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历代缅怀岳飞的诗词


分享资料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8-04 23:56:47 +0800 CST  
感人至深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8-15 22:24:10 +0800 CST  


岳飞的故乡相州汤阴县(今河南省汤阴县)位于黄河以北,那里原本是岳氏宗族的聚居地。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包括汤阴县)都被金军侵占,女真贵族开始压迫奴役北方的百姓。后来,岳飞在抗金斗争崭露头角,立下赫赫战功,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名将,逐渐成了南宋的高官。汤阴县的岳氏宗族闻讯纷纷南下,渡河投奔岳飞,岳飞热情地收留了他们。由于岳飞喜爱江州及其附近的庐山,把江州视为自己功成身退之后的安居养老之地,所以他就把从汤阴南下的岳氏宗族安置在江州(今江西九江)。
作为南宋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岳飞当时的俸禄(工资津贴)相当丰厚。为了妥善安置从北方逃难而来的岳氏宗族和父老乡亲,岳飞拿出自己的部分俸禄收入,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庐山之南购置水田788宋亩、旱地1196宋亩、水磨五所,用于生产耕作,解决岳氏宗族和父老乡亲的吃饭穿衣问题。与此同时,岳飞还先后购买并建造房廊、草屋和瓦屋共498间,其中建在江州城中的38间房屋是岳飞自己的私宅,剩下的约460间草屋、瓦屋和房廊主要集中在庐山之南的“岳家市”,供逃难而来的岳姓族人居住。关于此事,史书记载:“九江有宅一区,聚家族之北来者,有田数顷,尽以赡守家者”(《金佗续编》卷9《遗事》)。此后,庐山之南成为岳氏宗族的新聚居地,那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山村农庄,也即“岳家市”(《周益国文忠公集?杂著述》卷7《泛舟游山录》)。“岳家市”在庐山石门涧附近的山村乡间,南宋名臣周必大1167年所著《庐山后录》记载:“出石门涧,由官路稍前有岳家市。”

南宋诗人董嗣杲写有《过岳家市》一诗,诗中写到:
“鄂侯遗部曲,多岁此为农。
茅店罢残暑,松峦出乱钟。
溪流分别坞,晚色失前峰。
去去遗仙踪,苍云几万重。”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8-27 21:30:41 +0800 CST  
顶起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8-31 23:46:25 +0800 CST  
千古第一真英雄!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9-02 22:36:36 +0800 CST  

西湖三杰: 宋朝的岳飞、明朝的于谦、明末清初的张煌言。三位民族英雄均与杭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故称“西湖三杰”。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于谦,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张苍水,名煌言,字玄著,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西湖虽说是个极尽秀美之地,却有幸安葬了三位民族英雄。


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
岳飞(宋)
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息。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 一作当 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
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岳飞题。
(《金佗粹编》卷十九《家集》卷十《题记》)

题宜兴张大年家厅事屏记
岳飞(宋)
近中原版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
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 万 一。
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 匹马不回耳。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
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

满江红
岳飞(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一作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见河南汤阴县岳庙明天顺二年《满江红》词碑)


书愤
陆游(宋)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


建安叶绍翁题西湖岳鄂王庙
叶绍翁(宋)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岳鄂王墓
徐集孙(宋)
百战收功指顾间,岳家军令重如山。
班师似出高宗意,逢恶徒成秦相奸。
往事不成空浩叹,黄鹂无绪自间关。
金戈铁马纵横地,古庙犹存落照间。


文天祥:「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文天祥:「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
(参见《文山先生全集》,或《汤阴县志》)


岳鄂王墓
赵孟頫(元)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1254-1322年),宋末元初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系子孙。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岳飞之死是千古奇冤,历来有许多题咏、凭吊,这首却尤为沉痛。元朝学者陶宗仪指出:“岳王墓诗,不下数百篇。其脍炙人口者,莫如赵魏公作。”(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赵魏公”指赵孟頫)


岳忠武王祠
于谦(明)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虏,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咏煤炭
于谦(明)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入武林
张煌言(明)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素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忆西湖
张煌言(明)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一座新坟无。


满江红 怀岳忠武
张煌言(明)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10-25 22:11:20 +0800 CST  
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民族英雄有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人,但冉闵无论如何也不能拿来和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这些举世公认的真正民族英雄相提并论。但是脑残冉粉却故意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硬是把“冉闵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混同于“汉人没有民族英雄”。

事实上,对于冉闵来说,从亲胡到杀胡,再到招纳重用胡人,都是权宜之计,最终目的是扩充实力,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民族大义在冉闵那里并不是被始终坚持的纲领,相比之下,祖逖的北伐,是主动地、有意识地以恢复华夏正统江山的民族大义为旗帜的。河西的张骏,也是这样的典型。历史上的冉闵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私利,而在胡人和汉人之间摇摆不定,这表明冉闵其实并不是现在网上许多文章所宣称的“汉人救星”“坚持民族大义的大英雄”。
假定羯赵是满清,是外来民族征服中国,那么冉闵(石闵)就是一个吴三桂。曾经臣服于羯赵,为羯赵好生卖力,因各种猜忌不满又反羯赵。吴三桂后来号召汉人反清,想来当汉人皇帝,但就算吴三桂后来得胜,学冉闵屠净满洲人,吴三桂能算是民族英雄吗?
民族英雄虽然难定义,但冉闵无论如何也不能拿来和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这些公认的民族英雄相提并论。民族英雄起码是不谋私利,为整个民族的事业做贡献。冉闵这个古代吴三桂在谋的却显然只是他自己那野心勃勃的权欲,就算砍再多的羯人,也对民族解放事业无多大贡献。东晋时期真正的民族英雄是民族英雄应该是祖逖、桓温、刘琨。

客观地说,冉闵能够“悉散仓库以树私恩”,带兵打仗的能力“胡夏宿将皆惮”,确实也可算是人杰。况且,他在冉魏国内,确实也保护了一些汉人,这也算是功德一件。至于冉闵临死前说的那句名言,“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更是掷地有声。
但是与十六国时期为了重建或复兴华夏而有所作为的其他历史人物相比,冉闵的功业其实并不出众。网上吹捧拔高冉闵的文章宣称“如果没有冉闵杀胡,诸胡在中原繁衍之后,必然会南下,再杀光南方汉人。则中华文明就会灭亡”种种。抓住侯景之乱作文章,完全不考虑生在这个时代的其他汉军将领如祖逖、谢玄、恒温、刘裕、陈庆之等人对诸胡作战时的辉煌战绩。毕竟历史不容假设,如果可以设想诸胡的大举南下,灭亡中华,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设想祖逖、谢玄、恒温、刘裕、陈庆之等人的北伐成功,勒石燕然,乃至横扫西域,远征罗马等等。种种荒诞猜想,已不是历史研究的内容。

还是让我们回到确凿的史料,看看与冉闵同时代的其他汉人英雄在做什么:
祖逖,以北伐中原、恢复华夏正统为己任,率军渡江北上,收复淮北,使石勒的胡人大军不能南侵。中流击楫、闻鸡起舞的感人典故,中国人耳熟能详。
刘琨,与祖逖一同闻鸡起舞的好友。一生以“立功河朔”为志,艰辛苦斗,在当时就有晋朝忠臣之名。
谢玄,淝水之战率领北府兵打败了氐秦的大规模进攻,保卫了华夏正统。
刘裕,率军大举北伐,收复黄河南岸大片故土,一度收复关中,刘裕北伐是东晋历次北伐中成果最大的一次,“气吞万里如虎”。
这些人物,以言勇气毅力血性骁勇,都堪称一时英雄,有些人的功业远在冉闵之上。而且这些秉承华夏文化传统的武装力量都没有类似杀胡令的主张和行为。所以,单单把在胡人和汉人之间摇摆不定、制造了人口大灭杀的冉闵称为是“民族大英雄”,而且还拔高到“中华第一英雄,汉民族第一伟人”的位置,未免有失偏颇。希望大家在看到类似问题时,多一点思考和求证,少一些冲动和盲从。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5-01-18 21:19:05 +0800 CST  
@叽叽喳喳侃大山 2015-01-26 02:21:22
岳飞无教养
对于岳飞的教养问题,未见有谁研究和评论过,大家记住了他的“爱国精神”,至于教养,没有察觉出了什么问题。没有教养的人能爱国吗?......
-----------------------------

请问“叽喳”人渣,你除了会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散布谣言,还会什么?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5-02-09 23:29:25 +0800 CST  

历史上,崇拜、敬仰岳飞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而以岳飞为榜样,奋起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英雄和勇士也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勇士,无论是留名后世的,或者是没有留名后世的,何止成千上万,正是这些英雄和勇士们的奋斗牺牲,才使华夏民族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才使历经磨难的中国能够顽强不屈地继续存在,并发展复兴。例如,南宋时期的陆游、毕再遇、孟珙、文天祥、陆秀夫,明朝时期的徐达、于谦、戚继光、郑成功、张煌言,清朝末年的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抗战时期的张自忠、戴安澜、薛岳、贺龙等很多民族英雄,都是崇敬岳飞且以岳飞为榜样的。

抗战期间,岳飞《满江红》词曲作为激励国人抗战的精神武器,被广泛传唱。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日本扶植的汉奸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控制下的辅仁大学执教的文人余嘉锡(1884—1955)首次公开发文否定《满江红》词为岳飞真作,企图迎合日伪政权,打击国人的抗战热情,汉奸文人居心叵测。抗战时期,与汪精卫“崇秦贬岳”言论相呼应,有日本历史学家发文吹捧秦桧,贬低岳飞。曾在日本留学、后依附汪伪政权的汉奸文人如周作人等发文说:岳飞是军阀,专权该杀,秦桧能顾全大局,值得褒扬。这种观点的学术依据,源自当时在汪控区上海光华大学执教的吕思勉1923年所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
早在1935年,当时还在日本扶植的汉奸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任职的汉奸文人周作人写了一篇《岳飞与秦桧》,发表在3月21号的《华北日报》上,内容是声援吕思勉的。起因是,吕思勉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被国民党政府严令查禁。
报载(1935年3月)十三日南京通讯,最近南京市政府呈请教育部通令查禁吕思勉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因其第三编近古史下,持论大反常理,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思勉的“崇秦贬岳”言论不能被国民政府容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一著遭到查禁。
吕思勉的“崇秦贬岳”言论不论是出自什么动机发表,如果仅从学术角度来评价,则完全是一派胡言。这些言论的性质,无异于给国难深重之时甘愿卖国投敌的汉奸分子美容,瓦解中国民众反侵略的意志。对此,范文澜1942年12月著有《中国通史简编》加以反驳,1948年吕振羽又著《简明中国通史》进行反驳。

在岳飞生前,金军中流传着一句关于岳飞的著名评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岳飞遇害二十年之后,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次发起攻宋战争,当时金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参见《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
在岳飞遇害六十多年之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金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卷98《完颜纲传》)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岳飞率军进驻宜兴县,将兵营屯扎在县城西南的张褚镇。接着,岳飞率部接连击败并收编了盘踞当地的几支军贼土匪队伍,还接连挫败金军。同时,岳飞严明军纪,严禁部下骚扰当地百姓。《三朝北盟会编》卷208《林泉野记》记载:『充(杜充)后守健康,叛归虏。诸将扈成、戚方皆反,惟飞(岳飞)全一军,屯于宜兴县。时常州吏民避狄,居县中者甚众,赖飞而全。』
在那降官如毛、溃兵似潮的逆流中,岳飞卓尔不群,以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恰当的措置,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这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统制开始担任主将,他按照自己的意图和风范,塑造一支抗金劲旅。后来,广大人民群众称这支雄师为“岳家军”。此时,“岳家军”初具雏形。
在那内祸外患交迫的艰难乱世,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朝不保夕。宜兴县居然进驻了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岳家军,不仅担负其保境安民的重任,而且对民间秋毫无犯。宜兴人民为此喜出望外,交相称誉。甚至很多外地人也争先恐后地移居宜兴避难。宜兴百姓用朴素的语言称颂岳飞,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建炎四年(1130年),宜兴百姓感激岳飞的恩德,他们主动出资为时年28岁的爱国将领岳飞建造了生祠。宜兴(今江苏宜兴)的岳飞生祠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渊源,应该是历史上人们为岳飞建造的第一座祠庙。
宜兴百姓自发地为岳飞建造生祠,还要将岳飞画像“摹刻于石,庶广其传”,“图像于家”,挂在家里让老少早晚瞻仰敬奉,以表达父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宜兴百姓简直将岳飞尊奉为神人,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少见其例的。古代的祠庙主要用于尊崇先贤、祖宗,以至神仙鬼怪之类,为活人营建生祠,乃属特例。
南宋学者周密在他的著述《齐东野语》中称赞岳飞军纪严明,在南宋中兴诸将中位居第一。其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岳飞军纪的事。如,岳飞曾经率军南下征讨叛乱的匪寇,行军路过庐陵,将士借宿民居。天刚亮,岳家军将士就开始给房屋主人扫洒门庭,洗涤碗盆,之后方才整军出发。庐陵太守在郊外设帐,准备为岳飞饯行,但是眼看岳飞的部队都快走完了,仍然见不到岳飞本人。庐陵太守于是问走在后面的士兵:“大将军在何处?”那个士兵回答说:“将军已经和偏裨将校混杂在一起走了!”
南宋史官吕午《和岳王庙壁上韵》诗云:
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论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吕午诗结尾加有注释:『祁阊西一舍有庵,曰东松。绍兴初,岳鄂王提兵经吾郡西上,士卒秋毫无犯,夜宿人门外,足不敢一越限内。尝憩是庵,留题。』﹜
《齐东野语》卷20《岳武穆御军》记载:『岳鹏举(注:岳飞字鹏举)征群盗,过庐陵。托宿廛市,黎明,为主人汛扫门宇,洗涤盆碗而去。郡守供帐,饯别于郊,师行将绝,谒未得通,问:「大将军何在?」殿后者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真可谓中兴诸将第一。』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这样评价岳飞:『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原文大意是:从西汉初年到现在(元朝),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那样的名将,历朝历代都不缺少,但是要找到像岳飞那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杰出将领,整个朝代都不多见啊!
事实上,即便不讨论精神、道义、后世影响力与知名度,只讨论军功,比起李牧,白起,王翦,韩信,卫青,霍去病,窦宪,曹操,祖逖,桓温,刘裕,谢玄,李靖,李世绩,狄青,徐达等人,岳飞也毫不逊色:
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初,岳飞出师北伐。经过六月、闰六月和七月的大战,岳家军连战皆捷、凯歌猛进,席卷京西、兵临大河,相继收复了从洛阳到陈州、蔡州之间的许多战略要地,基本完成了扫清东京开封府外围据点的作战计划,形成东西并进,夹击盘踞东京汴梁之金国军队主力的态势。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岳家军仍然能够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迫使金军撤出东京开封府,这标志着宋金之间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岳家军将士经过浴血奋战,接连击败金军,中原百姓纷纷出粮出力地支持岳家军,北方各路义军在金兵的后方攻城略地,北方各地的父老百姓也都争先恐后地牵牛挽车,“以馈义军”。金国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黄河以北的各路抗金义军正在等待着配合岳飞大军北进,——『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之时,南宋使臣洪皓正被金国扣留,“距金主所都仅百里”。洪皓在《使金上母书》中写道:『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鄱阳集拾遗·使金上母书》)。如果“直捣黄龙”中的黄龙府指的是金军的老巢,那么这个地方已经提前感受到了震惊和恐慌。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5-03-06 23:06:17 +0800 CST  
绍兴十二年八月,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和金国使臣刘祹一行到达临安。宋高宗为表演自己的“圣孝”,大事张罗一出“皇太后回銮”的闹剧。不料金国使者刘祹竟向南宋官员发问:『岳飞以何罪而死?』 接伴的南宋官员无言以对,含含糊糊地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刘祹嘲讽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残害忠良、媚敌求和者到底还是受到了毫不客气的奚落。(相关记载可见于南宋赵葵所著《行营杂录》以及南宋叶寘所著《坦斋笔衡》)

在岳飞遇害二十年后,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发起侵宋战争,金军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南宋学者薛季宣所著《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记载:『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浪语集》作者薛季宣(1134~1173年),南宋学者,永嘉学派创始人。早年随伯父薛弼宦游四方,喜从父老问岳飞、韩世忠兵间事。)

在岳飞遇害六十多年之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金国泰和六年(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卷98《完颜纲传》)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岳飞率军进驻宜兴县,将兵营屯扎在县城西南的张褚镇。接着,岳飞率部接连击败并收编了盘踞当地的几支军贼土匪队伍,还接连挫败金军。同时,岳飞严明军纪,严禁部下骚扰当地百姓。《三朝北盟会编》卷208《林泉野记》记载:『充(杜充)后守健康,叛归虏。诸将扈成、戚方皆反,惟飞(岳飞)全一军,屯于宜兴县。时常州吏民避狄,居县中者甚众,赖飞而全。』
在那降官如毛、溃兵似潮的逆流中,岳飞卓尔不群,以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恰当的措置,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这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统制开始担任主将,他按照自己的意图和风范,塑造一支抗金劲旅。后来,广大人民群众称这支雄师为“岳家军”。此时,“岳家军”初具雏形。
在那内祸外患交迫的艰难乱世,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朝不保夕。宜兴县居然进驻了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岳家军,不仅担负其保境安民的重任,而且对民间秋毫无犯。宜兴人民为此喜出望外,交相称誉。甚至很多外地人也争先恐后地移居宜兴避难。宜兴百姓用朴素的语言称颂岳飞,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建炎四年(1130年),宜兴百姓感激岳飞的恩德,他们主动出资为时年28岁的爱国将领岳飞建造了生祠。宜兴(今江苏宜兴)的岳飞生祠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渊源,应该是历史上人们为岳飞建造的第一座祠庙。
宜兴百姓自发地为岳飞建造生祠,还要将岳飞画像“摹刻于石,庶广其传”,“图像于家”,挂在家里让老少早晚瞻仰敬奉,以表达父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宜兴百姓简直将岳飞尊奉为神人,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少见其例的。古代的祠庙主要用于尊崇先贤、祖宗,以至神仙鬼怪之类,为活人营建生祠,乃属特例。
南宋学者周密在他的著述《齐东野语》中称赞岳飞军纪严明,在南宋中兴诸将中位居第一。其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岳飞军纪的事。如,岳飞曾经率军南下征讨叛乱的匪寇,行军路过庐陵,将士借宿民居。天刚亮,岳家军将士就开始给房屋主人扫洒门庭,洗涤碗盆,之后方才整军出发。庐陵太守在郊外设帐,准备为岳飞饯行,但是眼看岳飞的部队都快走完了,仍然见不到岳飞本人。庐陵太守于是问走在后面的士兵:“大将军在何处?”那个士兵回答说:“将军已经和偏裨将校混杂在一起走了!”
南宋史官吕午《和岳王庙壁上韵》诗云:
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论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吕午诗结尾加有注释:『祁阊西一舍有庵,曰东松。绍兴初,岳鄂王提兵经吾郡西上,士卒秋毫无犯,夜宿人门外,足不敢一越限内。尝憩是庵,留题。』﹜
《齐东野语》卷20《岳武穆御军》记载:『岳鹏举(注:岳飞字鹏举)征群盗,过庐陵。托宿廛市,黎明,为主人汛扫门宇,洗涤盆碗而去。郡守供帐,饯别于郊,师行将绝,谒未得通,问:「大将军何在?」殿后者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真可谓中兴诸将第一。』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这样评价岳飞:『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原文大意是:从西汉初年到现在(元朝),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那样的名将,历朝历代都不缺少,但是要找到像岳飞那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杰出将领,整个朝代都不多见啊!
事实上,即便不讨论精神、道义、后世影响力与知名度,只讨论军功,比起李牧,白起,王翦,韩信,卫青,霍去病,窦宪,曹操,祖逖,桓温,刘裕,谢玄,李靖,李世绩,狄青,徐达等人,岳飞也毫不逊色:
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初,岳飞出师北伐。经过六月、闰六月和七月的大战,岳家军连战皆捷、凯歌猛进,席卷京西、兵临大河,相继收复了从洛阳到陈州、蔡州之间的许多战略要地,基本完成了扫清东京开封府外围据点的作战计划,形成东西并进,夹击盘踞东京汴梁之金国军队主力的态势。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岳家军仍然能够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迫使金军撤出东京开封府,这标志着宋金之间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岳家军将士经过浴血奋战,接连击败金军,中原百姓纷纷出粮出力地支持岳家军,北方各路义军在金兵的后方攻城略地,北方各地的父老百姓也都争先恐后地牵牛挽车,“以馈义军”。金国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黄河以北的各路抗金义军正在等待着配合岳飞大军北进,——『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之时,南宋使臣洪皓正被金国扣留,“距金主所都仅百里”。洪皓在《使金上母书》中写道:『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洪皓《鄱阳集拾遗·使金上母书》)。如果“直捣黄龙”中的黄龙府指的是金军的老巢,那么这个地方已经提前感受到了震惊和恐慌。

中国历史上,崇拜、敬仰岳飞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而以岳飞为榜样,奋起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英雄和勇士也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勇士,无论是留名后世的,或者是没有留名后世的,何止成千上万,正是这些英雄和勇士们的奋斗牺牲,才使华夏民族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才使历经磨难的中国能够顽强不屈地继续存在,并发展复兴。
例如,南宋时期的陆游、毕再遇、孟珙、文天祥、陆秀夫,明朝时期的徐达、于谦、戚继光、郑成功、张煌言,清朝末年的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抗战时期的张自忠、戴安澜、薛岳、贺龙等很多民族英雄,都是崇拜岳飞且以岳飞为榜样的。
抗战期间,岳飞《满江红》词曲作为激励国人抗战的精神武器,被广泛传唱。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日本扶植的汉奸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控制下的辅仁大学执教的文人余嘉锡(1884—1955)首次公开发文否定《满江红》词为岳飞真作,企图迎合日伪政权,打击国人的抗战热情,汉奸文人居心叵测。

抗战时期,与汪精卫“崇秦贬岳”言论相呼应,有日本历史学家发文吹捧秦桧,贬低岳飞。曾在日本留学、后依附汪伪政权的汉奸文人如周作人等发文说:岳飞是军阀,专权该杀,秦桧能顾全大局,值得褒扬。这种观点的学术依据,源自当时在汪控区上海光华大学执教的吕思勉1923年所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
早在1935年,当时还在日本扶植的汉奸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任职的汉奸文人周作人写了一篇《岳飞与秦桧》,发表在3月21号的《华北日报》上,内容是声援吕思勉的。起因是,吕思勉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被国民党政府严令查禁。
报载(1935年3月)十三日南京通讯,最近南京市政府呈请教育部通令查禁吕思勉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因其第三编近古史下,持论大反常理,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思勉的“崇秦贬岳”言论不能被国民政府容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一著遭到查禁。
吕思勉的“崇秦贬岳”言论不论是出自什么动机发表,如果仅从学术角度来评价,则完全是一派胡言。这些言论的性质,无异于给国难深重之时甘愿卖国投敌的汉奸分子美容,瓦解中国民众反侵略的意志。对此,范文澜1942年12月著有《中国通史简编》加以反驳,1948年吕振羽又著《简明中国通史》进行反驳。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6-05-09 23:52:30 +0800 CST  

楼主:民族英雄岳飞

字数:42245

发表时间:2014-04-23 05:4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6:32 +0800 CST

评论数: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