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启示录——解密中华文明的峥嵘岁月(版权所有)

不应被忽视的彭蠡泽

根据以上的种种推述,个人认为有一个区域考古工作发掘不够,研究也不够,就是彭蠡泽周边的区域(鄱赣区域),即今日江西地界,这里是长江以北地区诸多文化通向岭南、珠江三角洲和闽江流域的重要通道,为古人喻之为“吴头楚尾”的地方没道理寂寂无名。虽然云梦泽黎苗势力主要是从南阳盆地北上和从大洪山桐柏山往东入江淮地区,但并不代表南边就没有活动。上古时期云梦泽彭蠡泽可以说是连成一片的,而且江西仙人洞遗址可是有着悠久的种稻和制陶(几何形陶文)历史,说明这个区域早在万年前就有很丰富的文化痕迹,没道理史前文化寥寥。目前只在鄱阳湖和赣江流域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新余拾年山遗址和龚门山遗址、新石器末期的樟树“筑卫城-樊城堆”文化(江西影响最大、分布最广)--与广东石峡文化相关、跑马岭文化(也叫山背文化)--或与屈家岭相关,靖安郑家坳墓地—或与薛家岗文化相关!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7 17:39:00 +0800 CST  
游牧文化

随着北方势力的崛起,黄淮地区既像是西北势力的前哨,也像是打入东南文化作用圈的一颗楔子,既可以说是西北势力试图与东南势力接触交流,也可以说是西北势力试图介入东南地区,这个推断或许可以从凌家滩遗址的消亡看出一些端倪(M23大墓)。纵观中华历史的演变进程,这种南北方试探、接触的做法后来似乎成为了北方势力“介入”南方地区的惯用手法,而这种“介入”最后演变为“融入”,这个特征可以从夏商周时期的很多做法和结果看出来。有熊氏的“明智” 选择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调,给中华文明后来的发展节奏打了个样。或许游牧文明在与农耕文明在前期斗争中,因为机动、灵活、体质或者武器等优势能占得上风,但农耕文明的人口基数、稳定性、恢复力和持久力是游牧文明永远无法比拟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7 17:49:46 +0800 CST  
强?弱?

于是中华大地上出现一个怪现象:游牧文明在与农耕文明的斗争中貌似占尽了上风,怎么后来兜来转去的让农耕文明给包圆儿了?不仅改了习性,还改了姓?或许有些“野蛮的骄傲”不愿意被同化,最后终究免不了被边缘化的结局!这种情况不论文化属性,还是遗传特征都有体现,为什么呢?“以为的”优势方最后被“以为的”弱势方给莫名其妙的打败了,同化了?非也,优势并非真优势,弱势也不是真弱势,这就是中华文明相对于世界文明特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人口理论,地理理论,文化理论等诠释,但真正的答案还是要到历史演变进程中去寻找!且看后文详述!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7 17:56:43 +0800 CST  
强?弱?

于是中华大地上出现一个怪现象:游牧文明在与农耕文明的斗争中貌似占尽了上风,怎么后来兜来转去的让农耕文明给包圆儿了?不仅改了习性,还改了姓?或许有些“野蛮的骄傲”不愿意被同化,最后终究免不了被边缘化的结局!这种情况不论文化属性,还是遗传特征都有体现,为什么呢?“以为的”优势方最后被“以为的”弱势方给莫名其妙的打败了,同化了?非也,优势并非真优势,弱势也不是真弱势,这就是中华文明相对于世界文明特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人口理论,地理理论,文化理论等诠释,但真正的答案还是要到历史演变进程中去寻找!且看后文详述!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7 17:56:55 +0800 CST  
下面正式进入解析中华上古史的演变和中华文明的形成,所有的不理解都是因为“步子”跨的太大丢失了太多的讯息,急切想知道的某个历史节点和某个历史现象,但历史是前后贯通的,发展连续的,有发展逻辑的。
历史从来没有“无缘无故”,从来没有“天外飞仙”,它留下了许多痕迹和足迹,需要今人努力的去发现,去拆解,去回溯!
真实只是历史的本质属性不是它的魅力,历史的魅力在于它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生存哲学!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7 18:06:17 +0800 CST  
以下的内容在古蜀史帖说过,粘贴过来请大家观效!
谢谢朋友们关于这次发掘个人意见的分享,这几天我也在抽时间学习关注发掘情况,大话都已经放出去很久了,这种作死的做法可能是有点过激。
即便如此,我原有的观点和看法依旧不变,不会因为发掘出了惊天器物就否定我前面的说法,也不会因为这时出了一些器物,就说这话;那时发掘出了些器物,就说那话,一会儿这想法,一会儿那说法。
不不不,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口唾沫一个钉,我对自己前面对古蜀来由、文化性质的分析判断、以及对这次发掘做出预测负责,放马后炮的事情我不做,要做就把事做在前头把话说在前头。
你们骂我神经也好说我秀逗也罢,我都接受,也愿意接受这次发掘的检验!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9 18:26:56 +0800 CST  
这两天在外办事,明天有时间再做更新,先给朋友们告个罪先!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1 21:57:30 +0800 CST  
首先对自己几天前的“盲目自信”能涉险过关感到庆幸,能得到大家的验证通过算是侥幸,恳请大家不要过高估计我个人的能力,我也就是知道了一些不代表全部知道。但说是盲目自信也不完全是了,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在里面,这次直播情况因为时间关系还了解的不多,还得继续学习。先就我了解的回答朋友们的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不对,还请各位师友多担待。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2 17:57:25 +0800 CST  
@西子与弱水 2021-03-21 10:28:18
古蜀史 寻出古蜀?-----已有迹象
启示录 找出夏朝?-----能做到吗?
-----------------------------
古蜀的框架和脉络目前我有六到七成的把握,但还需要一些器物支撑,如果这次能出土一颗体量能与二号神树相当的青铜神树,那我就有信心达到八成。
夏朝,我不敢说能找到,但我有一些思路和见解,到时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2 18:09:13 +0800 CST  
@cdnwpu2019 2021-03-11 17:32:44
补546楼

第六千纪下半叶前段,随着各氏族部落实力的壮大,太昊集团内部自然也就发生了分歧,部落间相互攻掠,太昊内部自顾不暇。这给了逐渐壮大的少典氏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们经辽西走廊过山海关,慢慢迁回燕山以南。少典氏并未参与到太昊内部集团的纷争,而是主动与太昊(伏羲)集团接触。在此过程中,少典氏中出现了一支很有作为的支系,他就是有熊氏。该支系游走穿......
-----------------------------
@老聃指路者 2021-03-21 12:45:33
楼主,您怎么看安新庄遗址与传说中黄帝的关系?
-----------------------------
我文中的叙述是有熊氏是少典氏的一支,跟红山文化及燕山以南地区、辽西走廊密切相关,所以我个人认为有熊氏的影响力会遍及燕云地区,而安新庄遗址处在红山文化与燕山地区的中间节点,也是辽西走廊入华北平原开始的地方,个人认为这是有熊氏早期的活动之地,但不局限于此地。
安新庄遗址分甲类遗存和乙类遗存,具有有熊氏活动特征的应该是乙类遗存的时期,也就是第六千纪下半叶前期,见上文叙述!个人意见,安新庄遗址与有熊氏早期有着很大关联,但不是全部时期,有熊氏在第六千纪下半叶向西往太行山,向南往黄河流域移动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2 18:13:49 +0800 CST  
@逍遥子的历史 2021-03-22 09:58:51
楼主,请教一个问题:因为文献诸多,原来的考古工作几乎都是围绕文献记载开展的,得出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此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器物,于是改口为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共同发祥地,再后来在西辽河地区发现红山文化,西北地区发现石峁、陶寺、齐家、马厂等等,西南地区发现三星堆、金沙等,于是出现了满天星斗论。也就是说目前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挖的越多,问题越多,中华文明的起源从一元论到多元......
-----------------------------
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什么路径?----这涉及的面很宽,我也没有把握能说得清,只能就自己的理解说一些看法,供大家参鉴
你觉得我们的中华文明发展还说的清吗?----中华文明的发展路径其实是清晰的,就是时空跨度太大,认知起来很晦涩,不过努努力还是有希望
三星堆究竟是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三星堆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三星堆于中华文明最大的意义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相应的时代信息
三星堆的青铜器究竟应该怎么定位?---三星堆的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时间不会超过3500年前,它的诞生有着相应的历史背景,开此贴的原因就是试着阐释和还原这个历史背景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2 18:21:26 +0800 CST  
有朋友批评我不关心三星堆此次的发掘,不是这样的。因为自由时间不是那么充足,只有下班后才有时间看一些。现在正在学习回看了解发掘的情况,更新延迟,还望朋友们多多理解!谢谢!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3 18:25:15 +0800 CST  
谢谢师友们的理解,我在持续学习中,先把三星堆此次发掘的情况了解清楚先,再细化一下思路,尽量把我的理解给大家说清楚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4 17:54:39 +0800 CST  
这两天一直在了解学习三星堆这次发掘的情况,以下是个人的一些见解!
前面一些近乎盲目自信的判断和分析经受住了朋友们的考验,搏了个好名声,此时就应该见好就收不要让自己下不来台。思来想去,还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能此举会让自己前面辛辛苦苦积攒的支持化为泡影,然后被怼的无地自容。即便如此,我还是想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理由如下。
就目前1、2、3、4号坑出土的器物来看,我个人分析有了古蜀时期(鱼凫神王)的神器和礼器,或许还不完整,但也出土的差不多了,那为什么还有7、8号坑呢?而且体量看起来还那么大,如果说是分时祭祀,彼时的青铜器可不是便宜货,有那4个坑这么祸祸,就够败家了,还有更多的吗?就算是再土豪,也没这么干的啊!
以下的分析基本是基于我个人的思路和推究,我认为三星堆后期是有殷商文化介入的,注意是殷商文化介入,不是殷商军事介入,我在文中的叙述是殷商把鱼凫神王培养成了“儡”王。
我个人判断,7号坑中可能有三星堆特色的器物(玉器、青铜等),也可能有殷商的器物(玉器、青铜等),而8号坑则大概率是殷商的礼器、饮食器等玉器和青铜器,有可能会出现卜甲或卜骨。这些卜骨或卜甲,要么有钻有灼,要么先钻后灼,发掘人员如果有这样的发现,还请不必太惊讶!
8号坑极有可能就是名副其实的“厌胜坑”,也是文中叙述的古蜀人称“瘟商(丧)”的由来。
三星堆与长江中下游也好,与中原关系也罢,8号坑发掘完毕,必有定论!
还是那个观点,三星堆文化绝对不可能是域外文化的复制粘贴产物,这一点我个人会一直坚持,跟意识形态无关,跟个人思路和已有器物相关!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5 18:23:42 +0800 CST  
这几天花了许多的时间来了解学习三星堆3、4、5、6、7、8号坑的发掘情况,从目前发掘结果来看正向效果是明显的,三星堆文化毫无疑问与中原文化及长江中下游文化联系紧密,是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基本可以成为共识。但也如师友们所说,三星堆文化是一个独立的区域性代表文化,它有着独有的特征和发展体系,区域文化影响力也是有迹可循,所以不能贸然将其与中原文化捆绑,不能简单的视为中原文化的翻版,应该分而视之。这一点在我个人行文过程中是一直坚持的,不会更改!
另外,有一点关于文明三要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人说克拉洪克及丹尼尔提出的文明三要素的标准是国际统一的,但从现有考古迹象来看,日本人不一样 中国不一样!四大古国文明似乎都各有特点。当下,在中国通行的的是夏鼐老先生《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来的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有四大标志:一是陶器及青铜器的发明,二是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三是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四是文字的出现,人类步入文明关键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这个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后来的考古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仅是夏老,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多次提到原始社会的政治形式,并且是把人类政治形式的变迁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也说:“(文明)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化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著名论断,提出以国家的出现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等等等等。
由此可见,关于文明起源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有着长远的历史背景和积淀,就我国探源的表现来看,在前期是广泛的以夏老的文明标志来研究和讨论的,其中青铜器就是一个重要标准,这个标准直到现在也成为学界和民间遗址探讨和关注的对象!针对这一点,我个人的意见是,青铜器从在我国历史上诞生和使用情况来看,从来都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的地位,这点我在 启示录 中有提到。中原地区,对国家、对祭祀最重要的是玉器,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体现社会阶层差异(殷商礼器)的或者用于事件记录的载体(金文)。而三星堆最最重要的祭祀神器是象牙,从三星堆到金沙一直都是,青铜器仅仅是在三星堆三期文化末期才主要用来作为外来文化存在的表现,同时也记载和体现了古蜀人的精神世界,它的产生有跳跃性,离去也有突发性,这一点我会在 启示录 中详细阐述前因后果。因此,讨论和看待三星堆应该从青铜器中跳出来,辉煌的青铜器让三星堆获得了足够的关注。不过我个人认为即便没有青铜器的存在,少有记载的古蜀在历史上肯定存在过,他们曾经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一样值得讨论和重视。
三星堆文化因为有青铜器就被翻来覆去的讨论被高度关注,那上古时期拥有辉煌无比的凌家滩玉石文化少有关注,拥有浩大水利工程的良渚申遗成功前也是少有关注,还有其他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的文化也少有关注,甚至被转移嫁接............不应该这样!
三星堆青铜文化完全不能等同于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也不能等同于古蜀文化,三星堆文化应该分时分段分别看待,古蜀文化更应如此。尤其三星堆文化中的域外文化特点,不可忽视,这是三星堆文化能被拿出来单独讨论的关键所在,我在文中也有一些叙述,可供师友们参考,而相对详细的过往 我会在 启示录 中补充!
三星堆青铜文化只是古蜀文化的一部分,我个人对古蜀历史可能经历过什么更感兴趣,古蜀人可能做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更关心。至于三星堆文明先进与否,高不高级,是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还是留给学术界去总结和讨论吧。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29 18:27:29 +0800 CST  
@九门提督2020 2021-03-30 11:32:37
三星堆此次发掘遗留问题,请问楼主有什么见解?
问题一:三星堆新发现的考古发掘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年代问题,比如4号坑测年为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1020年期间,其他坑的年代还需要通过精确测年,确定是不是同期。
问题二:这些祭祀坑相互之间是何关系,目前已发现2号、3号坑是两两一对、方向一致,7号、8号坑也是相连、方向一致。“这些说明什么?是不是当时有两两一对这样一个祭祀的特点,值得进......
-----------------------------
提督大人,您这几个问题,我捋一下:
问题一:三星堆新发现的考古发掘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年代问题,比如4号坑测年为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1020年期间,其他坑的年代还需要通过精确测年,确定是不是同期。
答:这次碳测的标的物是六个坑都有,只是4号坑的测得更为准确,其他坑目前测量数据可能不准或测不出,但是发掘工作还在进行过程中,相信还会有新的发现。就目前表现出来的层位关系来看,个人觉得这几个坑应该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可能不是同时埋葬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30 18:22:06 +0800 CST  
问题二:这些祭祀坑相互之间是何关系,目前已发现2号、3号坑是两两一对、方向一致,7号、8号坑也是相连、方向一致。“这些说明什么?是不是当时有两两一对这样一个祭祀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答:这个问题也是当初我拿着坑位示意图困惑的原因所在,于是做出了7、8号坑与其他的坑可能存在差异的原因,在古蜀史帖中也阐明了原因。至于结果几何,咱们静候官宣!
问题三:三星堆遗址为什么出土那么多象牙?这表明象牙对于三星堆古蜀文明有特别意义,成都平原上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金沙遗址,都有这个特色。“但是这个意义究竟是什么,尚待研究”。
答:关于象牙这一个,我在古蜀史帖中也有明确说明,三星堆的青铜文化诞生我个人认为是有强烈的外源性特点,文化具有跳变性,在青铜文化入蜀地前,象牙是尊贵的祭祀神器,其他的祭祀之物要么是玉石器、木器、乃至竹器或藤编之物(见古蜀史帖描述),为了显得庄重还给木器竹器贴金箔,或者就制作成为金器等等作为。鱼凫神王为民所逐后,青铜制作和冶炼水平降低,还有就是青铜器的制作不仅让古蜀地不堪重负,还引来了殷商的觊觎,所以青铜器在后来的金沙时期不管是体量大小,还是制作精美程度都是远远不及三星堆文化三期。金沙时代后,祭祀再次回归蜀地本性,象牙依旧是最尊贵的祭祀祷告神器,直到蜀帝杜宇退出蜀地。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30 18:29:46 +0800 CST  
问题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显示其文明程度曾相当高,但它为什么段时间内就消失了?是大洪水吗?
答:我个人认为三星堆文化在青铜文化没落以后根本没有消失,鱼凫神王或许是被驱逐了,带走了一部分人(或许是王族,或许是贵族),但三星堆城址依旧存在,后三星堆文化依旧在继续发生(请参考古蜀史帖)。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提,三星堆青铜文化出现了断崖式的跳变是什么原因,而不是三星堆文化短时间内消失了,三星堆青铜文化只是三星堆文化的其中一段,不能以三星堆青铜文化来作为三星堆文化。
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很晚很晚)彻底成型前,成都平原一直都有水患,不是三星堆青铜时代才有,是一直都有,比如后来黯然神伤退出的蜀帝杜宇,就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水患。我个人认为水患不足以让三星堆青铜文化湮灭,而是人为原因。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30 18:35:50 +0800 CST  
@一抹飘然 2021-03-31 12:36:44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接下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手工业作坊区,尤其是青铜器的作坊区。”此外,还要寻找相关的祭祀场所、古蜀王墓葬区等。
-----------------------------
一抹君你好,就手工业作坊区和青铜作坊区问题而言,考古界可能是按照二里头发掘思路来的。仅仅是个人观点(文中也有相应叙述),三星堆的青铜器每件几乎都是“全手工”的孤品,同形制同规格的器物极少有重复的,目前考古也没有大量或批量器物的体现。
三星堆曾经即便有专门的“青铜器作坊”,它的规模可能并不如其他区域那么大,从器物的独立性可以看出来,这个“青铜器作坊”使用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能够留下的痕迹不会太重。因为,这个“青铜器作坊”很可能是临时的,不是专门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31 18:20:40 +0800 CST  
@苏柳六合月 2021-03-31 16:14:23
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在研究中国的《诗经》《楚辞》《庄子》等先秦文献后曾推测,中国与印度的交通开辟可能始于公元前11世纪。三星堆遗址1号坑曾出土650枚海贝,2号坑曾出土4600枚海贝。经过古生物专家的考证,这些海贝并不产于中国海域,应该是印度、缅甸温暖海域的产物,为藤田丰八的推断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此次考古发现中,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尊、青铜罍等能看到中原商文化的元素,有学者判断蜀地工匠模仿中原青铜器制作,......
-----------------------------
个人觉着,古蜀先人与南中地区的交流不可能晚到公元前11世纪,应该比这个时间更早,至于早多久期待考古发掘的新发现,个人分析最晚也不会晚于公元前15世纪,文中叙述的时间比这个时间还要早是基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考量。
另外有印度洋的海贝,不一定是从印度来的,很有可能是来自南中半岛,如缅甸,云南等,当然不排除古蜀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存在着交集这个可能的客观事实。
三星堆文化有着很强烈的复合文化属性,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这个要结合到中华文明进程来解释。有一个观点在启示录中有提到:三星堆文化于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起源,而在于留存,中华文明演化进程中很多不解之处,的确可以从三星堆找到一些线索,比如文中提到的“蜀夏”。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31 18:31:39 +0800 CST  

楼主:cdnwpu2019

字数:61004

发表时间:2021-01-25 22:32: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6 06:09:36 +0800 CST

评论数:54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