得当年跑得快?结合下面红军队里每相违就更加不通,每相违说是往往见不了面,可是知道这一首诗是悼念诗,开篇必须点明是悼念谁,不可能开篇是记得当年跑得快,在红军队里往往见不了面,这也是太贻笑大方了。
2、战锦----战锦方为大问题,并且要比长征的时候更加重要,一些人便把辽沈战役打锦州的事情搬出来,说是指罗否定了林回头打长春的事。我们知道的事实是因为敌人增兵,林是犹豫了一下,发了一个电报回头打长春,但是这个电报是以东北局名义发的,罗也是签字了的,还有电报里是说打锦州或者打长春我们正在考虑,并在中央没有回复之前又按打锦州继续进行了。这样一件不是很大的事情怎么会比长征的时候更加重要呢?可见太牵强附会了,所以战锦是指取得东北的胜利,也可以延伸为取得全国胜利,这个方面显然是林,罗是不能代替的。
3、如果用林代替成罗,诗词里面每一处的任何解释都是顺理成章了,所以可以判定这一首诗就是怀念林总而作。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3-02-13 13:52:27 +0800 CST  
@gysww 2楼 2013-02-13 15:11:44
言之有理,不过毛既然如此怀念林,为什么不为他平反?
-----------------------------
面子上过不去,已经被定为第十次路线斗争,不能自己打自己耳光,否定自己的一贯正确。况且就是为他平反他也不能再帮助自己了,所以在困难时只能作诗词怀念了,那种无助无奈的状况也是好可怜的。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3-02-13 17:27:07 +0800 CST  
@exit1900 3楼 2013-02-13 16:35:10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毛对高、刘、彭、林用玩即扔,非到无人可用是才想起。
七二、七三年,毛准备斗的是周,而林不是周的敌手,所以不会想起林的。
-----------------------------
林不是周的敌手,可能。但是毛林联手呢?所以会想起林的。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3-02-13 17:30:46 +0800 CST  
按照为怀念林而作,全篇诗文的含义十分清晰,为:
记得当年的‘飞将军’(林彪)啊,在红军队里为了红军与革命的前途问题,常常与我争论。在长征途中争论的问题还不是很大,而在关系东北的战略战术包括全国的解放战略方为争论的大问题。他们(斥鷃、昆鸡)怎么能够理解我们(老鹰、大鸟)之间的争论呢?今天你不幸离开人世,今后国家又有大的疑难问题,谁人再与我争论?我可再去问谁呢?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3-02-15 21:17:12 +0800 CST  
如果题目是《七律.无题》,时间在78年发表,恐怕很少有人能联系到罗荣桓头上,80%以上的人会想到,该诗就是为怀念林总而作。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3-02-20 23:40:30 +0800 CST  
这是我去年初发表的一篇讨论文章,也是偶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有感而作,想与大家共享。此文在这里发了后,讨论的不是特别热烈,这里先说一下这一篇文章产生的初衷:毛一生流传的诗词不少,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对于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也是为数不少,可是在对毛的所有诗词的内容及解释上基本没有分歧,单独对这首诗的内容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的阐释,成为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研究中的一个疑案和悬案,是什么原因产生了分歧呢?主要是诗词中的关键词汇、事件与所以怀念的人不符,与诗人的一贯写作方法不同,甚至违背了常规写作惯例,这是不符合逻辑的。那么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也是一时好奇,将诗词中的关键词汇、事件串联了一下,结合诗词的含义我认为:为什么是悼念罗荣桓的,很可能就是怀念林彪的,,又看到了李树庭先生的分析,这首诗应当写于在1972、1973年之间,突然开朗,按题目去解读,怎么解释都是牵强附会,如果变成是怀念林,任何地方的任何解释都是顺理成章了,再加上题目是别人提醒后再临时加题目的事例,那么就是怀念林而作的嘛。当然这了这个思路也是匪夷所思,毕竟颠覆了以往按照题目及内容研究者的观念,可是当内容与题目结合在一起研究又是漏洞百出,无法解释时,为什么不能换一个思路去解释呢,既然题目与内容不符合,就是题目或者内容有一个出现了问题,从题目是别人提醒后再临时加题目的事例,到内容中的关键词汇、事件都是与林有关,再到李树庭先生分析的写作在1972、1973年的时间因素,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林罗一体,很容易得出这首诗词就是怀念林的结论。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4-07-14 07:42:03 +0800 CST  
这一首诗如果按照题目是悼念罗荣桓批评林的一般研究者的结论来解释就是:
荣桓同志:你还记得当年在红军队里大家都跑得快嘛,我们在红军队里由于跑得快往往见不了面,长征并非难以忍受的岁月,第一个大战役同林彪作了坚决的斗争,执行了我的先打锦州的指示才最重要。小雀还想讥笑高飞于长天的大鹏鸟,只能在地上走一走的小昆鸡还想嘲笑展翅腾空的老雄鹰,这一切实在令人觉得真可笑。今天你已经走了,日后处理国家的各种疑难棘手的问题时,我该去同谁商量呢?
点评:悼念诗,开篇必须点明是悼念谁,或者悼念非常突出的关键事件,不可能开篇是记得当年跑得快,在红军队里往往见不了面的不痛不痒的事情,再说既然往往见不了面,没有非常突出的关键事件应该也是没有什么感情,那么何必怀念。直接到第四句才出来了同林彪作坚决的斗争,执行了我的先打锦州的指示这个最重要的事件指向被悼念人,这也是太贻笑大方了。后面的突然出现小雀还想讥笑高飞于长天的大鹏鸟,只能在地上走一走的小昆鸡还想嘲笑展翅腾空的老雄鹰,这一切实在令人觉得真可笑又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尤其是结尾的‘国有疑难’对前面的不痛不痒的事情,更是与前面不能呼应。
一个诗词大家是不会作出来这样的诗词的。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4-07-14 07:42:45 +0800 CST  
这一首诗如果按照是悼念林的结论来解释。全篇诗文的含义十分清晰,为:
记得当年的‘飞将军’(林彪)啊,在红军队里为了红军与革命的前途问题,常常与我争论,相互借鉴提高;在长征途中争论的问题仅仅是红军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还不是很大,比较单纯,而在关系东北的战略战术进一步是全国的解放战略战术方为争论的大问题呀,这个题目太大了,他们不了解;可笑他们天天批林,不知道你我在为了红军的生存与发展、东北的战略战术,全国的解放战争战略战术的争论,是如何引领从弱小的红军到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小雀还想讥笑高飞于长天的大鹏鸟,只能在地上走一走的小昆鸡还想嘲笑展翅腾空的老雄鹰,这一切实在令人觉得真可笑;今天你已经走了,日后处理国家的各种疑难棘手的问题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国家又有大的疑难问题时,谁人再与我争论?我可再去问谁呢?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4-07-14 07:44:46 +0800 CST  
关键是当时正在批林批孔,才有‘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否则突然出现这一句不好解释。
楼主 klsr58  发布于 2014-07-15 08:27:27 +0800 CST  

楼主:klsr58

字数:3405

发表时间:2013-02-13 21: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7:03 +0800 CST

评论数: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