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 北宋 词

一 户盈罗绮竞豪奢---饱暖才能思情色
北宋,一个让人又恨又爱又怜惜的朝代。恨其武备孱弱始终不能真正一统华夏;爱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怜惜其国祚只一百余年,他所造就的高度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流星般虽璀璨万分却又转瞬而去。
而北宋之文教大昌,虽历朝历代不能比。王国维曾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在这多方面的文化之中。词这一中华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到了北宋已发展到巅峰,顾一说起词必说宋词。从这里走出来的词人们更是繁若星辰,他们或高歌引吭,或浅吟低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北宋王朝。
词人笔下的五色斑斓,最引人的莫过于那一抹情色。情色,各位,绝不是色情,两个字的位置一变,性质就变了。这里说的是生活时尚,情趣格调,色情却是低级趣味了。记得上学时的一位音乐老师曾向我们具体解释过低级趣味,那就是低级下流趣味无穷(他应该去教语文)。可是哪个朝代没这些事啊,为什么偏偏说北宋。问题提的好,那是因为北宋的这种事最多,或者是被记录(大部分都与词和词人有关)下来的最多,我们了解的最多。那为什么在北宋这种事多呢?那得有时间做,还有功夫写。这帮家伙怎么这么闲?问题问得越来越靠谱了。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那要是思情色呢,饱暖,那只是基本条件。但就是这个基本条件,在中国这个近两千年的皇权社会中,它几乎快成了奢侈品了。然而在这其中,北宋无疑是做的最好的。他不仅能让他的人民们吃饱穿暖,还能让他们舒适悠闲的生活,甚至还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发达经济和社会繁荣。1.柳永笔下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王朝的繁华景象,各种史料各种文学体裁记载颇多,但这其中惟独很少有词作,为什么呢?这是和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那我们就花一点点时间来了解一下词和词的历史发展。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2-28 19:38:00 +0800 CST  
柳永,百度介绍如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笔者表示存疑)。汉族,崇安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被逼的),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北宋独此一家)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评价不全面)。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何止,应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柳永出生于官宦人家,其父柳宜是南唐旧臣,入宋后进士及第为官。家境殷实的柳永,从小就受到各方面的教育,为其日后创作词调和填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及至成人,柳永开始四处游历,在领略了家乡崇安周围的美景后,柳永决定到大的城市去看一看。
彼时江南的大城市,自然首推杭州。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解部分可以不看,不影响后面的阅读)词解:
三吴:吴兴(今属 浙江)、吴郡(今江苏 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珠玑:各式各样的珠宝珠玉。
叠巘(音掩):重叠的山峰,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三秋:指秋天,古人把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分别叫做孟秋、中秋、季秋合成三秋。
凤池:凤凰池,魏晋南北朝时中书省设于禁苑,接近皇帝,称凤凰池。唐朝时开始用凤凰池指宰相职位。此处可理解为朝堂。
物贸天华的杭州城着实让柳永大大地开了眼界。
唐宋两朝的文人对杭州的描绘从来是不吝笔墨的,但不论是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都亭枕上看潮头”、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还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是对杭州的自然景色的赞美,而惊叹之余的柳永呢,则是用长调最擅长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一一向我们展示杭州城的全景风貌。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2-28 19:42:37 +0800 CST  
词的开篇三句,似乎是对杭州这座三吴都会的鸟瞰,随着词人走进城中,杨柳垂烟,小桥如画,各色建筑鳞次栉比,千家万户帘摇幕摆;“参差十万人家”,诗词中的数字一般是虚指,往往夸大,但按《梦粱录》云:“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宋神宗年号)前语也。自高庙(宋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柳永的泛指反而是很真实了。接下来又由近及远:城市绿化也不错哦,钱塘江边的树木丛丛,远远望去,犹如云雾;随着词人再慢慢踱进都市的商业区,市场的繁荣令人难以想象!
北宋商业之发达与繁荣,于民之便利前朝无法相比。身边有喜欢YY的朋友常常说起要梦回大唐,每当此我就会问,你回到大唐做什么?他说做什么都行。我笑了,要是做官,你梦回哪个朝代都行,北宋最好;要是象现在做平民百姓,你还是别去了。为什么?不方便啊!在唐朝城市里居住的地方(即坊)和做买卖的市场(即市)是分开的,再赶上长安城还挺大,你要是买个菜打个酱油什么的,还不得跑个三五里路,哪像现在下了楼就有便利店。再说,唐朝的市场营业时间政府有严格规定,快到中午了才开市,天不黑就结束,今天要是赶不上买晚上的菜就得饿肚子。更要命的是晚上要宵禁,六点以后你只能在家呆着,过惯夜生活的现代人非得发疯不可。长安城到了夜晚,与死城无异。我问朋友,你还想回去吗?如果你非要梦回一次,那还是去宋朝吧。前面说的唐朝的这些要命的规定都没有,街与坊是不分的,也不宵禁,更有早市、夜市,甚至还有江市、草市什么的,至少你生活很方便。听我言后,朋友呆呆的点头称诺。
何止生活便利,物质也极大丰富(上学时政治老师都是这么形容共产主义的)。映入词人眼中的是店铺里摆满了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卖的多,买的也不少,买回去用?嘿嘿,您说的那是别的朝代的事,在我们北宋,用的东西早就够了,买回来时放在家里看的,谁来了我让谁看,穷的就剩下钱了。“户盈罗绮竞豪奢”,比比谁富,看看能亮瞎谁的眼。你要是背着LV的包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乡下人才买那档次的,咱城里人用的都是爱马仕。
当然,总在家呆着也没意思,那就出去耍耍喽,第一去处肯定是西湖啦。提起西湖我们现在只会说什么旧十景新十景的,但人家柳永只用了八个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之美跃然纸上。这样的美景又有谁舍得浪费,弹琴,钓鱼,划着小船,再哼几句小曲。爽吧,可咱还是不能和人家真正有钱的人家比。人家一喝大了就到西湖解酒来了,前呼后拥的,咱是自弹自唱,人家有专业伴奏的,日赏烟霞夜赏月,北宋官民的幸福生活啊,我们也只剩下“啧啧”声了。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2-29 09:03:15 +0800 CST  
杭州城让柳永大开眼界,而柳永的这首《望海潮》却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之前词是小令,柳永创制出来长调慢词在描绘城市风光时显示出其无比的优势,长调慢词使得词的功能不仅仅是言情娱乐,还可以叙事言物,这种都市风光词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是柳永对于词的第三大贡献(第三?第一和第二呢?)。各位想想,如果春晚上的主旋律竟然是用流行歌曲唱的,那是什么感觉,这作词作曲的人就太牛了吧!
《望海潮》一出,广为传唱,柳永遂名声大噪。
当时的杭州太守孙何和柳永的父亲柳宜私交不错,柳永一直想拜会一下这位父辈老友。无奈孙何门禁甚严,每每不得而入。于是他拿着这首词找到了杭州名妓楚楚说道: “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好一个“但说柳七”!初出江湖的柳永瞬间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自负,当然还有风流。
柳永不但有实力,而且还很会来事,居然有迂回作战的思路,楚楚觉得能为这位在文坛初露锋芒的帅哥办事对于她也是一种荣誉,自然倾力相助。正好赶上中秋节太守府会,楚楚作为杭州头牌应邀前往。筵席上楚楚婉转歌之,孙何第二天就亲自登门拜访柳永。啥也不说了,知识就是力量!
祖国的大好河山柳永是热爱的,看到人们的幸福生活柳永是欣慰的,此时的柳永,内心中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游了杭州,自然还要去苏州,苏杭可是不分家的。这座昔日吴国的首都当然不会让我们的词人失望了。
《木兰花慢》
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
咏人物鲜明,土风细腻,曾美诗流。
寻幽。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
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
凝旒。乃眷东南,思共理、命贤侯。
继梦得文章,乐天惠爱,布政优优。
鳌头。况虚位久,遇名都胜景阻淹留。
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

香径:名采香径,苏州胜迹,宋范成大《吴郡志·古迹一》:“采香逕,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吴王种香於香山,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灵巖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箭涇。”
旒:冕旒,意皇冠,凝旒:皇帝神情专注的样子。

当年的吴国首都如今人杰地灵,民风细腻,当初吴王的皇家禁地现在却已是平民百姓的游玩之地,孩童戏莲,老叟垂钓,万里太湖,风波不起,水上人家竟也是玉雕朱刻,好一副万民安逸享乐图!“凝旒。乃眷东南,思共理,名贤侯”皇上还是要夸的,对苏州非常重视,希望任命有德之君来管理。“乐天惠爱,布政优优。鳌头。”有了在杭州的经验,柳永照例又猛夸了苏州太守一番。老百姓过的好,当官的才能过的好。“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各位请注意,这种兰堂酿酒画舫携妓的场面就是北宋官员(尤其是我们所熟知的晏殊、欧阳修、苏轼们)日常生活时尚的基本配置,也是本文的主旋律。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2-29 09:10:59 +0800 CST  
@螃蟹帅呆了 2016-02-29 11:45:09
二楼下面一句应该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楼主勿怪。
-----------------------------
笔误,只有感谢,哪敢怪罪。
欢迎常来。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2-29 13:37:42 +0800 CST  
柳永还有些意犹未尽,于是一篇《瑞鹧鸪》新鲜出炉。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峰厥,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胯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凭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蓬丘:蓬莱山,意为仙境。
万井千闾:意千家万户。
沙堤:唐代专门为宰相通行车马铺成的沙面大路。

上一篇描述了苏州水上人家的生活怡然自得,这一篇则赞美苏州的富庶,“雄压十三州”;城里“万井千闾”,处处人烟,所望之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还要继续,看来柳永已被江浙的富饶繁荣深深吸引无法自拔。下一站是自古烟花的扬州。

临江仙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鸣珂:官员骑的马上的玉饰,马行走时作响。
荆王:西汉开国功臣刘贾,汉高祖刘邦封他为荆王,属地为现在的淮东和苏北。
扬州的气势比苏州还大,看看人家政府人员出门,马佩声响,仪仗万千,连扬起的尘土都泛着香。百姓们路边争相以茶酒相迎,全城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官民鱼水情啊! 下半阙是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现在的国家四海升平社会稳定。词人如是写道,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扬州的一切都还完好如初:前人用过的酒台,游过的花径,甚至昔日的凤箫之音到了夜晚似乎还能隐隐听到。即使汉时的荆王重游,也会识得故地。
一路放纵青春挥洒才华,柳永终于到了这次旅程的终点---东京汴梁。在这里,他有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科考。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2-29 16:34:26 +0800 CST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冬,柳永来到了这个国家的中心,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奢华的城市。原本准备参加科考的他发现自己太喜欢这个城市了。吸引他的不仅仅举目皆是的青楼画阁,绣幕珠帘,满街的雕车宝马,罗绮飘香,最重要的在这里他能接触到更多的不同于古声的乐曲,能够做他最喜欢的事情--填词。
当时皇宫内时常令教坊使为新曲填词,教坊乐工们每得到民间的流行音乐都会找柳永填词。在这期间,他还同时为民间歌妓写作大量的通俗歌词,以供她们在歌楼酒肆里演唱。这些通俗易懂优美动人的歌词的广泛传播,使得柳永的名气在东京慢慢的叫响。与此同时,柳永靠其深厚的音律基础敏锐的感觉到民间艺人创作出来的新声的价值,于是开始倚新声填词。在词学上凡某一乐曲被选用为词调,最初倚其乐曲节拍旋律而制之词就被称作为创调之作,也是说,谁第一个用这个曲调填词,那这个人是这个曲调的原创者,也就是拥有版权。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满江红》,第一个用这个曲调填词的人就是柳永。千万别小瞧这第一个倚声填词的人,前文我们提到,由于词是倚声而作,所以要求对填词人的要求很高。而柳永即通音律,又满腹才学,所以他在此期间创制了很多新调,尤其是以慢词长调为主,这是他为宋词做出的第一大贡献。

柳永在为民间歌妓填词的时候,为使歌词唱出来通俗易懂,故在写作手法和词语的使用上颇下功夫,在手法上他多用铺叙白描少用比兴,词语的使用上少用华丽晦涩而多用白话甚至俚语,力求歌者懂其意,听着明其理。这样,就使得词这种原本只是士大夫们专用品慢慢的变的为所有阶层的人都喜闻乐见,这是柳永为词做的第二大贡献。
转过年来,柳永度过了在汴梁第一个春节,京师的节日带给他很大的震撼,柳永对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的无比热爱又被激发出来。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2-29 21:33:28 +0800 CST  
《迎新春》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读词之前先探讨一个小问题。柳词被称婉约派的代表,但他从杭州到苏州再到扬州最后到东京,所作之词无不大开大合气势磅礴,何曾婉约?简单的分析下,作为词坛划时代的大家,柳永的作品按内容题材分大致有五类:第一是描写妓女闺情的,因其有些内容艳俗,为大部分士大夫所不受;第二是羁旅,“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其中的千古绝唱;第三就是我们这一章中所谈到的城市风光,这种题材的词几乎是柳词的专利,无人再写;第四是感怀,后文提到的《鹤冲天》就是其中代表;第五是为执政者歌功颂德的词,这种题材的词艺术价值不高,但对于提高词的地位,试词登上大雅之堂起了重要的作用。纵观《乐章集》两百余首词,其内容题材涉猎颇广,跨度不可谓不大,那他的风格特点呢?仅仅说婉约是很片面的,应该说他的风格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柳词的风格的多样性,只不过婉约风格的词相对较多而已。所以武断简单的给事物定性是不科学的,派别之分、门户之见更要不得,形而上学会害死人的。当然,北宋其他词人的风格还是都比较显著地,这种特殊情况也仅柳永和苏轼二人(苏轼的情况容后再表)。
再来感受一下京师汴梁的节日气氛吧! 元宵节是北宋人民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我们先看看各种史料是如何描述的。《东京梦华录》中最为详细。“正月十五日元宵……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踏索上竿……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更有猴呈百戏、鱼跳龙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 ,上皆画神仙故事……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武林旧事》则从另一个角度做了描述。“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宋刻“貉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游手浮浪辈,则以白纸为大蝉,谓之“夜蛾”......翠帘销幕,绛烛笼纱,遍呈舞队,密拥歌姬,脆管清亢,新声交奏,戏具粉婴,鬻歌售艺者,纷然而集。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亦东都遗风也”。《武林旧事》中虽是记述的南宋临安的元宵场景,但最后一句“亦东都遗风也”表明北宋东京汴梁比之更甚。
再来看看柳永的词。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1 12:49:28 +0800 CST  
嶰(音斜)管:嶰谷之竹所作的管乐器,这里泛指箫笛等管乐器。
青律:古时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每一律管代表一个月,共十二律管,以十二律吕命名,如黄锺、太蔟等),到某一月份,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青律,则指代表春天的律管。
帝里:京都。
三五:意指正月十五。
绝缨:扯断结冠的带。汉刘向《说苑•复恩》载: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此处可引申为男人对女子的爱慕。
掷果:女子爱慕男人的行为。出自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是说潘安貌美,每次出门连老太婆都向他扔水果,以示爱慕。
当我们在春天的旋律的伴随下,跟随着词人走进了阳光明媚的东京汴梁。微风送暖,正值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张挂彩灯,大街小巷游人如织。恍然间暖风扑鼻暗含微香,却是为何?原来是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趁着元宵佳节,个个把自己装扮的香喷喷的,涌上街头,不一会,已是遍街罗绮,满城香溢。
李清照南渡后一次元宵节时所作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中回忆起在年轻时的元宵节时,对这一细节有着详细的描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头戴铺翠冠,鬓插捻金雪柳,把自己装扮的香艳无比,急着出门与女伴们一起观灯游戏。就连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也经不住这佳节盛日的诱惑,何况常人乎?
观灯、看“鳌山耸”、听“喧天箫鼓”。鳌山,就是《东京梦华录》里说的彩山,形状似鳌。 夜渐渐的深了,皓月当空,一些人已散去,花草丛中,小路边,到处都是少男少女在约会,花前月下,正上演着一幕幕东京爱情故事。
这不会是真的吧?少年男女,公然约会?虽非朗朗乾坤,却也是皓月当空,众目睽睽啊!但是,至少北宋文豪欧阳修告诉我们,这是真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文忠公的这首著名的《生查子》如是写道,看来他老人家更关注细节。
面对此情此景,别说多情的柳永深醉其中,换作你我,又有谁不想走入那“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梦境,只愿长醉不愿独醒!
这首词对东京汴梁中秋节的盛况的描写几乎和前面提到的史料上的记载一模一样,而到了不久之后的清明节,柳永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和激情始终不能消退。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2 12:57:40 +0800 CST  
@螃蟹帅呆了 2016-03-02 14:24:05
看望海潮,感觉柳永其实也渴望从政,只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得老大不高兴,奉旨填词去了。反倒热闹了烟花柳巷,哈哈
-----------------------------
后文有叙,柳永在真宗朝第三次落榜后,一怒之下,写了《鹤冲天》。仁宗把他刷下来的事是虚构的,仁宗朝时他又考了,是被当时垂帘亲征的刘太后搞掉了,一个字,命苦!
螃蟹一直在关注这个帖子,非常感谢,尤其是在这种几乎无人关注的情况下。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2 14:41:41 +0800 CST  
更了三天,回复寥寥。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2 20:45:51 +0800 CST  
《木兰花慢》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垧。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缃:紫色。
绀幰(音干显):青红色的车幔。绀:略带红色的黑色;幰:车上的帷幔。这里意指挂着青翠色帷幔的车驾。
垧(音迥):远郊、野外。
斗草:古时的一种民间游戏,唐宋时有两种玩法,并带有彩头。文斗就是双防采摘花草比试谁的种类更多,武斗就是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词中的斗草应是武斗。笔者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也经常玩这种游戏。
金罍(音雷):饰金的盛酒的大容器。
春酲(音程):春日醉酒后的困倦。此处有的版本作“春醒”,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木兰花慢》的韵律要求,所有的韵脚都是平声,若是“醒”字为仄声,不符韵律。

清明时节的景色从一个“拆”展开,“拆”字说尽桐花开放之态。一阵细雨,洗净天空。杏树长得正炽,其势若火烧漫过整个树林,缃桃如同刺绣一般于田野,美景如画。此三句真可谓是苦心造诣。
接下来就是踏青的具体描写了。“倾城”二字轻描淡写处,却让人感受到在城中压抑了许久的人们纷纷出城到郊外踏青的急迫心情。《东京梦华录》中有“莫非金装绀幰.锦额珠帘.绣扇双遮.纱笼前导.士庶阗塞诸门”的描述,其中“士庶阗塞诸门”是对“倾城”最好的注释。而“金装绀幰.锦额珠帘”也就是词中所说的富贵人家香车宝马,逶迤而来。
游人中要数那些姿态姿态万千的“盈盈”女子最为惹人注目。她们或据地斗草,或占地寻芳,有的把自己打扮的妖艳无比,竟直接邀请那些富家子弟风流帅哥与其共赏美景。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这句词描写的到底是何种情景,笔者实在是不知如何解释才能真正表达出柳永的词意。“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意为游者多富贵,斗草踏青、觥筹交错,兴致之高以至于忘乎所以,其典出《史记 滑稽列传》,而《东京梦华录》中有“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之句,看来北宋人民玩起来比我们现在要嗨的多!《武林旧事》更是有如下记载“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还有人专门挣这种钱,北宋果然富有奢靡,干什么都能挣钱,商机无处不在!
身处佳地的人们“欢情”之下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之倾倒。《世说新语 容止》中形容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倾”。此情此景,已顾及不到明天整日酒困倦卧,且图今晚尽情暴饮狂欢!
读《东京梦华录》,我们能感受到北宋的繁华,而吟柳永的词,我们放佛和词中的人们一起倾城寻胜,与众“盈盈”们一起踏青欢情,真正的走入了这个梦幻的年代。用词这种如此凝练的语言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代入感,柳永无疑是做的很好的。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3 13:26:06 +0800 CST  
@螃蟹帅呆了 2016-03-03 11:18:29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楼主只更新便是,自然有人能引起共鸣,现在人都喜欢快餐,很难静下来看这些,这个帖子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传播,我会继续关注,学习的。
-----------------------------
弦欲断,意不绝。借你吉言,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感谢关注,共同学习。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3 22:44:07 +0800 CST  
对于清明节这个重要的节日,许多小令词人也都有过描绘,因是小令,所以没有柳永的这种大场面,但对某一场景细节的描写,小令作为词之根本自有其优势。
不禁想起郭德纲的相声,说女友要吃龙虾,结果他带着去了一家卖小龙虾的的小店,女友怒,郭反诘:小怎么啦?小就满足不了你啦!
小令高手晏殊的《破阵子》让我们看到两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在清明节时的欢快场面。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新社:即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
梨花落后清明:古时有花历,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三芳开放。春分节的三信是海棠、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即来。
双脸:双颊。
上半阙词人用典型的传统手法写景状物告诉我们时正值春日,池台上已长出碧苔点点,黄鹂也因春色而鸣啼,柳絮漫天飞舞。在这种佳节美景下,两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在采桑路上相遇,“今天你怎地这么开心,莫不是昨夜做了好美梦?”“嘻嘻,才不是呢。刚才和人斗草,我连赢了好几下呢!”不曾说完已是笑靥如花。
如此清新欢快的生活之景,一美至斯!
镜头如果换到现在:同事头晚打牌,第二天见到他时神色萎靡,以为他输钱了,同事有气无力:一吃三,大胜!说完倒头于桌上呼呼大睡。只能说今人赢钱还不如宋人赢草!
北宋词坛一向藏龙卧虎,在柳永离世后的三年,他笔下的那座“东南形胜的三吴都会”就出生了一位在长调创作上堪与之匹敌的词坛大家----周邦彦。他笔下的元宵佳节胜景则另有一番风味。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4 14:26:27 +0800 CST  
今天周末,多更些。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4 17:18:46 +0800 CST  
解语花 上元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浥:湿润,此处意为沾湿。
耿耿:心若有事的样子。《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钿车:用金宝镶嵌的车子。

这首词是周邦彦五十多岁时任明州知府时所作,与柳永的《迎新春》大不相同。柳词对元宵节的描绘时间上的跨度从白日到傍晚再到深夜,空间上从城里到郊外,景物从月色到华灯再到喧天锣鼓,事件上从观灯、赏月到约会,实为一幅全景元宵佳节图。而周美成则是在上阕写全景,下阕写人。词人首先看到的是明州的元宵盛景,绛蜡在风中摇曳,露水浸湿了连灯,花灯相互照射,越发显得明亮。月光似水一般照在屋顶,云开雾散,嫦娥看到这人间盛景也心思下凡。灯美月美,最美的呢还是人。
“衣裳淡雅”?如此盛节为何不红妆绿裹?周密《武林旧事 元夕》所述“妇人....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就是说白色的衣服和皎洁的月色更搭。如此用心良苦,所为者何?难道只为在拥挤的人群中观灯听箫鼓喧?
当然不是!词人把我们带回了多年前的京师,元宵节灯火把汴梁变成了不夜城,出门游街的女子们在干什么呢?“钿车罗帕”!坐在钿车中观灯看月为名,真实目的是看街上的帅哥!若看到有中意之人,便抛下罗帕。得罗帕者,则是悄然尾随,故“暗尘随马”。
读《望海潮》时始终有个疑问,词中有“绝缨掷果无数”的场面,但“绝缨掷果”为典故,只说男女相会,并未说明到底用什么样的具体方式向对方示爱,直接表示是不可能的,倒不是不合礼法,主要是显得太没文化,这不是北宋人的行事风格。周邦彦在这首词中把答案告诉了我们,这种坐钿车扔罗帕的方式便是其中一种。写于此,我只能说北宋人民的生活有情趣,别有一番雅致。
晚唐张泌的《浣溪沙》: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飙车,挑帘,回眸,娇笑,佯醉,尾随。 这首词中描写的就更直白更细节了吧。
《草堂诗馀隽》对《解语花》的评语是“上是佳人游玩,下是灯下相逢,一气呵成”,有些道理。《迎新春》中柳永用词朴实,层层铺叙,而周邦彦在这首词中则多用典故和替代字,且用词华丽,如“桂华流瓦”中,桂华代指月亮,而一个“流”字,写尽月色之柔美,一点点的流向屋瓦。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4 19:54:06 +0800 CST  
自己顶一顶吧,没动力是不行的,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5 12:55:07 +0800 CST  

柳永在京时,距澶渊之盟已过了好几年了。当时的东京城承平日久,除了传统的节日外,政府还又搞出了不少北宋特有的节日以示太平。

破阵乐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婉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沉沉,洞天日晚。

词解:
灵沼:此处指金明池。
雁齿:雁齿排列整齐,一般代指排列整齐之物。
蓬莱:蓬莱池。唐代长安有蓬莱宫,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宫。宫边有蓬莱池。此处代指金明池。
镐宴:镐:西周都城,镐京。《诗经。小雅。鱼藻》:“王在镐,其乐饮酒。”代指天下太平。
舠:像刀一样的小船。
《鱼藻》:诗经中歌颂周武王的诗歌。
翠羽:女子装饰之物。

东京汴梁城西有两处皇家属地,北有金明池,南有琼林苑,遥遥相对。琼林苑是皇上赐宴新科进士的场所,黄梅戏《女驸马》著名的唱段:“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行。”中的琼林宴就是这个意思。而金明池呢,原本是皇家大内春游嬉水之地。真宗继位后,认为此等胜地不应独享,应该向广大人民群众开放。窃以为还有个原因,那就是皇上觉得总是自己玩没意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民同乐嘛。要知道,北宋的这帮皇帝,都有这个爱好,而且是越往后的皇帝越好这口,到了徽宗时的情形已开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当然全年开放是不行的,毕竟是皇家苑林,所以,时间就定位每年的三月初一到四月十五。于是,三月初一金明池开放的第一天,就成了汴梁城人们一个重大的节日。你想把,这是平时皇上玩的地儿,能让咱老百姓在这消遣娱乐,能不高兴吗!
这首词就是描写三月初一金明池开放时的盛景。柳词对这种大场面的描写总是把握的极好。场景由近及远,层层铺开;场面有静有动,逐一展示,也只有长调能够能够对这种题材做到如此的描述和渲染。
《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是对这首词最好的注解。
“三月初一,州西顺天门外,开金明池、琼林苑.....池在顺天门外街北,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于此。....西去数百余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散虹,朱漆阑薫,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桥尽出,五殿正在池之中心。.....河间云水戏龙屏风,不禁游人。桥之南立棂星门,门里对立彩楼,每争标作乐,列级女于其上。池之东岸,临水近墙皆垂杨。两边皆彩棚幕次,临水假赁,观看争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我们今日所谓的赛龙舟,除了现场的皇家观众和平民观众外,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为比赛助兴,她们就是北宋妓女。北宋妓女的幸福程度之高、社会作用之大,非历代不能比,下一章我们会有专门的了解。“列妓女于楼上”就是让这些当时的演艺明星们为当日的活动增添更多的色彩。
词中首句只“露花倒影”四字,一副沾着露水的鲜花倒影在水中的春景图跃然纸。几十年后,苏轼曾因词句戏称柳永为“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最终晚年入仕,官至屯田员外郎)。以一句之工而得名号者,北宋词坛俯身皆是。

这种题材内容的柳词,在北宋乃至历代的词作中显得尤为珍贵。其好友范镇晚年曾叹道:“仁庙四十二年太平,吾身为吏官二十年,不能赞述,而耆卿能形容尽之。”
就这样,柳永总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记录着北宋这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这一首首词交织在一起不就是一副文字描绘的《清明上河图》吗?



或许是都市的繁华让柳永沉醉,或许是作曲填词的乐趣让柳永无法自拔,总之,他把他的正事大概遗忘了。果然,这一年的礼部应试他落榜了。没关系,来年再考就是了,柳永如是想。但是,等待他的命运只能用苦哇哇三个字来形容。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5 18:16:33 +0800 CST  
第一章第一节发完了,也没听见个响声。坚持吧!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6 11:42:32 +0800 CST  
2.乡村田园的生活
柳永一生命运多桀,又因其常年浪迹于青楼瓦舍,所做之词在当时的文人眼中又颇多流于艳俗,故为人所不耻,甚至在官方的史料如《宋史》中都没有他的记载,正因如此所以他对都市生活的热爱比常人更甚。而终北宋一朝,更多的词人们大多是活跃在政治舞台的中心,词对于他们来讲,是诗文余事,偶尔为之,仅是业余的消遣而已。在他们遭遇到政治生涯的挫折时,他们心中所牵挂的依旧是黎民苍生的生活。不过还好,我们前文讲到,北宋人的生活是非常幸福闲适的,不只是柳永笔下的城里人,还有欧阳修苏轼们笔下的乡村百姓。
先来看看欧阳修,百度如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有些简单,笔者再补一些,北宋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主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其中北宋的另外五人,三人是其弟子(曾巩和大小苏),两人受其提携,有师生之谊(王安石、老苏)。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道贫寒,但他却自小苦读诗书,十岁时就开始读《昌黎先生文集》。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欧阳修考中进士,正式开始了他雍容典雅疏旷豪迈的一生。作为北宋文坛开一代风气的人物,欧阳修在散文、诗、词、文艺评论,乃至经史、书法、金石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欧阳修即是道德文章的宗师,又是千钟一饮的醉翁,虽和前人一样认为词乃文章馀事,但他的词还是有其特点和对前人的突破。在继承晏殊雍容典雅的分风格下,又注入清新秀丽的元素,最重要的是其豪放雄爽的特点已多少在词中显露,只是不多而已。又因其入词之题材类型颇多,故欧词给人以随性张扬的感觉。作为一位文学大家,欧阳修在政治上也是一直希望有所作为的。他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后,先任外职,后入京,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武陵县令。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又被召回京,后参与“庆历新政”。失败后于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被贬滁州,后相继改知扬州、颍州、应天府,嘉佑元年(公元1049年)回潮任翰林学士。嘉佑二年,他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后官职升迁不已,最高至参政知事(副宰相)。圣宗熙宁三年,因不满王安石变法,放蔡州,一年后以太子少师致仕,政治简历可是相当地丰富的。欧阳修的词作生涯很早就开始,但其主要作品多为贬滁州之后。是不是受了那篇千古文章《醉翁亭记》的影响,犹未可知。外放生涯使得他更多的接触到乡村百姓的生活,下面的这两首《渔家傲》词,就是欧词中描写江南水乡女子的采莲时的情景。

其一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逡巡:旋即。
当:去声,代替的意思。其韵脚为仄声。厮:相。与下句中“红相向”中的“相”互文同义。
一饷:片刻。

在接天莲叶的江南水乡中,采莲的小姑娘忽然听到阵阵以桨破水之声,原来是自己的小伙伴们来了,是啊,采莲累了,休息片刻吧。于是采下一枝荷花以作酒杯,随着小舟飘荡,荷叶里的酒也时时随船晃动,小姑娘们争相饮之。我曾有疑惑,荷叶毕竟偏软,能盛下酒已然不易,再端着喝,难度偏大啊,估计喝一半洒一半,不信你试试。后来才了解到,人家不是那么喝的。具体的做法是采荷叶时连茎一起摘下,在叶子中心与茎连接处用针刺破,这样荷叶就和茎相同。因为茎中是空的,所以喝酒时一手端住叶杯,一手捏住茎,以嘴在茎的另一端吸允。仔细一想,这种喝法还即合理又美观。你想,荷花的茎非常长,采莲女手捧荷花,以嘴吸茎,眼睛还能看到荷叶中的酒随着吸允液面徐徐下移。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喝酒的方式都这么宜人,又有花香入酒香,小姑娘们也颊生双晕,醉了.......。不知是睡着了还是醉着了,醒来一看,小船任自飘来飘去的已经搁浅在沙滩上了。采莲女的天真大胆体现出北宋的农家女孩是蛮幸福的,晏词中的采桑女采桑前先是去小赌一把,欧词中的采莲女采莲累了就喝点小酒解解乏,忙里偷闲,劳逸结合。嘿,这应该才叫情趣吧!
小姑娘睡醒后的感觉词中没有再写,词人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若是给我们今人再续,大抵如此:采莲女坐起来伸个懒腰,娇嗔一声:爽!娇嗔两声:舒服!还真没别的词了。你说像我们这样的在北宋是不是直接就划到文盲的行列里了,走在街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楼主 音有误周郎顾  发布于 2016-03-06 11:45:43 +0800 CST  

楼主:音有误周郎顾

字数:63892

发表时间:2016-02-29 03: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3 22:52:06 +0800 CST

评论数:19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