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除了某个“建设这3712万吨的钢铁产能”和“购买3712万吨钢”也分不清楚的喷子外,就没喷子能、敢理性地回答一下吗?能或敢吗?

1、如果没有工业化因素,没有化肥农药良种农膜,谁能为我解释,数千年小农经济“包产到户”粮食平均单产也不曾高于100公斤(1949年平均单产70公斤),1984年怎么就上了240公斤?而现在达到350公斤?是菩萨供的高还是风神龙王入了党?
2、如果不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1980年先不说能否买到粮食,没有工业化的中国也不会有外汇购粮,就必将面对“人均耕地1.86亩×100公斤/亩”这个残酷的算式,中国怎么应对比黑非洲更悲惨的大饥荒?
(中国当时实际人均粮食340公斤,现在为440公斤,印度和非洲现在为200公斤)
3、因为工业基础太差,在人均仅300克钢连每户打把锄头也不够的基础上,“以钢为纲”钢产量前30年间增长235倍,以远高于日、德、美等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快增速的骄人高速增长30年后,中国1980年产钢3712万吨,人均用钢量却仍只有38公斤,仅有发达国家人均用钢量的1/10!
但是,仅仅建设这3712万吨的钢铁产能就至少要800亿美元的投资,是1949年全国GDP的3倍。如果不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中国可能在人均耕地面积滑向深渊之前建成包括化肥、化纤在内的基本的重工业体系吗?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1-29 12:00:29 +0800 CST  
@迈尔上校2013 2015-01-30 16:45:08
@不说假话2015
这个白痴对工业体系真是一窍不通 。
-----------------------------
@不说假话2015 2015-01-30 18:14:34
你说什么样的工业才算完整的工业体系?像台湾、韩国那样靠为外国加工,赚取人家的利润零头,就算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吗?
-----------------------------
@袁大头的头 2015-01-31 14:15:14
日本明治维新搞全盘西化,不过用了10多年时间就跻身世界列强之列。
老毛个王八折腾了中国几十年,用土改搞掉了地主,三反五反搞掉了资本家,反右打倒了知识分子,大跃进饿死几千万农民,文革利用学生工人打官僚,后来搞掉刘少奇就用官僚搞学生工人。 老毛在世,国无宁日,整个国家人人自危乌烟瘴气。
就这么个混蛋,迟早是要被钉死在 历史 耻辱柱上的。
-----------------------------
@不说假话2015 2015-01-31 14:32:41
日本明治维新强调的是富国强兵,把加强军备放在第一位,这和毛的路线有相通之处。而且日本是靠对外侵略发展起来的,这是毛时代的中国不能也不应走的道路。至于你的别的说法,早已被很多人批驳过,我不想重复,只想问你,你是不是就是迈尔上校2013,换一个马甲来骂人?
-----------------------------
事实上中国、日本、韩国、德国、苏联这样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初期都无一例外地以国家为主导“超前发展”重工业,人为加快工业化进程。
如德国的克虎伯,其生产、发展一直在德皇威廉二世视野中,甚至其家族继承也要亲自安排。
再如现代日本产业支柱的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日本对其的称呼是“政商”,它们的起源就是官营的兵库造船所、长崎造船所和日本邮船会社,全是国家投资建成后以几乎白送的价格“卖”给财阀,再以优惠政策扶持,甚至直接以国家力量协助其从中国、朝鲜和国内掠夺而成长壮大。例如八幡制铁所《寄生于中国的日本八幡制铁所-财经-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10705/4228193.shtml》
由于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后发国家工业化初期的产品如果没有国家违反“市场规律和自由贸易原则”的“循私”采购和庇护,重工业的发展必定举步维艰。
如果日本不是可以对外掠夺从中国吸血,“米骚动”就足以让它倾覆了。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1-31 15:19:51 +0800 CST  
@迈尔上校2013 2015-01-30 16:45:08
@不说假话2015
这个白痴对工业体系真是一窍不通 。
-----------------------------
@不说假话2015 2015-01-30 18:14:34
你说什么样的工业才算完整的工业体系?像台湾、韩国那样靠为外国加工,赚取人家的利润零头,就算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吗?
-----------------------------
@袁大头的头 2015-01-31 14:15:14
日本明治维新搞全盘西化,不过用了10多年时间就跻身世界列强之列。
老毛个王八折腾了中国几十年,用土改搞掉了地主,三反五反搞掉了资本家,反右打倒了知识分子,大跃进饿死几千万农民,文革利用学生工人打官僚,后来搞掉刘少奇就用官僚搞学生工人。 老毛在世,国无宁日,整个国家人人自危乌烟瘴气。
就这么个混蛋,迟早是要被钉死在 历史 耻辱柱上的。
-----------------------------
@不说假话2015 2015-01-31 14:32:41
日本明治维新强调的是富国强兵,把加强军备放在第一位,这和毛的路线有相通之处。而且日本是靠对外侵略发展起来的,这是毛时代的中国不能也不应走的道路。至于你的别的说法,早已被很多人批驳过,我不想重复,只想问你,你是不是就是迈尔上校2013,换一个马甲来骂人?
-----------------------------
@袁大头的头 2015-01-31 16:30:06
明治维新的核心是全盘西化,脱亚入欧。
日本人认识到东方世界已经没落,要强大只能低下头来老实向西方学习,才有可能加入到列强的行列。至于侵略扩张,则是他强大起来后寻求自身应有势力范围的必然举动。
老毛的所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过是闭关锁国的遮羞布。老毛搞那套能搞出工业化的话就真是天方夜谭了。
毛时代的所谓工业,我已经总结过,不妨再复述一下,
1。日本留在东北的工矿企业及熟练工人,......
-----------------------------
@xhcy 2015-01-31 18:09:16
但前三十年粮食单产的大幅提高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
袁大头的头、迈尔上校2013
你们怎么评价毛泽东是你们的权利,我不关心,正如克伦威尔,被英国王室和一些人称为“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却正是他为英国开启了两百年辉煌。
但是,请你们不要罔顾事实!
1、我一开篇就论证了:数千年小农经济“包产到户”粮食平均单产也不曾高于100公斤(1949年平均单产70公斤),如果没有工业化因素,没有化肥农药良种农膜,粮食平均单产不可能1984年增长到240公斤!而现在达到350公斤!
当年的中国竭尽全力地开荒,围湖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依然无法遏制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而以中国人口之众,如果不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1980年先不说能否买到粮食,没有工业化的中国也不会有外汇购粮,就必将面对“人均耕地1.86亩×100公斤/亩”这个残酷的算式,中国怎么应对比黑非洲更悲惨的大饥荒?
他们至少在国际援助下人均口粮有200公斤,而且还有荒地可以开垦!
2、要保障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吃饭穿衣(仅全国粮田以最低标准10公斤/亩就需1500万吨化肥(折纯,商品量至少3000万吨)),要保障化肥、农药、农机、医药、纺织工业的原料、工厂建设和交通运输,10亿人口按日本50年代初的人均标准,至少还要有50万吨乙烯、50万吨化纤、800万吨硫酸、8000万吨水泥、3000亿度电……除了钢铁工业外,还要有冶金、能源、机电、机械、铁路、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合成纤维、建筑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工业,还有煤矿、油井、各种矿山的勘探开采。
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伪满遗留、156个项目、四三方案等等都只是火种,没有自己的消化、吸收、仿制和力所能及的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如外国设计自己制造“跃进号”之后有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东风号”,及小步快跑逐步改进的“长风号”及众多的“风”字号万吨级散货轮、“远望2号”、“向阳红10号”……
不要忘记,我们的基础仅有0.6万吨化肥、15.8万吨钢、4万吨硫酸、1.5万吨烧碱、66万吨水泥、43亿度电、乙烯化纤等产量干脆为零……基础工业产品仅为当年“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的日本人均的100、200分之一;在连化纤和合成氨技术也被“巴统”严密封锁的同时,技术人员全国数量却还不及美国一个“托拉斯”……
3、在现有的工业国家中,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是难度最大,速度最快,代价最小的。
可以指责,但要公平客观,不要信口开河、歪曲事实。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1-31 19:59:17 +0800 CST  
所有无理取闹的喷子们:
请回答我3个问题,

1、如果没有工业化因素,没有化肥农药良种农膜,谁能为我解释,数千年小农经济“包产到户”粮食平均单产也不曾高于100公斤(1949年平均单产70公斤),1984年怎么就上了240公斤?而现在达到350公斤?是菩萨供的高还是风神龙王入了党?

2、如果不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1980年先不说能否买到粮食,没有工业化的中国有外汇购粮吗?就必将面对“人均耕地1.86亩×100公斤/亩”这个残酷的算式,中国怎么应对比黑非洲更悲惨的大饥荒?
黑非洲在国际援助下人均口粮还有200公斤,还有大量荒地可以开垦。

3、因为工业基础太差,在人均仅300克钢连每户打把锄头也不够的基础上,“以钢为纲”钢产量前30年间增长235倍,1980年产钢3712万吨,以远高于日、德、美等国的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快增速的骄人高速增长30年后,中国人均用钢量仍只有38公斤,仅有发达国家人均用钢量的1/10!但是,这3712万吨的钢铁产能至少要800亿美元的总投资,是1949年全国GDP的3倍。如果不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投资重工业,中国可能在人均耕地面积滑向深渊之前建成基本的重工业体系吗?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1 09:48:18 +0800 CST  
@好色公子888 2015-02-01 09:33:02
问楼主三个问题:
1.49年以后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原因?
2.农业国家就一定贫弱?
3.数十年来牺牲农民利益乃至生命搞工业化,真的是为了强国?还是某一小绰人保命保政权的需要?
-----------------------------
1、你认为呢?
2、其它国家我不知道,但是以中国2亩不到的人均耕地,如果是农业国家就必定贫弱。
3、自己看主贴。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1 10:06:27 +0800 CST  
@inuu2014 2015-02-01 00:10:48
还是一个度的问题。第一,剥削农民是必须的,但是就算不吃肉至少要让他们吃饱不要饿死,不然什么叫社会主义。第二,轻工业门槛很低,纺织机械自己生产没那么难,如果几年下来你连这个都生产不了,要你干啥。第三,你要的资本少浪费和支援国外绝对管够,用不着剥削的这么狠。第四,中国就是人多,你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资本反而说它赔钱这我就不信了,下乡流放都闲着能发展吗,人买衣服不给钱么,你剪刀差一样效果。苏联......
-----------------------------
@独占潇洒1127 2015-02-01 14:59:54
其实你还是没看懂楼主的意思,即使造出出了机器,建成了工厂,还要有那么多棉才能保证大家有衣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前提,棉变纤维的技术我们没有,对生产布的影响我不知道。但是生产更多棉要化肥农药水利做保证,这些从哪里来,重工业。没有重工业的情况下怎么实现你的这种设想?
@春过雪消
喜欢楼主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棉到布的过程,也想对大家说现在粮食产量高不仅仅是因为种子,因素很多,这个......
-----------------------------
@inuu2014 2015-02-01 15:37:04
你也没看懂我的意思,我说不让搞重工业了?工业化绝对要搞,农民也绝对要剥削,就是一个度的问题,过分了。方向是对的,但是不能用成绩来掩盖错误
-----------------------------
1、因为工业化的紧迫性,盘剥农村的“度”一直都比较高,但“过分”的时间只有大跃进那几年, 王丹莉《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税费制度演进》中引用历年《中国财政年鉴》、历年《中国农业年鉴》数据并分析后认为,1949年以来农民税费负担的变化可以粗略地被划分为几个时段:1957年以前税费负担与农民所得之比大致维持在10%—20%之间。1958年成为建国后农民税费负担的第一个拐点,税费负担/农民所得在这一年突然上升至37.29%,1960年出现大幅度回落后,直到1979年税费负担与农民所得之比基本维持在20%—30%之间。
2、棉纺纱,纱织布的技术当年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因为没有化肥农药产量太低和粮棉争地的问题,所以只有用化纤,但当时化纤技术是对我们封锁的。
所以在尼克松访华后中国抓住机会1973年调用50亿美元实施了四三方案,其中主要就是合成氨和化纤技术引进。当然现在棉花问题的解决一是单产的提高,二是有了充足的外汇可以进口了,如2012年进口了棉花540万吨(对外依存度超40%)。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1 16:18:55 +0800 CST  
@cqshuiwang 2015-02-01 17:53:19
第一、中苏关系紧张时,中苏边境苏陈兵百万是否属实?如果属实,该不该备战?常公是否一直喊反攻大陆?朝鲜半岛、越南等 历史 上的藩属国是否稳定?他们的不稳定是否会影响中国?
第二、所谓建国后或者中共乱失的土地中,面积较大的两处,外蒙和藏南。外蒙是谁签的?藏南是谁签的?什么时候签的?搞明白了再说。
第三、一个项目的决策失误是否就可以否定所有决策?工业化之路是否走对了?走工业......
-----------------------------
@侠盗tommy 2015-02-01 18:28:57
1,备战是从建国后一直忙着的事,不要说什么 历史 上的藩属国,中国到现在也没资格带着藩属,您还停留在殖民地时代吧?现在中国边境也不稳定,缅甸就一直在打,影响中国了吗?说实话,包括两弹,毛时代能把蛋扔到哪都打问号,能扔出国境吗?不发展关乎民生的轻工业,发展军工,是不是错误路线?那我倒要问问你,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独夫民贼自己说的第三世界国家,为什么打完了美国又打苏联?就显得你有能耐吗?
......
3,我还是说了,工业化没错,但毛时代是定了工业化路线,然后一直瞎搞,你既定一个方针,接着瞎搞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建国20年了,真要是搞工业化,早就该初具规模了,为什么还会闲置大量劳动力要他们下乡?那时是20世纪,不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代,世界的发展速度是迅猛的,而且是有前车之鉴的,不能拿西方国家通过掠夺才换来工业化当做中国工业化难度的理由,不说别的,看看日本是怎么发展出来的,你觉得二战以后日本还有底子吗?那么西德呢?既然开始走的是抱着苏联大腿路线,我们可以通过苏联援助获得先进科技,而不是像工业革命那样,全世界都指望几个天才的发明创造,为了这些先进科技,我们当炮灰打联合国,割掉海参崴,百姓勒紧裤腰带把粮食给苏联,都没问题,可干什么又和苏联为了所谓的意识形态交恶?一个国家的决策,由几个独夫民贼喜恶来决定,你还认为中共的决策没错?所谓的决策,大口号大家都会喊,而且都喊不错,真证关乎民生的恰恰是每一个政令,毛时代的政令,如同一个醉汉打牌一样儿戏,就是对全国百姓不负责,所以,毛时代所谓的工业化,只给国人带来灾难。
你不要拿其他国家说事儿,因为毛时代所谓的工业化,现在古巴、委瑞内拉、巴西、印度甚至朝鲜都比毛时代的中国做得好,中国能发展起来,全靠邓公力挽乾坤,而毛除了提了句工业化口号(这种口号是个人就会提,谁也没说工业化这句口号错了),剩下的都只是在蛮干,所谓做的基础,20多年下来,看看日本怎么打的基础再来说话。
-----------------------------
我的主贴中就有:
都说战后的日本“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日本经济白皮书》:“配给的实绩,比如火柴1人1天只有4支,肥皂1人1年1个”),可是中国1949年人均仅有日本人均硫酸产量的1/280、人均烧碱产量的1/70、人均钢产量的1/140、人均化肥产量的1/700……
此外:
1949年中日主要工业品产量:
粗钢产量:1949年日本311万吨,中国15.8万吨;
生铁产量:1949年日本160万吨,中国25万吨;
焦炭产量:1949年日本258万吨,中国54万吨;
煤炭产量:1949年日本3974万吨,中国3243万吨;
原油产量:1949年日本19万吨,中国12万吨
天然气产量:1949年日本0.6亿立方米,中国0.07亿立方米
发 电 量:1949年日本410亿度,中国43亿度
硫酸产量:1949年日本161万吨,中国4万吨
烧碱产量:1949年日本15万吨,中国1.5万吨
纯碱产量:1949年日本12万吨,中国8.8万吨
化肥产量:1949年日本62万吨,中国0.6万吨
乙烯产量:日本1958年1万吨,1960年8万吨,中国1960年0.07万吨。
塑料产量:1952年日本4万吨,中国0.2万吨
矿山设备:1957年日本3.63万吨。中国1949年0.07万吨
发电设备:1953年日本116万千瓦,中国2.2万千瓦
机床产量:1949年日本0.7万台,中国0.16万台;
汽车产量:1949年日本2.9万辆,中国无
载重汽车:1949年日本2.8万辆,中国无
拖 拉 机:1953年日本0.1万台,中国无
水泥产量:1949年日本328万吨,中国66万吨
木材产量:1949年日本4342万立方米,中国567万立方米
化学纤维:1949年日本5.7万吨,中国无
棉纱产量:1949年日本16万吨,中国33万吨
棉布产量:1949年日本8.2亿米,中国18.9亿米
机制纸及纸板:1949年日本51万吨,中国11万吨
电 视 机:1952年日本0.02万台,中国无
自 行 车:1952年日本101万辆,中国8万辆
缝 纫 机:1952年日本132万架,中国6.6万架
手表产量:1949年日本76万只,中国无
以上数据来源于《世界历史统计·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卷》,请注意:当时中国人口为日本的7倍多!似乎你的资料也不少,请你计算一下,各项基础工业产量仅仅要达到日本50年代初的人均拥有量,中国所需的投资总额大概是多少。
这就是中国与日本在战后基础的差异!
更关键的是1949年中国成人识字率只有20%,这其中不仅有“半文盲”还有大量是旧式教育的无用“文人”,连高小生(小学4、5年级)都是“大知识分子”,理工科学生更是凤毛麟角。而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普及义务教育,二战前就已经是工业化国家,能生产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最好的战斗机,军用飞机年产量上万架,还生产了近20艘航空母舰,而中国连个100毫米以上的火炮都不能生产。象日本与德国这种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就是把他们炸回石器时代,只要高素质的工业化人口还在,恢复起来快得很,所以,将战后日本与中国来比是不公平的,起点就不一样怎么比,小学生能与大学生比吗?

至于印度,就请你放过他吧:
铁路运营里程:1950年:印5.3万公里、中1万多公里。1978年:印5.4万公里、中3.6万公里。
人均预期寿命:1949年:印38岁、中35岁。1978年:印58岁、中68岁。
钢铁产量:1950年:印200万吨、中61万吨。1978年:印995万吨、中3178万吨。
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1950年:印61、中57。1978年:印1010、中2566。
识字率:1949年:印约20%、中约20%。1982年:印35%、中76.3%。
即使大力指责过毛泽东的《作为普世价值的民主》著者,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和饥荒研究专家阿马蒂亚·库马尔·森也承认,“在毛时代,中国在土地改革,以及基础教育和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向我们充分地证明了,即使一个国家相对贫困,我们也能通过良好的社会医疗和社会分配政策来极大地提高人民的健康和寿命”(《社会发展中的和谐与不和谐》)。“世界上的极度贫困主要集中在两个特定地区: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两个地区的成人识字率和婴儿死亡率差别不大”,甚至“印度的营养不良的程度,要远甚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自由看待发展》)!他的祖国,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存在持续的隐形饥荒!
这就是“印度甚至朝鲜都比毛时代的中国做得好”?!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1 22:06:37 +0800 CST  
@xhcy 2015-02-02 12:44:36
我就奇怪了,中国为什么要和三哥比发展。三哥几千年来从来没有成为一个拥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甚至连地区影响力都只是泛泛),其国民以懒惰愚昧著称,直到最近这二十年,才有大批印度人在软件业上干出让人称道的成绩。
与之相比,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两千多年间,中国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不论文化、经济、政治都是东亚、南亚等国仰慕的上国,其影响早在汉唐就已经远达欧罗巴,其传承数千年的灿烂......
-----------------------------
我看印度……一个没有经历革命,没有土地改革,没有摧毁地主阶级的中国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874056-1.shtml
说来以前对印度只有3个印象:1、西游记,2、歌舞,3、1962年。但自从看了某些人大力吹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赞美“印度民主:一个成功范例”、“印度是穷人的天堂”,声称民主印度发展潜力远大于中国,及“妈妈,如果有下辈子,请把我生到印度!”等等之后,在好奇心驱使下,在网络上找了一些印度的资料,看了以后才发现:印度,确实是“民主”奇葩!
现在当我的朋友因为贪腐、萧条(近几年生意确没以前好做)等问题悲观时,我都会这样安慰他:怕什么,印度都没崩溃我们还会乱吗?看到印度我们就看到了希望,就对未来有了信心!
我们的视线以前通常只关注美、欧、日,因为那是我们的目标,而且我们的现实和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如今却有人来告诉我们:印度才是“成功范例”,让人情何以堪!
……
……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2 14:35:02 +0800 CST  
@zsfenghh 2015-02-02 16:58:12
胡瓜之流只是在搅乱这帖子,建议大家不要和他蛮缠,这只会降低自己的智商。楼主还有干货就继续说,观众会自己判断,大部分人是会看楼主观点,过滤SB.的言论的。
-----------------------------
胡瓜 2015-02-02 17:00:36
你家楼主被我问到便秘了。。。干屎一截一截在菊花里。。。你要这样的干货去舔去。
-----------------------------
@xhcy 2015-02-02 17:01:56
你自我感觉太良好了。
-----------------------------
胡瓜 2015-02-02 17:03:48
不是我自我感觉良好,是你们洗屁股太搞笑。。。。老是玩这些,忽悠谁啊?
-----------------------------
@xhcy 2015-02-02 17:18:50
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成就是客观事实,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我和楼主争辩的是,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我们付出的惨痛代价是不是都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毛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明知故犯造成了不必要的破坏和伤害,是不是有某些私心作祟的行为客观上对工业化进程造成阻碍?
-----------------------------
胡瓜 2015-02-02 17:22:51
客观个几把毛。你说客观就客观。不是日本支持,连化肥厂钢铁厂都开不起。好意思给老毛洗屁股。
-----------------------------
@xhcy 2015-02-02 17:26:56
厂开起来了,这就是客观成就。至于是怎么开起来的,靠谁的支持,那不是最重要的。
-----------------------------
算了,不要再理胡瓜之流了,正常人踩到狗屎只能是自认倒霉。
至于写这些东西,只是在生活、工作和看到网上某些人的信口开河后有感而发。看到为英国开启了两百年辉煌的克伦威尔,至今仍被英国王室和一些人称为“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至今还身首分离,我就对“客观的西方历史观”失去了兴趣。
但我毕竟只是个跑田坎的,不是什么“砖家”,无钱也无力去从事专项研究,资料来自网络和所见所闻,观点来自力图理性客观的思考,同@xhcy、@zsfenghh 等网友一样,只是力图在这个泥沙俱下的网络时代保持清醒、客观、理性而已,辩论是为了更为明晰,或者为同道提供一点资料和思路,从不指望说服那些喷子和美分五毛。
所以,所谓的“干货”基本已经干了,只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所感悟再慢慢写一点。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2 18:13:58 +0800 CST  
A、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当年由“务实派”来奉行左右平衡的新民主主义,建国伊始就“包产到户”重建小农经济,没有国家主导的对重工业的超常投入,没有人民公社盘剥农村获得的巨额资金,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将只能是一条由富裕农民积累资金再转而手工作坊再积累资金进而办工厂这样一条漫长的道路,建成最多的还只会是本小利高周转快的轻工业。而且在这个漫长的没有重工业,不能造舰船车炮,不能造化肥农药,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的“工业化进程”中,还必须祈祷神明保佑中国能独立自主,不能有第二个“9.18”,不能成为外国工业品的倾销地,不能被工业原料禁运,不能遇到贸易壁垒,不能被金融抢劫……否则就是第二个毫无意义的“黄金十年”。但什么样的神明才能让列强数十年都有如此好心肠,会坐视一大块肥肉变成争夺肥肉的竞争对手?
更何况,即使真有这么个神明保佑,中国也等不起了。到1949年,人均3亩的耕地,平均70公斤的单产,高达2.22%(1950年到1958年平均值)甚至2.65%(1965年到1973年平均值)的人口增长率,决定了即使没有自然灾害、战争及外界威胁,留给中国工业化的时间也已经极为紧迫。如果因循守旧而不“瞎折腾”(建人民公社),中国很快将因人口的急剧增长而深陷小农经济的泥潭中。当陷到一定程度以下,如人均耕地降到2亩(1974年)以下,同时又要面对过度开荒种粮造成的生态恶化、人口超10亿(1981年)后更为恐怖的指数性增长的时候,却仍然没有最基础的重工业体系,粮食单产只有100公斤(2011年印度数据)……那就不仅是“引领着中国走入连场灾难”,而基本已是万劫不复的绝境。
当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时,每一粒大米都可能是救命粮,届时不要说盘剥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能在外国援助下保证每年不发生大饥荒都已经是万幸了。
B、在我看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大势就是“工业化”,顺此大势就是正确的,除此以外什么主义都是假的。只有工业化的中国才不会重陷绝境,不用以血肉长城去抵抗钢铁洪流,不用为裹腹口粮徒劳地深耕日削益瘠的耕地……
我一直对我们历史书上对英国“羊吃人”的叱责不以为然,事实上没有谁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在康庄大道上唱着歌开始,都只能以无数血泪和挫折在黑暗和荆棘中摸索前进,英法美德俄日……概无例外,区别仅是能否让殖民地“帮着”流血。
我们今天的农业可以在产出6亿吨粮食之余还能提供充足的后备产业工人,完全得益于在建国初就勒紧裤带流着血汗搞工业化,得益于因工业化而来的7亿吨钢6000万吨化肥(折纯)200万吨农药(原药)1250万吨的良种,400多万吨农膜。工业化并不是毛泽东“实现个人野心的工蚁和垫脚石”,而是我们今天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
不要忘记,现在中国人均可稳定利用耕地已不足1.4亩,如果没有工业化,如果我们需要进口的粮食超过1亿吨(2012全球粮食交易量2亿吨),你相不相信国际粮价将在1千美元/吨以上,灾年甚至可能涨到1万美元/吨?而且因耕地开垦潜力已尽,我们的现状和前景将还不如黑非洲。
C、人民公社确实有太多的苦难和牺牲,而且过左政策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苦难和牺牲。而“三年困难时期”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错误,是超出了必要限度的苦难和牺牲。但是,和民国时所受高达5成地租的盘剥,年年饥荒瘟疫,毫无意义的苦难挣扎相比较,人民公社时期的苦难和牺牲是工业化的奠基石,终有回报。
D、因治国理念不同,对“人民公社”看法不同,为避免“人亡政息”而出现政治斗争是极正常的,基于前述原因,我们应该庆幸是毛泽东取得了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毛泽东的错误在于手段不符合民主文明的大潮,进行了失败的试验。
E、综上所述,毛泽东的错误(曾低估工业化的困难、三年困难时期等)毫无疑问是严重的,也是不容掩饰的,但是,他的功绩也更不容掩盖。
这好比有人掉进冰窟了,你用一根荆棘把他拉上来,人是救了手却被扎伤甚至扎残了。旁观者清,自然可以说该如何如何,救人者确也应检讨总结。但如果因此就总结出救人者应站到一边去,等城里消防队来了再说,甚至救人者“办的是大坏事”就是瞎扯了。
当然,最为完美的是:人民公社建立伊始就能有完善无瑕的制度,清晰正确的发展方向,高素质人才的管理,确切及时的信息渠道,可因应“势、地、时”变化而灵活、可控地调整的执行计划,高层永不犯错的决策……以保证能在最高效地盘剥农村的同时,让全国各地的农村也能均衡、稳定、较快地发展。但这可能吗?中国不是以色列,国土之大,各地之异,当年文盲之众,交通通讯之难,工农业之落后就决定了这一切只能存在于想象中。就如某些人“绝不相信”的隐瞒耕地的问题,书本和实际有时完全是两回事,农村基层工作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F、我一直认为,与人民公社相似或稍松散的组织形式最利于中国这种人多地少钱少的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利于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可惜因生产水平、文化素质和种种因素的限制,毛泽东失败了。而以色列的“人民公社”——基布兹曾在其建国初发挥了极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其产值仍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工业总产值的7%,稍松散的莫沙夫的产值和规模也与之相当。
现在看来,一刀切的“包产到户”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上明显是失败的,联产承包真正的积极作用不在农业,而在工业,在国家的总体发展,在于放开了农村劳动力流动,保障了乡镇企业和合资外资企业对非文盲的廉价劳动力的庞大需求。
自给自足、封闭保守,土地分割细碎,生产单位数量众多,规模小且分散的小农经济代表的不是田园牧歌,而是停滞不前和陷入绝境。现在的农村,“半工业化的小农经济”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最大的制约。从长远看,中国农业的出路只能是集约化、机械化、商品化的农场生产,组织方式可以是家庭农场、企业农场、合作社(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方式,规模则因应各地条件不同在100(南方)~10000亩(东北平原)不等。

综上所述,
1、新中国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关键词:尽快
2、人民公社是当年尽快实现工业化的唯一可行的方案,关键词:可行
3、1949年之后,虽然人民公社有太多的必要和不必要的荆棘、岐途、苦难、牺牲,但这条崎岖险径是中国永离饥馑危地的必由之路。

而在1980年,在经历20多年“最大限度压缩消费和最大程度地盘剥农村”后,在工业体系基本成形的情况下,维持“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已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2、仅就农业农村发展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1980年人民公社应当以“自愿参加、自主经营、政社分离、民主管理、形式多样、因地制宜”重组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而不应全面解体,复辟小农经济。具体为:
考虑到沿海发展过程中对非文盲的自由廉价劳动力的庞大需求,及中国各地情况差异极大,如四川深山区耕地散布于山林沟崖之间,根本无法集约化规模化管理,只能解散公社包产到户,再在适当的时候退耕还林。2/3以上的人民公社应当解散并包产到户。
但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的人民公社应当用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促进,以“自愿参加、自主经营、政社分离、民主管理”的原则,实现:队或大队或公社为基础重组为类似基布兹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约占总数的10%±5%;类似莫沙夫的“合作社”模式约占总数的10%±5%,其它形式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等)约占总数的10%±5%。这样,经过经济转型和市场冲击后,全国有10~100万家(每县10~500家)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发展壮大,起到探索道路、引导示范作用就极为理想了。
3、但是,这样的情况虽然最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但是对当时的中国是否就是最优方案?
选项太多,模式太多会不会造成思想混乱,让僵化的极左派和自以为是的冥煮派有机可乘,以至改革开放政策失去其基石——农村广泛稳定的支持?会不会造成改革开放半途而废或在大动荡中倾覆?
我也不知道。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3 18:03:16 +0800 CST  
春过雪消 2015-02-02 18:13:58
至于写这些东西,只是在生活、工作和看到网上某些人的信口开河后有感而发。看到为英国开启了两百年辉煌的克伦威尔,至今仍被英国王室和一些人称为“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至今还身首分离,我就对“客观的西方 历史 观”失去了兴趣。
但我毕竟只是个跑田坎的,不是什么“砖家”,无钱也无力去从事专项研究,资料来......
-----------------------------
@xhcy 2015-02-02 18:39:53
另,窃以为,“英国两百年辉煌开启者”与“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前者是对客观成就的描述,后者是对其道德的评定,两者并不一定是对立的,不知兄为何一直对此耿耿于心?
比如“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这三个评语放在李世民头上大概大部分人都会认同的,但这并不能抹杀唐太宗开启大唐百年辉煌的功绩吧?
再说一个挨骂的题外话: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建立郡县制,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生产力的发展。但民族融合和生产力发展这是秦始皇的终极目的吗?不是,秦始皇不过是想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资源调配的效率,以保证皇权及其掌控的军队的强大,进而保证其皇位递万世而永昌。反过来说,如果这些措施政策不利于保证皇权这个终极目的,不管其对生产力发展有多大助益,相信秦始皇都会毫不犹豫地废除。
如今事后看来,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化也不外如是。
-----------------------------
确实,“英国两百年辉煌开启者”与“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但是,自从我知道英国人“一切荣耀归于上帝和国王”,赞颂在骄奢安逸中下滑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同时,真正为这一切奠基的克伦威尔,却尸身被弃之荒野,头骨被辗转贩卖巡回展览,直到1960年才秘密安葬。
我唯一感觉就是为之心寒齿冷。
唐太宗没有被抹杀,克伦威尔却确实被抹杀了,而这正是某些人正打算在中国所做的事。
我认为评价政治人物最主要的标准只能是他做成了什么,最终对国家民族起到了什么作用。以道德史观来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说是错误的,但至少是不全面的。更何况,在那个历史时期,克伦威尔与查理一世谁更象“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英国人现今又是各给了他们什么待遇?

原本在这篇文章中,我一直都在谈“大势”,没有提到任何个人的名字,就是力图回避个人评判,希望能站在一种“大历史”的高度,或者说如同我们今天看商鞅变法一样去看前30年,看工业化的重要与困难。
但是,从众人,包括你的回复来看,这个问题回避不了。
诚然,“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建立郡县制”其目的肯定是“保证其皇位递万世而永昌”。但是,巩固权位有很多方法,他毕竟在其中顺应大势选择了“大一统”这条开创性的艰难道路,最终“极大地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象慈禧一样抱残守缺,不敢改革维新,也不象法国皇帝路易十五一样“任我生前荣华富贵,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巩固权位有很多方法,就如我一再提到的:中国(或者说是领导人)在解放后有两条道路:
一种是土改之后就“无为而治、生养休息”放任自给自足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自我发展,以他的威望只要始终紧抓住权力谁能奈他何?就象曼德拉一样当个“太平天子”,对潜藏的危机和矛盾视而不见,只要在耕地潜力未尽前不“瞎折腾”建公社肯定大家都可以宽舒几年,有余钱时再办厂修堤赈下灾,然后轻松写意地沉醉在小农经济的田园牧歌中,然后人均耕地越来越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达成了数千年成为自耕农的愿景,而且小农经济在五、六十年代尚存些许恢复发展的空间(如印度的绿色革命),估计这样的话,骂他的人绝对没几个,全都去骂他的继任者了。
另一种是建立人民公社,最快地破坏自给自足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最大限度压缩消费和最大程度地盘剥农业,冒着犯错误背骂名的危险,勒紧裤带,流着血汗,在人均耕地降至2亩(1974年)以前尽快工业化,至少要有最基础的重工业体系。
“如今事后看来,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化也不外如是”,但对毛而言,“无为而治”的道路比工业化要容易得多,什么也不干就不会犯错误就不会被骂。

政治家不是侠客。政治家救国救民不是悲天悯人地到处学雷锋做好事,而是有正确的政治理念,并不择手段把它付诸实施,以政策救国救民、惠国惠民。在其中,救国救民的政策因执行失误、计划不周,或设计时就计划牺牲一部分人,甚至前述因素共同叠加导致“陷万民于死地”并不鲜见,例如王安石变法与《流民图》,铁路建设与漕运船民,土改与地主等等。
如果说侠客的理念就是他们的全部一切,而对政治家,理念是他们的灵魂,权位就是他们的生命。没有权位的理念只是一缕游魂,结局只能是烟消云散政息人亡。不考虑“个人利益”和“权位”的不是政治家,甚至不是侠客,只能是圣人。不过,从是朱元璋而不是张无忌驱逐鞑虏,和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结果来看,侠客和圣人是不能实现他们的政治抱负的。
而且,权位之争的发端还源于对“人民公社”的攻击时,失败也就意味着一个政治家从灵魂到生命的全盘推翻,以及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重要资金来源和保障条件——人民公社的解体。所以,虽然毛发动的时机和手段是极为严重的错误,以至未能及早结束“三年困难时期”,造成了上百万无辜生命的消逝;但基于人民公社对尽快工业化的重要性,我仍极庆幸是他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否则我们现在还不如黑非洲。

他的错误毫无疑问是严重的,也是不容掩饰的,但是,他的功绩也更不容掩盖。
可以指责,但请公平。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4 09:10:01 +0800 CST  
1945年,蒋介石与中国应怎样才是最理想的道路?
土共建国后固然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但也经历了太多曲折,付出了太多不必要的牺牲和苦难。
1945年后蒋介石与中国应怎样才是最理想的道路?这里为老蒋借箸代筹一番,个人之见,欢迎探讨。
首先是当年的国内情况:
1945年的中国,战乱、饥饿、灾荒、疾病已使农村“濒临绝境”。仅河南省就号称有40万土匪,当时全国粮食的平均单产还不到70公斤,人均耕地3亩,交纳的地租却高达五成,再加上被提前数十年“预征”的皇粮国税……雪上加霜的是因水利荒废,农村对旱涝灾害抵御能力几乎为零,“三晴就是旱,一雨就溃堤”民国10年到27年间就发生了11次大灾荒,每年有300万-700万人死于饥饿!全国仅仅因患血吸虫病而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就有一千多万,此外广泛传播的还有鼠疫、天花、结核、疟疾、霍乱、黑热病、回归热……
更让人沮丧的是,整个国家的基层组织和二、三百年前没有两样,还是“皇权不下县”,还是封闭落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还是地主乡绅的宗族制度保甲制度。中央政府对农村基层的直接动员和组织能力几近于无,既无力组织发展生产应对灾荒,也无法合理有效地动员抽取资源用于战争,这实质也是倭寇敢于侵华和国府转进台湾的原因之一。
极不重视自主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是民国时的中国又一大特色。最大的出口居然是猪鬃、桐棬油和钨矿石,仅有的规模工业是机制面粉、火柴和棉纺业。1921年,中国产钢7.7万吨,为北洋时期最高年产量,当年日本86.5万吨,印度18.6万吨。1934年,中国产钢5万吨,为国府主政时期最高年产量,当年日本384.4万吨,印度81万吨。在战争已迫在眉睫时,钢产量却在下降,和敌国的差距由1:11扩大到1:77!1943年重庆居然出现战时18家铁厂14家倒闭,4家钢厂也倒了1家的奇闻!所以“黄金十年”却只能让国人用血肉铸就长城。即使在接收伪满工厂矿山后中国在几乎所有工业品产量上都仍远低于印度,铁路密度只有印度1/15。更为严重的是,1945年后战争创伤仍痛的弱小的民族工业不仅无力自行复苏甚至因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制约和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不得不向美国全面敞开的大门而面临破产。
另一方面,国际上两大国对抗的形势已经形成,中国幸或者不幸处在了两大阵营的交锋的前线,搞得好,可以借机得利;搞得不好,就是当过河小卒或象当年日俄战争时一样沦为战场。
然而,面对这些机遇或挑战,作为一个90%国民是农民,农业(含手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90%的纯农业国的领导人,老蒋终其大陆执政的20余年,执政理念却是抱残守缺,维持没落的地主阶级和自然经济,从未对农村农业的困境绝境提出过解决方案或意见,前有对“乡村建设运动”淡漠视之,甚至查封陶行知的晓庄学校,后有蒋经国“赣南新政”的无疾而终,对发展自主工业的重视还不如群山窑洞中的土共,所以转进台湾也就成了必然。

在1945年之后,蒋介石最正确的做法不是急于挑起内战,而应:
1、首先,在抗战胜利前就着手准备(话说当年国府的各种青年培训班也办得不少),利用抗战胜利后政府空前高涨的威望,清算汉奸政权的同时,借接收之机大力接纳青年学生,对国民党和国府的基层组织整顿重组,建立一个从中央到每一个村落的完整高效的行政体系,一支下田能插秧、上台能演讲,能打算盘会打枪的基层队伍。打铁先要自身硬,否则以下全部免谈,此项工作应在1945至1946年内完成。
2、提出“和平建设”的口号,按《双十协定》接纳土共建立联合政府。1946年由土共在其执政的省区先行“土地革命”,让土共去唱黑脸。并在报刊上大肆研讨农村农业、“土地革命”、“乡村建设运动”,现状、问题、前景和方案等等,在舆论上都予以大加宣传,先把声势造大。同时在“国统区”实施三七五减租,大力支持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重启“乡村建设运动”。
3、以可能赤化和民意为要胁,以全面助美为代价,1946年对美应取得以下外交成果:
A、重签《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全面倒向美国的同时,力保独立自主,最后必须死守的底线是要强化对幼稚工业的保护,让自主民族工业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B、争取启动“亚洲马歇尔计划”,减、免、缓原有美债,在20年内获得150亿美援(人均30美元),首期至少20亿美元经援+50亿美元优惠贷款。考虑到美国从50~70年代对台援助总额48.64亿美元,其中无偿赠与超过42亿美元(人均400美元),而1945-1970年美国对韩国无偿援助总额37.8亿美元(人均176美元),中国大陆成为抗苏前线后,这两处已无关紧要,日本的重要性也有下降(但海上的重要性仍在),及欧洲马歇尔计划130亿美援总额这些情况,取得这个金额的经援还是有可能的。
C、因工业实力太差无法对抗苏联,跨太平洋运输太远,要求美国提供钢铁、机床、轴承、发动机、合成氨工厂及系列军工生产线和技术,由工业加强后的中国承担亚洲陆上围堵苏联的任务。
D、借美向苏施压,要求其遵守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同时原折戈于内战的“虎贲”用于正途,第一目标东北,第二目标新疆(关键是平定苏联支持下的“三区革命”),同时在印度独立(1947年)前迅速控制西藏全境。但外蒙就没办法了,江心坡因1941年线也无法挽回。
4、1947年以首期取得的70亿美元为储备金,稳定货币币值,同时进口粮食平抑粮价,向民族工业提供优惠贷款助其复苏发展。
5、1947年末到1948年初在“国统区”启动以土地赎买为核心的台版“温和土改”,这边有币值稳定的货币赎买,那边是土共的“土地革命”,再加上“乡村建设运动”的引导,和一支能跑田坎、能打算盘、能搞文宣的基层队伍,在这场民心和土地的战争中,国府基本已是立于不败之地。参考台湾经验,以赎买全国60%耕地约9亿亩,赎买价为耕地2.5倍年产量×平均单产70公斤计算,共需1.6亿吨粮食或币值相当于50~100亿美元的法币。
6、引导地主把拿到的土地赎买资金投资轻工业,国家则利用后续美援在对抗苏联的旗号下全力发展投资大利润低周转慢却是大国根基的重工业。
7、如此以釜底抽薪之计解决内战火药库,以民心的战争代替武力的战争,以工业机器的推进代替战争机器的推进,会是什么结果?老蒋如果有这个能力和魄力……我想老毛无论如何雄才大略也无力回天吧,土共要么和法共一样成为议会反对党,要么就只能和1949年的希腊共产党一样流亡海外了。
8、挟“温和土改”成功后的民心,于1950年全国普选,以绝对多数获胜后重修宪法,取消《双十协定》约定的地方自治,逐步排挤土共(最佳结果是让土共成为议会反对党监督执政党),以统一政令军令之大义,改联合政府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核心完成两项工作:第一是工业化,第二是“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实际也是为工业化服务,主要任务为普及基础教育、兴修农田水利、推广农业科技、卫生保健、移风易俗、破坏宗族制度、组织合作社等等,让5亿文盲“脱盲”成为预备的工业劳动者,打破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使每个村庄都成为工业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9、以新加坡式的强力中央集权政府全力以赴,在苏联崩溃以前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即在1980年至苏联崩溃时,重工业应与历史上同期规模相当,轻工业不低于150%。防备随之而来的美国基于“大陆平衡政策”的打压。

如果一切都能如此理想,可以预见的是:
好处:
1、如果一切都能如此理想,中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总体发展都应该好于现在,原因是一开始就能分流部分资金到轻工业上,可以轻重工业平衡发展。但最大的好处是不会有“三年困难时期”,不会有文革,不会有反右,并且因不需要盘剥农村来积累工业化资金,中国人的20世纪后半叶应该要好过得多。
2、在国际上,因中国加入的是美国阵营,日本在对苏围堵线上的作用仅限于了西北太平洋上,出于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疑惧和牵制,美国仍可能扶植它,但力度肯定有所下降。换句话说,钓鱼岛、台湾、南海等诸多问题都不会存在。西藏边境问题如果动手快也应该不会存在,如果老蒋胆子大点琉球也可能揽入怀中,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苏联支持下的“三区革命”能否顺利平定和有什么样的后遗症。
坏处:
1、因没有经历“土地革命”,农村宗法观念宗族制度残余力量将比现状强大得多,届时农村乡镇级的选举什么的基本就是他们说了算。
2、重工业应稍弱于现状,因为事实上在任何阶段,我们重工业发展速度比起所谓的“优等生”日本都毫无逊色之处,如1950~1978年钢铁产量从61万吨(美国的1/140、日本的1/8)增长到了3180万吨(美国的1/4、日本的1/3)。但是,A、这个成绩是因当年完全独立自主战略对钢铁自给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B、因我国本土铁矿石品质极差导致国产钢经济效益较差。在不具有完全独立自主战略的能力和要求时,自主钢铁产业承受的外国钢铁和铁矿石的冲击压力绝不容忽视,尤其在初期。其它工业行业也应该会有相似情况,甚至个别行业有被倾销控制的可能,所以正常发展而来,重工业应稍弱于现状。

结论:1945年,蒋介石如果能完成国民党和国府基层组织的脱胎换骨“接通地气”,能争取到150亿美元经援,能及时土改排除农村这个已点燃的火药库,能全力以赴地发展重工业,蒋介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将远高于秦皇汉武,但是……他把机会让给了毛泽东。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5 17:26:09 +0800 CST  
春过雪消 2015-02-02 18:13:58
至于写这些东西,只是在生活、工作和看到网上某些人的信口开河后有感而发。看到为英国开启了两百年辉煌的克伦威尔,至今仍被英国王室和一些人称为“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至今还身首分离,我就对“客观的西方 历史 观”失去了兴趣。
但我毕竟只是个跑田坎的,不是什么“砖家”,无钱也无力去从事专项研究,资料来......
-----------------------------
xhcy 2015-02-02 18:39:53
另,窃以为,“英国两百年辉煌开启者”与“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前者是对客观成就的描述,后者是对其道德的评定,两者并不一定是对立的,不知兄为何一直对此耿耿于心?
比如“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这三个评语放在李世民头上大概大部分人都会认同的,但这并不能抹杀唐太宗开启大唐百年辉煌的功绩吧?
再说一个挨骂的题外话: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建立郡县制,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生产力的发展。但民族融合和生产力发展这是秦始皇的终极目的吗?不是,秦始皇不过是想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资源调配的效率,以保证皇权及其掌控的军队的强大,进而保证其皇位递万世而永昌。反过来说,如果这些措施政策不利于保证皇权这个终极目的,不管其对生产力发展有多大助益,相信秦始皇都会毫不犹豫地废除。
如今事后看来,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化也不外如是。
-----------------------------
春过雪消 2015-02-04 09:10:01
确实,“英国两百年辉煌开启者”与“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但是,自从我知道英国人“一切荣耀归于上帝和国王”,赞颂在骄奢安逸中下滑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同时,真正为这一切奠基的克伦威尔,却尸身被弃之荒野,头骨被辗转贩卖巡回展览,直到1960年才秘密安葬。
我唯一感觉就是为之心寒齿冷。
唐太宗没有被抹杀,克伦威尔却确实被抹杀了,而这正是某些人正打算在中国所做的事。
我认为评价政治人物最主要的标准只能是他做成了什么,最终对国家民族起到了什么作用。以道德史观来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说是错误的,但至少是不全面的。更何况,在那个历史时期,克伦威尔与查理一世谁更象“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英国人现今又是各给了他们什么待遇?

原本在这篇文章中,我一直都在谈“大势”,没有提到任何个人的名字,就是力图回避个人评判,希望能站在一种“大历史”的高度,或者说如同我们今天看商鞅变法一样去看前30年,看工业化的重要与困难。
但是,从众人,包括你的回复来看,这个问题回避不了。
诚然,“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建立郡县制”其目的肯定是“保证其皇位递万世而永昌”。但是,巩固权位有很多方法,他毕竟在其中顺应大势选择了“大一统”这条开创性的艰难道路,最终“极大地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象慈禧一样抱残守缺,不敢改革维新,也不象法国皇帝路易十五一样“任我生前荣华富贵,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巩固权位有很多方法,就如我一再提到的:中国(或者说是领导人)在解放后有两条道路:
一种是土改之后就“无为而治、生养休息”放任自给自足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自我发展,以他的威望只要始终紧抓住权力谁能奈他何?就象曼德拉一样当个“太平天子”,对潜藏的危机和矛盾视而不见,只要在耕地潜力未尽前不“瞎折腾”建公社肯定大家都可以宽舒几年,有余钱时再办厂修堤赈下灾,然后轻松写意地沉醉在小农经济的田园牧歌中,然后人均耕地越来越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达成了数千年成为自耕农的愿景,而且小农经济在五、六十年代尚存些许恢复发展的空间(如印度的绿色革命),估计这样的话,骂他的人绝对没几个,全都去骂他的继任者了。
另一种是建立人民公社,最快地破坏自给自足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最大限度压缩消费和最大程度地盘剥农业,冒着犯错误背骂名的危险,勒紧裤带,流着血汗,在人均耕地降至2亩(1974年)以前尽快工业化,至少要有最基础的重工业体系。
“如今事后看来,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化也不外如是”,但对毛而言,“无为而治”的道路比工业化要容易得多,什么也不干就不会犯错误就不会被骂。

政治家不是侠客。政治家救国救民不是悲天悯人地到处学雷锋做好事,而是有正确的政治理念,并不择手段把它付诸实施,以政策救国救民、惠国惠民。在其中,救国救民的政策因执行失误、计划不周,或设计时就计划牺牲一部分人,甚至前述因素共同叠加导致“陷万民于死地”并不鲜见,例如王安石变法与《流民图》,铁路建设与漕运船民,土改与地主等等。
如果说侠客的理念就是他们的全部一切,而对政治家,理念是他们的灵魂,权位就是他们的生命。没有权位的理念只是一缕游魂,结局只能是烟消云散政息人亡。不考虑“个人利益”和“权位”的不是政治家,甚至不是侠客,只能是圣人。不过,从是朱元璋而不是张无忌驱逐鞑虏,和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结果来看,侠客和圣人是不能实现他们的政治抱负的。
而且,权位之争的发端还源于对“人民公社”的攻击时,失败也就意味着一个政治家从灵魂到生命的全盘推翻,以及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重要资金来源和保障条件——人民公社的解体。所以,虽然毛发动的时机和手段是极为严重的错误,以至未能及早结束“三年困难时期”,造成了上百万无辜生命的消逝;但基于人民公社对尽快工业化的重要性,我仍极庆幸是他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否则我们现在还不如黑非洲。

他的错误毫无疑问是严重的,也是不容掩饰的,但是,他的功绩也更不容掩盖。
可以指责,但请公平。
-----------------------------
@xhcy 2015-02-04 12:40:10
理解你的意思,但恕我不能完全赞同。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吧
-----------------------------
我这篇文章原本就没打算谈这方面,只要认同工业化的重要、困难与紧迫性,人民公社有其必要性就好,其它就此打住吧。

随便吐槽下@新昌仁慧文不对题地复制粘贴了许多,却从未正面回复过我的@。
最后再问一下@新昌仁慧,你复制粘贴的这一大堆东西,你自己看过没有,分析思考过没有?
如:你粘贴的:
台湾土地面积36000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丘陵和山脉。土地改革以前,60%的农民为佃农,生活在极度困苦之中,土地改革的原则是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地尽其利等。台湾的土地改革采取的是“和平和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分为三个步骤: 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其成果是使286700户农民受益,提高了自耕地面积.
台湾的土改,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典范。

但是,参考台湾经验,大陆以赎买全国2/3耕地约9亿多亩,赎买价为{耕地2.5倍年产量×平均单产70公斤}计算,再以官方汇率2.227和每斤粮价0.06元人民币计算,共需约1.6亿吨的粮食,或约80亿美元,或约180亿人民币!
或超过100亿亿元的金圆券(以每石粮价4亿元金圆券计算)!
请注意,土改前平均地租为5成,耕地2.5倍年产量的赎买价仅相当于土改之前5年的纯收益。而如果以较合理的价格——20年的年产值,至少需640亿美元!
而1952年中国GDP不过679亿人民币,财政收入174亿人民币,按官方汇率2.227分别折合305亿美元和79亿美元。
台湾席卷全国资一岛,以运台黄金为台币准备金稳定币值,以人均400美元的无偿援助为支持才完成了土改,如果以大陆数十倍于小岛的规模,国府有这个能力?
另一方面,台湾的土地改革也远非你所想象的“和平”,赎买价仅为耕地2.5倍年产量,而且其中7成是土地债券(年利率为4%,在10年内分20期偿清本息),3成是公营企业的股票,一分钱现金也没有!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1928~1929年张静江在浙江省仅仅推行“二五减租”,就导致大量国民党基层党员被地方士绅武装枪杀,6千多国民党乡村党部被捣毁,以其老蒋钦赐的“革命导师”身份也只好悻悻作罢。
幸好台湾人民刚经过“二二八”的洗礼,幸好是由六十万国军看守着不到千万的“国民”,最关键是,幸好国军军官和国府官员都没了土地……
所以,陈诚下令:对反抗“三七五减租”的地主,即抓送警备司令部以军法审判。他在台中视察“三七五减租”情况时,曾公开宣称:“搞‘三七五减租’,我相信困难是有的。但谁要反对就来跟我讲,调皮捣蛋不要脸皮的人也许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总不会有。”
“三七五减租”就已是“调皮捣蛋不要脸皮”,到1953年1月《耕者有其田法》执行时,要财“不要命的人”就更多了,只不过他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呼声都淹没在了1949~1954年最为血腥的枪声之中,在当时和后世以“共谍”、“台独”等各色名目掩盖了,成就了台湾土改“和平的圆满收官”。
一群地主,在家乡被土共剥夺土地之后,又到异乡以“反共”的名义,把另一群地主的土地剥夺了,这算一种黑色幽默吗?
台湾的土改,成功确实是成功,但从它的成功基础来看,它这个“典范”恐怕没有谁有条件学习吧。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5 17:54:00 +0800 CST  
@不说假话2015 1221楼 2015-02-06 07:56:00
别闹,你有啥和他们平起平坐的资本?你低调点人家会找你麻烦?
-----------------------------
@inuu2014 2015-02-06 09:34:13
@不说假话2015 2015-02-06 07:48:11
有了强大的重工业,特别有了两弹一星这样的“大国重器”,你就有话语权了,所以毛泽东才有“宁要核子,不要裤子”的豪语。否则无论你怎样低调,人家也会找你麻烦,蒋介石国民党对外国那样低调,日本仍然要发动侵略
—————————————————
在说一遍,我说了不让发展重工业了?你觉得朝鲜这么搞好吗?这种国家不管人民死活的国家不要也罢。时代变了,不是从前......
-----------------------------
“历史已经没有为我们留下更多的时间和选择余地”
1、中国工业化的时间极为紧迫。
我在第一个章节就论证了在农业社会小农经济,没有工业化因素“全国粮食平均亩产最高时也不曾高于100公斤”。而人均口粮200公斤就是饥荒的边缘。
1949年中国人均耕地3亩,1974年人均耕地下降到2亩以下,在前30年结束时,人均耕地已仅有1.86亩。
当年的中国竭尽全力地开荒,围湖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依然无法遏制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如果不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1980年就必将面对“人均耕地1.86亩×100公斤/亩”这个残酷的算式,先不说能否买到粮食,没有工业化的中国有外汇购粮吗?届时,中国将连“黑非洲”也不如,至少他们还有荒地可以开垦!
工业化对中国而言,不是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是农药化肥良种农膜的生产基础,是农业获得高产的前提,所以中国必须在30年内达成这一目标。
2、在前30年中所能筹集到的工业化资金极为有限。
在1980年以前中国大陆的GDP均为估算,因研究者方法不同,1952年GDP估值大约在200~400亿美元之间,官方口径为304.89亿美元(按当年汇率换算,后同),前30年中国大陆的GDP总量为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6%。同时期,台湾年均增长率为12%,如果以此增长率计算,前30年大陆的GDP总量为6.6万亿美元。
6.6万亿美元,以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30%计算,前30年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约2万亿美元,再扣除必不可少的国防、教育、卫生、人员、运输、基建(仅铁路在不计土地成本的情况下,前30年就须100~200亿美元)等等支出……
在最理想的状况下,可用于工业建设(含科研)的资金最大限度也就1万亿美元(GDP总量的15%)!
但是,中国并没有台湾实现12%的高增长率的基础——人均无偿受援400美元和大量的优惠贷款,所以,在“盘剥农村、压制消费”之后,工业建设资金总额也不可能超过0.7万亿美元(GDP总量的25%)。
支出法计算GDP,资本形成额(含基建房建和工商科技投资等)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20%,发展进程中的国家通常为30%~40%。
3、“超英赶美”并非攀比,而是危机的紧迫使然。
中国工业化时间紧迫,人口却是日本的10倍,英国的20倍,所以即使在1980年工业总规模超过英、法之后,依然是“总量巨大”、“增速辉煌”与“人均不足”并存。
就以工业的骨骼——钢来说,在人均仅300克钢连每户打把锄头也不够的基础上,“以钢为纲”钢产量前30年间增长235倍,1980年产钢3712万吨,接近德国(4384万吨),超过了法(2318万吨)英(1128万吨);增速远高于日、德、美等国的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快增速!
但是,在以骄人的高速增长30年后,中国人均用钢量仍只有38公斤,仅有发达国家人均用钢量的1/10!所以“解放”车还得用红松板做车厢,有的地方还在用“竹筋混凝土”、“水泥船”。
然而,要保障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吃饭穿衣(仅全国粮田以最低标准10公斤/亩就需1500万吨化肥(折纯)),要保障化肥、农药、农机、医药、纺织工业的原料、工厂建设和交通运输,10亿人口按日本50年代初的人均标准,至少还要有50万吨乙烯、50万吨化纤、800万吨硫酸、8000万吨水泥、3000亿度电……除了钢铁工业外,还要有冶金、能源、机电、机械、铁路、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合成纤维、建筑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工业,还有煤矿、油井、各种矿山的勘探开采。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前30年的工业建设在发展速度和总量上极为辉煌,工业规模从与比利时相当提高到了超过英法,在人均上却只是让中国达到了日本在50年代初或二战前的人均工业规模。
因为耕地的日削月瘠,在前30年,中国就如燃狱中的囚徒,能在烈火覆顶前破壁而出就是海阔天空,否则就只能永沦绝境。
事实上中国也只是非常幸运地在最后一刻完成了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粮食亩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40公斤。但是,人均耕地的继续下降又导致人均口粮长期只能在300~400公斤间徘徊,远低于发达国家。幸而现在已有大量工业品出口,换回的棉、油等农产品数量已相当于8亿亩以上的境外耕地,这才保障了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
4、仅能保障吃饭穿衣的重工业体系所需要的建设资金就已极为庞大。
时间紧迫,国家大,人口多,目标“高”,而基础却仅有0.6万吨化肥、15.8万吨钢、4万吨硫酸、1.5万吨烧碱、66万吨水泥、43亿度电、乙烯化纤等产量干脆为零……基础工业产品仅为当年“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的日本人均的100、200分之一;在连化纤和合成氨技术也被“巴统”严密封锁的同时,技术人员全国数量却还不及美国一个“托拉斯”……“超英赶美”就意味着所需投入极为庞大。
通常建设每万吨钢产能需800~2400万美元(1980年美元),但因我国铁矿石品质差,绝大多数矿山为30%以下的贫矿(美、澳、印多为60%以上的富矿),且共生复合矿石多、矿体复杂,不利于开采和冶炼,不邻海交通不便等原由,单位投资远高于正常情况。如攀钢的建成就是以成昆铁路和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研制成功为前提。前30年结束时,我国1980年3712万吨的钢产能至少须投资800亿美元(1980年美元)!
仅此一项就占去了工业建设资金总额的11.4%!
但另一方面,前30年累计产钢4.3亿吨,以二战后最低钢价计算也要近900亿美元,所以这800亿美元的投资并不亏。
此外还有50万吨乙烯、50万吨化纤、800万吨硫酸、8000万吨水泥、3000亿度电……冶金、能源、机电、机械、铁路、汽车、医药化工、合成纤维、建筑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工业建设,还有煤矿、油井、各种矿山的建设;还要因“巴统”的封锁而被迫投入巨额资金去“重新”研发合成氨、钢轧机、水压机等技术。
而这些建设、科研都只能在0.7万亿美元中开支,不可能神赐天降!
就这么一个仅能保障吃饭穿衣的重工业体系,其建设成本就已经让没有殖民地,没有外援的中国搜净了家中最后一个铜板……
没有农药化肥良种农膜和化纤工业就不能保障吃饭穿衣。在此之余,还有多少钱来投资发展食品、造纸、日化等轻工业?

在重工业体系基本建成之前,在基础工业原料生产能力满足基本需要之前,中国不可能依赖进口海量的硫酸、烧碱、钢铁、化纤等原料来生产化肥、农药、农机、布料等等,也没有外汇来建设一个悬在空中的轻工业。这样生产出的轻工业产品够几个人用,有几个人用得起?
这种继续使用“洋火”、“洋胰子”、“洋钉”连技术含量最低的基础工业生产都不能全面占领的“工业化”注定只是空中楼阁。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6 11:59:20 +0800 CST  
JY对中国是有益的!

经归纳总结,JY的益处有以下几点,如有不全之处,请高手补充。
1、打击贪腐,维护民权。部分JY热衷痛骂贪官腐败,热炒各种阴暗龌龊丑事,不管它们主观意图如何,制造混乱也好,讥讽贬低也好,幸灾乐祸也好,但客观上确实起到了打击贪腐,维护民权的作用,这一点,我真心地感谢他们,但编造歪曲的除外。
2、考量大家的逻辑思维。JY们时常出一些“脑筋急转弯”,考量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某些人所传的“大生产运动是在种鸦片”之类的。其实道理很简单,鸦片能吃还是能穿?即使在民国时鸦片是硬通货,但有硬通货就能买到粮食?尤其是1942年?另外换成粮棉后怎么通过封锁线?
3、展示了智商下限。JY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展示出它们的智商下限只有更低没有最低,以至“钓鱼贴”泛滥成灾(如三亿金卢布)。在JY的思维中,一群农民抱着不知从哪来的枪在窑洞里躲了八年就能成为百万精兵悍将,在机枪和铁丝网出现后人海战术还能屡战屡胜,民兵可以持枪封堵逃荒坐视自己的亲人饿死而不造反,自登了亩产万斤后所有大陆书刊都不可信了而日本人说在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只阵亡9人(其中有个叫阿部规秀)就跟着叫嚣八路谎报战绩……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挑战智力极限的历史,偶尔出个把挑战下限的也不奇怪。
4、拓展了网民的知识面。JY们总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老爱暴一些“内幕”,又总“世人皆醉唯我独醒”地用“没见识”“只看过教科书”的语言激励人去学习,去“百度”“谷歌”……例如,没有JY们吹捧“民国黄金十年”,我还不知道民国每年钢产量只够全国每人打一把小剪刀(100克)!而自49年以来我们的钢铁产量增速一直都是世界最快,2012年已占全球钢产量的46.3%。同学们说:“这种学习方法比课堂上老师讲课强多了”。
5、提醒了我们要脚踏实地。JY们的冷嘲热讽也让我们明白中国的社会制度、科技发展等等还远远称不上完美,和以前相比固然进步很大,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例如钢产量中国第一了,马上就有人来提醒:数量上去了,但质量呢?人均产量?人均蓄积量?技术含量?吨均能耗?歼20现身,马上就有人来问:是PS的?模型?钢丝吊上去的?山寨的?
6、明确了我们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例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各种自相矛盾的中外素质对比等等,以及一些乌托邦才能有的事物。虽然飓风和99%都已经证明这些连美国也没有实现,但是,我真心地希望中国能够实现,相信中国能够实现!
7、清醒了大家的头脑。部分JY对我们中国的谩骂辱骂,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丑化和层出不穷的翻案,以及种种用心险恶的挑拨离间(如“西哈努克画像事件”)更让我们明白所谓的“地球村”的虚妄,明白我们当年一路烽烟中走来的崎岖艰险,和前途的坎坷不平,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如焦国标、袁腾飞、马立诚、余杰之流数典忘祖的人、卑劣无耻的人、一夜X国人,和更为肮脏的“香蕉”、“蝗民”。
8、增加了网络的娱乐性。说来以前对印度只有3个印象:1、西游记,2、歌舞,3、1962年。但自从JY们大力吹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后……现在当我的朋友因为贪腐、萧条(近几年生意确没以前好做)等问题悲观时,我都会这样安慰他:怕什么,印度都没崩溃我们还会乱吗?看到印度,我们就看到了希望,就对未来有了信心!借用后沙一句话:公知圈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吹捧印度。另:现在又在洗地:“印度基础差,中国当年仅仅东北伪满洲国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了日本本土……”,真当别人的智商和它一样吗?铁路、钢产量、文盲比例,随便百度一项就可揭穿的谎言已经不是谎言而是笑料了!
9、增加了网络的文学性。JY们数据不敏感,逻辑很混乱,但很长于编故事。在历史发明家辛勤工作下一篇篇“真相”出炉了,如“清廉的四大家族”、“开疆拓土的统帅”、“和谐友爱的地主”、“开明自由的民国”“黄金十年”……原来当年的国人(农民)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可司徒雷登“中国平均每年有300万-700万人死于饥饿。”一句话把一切画皮撕了个干净!仅1942河南就约300万人饿死,300万人逃荒陕西,40万人落草(抢大户)……解放后有“三年困难时期”却不知民国时年年都是困难时期!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7 13:32:06 +0800 CST  
@袁大头的头 2015-02-05 20:16:25
【国民党希望代表全民利益,所以丢掉了政权和人民】
陈公博的观点——国民党必须代表具体某一或某几个阶级的利益,唯此才能“找出我们党的基本民众部队”,唯此才能使国民党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获得国民党主流派系的认可,蒋介石采纳的是戴季陶主义;与蒋分庭抗礼的汪精卫,其主张也与戴季陶主义相差无几:
“革命派(作者注:汪精卫自我定位为国民党内的“革命派”)呢,……他和共产党同志不同的所在,共产党......
-----------------------------
在当年全国平均亩产不到70公斤,人均耕地3亩多的情况下,地租却普遍在5成左右(好田为6成),只有极瘠薄的石骨子坡地地租为3~4成。如果用房租类比就相当于如今在成都交了房租后一家人每月就只有不到500元了,在这样极为沉重的负担下,稍有灾病不测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贫富的差距就是生死之别,即使是贫富差距不那么明显,也会构成最严重的问题。”(注:黄仁宇:《黄河青山》,张逸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291页。)
四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对生存的渴求,出于本能的平均分配土地要求让中国农村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燃烧的火药库,土地革命是迫在眉睫,势不可挡。
另一方面,
1928~1929年张静江在浙江省仅仅推行“二五减租”,就导致大批国民党基层党员被地方士绅武装枪杀,6千多个国民党乡村党部被捣毁,以其老蒋钦赐的“革命导师”身份也只好悻悻作罢。
如果按你们所说的台湾土改方案就是代表了全民利益,那么参考台湾《耕者有其田法》,赎买价仅为耕地2.5倍年产量,而且其中7成是土地债券(年利率为4%,在10年内分20期偿清本息),3成是公营企业的股票,一分钱现金也没有!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如果蒋介石在大陆时和台湾一样搞土改,上午颁令,肯定下午就去见孙中山汇报他的《耕者有其田法》了。

所以,不是【国民党希望代表全民利益,所以丢掉了政权和人民】,而是蒋介石不敢、没能力代表全民利益。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7 14:48:31 +0800 CST  
@xhcy 2015-02-08 12:05:18
刷屏党的出现,意味着这个帖快要被废了。

@hehejiejie 2015-02-08 13:42:44
这个帖子已经跟到15页了,和类似的所有帖子差不多,大致走向就这样。我是觉得楼主发帖很让人受教,希望楼主以后有机会多发帖,有营养的东西不嫌多。
某些持不同意见但能够理性探讨的人,也是我们这些真正看帖的人所欢迎的。
还有某些“大家都看明白了的人”,真的没必要理他们了,就让他们自说自话好了。
-----------------------------

从来不正面回复和辩论,发的帖子和资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看不到思想和逻辑。
我现在也懒得理他们了,复制粘贴,自说自话,满嘴大粪,刷屏谩骂……的喷子们。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8 14:42:29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2-08 14:35:06
公社:1.中国古代官家祭祀天地神鬼的处所
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礼记·月令》。《疏》:“谓大割牲以祠公社,以上公配祭,故云公社及门闾者。”
2.原始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结合形式。如:氏族公社等
3.有自己的经济或社会观点并生活在一起的团体
现在的社区,具有一定的自治意义上的公社含义。公社(commune)一词最早是指......
-----------------------------
@不说假话2015 2015-02-08 14:44:01
摩门教这样好,为什么摩门教徒罗姆尼会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奥巴马“
-----------------------------
@新昌仁慧 2015-02-08 16:12:33
在所有的自由之中,对于美国人而言,宗教信仰自由恐怕是最不言自明的了。因为美国人的祖先,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的第一批殖民者,恰恰就是要逃避欧洲大陆的宗教迫害。
然而,当米特-罗姆尼站在总统竞选讲台上的时候,他的宗教信仰却似乎成为了他胜利的最大障碍。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孜孜不倦地探求着小众人群信仰的摩门教可能带给美国政治的负面影响。既然宗教信仰自由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为什么要质疑......
-----------------------------
@一针见血一 2015-02-08 19:02:18
你贴了这些东西与楼主的主帖的内容有何关系?
-----------------------------
@新昌仁慧 2015-02-09 08:24:20
中国是一个大国,20世纪下半叶是由地域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中国要想富强,必须通过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方式在竞争中解决全面对外开放问题,闭关自守的拒绝引进或者“一边倒”式的单向引进,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正如邓小平所说:“30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引进并不是单纯的利用设备,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扶持自己的工业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
-----------------------------
“四三方案”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接纳中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72年1月22日,根据毛泽东指示,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联名上报了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提出利用中国自己的油气资源,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实现年产合成纤维24万吨(约等于500万吨棉花)织布40亿尺的设想。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打破了中美两国间20多年的坚冰。随后尼克松签署行政命令,解除了“巴统”中国工作小组出台的禁止大宗商品、大型成套设备及其技术出口到中国,禁止欧美公司与中国做生意等等对中国的贸易禁令。
1972年8月6日,国家计委提出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扎板机问题的报告》,设备价值约为4亿美元,同年11月7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再次提出《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价值6亿美元的22套化工设备。毛泽东批示要求计划委员会采取一个一体化的更大规模的进口方案。
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时候,在今后3-5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包括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等大型项目,这一方案在执行中又追加了一批项目,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
因这一方案原本计划使用43亿美元外汇,通称“四三方案”。
这是中国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三方案”中化肥项目13个,设计产能合成氨390万吨、尿素620万吨,至1982年全部投产后占当年化肥总产量1/4(折纯)。最为关键的是获得了先进的合成氨工艺,解决反应塔的特种钢等问题后,很快仿制、扩散,大大提高了我国N肥生产的效率、效益和品质。1984年全国生产化肥1739.8万吨(折纯),是1949年的2900倍,粮食总产突破4亿吨。
“四三方案”中化纤项目4个,此前因为粮棉争地和缺少化肥单产较低,我国棉花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00多万吨的水平,根本无法解决穿衣问题。在“四大化纤”1982年全部投产后,中国从1984年起,即宣布取消长达30年的布票。
一点题外话,传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时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
某些人就以此外交辞令证明毛是主动闭关锁国而非被封锁,殊不知合成氨和化纤工艺可用于军事,在此前一直都是西方严禁对华输出的设备和技术,在会面时提及这个问题实质就是“将军”,潜台词是要求对方主动让步。
注:合成氨工艺是大规模炸药生产的基础,而在二战期间“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尼龙的生产同钢铁、造船工业一样被全部纳入军用。


中国当年不惜以维持香港现状为代价也要保留与西方交流的孔道,在你口里就是“闭关自守的拒绝引进或者“一边倒”式的单向引进,闭关锁国闭门造车”。
因被封锁而自力更生和主动闭关锁国是两个概念。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9 08:49:08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2-08 14:35:06
公社:1.中国古代官家祭祀天地神鬼的处所
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礼记·月令》。《疏》:“谓大割牲以祠公社,以上公配祭,故云公社及门闾者。”
2.原始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结合形式。如:氏族公社等
3.有自己的经济或社会观点并生活在一起的团体
现在的社区,具有一定的自治意义上的公社含义。公社(commune)一词最早是指......
-----------------------------
@不说假话2015 2015-02-08 14:44:01
摩门教这样好,为什么摩门教徒罗姆尼会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奥巴马“
-----------------------------
@新昌仁慧 2015-02-08 16:12:33
在所有的自由之中,对于美国人而言,宗教信仰自由恐怕是最不言自明的了。因为美国人的祖先,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的第一批殖民者,恰恰就是要逃避欧洲大陆的宗教迫害。
然而,当米特-罗姆尼站在总统竞选讲台上的时候,他的宗教信仰却似乎成为了他胜利的最大障碍。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孜孜不倦地探求着小众人群信仰的摩门教可能带给美国政治的负面影响。既然宗教信仰自由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为什么要质疑......
-----------------------------
@一针见血一 2015-02-08 19:02:18
你贴了这些东西与楼主的主帖的内容有何关系?
-----------------------------
@新昌仁慧 2015-02-09 08:24:20
中国是一个大国,20世纪下半叶是由地域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中国要想富强,必须通过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方式在竞争中解决全面对外开放问题,闭关自守的拒绝引进或者“一边倒”式的单向引进,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正如邓小平所说:“30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引进并不是单纯的利用设备,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扶持自己的工业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
-----------------------------
@春过雪消 2015-02-09 08:49:08
“四三方案”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接纳中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72年1月22日,根据毛泽东指示,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联名上报了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提出利用中国自己的油气资源,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实现年产合成纤维24万吨(约等于500万吨棉花)织布40亿尺的设想。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打破了中美两国间20多年的坚冰。随后尼克松签署行政命令,解除了“巴统”中国工作小组出台的禁止大宗商品、大型成套设备及其技术出口到中国,禁止欧美公司与中国做生意等等对中国的贸易禁令。
1972年8月6日,国家计委提出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扎板机问题的报告》,设备价值约为4亿美元,同年11月7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再次提出《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价值6亿美元的22套化工设备。毛泽东批示要求计划委员会采取一个一体化的更大规模的进口方案。
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时候,在今后3-5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包括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等大型项目,这一方案在执行中又追加了一批项目,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
因这一方案原本计划使用43亿美元外汇,通称“四三方案”。
这是中国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三方案”中化肥项目13个;设计产能合成氨390万吨、尿素620万吨,至1982年全部投产后占当年合成氨总产量22.2%。最为关键的是获得了先进的合成氨工艺,自行解决反应塔的特种钢等问题后,很快仿制、扩散,改变了过去中国基本以碳酸氢铵、硝酸铵等无机化肥为主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我国N肥生产的效率、效益和品质。1984年全国生产化肥1739.8万吨(折纯),是1949年的2900倍,粮食总产突破4亿吨。
“四三方案”中化纤项目4个;此前因为粮棉争地和缺少化肥单产较低,我国棉花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00多万吨的水平,根本无法解决穿衣问题。在“四大化纤”1982年全部投产后约等于增加了500万吨棉花产量,中国从1984年起,即宣布取消长达30年的布票。
一点题外话,传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时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
某些人就以此外交辞令证明毛是主动闭关锁国而非被封锁,殊不知合成氨和化纤工艺可用于军事,在此前一直都是西方严禁对华输出的设备和技术,在会面时提及这个问题实质就是“将军”,潜台词是要求对方主动让步。
注:合成氨工艺是大规模炸药生产的基础,而在二战期间“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尼龙的生产同钢铁、造船工业一样被全部纳入军用。

中国当年不惜以维持香港现状为代价也要保留与西方交流的孔道,在你口里就是“闭关自守的拒绝引进或者“一边倒”式的单向引进,闭关锁国闭门造车”。
因被封锁而自力更生和主动闭关锁国是两个概念。
-----------------------------
@新昌仁慧
为什么不回答我,你就只会复制粘贴吗?你这些东西与我的主帖有什么关系?

《美国“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1969~1975)》
作者:戴超武
http://www.aisixiang.com/download/7563_1_paper.pdf
1952年9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巴统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决定成立“中国委员会”(ChinaCommitteeoftheParisConsultativeGroups,CHINCOM);规定中国委员会试运行6个月,巴统其他成员国可根据它们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委员会的工作。中国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实行特殊管制,巴统清单上的所有物资全部对中国实行禁运,还有207种不在巴统管制清单中、列入所谓的“中国特别清单”(ChinpecialList)中的物品(后增加到500多种,其中包括废钢、棉花、化纤、化肥、农机、抗生素等等,及其相关设备和技术)。自此,巴统组织在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上对苏联、东欧国家与对中国开始实行差别政策,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的水平明显高于对苏联及东欧国家实施的禁运,这种差别称为“中国差别”(ChinaDifferential)。
尼克松在1969年6月26日的NSDM17中决定,从更为广阔的对外政策的角度考虑,美国应修改对中国贸易的管制政策,NSDM17主张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取消外国资产管制条例中对美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同中国进行被巴统视为非战略性业务的限制。第二,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条例,允许在海外旅行或定居的美国人以非商业性进口到美国为目的,购买数量有限的中国商品。第三,对食品、农业设备、化肥以及制药设备的出口发放常规许可证。
……国务院要求采取措施实施NSDM17所主张的政策建议,降低对华出口贸易的管制水平,最终使之相同于对苏联出口贸易的管制水平。
1971年2月16日,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NSSM106,其中特别探讨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问题。在这份题为《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的长篇文件中,国家安全委员会承认,1957年之后,一个又一个盟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贸易;自1969年以来,西方大多数国家和日本所遵守的唯一限制措施就是巴统的禁运清单,由于这个禁运清单包括了“中国差别”,实际上就使得同中国的贸易比同苏联的贸易受到更多限制,其原因也在于中苏所存在的军事和技术差异。
1972年2月,副部长委员会提出三点建议:把中国纳入与苏联同等的物资管制的一类;取消外国资产管制条例中的下列条款,即要求设在巴统国家内的美国公司在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时必须获得美国财政部的许可证;美国和中国同时宣布,推迟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之后考虑对华出售飞机、棉纺原料以及实行舰船飞机的互访等。
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决定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贸易,1972年3月的NSSM149特别要求研究“中国差别”对美中贸易的影响。基辛格在1972年6月宣布,尼克松原则上同意取消“中国差别”。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9 12:10:03 +0800 CST  

“四三方案”中化肥项目13个;设计产能合成氨390万吨、尿素620万吨,至1982年全部投产后占当年合成氨总产量22.2%。最为关键的是获得了先进的合成氨工艺,自行解决反应塔的特种钢等问题后,很快仿制、扩散,改变了过去中国基本以碳酸氢铵、硝酸铵等无机化肥为主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我国N肥生产的效率、效益和品质。1984年全国生产化肥1739.8万吨(折纯),是1949年的2900倍,粮食总产突破4亿吨。
“四三方案”中化纤项目4个;此前因为粮棉争地和缺少化肥单产较低,我国棉花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00多万吨的水平,根本无法解决穿衣问题。在“四大化纤”1982年全部投产后约等于增加了500万吨棉花产量,中国从1984年起,即宣布取消长达30年的布票。
一点题外话,传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时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
某些人就以此外交辞令证明毛是主动闭关锁国而非被封锁,殊不知合成氨和化纤工艺可用于军事,在此前一直都是西方严禁对华输出的设备和技术,在会面时提及这个问题实质就是“将军”,潜台词是要求对方主动让步。
注:合成氨工艺是大规模炸药生产的基础,而在二战期间“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尼龙的生产同钢铁、造船工业一样被全部纳入军用。
中国当年不惜以维持香港现状为代价也要保留与西方交流的孔道,在你口里就是“闭关自守的拒绝引进或者“一边倒”式的单向引进,闭关锁国闭门造车”。
因被封锁而自力更生和主动闭关锁国是两个概念。
-----------------------------
@春过雪消 2015-02-09 12:10:03
@新昌仁慧
为什么不回答我,你就只会复制粘贴吗?你这些东西与我的主帖有什么关系?
《美国“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1969~1975)》
作者:戴超武
http://www.aisixiang.com/download/7563_1_paper.pdf
1952年9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巴统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决定成立“中国委员会”(ChinaCommitteeoftheParisConsultativeGroups,CHINCOM);规定中国委员会试运行6......
-----------------------------
@新昌仁慧 2015-02-09 12:46:40
皇权专制依仗军队的时代已成过去时,就算毛泽东信奉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离了周恩来的“外交斡旋”,老人家也无胜算的可能。
四九年后中国外交政策的“一边倒”,完全是毛泽东凭个人意志的胡折腾,至今仍有不少专家学者,完全从主观立场出发——也就是党的立场、政府的立场,其实也就是个人利益的立场,千方百计的搜罗事实予以确证。众所周知,一件最荒谬的事,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为它找到存在的理由,但一涉及到良知......
-----------------------------
@春过雪消 2015-02-09 15:33:41
在你们看来,美国也好,苏联也好,全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只做好事不图私利,而我们建国以来的政策就没有一个是正确的,要么是辜负好意,要么是忘恩负义……
“美国人既不能公然违反《开罗宣言》、《波茨坦公报》、又不能按既定方针把钓鱼岛还给已然是潜在对手的中国”
为什么不交给台湾国府?
我最奇怪的是,在连印度也憧憬做一个“有声有色”大国的时代(尼赫鲁语),还有人不明白“独立自主”对于一个大国的......
-----------------------------
@新昌仁慧 2015-02-09 15:40:12
麦克阿瑟的土改很有意思的。有人一听“土改”就热汗沸腾,以为那是共产党的东东。不对,共产党也提那个口号,但平均地权的土改并不是共产党的东东。不但不是共产党的东东,还是共产党的敌人用来对付共产党的最厉害的武器。
马克思有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话,而这个无产者据说是产业工人,这可能是因为在想象中无产者既然“无产”就再也没有可失去的东西了,无产肯定大胆,光脚的不怕穿鞋,这是共产革命的主要......
-----------------------------
你扯这么多、这么远干什么!
我要看的是你的观点和思想!
你在(2015-02-07 16:46:52)粘贴的东西,核心是认为台湾和大陆的土改都是没事找事,现在却又在支持土改,你的观点、思想和逻辑在哪里!
请你明确回答:
1、你是否认为台湾和大陆的土改都是没事找事?
2、你认为如果让国府在大陆进行台版土改有无可行性?
楼主 春过雪消  发布于 2015-02-09 15:58:08 +0800 CST  

楼主:春过雪消

字数:175280

发表时间:2015-01-04 03: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7 02:33:20 +0800 CST

评论数: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