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历史-解析《走向共和》

开篇语:本文讨论《走向共和》。
简单声明两点:
第一点: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我肯定《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
第二点:本文按68集的模式写,水平不到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让我们先从封面看起。


既然是电视剧,自然不能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我先按俗的说,关于演员定位:封面有3男1女,并且唯一的女性的头像还那么小,说明这是一部男人戏。
李鸿章是1号男主角,孙中山是2号男主角,袁世凯是3号男主角,慈禧是女主角。
下面有请史上最强大最逆天的光环:主角光环。


在这神一样的光环照耀下,如果在电视剧各主角发生冲突,请按照这个顺序排大小:男一号>女一号(约大于)男二号>男三号。从正面角色到反面角色也“基本”按这个顺序排。
但是还有一个超神一样的存在:


总之,大方向不能错,原则问题不能错。
人性既有阴暗面,又有闪光点,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走向共和》就是这样一部出色的电视剧,它展现了双面的人性,也淡化了人物的善恶。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一部电视剧,这是一部电视剧,这是一部电视剧。
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去解析一下历史的细节。
更多内容请关注小说《百年回看袁世凯》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26530-1.shtml
前方高能预警,小说没写到的地方我也还没看到,所以更新速度是龟速。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07 16:46:00 +0800 CST  
第一集
第一幕


第一个的场景:吃鱼。
开始之前先扯一句,本集中李鸿章两大爱好:吃鱼和泡脚。
点评:历史就是历史,过不去了也不会改变,我们最重要是享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如先成为一名快乐的吃货。


属下来禀报:丁汝昌催银子,日本要买的原本是清廷订购的“吉野”,日本想先进攻朝鲜,慈禧让翁同龢和阎敬铭筹钱,但这些消息都无法阻止李鸿章成为一名快乐的吃货。说明一下,清政府想买没没成的军舰是智利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并非吉野。
男三号第一次出场,面对男一号,袁世凯这3个字也只是让李鸿章多说了句话。


爆炸性新闻出现了,进贡给女一号慈禧的鸟病了,李鸿章再也不能快乐的吃鱼了,急的直咳嗦。
第一幕结束。国家大事和领导的小事哪个更重要?李鸿章表示:在我心中,太后最重要。这个决定,不一定合理,但是合情,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接受不接受,现实就是这样。
不让太后满意了,李鸿章还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吗?
题外话:按裕德龄的《御香缥缈录》记载,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献给慈禧一对鹦鹉。这鸟是袁世凯送的,不是李鸿章送的。
点评:如果求不熟悉的人办事,送真金白银,那人家给你办实事,如果送鸟,那人家给你办鸟事。
有送礼经验的人知道,能送鹦鹉是关系亲密的象征,并且要送就要送一对,这是常识。事实上,袁世凯跟慈禧关系比李鸿章跟慈禧的关系好,也只有袁世凯“敢”送鸟。
总结:第一回合,男三号袁世凯完败给男一号李鸿章。这个不起眼的“鸟”事,是李鸿章深受慈禧信任的证明,虽然历史上李鸿章跟慈禧的关系没好到那一步。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07 22:27:57 +0800 CST  
第二幕 慈禧见醇亲王


下面人戏唱得不好,慈禧亲身示范:戏,应该是这样唱的。京剧能成为国粹,骨灰级戏迷慈禧的功劳应该排第一。


在门外焦急等待的醇亲王奕譞,他是光绪的生父,历史评价他比较无能,也有说他因为光绪生父的身份而韬光养晦。李鸿章跟醇亲王关系最好。


醇亲王等的着急,李莲英建议醇亲王找光绪谈事情,醇亲王大惊,不敢不敢。醇亲王不敢单独去见光绪,就是怕慈禧起疑心。




醇亲王觐见,表示修颐和园阻力大,慈禧阴阳怪气的抛出一句话,这是醇王最怕的一句话。


醇亲王吓得满头大汗,慈禧安慰一下:七爷起来,话说重了,怎么像小孩一样哭了?擦擦脸吧。

据记载,慈禧与大臣说话时,会先以慈眉善目的邻家老太太形象交谈,讨论一些生活上的细节,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一觉睡到自然醒,家长里短,八卦新闻。正当你松了口气,表情自然,跪得紧张的身子略一放松,正在绞尽脑汁,想编个笑话活跃下气氛的时候,画风陡变,慈禧突然严词厉色的问你一个你最害怕的问题。这冰火两重天,绝对让你欲仙欲死;这酸爽,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的到。


如果你见到这位领导人,你一定要哭。要么当场哭,要么回家哭。

如果你是一名官员,当你见到慈禧时,你必须表现的怕她,最好能吓得汗流浃背。要么当场怕,要么回家怕。如果你不害怕的话,慈禧会认为她控制不了你,你也不可能成为慈禧的亲信的。

时刻要记住,领导就是领导,伴君如伴虎。不要幻想跟领导成为好兄弟,好哥们,否则领导会让你明白这差距的。

恩威并施,这正是慈禧的驭下之道。在她面前倒下的依次有肃顺,曾国藩,左宗棠,奕,李鸿章等重量级人物,慈禧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存在。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08 09:07:20 +0800 CST  
第三幕,光绪和翁同龢


光绪要给颐和园题字,跟翁同龢聊天,介绍朝廷缺钱,顺便提了一下李鸿章当年弹劾翁同龢的哥哥翁心存的事,光绪提醒翁同龢不要记仇,也给翁同龢和李鸿章的斗争埋下铺垫。


男三号袁世凯出场,先安排一场感情戏。
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音少;英雄落魄,百年岁月感慨多。袁世凯大姨太沈玉英登场。
袁世凯在他一生中段最落魄的时候遇到了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据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说沈氏原为天津农家女,被误入妓院,饮毒明志,誓不接客。据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说沈氏为苏州名妓,鼓励并资助袁世凯去取功名,并备酒送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英雄不怕出身低,我认为还是袁静雪的说法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浪漫的爱情不仅仅是海誓山盟,更是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当初的承诺。轰轰烈烈的爱情总是灿烂而又短暂,而我们的爱情已化为亲情,在天长地久中慢慢享用。这个故事即传奇又美满,即轰轰烈烈又善始善终,堪称民国第一爱情故事。
算起来这事应该发生在苏州,不在北京。不过这种细节无所谓了。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08 17:15:39 +0800 CST  
第五幕 边洗脚边办公的李鸿章


李鸿章和盛宣怀在谈北洋水师经费的问题,为以后的剧情铺垫。


面对众多的非议,李鸿章的表态。作为清末收到弹劾最多的人,心态一定要好。


袁世凯上门,先与马三俊谈话。
历史中倒有一个叫马三俊,不过1854年就死了,这个马三俊是虚构的,是主角光环化云而生的。人物特点:李鸿章最忠实的下属。
谈话内容是介绍1884年底袁世凯在甲申政变的业绩,那这段对话发生在1885年。


李鸿章虽然是否定,但请记住这句话。


男一号和男三号第一次碰面。
这句话不错,甲申政变后,有个想坑袁世凯的人叫吴兆有,是袁世凯在朝鲜时的上司。朝廷有个想办袁世凯的人叫吴大澂,但他见了袁世凯之后就上赶着要跟袁世凯做亲家了。的确有个想杀袁世凯的人,但在日本朝廷,叫伊藤博文。李鸿章保了袁世凯,在《中日天津条约》报告中压根就没提袁世凯。没提朝廷就不会特意处理袁世凯,但袁世凯还是被弹劾回家了。


在主角光环下,翁同龢背锅了,其实这不关翁同龢的事。


这句话交待袁世凯和李鸿章的渊源,下面讨论袁世凯到底是谁的人


其实很紧要,要么怎么叫淮军呢?但这句话为日后袁世凯自立门户做铺垫。


放这张图就为了告诉大家泡脚是个好习惯,舒经活血,没事多泡泡。吃饭喝酒、泡脚抠脚,人生两大乐事。


袁世凯回答在北京,因为有个红颜知己(沈玉英)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09 09:23:02 +0800 CST  


李鸿章表示帮袁世凯再去朝鲜,袁世凯表示结草衔环报恩。
历史上袁世凯的确待在河南。其实不能叫待,应该叫躲。袁世凯表示在朝鲜立了功还被弹劾回家,我伤心了,不愿再去朝鲜了。袁世凯的堂叔袁保龄也写信叫袁世凯别再去朝鲜了,袁世凯先表示嗣母牛氏生病了,后又表示这病转移到自己身上了,还表示要去考科举。李鸿章催了几遍袁世凯都不来,最后李鸿章派在甲申政变中受伤来中国养病的闵泳翊和壬午兵变被袁世凯抓回保定的大院君,联合上门亲自来请袁世凯,袁世凯这才不装了,只好答应去朝鲜。
当时的对话情节是:袁世凯请李鸿章派丁汝昌军舰护送(大院君跟闵妃是仇人),李鸿章表示:“你袁大将军去了,谁敢不服啊。”并说:“如今就像演戏,戏台已搭成,客人已请到,专等你登场了。”
主角光环再次发威,主客之位颠倒。


袁世凯走后,盛宣怀表示对袁世凯的质疑,李鸿章表示我心里有数。
这一段剧本没有,导演现加的,这是给甲午战争做铺垫。
题外话:历史上这是李鸿章第二次见袁世凯。为什么李鸿章顶住众人的质疑要用袁世凯呢?袁世凯哪点吸引李鸿章了?
李鸿章和袁世凯第一次见面,是袁世凯被吴兆有弹劾回国的时候,李鸿章问袁世凯朝鲜情况,袁世凯“竟无一语及吴兆有”,当李鸿章忍不住问袁世凯跟吴兆有到底怎么回事时,袁世凯回答:“我若有错,谁都可以说。我若没有错,错就在说我的人,与我有何相干?”李鸿章眼前一亮,人才啊“胆略兼优,能持大体”。
或许此时盛宣怀真的对袁世凯有所怀疑,但在袁世凯去朝鲜后,盛宣怀主动跟袁世凯做了结拜兄弟。
有多主动呢?袁世凯原先管盛宣怀叫“杏翁老伯大人阁下”,但盛宣怀表示,我不做你长辈,我要跟你做兄弟。最初袁世凯表示不敢当,但盛宣怀下杀手锏:“世俗的朋友之交无可取之处,我所寻求的是道义之友。”后面袁世凯管盛宣怀叫“杏翁仁兄世丈大人”,盛宣怀足足降了一辈跟袁世凯做兄弟。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09 09:25:27 +0800 CST  
第六幕 张之洞和汉阳铁厂


张之洞出场,先给张之洞一个定位


再跟李鸿章对比。
一个重道,一个重术,这给张之洞和李鸿章定下基调。
主角的名额很紧张,张之洞都没挤进去,但戏份不少。
辜鸿铭作为配角的戏份也不少。先简介一下这位名人。
辜鸿铭出生于马拉西亚。父亲是华人,能讲英语,马来语和闽南话;母亲是白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在这种优良的基因下,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
辜鸿铭获13个博士学位,他把“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翻译成英语。很惭愧,这三部书我汉译汉都不行,辜鸿铭居然能汉译英。
看完才学再看辜鸿铭的性格,讲3个例子感受一下。
第一,1896年张之洞六十岁生日,嘉兴才子沈曾植前来祝寿,辜鸿铭大谈中西学术制度,沈曾植却一言不发,辜鸿铭很奇怪,问他为何不发一言?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两年后,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前来拜会张之洞,立即叫手下将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客厅,沈曾植问辜鸿铭:“搬书作什么?”辜鸿铭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沈曾植大笑说:“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
第二,辜鸿铭在北大第一次遇到胡适时,问:“你是干什么的?”胡适说在北大教书。辜鸿铭就说我们是同事,又问胡适是教什么的,胡适说教西洋哲学史。辜鸿铭就用拉丁语和胡适说话,胡适说:“对不起,我不会拉丁语。”辜鸿铭反问:“你不懂拉丁语,怎么敢教西洋哲学史?”之后辜鸿铭跟胡适针尖对麦芒,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第三,辜鸿铭最大的特征就是辫子。早在辜鸿铭在苏格兰上学时,在把妹过程中,为了博佳人一笑就把自己的辫子剪了。民国后,大家都剪了辫子,辜鸿铭却把辫子留了起来,并嘲笑众人:“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当年对辜鸿铭的形容就是“清末怪杰”。搁今天,我对他的形容就是:“实力装逼”。


张之洞是配角算惨吗?刘坤一才惨。刘坤一才是正版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在这里刘坤一被张之洞代表了。张之洞以湖广总督的身份署理过两次两江总督,可惜,均未转正,试用期满后接着回去当湖广总督。


高炉建好了才发现铁矿石跟高炉的型号不匹配,认为中华地大物博的张之洞出现重大失误。
初中化学就学过,炼铁的化学式很简单Fe2O3+3CO=2Fe+3CO2
实际上呢,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类。
但此时汉阳铁厂用的是湖北黄石大冶铁矿的矿石,含磷较高,跟炼铁的高炉型号不搭。
就这一句含磷较高也有可能是磷铁矿、磷灰石、蓝铁矿等矿石造成的。
会说不会做的大有人在,老狐狸张之洞也栽了。
结果就是汉阳铁厂计划耗资246余万两白银,到1892年建成的时候已经花了500余万两,结果生产的铁还不能用(有磷,铁会变脆)。晚晴三屠之“钱屠”名不虚传。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10 09:34:55 +0800 CST  
第七幕 慈禧是否该修颐和园的终极讨论


框架气势不错,总觉得骨子里力量不足。不仅是说字,也是借着慈禧给光绪下个定义。


光绪把请停修园子的奏折拿给慈禧看,却又言不由衷的表示支持修园子,希望慈禧良心返现,迷途知返。这种小心机还在慈禧面前显摆,被慈禧一语点破。


光绪表示我肩膀嫩,抗不了这种大事,还得请慈禧发话。慈禧不满的回答。
电视剧里光绪眼角的肌肉抽动,表明内心震动,害怕了。这个细节演的很到位。


慈禧继续追问,此时负责户部工作的阎敬铭出场了。


阎敬铭说了半天,总之没钱,不愿意修颐和园。慈禧发怒了。


光绪帮着阎敬铭求情,慈禧怒了,光绪吓跪了。
继生父醇亲王后,光绪也吓跪了。
不怕慈禧的是不会得到慈禧信任的。


翁同龢瞄了两眼,也识趣的赶紧跪下了。


小德张进门,李莲英打手势让他退出去,他是当时屋里唯一一个还能正常发挥的人。
能在慈禧身后做小动作,也了解慈禧的意思,慈禧也能容得下他,这就是李莲英的地位。
小德张是1891年进宫的,阎敬铭顶撞慈禧发生在1885或1886年,此时应该没有小德张。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12 09:16:34 +0800 CST  


原来是李鸿章在外面等,李莲英向李鸿章请安。


李鸿章送李莲英一瓶治脚气的水,同李莲英拉近一下关系。
ps:历史上李鸿章有没有送李莲英治脚气的水,恕我才疏学浅,这点这不知道,如果有人知道请明示,我只知道李鸿章送过翁同龢进口的牛肉膏(翁同龢胃不好)。
题外话,看上一张图,太监总管李莲英向直隶总督李鸿章单膝跪地请安。同样是直隶总督,同样是太监,下面这件事不是电视剧:后面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和张勋一同叩见慈禧太后。慈禧身边的太监马宾廷(慈禧私房钱的主管)到院中等候。袁世凯一见马宾廷,紧走几步,单腿下跪,向马宾廷请安。马宾廷受宠若惊,照规矩,大臣没有先给太监请安的,且当时袁世凯与大总管李莲英的关系很铁,又是数一数二的重臣,对一般的内廷太监根本不需要用正眼去瞧。但这一跪,多少年后,马宾廷的后人都还念念不忘。
不过李鸿章最后还是没跟李莲英处好关系,跟袁世凯比,李鸿章是进士出身,估计李鸿章实在拉不下这个脸。
一个问题,该不该同太监处好关系?很多人都拉不下这个脸。
咱们换个人看


有个网络大V讲他第一次见李嘉诚的情景,在他的想象里,像李嘉诚这样的商业大鳄,必定会姗姗来迟,待众人鼓掌完毕,再来一番演讲。
但真实的场景却是:李嘉诚亲自站在电梯口,与每一位来客握手,递上名片。餐桌的座次也没有刻意划分,而是抓阄决定,他自己则在每张桌子坐15分钟。
告别时,他又逐一与大家握手,包括在墙角站着的服务员都没有漏掉。
“包括在墙角站着的服务员都没有漏掉。”人格越高,姿态越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没脾气;四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13 09:13:13 +0800 CST  
第二集
第一幕 还是接上集,慈禧是否该修颐和园的终极讨论




附慈禧说话全文:“如果连我的生日都办寒碜了,不但我的面子没地方搁,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又怎么个体现我中国河晏海中国泰民安?‘同治中兴’以来的兴旺气象又跑到哪里去了?这样一来,不但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儿,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这些道理你们是真不懂假不懂还是不想懂?我看你们是不想懂! 也就是说你们做儿子的孝心做臣子的忠心都让野猫子叼去当作臭鱼干吃了!那好,今儿个我把话也撂在这里了,谁让我这个生日过得不舒服,我让他一辈子不舒服!”
慈禧这话说的有道理吗?你别说,猛一听还真是挺有道理的。
缺点呢?概括这段推理逻辑关系就是:不修颐和园=没面子=祖宗的基业会毁于一旦。
问题是后面的甲午战争证明,就算你再有面子,别人还是敢欺负你。
后面我再帮慈禧找个更好的理由吧。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14 08:27:05 +0800 CST  


第一个不怕慈禧的人出现了,阎敬铭也可以做好回家的准备了。
不怕慈禧的人,不会是慈禧的亲信。


慈禧大怒,阎敬铭回答:“臣有罪,太后可将臣罢黜问刑,不可叫滚,辱及朝廷制度。”评价:硬气。
题外话:还是才疏学浅,我不知道阎敬铭硬顶慈禧时说过这话没。
不过历史上有过一次类似的对话,1865年3月30日,蔡寿祺弹劾恭亲王奕䜣,慈禧借机对奕䜣说:“汝事事与我为难,我革汝职!”奕䜣回嘴:“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职,不能革我皇子!”
慈禧大怒,事后几经周折,把奕䜣议政王的称号免掉了。
回到阎敬铭,慈禧最后叫阎敬铭滚。
历史上阎敬铭反对的是圆明园,不是颐和园,他最后得到的处罚是革职留任,不到2年,阎敬铭于1887年官复原职,1892年病死。
阎敬铭是陕西汉子,清政府的理财专家,云南报销案专案组的首席刑侦专家,在此案中,阎敬铭已经处理了几十位官员,连当时的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都没放过。
阎敬铭除了跟慈禧硬顶过外,他还跟慈禧过了一次招:
阎敬铭发现清廷财政最大的漏洞就在于一个神奇的部门:内务府,并发现铁证一处:内务府买皮箱的采购价是60两,而市场价最贵不过6两。
下面这段就比较有趣了。阎敬铭兴冲冲的向慈禧报告:又能为国家创收了,挽起袖子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慈禧的反应却很平淡:“给你半个月时间,给你六百两银子,你去买100个的皮箱给我看看。”感觉手到擒来的阎敬铭赶到市场上一看,惊奇的发现全城的皮箱商铺都歇业了,好不容易通过内线联系到一个皮箱商,他也战战兢兢的表示:上峰有指示,谁敢卖就办了谁。
阎敬铭毕竟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不是那么容易服软的。阎敬铭派亲信特工一名,秘密去天津联系好友买皮箱,结果半个月过去了,杳无音信。后经阎敬铭调查,发现这名亲信特工还是泄露了身份,被人半路截住,给了他1000两银子,让他有多远滚多远,再敢回来,小命不保。
虽然开始的时候阎敬铭不服内务府,但内务府专治各种不服。现在阎敬铭真的服了,上至整个北京城,下至自己的亲信,不管是来明的还是来暗的,没有内务府搞不定的。最后,硬气的阎敬铭也没明着跟内务府死磕。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15 08:49:46 +0800 CST  


不怕慈禧,又深得慈禧信任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脚踩七彩祥云,头顶主角光环的李鸿章。
李鸿章来了,慈禧立刻高兴了,李鸿章也讲了个笑话活跃下气氛。


这个小笑话没有戳中翁同龢的笑点,翁同龢轻蔑的一瞥。


李鸿章让盛宣怀把鹦鹉带进来,光绪你这表情是什么意思啊。


盛宣怀说话很中听,慈禧挺开心。
盛宣怀是继胡雪岩后的首富。胡雪岩是左宗棠的人,盛宣怀是李鸿章的人,李鸿章搞洋务也不是亲自动手,大部分是由盛宣怀出面。
盛宣怀有轮船招商局,所以他很有钱。但他更厉害的是有电报局,就是说,大清国里消息就没有赶上他灵通的。


鹦鹉就是不说话,李鸿章、盛宣怀是着急,光绪是先兴奋再失望,翁同龢是满脸鄙夷。话说在这一段,为这鸟事翁同龢鄙视了4次,我都替翁同龢难受了。
鹦鹉终于说话后,翁同龢接着鄙视,心里无数只草泥马飘过。


下面聊北洋的正事,李鸿章抛出日本威胁论,慈禧不重视。
话说早在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就提出日本威胁论了。那时新疆阿古柏作乱,左宗棠强调塞防,建议收复新疆;李鸿章强调海防,建议放弃新疆。


慈禧让翁同龢主管户部,与醇王商议颐和园筹款的事。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16 09:13:07 +0800 CST  
第二幕,李鸿章与翁同龢的交锋


李鸿章与翁同龢为经费发生争执。翁同龢的观点就是日本不足为惧。
要说翁同龢有理呢?毕竟李鸿章宣传日本威胁论宣传了快20年了,听都听腻了。
要说翁同龢没理呢?今时不同往日,日本已不是20年前的日本了。


毕竟李鸿章以“痞子腔”著称。真情流露,情难自已。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19 16:57:32 +0800 CST  
第三幕,李鸿章与醇王


水师学堂的八旗子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灯泡搞亮,醇王夸奖。
满满的黑。


盛宣怀看到八旗子弟的表现,认为醇王也很平庸。李鸿章赶紧辟谣。并解释:“醇王爷乃当今皇上生父,光这一个身份就要招来多少猜忌。”
不过不止盛宣怀说醇王平庸。先简介一个背景资料:1884年的甲申易枢。
慈禧用醇王和后面要出场的庆王奕劻替换掉了恭亲王奕䜣。此次重大的人事调整获评“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醇王和庆王代表了平庸和落后的生产力,奕䜣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当然醇王和庆王的好处就是比恭亲王更听话了。


虽然奕䜣是洋务派,李鸿章也是洋务派,但李鸿章明确的表示,他跟醇王的关系最好。
但由于醇亲王和恭亲王奕䜣是竞争对手,他俩的关系不好,所以李鸿章跟奕䜣的关系也相当凑活了。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20 09:02:07 +0800 CST  


醇王向李鸿章求救,醇王声泪俱下,楚楚动人,哭的老伤心了。因为颐和园差了750万两的经费。


李鸿章表示愿效犬马之劳,醇王图穷匕见:银子只有从水师出。


这回轮到李鸿章傻了,水师?


此时醇王已经不哭了,用坚毅的表情盯着李鸿章,这会李鸿章快哭了。
醇王傻吗?在这段戏里醇王可一点都不傻,一把眼泪就把李鸿章都耍了。将了李鸿章一军,你不是答应要帮我吗?只好用你的命根子水师了。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21 09:14:58 +0800 CST  
第四幕 汉阳铁厂的困境


已查出铁矿石有问题,但张之洞已经没钱了,只好请醇王和翁同龢帮忙了。
张之洞在1884-1889年是两广总督,1889年之后才是湖广总督。张之洞还真为经费问题联系过醇王和翁同龢,不过是在两广总督的任期内。当时,张之洞已经凸显“钱屠”本色,花钱如流水,比别的省多几十倍。
当时户部每笔钱要截留4%,张之洞请翁同龢高抬贵手,变成2%。但翁同龢就是不给张之洞面子,张之洞又叫族兄张之万联系醇王,最后由醇王特批个条子,变成2%。虽然事儿是办了,但翁同龢因此跟张之洞结怨了。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22 08:37:28 +0800 CST  
第五幕


李鸿章提议设海防捐,用卖官的银子用来填颐和园的窟窿。


醇王提出疑问,这不是卖官鬻爵吗?
对啊,昨儿咱明明说好了,银子就只有从水师出,李鸿章你今儿整的这是哪一出啊?


李鸿章表示卖官此事他一力承担,不牵扯旁人。醇王表示我只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了。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22 17:04:41 +0800 CST  
第六幕


李鸿章和翁同龢为海防捐的事情争了半天,最后光绪你们都白说了,还是到慈禧那说去吧。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23 11:22:17 +0800 CST  
第七幕


海防捐的现场,辜鸿铭来砸场子。
看来慈禧还是准了海防捐。


辜鸿铭砸完场子后向幕后老板张之洞汇报。


张之洞给兴高采烈的辜鸿铭浇了一盆冷水。


对于此事,李鸿章表示面子不面子的都是小事,为了太后的颐和园,你的能筹得100万两银子。




辜鸿铭认为李鸿章这是再拿朝廷和水师的名义敲诈,提议拒绝李鸿章。张之洞表示不能拒绝,拒绝了就会得罪李鸿章背后的醇王。



张之洞表示他要弹劾海防捐。辜鸿铭评价:“好,以攻为守,避开醇王爷(剧本里有这句),对事不对人,管叫他如乡间俗语所言,偷鸡不着蚀把米!”
点评:围棋里有一句话叫:“不好下的地方不下”,意思是一步棋走到哪都有缺陷,该怎么办?搁置这个问题,换个地方下,随着棋局的进行,等你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已经明朗了。
例如剧情中,李鸿章给张之洞出了道难题,张之洞答应就没银子,不答应就得罪醇王?怎么办?先不办了,改为攻击海防捐。
一句话,这就是做事的水平。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23 19:21:18 +0800 CST  
关于张之洞转守为攻策略题外话的题外话。
就当我胡说两句。
走向共和,我用的电驴下载合集,还随机赠送了3份点评。是专家解读走向共和为什么被禁。
第二份点评后面,有一段,主持人问专家,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你可参与了?
专家回答:




不得不说,这话说的很有水平。
首先给主持人打个预防针,表示只说一句话。不过这句话很长。
其次说明人民的认识和他书里的认识是不谋而合,不约而同。表示自己代表民意。
再者说明电视剧表演出来的人物和情节也是相似和相近。表示自己也能代表电视剧。
最后升华一下。
其实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没参与这电视剧。
但要直说的话多没水平啊。这样回答就彰显智慧了。
这个题外话就当给张之洞转守为攻的策略多举个例子。

楼主 缘起缘灭皆是缘  发布于 2016-12-25 10:54:15 +0800 CST  

楼主:缘起缘灭皆是缘

字数:42731

发表时间:2016-12-08 00: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7-20 09:54:35 +0800 CST

评论数:5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