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阴阳哲学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也就是说天人是一体的。人只是从这个一体中的人为隔离,是整体的一部分,它的独立是相对的。人通过自己的阳与周围世界相联系,通过阴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阴阳的作用就在于此。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
楼主 rclzf2013  发布于 2020-07-02 10:19:01 +0800 CST  
人的相对性表现在人与天地的依赖和斗争中,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有时人是主动方,有时环境是主动方,人体的很多疾病就是人防守不密,为自然所攻破。所以内经中提到人要逆从阴阳,以保持人体的气血正常运行。
楼主 rclzf2013  发布于 2020-07-02 17:34:00 +0800 CST  
人体是通过呼吸和饮食来维持体内气血的运化。这个运化过程与天地之间物质的运化有相似性。轻清的上扬,重浊者下行,饮食消化的有用的东西就是通过这种运动输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这其实是一个阴阳分化+阴阳互补的过程。输送渠道也有阴阳,血管内为阴,外为阳,外部的范围就大了,所有器官之间、肌肉腠理都可形成渠道,这样形成的固定渠道就是经脉,这样的渠道形成与各部分需要的成分及轻重缓急有关。由此使食物的精华充盈于整个人体,滋养人体的角角落落,使其保持活性。在这里中西医的分野就出现了,内经把人体分部,所谓三部九侯,而西医只认器官,所谓物质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并不是人体的全部,因为有虚的地方存在,那么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就是片面的,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找不到经脉也是自然的。
楼主 rclzf2013  发布于 2020-07-02 17:38:06 +0800 CST  
-“-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楼主 rclzf2013  发布于 2020-07-03 07:38:05 +0800 CST  
内经中谈到用针灸治病的方法是“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主要是调理气血,使之平衡,但也不排除对抗疗法:“宛陈则除之”。可见中医的治病采取的也是两手:疏导和以暴制暴,重在疏导。这和西医的对抗疗法形成对比。疏导在于恢复自身生理机能,提高免疫力,使病菌失去生存的土壤。对抗则是杀灭病菌,无意于提高机体机能,只能使气血恢复低水平的平衡,甚者伤及其它组织,留下后患。现在的单组分药物实际就是一把无形的刀子,他在杀灭中难免伤及左右。但这种方法救急非常有效,这是它的优势,能够解决疏导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治病时,如果中医有把握治好就用中医,中医能做到保全,中医没把握再求助西医,用西医就要承担可能留下后遗症的思想准备,西医可以得起正但须留其负。由此也可以看出阴阳两手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做到全面和周及。
楼主 rclzf2013  发布于 2020-07-03 07:55:28 +0800 CST  
中药是在五行分类指导下的有目标的搜寻和筛选的,因为针对五脏的调理有对应的五味五色要求,这种要求大大缩小了药物选择的范围,可以为药物筛选预设路线、指明方向。
楼主 rclzf2013  发布于 2020-07-03 07:59:10 +0800 CST  
《黄帝内经》对人体结构及气血运行做出了详尽的分折,指出各类疾病形成的内外原因、发展轨迹及治疗原则,详细论述了针灸治序的方法及理论,是运用阴阳五行的方法和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具体的事物,解析说明了阴阳理论的所有要点,为我们认识理解阴阳哲学提供了具体素材,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
楼主 rclzf2013  发布于 2020-07-03 08:28:50 +0800 CST  

楼主:rclzf2013

字数:17041

发表时间:2020-06-19 00:27:0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03 13:05:15 +0800 CST

评论数: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