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回复第2118楼,@suiyuan1573998

曹彰咋死的?真是战死?

--------------------------

有说是曹丕毒死的,不过这个说法也不一定靠谱。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6 07:16:52 +0800 CST  
@qhayjf 2113楼 2014-06-04 22:13:43
丁夫人虽出自贫寒人家,但她泰然的回到家中,断却了一切尘世的欲望,终日纺纱织布,过着清淡贫寒的生活。丁夫人如此淡漠令曹操十分气愤,原以为吓唬能使得她回心转意,没想到丁夫人是如此倔犟,一直都不能接受因为他的贪欢好色,而至使曹昂性命葬送的事实。丁夫人就这样离开了皇宫,走出了曹操的生活。丁夫人离去以后,曹操新宠卞氏取代了丁夫人的位置,坐镇曹氏后宫。
虽然如此,但曹操毕竟还是觉得曹昂之死与......
-----------------------------
@狙爆楼下 2119楼 2014-06-05 04:53:01
男人多情而长情,女人痴情而绝情——生物本能。
-----------------------------
决绝的负心郎也很多呀,呵呵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6 14:29:32 +0800 CST  
卞夫人每次接见亲戚,不假以颜色,常说:“为人处事当务节俭,不应当期望赏赐,考虑自图安逸。亲戚们怪我对他们不好,我也有自己的考虑。我侍奉武帝四五十年,节俭的时日长久,不能自变为奢,有犯科禁的人,我会对他罪加一等,不要奢求钱米赏赐。”
所以卞夫人名声很好,《世说?贤媛篇》赞扬她:“性节俭,不尚华丽,有母仪德行。但我认为这些并不是卞夫人能够成功上位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卞夫人生了几个好儿子,卞氏为曹操生有四子:曹丕、曹植、曹彰、曹熊。187年冬在谯生曹丕、约190年生曹彰、192年生曹植,四子曹熊早亡,生卒年月不清。剩下的这三个儿子,文韬武略、各有所长,可以说都是天才级的人物,看来卞夫人的基因确实不错。
上述的几个夫人是曹操比较看重的,对于其他伴随过他的其他妻妾他也同样记挂在心。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曹操病情恶化,他自己知道命不久矣,于是给自己的儿女们口授了遗令:“吾夜半觉(醒来),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头巾)。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以礼哭丧);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帐,朝脯设脯糒(食物)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此遗令的大概意思:其一,告诉人们,我在军中所执行的政策是正确的。至于发点小脾气,是不值得学习的;其二。要求丧事从简,不能大操大办;其三,要求曹丕要善待自己的妻妾、儿女、奴婢。尤其是对待奴婢,曹操说:希望曹丕能把他们安置在铜雀台上,在铜雀台的一侧,希望曹丕能保留自己的办公场所,并且放一张床,加上帷幔,早晚请奴婢们给他送上饭,每个月初一、十五的早晨到中午,希望听到这些女子优美的歌吹。而且还希望这些女人不要把他给忘了,时常向自己的坟墓看一看;曹操还说你们的生活都不太好,一向清苦惯了。我生前的熏香还没用完,夫人们呀,你们一个个分下去留点纪念罢了。你们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可以学做一些鞋子之类去卖。我理念做官的绶带、衣服之类,你们可以放在一个柜子里保存,如果确实不行的话,孩子几个可以把它分掉。这便是曹操“分香卖履”的故事,读后让人鼻子酸酸的。分香卖履后来也成为了成语,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6 20:50:49 +0800 CST  
回复第2129楼,@怪丫出逃

就选耳环这个梗,啧!这女人真的蛮会来事的。

--------------------------

在上面的人,必须得端着做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7 10:20:20 +0800 CST  
回复第2136楼,@秦子胤qzy

@qhayjf 1290楼 2014-03-23 22:42
当然我认为就算袁尚成功冲进城中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因为现在邺城缺的不是兵力,缺的是粮草,这样进城反而是加剧了城中的粮草消耗,反而对守城不利。这又让想起了一个围城的例子,辽沈战役时解放军围困长春,长春之敌异常顽固,于是解放军只好采用围困的方法来攻城。当时城中的大量百姓都想出城避难,这也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城中的老百姓都走了的话,城中的粮食对于守城的国军来说就是非常富余的,就完全达不到围困的效果,于是解放军不准老百姓出城,让他们在城中与国军一起消耗给养,这样没几个月,长春守敌就饥饿难当,最终投降了……
-----------------------------你胆子够大的,这也敢公开了说


-------------------------- 在煮酒里还专门有个长篇在讨论这个,没问题的,更何况是林彪干的,呵呵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7 19:28:18 +0800 CST  
最后我们在谈谈曹操的儿子们。传说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溽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这段记载来自于《吴志》,这也可能吴国这边的夸大之语,不一定当得了真。不过我觉得曹操其实也不必有这样的感叹,实际上曹操的儿子成才率也很高,不用去羡慕孙坚生的儿子好。
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曹植就更有名了,他是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曹植的诗文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得了后人极高的评价。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曾经评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的人,也就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而已。
曹彰是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曹彰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不怕危险困难。几次跟随曹操征伐,立下汗马功劳。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7 20:40:09 +0800 CST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四月,代北乌桓无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行使骁骑将军的职责。临出发以前,曹操告诫曹彰说:“在家里我们是父子,接受了命令就是君臣了,一举一动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引为儆戒呀!”曹彰北征进入涿郡的境内,叛变的乌丸族几千骑兵攻到,当时曹彰的兵马尚未集结,只有步兵一千人,战马几万匹。曹彰用田豫的计策,坚守阵地的要冲。敌人溃败逃散,曹彰追击,亲自与敌人搏战,箭射敌骑,应声而倒的前后连成一串。打了半天,曹彰的铠甲中了几箭,气势更加雄壮,乘胜追击,直到桑干河,距离代郡有二百多里。军中长史和众将都认为部队远道而来,人马疲累,又有命令不许过代郡,不许深入敌境,违令轻敌。曹彰说:“率军出征,只是为了取胜,为什么要受限制呢?敌人还没跑远,追上去就能击溃他们。服从命令放跑敌人,决不是良将。”便上马,命令部队:“落后者斩!”一天一夜追上了敌人,出击大获全胜,斩首俘虏了几千人。曹彰超过常例几倍地犒赏将士,全军没有不高兴的。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领几万人马观望双方强弱,看到曹彰奋力冲杀,所向披靡,便请求臣服。这样北方便平定了。从这个表现来看,曹彰的能力并不亚于曹操的任何一名战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7 22:12:22 +0800 CST  
回复第2141楼,@共军当自强

@qhayjf 1290楼 2014-03-23 22:42
当然我认为就算袁尚成功冲进城中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因为现在邺城缺的不是兵力,缺的是粮草,这样进城反而是加剧了城中的粮草消耗,反而对守城不利。这又让想起了一个围城的例子,辽沈战役时解放军围困长春,长春之敌异常顽固,于是解放军只好采用围困的方法来攻城。当时城中的大量百姓都想出城避难,这也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城中的老百姓都走了的话,城中的粮食对于守城的国军来说就是非常富余的,就完全达不到围困的效果,于是解放军不准老百姓出城,让他们在城中与国军一起消耗给养,这样没几个月,长春守敌就饥饿难当,最终投降了……
-----------------------------
@秦子胤qzy 2136楼 2014-06-06 20:49:19
你胆子够大的,这也敢公开了说

--------------------...
--------------------------

确实,500次呀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8 00:00:20 +0800 CST  
@qhayjf 2014-06-08 00:00:20
回复第2141楼, @共军当自强
@qhayjf 1290楼 2014-03-23 22:42
当然我认为就算袁尚成功冲进城中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因为现在邺城缺的不是兵力,缺的是粮草,这样进城反而是加剧了城中的粮
-----------------------------
@我说的你别信 2151楼 2014-06-08 11:12:08
楼主想嫖娼?
-----------------------------
我说意思是造谣传播500次的事,这其实主要就是针对现实世界中的一些检举揭发,说历史其实问题不大。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8 16:26:13 +0800 CST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也是曹操这几个名气最大的儿子中唯一一位非卞夫人所生的儿子。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病逝了,但曹冲的名气并不亚于他的几位哥哥,曹冲称象的故事在中国的流传度基本可以媲美孔融让梨,但和孔融不同,这个故事确实反映出了曹冲的天才资质,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科学,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案例,这与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称金冠的故事十分类似,所不同的是阿基米德已经是著名科学家,而曹冲当时只是六龄童。
曹冲不仅仅是有着科学家的潜质,而且心地仁爱,识见通达,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曹操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这个故事不仅仅说明曹冲的仁爱,这件事还说明了小曹冲对人性、对人之间的沟通有着很深的认识,如果曹冲贸贸然就去找曹操求情,效果一定不会好,那个马鞍应该是曹操的心爱之物,曹操知道这件事肯定会不高兴,而且曹冲这样求情还有点目无法纪的感觉,曹操对曹冲的印象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曹冲就装作自己不高兴,让曹操来发问,知道只是因为衣服破了的小事后,曹操估计还会心里说,小孩就是小孩,容易被小事物影响情绪。而当曹操后来得知自己的小事物马鞍破了后,肯定也会想起这件事,他也就不会这种物件破损的小事而大发雷霆了,曹冲这件事可以作为沟通中的经典案例来学习。正是由于小曹冲如此的出色,他也得到了曹操格外地偏爱。曹操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可惜天妒英才,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对着几个儿子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说完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并痛悔自己杀死了神医华佗,否则难说可以挽救爱子的性命。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8 20:57:56 +0800 CST  
曹冲早夭,曹彰勇猛过人却不善文章,其他诸子都比较平庸,最后曹操继承人的焦点就落到了曹丕、曹植这对同父同母的的小哥俩身上。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8 21:51:30 +0800 CST  
最初听说这两兄弟的时候是我小时候听的关于《七步诗》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像好像也是收录到课本里了。当时也是把曹丕恨得牙痒痒的,作为兄长,竟然对亲弟弟如此地狠毒,幸好曹植思路敏捷,逃过大难。不过历史上是否发生过这件事是存疑的。这个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说白了就是一本收集奇文轶事的小说集,所以很多东西完全当不得真。曹植向来以才思敏捷著称,曹丕想杀曹植,机会多的是,犯不着拿曹植嘴擅长的东西上来做文章,最后落得自取其辱,曹丕当政后虽然建树不多,但这主要也是由于当政时间太短的缘故,还不至于傻到如此地步,所以这种故事当不得真的。
曹丕是大汉王朝的终结者,是真正的篡位者,再加上自己命短,曹魏王朝的命也短,所以曹丕历史上被黑是必然的。所以历来曹丕的名声都不好,一直都是以阴险狡诈的形象而著称的。个人觉得,虽然曹丕最后成功继承了王位,但其中的过程是比较曲折的。曹丕是曹操的嫡长子,就算是曹昂还活着,也只能算作庶长子,从礼法上来说,曹丕还是当之无愧的继承人。但曹操偏偏不信这个,认定以选贤为第一原则,曹丕这下就郁闷了。本来曹丕也算是一等一的人才,怎奈何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弟弟里出的都是罕见的天才。前面提过的曹冲,确实是百年难遇的神童。曹冲死的时候,曹丕好意安慰,结果曹操说这是你的幸运,曹丕估计别提有多憋屈了,明明是自己应该继承的,现在好像是自己整个一庸人,只能靠等弟弟死才能勉强继承家族事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9 21:48:42 +0800 CST  
回复第2155楼,@jennifer_725

@qhayjf 楼主,本姑娘在网络之中除了微博和邮箱之外从来不注册任何账号。今日为你破例。楼主大才,高山仰止!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被表哥家一本随随便便仍在地上的 《官渡之战》 连环画带进三国世界,到今天十五年光阴如水而过,哪怕课业再忙再累,此生再也不能把这段风景忘记。
然而读罢楼主文章,仍有几个问题想与楼主探讨。

1. 我认为,荀彧和曹操从来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荀彧和曹操从生到死都是一伙的。
无可厚非的是,颍汝士族集团是决定当时中原格局的一股重要力量,我倾向于将其称之为决定性力量。因为我百分百认同你的观点,士族通过垄断受教育权从而垄断了知识,通过垄断了知识进而垄断了社会舆论。另一方面,通过在察举制下垄断用人权从而垄断了官场,通过垄断官场进而垄断了财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群没有后代的太监,而是士族集团的极度膨胀。
这里我想和楼主探讨的问题是:在...
--------------------------

谢谢支持,在名利场,个人之间,集团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矛盾,就像我们以前相信毛和周之间的伟大友谊一样,实际上他们俩是一生的战友,同样是一生的对手。曹操和荀彧之间同样是矛盾重重,否则就不会发生最后的那些事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9 23:16:28 +0800 CST  
回复第2155楼,@jennifer_725

@qhayjf 楼主,本姑娘在网络之中除了微博和邮箱之外从来不注册任何账号。今日为你破例。楼主大才,高山仰止!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被表哥家一本随随便便仍在地上的 《官渡之战》 连环画带进三国世界,到今天十五年光阴如水而过,哪怕课业再忙再累,此生再也不能把这段风景忘记。
然而读罢楼主文章,仍有几个问题想与楼主探讨。

1. 我认为,荀彧和曹操从来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荀彧和曹操从生到死都是一伙的。
无可厚非的是,颍汝士族集团是决定当时中原格局的一股重要力量,我倾向于将其称之为决定性力量。因为我百分百认同你的观点,士族通过垄断受教育权从而垄断了知识,通过垄断了知识进而垄断了社会舆论。另一方面,通过在察举制下垄断用人权从而垄断了官场,通过垄断官场进而垄断了财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群没有后代的太监,而是士族集团的极度膨胀。
这里我想和楼主探讨的问题是:在...
--------------------------

不小心发了,继续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所有历史上留名的人都应该算是成功人士,就是最后他们失败了他们也是曾经成功过的,一开始就失败的肯定是无法青史留名的。但我认为这些成功者并不比一般人高明多少,他们主要的原因是能够应运而生、顺势而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09 23:25:46 +0800 CST  
@jennifer_725 2155楼 2014-06-09 00:08:11
@qhayjf 楼主,本姑娘在网络之中除了微博和邮箱之外从来不注册任何账号。今日为你破例。楼主大才,高山仰止!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被表哥家一本随随便便仍在地上的 《官渡之战》 连环画带进三国世界,到今天十五年光阴如水而过,哪怕课业再忙再累,此生再也不能把这段风景忘记。
然而读罢楼主文章,仍有几个问题想与楼主探讨。
1. 我认为,荀彧和曹操从来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荀彧和曹操从生到死都是一伙的。
......
-----------------------------
谢谢支持,在名利场,个人之间,集团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矛盾,就像我们以前相信毛和周之间的伟大友谊一样,实际上他们俩是一生的战友,同样是一生的对手。曹操和荀彧之间同样是矛盾重重,否则就不会发生最后的那些事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所有历史上留名的人都应该算是成功人士,就是最后他们失败了他们也是曾经成功过的,一开始就失败的肯定是无法青史留名的。但我认为这些成功者并不比一般人高明多少,他们主要的原因是能够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就像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这些名相名将都是刘邦的老乡,难道是当时唯独沛县这地方人杰地灵,特别出人才,其他地方就没有人才,当然不是这样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刘邦的这个团队最后成功了。在乱世中,这样的团队实在太多,各团队里面同样是人才济济,但最后成功的只有一支。就能够兴风作浪一时的,也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回到荀彧,荀家确实是世家大族,这样世家弟子能够搞个一官半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是要想位列三公,青史留名,那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事。荀彧到了袁绍那里,确实收到了热情接待,但是也是仅此而已,袁绍旁边谋士如云,荀彧很难走进核心的位置,况且荀彧可能也并不看好袁绍的前途。
荀彧是有大志向的人,所以他离开了袁绍,当他投奔曹操的时候,正是曹操最缺人的时候,荀彧当之无愧就成为了曹营第一谋士,当然,这也是一种风险投资,要是曹操到了兖州就死于黄巾军之手,那恨那些被湮没的人一样,我们也难在史书看到荀彧的身影。这就类似与许多跨国大公司的高管跳槽一些新兴民营企业,在那些大公司里,很难再向前一步,所以他们到新兴企业中,他们就是真正的核心领导者。当然,能够把这些新企业做大,能够与那些跨国并驾齐驱的例子还是有的,但这也是极少数,不过这些人也就成了传奇。荀彧也是这样的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0 09:37:01 +0800 CST  
这里顺便提一下世袭制,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先秦时代,中国就实行了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改朝换代或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就算是现在,世袭制虽然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目前为止还是一直广泛存在着。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也就是现实所有存在的东西必然有其合理性,世袭制同样如此。
权利这个词是有“权”和“利”组成的,权力与利益向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权力就能带来巨大的利益。而从社会结构来说,下大上小的金字塔结构必然是比较稳定的,处于社会结构金字塔顶端的必然是统治阶层,也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当然在既得利益集团中,也得有一个塔尖,这个塔尖一般拥有最高权力,这也是政权稳定的的保证,就算是现在许多号称已经非常民主的民选国家,他们同样需要最高领导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0 22:18:14 +0800 CST  
那这个最高领导人是如何才能建立权威?从人的动物本性来说,那就得靠战争,依靠肉体上的征服才能获得绝对的领导权。而人都会死,上一届领导死去下一代领导人又该如何产生,难道又再来一次血雨腥风吗?所以人们需找到了一种相对和平而且大家相对能够接受的制度,那就是世袭制。因为人类最亲密的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许多在外闯荡多年的人最后都会禁不住感叹:“现在什么关系都靠不住,还是家里人靠谱一些。” 亲情使人们产生天然的亲密关系,权利在的家族中血缘传承也更令人接受。
一般继承的基本方法就是确立父母将其权力和财产转交给其子女。的转让权、子女继承父母的权力和财产的继承权,这就是世袭制。在确立了这个权力的基础上又确立了相应的义务,即父母抚养其子女的义务,子女赡养其年老的父母的义务。世袭制其实有两种形式:权力的世袭制和财产的世袭制。如果从宏观上讲,就是政治世袭制(政治领域的世袭制)和经济世袭制(经济领域的世袭制),因为政治是权力的宏观表现,经济是财产的宏观表现。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世袭制只是政治世袭制,而忽视了经济世袭制。罗素是我知道的最早的认识到经济世袭制的人,他在他所著的《西方哲学史》的“第十四章节洛克的政治哲学”中说道:“奇怪的是,民主国家政治上摒弃世袭主义,这在经济范围内几乎没有起丝毫影响。(在极权主义国家,经济权力已并入政治权力中。)我们仍旧认为理所当然,人应该把财产遗留给儿女;换句话说,虽然关于政治权力我们摒弃世袭主义,在经济权力方面却承认世袭主义。政治朝代消灭了,但是经济朝代活下去。”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0 22:28:45 +0800 CST  
@jennifer_725 2155楼 2014-06-09 00:08:11
@qhayjf 楼主,本姑娘在网络之中除了微博和邮箱之外从来不注册任何账号。今日为你破例。楼主大才,高山仰止!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被表哥家一本随随便便仍在地上的 《官渡之战》 连环画带进三国世界,到今天十五年光阴如水而过,哪怕课业再忙再累,此生再也不能把这段风景忘记。
然而读罢楼主文章,仍有几个问题想与楼主探讨。
1. 我认为,荀彧和曹操从来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荀彧和曹操......
-----------------------------
@狙爆楼下 2158楼 2014-06-09 04:46:19
个人以为说荀彧“再择主成本”高是不对的。相反荀彧的成本很低。即便曹袁之战曹操战败,就算荀彧不立即投降,袁绍一般也不会杀掉荀彧,首先是故交,其次是背景,再次是荀彧本人确有实力;即便曹操失败,荀彧还是有机会重新择主的,先忍两年,然后靠家庭背景做个汉官,最后再投靠袁绍。说到爱惜羽毛,荀彧和曹操的政治抱负相近,投靠曹操本身就是爱惜羽毛的表现。以袁绍的为人,即便荀彧在袁绍手下也不会有大的作为,袁绍对......
-----------------------------
@jennifer_725 2162楼 2014-06-09 12:55:31
我本来写了一篇给你回复,后来又读了几篇论文,发现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等整理完全再回来与你品论吧。
-----------------------------
@狙爆楼下 2170楼 2014-06-10 06:42:05
其实我个人对史实到底是怎样的兴趣不大。我喜欢 历史 是因为 历史 可以折射我们自己,折射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可以折射人生百态。
我不太同意荀彧投靠曹操是政治赌博这种说法。归根结底人都是有理想的,尤其是有大才和自认为有大才的人。人都是趋利的,但这个“利”并不单单是权和钱的那一点点小利。这和人对自己的定位以及个人自我实现的最终目标有关。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把什么看做你最终要......
-----------------------------
@shineheart20 2171楼 2014-06-10 09:29:38
王莽是志大才疏的典型,搞改革完全不做调研,下决定全凭拍脑袋。结果国家越改越乱,最后自己完蛋。
-----------------------------
@狙爆楼下 2176楼 2014-06-10 19:42:26
王莽也不完全是志大才疏。王莽的远见不亚于 历史 上任何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他的上位就可以看出他并不简单。但王莽的失败我个人以为主要是两点,第一,王莽不具备足够的号召力和强有力的手腕,所以他的改革被执行的走了样,否则他的下场也不会那么惨。号召力和手腕有时是相辅相成的,王莽篡位前口碑是相当不错的,一旦做了篡位的事,从观念上他就失去了以前曾经追随他的人的支持,失去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号召力,你......
-----------------------------
我与你观点类似,王莽在干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人物,改革也就意味着想不流血却去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所以改革者的下场一般都是身败名裂。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1 11:38:13 +0800 CST  
由于中国的地缘环境比较适合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容易建立稳固的血缘群落,因此中国受血缘关系的影响尤为严重,而不象古希腊那样受血缘关系的影响比较小。另外,由于中国的地缘环境比较封闭,因此受到外族入侵的影响比较小,而不象印度那样既受到浓厚的血缘关系的影响,又受到种族因素(外族入侵遗留的结果)的严重影响,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种姓制”。这两者使得中国是受到血缘关系的影响最为严重,而又比较单一的文明。因此,中国是血缘治国的发展最为典型、表现最完整的文明,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宗法制度。
而嫡长子继承制又是中国传统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中国的西周社会就建立了十分严密的血缘等级世袭制——宗法分封制,社会按照血缘的亲疏划分为严密的社会等级,每个等级的嫡长子世袭其父母的等级,次子和别子则降一级世袭其权力和财产。
对于管理来说最坏的事情不是有一个坏制度,而是根本就没有制度,嫡长子制度虽然不能保证人尽其才,但却可以保证政权的稳定更替,能把纷争战乱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其实到后来关于立贤不立长之类的说法其实一般都是政治斗争的说辞罢了,到底谁是贤这种事谁能说得清,除非是有智商和人品上有特别显著的缺陷。一般来说,遵循嫡长子继承还是会相对平稳一些,而废长立幼一般都会带来动乱。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1 22:24:49 +0800 CST  
那曹操为什么还是存在废长立幼的想法呢?首先曹操的烦恼是幸福的烦恼,他可能确实想把自己最杰出的儿子定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对于曹丕来说就算一种耻辱,本来应该是自己的位置,而且本身自己也不差,可偏偏有几个弟弟是天才怪。我们来假设一下当时的场景。
大家一起去看东吴进贡的大象,曹操看到大象这个庞然大物后就对大家说:“谁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大家面面相觑。曹操转过头来问旁边已经已经年近十六的曹丕有没有好方法?
曹丕:“这个,恐怕有点难,待儿臣想一想。”
他六岁的小弟弟一旁说话了:“这有何难,先找一条船过来,然后......这样就可以解决了。”
接下来肯定就是大家对天才儿童肉麻的吹捧,不过这也不怪大家,这还真不是在拍曹操的马屁,这实是值得大肆扬。在这一片的赞叹声中,曹丕估计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接下来再换一个场景,曹操大宴群臣,席间曹操看到窗外美景,随机诗性大发,赋诗一首。然后曹操还觉得不过瘾,就对身边的曹丕说:“丕儿,你也应此场景来首诗吧。”
曹丕:“哦,好的,待儿臣好好构思一下。”
这时,他旁边比他小五岁的弟弟曹植说话了:“父亲,我先来一首吧”。于是曹植洋洋洒洒,出口成章。结果四周又响起肉麻的吹捧之声,曹丕只得再次去寻找地缝去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1 22:48:01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