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的用人之道

一楼献祭百度

楼主 友盟李飞  发布于 2019-05-14 00:27:00 +0800 CST  
钱穆先生曾在《中国史学发微.史学导言》第四讲《历史上之人物》中说:“除上述政治、军事、文学三者以外,曹操更能赏识人才,而又求贤若渴。固因曹魏在中原之地,得人最多,但亦因曹操求贤心切,故能招揽到许多人才。任何一方面,只要是一人才,他就想拉来用。这又是曹操得成为一大政治家之主要条件。但经曹操赏识之人,其事跡都分载在各人传上,并不汇集在曹操一人传上。”
本文正是尝试从诸书的零碎片段中,整合出一个关于曹操用人之道的模糊轮廊。先简单引列几个古人对曹操在这方面的评价:

陈寿:“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诸葛亮:“(曹)操遂能克(袁)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司马光:“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
洪迈:“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所难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恐关中诸将为害,則属司隶校尉钟繇以西事,而马腾、韩遂遣子入侍。当天下乱离,诸军乏食,則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饶裕,遂芟群雄。欲复盐官之利,則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河东未定,以杜畿为太守,而卫固、范先束手禽戮。并州初平,以梁习为刺史,而边境肃清。扬州陷于孙权,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冯翊困于鄜盜,付之郑浑而民安寇灭。代郡三单于,恃力骄恣,裴潜单车之郡,而单于詟服。方得汉中,命杜袭督留事,而百姓自乐,出徙于洛、邺者,至八万口。方得马超之兵,闻当发徙,惊骇欲变,命赵俨为护军,而相率还降,致于东方者亦二万口。凡此十者,其为利岂不大哉!张辽走孫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王夫之:“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而士之长于略者,相踵而兴。孟德智有所穷,则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无遗策。迨于子桓之世,贾诩、辛毗、刘哗、孙资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故以子桓之鄙、睿之汰,抗仲谋、孔明之智勇,而克保其磐固。”
赵翼:“曹操以权术相驭。荀彧、程昱为操画策,人所不知,操一一表明之,绝不攘为己有,此固已足令人心死。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此等先臣后叛之人(徐翕、毛晖、毕谌、魏种),既已生擒,谁肯复贷其命?乃一一弃嫌录用。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杨阜所谓‘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娄圭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钖而胁之死。甚至杨修素为操所赏拔者,以厚于陈思王而杀之。崔琰素為操所倚信者,亦以疑似之言杀之。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曾经有两个好朋友交换争天下的意见,其中一人云:“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他沒有错,行刘秀据河北制天下的旧路;但另一人则这样回应:“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结果他做到了,故每平一地,也欲招揽或礼遇当地的人才(注1),并统一了中原。荀彧曾评:“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贾诩、郭嘉、杨阜也有类似评价)赏的时候可以让功臣列侯,自己也遵守律令并制定新科下,臣下有违规的话大多依例处刑。“道”虽然不是儒家的道,但其以法术御人,孙权对诸葛瑾也称为:“御将自古少有。”
乱世下,“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曹操以客礼待入朝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礼辟义士王修等。其中以邴原一事最有代表性:曹操征乌丸后还住昌国,驻邺官员往迎,曹操叹:“其不来者,独有邴祭酒耳!”话后不久得知其至,曹操大惊喜,揽履而起,远迎并说:“贤者诚难测度!孤谓君将不能来,而远自屈,诚副饥虚之心。”事后曹操问荀彧,邴原能得士大夫倾心之因,荀彧回答:“此一世异人,士之精藻,公宜尽礼以待之。”曹操同意其解。
当领地扩大后,不可能所有人才皆为己所拔时,其所任命之地方首长,自发荐人形成良性循环(注2)。这个人当然就是曹操,而其用人的策略,主要可以分上五个时期:宗族好友相助、兖州州府所辟之吏、迎汉帝后建立的霸府、大批起用河北与荊州之士、从汉丞相府改造成魏王国。
最后引录钱穆先生的评论作小结,他在《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读文选》中评《短歌行》:“次三四章共八句,乃武帝自述思贤若渴,故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今诸贤既集,故鼓瑟吹笙以喜乐之也……七章述诸贤良禽择木之意。八章述作者优贤礼士之心。读者试设身处地,若亲入魏武幕府,饮讌之次,听此乐歌,能无知己感激之意,怀恩图报之心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楼主 友盟李飞  发布于 2019-05-14 00:28:00 +0800 CST  
是的,荀彧、程昱之策,曹操不但绝不攘为己有,就算议者所举的并不是最佳的答案,但曹操也不会因此而阻忠谏之路,所以还是赏了提出异议者;得知有才之士蒙冤陷狱,远在一方也下令营救(注3);可暂时不念杀子之仇,接受张绣的投降(沒有证据显示曹丕受曹操指使而迫死他;李振还以这典故安抚归降朱温的王师范),及不杀把自己与祖宗臭骂一顿的陈琳。
他在《求言令》曾说过:“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诫在面从……吾充重任,每惧失中,频年已来,不闻嘉谋,岂吾开延不勤之咎邪?”怎样才能办到?“自今诸掾属、侍中、別驾,常以月朔各进得失,纸书函封,主者朝常给纸函各一。”(见《初学记》卷21)主要属官每个月都要对其所司,写个得失报告出来。
曹操综核名实,要的是真正有才之辈,所以也起用私德有亏或有污名之辈,如郭嘉、杜畿、陈矫等,以及出身寒微者如王象,这批人才早在《求才三令》下达前已起用;加上东、西曹掾的崔琰和毛玠的把关,以及曹操也在《鼓吹令》称:“不乐多署吏”(见《太平御览》卷567),这些都有助提高行政效率。
同时,把人才用于他们的善长之职,而非刚好相反的地方,这就是杨阜在官渡之战前指出曹胜之因:“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或者不断劝告纠正部下的错误,方是一个出色的君主所应做的,劝夏候渊别过份恃勇即是一例(只是他本人不把曹操的劝告放在心中,与刘备劝张飞一样)。
最精采的,恐怕就是曹操在官渡胜后的那场开明秀。领导人当然希望部下对他是百分百的忠诚,在决定中原谁属的大战胜出后,大多数人也会忘然,好像每个下属都应忠于他才对。但曹操很冷静,知道大清算的后果很严重,因打击面太大,完全可以造成迫狗跳墙。且董承事件也刚发生不久,这样或会自造一个更大的反曹联盟,反而对己不利,何况袁绍尚未灭、天下仍未统一(有沒有能力大规模清洗尚是其次),所以干脆一把火,把所有信都烧掉。一来消除他们的不安,二来可令他们死心塌地的忠于曹操,一举两得。
王晓毅先生在《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第一章评曹操:“为了政治稳定,他可以用严刑峻法破豪强之胆,也可强调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说到这里,不难看出曹操的思想原则正是黄老学派的‘因循’理论;以冷静的理智态度客观审视利害关系,因势利导,不择手段夺取胜利。用哲学术语表达,就是以无名无形,顺应万物之自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以一形之胜万形’(见《孙子兵法.虚实篇》曹操注)。”

曹操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作注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治兵也。”兵贵权诈依法治军,与儒家主张的礼确实格格不入。他在其删削整理的《略解》作序时曾说:“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不顾民生累累兴师便会如吴王夫差亡国;只行仁义不修军备便会如徐偃王被灭。曹操两者兼顾,一方面不可能不回应深受儒家影响的礼法士诉求,重建礼乐、恢复教育。
另一方面,军纪靠执行其所立的《步战令》等,信赏必罚,有功可封侯拜将,有过则夺爵。他在《地形篇》中作注时指出为将应防六过:不料力、卒强吏弱、吏强卒弱、大将怒之而不压服、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兵无选锋,概括就是为将要先判断双方强弱、保持冷静、注重军纪和提升士气、先锋人选的重要性。曹操偶有失误但大体做到,例如官渡以弱胜强、《百战奇法.选战》就采用了曹操以张辽为先锋,北破乌丸一役。

徐晃常叹:“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这是他庆幸从白波贼帅至遇上明君,但对比起朱灵,徐晃的经历顿时平淡多了。名亚五子、能从祀曹操庙的后将军朱灵,在袁绍势力远比曹操强盛之时,被派遣率三营助曹后,居然与众不同,不回袁绍处,还明言曹操就是他要找的明君。在《三国志.于禁传》中,明言曹操恨他,于禁得令夺其营后也不见有怨言,只有“众皆震服”的记录;许褚闻主公的死讯后竟号泣呕血。
魏徵上疏时曾引用曹操的话:“有德之君乐闻逆耳之言、犯颜之诤,亲忠臣,厚谏士,斥谗慝,远佞人者,诚欲全身保国,远避灭亡者也。”(见《贞观政要》卷五公平第十六)观曹操一生,前期基本做到自己所说的,后期有所倒退如宠信孔桂、因汉魏之争及太子之位,导致几个功臣的死黜,但整体上来说仍是成功的。
因此赵翼的话,应该理解为曹操对比刘备和孙氏,权术是相对运用较多,尤其在晚期上,但如果全是运用权术的话,恐怕也无法解释许褚、朱灵和徐晃三例;其实哪个君主都会用点权术诡诈之道,比方李世民死前贬李绩,就是为了让李治对其迁官,让其感恩:
《新唐书.李绩传》云:“帝疾,谓太子曰:‘尔于绩无恩,今以事出之外任,我死,宜即接以仆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叠州都督。”范祖禹在《唐鉴》卷三评曰:“太宗以李世绩何如人哉!以为愚也,则不可以托孤幼,而寄天下矣;以为贤也,当任而勿疑,何乃忧后嗣之不能怀服,先黜之而后用之邪。是以犬马畜之也,夫欲夺其心,而折之以威;欲得其力,而怀之以恩,此汉祖所以驭黥彭之徒,徂诈之术也!”

楼主 友盟李飞  发布于 2019-05-14 00:28:00 +0800 CST  
朱元璋纵能以一己之力直辖六部,但可不是所有子孙都有其乃祖的精力与能耐,辅助皇帝的行政官员(內阁阁员),遂应运而生,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能行之而久的制度。如何有效在乱世取材,甚至能为后代沿用的选人制度,这点其实更重要,日后人材枯竭谁不害怕?
就算当权者很有选人的眼光,但他终有去世的一天,其提拔之才在数十年后死亡时,在位者继续沿用一套已崩溃的选拔制度吗?那这国家恐怕也不会有多大起色,九品官人法就是这时期的产物。选拔了官员却不代表已完事,监察官员有沒有不法行为和考核他们的政绩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两方面曹操是在沿用汉制的基础上,恢复西汉旧制和有所改良、创新。
其实很多沿用数百年的制度,与曹操有关的又何止九品官人法呢?都督制、士家制、三省制(尤其是首创中书省的前身秘书令)、租调制、霸府模式、在邺城改变以往南北两宫的都城格局等。当中除了租调制、把宫城集中单一化与用人较沒关系外,其他都是选拔、行政、军事的范畴,与用人有关。

注1.真实人数当然不止下录,这只是每灭一军阀或平一州后的简列,豫州籍人士沒有列出,因为曹操宗族、荀彧所荐、主动来投的占大多数:
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三国志.程昱传》
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三国志.陈群传》
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悅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询太祖。《三国志.臧霸传》
(张)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三国志.贾诩传》
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夔、陈琳营救得免。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三国志.崔琰传》
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握为冀州主簿。《三国志.崔林传》
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三国志.孙礼传》
荊州平,太祖与荀彧书曰:“不喜得荊州,喜得蒯异度耳。”《三国志.刘表传》注引《傅子》
蒋济为別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三国志.胡质传》
军未至而郡城邑(酒泉)已陷,(太守徐)揖死。淯乃收敛揖丧,送还本郡,行服三年乃还。太祖闻之,辟为掾属。《三国志.庞淯传》
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太祖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三国志.庞德传》
2.后刺史梁习荐州界名士林及杨俊、王凌、王象、荀纬,太祖皆以为县长。《三国志.常林传》
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三国志.杨俊传》
及王粲、陈琳、阮瑀、路粹等亡后,新出之中,惟象才最高。魏有天下,拜象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杨俊传》注引《魏略》
3.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上为陛下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昔霍去病蚤死,孝武为之咨嗟;祭遵不究功业,世祖望柩悲恸。仁恩降下,念发五内。今嘉陨命,诚足怜伤。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三国志.郭嘉传》
薛夏字宣声,天水人也,博学有才。天水旧有姜、阎、任、赵四姓,常推於郡中,而夏为单家,不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游逸,东诣京师。太祖宿闻其名,甚礼遇之。后四姓又使囚遥引夏,关移颍川,收捕系狱。时太祖已在冀州,闻夏为本郡所质,抚掌曰:“夏无罪也。汉阳儿辈直欲杀之耳!”乃告颍川使理出之,召署军谋掾。《三国志.魏志十三》注引《魏略.薛夏传》

楼主 友盟李飞  发布于 2019-05-14 00:28:00 +0800 CST  
这文字量出一本小书都行了,共分两部分。上半部是回顾曹操的一生,以及他当时在用人政策上的转变;下半部是整理各项用人相关的制度。

上卷
汉末时世族、豪族的势力(垄断地方仕途)、曹操起兵时靠的宗族与乡人
https://tieba.baidu.com/p/6135409869
士名对出仕的重要性、对颍川籍士人的各种观点及反驳
https://tieba.baidu.com/p/6130476224
曹操如何起用兖州文俗之吏组建班底、张邈和陈宫等之叛的成因,和曹操吸取教训后的调整
https://tieba.baidu.com/p/6130478774
挟天子以令诸候对曹操的得与失,重点是士人
https://tieba.baidu.com/p/6132473368
唯才是举的成因和成效、曹操是否真的不重德之辩、小议后期几个被杀之重臣
https://tieba.baidu.com/p/6130447206
整理曹操在各新占区的仕曹者,对结果进行分析
https://tieba.baidu.com/p/6132505374

下卷
霸府的成因及各时期的发展、这机制如何让代汉更顺利,而为日后霸主所沿用
https://tieba.baidu.com/p/6135499094
曹操沿用及新创的选拔系统,成效与得失
https://tieba.baidu.com/p/6131405460
曹操设泮宫及魏经学小史、《修学令》不是一纸空文,因有诸地方官的实施
https://tieba.baidu.com/p/6130449328
曹操在汉魏之际对爵制的变革,以及简列功臣能享受的利益
https://tieba.baidu.com/p/6130443898
曹操在法制史上留下的印记、君臣犯法时基本执行罚则、礼律并举下的执法、坚持不赦之因、严刑之因
https://tieba.baidu.com/p/6130473593
曹操自兼司隶校尉、复置司直和创置校事之因
https://tieba.baidu.com/p/6132436248
曹操对汉末已崩坏的考课制度进行临时措施,以及上计制度的若干推测
https://tieba.baidu.com/p/6135435289
曹操在日后三省制的形成所占有的地位探讨
https://tieba.baidu.com/p/6133522692
曹操回应臣子诉求所重建的礼乐,当中还有因应乱世下的权变并成为制度沿用下去
https://tieba.baidu.com/p/6131270531
都督制、任质制、士家制的成因与效果
https://tieba.baidu.com/p/6135565746

楼主 友盟李飞  发布于 2019-05-18 22:54:00 +0800 CST  

楼主:友盟李飞

字数:6948

发表时间:2019-05-14 08: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6 09:05:45 +0800 CST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