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玉、鉴玉及古玉收藏(古玉爱好者不容错过)

收藏热无疑是件好事,利国利民,利人利己。但作为一个收藏者,热而不狂,迷而不痴十分重要。
如今,收藏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曲高和寡。不少老百姓对收藏渐渐萌发兴趣,并有着不同的收藏目的。有人为了提高品位,有人为了增长学识,也有人为了增加财富,还有人则是看中了这种投资方式,目的不同,心态也不一。
有些心态值得推崇,而有些心态则会让收藏者误入歧途。前不久,几位藏界人士现身说法,总结出了当前收藏者应当避免的六种心态。
本人好古多年,喜欢古玉的朋友可关注微信公共号:guyuwanjia,共同品史、赏玉、鉴玉断代谈收藏。


下面我们就谈谈藏界人士总结的这六种心态。

一、梦想捡漏的心态
现在,有些收藏者能一天收一件“官窑”。问他们在哪里收的,他们说在收藏市场上,有时候几百元就能淘到一件。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就纳闷了,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要说民间,那更是凤毛麟角。可现在有些收藏者就坚信,只要在收藏市场里逛一圈,不用花大价钱就能淘上一件。这样算起来,一个月就能收一二十件,一个月就能成“百万富翁”。
其实稍微细想一下,就能发现这其中的荒唐之处。既然是精品,就肯定是难得一见。如果天天都有精品,一年下来就能有365件精品,这样的东西还能称作“精品”吗?


马克·吐温笔下那个《百万英镑》中幸运的主人公,相信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偶像。在收藏界,有些收藏者也有一种梦想,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接到从天而降的百万英镑大钞。于是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捡了个“元青花”,某某又捡了个“田黄”的故事。但这些人中,有些甚至连元青花、田黄究竟长什么样都没弄清楚。当然,这绝不是说捡漏不可能,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1 14:23:00 +0800 CST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1 14:24:36 +0800 CST  
二、迷信专家的心态

现在有些收藏者盲目偏信专家,认为只要是专家说的,就是正确的。事实上,有些专家虽然做了一辈子的研究,但他们每天看到的都是博物馆库房里的珍品,“下海”经验太少,对于民间做伪技术不一定了解。专家也不是全才,可现在国内却出现了一些很有名望的“全才”专家。本身是研究书画的,可拿个瓷器让他们鉴定时,他们也能品头论足一番。



此外,受到各种利益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权威专家的鉴定也会大打折扣。曾经听一些朋友说,现在一些专家专门做“收费鉴定”。如果你拿了一张瓷器照片请他们鉴定,只要交纳一定的“鉴定费”,那么这位专家就会按照你的意思写上鉴定结果。




收藏者手中的一些普通之物无须找“大专家”。道理很简单,小学生的算术,最好的自然是小学老师,院士水平再高,对小学算术题也可能一筹莫展。所以,真正“独具慧眼”者是那些身经百战的“练家”。他们每天都面对真品赝品,踩着“地雷阵”,练就了一双能断伪识赝的“火眼金睛”。那些“专家”们如果再有点私心杂念,这鉴定结果就很难说了。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1 14:26:13 +0800 CST  
三、自以为是的心态

收藏者老李自称收藏了一屋子的“国宝”。我好奇,就上他家见识了一番。老李的屋子十分简陋,据说一家三口全都靠他一个月1000元左右的工资生活,可老李却将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收藏上。老李神神秘秘地打开了一个柜子,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搬出了一件瓷器。我眼一瞧就觉得不对劲。老李得意地告诉我,这可是稀世宝贝“元青花”。我一下子愣住了,赶忙又将这“元青花”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但就是看不出它是“元青花”。老李见我直摇头,来了一句:“你不懂”。于是他又从床底拖出了一件明清瓷器,这次我看得更仔细了,但还是觉得不对劲。我问他这些瓷器有没有做鉴定,他说鉴定过,但那些搞鉴定的都不懂。




后来我和一些拍卖公司的朋友提起这位老李,他们说老李早就“出名”了。他经常拿些古玩想到拍卖会上拍,可都是一些假东西,所以都被拍卖公司拒绝了。后来很多朋友也劝过老李,可老李就是不听,直到现在还继续买着“稀世古玩”。




曾经有一位文物鉴定人员不解,现在有些收藏者都认为自己买的是哥窑,可他干文物鉴定几十年了,过手的瓷器少说也有三四十万件,但哥窑就只见过一件,而如今市场上却大量出现,这真假是不是就得打问号了?的确,收藏领域种类极多,每一类都含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收藏者知识面要广博。所以,投资收藏者万万不可有“自以为是”的心态。一旦你感觉“自以为非”了,收藏事业才能硕果累累。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1 14:29:03 +0800 CST  
三、按图索骥的心态

现在,有些收藏者为了找到一块古玉,就拿着书去寻。在他们眼里,这些书就是权威。如果寻到一块古玉,又恰好和书中的图案长得一模一样,那就肯定是真品了。




此外,有些著书作者本身就没有收藏多少古玉,对古玉的研究也只是粗枝大叶,于是他们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至于图片,也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或者从其他书中翻印一些。这样拼拼凑凑,一本书就算完成了。还有一些专门介绍市场行情的书,为了炒作某一种古玉,他们会故意标高价格。可以说,这些作者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许多收藏者,也搅乱了整个收藏的风气。





如今,一些作者为迎合收藏热,编辑出版了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他们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






试想一下,有些稀世珍品价值连城,世界各大博物馆都不见踪影,成交价、参考价从何而来?还有些作者找不到真品图片了,就用赝品代替。因此,对这些书籍千万不可盲从。更不能拿着它们在市面上对号入座。如果按图索骥,则正好入了仿伪者的道儿。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1 14:32:22 +0800 CST  
四、跟风炒作的心态



现在收藏界有一股很不好的风气——炒作。哪天听说陆俨少的册页拍了6000多万元,于是在书画市场上便看到一群人开始到处寻找陆俨少的作品。哪天听说某朝的什么瓷器涨价了,那市场上肯定又出现了一大批收购此类瓷器的炒家。






在古钱币市场上,也同样有一批炒得不亦乐乎的炒家。如“泰和”金代钱币,2002年时一枚才300元左右。后来北京出土了一批,于是一些钱商以低价收购囤积,让市场一个都见不着。很多人闻风后也开始在全国各地抢购。不到半个月,该枚钱币就涨到了500元。一两个月后就是700元。2002年年底就达到了1000元。其实收藏品千差万别,真伪混杂,他的涨价了,你的未必就升值。一味跟风,往往得不偿失。






现代社会的宽松环境和开放心态,使许多人在利益的驱使力下,不择手段地包装、炒作作品,认为收藏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一样,必须炒作,不炒就没行情。其实炒来炒去,套利的是庄家,被套牢的就是那些散户了。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1 14:34:17 +0800 CST  
四、哗众取宠的心态



如今,有些人喜欢猎奇,一味收藏偏门、冷门,认为这样才是高水平。广州就有这么一位古钱币收藏者吴先生,收藏了很多在市场上极难见到的古钱币。据吴先生介绍,他有一枚北宋年代的“崇宁重宝”,版别特殊,价格要上万元左右。但看了他所有藏品照片的专家都说,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假的,这些所谓的稀有古钱币无非都是真钱改刻而成。






方法很简单,本来钱币上的那个字通常是一厘米长,那么就将这个字的某一笔画再刻长一些。如今市场上也出现了专门供应猎奇者藏品的“供货商”。听吴先生说,经常就有全国各地的人给他送一些版别特殊的古钱币,在猎奇方面吴先生可谓在全国都出了名。





有些收藏者喜欢猎奇觅怪,一旦见到从未见过的藏品,往往会引起极大的兴致。而有些人则专门做起了利用臆造品行骗的行当,恰好迎合了这种猎奇心理。究其原因,还是收藏者不明白收藏的价值规律,一味追求猎奇,也是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1 14:36:47 +0800 CST  
@若叶未央 2016-03-01 14:40:49
好漂亮的玉器呀~
-----------------------------
感谢朋友顶帖子,如有兴趣可关注微信公共号:guyuwanjia,共同欣赏中国古玉之大美,礼!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28:04 +0800 CST  
玉友感悟:鉴赏盘玩古玉能延年益寿,感觉说的很有道理,分享给大家。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31:13 +0800 CST  
古玉是古人使用的器物,是历史的见证物,是古人在社会、政治、经济、軍事、技术、宗教信仰、人文历史等等的反映。因为历史的久远现代人们要了解一件古玉是很不容易的,造假者就抓住这种模糊难辨古玉的心理而大量仿制古玉牟利,让那些收藏者持自恃的人去为仿者送财富。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32:32 +0800 CST  
在古玩市场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岀现,古玉器岀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敢不敢收藏它,一是考验你的勇气,二是考验你的知识,三是考验你的悟性,四是考验你的判断能力,总之是考验你的综合知识水平。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33:44 +0800 CST  
我认为凡是收藏的人都会在以上的考验中论成败。在收藏古玉的队伍中,有的藏者在收藏古玉时很自恃,我就遇到过一位藏者,他拿了一件白色的红山文化水晶玉器给我看,我说是赝品,他说:“是假不了的,你看水晶有棉,玩这红山玉器很有意思。”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34:55 +0800 CST  
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天然水晶有棉而人工合成的水晶也可作棉,那件玉器即使属于天然水晶材料都是赝品,何况它没有天然水晶特性,那件白色红山水晶玉器的工艺加工不对,动物背后有对穿孔,动物正面前额处也有上下穿孔,一件几厘米高的小玉件穿这么多孔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再说,穿孔的工具是现代工具所为,孔壁面根本没有互损痕迹,这件玉器的沁色就更不要提了,新得让人讨厌。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35:52 +0800 CST  
在收藏古玉队伍中自恃的人大有人在,我奉劝那些收藏自恃的人头脑冷靜下来,去认认真真地研究你的藏品是否真伪?收藏者持自恃的态度去收藏器物其害处多多,不管是经济上或精神上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与伤害,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37:07 +0800 CST  
我们收藏古玉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而是提高自己的文化俢养品味和心身健康为目的。古玉对人的健康确实有帮助,根据本人多年鉴赏盘玩高古玉器深有体会。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38:10 +0800 CST  
所谓鉴赏是用放大镜观察古玉的沁色沁态特征与欣赏它的纹饰、加工、造型、质地。所谓盘玩是用干凈白布在玉器表面反复磨擦,这种方法也称急盘。把小件古玉常挂在腰上戴在身上,这种方法叫缓盘。意盘是将玉放在手中用手把玩,珍爱它,时时用手抚摩,心里默念着玉的种种美德以及古人的工艺匠气表现岀来的精神理念。这样足以改变人的庸人气质,涵养人的性格情操,使人一生能光明纯正,不受私欲的蒙蔽。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38:56 +0800 CST  
我(即这篇文章的作者,一位古玉爱好者,非楼主本人)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空軍地勤人员,因当时部队軍事训练任务重,整天在工作室维修检验飞机仪表而很少有锻炼身体的时间,部队伙食又好,几年下来待提干体检时发现有高血压。回到地方因年青对高血压病不太重视,年龄大一些发现左手臂有冷麻的现象,医生叫我长期吃降压药直到终生,但我考虑服降压药对心脏不利而没听医生的劝告。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41:05 +0800 CST  
说也奇怪,经过多年的鉴赏盘玩高古玉器后现在左手臂不冷麻了,血压也灰复正常了。高古玉器对人体的健康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高古玉器长期埋在地下它能吸收各种元素,据有关藏者对高古玉器的检测发现其表面有35种元素,当你用赤手盘玩它时这些元素会通过手吸收到人体,而人体又缺又需要的元素得到了补充而调节了身体的失调起到除病的效果。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41:52 +0800 CST  
高古玉器有微量的磁场近距离接触它对身体有利。用赤手长时盘玩高古玉器手不会起皮(起泡),不会得手气,不会得湿疹,会有一双又干净又健康的手。若长时对仿制品的接触对身体危害很大,藏者对自己的藏品没有把掌认定是否真品千万不能用赤手与玉器接触。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42:38 +0800 CST  
对高古玉器要讲卫生,我的作法是,购回时先用水煮半小时左右除细菌,然后用超市的食品袋将玉器密封好以避免滋生细菌。用干净的棉布卷成大母指粗细的柱状并将线捆紧布柱,盘玉工具就做成了,盘玉前将手洗干凈,用这种柱状棉布随时盘玉都很方便。


楼主 土豆儿007  发布于 2016-03-02 16:43:24 +0800 CST  

楼主:土豆儿007

字数:6555

发表时间:2016-03-01 22: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3 18:11:34 +0800 CST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