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启示录——解密中华文明的峥嵘岁月(版权所有)


有熊氏相对少典其他部落最大的变化就是解放了思想改变了作为,从燕山逐渐南下古河济和河洛地区,主动与太昊集团接触和交流(豆、高颈壶、卍字符等)、向太昊集团学习(代表 风后),同时与东北红山、小河沿文化(有熊祖地 应龙原型地)、北边的海生不浪文化(力牧 轮车)、西北的鬼容区(号大鸿 曰岐伯 南佐遗址)、西边半坡华胥氏、石岭下嫘祖部落等有实力的部落结盟或联姻,扩大人力发展实力。
随着时间推移和实力的此消彼长,少典氏与太昊集团明里暗里的抗衡中渐渐取得上风,逐渐成为华北地区的超级部落。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1 17:36:14 +0800 CST  
这场系列赛黎苗系败了吗?应该是的,那蚩尤被杀了吗?未必!
史料中关于蚩尤此战后有两个结果的记录,当是后人的揣测,附上供大家参考:
一 败,被黄帝所杀,如下:
《逸周书 尝麦解》:王若曰:“宗揜大正,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
《山海经》载:“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以止雨。雨止,遂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亦有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二 败,被黄帝所用,如下: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的记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 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管子•五行篇》载: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 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韩非子-十过》日:“昔者黄帝合鬼神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 ..................................................................
本文以为,蚩尤(黎苗系)作风(征讨、管理等)或许有点原始野蛮,却也符合彼时的时代背景,于中华文明进程而言却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至少传说中的“蚩尤五刑”勉强可以作为刑罚之祖,给后来的皋陶做刑打了基础,再后来的吕刑(穆王)........!
蚩尤为后人作为兵主来祭祀,或有道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意识”不应影响到历史认知和判断,更不能过早的给历史或可能的历史人物、事件贴上标签!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1 17:49:45 +0800 CST  
丰富多彩的马家窑彩陶

第六千纪下半叶中段,逐鹿系列赛后,西北少典、东南太昊、西仰韶、东大汶的文化格局慢慢清晰,地域界限慢慢明确,南北意识差异更显,彼此摩擦也更多,中华文明进程开始加速。
东边各方文化发展的如火如荼,西边虽有纷争但相对安定,甘肃中南部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遗址、喇家遗址等)此时发展的也是风生水起,阶梯表现为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东进渭河上游抵近关中盆地,西上河西走廊达青海东北部,南下川西和川北(三星堆早期文化),北接六盘山南麓(宁夏)。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1 17:59:15 +0800 CST  
西北地区 彼时还应算上川西


新甘青地区的天山走廊(东天山、西天山)、河西走廊、河湟谷地、陇西高原,川西高原,甚至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在上古时期一直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前沿,理不清其中脉理,族系归属也道不明来历,于是后世冠其“浑沌”之称。
此区域唯一可以确认的大户是羌人,也分了很多支系,慢慢发展出后来的各种“羌”和“氐”(出自古蜀 参考《古蜀史说》。因为该区域人员复杂族群众多,文化交错经济往来,争斗迁徙无可避免,有的就沿着藏彝走廊南下,活动于岷江台地,如营盘山遗址和后来的姜维城早期遗址,用当下时兴的话说,西北地区是中华上古时代的“一线地区”。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1 18:05:43 +0800 CST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

第六千纪下半叶中段,有熊氏的结盟做法开始起作用,随着西北地区诸多部落的介入,以有熊氏为首的少典部落在逐鹿系列赛中逐渐取得了上风,慢慢在黄河以北站稳了脚跟。陕晋地区、华北平原、欧亚草原这一大片可比东北地区宽阔富饶多了,祭祖问天后,少典华北系决定把根据地从西辽河地区重新转移到华北平原。红山文化对西辽河地区的告别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不想挥手,只想带走大片云彩………
第六千纪末期,红山文化留下“半拉山墓地”后逐渐凋零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以小河沿文化为代表的东北地区本土文化,代表氏族为后来的肃慎氏,又叫息慎氏(濊貊、东胡、朝鲜等等,疑似通古斯人)。考古表明,小河沿文化与红山文化虽未发现明确的地层叠压但两者在时间上有着明显的早晚关系,文化内涵上既有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2 17:37:39 +0800 CST  
不断改道的黄河

这场“逐鹿系列赛”初步奠定了上古时期势力分布格局,以古黄河为西北东南两大势力的界限,西北势力以有熊氏为首的少典系;东南则划分为了长江中游以油子岭屈家岭为首的黎苗势力和长江下游以良渚势力为首的百越势力。
黄河中下游自此成为西北东南文化频繁接触、交流和碰撞的区域,这样的势力分区给中华文明的发展打下了最初的底色。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2 17:42:02 +0800 CST  

我们有没有想过咱们一直认为的、英明神武的“黄帝”可能是个女性?个人对有熊氏最早的首领是女性持保留意见。不论考古还是典籍都有迹象表明,中华女性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发挥出的作用可不只是撑半边天这么简单,如殷商时期的妇好,不论典籍记载、甲骨卜辞,还是葬制规格无不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究竟是“武丁中兴”了殷商,还是“妇好中兴”了殷商,还得两说!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2 17:44:35 +0800 CST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2 17:48:34 +0800 CST  

当征讨杀伐这样的体力劳动成为历史变迁的重要驱动力后,雄性荷尔蒙在争斗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于是后来居上翻身做主。或许是为了彰显男性魅力,或许是为了保住男性的统治地位,又或许是为了促进人类历史的进步………不论出于哪种考量,其结果都是人类历史上无休无止的相互征伐成为了历史变迁的主旋律,开疆拓土征讨杀伐也就成了“英明帝王”或“倒霉帝王”的标配。
于是,女性的作用慢慢开始从“补天”向“撑半边天”转变,随着打打杀杀烈度的提升,女性地位每况愈下,渐渐沦为男权附属…………。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2 17:50:41 +0800 CST  
继续

言归正传,因为有熊氏的崛起和努力让后世学人神往,最主要是周氏的推崇和渲染。传说中的“黄帝”也便有了各种分身和出身,也有了各种称谓和传说,如玄女赐书:玄女,或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道教神仙之一,人头鸟身。道教谓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帝不能胜,叹于太山之阿,感于王母,乃命九天玄女下降,授帝以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并为制燮牛鼓八十面,遂大破蚩尤而定天下。本是高等级术数推导论和天文物理学的“奇门循甲”,为表本门学术源远流长于是也从“逐鹿系列赛”这里找点源头跟黄帝沾点关系!
注:奇门循甲的“九字真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出自晋 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不是影视、动漫里的“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哦!后者经爱好中华文化的日本友人误抄后成为了以讹传讹的道教咒语(配合九形手势)!很多奇门循甲流传的术法或咒语是东南巫傩文化(非封建迷信)衍生出来的,比如夏天听了冒寒气儿的湘西赶尸,昼伏夜行,法师(巫)用个铃铛前面领路,后面跟着几个脑门儿贴着符文蹦蹦跳跳的屍;又比如令人闻风丧胆的“蛊术”或“降头术”,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汉武帝后期的“巫蛊之乱”,略过不表!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5 18:01:27 +0800 CST  

第六千纪下半叶,黎苗集团一部回到云梦地区承袭大溪文化(种稻 黑陶 渗碳工艺),苦心经营开启了后来的油子岭-屈家岭文化(代表 共工氏 铜石并用),一部被迫迁徙(迁三苗于三危)、一部慢慢被吞并或败亡……
其实“逐鹿系列赛”远未结束,准确的说是从未结束,骄傲的炎帝后系也从未放弃过东进和北上,东进主要表现为影响了向东影响了同属于“云梦--彭蠡作用圈”,位于皖江流域的黄鳝嘴文化和薛家岗文化(同时受到东来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影响),这两个文化也向东影响了环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北上则表现为共工氏的多次北上、“刑天”的战天斗地、割了一茬又一茬从未屈服的三苗(有苗)等等,暂略过不表。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5 18:04:22 +0800 CST  
青龙泉遗址

此时活动于黄淮地区太昊集团不再那么强势,其表现为大汶口文化也不再强势,一部分待在古河济地区(齐鲁地区)与有熊氏为代表的西北部落共处,这部分(伏羲、风后、柏皇等)与我们的上古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上古文字创生和上古知识整理,“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会受到,也应该受到尊重;
一部分在太昊集团如日中天的时候前往鄂西北(郧县)、汉水中游丹江一带的巴人之祖,慢慢发展成为距今5800年~4000年连接关中(仰韶 半坡)江汉地区(大溪 屈家岭)至关重要的青龙泉文化。该文化包括青龙泉遗址、大寺遗址等,后被学界归为仰韶末期、屈家岭二期、石家河三期,或不确,因为这是一支相对独立的文化,一直都比较独立,文化地层多达14个,文化层厚度达7.5米,时间跨度1800年,这样一支文化没有理由不被拿出来单独讨论;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5 18:07:19 +0800 CST  
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史记·五帝本纪》:“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这都是后世想象,缙云氏其实是良渚的王者!为什么?因为泛良渚区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贫富分化的地区,如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事实可能是这样的:
太昊集团的一部分往南到了环太湖流域与高邮龙虬庄文化、嘉兴马家浜文化和上海崧泽文化(包括南河浜遗址、崧泽遗址、绰墩遗址等),加之从西面而来的“云泽-彭蠡作用圈”文化的介入,诸多文化在环太湖区域接触、融合慢慢开启了辉煌的良渚文化(玉器文化源自凌家滩),代表为缙云氏。缙云氏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是“炎帝之苗裔”,《史记集解》引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聚敛积实,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左传》中的缙云氏是与帝鸿氏、少昊氏、颛顼氏并列叙述,可见缙云氏也是一个古老氏族。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5 18:16:45 +0800 CST  
今天的台湾原住民是这样的

以前的台湾原住民是这样的--赛德克巴莱


台湾原住民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良渚文化与河姆渡文化有关系吗?据考古资料显示,良渚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不存在前后承续关系,但可能存在终结关系,强势的良渚文化终结了河姆渡文化。此番变迁促使了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百越文化向东南方向转移,去到了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以及台湾地区(大坌坑文化、凤鼻头文化等)等等。
台湾原住民(如泰雅族)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古南方人群后系(百越),而中国古南方人群跟现代汉族遗传数据高度类聚,也就是说台湾原住民是百分之百的汉人,打九九折都不行!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6 17:27:55 +0800 CST  
少昊究竟是什么样?

第六千纪末期,逐鹿系列赛后,诸多势力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太昊时代进入与西北方向相对能和平共处的少昊时代。少昊可能源自蚩尤(黎苗部落),但史料将其摁在了黄帝后系玄嚣(青阳氏)头上,少昊是少昊(东夷),青阳是青阳(黄帝系),为什么会这样?见后文详述!
少昊可能是传说中的帝俊,也就是帝喾,此说仅为个人揣测分析不做参考,后文会陈述理由。少昊集团的活动范围大致在古黄河以南的齐鲁和江淮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影响和辐射能力慢慢开始衰弱,其体现是苏北以花厅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和皖北以尉迟寺为代表的史前文化,黄淮地区出现南北文化要素交融汇合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文化交替更迭的现象。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6 17:45:00 +0800 CST  
在东部忙着研究如何和平共处的时候,西部地区的西来文化经过天山走廊、河西走廊进入新青甘地区,并一度延伸到黄河中游,体现有出土于大河村遗址的双联壶,此种类型的陶器也出现在涅加达二期文化(格尔津)特征的的双联壶(寓意友好、同盟)。这是西来文化入侵?又或者是华夏文化去埃及扶贫?不不不,在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一直都有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一直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种活动,这不过是人类很普通、很正常的非正式交流活动,比如作为仰韶文化重要源头的秦安大地湾文化(彩陶)就有着与域外文化交流的痕迹,要么大地湾文化影响了域外文化,要么域外文化影响了大地湾文化,又怎样?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不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而来的吗?
大河村的双联壶

涅伽达(Naqada)文化二期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6 18:00:06 +0800 CST  
有熊氏之所以被后世尊为“黄帝”,不是因为他们营养不良脸色蜡黄,也不是因为他们很土没有文化,而是因为有熊氏将少典部落从渔猎游牧经济慢慢转化为游牧农耕经济,让有熊氏为代表的少典部落找到稳定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部落的生存能力,保证了族人数量的稳定增长,使得少典部落在黄河以北站稳了脚跟!这也是为什么先人给黄帝的定义是“土德”,土德其实是渔猎游牧经济逐渐转向稼穑农耕经济的一种体现!逐鹿的本质是抢地盘,胜出的留下,失败的离开。暂时胜出的有熊氏既没打算奴役诸族也没计划一统天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 没实力;二 没实力;三 没实力。他们采取了非常务实的做法,向诸多优秀文化学习,向伏羲氏学习,向容成氏请教,向柏皇氏取经,尊为帝师,由此开启了中华历史上最早的“东西合璧”“龙凤呈祥”的局面!这也是中华历史上诸多文化早期融合的体现,后来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体现,不论“伏羲女娲交尾图”(跟生殖完全无关),还是后来的“龙凤呈祥”的寓意,不过是后人对中华文化交融交汇过程的一种理解和隐喻!
伏羲交尾图

龙凤呈祥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6 18:20:58 +0800 CST  
纠错 伏羲交尾图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6 18:21:25 +0800 CST  
传说中的上古知识精英仓颉,可能是九夷中的其中一夷。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6 18:22:47 +0800 CST  
门可罗雀的含山凌家滩遗址 其实很不一般

有熊氏没有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在黄河以北,在与太昊和黎苗部落拉锯的过程中,其势力越过黄河触及长江以北地区,与长江以南后来兴起的良渚文化隔江而望。“南北西东相望”的局面丰富了江淮地区诸多上古时期的聚落和文化,如南京北阴阳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有巢氏、羲氏、和氏等、巨石测日)、亳州尉迟寺文化(一期大汶口 二期龙山王油坊)等等,尤其是处在西云梦彭蠡,东崧泽良渚,北边太昊有熊等诸多势力焦点的凌家滩文化成为了多方势力的汇聚点,使得凌家滩文化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现在人们都为三星堆逆天的青铜文化惊诧莫名,其实五千年前的凌家滩玉石文化也一样惊才艳艳,而且凌家滩玉石文化往东影响了良渚、往西影响了石家河!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3-17 17:34:50 +0800 CST  

楼主:cdnwpu2019

字数:61004

发表时间:2021-01-25 22:32: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6 06:09:36 +0800 CST

评论数:54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