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近代陨星录——英杰七传(连载)





一轮蟾魄净娟娟, 万里长空现镜奁。

照地疑霜珠结露, 浸楼似水玉含姻。

有人饮酒迎杯问, 何处吹箫依槛传?

二十四桥帘尽卷, 清宵好影正团圆。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这是一首托物寄情的诗, 秋瑾凭借对一轮明月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也体现了追求光明的精神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1 17:17:14 +0800 CST  



咏 白梅

雪玉妆成千万枝, 冰霜雅操最宜诗。

花坛独步盈盈立, 嫩萼含葩淡淡姿。

仙子白衣初谪降, 佳人素袂最相思。

孤山处士空唐突, 未许门墙网粉施!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秋瑾写过两首咏白梅的诗,前一首着重赞美了白梅的内在品质,这一首则重点在于描绘白梅的外形,突出了白梅的高洁。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2 13:32:14 +0800 CST  

题潇湘馆集 二章

闻道才华众不如, 娥眉饱读五车书。

家传醉草云烟富, 吟人香兰绮思摅。

四笔牙签详亥豕, 一门诗友尽美玉。

登龙喜遂瞻韩愿, 何日重停问事车?



幼妇新词愧不如, 佳篇重把手难除。

千寻翠色供诗笔, 一派湖山作画图。

博士声华苏氏锦, 绛仙才调卫娘书。

风流文采教占尽, 羡煞胸多记事珠。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当时秋瑾在父亲任所曾经与一些官僚家庭的小姐们多有接近,相互以诗词交流。这首诗就是在读了那些姐妹们所写的《潇湘馆集》之后的有感而发。诗中极尽赞美之词,表达了内心由衷的钦佩。此诗多用典古。善于运用典古,是秋瑾诗作的特色之一, 同时也说明秋瑾的饱读史书。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3 17:02:27 +0800 CST  

看来本帖读者不多, 那就来个插科打诨, 暂停一下, 把多年前写的一篇杂文( 也可称为杂感、笑谈…… ), 录在下面, 以博一哂!


包青天与孙悟空 杂文

记得电视剧《包青天》和《西游记》刚开始播放时,我当时也看得津津有味。一切凶恶与不公正的人和事,都会在《包青天》与《西游记》里得到制裁,一切善良和弱小之辈都能得到邦助: 蒙冤者得伸冤,穷困者得救济。加上情节的生动曲折,故事的离奇怪诞,人物塑造上富有性格魅力,可能就是这两部电视剧大受老百姓欢迎的原因吧?!

包青天实有其人,名包拯,是北宋仁宗时代的一位官吏。在正史《宋史》中对他记述不多,他的绝大多数事迹,都经过小说、说书、戏曲等各种形式,在民间流传下来。据说他能够"日审阳间,夜审阴间",也就是说,他白天能在人间审案,晚上却能到阴曹地府(也就是地狱)去审案。这当然是对他的神化。至于孙悟空,他只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造出来的一个神猴,事实上并不存在。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之前,任何时代的任何史、书上,都没有出现过"孙悟空"这个名词,就足已证明这一点。但是,在吴承恩所创造的神猴孙悟空的身上,我们却可以找到人性。

在中国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君主专制社会里,北宋也正属于君主专制社会的鼎盛时期。任何时代都可以实行独裁专制,但设立皇帝的独裁专制与没有皇帝的独裁专制又有某些不同,有皇帝的独栽专制是君主社会的最高形式,再加上正处于鼎盛时期,因此老百姓特别需要清官,因为根本没有民主一一那时恐怕连"民主"一词都尚未出现,全仗官老爷们"为民作主",如果碰到清官,老百姓还有点生计,但一旦碰到贪官,可就倒了八辈子大霉,不但有冤无处伸,连身家性命都可能倒贴进去。包拯正是当时一位有名的清官,为老百姓伸雪了不少的冤案,加上为人刚直不阿,因此美名广为流传。千百年流傳下来,难免会添枝加叶、锦上添花, 甚至无中生有, 遂渐由人变成了神。于是,“包青天”成了包拯的代名词,他“超越”了生、死两界:不但能在人间伸冤, 而且能到阴间替鬼伸冤,真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这样的包拯, 就并非人间的清官, 而是一位济公式的佛爷了。但是,如果除去那些神话般的流傳, 真实的包公究竟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当然,他是一个清官是无可置疑的,性格的刚直不阿也无可置疑, 因为不论在正史和野史以及其他种种傳说上, 对他这样评价是一致的。问题是当时的包拯权力究竟有多大? 能大过皇帝`吗? 大过皇帝的叔叔伯伯、兄弟姊妹、皇子皇孙和七大姑八大姨吗? 答案是大不过,因为如果大过了,包拯自己就成了皇帝了。既然大不过, 那么他的那把專砍皇亲国戚脑袋的龙头铡, 就形同虛设,是摆摆架子的。可能有人会说: 陈世美是皇帝的女壻,不是就被包拯铡死在龙头铡上的吗? 这当然完全可能,因为任何事都有例外。要知道,陈世美沒有什么背景,他原是一个流落街头的穷书生,是一位也是普通老百姓的秦香蓮女士救了他, 他十年寒窗苦读, 靠自己个人奋斗才中了状元。这样的人一旦犯了大错,很可能被当作“杀鸡警猴”的材料,因为一是他本人在上层统治者中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他原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拿他来开刀没有任何风险。一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有时也确实需要拿一些无法无天、挖自己墙脚的“自己人”开刀, 这种人当然是出身于老百姓的人充当最好。包拯未始没有动皇亲国戚的胆量, 陈世美一案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并非是对所有的皇亲国戚都能动,而且大多数的皇亲国戚还动不得,(除非犯了谋反罪)什么原因?上面已经讲过,就不再重复。要明白,君主专制社会的主要特性,是:人治大于法治。皇帝的意志就是法, 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来就是一句空话, 谁能去监督它的执行? 所以说,在皇帝的统治下要当一个清官真不容易,在历史上有不少的清官结局都很惨,而不少贪官却能子孙满堂、得享天年。包拯能够善始善终, 而且美名流传,这是包拯的幸运。说到底,包拯还是未能超越历史, 他是一个不反皇帝只反贪官的清官。而且,在对他的事迹的千百年的流传中,又不断加以夸大和美化,这当然也说明老百姓对他的喜爱。而且最后使他成了神,因为人们知道清官要比贪官好, 既然自己无法作主, 老百姓们就希望清官多多益善, 而且都能成为神仙。

说到孙悟空,虽然它只是神话小说里的一只石猴 ,但是作者吴承恩却把它作为一个主要角色来描写,把自己的想像、希望、幻想及一切想做而无法做到或想阻止别人做而又无法阻止的事,都一古脑儿的让孙悟空去完成了。它本领极大,可以上天、入地、探海,阎王爷见了他要让三分,玉皇大帝对他也客客气气,而海龙王见到它胆颤心惊……它的身上又表现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忠诚、富有同情心而又讲义气,而且嫉恶如仇,爱抱不平。例如师父唐僧的几次三番误解它而且赶它走,它却每一次又都回到师父的身边,无怨无悔。它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火眼金睛,一切假冒伪善或者假装可怜的邪魔鬼怪,在它面前都不得不显露原形。而且它战无不胜,任何妖魔无论本领多大,最后都败在它的手里·这样一个既有神性又充满人性的孙悟空,当然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它的原型。但是,它身上人性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存在的。至于《西游记》中的佛祖、菩萨、神仙和妖魔鬼怪及种种艰难惊险,又何尝不能看作是人生的象征呢? 自从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人物,人类也走过无数困苦艰险的道路……。

包拯和孙悟空,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为何要把他们扯在一起呢? 这是因为有二点他们俩是相同的:一是都具有神性和人性,换句话说,包拯是神化了的人,孙悟空是人化了的神。一是他们俩都是在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人物,几百年来都是这样,可以说是真正的“妇孺皆知”。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4 13:11:54 +0800 CST  


重过女伴芷香居时芷香已作古人矣


回首妆台遗响沉, 旧游景物怕重寻。

人何曾在帘犹挂, 花正开时草尚深。

素烛双添今昔感, 东风一片别离心。

栏干敲遍纱窗下, 鹦鹉无言泪满襟。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当时结交了一些闺中女友,其中有的不幸因病夭折,名为芷香者即为其中之一。诗中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5 12:25:36 +0800 CST  

送 别

深闺聚散太匆匆, 无限襟怀此夜同。

岁月尽教愁里度, 妆梳半为病中慵。

懵腾蕉叶卷新雨, 飘泊杨枝怨晚风。

阶下胭脂花数树, 一时都作可怜红。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在诗中抒发了告别友人时的离情别意。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6 14:32:41 +0800 CST  

旧游重过不胜今昔之感口号

去年曾此踏青来, 联袂堤边印碧苔。

并语却邻花样异, 同心正好别情催。

题愁壁上诗犹昔, 留约闺中人未回。

独自沉吟欲求友, 林间愧乏左芬才。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某日独自一人路过一旧游之地,只见景色依旧, 但人事已非, 当时是同一些至交好友共同游览此地, 而今则是独自一人, 感 慨之下逐有此诗。全诗情真意切。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7 12:20:16 +0800 CST  

梧 叶

梧叶宵来拂画栏, 西风已觉夹衣单。

十分惆怅灯无语, 一味相思梦亦叹。

白雁声中秋思满, 黄花篱畔暮愁宽。

却怜镜里容颜改, 尚为吟诗坐漏残。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触景伤情,托物寄情,秋瑾在秋天秋色里,感触自己目前孤独的处境,寂寞的心情,感慨万端,只能用写诗来抒发愁绪。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7 16:37:43 +0800 CST  

作者:法正字孝直 时间:2016-06-17 19:52:41

只可惜他们的努力,到现在任然没有任何用
————————————————————————
————————————————————————

多少有些进步, 至少不会为了头发而掉脑袋. 不会为了写错一个字(或者说用错一个字)而满门抄家灭族, 女人不用再缠小脚, 女人也可以上学、工作、参政……。

不要性急,慢慢来吧。中国在体制上的进步, 理所当然地应该比世上任何国家要慢。为何我要说“理所当然”? 因为中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从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制度(也有学者把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称作“中央集权文官制”)以来, 虽然经常改朝换代, 但社会体制始终未改, 历朝历代实行的都是中央集权文官制。

三千年的历史沉澱可谓够厚实的了,要去掉这些沉澱,非朝夕之间可以办到,也需要假以时日。辛亥革命之后, 民主的希望曾一度显现, 但到了三十年代日寇大举入侵, 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步伐……。战争可以改变历史, 这是众所周知的。

时代在前行.社会在进步,应该乐观地展望未来。“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何况无论如何, 对于先烈们, 我们是不应遗忘的。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8 12:14:32 +0800 CST  

寄 妹

锦麟杳杳雁沉沉, 无限愁怀独拥衾。

闺内惟余灯作伴, 栏前幸有月知心。

数声落叶鸣空砌, —点无聊托素琴。

输与花枝称姊妹, 不堪遥听暮江砧。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 秋瑾婚后。当时,由于父亲在桂州知州任上病故, 母亲携家从湖南返回老家绍兴, 而秋瑾在湖南夫家又倍感压抑, 丈夫在外花天酒地, 经常深夜而归。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 秋瑾大有“投诉无门”之感, 因而更加思念娘家亲人, 常常寄信寄诗给他们, 以诉孤寂和思念之情。这首诗是其中之一。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8 12:29:48 +0800 CST  

九日感赋

百结愁肠郁不开, 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 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 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 旧日欢场半是苔。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在婚后每当独处一室时,便会思念在远方的母亲和妹妹等亲人,又会猜想亲人们此时在做什么。这时就会寄信或写诗, 以倾吐思念之情。这类诗在秋瑾诗词中占有一定比例, 而且多用典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9 13:07:29 +0800 CST  

清明怀友

节届清明有所思, 东风容易踏青时。

看完桃李春俱艳, 吟到荼蘼兴未辞。

诗酒襟怀憎我独, 牢骚情绪似君痴。

年年乏伴徒呼负, 几度临风忆季芝。



附注: 此诗写于第二次入住北京时期。秋瑾在诗中表达了对挚交吴芝瑛女士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季芝”,即指吴芝瑛。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19 16:58:46 +0800 CST  

独对次《清明》韵

独对春光抱闷思, 夕阳芳草断肠时。

愁城十丈坚难破, 清酒三杯醉不辞。

喜散奁资夸任侠, 好吟词赋作书痴。

浊流纵处身原洁, 合把前身拟水芝。



附注: 此诗写于第二次入住北京时期,与上一首《清明怀友》相联。当时的秋瑾由于接触面的扩大, 特别是一些新人物和新思想的影响, 她自身的思想和精神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首诗表达她在探索和追求中的反思。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20 13:40:26 +0800 CST  

乍别忆家

远隔慈帏会面难, 分飞湘水雁行单。

补天有术将谁倩? 缩地无方使我叹。

拼却疏慵愁里度, 那禁消瘦镜中看!

帘前钩样昏黄月, 料得深闺也倚栏。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秋瑾在诗中表达了两种情思: 孤独之感, 思亲之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20 16:08:49 +0800 CST  

秋 菊

篱下墙边处处栽, 千枝喜向谢庭开。

冷因秋色寻新句, 醉酹寒香拨旧醅。

帘卷西风人比瘦, 时迎北雁客初来。

曾闻解组陶彭泽, 圃露庭霜手自培。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秋瑾在闺中独自一人时,感到时间的流逝,看到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心中未免产生一点淡淡的欣慰,因为她一贯喜爱秋色。这样的诗,在婚后所写的诗词中是很少的。此诗多用典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21 12:11:57 +0800 CST  

秋 雁

芦苇萧萧景象秋, 鸣声爭聚白蘋洲。

频兴夜月骚人感, 惯助河梁旅客愁。

传帛解怜苏武节, 挥弦应忆洞庭游。

空劳写尽西风怨, 江外光阴肯少留?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这是一首托物寄情的诗,从芦苇的“萧萧”到秋雁的鸣声, 再进而说到苏武的事, 无不围绕秋瑾的思念故乡(绍兴)之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22 11:33:40 +0800 CST  

春 柳 四章

东风吹彻石初肥, 几度曾经汁染衣?

陌上烟轻莺并语, 帘前香暖燕双飞。

先生园巷斜阳晚, 处士楼台宿雨稀。

一曲白门摇落恨, 送人离别太依依。



珠帘画舫绿莎洲, 笑对东风舞态柔。

植去堪宜廉吏宅, 移来刚傍美人楼。

欧阳堂外思前度, 苏小门边忆旧游。

陌上萋萋空怅望, 征夫何处觅封侯?



近拂楼头远拂桥, 隋堤风景未全销。

龙池雨过烟笼幕, 雀舫春浓锦作桡。

一曲竞歌樊素口, 三眠学舞楚宫腰。

江南江北愁如许, 谁把蛾眉样细描?


和雨透烟万缕丝, 灵和惯妒舞腰肢。

好将五斗师陶令, 羞把双眉拟紫芝。

牵尽离情思妇泪, 织成愁绪旅人思。

永丰坊里多垂线, 曾许承恩向禁墀。



附注: 以上四首写柳的诗作于湖南。秋瑾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柳树和春天的赞颂,而且托物寄志,对于一些虚度光阴只知吟柳自赏的人的不满。这四首诗中运用了很多典故,从侧面说明了秋瑾不但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饱学之士。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23 12:41:18 +0800 CST  

秋日独坐

小坐临窗把卷哦, 湘帘不卷静垂波。

室因地僻知音少, 人到无聊感慨多。

半壁绿苔蛩语响, 一庭黄叶雨声和。

剧怜北地秋风早, 已觉凉侵翠袖罗。



附注: 此诗作于初入北京时期。当时秋瑾身处夫家,深感孤单寂寞,百般无聊,又不能外出, 只能以读书写诗打发时间。诗中托物寄情, 倾诉“知音少”、“感慨多”之心情。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24 11:59:23 +0800 CST  

红莲

洛妃乘醉下瑶台, 手把红衣次第裁。

应是绛云天上幻, 莫疑玫瑰水中开。

仙人游戏曾栽火, 处士豪情欲忆梅。

夺得胭脂山一座, 江南儿女棹歌来。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秋瑾借咏红莲,赞颂那些外表与内心都纯洁美丽的品性。此诗也可看作是秋瑾的自我写照。红莲,即是红色的荷花。




白莲

莫是仙娥坠玉铛, 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 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夸素面, 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染, 亲赐寒簧明月裳。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与《红莲》一诗同时所作。这是对白色的菏花有所赞颂,指出天生丽质用不着“浓妆”。是《红莲》的姊妹篇。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24 15:42:38 +0800 CST  

旧游重过有不胜今昔之感

旧时景物旧时搂, 今日重来宿雨收。

小庭花草犹如是, 故国亲朋好在不?

南地音书频阻隔, 东方烽火几时休?

不堪登望苍茫里, 一度凭栏一度愁!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时值1904年,当时秋瑾准备东渡日本,但因日俄之战而耽搁下来。乡愁、思亲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都在诗中有所表白。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6-06-25 12:19:58 +0800 CST  

楼主:蒙恩夏生

字数:905264

发表时间:2016-04-24 0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31 01:52:44 +0800 CST

评论数:19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