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孙子岳珂《金陀粹编、续编》两书收集的文献资料及其史料价值   

@辽东开国郡公 21楼 2014-06-03 09:00:41
这个很不错。假如永乐大典在,关于武穆的史料应该能更完备些。
-----------------------------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各方面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但《永乐大典》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看看现存的《永乐大典》残本,就可以知道明朝初年还存在的古籍至今早已散佚超过90%。

后来满清大兴文字狱,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全国各地的图书典籍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记载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中国古代的史书典籍在康熙、乾隆的修史过程中基本上被毁灭一半以上,满清编写《四库全书》过程中所实行的文字狱,可以因为藏古书而杀头,冤狱杀人无数。
乾隆年间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6-26 23:02:06 +0800 CST  

南方北伐成功案例:
1. 项羽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北伐成功,灭掉秦朝;
2. 刘秀在南阳郡的舂陵乡(今湖北枣阳)起兵,北伐成功,灭掉王莽新朝,建立东汉;
3. 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发兵,北伐成功,灭掉蒙元,建立明朝;
4.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南京建都,推翻满清;
5. 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运动,誓师北伐,推翻袁世凯在北京的复辟统治;
6. 蒋介石率军先后从广州、南京北上,北伐成功,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这样评价岳飞:『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原文大意是:从西汉初年到现在(元朝),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那样的名将,历朝历代都不缺少,但是要找到像岳飞那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杰出将领,整个朝代都不多见啊!
事实上,即便不讨论精神、道义、后世影响力与知名度,只讨论军功,比起李牧,白起,王翦,韩信,卫青,霍去病,窦宪,曹操,祖逖,桓温,刘裕,谢玄,李靖,李世绩,狄青,徐达等人,岳飞也毫不逊色:
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初,岳飞出师北伐。经过六月、闰六月和七月的大战,岳家军连战皆捷、凯歌猛进,席卷京西、兵临大河,相继收复了从洛阳到陈州、蔡州之间的许多战略要地,基本完成了扫清东京开封府外围据点的作战计划,形成东西并进,夹击盘踞东京汴梁之金国军队主力的态势。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岳家军仍然能够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迫使金军撤出东京开封府,这标志着宋金之间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岳家军将士经过浴血奋战,接连击败金军,中原百姓纷纷出粮出力地支持岳家军,北方各路义军在金兵的后方攻城略地,北方各地的父老百姓也都争先恐后地牵牛挽车,“以馈义军”。金国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黄河以北的各路抗金义军正在等待着配合岳飞大军北进,——『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之时,南宋使臣洪皓正被金国扣留,“距金主所都仅百里”。洪皓在《使金上母书》中写道:『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鄱阳集拾遗·使金上母书》)。如果“直捣黄龙”中的黄龙府指的是金军的老巢,那么这个地方已经提前感受到了震惊和恐慌。
岳飞郾城大捷的胜利是空前的,当时的南宋朝廷还曾在奖谕诏中对郾城大捷的意义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南宋朝廷关于郾城大捷的奖谕诏,即《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仍降犒赏诏》:“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尔在行之旅,咸怀克敌之心,陷阵摧坚,计不反顾,鏖斗屡合,丑类败奔。念兹锋镝之交,重有伤夷之苦。俾尔至此,时予之辜!惟虏势之已穷,而吾军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闻殄灭之期。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想宜知悉。”(参见《鄂国金佗稡编》卷4,或《新安文献志》卷2)。

在岳飞生前,金军中流传着一句关于岳飞的著名评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岳飞遇害二十年之后,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次发起攻宋战争,当时金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参见《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

在岳飞遇害六十多年之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

金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卷98《完颜纲传》)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8-03 23:23:10 +0800 CST  

《鄂国金陀粹编》和《鄂国金陀续编》(简称《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其实是岳珂将所收集到的与岳飞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汇集而成的两个文集,并非两部传记。《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之中收录的既有宋高宗给岳飞的八十八份亲笔手诏、岳飞写下的奏议、公文、诗词、题记,又有南宋朝廷给岳飞的制诏和省札以及为岳飞平反、定谥、追封、改谥的文件等原始史料,还有南宋时人黄元振、孙逋、吴拯、孙迪等关于岳飞事迹的记载,以及南宋时人有关岳飞的见闻的记述。以上这些原始文献资料都不是岳飞孙子岳珂创造出来的,岳霖岳珂父子两代人所做的主要是搜集这些资料,然后整理出来,再送交南宋朝廷及史官审查,之后汇集成书,并刻印出版!
当然,《金陀粹编》共有二十八卷,而其中所收录的《鄂王行实编年》(也即《金陀粹编》的卷四至卷九)是一部关于岳飞的传记,其中所收录的《吁天辨诬录》(也即《金陀粹编》的卷二十至卷二十五),是就岳飞遭诽谤和诬蔑的五个问题分别所作的辩驳,也即《建储辨》、《淮西辨》、《山阳辨》、《张宪辨》、《承楚辨》。
但是,《金陀粹编》中所收录的《鄂王行实编年》和《吁天辨诬录》,其实也并非岳飞孙子岳珂一人之力所作。事实上,《鄂王行实编年》和《吁天辨诬录》的底本其实是岳霖(岳飞之子,岳珂之父)委托南宋国子博士顾杞整理出来的那份岳飞传记的草稿。《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也并非完全是由私人保管存世的文献史料,而是在写成以后“曾经朝廷察阅,奉准宣付史官”,即由南宋史官审查承认并保管下来,其中的许多史料具有相当的可信度。故其中所收录的岳飞传记(如《金陀粹编》卷四至卷九《鄂王行实编年》)其实具有与其他正史相仿的地位。
《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之中所收录的宋高宗给岳飞的八十八份亲笔手诏,以及南宋朝廷给岳飞的制诏和省札以及为岳飞平反、定谥、追封、改谥的文件等原始文件,尤其不能随意改动,否则在当时就会犯下“欺君大罪”!
《鄂国金陀粹编》和《鄂国金陀续编》(简称《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所收录的各种与岳飞相关的文献史料,尤其是宋高宗给岳飞的八十八份亲笔手诏、岳飞写下的奏议、公文、诗词、题记,南宋朝廷给岳飞的制诏和省札以及为岳飞平反、定谥、追封、改谥的文件等原始史料,以及南宋时人黄元振、孙逋、吴拯、孙迪等关于岳飞事迹的记载,和南宋时人有关岳飞的见闻的记述等文献资料都是与岳飞相关的极其珍贵的原始史料,并且都不是岳飞孙子岳珂创造出来!
即便是《金陀粹编》中收录的关于岳飞的传记《鄂王行实编年》和为岳飞辩诬的材料《吁天辨诬录》,其实也并非是由岳飞孙子岳珂一人之力所作,而是岳珂在南宋国子博士顾杞所整理出来的那份岳飞传记草稿的基础上,增补部分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著成的。
综上可知,《鄂国金陀粹编》和《鄂国金陀续编》(简称《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保存了不少关于岳飞的原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之一,被历代研究岳飞的史学家所看重。
至于网上的某些无知的“岳黑”所宣称的“《鄂王行实编年》(甚至包括《金陀粹编》)是孙子写爷爷,所以不可信”,显然是信口雌黄!
研究历史问题,最注重客观严谨,作出的论断都要有充分的依据,一部史书的某些记述出现谬误并不代表这部史书的其他记述也有问题,其中的某些记载不可信并不能否定整部书的史料价值。
你要怀疑一部史书中的某些记述有问题,你就必须进行充分严谨的考辨,即使你通过旁征博引的考究,证明了其中的某些记述有误,那也仅仅只能说明你考辨过的那些具体记述存在问题,却绝对不可能代表其它那些没有经过你深入考辨的其它记载也有问题。你要宣称某部史书完全不可信,那么你就必须对这部史书进行全面深入充分细致的考辨,用铁的证据来彻底推翻它。
比如,《宋史》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496卷,约五百万字,其中仅《列传》所载就有二千多人的生平事迹,某些大言不惭的居心叵测之徒如果想让别人相信他所说的“《宋史》之谬,决不仅仅是什么体例问题,其中许多记载均不足以作为信史采用”这一狂妄论断,那么他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有力证据来,来全面彻底地否定字数多达五百万字的《宋史》中记载的两千多个人物的所有事迹以及大大小小多达成千上万的各种事件,还要证明《宋史》中关于宋朝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记述全都有误,——这将是一项规模空前的巨大工程,估计需要那个不学无术的居心叵测之徒从他还在娘肚子里就开始考究,一直到他完蛋,估计他考究几辈子也考究不完!
如果按着某些人的说法,只要某一本史书中出现部分错讹之处,那么整部书就不可信,从而整部史书就彻底失去史料价值的话,——只要你下功夫不断挖掘、考证,则几乎所有的史书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错讹之处,那么接下来就是所有的史书都不可信、都要被完全否定,那么所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就全都没了记载凭据,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历史了,那么人们就会被那些居心叵测之徒带入怀疑一起、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怪圈!

比如,尽管《金史》优点突出、文笔老练,但是所存在的问题和谬误也很多,例如,《金史》中经常出现叙事张冠李戴,年代顺序、人名地名不统一,记事过于简略,以及人物事件因果关系的颠倒错乱等等。《金史》关于宗弼收复河南地的日期有误,并且略去与宋朝发生的一些重要战役。宋人记岳飞与宗弼的战争,颇多不见于《金史》,如《金史》省略了宗弼侵略江南,在广德境内六战皆被岳飞击败等战事。同时《金史》擅长避重就轻、为尊者讳,其中关于宋金战事的记述,则因为对金国军队败绩的隐瞒和对金将战绩的片面夸大而失实。而《金史》对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叙述更是避重就轻、欲盖弥彰,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致自相矛盾、错漏百出。(详情请参见:《宋史》和《金史》成书过程,兼谈《金史》中关于岳飞的错误描述 )
那么,我们能否因为《金史》存在某些自相矛盾、错漏百出、不合情理的不实记述,就来把《金史》彻底否定掉,进而宣称“因为《金史》所载不乏谬误和失实之处,所以《金史》不可信呢?”
显然不能做出如此以偏概全的武断论断。

再比如,清朝乾隆年间满清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奴才们编《四库全书》,他们更是搞得彻底,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乾隆时期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 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十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 《四库全书》中所收的大部分的古籍都是经过篡改的,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难怪鲁迅说《四库全书》不仅藏在内廷,而且“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作者里面,也曾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病后杂谈之余》)。
这些无疑是对中华文化的严重摧残,无疑是一场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文化浩劫。以至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许多史书(包括所谓的正史——《二十四史》)都曾被满清统治者的走狗御用文人们“加工”过,其中不乏虚实难辨之处。
那么,我们能否据此就宣称“因为现存的大部分古代文献(当然包括《二十四史》以及其它各种史书)几乎都曾被满清统治者的走狗文人们“加工”过,所以这些全都不可信”了呢?
显然不能做出如此草率、武断、不负责任的论断!否则,就将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将得出这样的谬论“中国的历史其实没有凭据,其实全都不可信,所以中国没有历史,也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文化,中国人是不知从那里冒出来的”
很显然,按照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历史虚无主义方法来研究历史,不仅将歪曲历史、混淆是非,而且是在误导、蒙骗、糊弄公众,“历史虚无化”必将贻害无穷。

须知由于条件、时代背景等诸多限制,任何一部史书都不可能没有丝毫谬误,更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始终正确。要记述成百上千的历史人物和大大小小多达成千上万的各种事件,还要全面、系统地记载一个朝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这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要不出现记述上的任何谬误,根本就不可能!
研究历史问题,考究某部史书,显然不能仅仅因为某部史书的某些记述有误就来否定整部书的史料价值,否则,就是断章取义,就是以偏概全,就是在歪曲历史。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8-15 22:07:25 +0800 CST  
@千田土2009 25楼 2014-08-16 06:46:20
支持。
-----------------------------
谢谢,欢迎转载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8-24 10:32:58 +0800 CST  
正本清源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8-31 23:13:19 +0800 CST  
@辽东开国郡公 21楼 2014-06-03 09:00:41
这个很不错。假如永乐大典在,关于武穆的史料应该能更完备些。
-----------------------------
欢迎转载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09-30 22:38:34 +0800 CST  
科普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10-02 14:21:42 +0800 CST  
收藏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10-09 23:26:03 +0800 CST  
资料分享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10-19 14:21:16 +0800 CST  
《鄂国金陀粹编》和《鄂国金陀续编》(简称《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其实是岳珂将所收集到的与岳飞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汇集而成的两个文集,并非两部传记。《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之中收录的既有宋高宗给岳飞的八十八份亲笔手诏、岳飞写下的奏议、公文、诗词、题记,又有南宋朝廷给岳飞的制诏和省札以及为岳飞平反、定谥、追封、改谥的文件等原始史料,还有南宋时人黄元振、孙逋、吴拯、孙迪等关于岳飞事迹的记载,以及南宋时人有关岳飞的见闻的记述。以上这些原始文献资料都不是岳飞孙子岳珂创造出来的,岳霖岳珂父子两代人所做的主要是搜集这些资料,然后整理出来,再送交南宋朝廷及史官审查,之后汇集成书,并刻印出版!

当然,《金陀粹编》共有二十八卷,而其中所收录的《鄂王行实编年》(也即《金陀粹编》的卷四至卷九)是一部关于岳飞的传记,其中所收录的《吁天辨诬录》(也即《金陀粹编》的卷二十至卷二十五),是就岳飞遭诽谤和诬蔑的五个问题分别所作的辩驳,也即《建储辨》、《淮西辨》、《山阳辨》、《张宪辨》、《承楚辨》。

但是,《金陀粹编》中所收录的《鄂王行实编年》和《吁天辨诬录》,其实也并非岳飞孙子岳珂一人之力所作。事实上,《鄂王行实编年》和《吁天辨诬录》的底本其实是岳霖(岳飞之子,岳珂之父)委托南宋国子博士顾杞整理出来的那份岳飞传记的草稿。《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也并非完全是由私人保管存世的文献史料,而是在写成以后“曾经朝廷察阅,奉准宣付史官”,即由南宋史官审查承认并保管下来,其中的许多史料具有相当的可信度。故其中所收录的岳飞传记(如《金陀粹编》卷四至卷九《鄂王行实编年》)其实具有与其他正史相仿的地位。

《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之中所收录的宋高宗给岳飞的八十八份亲笔手诏,以及南宋朝廷给岳飞的制诏和省札以及为岳飞平反、定谥、追封、改谥的文件等原始文件,尤其不能随意改动,否则在当时就会犯下“欺君大罪”!

《鄂国金陀粹编》和《鄂国金陀续编》(简称《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所收录的各种与岳飞相关的文献史料,尤其是宋高宗给岳飞的八十八份亲笔手诏、岳飞写下的奏议、公文、诗词、题记,南宋朝廷给岳飞的制诏和省札以及为岳飞平反、定谥、追封、改谥的文件等原始史料,以及南宋时人黄元振、孙逋、吴拯、孙迪等关于岳飞事迹的记载,和南宋时人有关岳飞的见闻的记述等文献资料都是与岳飞相关的极其珍贵的原始史料,并且都不是岳飞孙子岳珂创造出来!

即便是《金陀粹编》中收录的关于岳飞的传记《鄂王行实编年》和为岳飞辩诬的材料《吁天辨诬录》,其实也并非是由岳飞孙子岳珂一人之力所作,而是岳珂在南宋国子博士顾杞所整理出来的那份岳飞传记草稿的基础上,增补部分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著成的。

综上可知,《鄂国金陀粹编》和《鄂国金陀续编》(简称《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保存了不少关于岳飞的原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之一,被历代研究岳飞的史学家所看重。

至于网上的某些无知的“岳黑”所宣称的“《鄂王行实编年》(甚至包括《金陀粹编》)是孙子写爷爷,所以不可信”,显然是信口雌黄!

研究历史问题,最注重客观严谨,作出的论断都要有充分的依据,一部史书的某些记述出现谬误并不代表这部史书的其他记述也有问题,其中的某些记载不可信并不能否定整部书的史料价值。

你要怀疑一部史书中的某些记述有问题,你就必须进行充分严谨的考辨,即使你通过旁征博引的考究,证明了其中的某些记述有误,那也仅仅只能说明你考辨过的那些具体记述存在问题,却绝对不可能代表其它那些没有经过你深入考辨的其它记载也有问题。你要宣称某部史书完全不可信,那么你就必须对这部史书进行全面深入充分细致的考辨,用铁的证据来彻底推翻它。

比如,《宋史》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496卷,约五百万字,其中仅《列传》所载就有二千多人的生平事迹,某些大言不惭的居心叵测之徒如果想让别人相信他所说的“《宋史》之谬,决不仅仅是什么体例问题,其中许多记载均不足以作为信史采用”这一狂妄论断,那么他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有力证据来,来全面彻底地否定字数多达五百万字的《宋史》中记载的两千多个人物的所有事迹以及大大小小多达成千上万的各种事件,还要证明《宋史》中关于宋朝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记述全都有误,——这将是一项规模空前的巨大工程,估计需要那个不学无术的居心叵测之徒从他还在娘肚子里就开始考究,一直到他完蛋,估计他考究几辈子也考究不完!

如果按着某些人的说法,只要某一本史书中出现部分错讹之处,那么整部书就不可信,从而整部史书就彻底失去史料价值的话,——只要你下功夫不断挖掘、考证,则几乎所有的史书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错讹之处,那么接下来就是所有的史书都不可信、都要被完全否定,那么所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就全都没了记载凭据,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历史了,那么人们就会被那些居心叵测之徒带入怀疑一起、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怪圈!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4-10-25 20:57:28 +0800 CST  
正本清源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5-03-06 22:53:36 +0800 CST  
@u_99556860 2015-03-06 23:46:04
支持下,我现在正在学习,跟各位大师着实学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
-----------------------------
大师不敢当,欢迎转载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6-03-27 11:53:03 +0800 CST  
辟谣扫盲资料:

元人编修《宋史》卷365《岳飞传》,大致是照抄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大致是取材于南宋史官章颖所著《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

南宋史官章颖认为,岳飞、刘锜、李显忠和魏胜都是杰出的爱国将领,他们抗金事迹很感人,而且遭遇都很不幸,为了让后世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于是就为他们各写一部传记,合编为《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

经南宋史馆审订之后,南宋史官章颖将岳珂呈送上来的部分岳飞传记书稿(主要是《鄂王行实编年》)加以删简润色,并更正了岳珂书稿中的某些错讹之处,还增加了对秦桧早期事迹的记述,进而编撰成《岳飞传》(也即《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

章颖还曾将《皇宋中兴四将传》送呈南宋朝廷察阅,再送交南宋史馆保存,以备修撰南宋国史时参考。

后来元朝史官修史,基本上沿袭了前朝史官的记述,但是关于岳飞的资料实在太多,篇幅很大,不可能全文转录,于是他们删繁就简,把十万字左右的传记精简到一万字左右。这就是《宋史》卷365《岳飞传》的由来。

据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考证,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其实是以章颖所著《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为蓝本删简而成,其中比章颖原著增加了“何铸审讯时,岳飞露出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这一内容。这应该是南宋史官撰写《国史》时,依据南宋原大理寺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主审官)何铸的子孙所上报的行状、墓志之类的文件资料而增补的。

岳飞等南宋爱国将领的生平事迹能够被正史(《宋史》)详尽记载并流传后世,南宋史官章颖功不可没。

南宋史官章颖简介:
章颖(1141-1218),字茂献,南宋临江军(今江西清江)人。章颖曾经当过南宋朝廷的谏官和史官,为人刚直不阿。
宋孝宗时期,章颖曾当过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宋宁宗即位后,章颖被授予侍御史兼侍讲的官职,还担任代理兵部侍郎。
宋宁宗在位前期,权臣韩侘胄忌恨宰相赵汝愚,指使其党羽诬告赵汝愚,宋宁宗听信韩侘胄党羽之言,准备把赵汝愚免职、流放。南宋大臣畏惧韩侘胄的权势,都不敢替赵汝愚说公道话。但是刚直不阿的章颖却直言进谏,奏请宋宁宗,希望朝廷留用赵汝愚。结果,章颖得罪了权臣韩侘胄,很快就遭到韩侘胄党羽的弹劾,被朝廷罢官。此后,章颖长期居家不出,其间虽曾当过地方官,但是也屡次被罢免。
在韩侂胄死后,章颖被调回朝廷,担任集英殿修撰官,后来又升任刑部侍郎兼翰林侍讲。在殿对时,宋宁宗对章颖说:“卿为权臣沮抑甚久。”章颖上书朝廷请求修改《甲寅龙飞事迹》中的诬笔,得到批准。
后来,章颖先后升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奉诏考订辨诬,从实上报。章颖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文肃。
章颖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宋史》卷404《章颖传》称章颖“操履端直,生平风节不为穷达所移。虽仕多偃蹇,而清议与之。”

著名历史学家、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在其著述《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一书中,撰有《从南宋官私史书中的岳飞传到〈宋史 岳飞传〉》一篇,曾另作考证,证明元人编修《宋史》卷365《岳飞传》,大致是照抄南宋官史《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而《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大致是章颖《岳飞传》,即上引《鄂王传》的缩写。其中比章颖《岳飞传》增加了何铸审讯时,岳飞露出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的内容,这应是南宋史官修《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时,依据何铸子孙上报的行状、墓志之类而增补者。但《宋史》卷365《岳飞传》亦无岳母刺字的记录。正可间接证明章颖《岳飞传》确无岳母刺字的情节。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6-03-27 14:50:26 +0800 CST  

如今丧尽天良、哗众取宠的人渣屡见不鲜,这些人渣故意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地歪曲史书的某些记述,甚至信口雌黄,颠倒黑白地肆意杜撰"历史",他们到处招摇撞骗,自诩是"还原历史",其实是在歪曲历史!他们不择手段地抹黑包括岳飞在内的中国民族之杰出先人,大肆推销卖国文化和奴才哲学,极尽蛊惑人心之能事,其实是在从精神上摧毁中国。

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等低级手段拼凑出来的这篇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的谬文《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为了抹黑岳飞,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可以道听途说,只要发现了任何对岳飞不利的记述,哪怕是只言片语的传闻,人渣们都要拿过来大肆渲染发挥,全部当做经典膜拜。人渣们挖空心思地拼凑了一些对岳飞不利的材料并无限放大,却从来都不会考证这些材料本身是否存在问题,不会分析这些说法本身是否真实可信。人渣们还会故意回避并掩盖他们拼凑的材料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抹黑岳飞,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还会断章取义,故意从某些记述中摘取只言片语,再将这些只言片语与前后文脱离,将某一事件与当时的情景以及具体的历史背景脱离,进而引申出一些牵强附会、似是而非的谬论。

而对于众多史书典籍中有关岳飞的大部分记载,尤其是正面、有利的记载,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要么一概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要么不加任何考证,凭着他猪脑的自我感觉臆断说“不可信”,要么把南宋及以后各种史书(不论正史、野史)中有关岳飞的正面记载都归结为岳飞孙子岳珂一人的虚构、夸大。

在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眼中,岳飞孙子岳珂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奇才,他可以轻而易举地瞒天过海,他凭借一己之力,通过编两本书来欺蒙朝廷、欺蒙史官、欺蒙天下百姓、欺蒙后世八百年的史家学者。并且八百多年以来,广大史家学者普遍都缺乏判断力,都在轻信盲从岳珂的那两本书。

在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眼中,包括南宋史官、南宋朝廷,以及后世八百多年的史官学者,还有包括邓广铭、王曾瑜、漆侠、龚延明在内的现代历史学家、宋史研究专家,都是不辨真伪的弱智,他们学术水平都不高,都不能辨别史料的真伪。大家都被岳珂蒙骗了,大家全都是傻瓜,只有八百多年以后突然冒出来的像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那样“满罐子不摇半罐子晃”的跳梁小丑才是聪明绝顶的先知神圣!

按照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的说法,岳珂还是一个不怕死、不要命的傻瓜,他竟然胆敢冒着丢官、杀头、株连九族的巨大危险,公然伪造资料文献送呈南宋朝廷审查,公然欺骗南宋朝廷,挑战南宋史官的判断力和史学水平。与岳珂同时代的南宋朝廷和南宋史官竟然看不出岳珂所呈送上来的书稿的漏洞,而距岳珂所处时代八百多年的人渣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可以凭借通天猪眼断定岳珂的书造假、不可信,——这真是十分奇怪的奇葩事!最不可思议的则是,在相互倾轧的官场,岳珂的政敌竟然没有拿岳珂书中的漏洞来大做文章(比如,控告岳珂伪造文献资料,欺骗朝廷,这可是欺君大罪),这可真是怪事!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6-03-27 14:51:34 +0800 CST  
绍兴十二年八月,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和金国使臣刘祹一行到达临安。宋高宗为表演自己的“圣孝”,大事张罗一出“皇太后回銮”的闹剧。不料金国使者刘祹竟向南宋官员发问:『岳飞以何罪而死?』 接伴的南宋官员无言以对,含含糊糊地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刘祹嘲讽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残害忠良、媚敌求和者到底还是受到了毫不客气的奚落。(相关记载可见于南宋赵葵所著《行营杂录》以及南宋叶寘所著《坦斋笔衡》)

在岳飞遇害二十年后,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发起侵宋战争,金军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南宋学者薛季宣所著《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记载:『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浪语集》作者薛季宣(1134~1173年),南宋学者,永嘉学派创始人。早年随伯父薛弼宦游四方,喜从父老问岳飞、韩世忠兵间事。)

在岳飞遇害六十多年之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金国泰和六年(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卷98《完颜纲传》)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岳飞率军进驻宜兴县,将兵营屯扎在县城西南的张褚镇。接着,岳飞率部接连击败并收编了盘踞当地的几支军贼土匪队伍,还接连挫败金军。同时,岳飞严明军纪,严禁部下骚扰当地百姓。《三朝北盟会编》卷208《林泉野记》记载:『充(杜充)后守健康,叛归虏。诸将扈成、戚方皆反,惟飞(岳飞)全一军,屯于宜兴县。时常州吏民避狄,居县中者甚众,赖飞而全。』
在那降官如毛、溃兵似潮的逆流中,岳飞卓尔不群,以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恰当的措置,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这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统制开始担任主将,他按照自己的意图和风范,塑造一支抗金劲旅。后来,广大人民群众称这支雄师为“岳家军”。此时,“岳家军”初具雏形。
在那内祸外患交迫的艰难乱世,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朝不保夕。宜兴县居然进驻了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岳家军,不仅担负其保境安民的重任,而且对民间秋毫无犯。宜兴人民为此喜出望外,交相称誉。甚至很多外地人也争先恐后地移居宜兴避难。宜兴百姓用朴素的语言称颂岳飞,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建炎四年(1130年),宜兴百姓感激岳飞的恩德,他们主动出资为时年28岁的爱国将领岳飞建造了生祠。宜兴(今江苏宜兴)的岳飞生祠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渊源,应该是历史上人们为岳飞建造的第一座祠庙。
宜兴百姓自发地为岳飞建造生祠,还要将岳飞画像“摹刻于石,庶广其传”,“图像于家”,挂在家里让老少早晚瞻仰敬奉,以表达父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宜兴百姓简直将岳飞尊奉为神人,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少见其例的。古代的祠庙主要用于尊崇先贤、祖宗,以至神仙鬼怪之类,为活人营建生祠,乃属特例。
南宋学者周密在他的著述《齐东野语》中称赞岳飞军纪严明,在南宋中兴诸将中位居第一。其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岳飞军纪的事。如,岳飞曾经率军南下征讨叛乱的匪寇,行军路过庐陵,将士借宿民居。天刚亮,岳家军将士就开始给房屋主人扫洒门庭,洗涤碗盆,之后方才整军出发。庐陵太守在郊外设帐,准备为岳飞饯行,但是眼看岳飞的部队都快走完了,仍然见不到岳飞本人。庐陵太守于是问走在后面的士兵:“大将军在何处?”那个士兵回答说:“将军已经和偏裨将校混杂在一起走了!”
南宋史官吕午《和岳王庙壁上韵》诗云:
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论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吕午诗结尾加有注释:『祁阊西一舍有庵,曰东松。绍兴初,岳鄂王提兵经吾郡西上,士卒秋毫无犯,夜宿人门外,足不敢一越限内。尝憩是庵,留题。』﹜
《齐东野语》卷20《岳武穆御军》记载:『岳鹏举(注:岳飞字鹏举)征群盗,过庐陵。托宿廛市,黎明,为主人汛扫门宇,洗涤盆碗而去。郡守供帐,饯别于郊,师行将绝,谒未得通,问:「大将军何在?」殿后者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真可谓中兴诸将第一。』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这样评价岳飞:『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原文大意是:从西汉初年到现在(元朝),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那样的名将,历朝历代都不缺少,但是要找到像岳飞那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杰出将领,整个朝代都不多见啊!
事实上,即便不讨论精神、道义、后世影响力与知名度,只讨论军功,比起李牧,白起,王翦,韩信,卫青,霍去病,窦宪,曹操,祖逖,桓温,刘裕,谢玄,李靖,李世绩,狄青,徐达等人,岳飞也毫不逊色:
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初,岳飞出师北伐。经过六月、闰六月和七月的大战,岳家军连战皆捷、凯歌猛进,席卷京西、兵临大河,相继收复了从洛阳到陈州、蔡州之间的许多战略要地,基本完成了扫清东京开封府外围据点的作战计划,形成东西并进,夹击盘踞东京汴梁之金国军队主力的态势。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岳家军仍然能够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迫使金军撤出东京开封府,这标志着宋金之间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岳家军将士经过浴血奋战,接连击败金军,中原百姓纷纷出粮出力地支持岳家军,北方各路义军在金兵的后方攻城略地,北方各地的父老百姓也都争先恐后地牵牛挽车,“以馈义军”。金国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黄河以北的各路抗金义军正在等待着配合岳飞大军北进,——『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之时,南宋使臣洪皓正被金国扣留,“距金主所都仅百里”。洪皓在《使金上母书》中写道:『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洪皓《鄱阳集拾遗·使金上母书》)。如果“直捣黄龙”中的黄龙府指的是金军的老巢,那么这个地方已经提前感受到了震惊和恐慌。

中国历史上,崇拜、敬仰岳飞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而以岳飞为榜样,奋起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英雄和勇士也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勇士,无论是留名后世的,或者是没有留名后世的,何止成千上万,正是这些英雄和勇士们的奋斗牺牲,才使华夏民族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才使历经磨难的中国能够顽强不屈地继续存在,并发展复兴。
例如,南宋时期的陆游、毕再遇、孟珙、文天祥、陆秀夫,明朝时期的徐达、于谦、戚继光、郑成功、张煌言,清朝末年的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抗战时期的张自忠、戴安澜、薛岳、贺龙等很多民族英雄,都是崇拜岳飞且以岳飞为榜样的。
抗战期间,岳飞《满江红》词曲作为激励国人抗战的精神武器,被广泛传唱。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日本扶植的汉奸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控制下的辅仁大学执教的文人余嘉锡(1884—1955)首次公开发文否定《满江红》词为岳飞真作,企图迎合日伪政权,打击国人的抗战热情,汉奸文人居心叵测。

抗战时期,与汪精卫“崇秦贬岳”言论相呼应,有日本历史学家发文吹捧秦桧,贬低岳飞。曾在日本留学、后依附汪伪政权的汉奸文人如周作人等发文说:岳飞是军阀,专权该杀,秦桧能顾全大局,值得褒扬。这种观点的学术依据,源自当时在汪控区上海光华大学执教的吕思勉1923年所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
早在1935年,当时还在日本扶植的汉奸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任职的汉奸文人周作人写了一篇《岳飞与秦桧》,发表在3月21号的《华北日报》上,内容是声援吕思勉的。起因是,吕思勉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被国民党政府严令查禁。
报载(1935年3月)十三日南京通讯,最近南京市政府呈请教育部通令查禁吕思勉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因其第三编近古史下,持论大反常理,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思勉的“崇秦贬岳”言论不能被国民政府容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一著遭到查禁。
吕思勉的“崇秦贬岳”言论不论是出自什么动机发表,如果仅从学术角度来评价,则完全是一派胡言。这些言论的性质,无异于给国难深重之时甘愿卖国投敌的汉奸分子美容,瓦解中国民众反侵略的意志。对此,范文澜1942年12月著有《中国通史简编》加以反驳,1948年吕振羽又著《简明中国通史》进行反驳。

楼主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于 2016-05-09 23:47:28 +0800 CST  

楼主:民族英雄岳飞

字数:58817

发表时间:2014-04-22 06: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3:33 +0800 CST

评论数:7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