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卦代言人——历史大赢家郭子仪

@鸟叁 2016-05-04 21:11:50
楼主快更新呐!o(≧v≦)o~~
-----------------------------
好的,谢谢观赏。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0 20:12:59 +0800 CST  

原配夫人王氏

郭子仪的原配夫人王氏,很值得说道说道。郭子仪能有后来的成就,和她是分不开的。老话说,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祸,王氏外貌端庄,大家闺秀,聪慧孝顺。和郭氏家族一样,名门望族,高祖王长谐,唐朝的开国功臣,曾祖、祖父都是唐朝的一方高官,父亲王守一虽然官位不显,但哀荣始终,没给郭子仪带来过任何不利影响。
安史之乱发生后,郭子仪临危受命,东征平叛,王氏带着一大家人与皇帝家属一起住在长安以西的大后方。当时战况激烈,信息也闭塞,一会儿叛军攻向长安了,一会儿叛军撤出长安了,叛军进皇帝及官员家属就得退,叛军退皇帝官员家属就可以离长安近点,王氏随着搬迁了三次。这期间,她沉着冷静,指挥得当,将家管理的井井有条,子女们个个举止乖巧,在战乱中完整地保存了郭家的家底,可谓是郭子仪稳固的大后方。
王守一打听到了郭子仪的背景后,立即让人去打听,他有没有婚配,今年多大,属相是什么之类。有人跟郭敬之通通气,郭敬之也不含糊,正发愁孩子的婚事,两家一商量,一个23岁,一个15岁,完全合适,都是官宦之家,门当户对,办喜事吧!
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评价这件事,古代女子15岁正是出嫁的年龄,如果真要跟现在一样,到了二十一二岁甚至晚些结婚,属于绝对的高龄剩女,能不能嫁的出去都难说。
很快,23岁的青年军官郭子仪与15岁的王氏结为夫妻,婚后生活圆满幸福。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郭子仪的仕途一帆风顺,先后在长安与河南府、同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大荔,汝州,今天的河南临汝境内的折冲军府任职。他的官职级别也随着阅历、资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不断升迁,由左卫长上逐渐升职到军府长官折冲都尉,原来的从九品升为正五品。这里的正、从,就类似正、副职。这一时期府兵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京师,在宫内和城内担负昼夜巡逻职责。可以看出,郭子仪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是在京师履行宿卫职责。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0 21:12:41 +0800 CST  
@索嘎思达 2016-05-10 22:24:43
不错,继续
-----------------------------
谢谢鼓励。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1 08:20:48 +0800 CST  
不太平静的局面

在郭子仪宿卫长安的十几年中,大唐形势在唐玄宗的管理下走上坡路,史称开元盛世,赏罚分明,办事果断,知人善任,这是能够开创盛世的主要原因。可唐玄宗做不到有始有终,盛世之后,他满足了,放松了,追求享乐了,这倒是其次。最要命的,他听不进谏言,这样朝堂上敢说真话的少了,喜欢拍马屁的多了,皇帝身边的小人越来越多,走下坡路是肯定的。
这时的郭子仪,已经很有眼光,再不是当初的愣头青了。在和平年代的唐朝,军人的上行通道只有前往边疆。唐朝疆域很大,周围的蛮夷算不上对手,但也算不上好邻居,都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一现状居然维持几十年。这样,将军很难判断谁功劳大,谁功劳小,于是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边疆的,熬够资历后,都能由将入相,步入权力殿堂。
对郭子仪来说,在王侯将相的花名册都已填满的情况下,这成了唯一的上行方式。三十岁就能看到六十岁的自己,这太可怕了。必须走另一条路,驻守边疆。同时,宫廷中的几股势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个不小心,有可能当炮灰。与他爸郭敬之商量之后,决定暂时离开长安这是非之地,申请调往边疆历练。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1 16:41:25 +0800 CST  

吐蕃野心再现

在郭子仪申请提出调往边疆时,吐蕃又闹事了。吐蕃一直都是边疆不稳定的因素,自恃强大,与唐王朝的国书往来,多次使用对等的礼节,普天下的人对唐玄宗的称呼是尊敬的陛下,在吐蕃口中,直接变成隆基陛下。对唯我独尊的唐王朝来说,这是很大的侮辱。言下之意,你一蛮夷,三没人种,没文化没素质没教养,也敢跟我真命天子平起平坐,称兄道弟,是可忍孰不可忍,打你没商量。
张说并不同意,吐蕃不尊重咱,确实应该给他点教训。可十余年间一直在打仗,战乱地区的老百姓都受不了了。尽管咱大唐兵多将广,出师屡屡得手,但得不偿失。最近听说吐蕃想悔过求和,希望你能借此原谅他们,别让战乱区的百姓受苦了。唐玄宗想跟王君毚商量商量后再说。
张说并不满意,他跟源乾曜说,王君毚这个人,好大喜功,贪得无厌,他才不管百姓死活,一心只想升迁。如果两国握手言和,他拿什么邀功?我觉得大唐和吐蕃会继续打下去,战乱区的百姓就没好日子过了。果然,王君毚进朝后,拿到了出征吐蕃的命令。
王君毚勇武有余却智慧不足,这样的大将,上战场群殴时最吃亏。他跟吐蕃有过交手,靠着一点小聪明大败吐蕃。吐蕃大将悉诺逻率军进犯大斗谷,进攻甘州,一番抢劫后退走。吐蕃大军不远千里来犯,明摆着是抢点东西就走,王君毚推测悉诺逻的军队一定人困马乏,就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王君毚的运气真是好,恰赶上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吐蕃军队更是狼狈。悉诺逻便改了行程,经积石军西归吐蕃,那里水草丰盛,可以让战马休息一下。王君毚便抢先派人轻装从偏僻小道进入敌方境内,烧掉路边的野草。悉诺逻好不容易到了那,只看到了满地的草灰。这时,内部产生矛盾,再加上又冻又饿,战马死了大半。这时,王君毚带兵杀来了,轻而易举打败了悉诺逻的后军,缴获数以万计的辎重羊马后返回。
王君毚一战封神,在这之前,唐军还从未有过如此一本万利的战争。王君毚立了大功,被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唐玄宗又授予王君毚的父亲王寿以少府监退休。这一战后,唐玄宗更加追求建立边功。
想在边疆打胜仗,就要有好将军,好将军要靠培养。有人建议从长安城中培养一批未来的潜力股,派往边疆历练。正是这个机会,郭子仪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被派往边疆历练。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1 20:18:19 +0800 CST  
自己来。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1 21:26:19 +0800 CST  
@栀子含香 2016-05-12 13:16:10
顶上去。
-----------------------------
O(∩_∩)O谢谢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3 08:34:00 +0800 CST  

岭南道的背景

在京城长安,郭子仪和他爸郭敬之都没有什么后台,郭敬之的仕途频繁调动,始终没在一个地方待多久,却处处有朋友。山南海北的人,不管啥脾气、秉性、生活习惯,都能和谐相处。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郭子仪的交际和适应能力,为郭子仪以后应付各种人、各种复杂的局面,提供了经验支持。
公元727年,郭子仪携带家眷离开京城长安,踏上他一生中漫长的戍边旅程。他的第一站被安排在岭南道的桂州,也就是今天的广西佳林,是唐朝的边疆地区。
唐朝为方便低于管辖,将全国分为十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同时将郡改为州,每道的辖区范围为若干州。岭南道的辖境范围包括今天的广东大部、广西大部、福建、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等地区。开元时岭南道又新增了几个地区,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今福建省)。
岭南道这片区域,很早就作为汉人的一个分支存在,只是早期比较独立,很难约束。在独立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文化,产生自己的文化、历史、信仰,相对北方保持不少的独立性。在现在这区域的人身上,也有很深的烙印。
唐朝时,岭南道地广人稀,荒芜落后,且是多民族杂居,信仰和区域不同产生的冲突问题一直很严重,小规模的械斗经常出现。在北方读书人眼中,南下任职无异于一趟自寻死路,想在功录簿上加一笔太难了,减一笔分分钟的事。
唐王朝在管理这个地方时,针对多民族杂居地区,实施郡县制以及羁糜制并行的统治方式,设置都督府,在重要地区修筑城堡安置军队,作为镇抚控制的据点。
郡县制都知道,羁縻制是从史记中引申出来的,羁是马笼头,縻是牛牵绳,言下之意,管理这些蛮夷,只要管理好他们的头头就行,各个朝代都是这种管理方式。当每个时代的统治者的势力发展到这里时,发现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与汉民族不同,落后于汉族却又有其自身特点,如果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措施,会引发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但这些地区又不能放弃,就采用羁縻制,你们原来是啥样还是啥样,不用变,你们的酋长还是酋长,你们的村长还是村长,我们不动,同时还给这些酋长和村长官做,给你们发工资、福利,你们在政治上隶属于皇帝,在经济上,将你们的土特产选一些好的,给皇帝朝贡,其它的事情你们自己的管理,在军事上咱们互相帮衬着,有人打你我罩着,有人打我你得帮。封建王朝一直是这种方式,虽然各个朝代在形式和措施上有所不同,但实质并未改变。
郭子仪上任的地方,当地的州县长官都是当地的豪强大户,有冯、宁、韦、依姓这几个大族。这些豪强大户都是以血缘关系聚居,拥有私兵,据险而守。豪强大户有合作也有斗争,为自保,以联姻方式结盟;为抢地盘,又经常倚强凌弱,相互攻击。名义上属于大唐,实际上这是豪强大户的世袭领地。
郭子仪上任之前,这些州县没有什么城郭,都是几个大族首领在险要之地修筑很简陋的防御之所。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3 11:45:54 +0800 CST  
自己顶。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4 21:11:05 +0800 CST  

棘手的家产纠纷

在这些边疆区域,政府会设置都督府进行管辖,主要管理各个州城、兵马、粮草、镇戍等,即统筹管理辖区内的镇防事务。在长官都督之下,有别驾、长史、司马等,辅助管理各项军政事宜。
郭子仪报到时,身份是长史,类似今天的秘书、参谋一类的,没有什么实权。他刚上任,就接到了一个很棘手的工作,协调一件家事。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分家产时,都眼红对方分的多,发生争执。如果是普通的人家还好办,可偏偏两兄弟的亲妈都是其他大户里的人,背后都牵扯到大户人家的面子问题。中国人有很浓重的面子传统,面子甚至要重于生命。
家产纠纷案处理不好是丢面子的事情,丢面子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失去的,一是别人撕得。对前一种,想方设法都要找回面子,还绝口不提,后一种情况发生时,一般是用暴利解决。这件家产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发生豪强大户间的打斗。
郭子仪去协调时,两兄弟还在争论。耐心听完他们的讲述后,郭子仪说,你们两兄弟都觉得对方分的家产多,那你们何不彼此交交换一下,这样你们就会心理平衡了嘛。郭子仪的话,让兄弟两人目瞪口呆。棘手的家产纠纷让郭子仪轻松化解了。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5 07:55:30 +0800 CST  

任职期满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郭子仪尽职尽责,履行自己的职责,由长史升职为经略副使。经略副使在边疆府州中属于重要职务,负责协助经略使安抚蛮夷,平定叛乱。这一时期,唐朝对边疆地区加强管理,对豪族大户恩威并施,在经济上推广中原的技术,在文化上传播孔孟儒教,保持边疆局势的稳定。
当时的交通不便,信息传达的慢,郭子仪很敏感地意识到边疆出现了问题。相安无事时,秩序井然。一旦出现过于重视某个方面的事情,在这方面出问题了,如过于强调边防,反映的是边防可能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个人需律己,作为参与者,在重视之外,更要意识到这是一种警示。
事实上郭子仪的猜测是正确的,唐王朝在跟黑水靺鞨交涉,最终成功收拢黑水靺鞨。
在多民族杂居区内,郭子仪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自己的任期,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在这里,郭子仪虽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却没给自己的履历抹黑,算合格了。很快,郭子仪的委任状来了,前往西域地区上任,为大唐的边疆稳定贡献才智,发光发热。南方的温湿气候直接过渡到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郭子仪的职务调动区域跨度有点大。

北庭和安西

郭子仪即将上任的地方,区域和历史都很复杂,该地的所有权一直争论不休,战争也就不可避免。郭子仪上任时,大唐王朝正做着赶跑一匹狼却引来一只虎的事情,经过三年的战争,击败了突骑施。突骑施属于西突厥的一部分,一个游牧民族,经常越过国境骚扰大唐,但仅局限于抢点东西,和占山林打家劫舍的山贼差不多。突骑施的另一边,则是野心勃勃的大食帝国。大食帝国和大唐王朝隔着一个突骑施,隔邻相望,等于将突骑施作为屏障。可突骑施被大唐灭掉了,和大食帝国直接对视,你瞅啥?瞅你咋地?就可能引发战争。也就是说,唐王朝自毁藩屏,埋下了新的边疆隐患。
郭子仪运气不够好,就在西域形势激烈动荡的时候,他上任了。跟前一份工作的内容差不多,他要协助都护府的长官安抚诸蕃,管理屯田,管理各方事务。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7 21:53:28 +0800 CST  

丢脸比丢命强

在郭子仪工作中,都护府长官发现他身怀高超武艺,就给他加了工作量,让他训练士卒,征讨叛离。
在京城长安时,郭子仪也有过类似工作经历,他觉得这很简单。在接受培训时,他心不在焉,并没有认真听。可在第一次训练士卒的时候,他就被大将军盖嘉运狠狠地批评了一番。在训练前,郭子仪想卖弄卖弄自己的武术,就耍了一通武术,每招每式都很标准,武姿优美,观赏性极强,引来一片叫好声。
盖嘉运路过时,郭子仪正得意着。盖嘉运驻足观赏,将郭子仪的武术套路看的真真切切。他走过来,要求跟郭子仪切磋。
都是边疆好男儿,切磋就切磋。郭子仪毫不惧怕,主动出招。这一次的交手,让郭子仪意识到什么叫杀气。盖嘉运拳疾力重,根本抵挡不住,结果几招下来,郭子仪就被打翻在地。他发现眼前的大将军一招一式都带着夺命的气息,直取要害绝不拖泥带水
盖嘉运很不客气地说,在战场之上,功夫注重的不是观赏效果,而是讲求实用,如何杀敌保命是关键。你的底子很不错,不然难挡我三招以上。可惜你的功夫只是花架子,不堪大用,必须改变,否则战场之上,不仅自己丢命,还会连累这些跟着你训练的士兵。
前一分钟还是威风八面,后一分钟却颜面尽失,郭子仪有些难堪,觉得很丢脸。
盖嘉运看得出郭子仪的窘迫,意味深长地说:训练场上丢脸比战场上丢命强。
盖嘉运给郭子仪好好地上了一课,这一课让郭子仪受益匪浅。他也逐渐明白,彼时的训练只是花架子,注重观赏效果,战场上却是真刀真枪,注重实用,在战场上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性命。
在练兵之余,郭子仪潜心修习武艺,强调实用主义。凭借练就的武功底子,郭子仪的搏击杀敌之术到了一个高境界。同时,他也对面子与性命有了新的定义。
在边疆的锻炼中,郭子仪不仅具备了沙场指挥的军事才能,还积累了处理蕃务的经验,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级军政官员。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7 21:57:09 +0800 CST  
@reglei888 2016-05-17 22:20:10
学习
-----------------------------
学习学习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8 19:30:56 +0800 CST  

生命中的贵人

边疆的历练,郭子仪逐渐成熟,并开始得到朝廷的注意。公元736年前后,大唐在唐玄宗的管理下,国力强盛,又重新掌握了西域地区的话语权。朝廷派遣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人去管理此地,郭子仪被调往关内道,作为管理层中的重要一员,担任朔方镇节度副使。他的官职也升至右威卫将军,在权力的殿堂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朔方镇是郭子仪成名前任职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地理位置复杂,位于京城长安西北方的灵州,也就是今天宁夏灵武,朔方与东边的河东镇,也就是今天的太原,互为犄角,是大唐王朝的国防核心,抵御突厥、回纥等北方游牧民族向南侵扰。
郭子仪上任时,他遇到了牛仙客,未来的贵人。不管在哪儿,不管做什么,想要比别人看得更远,走得更快,贵人这个尤物,绝对不可或缺。
牛仙客的人生阅历特励志,从县衙中的小吏,升迁为河西节度使。河西是今天的甘肃武威,他在任上干的很不错,政绩突出,得到唐玄宗的嘉奖。除了能力之外,老好人的标签也是升迁的一个因素。
在朝廷中,李林甫升任中书令后,培植势力时,物色了一圈,看中了牛仙客老好人的性格,别人的请求来者不拒,不会否定别人,不会得罪别人,更不会背地里打小报告。于是,李林甫举荐牛仙客入朝任宰相一职,并遥领朔方节度使。李林甫看人特别准,控制人也特别厉害,牛仙客对他是言听计从。几年后,唐玄宗任命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兼中书令,牛仙客为兵部尚书兼门下侍中,二人负责文官、武官的任免升降大权。
这样,郭子仪作为牛仙客曾经的下属,二人之间有了比较近的关系。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9 20:21:23 +0800 CST  
险些充当炮灰

郭子仪喜欢结交朋友,闲暇时间,他会与同在大唐任职的同僚联络,邀请兴趣、爱好相投的同事吃喝游玩,这些人有文官,有武将,文官喜欢舞文弄墨,武将喜欢刷刀弄枪。
郭子仪交朋友讲究志同道合,真正实用的朋友,应该讲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借助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果整天和与自己各方面都很相似的人在一起,强项不一定会更强,但弱项一定会更弱。郭子仪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悄悄编织着关系网。
在这个过程中,郭子仪险些被拖进泥坑。武则天的娘家人武温慎,也就是武则天时被作为未来接班人的考察对象之一的武攸望的儿子,他被人揭发结交身兼两镇节度使的兴安王李祎,广武王李承宏等权臣,私下里跟他们吃吃喝喝,拉拢关系。大唐有明确的规定,禁止朝中大臣与手握军权的人节度使及诸王结交及私信往来,否则是大罪。
这件事被揭发后,武温慎被乱棍打死,李祎被贬为衢州刺史,李承宏更惨,被贬为房州别驾,与此有牵连的蒲州刺史王琚等人纷纷被贬免。
这桩案子也牵扯到喜欢结交朋友的郭子仪,他面临着被贬职或被罢免的困境。
还好,牛仙客帮他求情,称他古道热肠,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且是绝对的潜力股,未来会为大唐造福。唐玄宗给牛仙客面子,没有责罚他,但也给了他一点教训,将他从朔方节度副使的职务调往朔方属下的定远城,做了定远城使。
在这一点,大唐种善因得善果,后来的大唐因为这次的手下留情,为自己换来王朝的延续。人就是这样,莫欺少年穷,得饶人处且饶人,指不定哪天你会因从前的小善而得到千万倍的回报。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9 20:23:36 +0800 CST  
郭子仪在定远城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驻防和营田事务,营田是以政府的名义,租与人耕种收租。不过,这里所有的事情不是郭子仪说了算,是牛仙客。牛仙客在营田方面很有研究,算的是这方面的专家,自然不愿意丢掉这份肥差,遥控指挥这项军政事务。
对牛仙客的这种做法,郭子仪并无怨言。随着阅历的增加,郭子仪越来越老成持重,这是,他的爸爸郭敬之已经73岁高龄了,又接到了调任书,由吉州刺史调任到绥州刺史,也就是由今天的江西吉安调任到陕西绥德。说起来早到了退休年龄,这次调任并非升职,而是因为他年龄大,调到距离老家近的地方。
在这之后,朔方镇的人员频繁调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这里最大的官已经换了两茬,先是韦光乘换掉牛仙客,后是更年轻的王忠嗣换掉韦光乘。王忠嗣自小就生活在宫中,是太子李亨的好朋友,此番调任与此,预示着大唐王朝新一轮的权力交替开始了。
没多久,王忠嗣的权力更大了,他一人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的节度使,控制东西万里的边疆,兵马重镇,全部归他管理。这种非同寻常的现象,在大唐王朝还从未出现过。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9 20:28:23 +0800 CST  
与李白结交

郭子仪遭受不白之冤,有口难辩,让他非常气愤,可又不得不低头。只能带着满腔的怒气和怨气,前往定远城上任。
殊不知,还有更倒霉的事情在等着他。他上任的第二天,朝廷押运的粮草经过这里,郭子仪负责保证安全。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押运的粮草被烧。
根据法律要斩首,郭子仪傻眼了。
在押赴刑场的途中,遇到了在此地游玩的李白。李白绝对算的上是大唐的一根标杆,连皇帝都给他面子。他的眼光很毒,一眼看出郭子仪气质非凡,绝非等闲之辈,将来必成大器。于是高喊“刀下留人”,并托人去通融,熟人好办事,再加上牛仙客的关系,郭子仪很快被放了。
这一救,就救了后来的大唐!
这个世界是讲究实力和运气的。不管碰到什么阻碍,都不要轻易低头,轻易放弃,请暂时潜伏积蓄实力,只要你足够强,上天一定会眷顾你,将属于你的机会推到你面前。
郭子仪也不含糊,记住了李白的恩情,并在后来以德报德,反过来救李白。李白因拒绝太子李亨而做了永王的军师,在太子得势后遭流放,郭子仪以元帅的身份求得新皇帝赦免了李白。安史之乱后,郭子仪邀请李白当自己的军师,谁知道过河时李白喝醉了去河里捞月给淹死了,一代诗人落得这么个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有一首评论郭子仪的诗,里面有一句,一代威名迈光弼,千秋知已属青莲,意思是说,郭子仪的名气盖过了当时战功显赫的大将李光弼,他的知己则是大诗人李白。
在鬼门关前走一圈的郭子仪学聪明了,也看明白了。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19 21:00:17 +0800 CST  

王忠嗣其人

王忠嗣其人,确实有两把刷子,在任朔方节度使和其它几镇边防期间,有几项与众不同的举措,一是在边疆与其它部落的商业贸易中,高价买马,不管品种,不管优劣,全部买下,这引的其它部落把马全部卖给了大唐。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就是所有的好马都成了大唐的了,其它部落的马则越老越少,用这些马武装大唐的军队,战斗力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而其它部落则因马匹减少,战斗力下降,一升一降间,大唐实力跃然可见;二是在朔方与云中,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之间的千里之地,修缮或者修筑城墙,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边城建设,开拓疆土且驻防了边疆。
在这一过程中,王忠嗣结识了郭子仪,并发现了他身上的潜力,极力向朝廷举荐,后郭子仪调任单于都护府副大都护、东受降城使,朔方左厢兵马使,主要负责朔方镇辖区内左翼的边防工作。
很快,王忠嗣出兵北伐突厥,后于回纥练手,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便斩首其白眉可汗,突厥汗国灭亡,回纥取代了突厥在大漠南北的地位。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20 20:45:47 +0800 CST  

郭敬之病归故里

公元744年,郭子仪的爸郭敬之病逝。古代父母亡故,传统说法儿子要守孝三年,实际上是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平头百姓。当官的必须离职归家,服孝期满,才能重新任职。
两年后,郭子仪复出,任金吾卫将军兼单于都护府副大都护。复出没多久,王忠嗣辞去朔方节度使的职务,由张齐丘接任。其实,这简单的人员调动背后,一场政权博弈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这点稍后再叙。与此同时,郭子仪的职位也有所调动,属于平级调动。
这段时间,朔方镇总是不太平,先是张齐丘发放军粮不公平,开始时只有少部分表示抗议,慢慢地发展到大部分都表示抗议,可张齐丘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引起士兵怨愤,将张齐丘的判官在人群中推来推去,也不是是谁第一个动手,所有的人都动手殴打判官,继而动手殴打张齐丘。
被众人重重包围的的张齐丘和判官,变成了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谁上来都想踹两脚。当时郭子仪也在场,他将张齐丘挡在自己身后,极力平息众人的怒火,才使他免遭殴打辱骂。这件事处理结果很快出来,张齐丘离任、降职,他的位子由安思顺暂时接任,也就是安禄山的堂兄弟,不过两人并无血缘关系,这事后面会交代。几个月后,唐玄宗任命李林甫为安北副大都护和朔方节度使,遥控管理,主要管事的是户部侍郎张纬。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23 07:51:22 +0800 CST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有个逻辑题特别有意思,苍蝇叮了有缝的蛋,应该是怪苍蝇呢还是怪鸡蛋?
鸡蛋有了缝,于是苍蝇来了,如果没缝,苍蝇还叮鸡蛋吗?
把鸡蛋换成屎,屎不用考虑有缝没缝,苍蝇会不叮屎吗?
李隆基身上有缝,一帮苍蝇就凑上来了,其中的凑王是一个叫李林甫的人。
李林甫小字哥奴,警卫员出身,他具备女人梦中的白马王子的一切条件:绅士,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相貌英俊,智商颇高,精通音律,谈的一手好乐器,笛子、笙、拍扳、排箫、琵琶、箜篌无一不精。最要命的,他会当官,连居相位19年,长期把持朝政却深受皇帝信任。这么一绅士,人品很差,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送一成语“口蜜腹剑”。至于他的能力,据说安禄山早有造反之心,但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始终不敢行动。
他最大的优点是会做官,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成为臭名昭著的小人。会做官的另一面,见风使舵,能迎合皇帝的心魔,就是皇帝需要李林甫这样的小人替他办事。
最简单的,皇帝都有一些见不得光的欲望,比如李隆基想把自己的亲儿媳杨玉环夺过来当自己的小老婆,这属于乱伦,有违仁义道德,贤臣君子不可能帮他们干这等龌龊之事?谁来做?小人,李林甫这样的小人帮忙出馊点子,做手脚。
这么一号人物,他的手段首屈一指。
李适之是皇帝是本家,任宰相一职,权力很大。与李林甫的关系是台上握手台下踢脚,属于互相看不起,都想把对手整倒。这天,李林甫找李适之喝酒,酒桌上李林甫说了一个秘密,华山上有个金矿,特别大,开采出来,咱大唐就富贵无边了,可皇上并不知道这件事……
俩人相视一笑,这一笑都特诡秘,看得见是微笑堆起的褶皱,看不见的是无尽的杀机。
没有不能上吊的梁,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喝酒的李林甫,嘴巴就像一堵墙,说话滴水不漏,可酒后的李林甫,“真”言尽出。李适之兴奋的忘乎所以,李林甫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么重要的机密让我三杯酒就套出来了,可别怪我不厚道了。
他瞅了个好机会,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还添油加醋说李林甫有私心,这么大一笔宝藏不告诉陛下,指不定是想独吞。
唐玄宗找来李林甫,李林甫说他早就知道了,可华山有皇帝的龙气,开采后对真龙不利,正因为这才不敢跟皇上说。
皇帝很高兴,表扬李林甫考虑周全,忠于自己。接着把李适之批评了一顿,并告诉他,以后再有事情上奏,先跟李林甫商量商量,别有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找我,浪费时间。
李林甫就这么一招,让李适之失去了皇上的恩宠。依靠这些过人的手段,李林甫当了宰相,且坐稳了宰相。他不仅关闭谏言之路,更是关闭了上行通道。
这更证明了郭子仪选择的重要性。
楼主 东郊大同  发布于 2016-05-23 07:53:08 +0800 CST  

楼主:东郊大同

字数:33285

发表时间:2016-04-11 23: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3 22:46:21 +0800 CST

评论数:1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