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君王谱》蒙古帝国君王谱〈长篇连载〉



哈萨克汗国(下):塔武凯勒

13.塔武凯勒
塔武凯勒汗,哈萨克汗国可汗,执政于1582~1598期间,为齐海汗之子。其父执政时,即封他为苏丹,一再率众随父出征,两次击败塔什干的巴拜苏丹。1582年,其父在追击巴拜苏丹的途中战死,他继位为汗,继续率众追击,杀死巴拜苏丹,俘虏其子及将领,将巴拜苏丹的首级及其战俘献给巴拜苏丹的政敌----布哈拉汗国的阿卜杜拉汗二世。此战他收复了锡尔河流域的领土,后来,他与阿卜杜拉汗二世发生矛盾。1597年,他率众与阿卜杜拉汗大战于塔什干,获得胜利。次年春天,阿卜杜拉汗二世死,其子阿布德勒•木明继位,伊朗的统治者出兵攻击阿布德勒•木明,他乘机攻击南阿姆河流域,占领了安集延、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地,并长期围困布哈拉城,在城郊的一次战斗中受伤,撤退回国后不久,即伤重而死。
14.叶斯穆
叶斯穆汗,哈萨克汗国可汗,执政于1598~1643年。为齐海汗之子,塔吾凯勒汗之弟。身材魁梧,作战勇敢,被人称为“魁梧伟大的叶斯穆巴图尔(英雄)。曾在进军河中地区。夺取安集延、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城的战斗中立有大功。1598年,其兄塔吾勒汗战死,他继位为汗。改变其兄的对外政策,与邻邦建立友好关系。同年,俄国攻灭西伯利亚汗国,原来臣属于西伯利亚的哈萨克部落转而归属于哈萨克汗国,其领土向北方扩展了许多。为了稳定国内秩序,加强法制,在执行《哈斯木汗法典》的同时,收集和整理了哈萨克的习惯法,俗称《叶斯穆汗法典》。接着,他出兵攻打企图独立的堂兄弟、塔什干总督吐尔迪•穆罕默德苏丹,平定了这股叛乱势力,杀死了吐尔迪•穆罕默德,是哈萨克汗国保持了统一的局面。在他统治期间,哈萨克汗国的人民得到了一个比较安定的休养生息的时期。
15.头克
头克汗,(?-1718年),又称迪亚夫卡,哈萨克汗国大可汗。在1652年,额什木之子扬吉尔汗死后,他降低苏丹(王子)的权力,提高了巴图鲁与贝伊权力,实行集权。他是最后一位统一的哈萨克可汗。
他统治时期,准噶尔的噶尔丹常出兵哈萨克(1687策妄阿拉布坦取突厥斯坦,1711-1712,1714,1718)。他这时统一三玉兹,1692也派使者到彼得一世。18世纪初基本统一汗国,对准部也抵御成功。他任命大玉兹乌孙部托列比编制七部法典,他统治末期汗国再次分裂,哈萨克汗国从此迸入大灾难年代。
16.波拉特
波拉特汗,哈萨克汗国可汗,执政于1718~1729年,为头克汗的儿子。1718年,其父死后继位。三部的势力有所扩展,大玉兹的统治者为卓勒巴尔斯汗,中玉兹的统治者为赛买克汗、库什汗,小玉兹的统治者为阿布勒海尔汗,他们名义上都遵从博拉提汗,但在自己的统治区内部有极大的权力。1723年春,哈萨克汗国东部大雪成灾,准噶尔部又突袭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博拉提汗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被迫屈服,大玉兹和中玉兹的大部分成为准噶尔的附庸,小玉兹则逃入俄国的统治区。哈萨克族四处流散,家破人亡,赤地千里,这样的苦难一直延续到1727年。1728年----1729年,哈萨克草原风调雨顺,牲畜得以滋生。准噶尔部因首领策旺阿拉布坦死,噶尔丹策零新立,忙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放松对哈萨克汗国的控制,博拉提汗得以组织和集结兵力,击败准噶尔驻军,将其赶出国境,使大玉兹和中玉兹的大部分领土重新回归哈萨克汗国。
17.阿布来
阿布来汗(哈萨克语:ابىلاي حان / Абылай хан Ablai Khan;1711年-1781年),哈萨克汗国中玉兹汗,原名为阿布里曼苏尔(Әбілмансұр‎),为中玉兹贵族——扬吉尔汗的五世孙,祖父是突厥斯坦城总监,人称“吸血鬼阿卜赖”。
12岁时,其父亲瓦里被准噶尔人杀害,因此随母亲流浪至希瓦汗 亲后来改嫁一位维吾尔人。他在16岁回到草原,为大玉兹乌孙部的托列比放牧,后到中玉兹伯克帖木儿家中担任当长工。
1730年代初,他在中玉兹成为苏丹,当时中玉兹正与准噶尔人作战,阿布勒班必特汗组织哈萨克人对抗。有一位蒙古巴图鲁(中文:英雄;英语:batyr)夏尔希(有人说他是噶尔丹策零的儿子)杀死了很多哈萨克巴图鲁,形势危险之下,阿布力曼苏尔高喊阿布来口号振奋了士气,杀了夏尔希,使得准噶尔人溃不成军。阿布勒班必特想见一下那位战士,一问之下才了解大家是兄弟,祖先也是杨吉尔汗。
1735年他已成为中玉兹的汗,在旧可汗赛买克(头克汗之子)死后,与阿布勒班必特共同管事。
1741年噶尔丹策零发兵哈萨克汗国,一路攻中玉兹,另一路攻小玉兹,阿布勒班必特因力量悬殊而撤退,由阿布力曼苏尔应付。阿布赉杀死了噶尔丹策零的儿子获小胜,但力竭被俘后被囚禁两年,直到1743年9月5日才获释。阿布勒班必特为要赎回他,再次臣服准噶尔人(当时大玉兹的托列比带90人到准噶尔谈判)。
1743年阿布赉成为统一全哈萨克汗国三个玉兹的大汗,在1744年在阿赫马德•阿萨维的陵寝附近正式即位。1747年反击准噶尔人,收回哈萨克人的牧地。后准噶尔汗国内乱,一部分人利用哈萨克的力量自重。
1755年清朝灭准噶尔后,1757年阿布赉率先上表内附。1771年乾隆正式敕封为汗。不过,他也向俄罗斯帝国宣誓效忠并且获得证书,他在双重臣服身份中得到更大器重,因为他认为俄罗斯是政权的强大反对派,因此更依附中国。
有一段时间,俄罗斯人很不满他亲中态度,想引诱他去奥伦堡再趁机绑走他,但他把将牧地转移到塔什干附近,避开俄罗斯人。
最后的重要战争是与吉尔吉斯玛纳普(大封建主)作战,因为他们强行抢夺哈萨克人的牧地与塔什干,率乌孙、乃蛮与阿儿浑夺回哈萨克牧地,打败吉尔吉斯巴图鲁艾迪克依。
1781年阿布赉病重,最后死在哈萨克的卡拉干达州。他的牧地是在伊希姆河,近清朝的准噶尔边界一带,统治阿尔泰阿儿浑部落。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7-28 04:06:29 +0800 CST  


准噶尔汗国(二):巴图尔珲台吉

12.巴图尔珲台吉
巴图尔珲台吉(巴图尔浑台吉),绰罗斯氏,17世纪准噶尔部首领。哈剌忽剌的长子。1635年,被授予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的称号。继承其父统治准噶尔,与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汗共为丘尔干盟主。在位期间,促进准噶尔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1640年,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共同召开卫拉特、喀尔喀各部领主会议,组成了更广泛的联盟,制订了《蒙古卫拉特法典》。他又多次击败沙皇俄国和哈萨克汗国。1653年,巴图尔珲台吉去世,以第五子僧格为继承人。
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公元?~1649年待考),蒙古族,绰罗斯•哈喇忽刺之子。著名明朝时期北元政权太师。
公元1634年,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承袭父职,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杰出领袖。卫拉特,就是元朝时期的斡亦剌惕部、明朝时期的瓦剌,清朝时期常记作额鲁特或厄鲁特,都是不同时期的译音。
卫拉特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的广阔草原,称西部蒙古;与中部的喀尔喀蒙古(外蒙古)、东部的察哈尔蒙古(内蒙古)并称蒙古三大部。卫拉特蒙古内部又分成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和土尔扈特。卫拉特其他三部已听命于准噶尔部,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也就成了西蒙古各部的首领。
然而,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沙皇俄国侵略的魔爪这时已经伸到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窥视着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地区,而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之间又时常爆发战争,同时,卫拉特四部之间也为争夺牧场和牲畜发生冲突,草原上很不安宁。因此,一些部落离开自己原先的牧场,去别处另谋发展,公元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土尔扈特部就西迁到欧洲的伏尔加河下游,和硕特部向东迁移到青藏高原。
形势迫使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加强团结、维护安定、共同御敌的重要性。绰罗斯•巴图尔台吉开始四处奔走,呼吁各部要相互忍让,加强团结,蒙古各部对他的倡导积极回应。
公元1640年9月,在绰罗斯•巴图尔台吉和喀尔喀蒙古首领扎萨克图汗的共同倡导下,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各部首领会盟于塔城,通过了加强团结和协调的原则,制订了新的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
法典共有一百二十一条,包括宗教、社会组织、社会经济、日常生活、民事纠纷、刑事犯罪以及攻防组织等方面的各项内容,法典中还写进了卫拉特和喀尔喀结束内战的善后措施,明文规定了两大部落和各部之间在对外战争中相互支援、共同抵御敌人的条款。
《蒙古卫拉特法典》的制订,对巩固牧区的社会秩序、加强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各部之间的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沙俄企图挑拨各部争斗,以从中渔利的阴谋,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年)开始,沙皇俄国的哥萨克军在准噶尔部的传统游牧地上先后建立托木斯克,库茨涅茨克、叶尼塞斯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等军事堡垒,并以武力为后盾,胁迫准噶尔部首领归服沙皇俄国。与此同时,准噶尔部为维护民族独立开始了反对俄国兼并其牧地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前一阶段是在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和绰罗斯•僧格的领导下进行的,后一阶段则是以绰罗斯•策妄阿拉布坦和绰罗斯•噶尔丹策零为领导者。
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任准噶尔部首领时,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尔吉斯人是准噶尔部的属民,他们向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交纳贡赋。鄂毕河中游也是准噶尔部属民的牧地,在这里,准噶尔部首领曾与沙皇俄国谈判,确定双方以鄂木河与鄂毕河上的黑角沿线为界,以北属沙皇俄国,以南属准噶尔部。在额尔齐斯河东岸库隆达草原西部的雅梅什湖,常驻有准噶尔部的边防军队。专事保护该湖的盐矿资源。
沙皇俄国对卫拉特蒙古的实际盟主,拥有强大实力的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十分重视,多次派遣使团出使准噶尔部,拉拢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则不断地向俄国使臣表明自己维护民族独立的态度,并指责哥萨克的军事侵略活动。
明崇祯十三年(后金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向俄使明索伊•列密佐夫指出“吉尔吉斯人是他—珲台吉的属民。”他指责说:“你,明索伊携带皇上的赏物、礼品来我这里;而另一方面,俄国人却在攻打我的属民”。他要求沙皇俄国托博尔斯克将军停止向吉尔吉斯人收取实物税,不再袭击和捉走吉尔吉斯人。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还组织了武装抗俄斗争。
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沙皇俄国军队进入雅梅什湖开采盐矿,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立即派准噶尔军两千余名前往阻击,并进而攻击了塔拉和秋明的沙俄军队。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又组织准噶尔军袭击了托木斯克的俄军。
这些斗争,有效地阻止了俄军的入侵。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的反俄斗争是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抗击沙皇俄国入侵斗争的序幕。
13.僧格
僧格(蒙古语:ᠰᠡᠩᠭᠡ,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1670年),又作僧厄,17世纪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五子。1653年,由其父临终前指定为继承人。他加强与清朝的联系。抵御沙皇俄国的入侵。俄国强行对准部征税,僧格抗议,出兵攻打俄军哨所。1670年,僧格被异母兄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谋杀。之后,他的六弟噶尔丹继位。1697年,噶尔丹被康熙皇帝打败后,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7-30 10:09:16 +0800 CST  


准噶尔汗国(三):噶尔丹

14.噶尔丹
绰罗斯•噶尔丹(Galdan,源自藏语“甘丹”,意为兜率天,1644年—1697年),又作嘎尔旦、噶勒丹,准噶尔部人,绰罗斯氏,号博硕克图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准噶尔部贵族首领,是17世纪厄鲁特蒙古(卫拉特)准噶尔汗国大汗,也先的后裔。
噶尔丹幼年在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佛法。1670年(康熙九年),其兄僧格珲台吉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噶尔丹自西藏返回,击败政敌,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威逼北京。康熙遂发动三征噶尔丹之役。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征讨噶尔丹时,噶尔丹死于科布多。
噶尔丹的一生兼有多重身份,既是僧俗领袖又是蒙古民族历史人物,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噶尔丹是17世纪后半叶蒙古社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对蒙古各部的统一,促进蒙古社会的向前发展,对准噶尔汗国的巩固和发展,为后来噶尔丹策零时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西域和蒙古草原,为清朝的大统一打下了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起了破坏作用。
(1)早年经历
1644年(清顺治元年),准噶尔部玉姆阿噶生下噶尔丹,为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西藏黄教上层特派人到准噶尔,认定噶尔丹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的第三世化身。
1656年(顺治十三年),噶尔丹入藏学经,在拉萨见到达赖喇嘛后,去札什伦布寺拜班禅博克多为师,成为座主班禅,接受佛学教育。
1662年(康熙元年 ),四世班禅圆寂后,噶尔丹到拉萨,在达赖喇嘛门下学经。他表现出色,学有所成,颇受五世达赖喇嘛的赏识。
1666年(康熙五年)11月23日,噶尔丹随同到拉萨朝圣的僧格夫人策妄札勒姆回准噶尔。 其不仅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曾用蒙古文翻译了大量的藏文经典,为去世的鄂齐尔图车臣汗的儿子噶尔达玛举行超度仪式。
1668年(康熙七年)4月初,俄国使者伯林与僧格就惕列乌特人等问题会谈后,于同月6日,噶尔丹在接见了俄国使者伯林。
1669年(康熙八年)10月,噶尔丹接见了俄国使者鲁兹次基,为报复僧格使者伊什被俄国当局投入托木斯克监狱的行为,噶尔丹不给鲁兹茨基一行提供食宿,并将其关进布哈拉地下牢房。
(2)主政部落
1670年(康熙九年)9月,僧格洪台吉被对立派车臣台吉暗杀。在西藏朝拜布施的噶尔丹经其母雅穆阿噶的奉劝和五世达赖的允准,还俗后赶回卫拉特蒙古,招集僧格的逃散部众千余骑,向阿尔泰进发,车臣率万骑迎战。噶尔丹“独当先,越马挺枪,最深入,斩杀百十骑,溃其军”。车臣退至阿尔泰山口,噶尔丹追及展开决战,获得胜利 [17] 。车臣身死,卓特巴巴图尔逃亡青海。
1671年(康熙十年)初,噶尔丹博硕克图即位成为绰罗斯部洪台吉,并婴其兄妻阿奴塔娜为哈敦,以此身份还俗,噶尔丹开始整顿内部,“招徕归附,礼谋臣相土,宜课耕牧。”冬,住牧于哈喇禾木一带的杜尔伯特达赖台什之孙阿勒达尔台什,率部投奔了噶尔丹。
1672年(康熙十一年)正月,噶尔丹继僧格成为准噶尔首领后,即向清政府上疏,要求承认其继僧格之位的合法性,得到了清政府的确认。6月,由五世达赖授予珲台吉的印章。沙俄政府借护送僧格派往莫斯科交涉的代表涅乌芦思返回准部之机,派遣卡尔瓦茨基到噶尔丹牙帐活动。10月,噶尔丹接见了卡尔瓦茨基,要求他转告沙俄当局不要阻拦噶尔丹的代表,并遣送他们去莫斯科,同时要求沙皇“把过去几年从各卫拉特王公处迁往俄国境内的臣民予以送还”。
(3)扩张政策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和硕特部昆都伦乌巴什之孙丹滓洪台吉,率部投靠噶尔丹;土尔扈特部衮布台吉也拥众来归。噶尔丹将他们安罝于乌陇古湖、布拉干和青格勒河一带。随后,噶尔丹借口其从兄第巴噶班第与僧格有隙,发兵讨伐巴噶班第及其父楚琥尔乌巴什,但出师不利,兵败受挫,求庇于鄂齐尔图车臣汗。不久,噶尔丹又与鄂齐尔图车臣汗反目为仇。
1674年(康熙十三年),噶尔丹派使臣桑吉克和格苏勒到莫斯科,转达了卫拉特人“愿意与伟大国君的乌克兰人民和睦相处,友好互市”的愿望。此外,噶尔丹撤销其父亲和兄长不允许俄国人进入领地的禁令“允许俄罗斯人通过卫拉特领地进入中国内陆地区。
1675年(康熙十四年),鄂齐尔图车臣汗与楚琥尔乌巴什联兵进攻噶尔丹失败。
1677年(康熙十六年)正月二十日,噶尔丹“自斋尔的特莫火拉地方向鄂齐尔图车车臣汗发起攻击”,“戕鄂齐尔图,破其部”。鄂齐尔图车臣汗部众部分为噶尔丹所并,部分逃到青海、甘肃交界处,其妻多尔济拉布坦率少数随众逃往伏尔加河畔土尔扈特汗国。噶尔丹实现了“胁诸卫拉特奉其令”的目标,成为卫拉特汗。噶尔丹攻杀鄂齐尔图车臣汗后,遣使献俘及“以阵获弓矢等物来献”,康熙拒受献物,但对每年常贡之物照例收纳 。
1678年(康熙十七年),噶尔丹平定杜尔伯特、辉特等漠西卫拉特各部,形成比较统一的政权。同年冬天,达赖派遣使者向噶尔丹洪太吉授持教受命王即丹津博硕克图汗称号。噶尔丹随后举兵侵青海,但行军11日后即撤归。
1679年(康熙十八年)7月,噶尔丹领兵3万,“将侵吐鲁番,渐次内移,往后西套,前哨已至哈密”,迫使吐鲁番、哈密臣服,准噶尔势力伸展至甘州(今甘肃张掖)一带,“驻屯在甘州附近撒里维吾尔族地方的军队征收硫黄、倭铅等贡赋”。其后维疆地区白山派首领和卓伊达雅图勒拉(即阿帕克和卓)和卓伊达雅图勒拉投身噶尔丹麾下。
1680年(康熙十九年),噶尔丹应达赖喇嘛之请,派兵帮助天山南路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与“黑山派”争斗,经阿克苏、乌什等地向喀什噶尔、叶尔羌进军,在白山派教徒的响应下,横扫南疆,将察合台后王伊思玛业勒囚禁于伊犁,扶植和卓伊达雅图勒拉为王,称阿帕克和卓(意为世界之王),叶尔羌汗国灭亡。随后兵锋直指青海边界,但因清军把守严密,噶尔丹逗留几日后撤兵。
1681年(康熙二十年)之后,噶尔丹开始向西扩张,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噶尔丹率骑进攻哈萨克头克汗,噶尔丹虽“丧师返国,未尝挫锐气,益征兵训练如初”,并遣使警击,“汝不来降,则自今以往,岁用兵,夏蹂汝耕,秋烧汝稼,今我年未四十,迨至于发白齿落而后止”。次年,噶尔丹再发兵,攻占塔什干、赛撒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齐等城市,擒获头克汗之子作为人质,押往西藏,“以畀达赖喇嘛”,使哈萨克之地成为西蒙古准格尔部的领土的组成部分之一。之后,准噶尔直抵锡尔河沿岸的诺盖人部族聚居区—“美人国”。 1683(康熙二十二年)—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噶尔丹与费尔干纳的布鲁特人、乌兹别克人进行战争。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秋,噶尔丹在远征布鲁特人时,其部队到达帕米尔的穆尔加布河,甚至远征到了萨雷阔里山。不久,准噶尔骑兵占领费尔干纳使乌兹别克汗国。到17世纪70年代末,噶尔丹已将准噶尔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伊犁河谷,冬营地有额尔齐斯河(也尔的石河)、博尔塔拉等地。此时准噶尔的统辖地域,北鄂木河,沿额尔齐斯河溯流而上,抵阿尔泰山,西抵巴尔喀什湖以南哈萨克人的游牧地,东达鄂毕河。准噶尔统治了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区,并将势力扩展到七河流域与伊塞克湖地区。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7-31 09:08:35 +0800 CST  


准噶尔汗国(四):策妄阿拉布坦

(4)东进受挫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率军3万,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蒙古游牧地区。8月,土谢图汗仓促迎战,初战即失利。噶尔丹的骑兵乘势击溃车臣汗和扎萨克图汗两部,掠夺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牧地,致使喀尔喀蒙古诸部举部内迁,“溃卒布满山谷,行五昼夜不绝”。此时,准噶尔内部发生分裂,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索诺木阿拉布坦、丹津鄂木布均已成年,噶尔丹与亲信奈冲鄂木布合谋,毒杀索诺木阿拉布坦,试图谋杀策妄阿拉布坦未果,策妄阿拉布坦开始逃亡。冬,噶尔丹率兵追击,在乌兰乌苏被策妄阿拉布坦全歼。同年11月,楚琥尔乌巴什之子额琳臣率“子弟台吉十余人,弓箭手三百余人,计一千余口,来投皇上”。分裂使噶尔丹兵员锐减、失去根据地,噶尔丹随即进入漠南蒙古,劫掠驼马牛羊,以图发展。秋,噶尔丹派达尔汗宰桑到伊尔库茨克请求沙俄出兵。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2月,噶尔丹派阿尤吉达尔汗哈什克到涅尔秦斯克,向地方军政长官费德罗斯科利彼茨通报有关漠北蒙古的情况,希望沙皇政府能给与军事援助。5月,噶尔丹在沙俄殖民者的支持和怂恿下,集兵3万,渡乌札河,扬言请俄罗斯兵,会攻喀尔喀。康熙令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备边,征调科尔沁、喀喇沁等部兵至阿喇尼军前。6月,噶尔丹进入乌尔会河以东地区,尚书阿喇尼领军阻截,兵败。7月,常宁所部在乌珠穆沁败于噶尔丹。29日,噶尔丹率劲骑2万,屯兵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噶尔丹驻乌兰布通峰顶,于峰前布设“驼城”,严密守御。8月,福全率军向乌兰布通发起进攻,连战3日,大败噶尔丹。同时策妄阿喇布坦乘其出兵喀尔喀时,“尽收噶尔丹之妻子、人民而去”。噶尔丹率余兵千余,逃往漠北,以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为基地,恢复生机。
1691年(康熙三十年),噶尔丹派人到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图巴河沿岸图巴族聚居区活动。
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夏秋之间,噶尔丹多次致书康熙,要求把喀尔喀七旗蒙古牧民发回故土统治,以实现“我长北方”的宿愿,但遭到康熙拒绝。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8月,康熙密谕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遣人详约噶尔丹。11月,噶尔丹率兵6000人,沿克鲁伦河而下,至河源处屯聚,于巴彦乌兰(今蒙古温都尔汗西)肆掠牲畜,并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内犯漠南”。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2月,康熙再次亲征,以三路清军约期夹攻。5月,清西路军在大将军费扬古率领下,于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败噶尔丹,歼灭其主力,噶尔丹率数十骑遁。6月,噶尔丹部将丹济拉偷袭翁吉(今蒙古阿尔拜赫雷东南),企图劫夺军粮,被清军大败。昭莫多战后,噶尔丹的处境十分困难,部众四散逃亡。此时伊犁河流域已为宿敌策妄阿拉布坦所控制,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息特汗国阿玉奇汗与策妄阿拉布坦结成了反噶尔丹联盟,沙皇俄国视噶尔丹已成政治包袱而拒于接纳,回部、青海、哈萨克皆隔绝叛,清朝封锁了噶尔丹往青海、西藏去的道路。
(5)兵败病亡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3月初,噶尔丹流窜到阿察阿木塔台地方,“噶尔丹所,有诺颜格隆阿喇儿拜,下有一百余”,噶尔丹“遣人约丹济拉,会于阿察阿木塔台”。 4月4日,噶尔丹在科布多地区布颜图河边的阿察阿穆塔台地方病亡。噶尔丹死后,护从丹济拉等火化其遗体,携骨灰,与噶尔丹之女钟察海率部准备降清。但策妄阿喇布坦派遣的堪都等尾随而来,噶尔丹的骨灰和女儿钟察海、诺颜噶隆、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等,均落入策妄阿喇布坦手中。丹济拉和部落失散,在哈密见到其子后,一起降清,清朝将其安置在八旗察哈尔内。此后,清朝以断绝贸易相威胁,策妄阿喇布坦于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8月、1702年(康熙四十年)分别将噶尔丹的骨灰和钟察海送入清朝。
15.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1727年),清朝时期准噶尔蒙古的大汗。是准噶尔汗国原首领僧格之长子。僧格于1670年被暗杀后,其弟噶尔丹自西藏返回,在达赖喇嘛以及和硕特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支持下登上了准噶尔大汗之位,策妄阿拉布坦遂率部众依附噶尔丹。1690年,噶尔丹出兵喀尔喀蒙古。策妄阿拉布坦趁此机会发兵占领了原准噶尔领土,将噶尔丹遏制在科布多无法西还。此后,策妄阿拉布坦与康熙皇帝合作,彻底击败噶尔丹。1698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成为准噶尔大汗。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从伊犁河谷出发,攻占拉萨,杀拉藏汗,在卫藏建立统治,1720年被清军赶跑。1727年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
(1)占据准部
1670年僧格被暗杀后,其弟噶尔丹自西藏返回,在达赖喇嘛以及和硕特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支持下登上了准噶尔大汗之位,策妄阿拉布坦遂率部众依附噶尔丹。1684年,策妄阿拉布坦奉噶尔丹之命西征哈萨克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为巩固其在准噶尔部的统治地位,杀其弟索诺木阿拉布坦,又暗中派人对策妄阿拉布坦进行迫害。策妄阿拉布坦被迫率领僧格旧部5000部众逃至博尔塔拉河游牧,并击败了噶尔丹亲率的2000追兵。与噶尔丹分立,并积极配合清朝政府同噶尔丹割据势力进行斗争。1690年,噶尔丹出兵喀尔喀蒙古。策妄阿拉布坦趁此机会发兵占领了原准噶尔领土,将噶尔丹遏制在科布多无法西还。此后,策妄阿拉布坦与清朝康熙帝合作,彻底击败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绝望自杀,策妄阿拉布坦将其骨灰献给康熙帝。1698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成为准噶尔大汗。准噶尔故地尽归其所有。
(2)中亚扩张
即汗位后,策妄阿拉布坦于1699年派其弟策凌敦多布西征,征服了哈萨克汗国的头克汗,使哈萨克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个汗国,并均臣服于准噶尔。
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期,准噶尔的社会经济较噶尔丹和巴图尔珲台吉时期有所发展。康熙五十四年、五十八年他又数次派兵抗击沙俄的侵略。
(3)与清和战
随着统治权力的扩大,策妄阿拉布坦与清朝政府的矛盾日渐加剧。康熙五十四年,他派兵袭击哈密北境五寨;五十六年,阿拉布坦开始密谋反对西藏行政掌权者第巴桑结嘉措,因为桑结是噶尔丹坚定的支持者。1707年,战争里桑结被和硕特汗国王拉藏汗杀死,拉藏汗之后在清朝的支持下另立新的六世达赖,但遭到各地藏族王公的反对。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率6000军,从伊犁河谷出发,经过和田,攻占拉萨,杀拉藏汗,在卫藏建立统治。
1718年,清朝自四川出兵西藏,但是被策零顿多布击败。1720年,清朝再度出兵,以恂勤王胤禵为大将军统领各军,年羹尧为四川总督负责后勤保障,三路发兵。10月16日,策凌敦多布兵败逃走,剩下残兵败将四、五百人回来,清朝恢复了对西藏的统治。之后,清朝向准噶尔本土发动了攻势,一度占领乌鲁木齐,但不久后因为康熙帝去世而撤回。1723年,策妄阿拉布坦支持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叛乱,但是不久即被清朝平定。1725年,清朝新即位的雍正帝同策妄阿拉布坦议和,划分了边界,并商定互相贸易。他对维吾尔族与中亚的政策是人质制,把他们送到伊犁,执其酋,收其赋。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8-01 08:08:39 +0800 CST  


准噶尔汗国(六):达瓦齐

19.达瓦齐
绰罗斯•达瓦齐(生卒年不详),是大策凌敦多布之孙。噶尔丹策零去世后,他得在噶尔丹策零女婿阿睦尔撒纳的拥护和支持,自立为准噶尔部大汗。阿睦尔撒纳后来割据新疆伊犁独立,达瓦齐非常不满,发兵将其击败,阿睦尔撒纳被迫逃到清朝求庇于乾隆帝。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派大军,由阿睦尔撒纳指引西征准噶尔部。清军在“格登山战役”中歼灭了准噶尔部军队主力,不久即俘获了绰罗斯•达瓦齐,押解至北京。强盛数世纪的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也标志着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地区长达五百余年的统治完全结束。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乾隆帝册封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喜塔腊氏为皇子嘉亲王永琰的福晋,大赦天下,清廷释放绰罗斯•达瓦齐,授封为准噶尔亲王,后在北京去世。
(1)取得汗位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故。准噶尔内部为了争夺统治权,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讧,各封建主互相倾轧,内战纷起。噶尔丹策零逝世后,其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凭借其母身份高贵而继位,但他荒淫无道,暴虐百姓,被部众废弃。乾隆十五年(1750年),部众拥戴噶尔丹策零庶长子喇嘛达尔札为首领。在位期间,他对内和清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对外坚决抵制咄咄逼人的沙俄侵略势力,成为沙俄继续南侵的障碍。
乾隆十七年(1752年),沙俄派人欲收买和硕特拉藏汗之孙,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之孙达瓦齐来推翻喇嘛达尔札,妄图使他们取而代之,建立傀儡政权,阴谋未能得逞,后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叛逃至哈萨克,喇嘛达尔扎即派兵前往擒拿。同年底,阿睦尔撒纳唆使达瓦齐暗选精兵一千五百行,由达勒奇岭山路间道赴伊犁,采取买通内奸和突然袭击的手段,杀死喇嘛达尔扎,篡夺了汗位。
(2)反目成仇
达瓦齐为汗后,为表彰阿睦尔撒纳所立汗马功劳,将塔尔巴哈台牧地赐给他,对清朝则采取归附态度,但达瓦齐为人荒淫无度,不理政事,相比喇嘛达尔扎的无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得准噶尔怨声载道,故归降的纳默库济尔噶乘机起事,欲取而代之。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帮助和策划下,粉碎了夺权活动,杀死了政敌。但阿睦尔撒纳觊觎准噶尔汗位已非一日,只是因为他不是准噶尔直系血统,得不到贵族支持,因此以拥立达瓦齐为名,积极培植个人势力,抢夺地盘,妄图取而代之。
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月,乾隆帝派人至达瓦齐处,要求管理伊犁以北直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而让达瓦齐只管辖博罗塔拉以南地区。此举遭到达瓦齐的拒绝,他们的联盟至此宣告破裂,开始互相征伐。乾隆十九年(1754年),达瓦齐亲率兵马直至额尔齐斯河进行征伐,阿睦尔撒纳不敌,陷于绝境,被迫投向清朝。
(3)众叛亲离
面对准噶尔统治集团的内讧和残暴统治,天山南北各民族人民或反叛逃亡,或投奔清朝,大批厄鲁特部众离开了准噶尔地区。乾隆十五年(1750年),准噶尔宰桑萨喇尔反对达瓦齐,率部众千余户内附。
乾隆十八年(1753年),杜尔伯特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不满与准噶尔的排挤欺凌与控制,认为:“依附准噶尔,也不是长远之计,不如快点归顺大清。”所以率部众三千七百多户,一万五千余人内附。同年八月,辉持部阿睦尔撒纳和其它宰桑、台吉,偕同和硕特台吉班珠尔等前来归降。这对于一直将多位先祖多年未完成统一西北大大业而耿耿于怀的乾隆皇帝来说,不仅削弱了准噶尔部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准噶尔部的各种情况,为出兵准噶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4)反叛失败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当时清朝全国形势已趋统一,只有西北边疆地区还在准噶尔贵族的统治之中,时时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和北部蒙古族地区的安宁。清朝政府为彻底解除来自西北边疆的威胁,一直为统一西北作积极准备。厄鲁特三车凌和阿睦尔撒纳的内附,使清朝完全掌握了准噶尔内讧和互相残杀以及达瓦齐众叛亲离的情况。准噶尔的内乱使乾隆下定决心乘势出兵西域,完成最后统一西北大业。阿睦尔撒纳曾向乾隆建议:“塞外秋弥的时候,我们的马肥,而清廷也是马肥时节,不可贸然进军准噶尔。不如等到春天乘达瓦齐准备不足,而且也不能逃到远处,可以在这时发兵准噶尔,可以一战将达瓦齐擒拿,永无后患。而且准噶尔东部边境以额尔齐斯河与清朝交界,本来就是杜尔伯特原来驻扎的地方,和阿尔泰山接近,大清正好可以在此屯田以备粮饷,大清应该先派兵一万人占据这里的有利地形,派大军两万整装继续前进”。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亲自拟定了讨伐准噶尔的檄文,阐明了出兵准部的原因和目的。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军兵分两路,北路由班第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由乌里雅苏台进军;西路命永常为定西将军,萨喇尔为定边右副将军,由巴里坤向伊犁地区进发。
由于厄鲁特和西域各族人民对准噶尔贵族的内江和残暴统治十分不满,希望早日实现统一和安定局面,也由于清朝政府制订和贯彻了对准噶尔比较稳妥的政策,因而清政府统一西北的行动,受到牧民和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当清军往征达瓦齐途中,准噶尔部大的封建主有的数千户,小的数百户,都拿着奶酪、羊马,络绎不绝前来迎接清军,没有一个抵抗清军的。达瓦齐没有料到清军会提前行动,部下的不战而降使其阵脚大乱,仅带亲信七十余人逃往天山以南投奔乌什,结果为乌什城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送交清军。
(5)幸运结局
达瓦齐被押送至北京后,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乾隆帝以册封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喜塔拉氏为皇子嘉亲王的福晋为由,大赦天下,释放达瓦齐,免死加恩封为亲王,入旗籍,赐地京师,充分显示了乾隆皇帝怀柔远人的用心。
20.阿睦尔撒纳
阿睦尔撒纳(1723—1757年),清朝厄鲁特蒙古辉特部台吉,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外孙。名为辉特台吉伟征和硕齐之子,实是和硕特部拉藏汗长子丹衷的遗腹子。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一带。乾隆二十一年三月,在清军追击下,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俄国遣使携信与其密谋,表示支持。同年冬,他潜回塔尔巴哈台自立为汗。乾隆二十二年七月被清军击溃之后借道哈萨克投奔沙俄。九月病死。
乾隆十七年(1752年)冬,助达瓦齐袭杀喇嘛达尔札夺取汗位,不久又与达瓦齐发生火并,被击败。
乾隆十九年秋,为借助清军之力翦除政敌,与杜尔伯特部台吉纳默库、和硕特台吉班珠尔率所部两万余人,归附清廷,封为亲王(后晋封双亲王)。
次年春,清军兵分两路进攻伊犁、征伐达瓦齐时,任定边左副将军。攻占伊犁后,他广结党羽,欲挟清廷封其为厄鲁特四部总汗。清廷以“行饮至礼”为名,准备召回处置。阿睦尔撒纳在前往热河途中,借口暂归治装,逃回塔尔巴哈台,唆使同伙乘机抢掠清军台站,袭击伊犁。清将班第兵败自杀,天山南北变乱复起。
乾隆二十一年三月,在清军追击下,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俄国遣使携信与其密谋,表示支持。同年冬,他潜回塔尔巴哈台,收集残部,自立为汗。同时,派达瓦使团向俄国求援,以永远臣服俄国为条件,要求俄国承认他为厄鲁特总汗,并在额尔齐斯河与斋桑泊之间修建要塞,以防清军进攻。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被清军击溃,借道哈萨克投奔沙俄。受俄罗斯西伯利亚总督包庇,九月病死于托博尔斯克以东20俄里的库杜斯克酒厂(中天花而死)。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8-03 08:48:57 +0800 CST  


和硕特汗国(上):兴衰

和硕特汗国,一般指卫拉特(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建立的汗国,臣属于后金和随后的清朝。前期是天山地带的部落级酋邦,后期是青藏高原巨大汗国。
清朝的属国:1635年起进入清朝的藩属国。
固始汗(顾实汗)是蒙古成吉思汗之弟的后代,他年少时单骑去化解卫拉特与青海北部喀尔喀蒙古之冲突,被黄教活佛东科尔呼图克图和喀尔喀蒙古领袖共赠“大国师”称号,汉语国师的蒙古语转音为固始。17世纪中期,大哥遇害后,他继任和硕特部首领和卫拉特盟主。后来称固始汗。
1634年西藏黄教摄政者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四世班禅共同致信固始汗,请其出兵救援。1637-1641年固始汗攻入青海和西康,1642年攻占日喀则,灭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噶玛王朝),确立格鲁派诸领袖在西藏的政治地位,重建布达拉宫、扩建大昭寺。当时四巨头里第巴是达赖的总管,管一般行政,是中级型政教合一(其它权力还是汗庭管理,乾隆皇帝确立的噶厦政府才是高级型合一)。
第二代汗王起,重点在青海。1709年康熙帝派赫寿去拉萨,后演变为驻藏大臣制度。1717年准噶尔汗国攻入拉萨,杀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赶走准噶尔军。不久,清朝快速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在青海建立直接管理体系。
和硕特汗国主动纳入清朝,为多民族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改变了西藏的诸教派地位关系,独尊格鲁派,噶举派传统的不丹和拉达克则另为其政。
1.天山区域
(1)天山北麓的部落
固始汗的祖父博贝密尔咱、父哈尼诺颜洪果尔世为厄鲁特汗(卫拉特汗,其实是盟主),有的说只是首领而非汗(真正的汗是集权领导,而盟主没有集权)。祖父博贝密尔咱为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七世孙。
固始汗开始在天山北麓。
(2)迁移到天山南麓
固始汗原游牧于天山北麓,后受到准噶尔部的排挤,转移至天山南麓发展,一度与青海北部的喀尔喀蒙古部落发生冲突,后和平解决,被著名黄教(格鲁派)活佛东科尔呼图克图和喀尔喀蒙古领袖共同赠予“大国师”的称号,蒙古音为“固始”(固始是汉语国师的转音,元代就借用了汉语一些重要官名)。17世纪中期,大哥遇害后,他继任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和卫拉特盟主,人们称他“固始汗”(汗的名称并非随便可称,是否是到了青海才如此称呼?待考)。
这种汗邦的级别是酋邦。
后来一度返回天山北麓,因此与俄罗斯力量冲突。
2.进入西藏
(1)受西藏格鲁派领袖邀请去保护
1613年藏巴汗(首都在日喀则)彭措南嘉崇信噶玛噶举派,王国成为噶玛噶举派政权,1618年噶玛噶举派打败新兴教派格鲁派势力组成的联军,攻占拉萨,噶玛王国统治全西藏,取缔达赖和班禅的封号。
1634年,西藏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和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受到噶举派政权藏巴汗、苯教土司顿月多吉、喀尔喀蒙古却图汗等势力的深度威胁,因此,共同致信固始汗,请求其出兵救援。
(2)归顺后金(清朝)
1635年10月,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注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及其祖父、父亲、及其大侄子主鄂齐尔图汗,都是前后相继的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表示归顺后金,就代表卫拉特归顺清朝。这个时期沙俄在西北侵略卫拉特区域,彼此冲突,而东方的喀尔喀蒙古与卫拉特蒙古也冲突,1636年喀尔喀攻打卫拉特,所以固始汗使用远交近攻的方法以保护卫拉特(厄鲁特蒙古)】
(3)固始汗亲赴拉萨会晤达赖等
1636年,固始汗亲自赴拉萨与黄教诸领袖商议出兵事宜,被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班禅和达赖喇嘛【班禅是达赖的师傅,当时达赖年少并非决定性人物】授予“丹增却杰”(执教法王)的称号。
(4)固始汗入青海灭却图汗政权
1637年,固始汗军队进入青海,灭却图汗,控制青海全境。
(5)固始汗入西康灭笨教政权
1640年又发兵西康,灭笨教政权的顿月多吉。
(6)固始汗入藏灭藏巴汗政权
此后,他佯称接到达赖旨意返回青海,实则在1641年突袭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西藏当时的王国首都日喀则,在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配合下,灭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噶玛王朝)。
(7)确立格鲁派领袖的地位
固始汗尊奉罗桑却吉坚赞为师,崇祯十六年(1643年),固始汗赐给罗桑曲结“班禅博克多”的尊号。固始汗把后藏十个溪卡,全部献给扎什伦布寺,以作僧众的供养,从此扎寺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确立了班禅第二活佛的地位,成功地压倒噶举派的宗教地位,扶持格鲁派在西藏获得统治地位(注意:格鲁派三个首领摄政者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四世班禅共同致信固始汗,请求其出兵救援,因此固始汗确定他们取代噶举派的宗教领导地位)。
固始汗进入西藏后,对全藏、青海和西康地区建立了直接军事统治,只对清朝政府保持名义上的臣服,但是他并没有控制统治区域内的经济赋税,而将其大部分区域的行政权力交给了摄政者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部分区域是班禅的),使得摄政者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确立了在全区域内的领袖地位。
值得了解:格鲁派的甘丹颇章政权早期是和硕特汗国里面的政府,有复合特征,和硕特汗国亡国和清朝赶走准噶尔军后,情况变化,才建立藏军,从行政和宗教合一型政府上升为王国级政权。
(8)进一步归附清朝
顺治三年(1646),固始汗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确定了主权关系。(1635年还没有“命其统辖”,没有这种形式上的确认性授权关系)——后来多次进贡。
顺治帝于顺治十年(1653年)赐封其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承认他的地位。
固始汗1655年去世,其后代受到清朝册封。1705年拉藏汗因西藏问题请求清朝处理,是清朝实质性进入对西藏的统治,处理六世达赖喇嘛问题,1709年钦差大臣入藏是直接统治的开始了。
(9)重修布达拉宫和扩建大昭寺
固始汗攻占日喀则,灭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噶玛王朝),摧毁其王宫,决定重修布达拉宫,把木材运往拉萨以重修布达拉宫和扩建大昭寺。重修布达拉宫的具体事务负责人是黄教摄政者索南群培,而首要决定者是最高统治者固始汗。
(10)立都拉萨、庇护黄教
1642年推翻藏巴汗政权(噶玛王朝)时期,首府(国君驻地)自然在日喀则(请年少的五世达赖去日喀则短期住过,住在桑珠孜宗堡最上层的生活区,达赖在此举办了新政权庆典),后来一步步迁移到拉萨(中间阶段有双首府性质)。固始汗自己驻军日喀则防备敌人的强大残余力量,让长子驻军拉萨,让达赖在拉萨哲蚌寺部分行政(并非全部行政,日喀则等地一些重大行政还是需要固始汗处理,他实际是国君,总领全盘大事)。晚年他移居拉萨,病故于拉萨。
3.后来的变化
(1)达赖的管家自称国王
和硕特汗国高层是四巨头:达赖的第巴(总管)权力来自达赖管家的身份。
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去世,第巴-桑结嘉措,秘不发丧,诡称达赖坐静闭关,秘不见人,长达15年之久。第三代国君达赖汗(朋素克)成为局外之人。
他结纳准噶尔的噶尔丹,互相支持,又以达赖名义邀封于中国清朝。1694年,康熙帝封桑结嘉错为“掌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教弘宣佛法王”,他于是自称“土伯特国王”,以此与和硕特汗国拉藏汗抗争,并支持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蒙古。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桑结惧,加上不断受到西藏各势力的质疑,并且与准噶尔继任的策妄阿拉布坦对立,1697年立14岁的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并派遣密使赴京请封。
此时西藏政局,是两个国在冲突,矛盾很尖锐。
(2)汗庭打败达赖的管家
1701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为翊法恭顺汗),与第巴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第巴战败,1706年6月28日桑结嘉措被处死。
(3)废立六世达赖
作为达赖的仓央嘉措自然在劫难逃了。事发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情歌诗人),是假达赖,请予“废立”【请求清朝进入汗国具体事务的管理了】。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1706年11月15日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附近公噶瑙尔,染病去世。正史就记载到这里。
1707年拉藏汗和他确立的第巴隆素,决定选定阿旺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迎到布达拉宫坐床,后来得到康熙的册封。但是,藏族、蒙古族里大量格鲁派信徒大多数认为他是非法达赖,政局难以稳定。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清朝钦差大臣赫寿被派赴藏,监理拉藏汗办事。后演变为驻藏大臣制度。
4.亡国
1717年,准噶尔汗国汗王策妄阿拉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南下翻越昆仑山脉,攻入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君主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
5.和硕特汗世系
世代 姓名 年份 备注
第一代 固始汗图鲁拜琥 1642年-1655年
第二代 鄂齐尔汗达延 1655年-1668年 固始汗的长子
第三代 巴图尔摄政 1668年-1671年
第四代 贯绰克达赖汗朋素克 1671年-1701年 达延鄂齐尔汗的长子
第五代 旺札尔 1701年-1703年
第六代 拉藏汗 1703年-1717年 达赖汗朋素克之子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8-04 09:00:08 +0800 CST  

楼主:麟剑

字数:252128

发表时间:2020-04-21 16:42: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2:59:21 +0800 CST

评论数:10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