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两晋南北朝史》(长篇连载)

230
7.5前凉新主
再看前凉方面。
同月,前凉之主张重华病重,他的嫡长子张曜灵当时只有十岁,本不该被立为太子,可现在张重华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不立他为太子又能怎么办呢?于是,张重华立张曜灵为太子,并在境内实行大赦。
张重华认为,前凉国中有很多能人,他们足以辅佐张曜灵成年,所以对前凉的未来并不担心,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相反的,他们还对前凉的前景表示相当的担忧。
为什么呢?
张重华有一个庶出哥哥名叫张祚,这张祚力气很大,武艺高强,并且文武双全,可率兵打仗,可治理内政,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可内里,张祚却善于见风使舵,左右逢源。可以这么说,整个前凉政权中,几乎大半文武都是张祚的朋友。这种人,如果没有野心也就罢了,可一旦有野心的话,他将是整个前凉政权中最为危险的人物。而他要是没有野心的话,他又为什么要左右逢源呢?所以有那么一些官员对于张祚的为人表示怀疑,便在张重华病重之时建议他,非但不能过于信任张祚,还要将他调离都城,以免造成祸患。
可张重华一直都对张祚非常信任,一听这话便痛声道:“我正要把张祚当成周公来辅佐幼子,你竟然让我将他调离?是你了解他还是我了解他?滚下去!”
就这样,张重华没有听信这名大臣的建议,依然给其重权,打算让他和谢艾共同辅佐年幼的张曜灵。谢艾,自从和后赵的枹罕之战以后便被张重华所重用,手掌军政大权,所以被诸多文武所嫉妒。而且谢艾和张祚还不一样,他不懂得如何笑脸迎人,不懂得如何左右逢源,只知道要为前凉鞠躬尽瘁,所以根本不在乎所谓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支持程度上来说,他和张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张祚呢,他并不想和任何人去分享辅政大臣的位置,因为他的最终野心根本不是辅政大臣,而是前凉的第一把交椅。因此,自此开始,张祚便各种陷害谢艾,不将他杀死或赶走誓不罢休。
张祚的人际关系是相当可怕的,他想弄谢艾从来不用自己出手,只需要透露出一点意思便会有大把大把的人为他卖命。
果然,自此以后,每天都会有很多官员在张重华的面前诽谤谢艾。张重华晚年有些老年痴呆,更别说现在更是病重的时候,所以大脑时而糊涂时而清醒,根本没法正常思考问题,这便将谢艾从都城之中调了出去,任酒泉太守。
谢艾此时已经看出了张祚的野心,因此一到酒泉便密奏张重华道:“主公,有权势的人一旦当政,那么国家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我谢艾一心为国,从来没有半点儿私心,也更不会做那篡位的事情,所以请求主公能将我调回京中,哪怕只是做一名侍卫,也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国家沦陷。”
数日以后,张重华病情加重,眼看就要归西,可就在这时候回光返照,脑袋异常清醒,巧的是谢艾的信件也在这时送到了张重华的手中。看过信以后,张重华觉得谢艾之言非常有理,遂下诏书调谢艾为卫将军,并即刻入京,和张祚共同辅佐政事。
可让张重华没有想到的是,张祚现在就盼着他死,所以早就在其身边布满了眼线,结果那边的诏书一发下来,便被张祚给扣下了,所以一直到张重华死,谢艾都没有收到张重华的诏书。
公元353年11月18日,凉州之主张重华病逝,其子张曜灵继位,称大司马、凉州刺史、西平公。
张祚则假传诏令,出任全国大督、抚军大将军、朝廷第一辅政大臣。而这,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
一段时间以后,前凉诸多大臣皆在朝堂之上对“垂帘听政”的马氏(张重华的母亲)建议道:“目前天下大乱,胡贼当道,应该立一个年长的人为首才能震慑四方宵小,张曜灵年龄太少,实在不适合做一国之君,张祚年龄大,强悍果断,还有充足的从政经验,应该立他为新一任国君。”
那张祚不仅仅在朝廷一众官员中左右逢源,和后宫中的那些老娘们关系处的更是没的说,几乎年年都会往后宫中投大把的银子,所以在后宫中的评价极高,马氏更是宠幸张祚,一直都将他当亲儿子一样看待,所以当即听从了朝中大臣的建议,便废张曜灵,立张祚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
而张祚即位的第一天便以手中的权利杀了国家的功臣谢艾,铲除了这个他视为大敌的心腹巨患。那么前凉以后命运又将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现在还是再将目光瞄向殷浩吧。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4 08:15:14 +0800 CST  
231
7.6殷浩之死
当初,殷浩曾在暗地里派人前往长安,劝诱一个叫雷弱儿的前秦将军刺杀苻健,并承诺,只要能成功干掉苻健,他便会将整个关右都赏给雷弱儿。雷弱儿痛快地答应了殷浩的请求,并请殷浩能派兵接应,之后便没了后文。
殷浩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黄了。可一段时间以后,却听说有人刺杀苻健(之前张遇的刺杀事件),于是错误地认为是雷弱儿已经得手了,便赶紧集结士兵,准备向长安进发。
公元353年10月,殷浩率七万大军从寿春出发,兵锋直指洛阳。为了防止姚襄在他后面捅刀子,殷浩还强令姚襄必须率部队为前驱(炮灰),如果不去的话,他殷浩不介意先灭掉姚襄以后再发兵往西。
姚襄大怒,遂在表面上答应了殷浩的要求,可实际上,这厮是打算和殷浩撕破脸了。
数日后,姚襄率军北进,可就在即将和殷浩会师之际,姚襄的士兵们却突然向四面逃散(姚襄暗中命令的),姚襄虽然“百般劝阻”都无法制止。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殷浩那边。殷浩闻讯大惊,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自己的炮灰啊,他们没了,谁冲到最前面去送死?因此,殷浩赶紧率大军去追,势必要将这些逃兵全部追回。
可就在殷浩到达一个叫山桑的地方之时,突闻杀声四起,那些之前逃跑的士兵突然从四面八方向姚襄的晋军奔杀而来。
事情到了这一步,殷浩还不知道自己被姚襄给坑了那他就真的是傻子了。可这时候知道了又能怎么办?晋军一不善陆战,二奔波而来,军队疲惫,三毫无警戒,所以被姚襄轻松突入阵中,只片刻功夫便将晋军完全打崩。殷浩于是大败,也不管其余的士兵,带着残部便逃往了谯城。姚襄呢?则再次俘虏招降晋兵一万多人,并全得殷浩之辎重。
至此,殷浩第二次北伐也以全面失败而告终。
姚襄在击败了殷浩以后于淮河流域占据了大片土地,当时,他的士兵已经超过了七万,并且每天勤勤恳恳地治理地方,特别是劝桑务农,他更是重点关照,因此势力越发强大。
可就是如此,姚襄依然如履薄冰。因为他知道,现在的自己已经卡在了东晋和前燕之间,而这两个强大的势力,他一个都吃罪不起,于是致信于东晋朝廷,依然以藩属的语气献上贡品,并且解释自己根本没有反叛东晋的想法,这一切都是殷浩所逼,还列举了殷浩如何派刺客谋杀他,如何派军队袭击他。
建康方面现在最想做的事情便是北伐以及发展内政,所以不想再和姚襄有什么冲突,再加上这次的事情确实是殷浩做的不对,于是便饶恕了姚襄,不再追着他的过错不放。
可殷浩就没姚襄那么轻松了。连续两次的失败,使得东晋朝廷的力量大大削弱,声威大大大大的降低。当时,别说桓温这个政敌了,就是平时和殷浩关系不错的人都开始对他有怨言。因此,桓温立即上书建康,声称殷浩连年北伐失败,使国家的粮饷和武器全都被消耗殆尽,应该将其罢免,不能再留在朝中。
古时候,这种大型征伐战连年失败是要被杀头的,所以这么来看的话,桓温还算是仁义了。而朝廷呢?也实在不能再保殷浩了,遂免殷浩之官,将其罢免为庶人。
自此,东晋再无能牵制桓温者,内外大权皆集于桓温一人。
我们再来看看殷浩的下场吧。
殷浩年轻的时候,实际上是与桓温齐名的,都是东晋有名的政治新星,前途一片光明。可时至今日,桓温已经成为了东晋集大权于一身的超级权臣。可殷浩呢?比阶下囚还不如,竟被废为了一介贫民。殷浩不懂,他真的不懂,事情为什么会到了如此地步。因此,殷浩每天都会在院子里发呆,还经常在空气中书写“咄咄怪事”这四个字。
殷浩当然不甘心,他是有才能的,他怎么能就此落魄一生,怎么能就这样天天混吃等死!!!!可不甘心又能怎么办呢?得罪了桓温,你殷浩还想有什么好果子吃不成。
哎,可你还别说,在殷浩最艰难的时候,还真就有人送来了果子!而这送果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桓温。
之前,桓温击败了政敌殷浩,很是开心,几乎天天都哼着小曲儿,得意的不行。可就在这时,桓温的下属官员郗超却向桓温进言道:“将军,殷浩有德行,更有才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假如朝廷在之前任命殷浩为尚书令或者仆射,他足以成为朝廷的楷模,可朝廷对他的任命却是他不熟悉的,所以才有如今的下场。将军如果想要成就大事,那么身边就不能缺少像殷浩这种能人。现在殷浩已经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如果将军能在这个时候拉他一把,我可以肯定,殷浩以后一定会唯将军马首是瞻。”
桓温觉得很有道理,便任命了殷浩为尚书令,从此他桓温主外,殷浩为他主内。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桓温的胸怀是相当不错的。而殷浩呢?也确实为桓温的胸怀所感动,立誓从此唯桓温马首是瞻。并且在复出之前亲手写了 给桓温,信中满满都是感激之情。
不过殷浩实在是太紧张了,紧张到害怕信中还有什么说话不妥当的地方,于是拆了看看了拆,前后装封、拆信检查竟达十数次之多。最后忙中出错,竟然将空的信封送到了桓温手里。桓温看到了空装的信封,以为殷浩不打算接受他的好意,还打算和自己干到底,于是不得已流放了殷浩。殷浩呢?则在流放的路上万念俱灰,最终抑郁成疾,上了西天。
所以有的时候,太谨慎反而不是什么好事。不管什么事,一颗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5 07:52:39 +0800 CST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6 13:37:01 +0800 CST  
232
7.7桓温北伐(上)(图193:桓温伐秦之战经过图)
我们再将目光转向西北。
前凉方面。
张祚在公元354年正月自称为凉王,并创年号和平元年,一顿立公立侯立太子,完全背弃了东晋藩属的身份。有大臣觉得这么做绝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于是劝说张祚道:“我国自从武公张轨以来,历代基本国策便是尊大晋为主,再加上仁德的政策,这样才使得凉州这个本是贫穷的地方慢慢富了起来。这样才使得百姓对我们感恩戴德,哪怕是连年出兵,也从来不说我们的不好。这样才使得周围的狄、戎对我们俯首称臣,从来都不会对我们的边境进行寇掠。可如今,主公您仁德没有超过之前的君主,却想要行帝王之事,我恐怕这之后,凉国就要崩溃了,还请主公能够悬崖勒马,马上撤销称王的决定。”
细品,这官员说得满满都是干货,可张祚呢?非但没有听从他的劝谏,还当着满朝官员的面便将这个大臣给杀死了。
此举惊掉了满朝文武的下巴,大殿之上的这个暴君还是之前温文儒雅八面玲珑的张祚?大殿上的这个暴君还是当初那个从言能谏的纲正之臣?所以从这件事以后,前凉的大臣们开始对张祚产生了质疑,更使得张祚在前凉大失民心。
公元354年2月,时,关中之乱还在进行之中,苻健每天都要忙着指挥部队平乱,整个关中可谓是乱作一团。桓温认为,此时正是进攻苻健,一举平定关中之时,所以立即上表建康,申请发兵北伐。
而这时候的桓温已经集大权于一身,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东晋第一权臣,建康已经再也无法压制他,所以只能批准,听之任之。
公元354年3月(《资治通鉴》说2月,此处从《晋书》),桓温出四万精兵北攻伐秦,自江陵(湖北江陵)出发,从襄阳(湖北襄阳)走汉水入均口(湖北光化)至南乡(河南淅川东南)。
本次,桓温的行军速度非常迅速,没过多长时间便抵达了淅川(河南淅川东),然后立即向武关进击,并在淅川建立了水陆转运站以供军资粮草。
那么桓温为什么要费劲巴力建立水陆转运站呢?
本次战役,桓温的主要战略目的便是攻下长安,进而平定整个关中。可长安是那么好攻的吗?长安,西汉之都,大禹之雍,大周之王地,大秦之内郡,东汉之京兆是也!此地名山耸崎,大川环流,凭高据深,雄甲天下。苏秦谓之曰:“四塞之国,东有关河,南凭汉中,西依陇山,北控代马”。张良谓之曰:“左崤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贾谊谓之曰:“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东方朔谓之曰:“汉兴去三河之地,止㶚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寇恂谓之曰:“长安道里居中应接,近便从容,一处可制四方”。
以上皆为就兵要地势而言,再说桓温伐长安之艰难。
长安东南有蓝田关,为自武关越秦岭进入长安之锁钥,关之东南有上洛、武关、紫荆关诸要地。当时前秦与东晋大概以武关、紫荆与晋之南乡(淅川县)为邻。东晋当时以江陵、襄阳为西方之重镇,桓温伐秦乃自襄阳水路俱进,在南乡集中后,进攻武关、上洛、蓝田而至白鹿原(长安东)。其水运补给末站,则为南乡,而自南乡西北行,须越秦岭山脉,故桓温军入蓝田关之后,即有粮食不继之忧患。所以桓温必须在距离自己相对最近的地方设置水陆转运站,以达到方便运粮的效果。
可这样就能及时地将粮草运送到北伐军中吗?我只能说,非常非常难。
继续正文。
往攻武关之时,桓温还同时遣使往汉中——梁州刺史司马勋处,要求他配合自己,出兵袭击前秦之背后,以达到钳击的效果。
司马勋不敢怠慢,立即出兵子午谷,以策应桓温。
(注:时,司马勋正坐镇汉中,而从汉中攻前秦必经秦岭,秦岭则有六谷可通前秦,其六谷为子午谷、牛心谷、傥骆谷、蓝田谷、横岭谷与褒斜谷。各谷皆险峻难走,向南可从汉中直通襄、邓,向北可直达凉州、关中。其中子午谷、傥骆谷和褒斜谷又是其主要干道)
4月,桓温破武关,遣别将破上洛(陕西商县),然后集中兵马狂攻青泥(陕西蓝田南部),又破之!
与此同时,司马勋亦出子午狂攻前秦之边防,旬月之间尽破前秦边防军,全得前秦西陲之地。
凉王张祚见晋军势如破竹,料定东晋必胜,于是锦上添花,遣秦州刺史王擢再率前凉秦州之兵从西北攻击前秦。
于是,前秦直接陷入了被三面围攻的窘境。可就在这时,本来和前秦激战正酣的关中豪杰们却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刀兵,并遣使和苻健休战!(注:当时,东晋大军气势正好,可关中豪杰们却不知东晋到底是不是要一举夺回关中,如果他们真的是要夺回关中倒还好。可一旦他们只是想寇掠一番呢?那自己这些人不是全赔进去了?所以,这些豪杰们停下了手中的刀兵,在苻健最希望和他们停战的时候选择了停战,为自己赢得了一条后路。当然了,还有一说,说这时候的关中之乱已经被苻健平定。不过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各位见仁见智吧,我不带节奏)
此实为雪中送炭,苻健高兴得不行,于是立即空出五万兵马,命太子符苌率领,和淮南王苻生、平昌王符菁及北平王符硕共同向南阻击桓温。
(注:这些人之前都介绍过了,大家也都认识,只有苻生是新出现的人物,因为以后还要多做笔墨,所以请允许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苻生,字长生,氐种,苻健嫡次子,S+级猛将,是一个可以与冉闵相提并论的绝世猛将。苻生生出来便少一只眼睛,可谓天生残疾,没少被周围的人嘲讽。一开始,苻生只知道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可这并没有阻止周围人嘲笑,反倒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因此,苻生不哭了,而是开始练习武艺,只要有谁敢嘲笑他,他便会往死里打。久而久之,身边之人便再也没有敢嘲笑他的存在。可从这时候开始,一个观念也在苻生心中生根发芽,那就是‘武力能摆平一切’。一次,苻生的爷爷苻洪在家宴中开小苻生的玩笑,笑着说:‘我听说瞎子流泪只能一只眼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还没等他人说话,苻生直接便站了起来,拿起桌上的刀具便插进了自己的身体。这之后,小苻生眉头都不皱一下,直接拔出了短刀。当时,鲜血呲呲地往外窜,可苻生却哈哈大笑对苻洪道:‘爷爷错了,血也是泪,由此可见,我可不是只一只眼睛能流泪啊’。这他X是在干什么?杠我吗?苻洪当即大怒,于是抽出马鞭,不顾正狂流鲜血的苻生便是一顿抽击。一鞭、两鞭……直到数十鞭过去了,苻生浑身已经被抽得皮开肉绽。可小苻生依然不言一语,还始终面带微笑。看着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苻洪,周围人都劝苻生,让他服个软。可苻生却笑着道:‘刀砍剑刺我都不怕,岂能畏惧这小小的马鞭?爷爷,你只管抽,高兴就好。’苻洪当即被这个孙子给气蒙了,于是大怒道:‘你小子如果再这样屡教不改,我就把你贬为奴隶!让你永世不能翻身!’苻生却不屑一顾地道:‘奴隶?是像石勒一样吗?那也没什么不好嘛~’。我X这话一说满场皆惊,甚至震得苻洪都说不出话来。石勒是什么人?那是一步步颠覆晋室、匈汉和前赵的绝世枭雄。如今苻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他X要颠覆谁?苻健更是吓坏了,赶紧冲上去捂住苻生的嘴巴,并连连和苻洪道歉。可这一次,苻洪却没有生气,而是以一种极为冰冷的语气和苻健道:‘这小子天生残暴,长大必为我符氏之祸,我建议你把他杀了,不然有你后悔的那一天。’苻健闻听大惊,赶紧和苻洪道:‘生儿还是个孩子,男孩子小时候不都是这样吗,只要长大了就会好的,父亲何故如此。’话毕,苻洪没再说什么,冷冷地看了一眼浑身是血的苻生便走了。苻生长大以后,力能举千斤之鼎,徒手能干死虎、熊,奔跑的速度甚至超越最强健的战马,马上搏杀、骑射更是冠绝全氐,所以人人畏惧苻生,不敢和他强硬半点儿。好了,苻生就先说到这,我们继续正文)
与此同时,苻健还分给了丞相符雄七千骑兵,让他立即往西南阻击司马勋,哪怕是无法击败他,也要尽可能地挡住他侵略的脚步。
至于王擢,苻健则根本没有派兵抵挡。因为他相信,只要击退了桓温的主力大军,这等小人必定退军。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6 13:41:49 +0800 CST  
233
桓温北伐(中)
公元354年4月22日,秦军与晋军遭遇于蓝田。双方见面后还未等开战,苻生便一声怒吼,抡个大铁枪单枪匹马便杀入了晋军军中。那苻生凶猛如鬼,搏杀如神,在晋军军中纵横驰骋,无人能挡。凡是这牲口路过之地,尽皆死尸。晋军稳固的大阵竟然被此一人突出了一个缺口,让局域之内的晋军陷入了恐慌之中。
符苌见此大喜,立即命大军对晋军展开猛烈的进攻。于是,双方便搏杀于蓝田之间。
本来,双方是胶着不下了,可苻生这牲口硬是靠着自己绝强的武力在晋军内纵横冲杀,使得晋军不能全力而击。桓温只听说过绝世猛将冉闵有此能耐,却从未见过这等鬼神一般的人物,所以一时愣在当场。可他好歹也是现在东晋最会统兵打仗的人物,所以只呆愣片刻便反应过来,进而大怒,遂命一部军团合围苻生,势必要将这个牲口生擒活捉。
于是,大批士兵奔向苻生,直接用枪阵扎死了苻生的战马。
这牲口见势不妙,扔掉手中的大铁枪,抽出马刀便向外突围。
面对此景,桓温只是冷笑,开玩笑,你一个人就是再猛还能在没有战马的情况下突出重围?换句话说,就是突出去了,又能跑得过骑兵的追击?
桓温是这么认为的,可他表情很快便从不屑变成了惊异,然后,甚至惊掉了这个东晋第一权臣的下巴。
只见苻生手中的那把马刀抡得和旋风一般,但凡靠近苻生者,没有一个不被他割断了喉咙。后来,晋军将士甚至不敢靠近这牲口的两侧。苻生就这样顺利地突破了重围。
桓温见此大怒,立即命骑兵对苻生展开追击。可让桓温崩溃的是,那些骑兵竟然距离苻生越来越远。不是这些骑兵的速度太慢,也不是他们畏惧苻生,而是因为苻生那两条大腿倒腾得太快。硬是靠着一个“11路”甩开了骑兵的追击,跑回了秦军大阵之中。
当苻生回到秦军阵营以后,全军激动得大吼,好似欢迎战神的凯旋。可这些欢呼很快就变成了肃静,进而转变成惊异。为什么?一身是血的苻生回营之后对一众士兵的欢呼置之不理,反而又拿了一把新的大铁枪,然后骑上战马,再次杀进了晋军之中。
就这样,苻生在东晋大军中来来回回进出十余次之多(这不是演义,这他X是《晋书》《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都明确记载的事实),每一次都会从不同的方向进攻,每一次都会杀得晋军心惊胆战。最后,苻生每到一处,晋军将士都会怕得如同遇到了恶鬼,根本不敢交锋。
于是,晋军逐渐陷入劣势,胜利的秤杆子正不断向秦军方面倾斜。
桓温呢?绝不甘心被一个人打败,也绝不会被一个人打败!!!!!于是,盛怒的桓温直接率近卫队冲到了最前线指挥战斗。
此一举动无外乎是向整个晋军宣布,要死,我桓温也会死在你们前面,但绝对不能撤退。
因此,晋军士气大振,奋勇反扑,苻生也因为耗尽了体力无法再行冲杀。况且这一次桓温所带的四万士兵皆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战士,所以晋军终是在桓温的统帅下完成了逆转,在损失不小的情况下击败了前秦的阻击军。
那符苌别看是一个太子,但也极擅统兵之能,战场嗅觉极其灵敏。其见败势已呈,便不打算再和晋军硬拼,遂在损失进一步扩大之前率军后撤于㶚水浐水,意图以浐水为屏障来死守晋军。
苻健见状,立即亲率六千老弱残兵屯驻于长安小城(长安外城中之小城),以展现自己死战不退的决心,同时亦可防止城内关中豪杰的叛乱。
另外,为确保万无一失,苻健还让雷弱儿率领现在长安还有的三万精锐禁卫和符苌会师,以外围之水抵挡晋军的侵攻。
(注:时,司马勋的汉中军已被符雄的七千骑兵袭破,进而转往王擢处,和王擢合兵一处向陈仓进击,符雄见状,遂引兵往成仓阻击)
数日以后,桓温率军进屯㶚上(白鹿原),隔水而面长安,从外表来看,形势还是不错的。因此,三辅各个郡县的百姓争相投奔,有纯汉种的老人甚至流着眼泪道:“没想到今天又能见到我们汉人的部队,老儿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
当时,所有的士兵都非常的高兴,认为必能夺回关中,只有桓温,每天愁眉不展,甚至进军㶚上以后就不再行动,和前秦的军队形成了一种大对峙的局面。
这是为什么呢?
一、最重要的。之前我已经说过了,禁军北伐关中最为困难的并不是战力上的差距,而是粮草运输的困难!如今,符雄大败司马勋,断绝了秦岭的交通,这就使得后方军粮无法顺利运往前线。所以桓温心有顾忌。
二、兵力上的差距。如果不算王擢和司马勋的援军的话,现在晋军的士兵已经不到四万,而秦军呢?不但有灞水浐水的地理优势,还拥有将近八万大军死守,这如何能轻易攻下?这又如何能在短期内一鼓作气?
三、所谓的关中百姓投降。实际上,桓温最想要收的投降者并不是那些没什么战斗力的百姓,而是关中三辅的豪杰!这些豪杰人多势众,粮草众多,一旦有了他们的帮助,自己势必会攻下长安,踏平关中,进而彻底光复大晋。可现在,这些豪杰不但没有投降自己,还停止了对前秦的内乱,这他X是什么鬼?
四、援兵的断绝。当时,王擢和司马勋虽然合兵一处,但却在陈仓被符雄所阻,无法援助桓温,因此桓温现在已经到了一种进退失据的窘境,只不过除了桓温一人,其他人还没有看出来罢了。
基于以上,桓温整日愁眉不展,对于现在的局势完全没有把握。可就在这时,一个猛人投奔了桓温,并为他献上了自己的计谋。他,便是谋可比张宾(S+),政可比萧何(S+),统率作战又是A级的绝世猛人,华山隐士——王猛!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7 08:28:09 +0800 CST  
234
桓温北伐(下)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县(山东潍坊寿光市)人,出身寒门,从小便以织席贩履为生。王猛虽穷,但心有大志,从小便将织席贩履挣来的钱买书自学。王猛天生聪慧异常,看书几乎过目不忘,所以长大以后成为了一名博古通今的奇谋之士。
王猛虽出身贫寒,可却没有一丁点儿小民的样子,他为人严谨、庄重、刚毅,气度雄浑,从来不会将小事放在心上,也不会在意自己的衣着,所以整天埋了吧汰,人见人烦。
王猛为人极为狂傲,甚至要比曹魏之郭嘉,后赵之张宾更甚,据史料载,只要心神无法和王猛相合的人,不管你是什么贫民百姓还是什么王宫贵胄,他连看都不会看你一眼。因此,那些衣着华贵的人都笑话他,看不起他,可王猛从来都不当一回事儿,悠然自得。
王猛少年时曾游历邺城宣讲自己的学问,可因为王猛对于学问的论点和别人都不一样,所以大家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神经病。只有一个叫徐统的官员为王猛的理论所震惊,认为这是一个数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遂召其为功曹。可王猛却看不到有资格让他效力的人,所以逃走而不应招,从此在华山隐居。
直到公元354年4月,东晋桓温领兵屯于㶚上,和秦军隔水相望,王猛认为桓温有资格让他辅佐,便穿着他那身好几年都不洗的衣服前往投奔。
不管古时候还是现在,去见一个人,如果你穿着很随意的话,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更别说穿得和乞丐一样的王猛了。可桓温呢?早就听说过王猛的大名,并没有因为他的穿着而生气,反倒是亲自接见了王猛。
当时,王猛正坐在大厅之中,不停地用手抓着身上的虱子。桓温见状嘴角一抽,可也没有说什么,上去便和王猛谈天说地,好似多年未见的朋友。结果聊着聊着,桓温就被王猛的各种谋略所震惊,于是赶紧询问道:“先生高论,怕是整个江南也无一人能与您相提并论!我这有一个很头痛的问题,还请先生帮我解惑。”
王猛:“将军但说无妨。”
桓温:“我奉天子之命,统帅数万大军北伐为百姓消除胡贼,然而三秦的那些豪族和大世家们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投靠我,即不出兵,也不出粮,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王猛:“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您的决心啊。”
桓温:“决心?何解?”
王猛:“您不远千里深入敌土,如今长安近在眼前,可您却按兵不动,百姓们无知,认为您一定会收复关中,所以才投靠你。可那些豪杰可不是白痴,如果他们看不到您的决心,是绝对不会行动的。所以为今之计,便是强渡灞水,如此,那些豪杰们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出兵相助,关中便可一举而破!迟,则生变!”
人狠话不多,王猛之言满满都是干货,让桓温听得心惊肉跳。敌军将近八万,我不到四万,敌军有灞水为屏障,我还得强渡。这要是关中豪杰真的从内部助我还好说,可一旦不助呢?那不是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吗?所以桓温被王猛如同赌命一般的战略思想吓得心惊肉跳,乃沉默良久不停地思考。可最终,谨慎的桓温还是没有采纳王猛的计谋,而是继续和秦军隔水相望。至于王猛,则被桓温任命为军师祭酒,算是对他委以重任了。
可王猛却对这个任命不屑一顾,从此不再为桓温献计,可以说,从桓温没有采纳他的计谋开始,王猛便已经不打算为这个闻名东晋的大将军效力了。
当时,桓温打算和前秦在灞水一直对峙,长期作战。可如果想要长期作战的话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只有一个字,抢!!!抢谁的呢?关中的百姓!因此,桓温军中虽然乏粮,但也不为此事担忧。可最后不知怎地,这个想法还没等实施,消息便泄露了出去。关中豪杰闻此,对桓温大失所望,于是动员百姓将所有的粮食全都给收了。桓温于是再无粮可食,全军士气大跌。
苻健见状,认为反击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秘密遣使往符雄处,让他立即放弃阻击司马勋和王擢,转而从后方袭击桓温。于是,符雄星夜疾驰,终于在数日以后对晋军发动了绝地大反击。
桓温没想到符雄会在这种时候从自己的后背发动攻击,于是全无防备,被符雄轻易突破,并被斩杀一万余人!
桓温怕苻健这时候渡河对自己发动决战,遂不敢抵抗,赶紧让大军向后撤退。且,从这以后,桓温自认无法再收关中,遂有彻底退回江南之念。
而这一切,王猛都看在眼中。他不屑一笑,也为自己瞎了眼而自嘲,遂辞桓温而走他处。那么他去了哪里呢?
长安。
公元354年6月,桓温迁关中三千户百姓南走,意图彻底退回江南。
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你当我关中是你桓温的家?!苻健当然不会就此放桓温退去,于是一面命符雄再率军攻司马勋、王擢于陈仓,一面命太子符苌率主力大军追击桓温。
数日后,已经到达潼关的晋军被秦军追上,便展开了一场凶残的搏杀。此时的晋军早已没有了刚刚北伐时的锐气,士气更是低到不行,兵力还只剩下两万不到,所以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几乎一触即溃。桓温连打带逃的,终是在再损失一万多人的情况下成功逃回了江南(此时桓温手中的士兵只剩下数千而已,其余三万多精锐尽皆死于本次北伐之中)。
再看司马勋和王擢方面。
符雄再回陈仓之时,晋人已知桓温主力大军战败,所以士气极低,根本抵挡不住符雄的进攻,遂为秦军所败。
败后,司马勋返回汉中,王擢则返回前凉。至此,桓温第一次北伐以全面失败而告终。
那么前秦呢?前秦也不好过。
符雄再征司马勋和王擢的过程中死于军中。苻健闻听此消息以后当即大哭,甚至哭出了血还在不停地痛声怒吼:“上天是不想让我平定四海啊,不然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周公’”。
符雄死后,异常伤心的苻健将符雄的爵位赐给了符雄的儿子——苻坚。因为以后还要和这个苻坚有很多很多的接触,所以请允许我简单地介绍一下。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8 07:49:50 +0800 CST  
文章被和谐,分段重发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9 21:07:30 +0800 CST  
苻洪当主的时候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小孙子,因此给他起名叫苻坚。
苻坚喜欢汉人,更崇尚汉家文化,所以一直的梦想就是能和汉人血浓于水,真正地成为一个种族。
苻坚七岁时,其仁爱之心便已显露出来,他最不喜欢看到的便是有吃不上饭的穷人,每每看到这种人,不管是什么种族,他的心都会隐隐作痛,所以经常施舍给穷人吃食,最后甚至将所有的钱都会花在施舍他人身上。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9 21:08:52 +0800 CST  
苻坚做事非常规矩,从来都不会有违半点儿体制,在苻洪身边也是时时刻刻斟酌做事,斟酌说话。所以苻洪越发喜欢这个孩子,因此经常对身边的人道:“这个孩子容貌奇伟,品行过人,将来绝对是我族之栋梁。”
苻洪还在邺城侍奉石勒之时,一次,苻坚在皇帝所走的御道上玩耍,善于相面的徐统看到了(就是之前对王猛推崇备至的那个徐统)这个孩子,便下了马车,拉着小苻坚的手道:“符郎啊,这可是皇帝出行才能走的街道,你一个小孩子在这里玩耍,难道就不怕被司隶抓了去吗?”
面对这突然的一问,小苻坚非但没有半点儿惧意,反倒笑眯眯地对徐统道:“司隶的职责是抓捕罪人,而不是抓捕小孩子,我为什么要怕呢?”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9 21:08:58 +0800 CST  
说完,小苻坚就笑嘻嘻地跑远了。
看着这个幼子的背景,徐统一时愣在当场,然后竟然突然冒出一句:“这孩子有霸王之相,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这一句话吧周围的下人都干蒙了,怎么说一句很正常的话就他X能成就一番大事了?基于此疑问,左右随从皆表示不解。可徐统却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也不解释,只一句话:“这不是你们这些凡人能了解的,干好自己的活就好。”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9 21:09:05 +0800 CST  
后来,徐统又遇到了小苻坚。这一次,徐统下车以后屏退了众人,拉着小苻坚的手道:“符郎啊,你的面相和根骨都非常难得,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可是,那时候恐怕我就看不到你了,这可怎么办呢?”
小苻坚想了想道:“如果真如大人所言,我以后一定会善待您和您的家人。”
这话一说,徐统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更对苻坚推崇备至,见人都说苻坚的好,所以苻坚迅速在后赵打响了名头。
八岁时,苻坚开始学习汉家文化,所以请求爷爷苻洪为自己聘请最好的汉人先生做老师。苻洪一听,哈哈笑道:“我们这帮汉人口中的狄戎异族,素来只知喝酒吃肉,战阵搏杀,如今竟有人要学习汉家的文化,哈哈哈,好,好哇~~,既然是我的小孙子想学,爷爷给你请便是!”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9 21:09:11 +0800 CST  
至此,苻坚开始接触汉家文化,并爱得如痴如狂。等到苻健率兵入关之时,苻坚已经长大。那天,苻健做了一个梦,梦见天神派来了使者,当着苻健的面命令苻健,让他封年纪轻轻的苻坚为龙骧将军。苻健不敢违背,第二天便设天坛拜苻坚为龙骧将军。
苻坚本就乐善好施,又懂兵法,骑射搏杀亦是一把好手,所以一众龙骧骑兵皆对苻坚心悦诚服。
苻坚八面玲珑,胸怀似海,极其孝顺,博学多才,在整个前秦都有极高的声望,所以前秦的有志之士皆投靠了苻坚。因此,苻坚“集团”在前秦也是一股相当庞大的势力。
好了,苻坚就说到这里,我们继续正文。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9 21:09:18 +0800 CST  
之前说了,本次战争,前秦虽然胜利了,可损失也是很大的。这第一便是丞相符雄之死。第二嘛,便是太子符苌死了。
之前,在符苌追击晋军的时候曾被流矢所中,具体部位不知,但却知道从这时候开始符苌便感染了破伤风,从此一病不起,没过多长时间便死了。而在一众嫡子中,只有符苌和苻生最得苻健喜爱,所以符苌死后,苻生便被苻健封为了太子。
而这时候的苻健根本不知道,他这个任命到底错到了何种地步。
好了,东晋和前秦的事就先说到这里,我们再看桓温北伐这段时间其他势力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09 21:09:24 +0800 CST  
又被和谐了,分段重发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10 19:22:04 +0800 CST  
之前,姚襄曾背叛东晋,破坏了殷浩的北伐大计,虽然是“情非得已”,但实质上的背叛已经形成,就算是东晋朝廷最终不和他计较,双方之间的关系破裂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见前燕有要灭东晋的架势,姚襄便跟随着吕护的脚步投降了前燕。
至是,前燕之形势一片大好,燕帝慕容儁更是趁此良机任命慕容评(慕容儁小叔,前燕三柱之一)为镇南将军,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大督。同时任命慕容强(慕容廆弟弟的儿子,也是慕容儁叔叔辈)为前锋都督,负责督查荆、徐二州,并率兵南进至河南,准备时刻对东晋动兵。
4月,慕容霸在训练骑兵的时候不慎坠马,并磕掉了牙齿。那慕容儁一向和慕容霸不对付,视其为心腹大患,所以在得知此事以后改慕容霸之名为慕容坠,几天以后又因为谶文的关系将其姓名改为慕容垂。然后,便将慕容垂调往龙城为他镇守大后方。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10 19:23:05 +0800 CST  
慕容垂勇猛无敌,性格沉稳,并心兼仁爱,好施仁政,所以被整个东北民众所爱戴。因此,慕容儁更加嫉恨慕容垂,便又将其召回,好像折腾傻小子一样不停地摆弄慕容垂。再加上这时候还有小人挑唆,所以慕容儁更加忌惮慕容垂,认为这个大S以后一定会在自己背后捅自己一刀,被迫害妄想症可谓已经到了极限。
5月,全国最大、最强的雇佣兵团乞活军分裂,其中一股投奔了姚襄,从此为其卖命。东晋朝廷大恐,于是加固长江大防线,对姚襄严防死守。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10 19:23:15 +0800 CST  
7月,前燕将领朱秃率部投降段龛,使得前燕和段氏鲜卑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注:段氏鲜卑,最早因为石勒的关系和后赵相交莫逆,甚至甘愿为后赵之藩镇。可后赵灭亡以后,段氏鲜卑便开始独立,段龛更是这时候段氏鲜卑之主。再后来,冉闵征战四方,又和前燕对上,中原一片大乱,段龛遂趁此良机出兵南下,相继占据了陈留、广固等地,遂自称齐王。直到公元351年之时,段龛见前燕强大无比,便投降了东晋,企图傍上东晋这个大款。又能以狗咬狗的手段削弱前燕之国力,东晋朝廷当然高兴,于是批准了段龛的请求,封其为合法齐公,并给其自治的权利。段龛因此更加肆无忌惮,遂不断吞并山东各地。直到公元354这一年,段龛在山东半岛已经颇为强盛,如能利用东晋的话,也有和前燕一较高下的资格)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10 19:23:25 +0800 CST  
2月,前秦发生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巨型蝗灾,据史料载,关内经此蝗灾,百草无遗,牛马相互啃食身上的毛就食。
4月,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关中大饥,无有出兵之能,而东晋和前燕之间的矛盾已经越发激化,所以两国早晚会分一个生死。姚襄呢?恰恰紧挨着东晋,所以一旦开战,姚襄必首当其冲。他现在虽然已经投降了前燕,可前燕真的会将他当做自己的臣子来看待吗?不会,估计一旦两国开战,姚襄只有充当炮灰的份儿,所以姚襄在本月召开廷议,针对集团今后的发展展开激烈的讨论。
一众大臣们都认为,现在集团已兵精粮足,虽然无法和几个强大的政权相提并论,但也有了抵抗的资格,所以建议姚襄举全族向北迁徙,如此,当前燕和东晋交战之时他们也不会陷入第一战场之中。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10 19:23:42 +0800 CST  
符菁手下的那些士兵远远望见高台之上的苻健,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所以当即舍弃了符菁,四散而逃。
符菁,这个功劳巨大的诸侯王因此被苻健擒杀。
12日,苻健任命武都王符安(苻健的叔叔)为大司马、全国兵马大都督,主外。任命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劳为辅政大臣,主内。
当这些班子都任命结束以后,苻健将苻生拉到身边,对他坚定地道:“这个世界,只有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简单,干脆,有效。所以,我死后,不管是六夷酋长还是朝中大臣,只要有谁不听从你的命令,杀!”
公元355年6月15日,秦帝苻健魂归西去,苻生顺利继位,成为了前秦新一代帝王。
大家虽然对这个战场出身的苻生不抱什么希望,但也没想他会太差,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牲口蔑视礼法已经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10 19:23:59 +0800 CST  
自有周以来,中原地区便有国丧之说。什么叫国丧?就是皇室重量级成员死后(皇帝、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国民不准进行任何娱乐活动和战争,大赦天下也最少要等到一年以后才能进行。
这种最基本的礼法起先只在中原皇朝流行。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地扩散到了周边,所以很多异族也开始有国丧之说,只不过没有中原皇朝那么多规矩罢了。如今,五胡各国皆学汉家文化,所以国丧更是在这些胡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可苻生倒好,自己老爹死了还不到一天,他便火急火燎地大赦天下了。这和蛮荒野人又有什么区别?因此,很多大臣劝谏苻生,让他不要这么早的大赦天下,起码也要等半年再说。可苻生呢?非但没有听从这些大臣的意见,反而将劝谏他的大臣们全都给杀了。
因为这么一点小事便如此屠刀相见,这一幕简直将大臣们的三观都给刷新了。所以,从这以后,前秦的劝谏之言开始减少,大臣们对苻生心中的不满也开始增加。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1-03-10 19:24:07 +0800 CST  

楼主:鸟山居士

字数:501626

发表时间:2020-07-05 17:39: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5 09:41:15 +0800 CST

评论数:97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