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

Chapter00  神人——通晓天机之人

如果你还记得,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有影响的乱世有八个:一是商朝末年,二是春秋战国,三是秦末汉初,四是汉末三国,五是隋唐之际,六是元末明初,七是明末清初,八是清末民初。

如果你还记得,八个乱世,出了十个神人——十个通晓天机之人:

商朝末年——姜太公
战国——鬼谷子
秦末汉初——张良vs范增
汉末三国——诸葛亮
隋唐之际——徐茂公vs李淳风vs袁天罡(后二人为《推背图》作者)
元末明初——刘伯温(《烧饼歌》作者)vs姚广孝(道衍和尚)
明末清初——缺
清末民初——缺

很明显,分配不均匀——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没有神人。没办法,神人质量太高,数量太少。

所谓神人,顾名思义就是像神一样的人,但也终究还是人。之所以称之为“神人”,是因为他们拥有像神一样的本事。

这种本事,就是洞彻天机、经天纬地、神机妙算。

我依稀记得钱钟书先生《围城》第一章里曾形容鲍小姐是“一半真理”,原因据说是因为真理总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只是裸露一部分,所以只能算一半真理。这话当然是调侃,但我认为也可以延伸到“天机”上。

真理总是存在于最常见之事中,而天机,却是个很神秘的东西,它从来都是包裹得严严实实,从不轻易被人看透。

然而,有一种人却像是拥有透视眼,偏能通过天象、星相看破天机,一语道破世间万事的未来走向和结局。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能准确预测事情和局势的发展趋势,并且未雨绸缪,防人之所不能防,堪称先知。

毫无疑问,这种人是神人。

这种神人,在现代是没有的,他们能用肉眼观测天象、星相,据此推测世间万事的变化,现代人用天文望远镜都看不出来。

但话要先说明白,虽然是天机,但有些是本身能挽救的,有些是本身就无可奈何的,有些本身就是在劫难逃,只能听之任之,就像剃头匠不能剃自己,医生不能救自己,入殓师不能入殓自己。

此种神一样的预测能力非一般人能有,非埋头苦学所能学,纯粹是天赋异禀、天纵英才。所以你看到,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神人只有十个。

简单计算一下,平均每200年出1个。绝对的稀有产品。

我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但我想,这种伟大人物更多的是指伟大领袖,就像一部戏的主角,不是这个人来当,就是那个人来当,反正总有人当。

伟人的情况是,可以没有这个,但可以有那个,比如秦末若没有刘邦,但有项羽足够;比如汉末若没有曹操,但有司马懿也未尝不可;又比如元末若没有朱元璋,有陈友谅也不是不可以。但既然有了这些人并存于世,那么神人就必不可少,只有神人加入其中一方,才能打破平衡或者现状,扭转局势,赢得上风,灭掉对方。刘邦可以没有萧何,不能没有张良;刘备可以没有庞统,不能没有诸葛亮;朱元璋可以没有李善长,但不能没有刘伯温。

主角可以换人当,但这部戏却不是谁都能写的,编剧不是谁都能胜任,写出来的水准、结局也不一样。

只有个别人提前知道,这部戏的每下一场会是什么,由谁来演,该怎样演,结局是什么。原因很简单,剧本早就在他的脑海中铺展开来。

是他们,预测着历史的走向,指示着剧情该怎样进展。他们可以缺席,但决不能被任何人替代。

所以,这样的神人比伟人更可贵。

在那十个神人中,我要写的是刘伯温。中国历史上唯一能与诸葛亮齐名的大师——“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从哪里写起呢?就从“一只白鹿引发的血案”开始吧。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04:33:00 +0800 CST  
Chapter01 一只白鹿引发的血案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杭州城里,一个人不断地听到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乱消息。

他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捶胸顿足。他只是发出了一声叹息:“到底是应验了。”

事实上,他早已预知了这一切。

他曾观测到太白星昼现的天象,已预感到天下必将大乱。因为,太白昼现,不是好兆头,而是预示着四海战乱。

他的名字,叫做刘伯温。时年四十一岁。

此时,他虽然二度辞官寓居杭州,但作为大元子民,他不希望看到,也不想看到自己的预感成为事实。

但这一天,到底是来了。他所观测到的天象开始一一应验。

如果说,元至正十一年之前各地的民变只是小打小闹、不够红火、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么从至正十一年开始,元的天下真的开始天翻地覆了。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很偶然的事情,说大不大,由一只白鹿引起。有电影爱好的人,可根据以下情节剪个片子(片名《一只白鹿引发的血案》):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元钦差贾鲁奉命修治黄河,来到黄河边上,偶然看到白鹿庄首富刘福通家养了珍奇的白鹿,大为动心,于是派人去索要,不料刘福通很有动物保护意识,一口拒绝了他。

敲诈勒索未果,钦差大人自然大为恼火,而且一想到刘福通家财万贯,更是坚决不能放过,修治黄河缺的就是银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白鹿和财产全给你没收,于是干起土匪的行当,派人持刀拿棍去他家大肆打砸抢掠,将刘家夷为平地,忍无可忍的刘福通与白莲教掌门人韩山童击掌盟誓,决定效仿革命先贤陈胜、吴广,一举揭竿而起。

韩山童,栾城(今河北)人,世代信奉白莲教,堪称白莲世家。其祖父因传授白莲教,被流放到永年(今河北)白鹿庄。到了他这一代,他不但不思悔改,而且还光荣地继承了家族使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地进行艰苦的宣传工作,并且还创造性地宣称天下将大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又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大肆鼓动百姓起事。

刘福通堂堂巨富被土匪钦差欺负得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实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是可忍孰不可忍,欺人太甚,于是心一横,干脆反他娘的!当即与韩山童等聚集受苦受难的百姓,杀白马黑牛,宣誓起事,所有人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韩山童被推为明王。

刘韩二人并不像好汉歌唱的那么果断潇洒,“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事实上,他们为了起事成功,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但所谓夜长梦多,不幸的是,事情走漏了风声,韩山童被捕,英勇就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福通带着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奋力突围。

如果韩林儿知道十五年后自己将死于非命,估计这次就不会突围了,干脆横刀一抹一死了之,早死早超生。

可惜,他不知道十五年后的事。

不知道的结果就是逃,跟着刘叔叔一路长途奔袭,大概遇到的敌人太草包,他们轻易占领了颍州(今安徽阜阳),随即趁热打铁,进军河南,占朱皋,据仓栗,连破罗山、真阳、确山,又克舞阳、叶县等地,横行豫南,顺风顺水。沿路百姓听说后纷纷踊跃投军,计二十余万,绵延数百里,安徽、河南一带只要是他们一出现,兵锋所指,势不可挡。

而北方如徐州的芝麻李、彭大以及濠州(今安徽凤阳)的郭子兴等,也都在此时举起红巾军的旗号遥相呼应(反正可以开免费连锁公司,不干白不干)。

与此同时,一个叫徐寿辉的蕲州人趁机也聚众造起反来,红旗往肩上一扛,红巾往头上一戴,也充了一股红巾军,一口气攻下了湖广、江西多座城池,江浙一夜之间遍地烽火。

另有一个叫方国珍的海盗头目也很有默契,率领大股水军、千百艘战船在海上兴风作浪,沿岸烧杀扰掠,肆无忌惮,闹得一天比一天凶,攻下温州、台州、杭州指日可待。

虽然,刘伯温看到大乱已成事实,但他并不十分惶恐,因为他知道,大元气数未尽,目前的各路头领并不是最终的主角,而只是配角。

最终的主角,另有其人。那个人,要在九年之后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这些人要闹,是大元的劫数,逃也逃不过,就让他们闹吧,打就是了。虽然元朝腐败透顶,但身为大元子民,怎么着也得对雇主尽一点心。

九年来,他第三度出仕,组建过民军,几次打败过方国珍,打败过邹普胜,被排挤,被夺权,辞官,隐居……

九年来,打来打去,贼还是贼,刘伯温还是刘伯温。大元,气数未尽。

九年,对于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而言,混一天是一天,眨眼即过,然而对于一个满腹韬略不得施展的人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虚度。尤其对于一个明知要度过九年才能大展身手的人而言,更是一种折磨。

九年来,刘伯温郁郁不得志,相当忧愤。在他第三度辞官后隐居青田的日子里,他满怀苦闷,写下了《郁离子》一书,取“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之意。

此书的意义,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刘伯温治国安民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此书著成后不久,他出山了。

这一年是至正二十年(1360年),距至正十一年九年之后。这一年,他五十岁。刚好五十岁。

五十而知天命。大元的气数要完了,再也没必要保它了,由他去吧。

那个人,终于来了。

从此,他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04:34:53 +0800 CST  
@司马子上 2楼 2014-03-10 04:40:46
沙发
-----------------------------
看茶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09:56:41 +0800 CST  
@渭水同州 3楼 2014-03-10 05:06:23
期待
-----------------------------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09:58:35 +0800 CST  
@独孤浪子110 4楼 2014-03-10 09:02:07
貌似还不错~~~嘻嘻!
-----------------------------
谢谢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09:59:15 +0800 CST  
@迷糊一会 5楼 2014-03-10 09:22:36
楼主别有探究,坐等好文
-----------------------------
谢谢支持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10:55:14 +0800 CST  
@lidixi 10楼 2014-03-10 11:25:45
坐等,品茶
-----------------------------
赐碧螺春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11:41:43 +0800 CST  
中午更一回,晚上再更一回。)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11:46:46 +0800 CST  
@治润 13楼 2014-03-10 12:44:06
期待大作
-----------------------------
大作不敢,小作而已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13:32:09 +0800 CST  
Chapter02 出山!

◆一个神秘人的来访

至正二十年(1360年)的一天,一个人来到浙江青田县武阳村,登门拜访正在隐居的刘伯温。

两年前,刘伯温辞官回到老家,从此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但他并没有奉行老子的“无为而治”,相反,他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不忘暗中观察天下局势,尤其江浙时局的一举一动,他都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张士诚虽已降元,但不过是权宜之计的假象,他仍然手握重兵,坐拥杭州,南近绍兴,北逾江淮,直抵徐州,地盘相当之大,徐寿辉和陈友谅看似珠联璧合,却貌合神离,那个叫陈友谅的,绝非等闲之辈,虽然暂屈徐寿辉之下,但久之必非池中之物。实力最差的方国珍,已被一个叫朱元璋的“吴王”收入麾下,翻不起多大的浪。

势头最猛的就是这个朱元璋,以大宋国名义行事,尊韩林儿为帝,手下谋士、猛将如云,多朝古都应天府已经成了他的称王之地,可见其志不在小。而且,他已攻下江浙多处地方,照此形势下去,整个江浙都要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刘伯温夜观天象,看到帝星晦暗,新生帝星向东南方向移动,而且光芒愈发耀眼。根据星位移动对应固定的人事变幻之道,刘伯温猜测新生帝星必定应在这几人之间。

仔细对比想一想,帝星最有可能对应的只有两个人——陈友谅和朱元璋。方国珍一介鼠辈,就没啥可说的了,张士诚是个守成之人,进取心不强,属于当个地主看人种田自己收租就满足那种。而素闻陈友谅此人薄信寡义,阴险狡诈,嗜杀成性,不得人心,难成大器。排除了这些人,就只剩朱元璋。况且他发展势头最猛,实力越来越雄厚,成大气候的只有他。

刘伯温大胆做出了一个设想:莫非朱元璋就是自己预测的天下之主?

也就在此时,一个人来到了刘伯温的面前。

他自陈是朱元璋派来,名字叫做孙炎。

孙炎,字子节,时任处州路总制。自小熟读经史百家,精通文章,很有才干,去应天府投奔了朱元璋之后,很受老朱赏识。

老朱派常遇春去打杭州,胡大海去攻绍兴,以掎角之势夹击张士诚,然后任命孙炎为处州路总制。听说江浙有四杰,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叫刘伯温,于是就让孙炎设法请他来投奔自己。

所以,孙炎就来了。

来了就给泡茶喝,好酒好菜招待,一起谈文学,一起嗑瓜子,但几天过去了,孙炎嘴都嗑麻了,刘伯温就是不点头。

孙炎很纳闷,刘伯温的老朋友宋濂都投奔了朱元璋,他却不肯,为什么?

他搞不懂刘伯温到底怎么想的。难道刘伯温想效仿三国诸葛亮,让朱元璋三顾茅庐来请他?孙炎想来想去,就算刘伯温是诸葛亮,老朱也不是刘备,这事不靠谱。

鬼才知道刘伯温到底怎么想的。

孙炎不是鬼,所以只能带着困惑和遗憾走了。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17:11:06 +0800 CST  
晚上继续更。朋友有空就来坐坐。酱油党就写:酱油党飘过)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18:45:52 +0800 CST  
@吴不言 18楼 2014-03-10 19:01:40
诸葛亮给这些人提鞋差不多。
-----------------------------
《三国演义》的确把诸葛亮过度妖魔化了,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之智近乎妖”。《三国志》的评价是诸葛亮长于治国,短于军务。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21:27:44 +0800 CST  
@一木浮沉 19楼 2014-03-10 19:29:18
诸葛亮称神人够资格吗?其神迹只不过是后人牵强附会
-----------------------------
勉强把他算进去了,罪过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21:28:17 +0800 CST  
@lidixi 20楼 2014-03-10 20:32:14
楼主,继续努力
-----------------------------
好滴,我会的,谢谢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0 21:28:40 +0800 CST  
◆第二个人来访

孙炎不知道的是,刘伯温在等他的两个好友的消息。这个消息,他可以预料得到——处州必然失守。

但他还在等待最终的结果:他们败军之后将去往何处。

率军镇守处州的,一个是丽水叶琛,一个是龙泉胡深。两人素来满腹经纶,都是很厉害的人,与龙泉章溢、青田刘伯温并称为“浙东四杰”。论智谋,自然属刘伯温首屈一指,但若论带兵打仗,胡深算得一代悍将。

但当悍将遇到名将,只能成为手下败将。

名将是胡大海。

胡大海,字通甫,虹州人。此人不但身材魁梧,而且智勇双全,天生一块将军的材料。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胡大海去投奔他,朱元璋喜出望外,惊为天人,立即拜为大将。胡大海果然不负老朱的厚望,此后攻城略地无不得手,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升为右翼统军元帅,升官速度堪称火箭。

朱元璋非常看重胡大海,让他率六万人去打金华。很快,金华被攻下,接下来就是丽水。

丽水,是处州境内的一个县。

名将不愧是名将,攻城像拔萝卜,一拔一个准。

胡大海大军压境,胡深和叶琛率领的民军不敌。毫无悬念,丽水陷落。没办法,胡深和叶琛带领残军撤到龙泉,与章溢汇合。

“浙东四杰”如今三个困守龙泉,一个隐居青田,对于这几个响当当的人物,朱元璋全都志在必得。龙泉的三个如果不投降不归顺,那就不客气,至于青田的那个,看在他没参与对抗大军的份上,还是得客气点儿,要请他过来。

朱元璋正要发兵龙泉,被一个人拉住。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宋濂。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浙江浦江人。此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他的一生:老实人、大好人、文豪。

老实人,非常老实的老实人,老实到世人皆知,最后就因为老实而从屠刀下获救,堪称老实人有福的罕见范例。大好人,彻头彻尾的大好人,好到从不陷害任何人,从不与人争权夺利。文豪,大文豪,如果你高中语文课学过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你就知道他的文章写得有多好,以及他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好。他的文章写得好到让他跻身与刘伯温、高启齐名的“明初诗文三大家”之列。

宋濂这个大好人关键时候说了一句话,让朱元璋停止了发兵。

他说的是,他和刘伯温是好友,叶琛、章溢和胡深都是刘伯温的好友,所以大家都是朋友。既然都是朋友,那么他就能劝服他们都归顺。

宋濂是个老实人,可靠,朱元璋信任他,就让他写信给刘伯温,通知他将有人去请他出山。另外派人去龙泉招降胡深他们三人。

宋濂写了,刘伯温收到了。看了落款,刘伯温很吃惊,想不到老宋比谁都快,已经投奔了朱元璋。在信中,老宋还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即将来青田帮朱元璋请他出山。

两天后,刘伯温还收到一封信,胡深写的。信中说到他和叶琛、章溢三人都已经降了朱元璋。他被授为左司员外郎,仍然统领龙泉等县兵马,准备奉命征讨江西。

刘伯温缓缓放下信,长长地舒了口气:看来大家都要归于一处了。

现在就剩自己一人了。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1 00:07:05 +0800 CST  
@王者世袭 24楼 2014-03-10 21:48:41

-----------------------------
谢过王兄支持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1 09:51:31 +0800 CST  
@forevernorth 25楼 2014-03-10 22:28:46
占座
-----------------------------
盼你已久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1 09:52:15 +0800 CST  
@lidixi 31楼 2014-03-11 10:25:44
茗品,阅文
-----------------------------
对饮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1 10:59:31 +0800 CST  
@喝水也上瘾 33楼 2014-03-11 12:15:32
这种好看,有没有完本啊赶紧出书卖,另外有没有类似的推荐,风水易术
-----------------------------
还没有,推荐《烧饼歌中的历史》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1 15:39:03 +0800 CST  
@西游记前传 27楼 2014-03-11 00:25:20
不错
www.xiyoujiqianzhuan.com

-----------------------------
广告大神
楼主 华胥公子  发布于 2014-03-11 16:17:12 +0800 CST  

楼主:华胥公子

字数:19992

发表时间:2014-03-10 12: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3 18:11:24 +0800 CST

评论数:39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