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君王谱》蒙古帝国君王谱〈长篇连载〉



蓝帐汗国

蓝帐汗国 (哈萨克语Көк Орда/Kök Orda, 鞑靼语Күк Урда/Kük Urda,土耳其语:Gök Ordu/Orda) ,又称青帐汗国、失必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的诸汗国之一,形成于1227年前后。是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分裂出的众汗国之一。它是金帐汗国位于东方的组成部分(西方为白帐汗国)。
1.创始
1242年,拔都在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定都,正式建立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拔都的弟弟昔班(术赤的第五个儿子)西征立了大功,拔都分给了他一片领地,昔班便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与额尔齐斯河之间,建立了他自己的营帐;版图最远至哈萨克的阿克托贝,称蓝帐汗国。
青帐汗国,又称蓝帐汗国,是蒙古帝国的诸汗国之一,形成于1227年前后。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时,主帅拔都的弟弟昔班,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征服了匈牙利,西征有功。故拔都将南乌拉尔地区封给他,作为他的封地。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金帐汗国分裂后,昔班在此区域建立青帐汗国。
1242年至1245年间,拔都率部从欧洲东部边缘地区撤退,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定都,建立金帐汗国。此时,金帐汗国的西部是由拔都的兄长斡儿答掌管,即白帐汗国,东部是由拔都的弟弟昔班掌管,即青帐汗国。拔都在1238年和1240年分别劫掠了弗拉基米尔和基辅后,宣称其掌管了俄罗斯诸公国,并迫使他们年年上贡并认可他提名者任国君。
2.黄金时代
青帐汗国自乌拉尔河起,绵延至多瑙河口和喀尔巴阡山。它自大多数俄罗斯诸公国索取上贡,并将战火最远向西延至波兰,向南至伊朗和保加利亚。
别儿哥转信伊斯兰教后 ,青帐汗国与埃及的马木留克结成了传统的联盟国,以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伊儿汗国。
自1280年代起至1299年,青帐汗国由两位可汗掌管,一个是嫡传可汗,一个是那海。那海是一个独断专行的武夫,他与拜占庭帝国结盟,侵略青帐汗国周边的诸国,特别是巴尔干诸国。那海在位一直到脱脱称自己才是合法的可汗的时候才结束。而青帐汗国也达到其势力的顶峰。此时正值14世纪中叶,是月即别和他的儿子札尼别掌权,并调停伊尔汗国内部分裂之事的时候。
3.衰落
青帐汗国自其创始(1240年前后)至1350年代,一直保持强盛。在西面疆域出现问题,并最终导致失去了瓦拉奇、多布罗加、摩尔达维亚、乌克兰西部地区及基辅西部的诸属国。1362年,青帐汗国在Battle of Blue Waters中被立陶宛击败,割让出这些领土给立陶宛和波兰。札尼别的去世导致青帐汗国内战延续,诸可汗并立相互攻击,无人真正执掌政权。不久,马迈在青帐汗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此时期,莫斯科公国正式脱离出蒙古帝国的掌控(至少直到1400年代初才正式脱离)。
4.覆灭
直到脱脱迷失出现,并立诸可汗才被消灭。他将青帐汗国与自己的白帐汗国联合起来,在1380年创建了金帐汗国。青帐汗国与其他诸汗国融合在一起,直到金帐汗国被彻底打败以前它们都没有真正分裂过。
脱脱迷失时代,白帐汗国向西移,蓝帐汗国向南移,渐渐接近河中农业区。昔班尼时代入主河中,维持一百年。直到1599年昔班家族绝后为止。没有移居河中的昔班家族后人和台不花别吉的后人交替管辖西伯利亚汗国,直至俄罗斯帝国征服。
5.可汗列表
昔班
勒哈都儿
哲齐不花
巴答忽儿
蒙哥•帖木儿
弗拉德
易卜拉欣(阿布海儿的祖父,昔班尼的高祖父)
阿拉伯•沙
6.昔班
昔班(蒙古语:ᠱᠢᠪᠠᠨ,转写:Shiban[转写种类不明],西里尔字母:Шибан;?-1246年)是成吉思汗的孙、拔都的兄弟、蓝帐汗国第一代可汗。
他是术赤第五个儿子,因为他太年轻,他父亲死时,得不到任何土地。他在1241年的匈牙利战役中表现出色;阿布哈齐曾经说,在俄罗斯战役中,他曾经向拔都多要五千人,以便打败俄罗斯人。
拉施德丁曾说,如蒙古人留在匈牙利,他会作为总督,他后来分到南乌拉尔山较低的地区至鄂毕河作为作为封土,他的汗国名称为蓝帐汗国,封地是在斡儿答封地之北,包括萨雷河、楚河、锡尔河,随着冬天,他在乌拉尔河南部扎营,夏天在伏尔加河与乌拉尔山活动。他还送了一万五千户给斡儿答。这国家大约在哈萨克的中,西部,西至车里雅宾斯克,东至塞米伊。他汗国在金帐与白帐之间,有一说法西伯利亚被解作昔班的地方,因为他的封地确实是在西伯利亚。
脱脱迷失时代,白帐汗国向西移,蓝帐汗国向南移,渐渐接近河中农业区。昔班尼时代入主河中,维持一百年。直到1599年昔班家族绝后为止。没有移居河中的昔班家族后人和台不花别吉的后人交替管辖西伯利亚汗国,直至被俄罗斯帝国征服。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09 08:50:54 +0800 CST  


喀山汗国(上)

喀山汗国(1438年—1552年),15世纪中叶伏尔加河中游的封建国家。原为蒙古帝国下辖的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的属地。1438年为鞑靼贵族兀鲁•穆罕默德(Olug Moxammat)所建,首府喀山城。
1.概述
喀山汗国(鞑靼语:Qazan xanlığı/Казан ханлыгы;俄语:Казанское ханство)是金帐汗国肢解后产生的,(1441-1552年),一名拔都的兄弟秃花帖木儿后人兀鲁•穆罕默德和儿子马赫第提克往在喀山,建立一独立汗国,范围大约是保加尔汗国区域,居民是操突厥语的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和乌拉尔语系的摩尔多瓦人,马里人(旧称切列米斯人)。在马赫第提克在位期间,汗国正式立国。
1452年,他的一位兄弟卡西姆逃亡莫斯科。莫斯科把一块奥卡河畔的、以他的名字命名土地封给他,名为卡西莫夫。其属下一部分逃亡至克里米亚汗国。
马赫第提克在1452年冬季,进攻莫斯科公国。他的继承者喀山汗易卜拉欣甚至1468年征服了维亚特卡,但是,他不久就被迫与俄国人媾和,并交还了他所俘获的人。易卜拉欣的两个儿子伊尔哈姆和穆罕默德•阿明争立。阿明逃亡俄国,俄国派军护送,使他即位。但他在1505年反叛。次年他打败了一支莫斯科公国的军队。
汗国与俄罗斯为邻,不时发生边界冲突。1469年沙皇伊凡三世利用汗国的内讧,曾夺取喀山城。1487年莫斯科公国再度占领喀山,并扶植了以穆罕默德•阿明为首的傀儡政府,汗国成为俄国的属地。1504年阿明摆脱了俄国的控制,1516年,阿明死后,喀山汗国绝嗣。接着,克里米亚格来王朝和莫斯科公国的瓦西里三世轮流强加自己的人选于喀山。1521年汗国同克里木汗国和诺盖汗国结盟,并起兵包围了莫斯科。不久,汗国依附奥斯曼帝国。1545~1549年,伊凡四世(雷帝)三次对汗国用兵,均未获重大进展。1551年俄军修筑斯维亚日斯克要塞,集结重兵,准备决战。1552年伊凡四世亲率15万大军,携大炮 150门,进攻喀山,汗国灭亡。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直到1558年才被镇压下去。
2.经济
初期国势强盛,1445年击败莫斯科公国军队,俘获大公瓦西里二世。境内有鞑靼-蒙古人、马里人、楚瓦什人、乌德穆尔特人、巴什基尔人和摩尔多瓦人等,大都信奉伊斯兰教。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兼营渔猎、园艺。
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粮食自给有余。城镇中手工业、商业也较发达,同俄国、西伯利亚、中亚、高加索、伊朗贸易往来频繁。土地大都属于汗,封建权贵、僧侣也拥有大片耕地和牧场。
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汗手中,大封建主会议在政治上发挥一定的作用,汗及封建主、武士等构成了国家的统治阶级。自由农民(村社农民)、封建依附农民、战俘及奴仆等是被剥削阶级。行政区域分为区和乡。
军队包括民军、汗的近卫军及封建主私人武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曾多次爆发起义,封建内讧不时发生。
3.形成
金帐汗国肢解的结果导致了第二个汗国即喀山汗国的形成。在金帐开库楚克•马哈麻统治期间(1423-1459年),一位倒霉的觊觎王位者乌鲁•穆罕默德(拔都弟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与其子马赫穆提克住在喀山,他在此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汗国。汗国从1445年延续到1552年。新汗国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伏尔加河中游和卡马河流域的原保加尔王国。居民基本上是说突厥语的切列米斯人和巴什基尔人,说芬兰-乌戈尔语的摩尔多维亚人,以及楚瓦什人。乌鲁•穆罕默德于1446年被其子马赫穆提克暗杀。在马赫穆提克统治期间(1446-1464年),新开国的创建最终完成。马赫穆提克的兄弟卡西姆(死于1469年)逃到莫斯科大公国人中,大约1452年,莫斯科公国人把位于奥卡河畔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西莫夫城划给他,因此,卡西莫夫小汗国从一开始就隶属于莫斯科大公们强硬的宗主权下,并成为莫斯科大公们干涉喀山事务的工具。卡西姆本人与俄罗斯人一起参与了反喀山的战争。
4.发展
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这三个汗国的历史是抵抗俄国人入侵的反入侵史。
喀山汗国是第一个遭受到俄国打击的。马赫穆提克之子和继承者喀山汗易不拉欣在反对俄国人中有一个好的开端,甚至1468年他征服了维亚特卡,但是,他不久就被迫与俄国人媾和,并交还了他所俘获的人。易不拉欣的两个儿子伊尔哈姆和穆罕默德•阿明为继承王位发生争吵。伊尔哈姆获胜,阿明向俄国人求援,俄国人派一支军队护送他回喀山,拥立他登上王位,取代了其兄的位置(1487年)。但是,阿明于1505年反叛俄国当局,次年他打败了一支莫斯科公国的军队。
阿明死后,由乌鲁•穆罕默德在喀山建立的这一王朝绝嗣(1518年)。对王位所有权的争夺是发生在俄国人和克里米亚人两派之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伊凡洛维齐(巴西尔三世,1505-1533年)把汗国给予阿斯特拉罕家族幼支的一位王公沙赫•阿里,阿里自1516年起一直在他的监督下在卡西莫夫城实施统治。克里米亚汗、明里•格来之子和继承人穆罕默德•格来(1515-1523年)随即也开始行动,于1512年设法把自己的兄弟沙希布•格来扶上喀山王位,并赶走了受俄国人庇护的统治者。事实上,穆罕默德•格来和沙希布•格来在把两部联合起来之后,对莫斯科公国发动了一次突然入侵,袭击并赶跑了在奥卡河畔的一支俄国军队,兵临莫斯科城郊(1521年)。他们不敢对俄国人的这个都城发起进攻,而是迫使俄军指挥官作出交纳年贡的诺言。他们携带大批俘虏返回,这些俘虏在喀发市场上作为奴隶出售。1523年,穆罕默德•格来又企图入侵俄国,但在奥卡河畔受到以大炮武装起来的莫斯科公国军队的阻止。
穆罕默德•格来几乎没有来得及享受他的胜利,因为他于1523年遭到一位名叫马迈的诺盖汗的袭击,并被暗杀,马迈残酷地蹂躏了克里米亚。1524年,穆罕默德•格来的兄弟沙希布•格来把其子沙法•格来留在喀山后返回克里米亚。1530年,莫斯科公国人驱逐沙法•格来,以沙赫•阿里的兄弟杰•阿里取代之。沙希布•格来成为克里米亚汗之后,作了新的尝试,其结果在喀山爆发了民族起义。在起义中,杰•阿里去世,沙法•格来在其父沙希布的支持下复位(1535年)。1546年,俄国人又把他们的被保护人沙赫•阿里带到喀山,但是,俄国人一走,沙法•格来又返回喀山。沙法占据喀山王位直到1549年他意外地去世。此后,俄国人废除了他的儿子奥特米什,再次以沙赫•阿里取代之。
一次新的民族运动推翻了沙赫•阿里的统治,并且从诺盖汗国召来了阿斯特拉罕家族的一位宗王雅迪格尔。莫斯科公国沙皇恐怖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1533-1584年在位)决定结束喀山的独立。1552年6月,他带来几门大炮围攻喀山城。10月2日攻占该城,屠杀大批男性居民,奴役妇女和儿童,推倒清真寺,吞并了喀山汗国的领土。
喀山汗国的灭亡标志着俄国人与成吉思汗蒙古人之间关系发展的转折。紧接着的是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1554年,伊凡雷帝派3万军到阿斯特拉罕,军队任命统治家族(即库楚克•马哈麻家族)中一位名叫德尔维希的成吉思汗后裔为纳贡臣。次年,德尔维希反叛,赶走俄国驻官(或者称外交使节)曼苏罗夫。1556年春,俄国军队又出现在阿斯特拉罕,赶走了德尔维希,将阿斯特拉罕并入俄国。
最后一个成吉思汗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幸存了两百多年,因为格来王朝已经接受了奥斯曼人的宗主权,受到苏丹政府的舰队和军队的保护。因此,尽管彼得一世由于卡尔洛维茨(1699年)条约而占领了亚速海,但他在普鲁特(1711年)条约中又不得不把它归还给克里米亚汗国。1736年,俄国人再次占有亚速,甚至占领了巴赫切萨拉伊,但是,由于贝尔格莱德(1739年)条约,他们再次归还了所征服地。最后,由于库楚克凯纳尔吉(1774年)条约,俄国人迫使苏丹政府承认了克里米亚汗国的“独立”。接着俄国代理人使道勒特•格来三世垮台,以他的堂兄弟沙希因•格来取代他,沙希因•格来随即成了叶卡特琳娜二世的附庸(1777年)。不久,克里米亚贵族起义反对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国人请求援助。波特金率7万军到达克里米亚,吞并该国(1783年)。倒霉的沙希因被赶走,越过了奥斯曼人的边境。突厥人报复他,把他送到罗德斯岛,他在该岛被砍头。于是,在法国大革命前夕,欧洲的最后一个成吉思汗汗国也灭亡了。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0 09:14:52 +0800 CST  


喀山汗国(下)

5.灭亡
金帐汗国的分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喀山汗国便是其中之一。除了少数统治者之外,喀山汗国与蒙古人并无太多的联系,而在种族、语言、宗教、文化和经济传统上,它都是保加尔人(Bulgars)的直接继承者,保加尔人是突厥语民族的一支,在公元九-十世纪时游牧于伏尔加河中游一带。喀山成了这个新兴国家的首都。汗国于1437年由乌鲁.穆罕默德(Ulu Mukhammed)建立,毁于1552年10月15日--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用15万大军围攻了2个月后征服了喀山。日益膨胀的俄罗斯国家在数十年前即已对喀山汗国虎视眈眈。仅在1446年到1552年之间莫斯科和喀山就发生了16次战争!喀山的防御工事非常强固,一度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喀山有一条很深的护城河并且城墙极高,因此在俄罗斯进攻喀山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只需要3千名鞑靼战士就足以守卫这座要塞了。
俄罗斯人意识到这座鞑靼要塞是非常难以攻取的,同时也知道单凭通常的办法无论多久的围攻都不会给他们带来胜利,于是他们请了深谙爆炸技术的德国工程师来破坏城墙;然而,最终还是由“鞑奸”向敌人敞开了喀山的城门,喀山攻城战由俄罗斯人取得胜利。
这些叛徒是些甚么人呢?主要是那些喀山城中属于所谓的“亲莫斯科党”的人。我们知道,当时喀山汗国的统治层大略可分为两个派别:一派为那些接近自1521年以来统治喀山的克里米亚鞑靼王朝的人,另一派为那些同莫斯科有商业和贸易利益联系的人。前者是亲奥斯曼的突厥人,后者则倾向莫斯科。喀山汗国内部的历史就由这两派之间的阴谋和斗争组成。
喀山汗国被俄罗斯人征服后,城中的居民遭到了残忍的屠杀。这是“种族清洗”的一个早期例子。在流血发生后的几十年间,鞑靼人被禁止在城里居住。即使到了今天,喀山的大部分居民在种族上仍旧是俄罗斯人,并且在喀山城30公里以内再也找不到一个鞑靼人的村庄。1552年就成为了鞑靼民族历史上黑暗之页的开始。
1555年在喀山建立了一个东正教的主教教区,目的在于将穆斯林的鞑靼人转变为东正教教徒。大教主古里(Guriy)发起了强制转变的暴力运动,破坏清真寺和穆斯林学校。古里的继任者哥尔莫根(Germogen)更加恶毒地推行这一恐怖的运动,在他的力促下,沙皇费奥多尔. 练才 维奇(Fedor Ivannovich)在1593年颁布了一条法令,结果有数百座清真寺被摧毁。
1628年,沙皇颁布了一条新的法令,禁止穆斯林贵族拥有东正教教徒的农奴。1648年,这条法令更进一步规定:鞑靼贵族在皈依东正教后就可以保有他们的东正教教徒农奴。从这时起,许许多多带有鞑靼名字的俄罗斯贵族就成为了俄罗斯统治精英的一部分。俄罗斯的历史兼语言学家N.A.巴斯卡阔夫(Baskakov)认为,在某种意义上鞑靼后代的俄罗斯贵族几乎占了俄罗斯统治阶层的四分之一。
但是绝大多数鞑靼人变成了农奴,他们差不多全都变成了俄罗斯国家的财产。政府官僚机构对民众的要求从不答理,对鞑靼农奴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更是毫不关心。在许多年中鞑靼人一直是俄罗斯进行一切主要工程建设的廉价劳动力。
发生在1552年的这些悲剧事件的后果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而鞑靼作为今日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少数民族仍然在努力奋斗以争得其应有的国家地位。然而鞑靼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还是较低的,很多青年鞑靼人,尤其是那些住在谗八固之外的鞑靼人,已经不会用本民族的语言阅读和写作。鉴此,鞑靼人的有识之士指出,在10月15日这个悲痛的日子很有必要重温那引起导致鞑靼民族衰落的一系列反应的最初事件,鞑靼人应当满怀希望地把鞑靼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给下一代,这样才可以最终达成1552年10月15日事件结果的改变。
6.兀鲁•穆罕默德
兀鲁•穆罕默德(?-1445年),金帐汗国曾两次执政的汗和喀山汗国的创始人。
兀鲁•穆罕默德在贾巴尔•别儿迪死后上台,他部落控制权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是他的表兄弟德夫莱特•别儿迪,贾巴尔•别儿迪的儿子。当时汗国分裂,因此多位汗并立。
1422年八刺汗击败了兀鲁•穆罕默德和德夫莱特•别儿迪并将其逐出国门。兀鲁•穆罕默德逃到立陶宛大公国和请求维陶塔斯援助,有了这种援助,使他能够复位。
但在1430年代再次失去对汗国的控制和向东逃离,在那里他夺取喀山并成为喀山汗国的奠基者。从该位置,他发动了一系列针对莫斯科公国的成功战争并俘虏瓦西里二世。
1445年,他被自己的儿子马赫第提克暗杀,后者则在在位期间正式建立喀山汗国。
兀鲁•穆罕默德最有可能是脱脱迷失之孙,札兰丁•汗之子。
7.马赫第提克
马赫第提克,(?-1467年),喀山汗国真正君主,兀鲁•穆罕默德之子。马赫第提克到喀山后弑父。1445年-1466年在位时代完成汗国建国。
外交方面继续对莫斯科公国战事,1445年抓住瓦西里二世。在他答应交贡金后送他回莫斯科,1448年又发兵莫斯科。当时有一个王子卡西姆到俄国,莫斯科为他成立卡西姆汗国为缓冲国,他死后哈里里即位。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1 09:06:43 +0800 CST  


克里米亚汗国(上)

克里米亚汗国,又名可里米亚汗国、克里木汗国。是由兴起于亚洲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的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分裂后建立的诸多独立汗国之一。1430年,哈吉•格来正式建立克里米亚汗国,在巴赫切萨拉伊定都。1783年,克里米亚汗国被归并于俄罗斯帝国领内, 最后一位汗被送至罗德岛遭突厥人斩首。
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是15世纪中叶在克里木半岛上建立的封建国家。原为蒙古帝国下辖的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的属地。
13世纪30年代,蒙古人征服了克里木半岛和黑海北岸草原地带的阿兰人(亚速人)、钦察人、亚美尼亚人 、希腊人等当地居民。13、14世纪之交,金帐汗国在索尔哈特(即旧克里木)设置总督管辖区。1443年,哈吉-格莱(1443~1466在位)在当地突厥鞑靼封建主的支持下,脱离金帐汗国,建立了独立的克里米亚汗国,定都巴赫奇萨赖(乌克兰南部半岛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巴赫奇-萨莱村)。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属于地中海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1.建立
金帐汗国分裂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一个后裔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最早管理克里米亚的是秃花帖木儿,他是拔都的兄弟。他统治时期发行的第一批钱币注明 年代是1441-1442年,现已知道他一直统治到1466年。他所建的汗国东以顿河下游为界,西至第聂伯河下游,向北延伸到耶列兹城和坦波夫。到1430年,他的后人哈吉•格来正式立国,在巴赫切萨拉伊定都。他是虔诚的穆斯林,因此汗国有强烈伊斯兰色彩。他死后,次子努儿道刺特和六子明里•格来争位,后来明里•格来得位。
1454年,哈吉•格来把克里米亚河南岸的巴赫切萨拉伊,即原奇尔克耶城定为都城。1468年,他在喀法访问,同时奥斯曼帝国(1299~1922)派了一支骑兵前往夺取喀法。他在1475年被土耳其人囚禁,但奥斯曼人尊重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的独立,因此两年后获赦,成为苏丹的封臣。半岛南部由土耳其人统治,汗国可以继续统治其余的半岛和北方草原地区,允许发行自己的钱币。他们之间关系特殊,奥斯曼帝国每有战事也找鞑靼人帮忙。1502年,金帐汗国彻底崩塌,克里米亚成为金帐汗继承人。
2.兴盛
由哈吉建立的格来王朝一直延续到1771年俄国征服时期,1783年最后并入俄国。该家族是虔诚的穆斯林,使克里米亚具有强烈的伊斯兰教特征。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冲突之后,哈吉•格来意识到从喀发的热那亚殖民地中获得的财政利益,他一直与殖民地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直到他1466年去世。后来,他的儿子们为王位继承权发生争吵。最初,次子努儿道刺特获胜(4-6日夺取该城。明里•格来由于热那亚人的一再挽留与喀发人一起被困在喀法,并在此被奥斯曼人俘虏。然而,两年之后,他作为苏丹的属臣被送回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南岸直接由奥斯曼中央政府管理,在喀法设一位常驻帕夏1466年-1469年和1475-1477年在位),但是,最后的胜利者是第六个儿子明里•格来(1469-1475年和1478-1515年在位)。1468年,明里•格来对喀发的热那亚人们作了一次答谢访问,他们曾协助他捉住努儿道刺特。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苏丹穆赫默德二世派一支骑兵队,由哥杜克阿赫麦德帕夏统率,前往夺取喀法,他于1475年6月,从伊斯兰•格来二世(1584-1588在位)即位起,开始以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名字颂读胡特巴。
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无疑是十八世纪前东欧最强的势力之一,作为穆斯林,克里米亚鞑靼人对拓展伊斯兰教势力界线有所贡献,特别是在对抗信奉基督宗教的俄罗斯人与波兰人。他们定期出兵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的路径。他们战斗力强大,土耳其人有事也找他们帮忙。也曾经与立陶宛波兰结盟反俄国。他们打仗最远由波斯至匈牙利。
3.政治
大致与金帐汗国一样,汗族出自成吉思汗,自称白骨头。与喀山汗国一样,由四大贵族(哈剌赤)主持政府。诺盖人是阿斯特拉罕汗国亡国后来的。汗国法律有沙里亚法与成吉思汗法典。由卡迪断案。
在1558年到1596年期间,约有30次对沙皇俄国的领土大规模进犯的纪录。每年春季莫斯科动员多达65,000名士兵在边境服务,对国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最大的一次战事是在1572年围攻莫斯科(德夫来特•格来汗),捉拿了十五万人,尸骸塞满莫斯科河。
汗国主体民族是鞑靼人,也有非穆斯林(哥德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切尔克斯人,犹太人,卡拉伊姆人,热那亚人),他们也说鞑靼语,汗国对他们实行米利特。像奥斯曼帝国(1299~1922),非穆斯林要交一种人头税,但不用做军。
4.经济
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的其中一个收入来源是前往东欧捕捉斯拉夫(特别是乌克兰人)与罗马尼亚人奴隶,称为“草原民族的收成”。这种情形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十八世纪晚期以前,还保持着与奥斯曼帝国(1299~1922)及中东庞大的奴隶贸易。卡法是其中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奴隶市场,把奴隶从这里运输到各地贩卖是汗国重要的收入来源。另一种是诺盖人捕捉的奴隶。他们也有牧民但是不多。
喀法淘是著名奴隶市场。克里米亚汗国国内主要是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最大的一次战事是在1570年代围攻莫斯科,捉拿了十五万人,尸骸塞满莫斯科河。这些被俘人口随后被当作奴隶出售到奥斯曼帝国(1299~1922)、中东甚至欧洲国家。在克里木汗立国之初的十四世纪直至十六世纪末的200余年中,克里木鞑靼人共贩卖了多达三百万名奴隶。
5.衰亡
从1478年到1777年,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是奥斯曼帝国(1299~1922)的一个附属国。从1584年伊斯兰•格来二世开始,在星期五聚礼上,以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名称颂胡特巴。1475年土耳其人入侵,1478年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克里木汗以金帐汗的继承者自居,竭力保护各弱小汗国,在奥斯曼帝国苏丹支持下,力图在伏尔加河沿岸重建穆斯林国家,为此同俄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1774年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两国缔结《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克里木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
瓦西里三世即位后,忙于在西部边境上开疆拓土,对克里木汗国的入侵暂时采取了消极的防御措施,主要是以巩固边境城防,每年征派数万人的军队前往边疆地区服役,此外还向克里木汗国缴纳岁币,以求自保。1478年,克里木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蒙哥吉雷汗实际上成为奥斯曼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地区的代理人。
1512年,克里木汗国突然进攻莫斯科,原因是立陶宛大公西格蒙德一世用15000个金币,买通了克里木的蒙哥吉雷汗。正在前线的瓦西里三世来不及调兵回防,蒙哥吉雷汗很快就攻占了梁赞。莫斯科军队进行了有效的抵抗,蒙哥吉雷汗也无心恋战,在大肆掠夺后撤军。从此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木汗国之间正式成为敌对关系。
1572年,趁着伊凡雷帝深陷于立窝尼亚战争,克里木汗国一度攻陷了莫斯科。但在同年的莫洛季战役中惨败,从此开始由盛转衰。
在被沙俄并吞前,克里米亚维护了伊斯兰边界,定期扫荡南俄,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从1777年起,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附属俄罗斯。1783年俄罗斯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灭亡。
奥斯曼帝国衰落时,他们也衰弱了,受土尔扈特阿玉奇汗与俄人攻击。1774年俄罗斯迫使奥斯曼帝国(1299~1922)承认克里米亚独立,从1777年起,克里米亚汗王沙希因附属俄罗斯。不久,克里米亚贵族起义反对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国人请求援助。波特金率7万俄军到达克里米亚。
1783年,正处于衰落之中的的奥斯曼帝国(1299~1922)与奥地利帝国有战端,无暇东顾,克里米亚汗国(1430~1783)于是被归并于沙俄领内。最后一位汗被送至罗德岛遭突厥人斩首。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3 08:05:22 +0800 CST  


克里米亚汗国(下)

6.世系
哈吉.格莱一世 1449-1456,1456-1466
哈依达.格莱 1456
努尔.道拉特.格莱1466-1467,1474-1475,1476-1478
明格里•格莱1475-1476,1478-1514
穆罕默德.格莱一世 1514-1523
格哈兹.格莱一世 1523-1524
萨尔达特.格莱一世 1524-1532
伊斯兰.格莱一世 1532
萨哈比.格莱一世 1532-1551
道拉特.格莱一世(杰夫列特•格莱) 1551-1577
穆罕默德.格莱二世 1577-1584
伊斯兰.格莱二世 1584-1588
格哈兹.格莱二世 1588-1596,1596-1608
法特.格莱一世 1596
脱脱迷失.格莱 1608
萨拉玛特.格莱一世 1608-1610
穆罕默德.格莱三世 1610,1623-1624,1624-1627
杰依.本.格莱 1610-1623,1624,1627-1635
伊纳亚特.格莱1635-1637
巴哈杜尔.格莱一世 1637-1641
穆罕默德.格莱四世 1641-1644,1654-1666
伊斯兰.格莱三世 1644-1654
阿迪勒.格莱1666-1671
赛里姆.格莱一世 1671-1678,1684-1691,1692-1699,1702-1704
穆拉德.格莱1678-1683
哈吉.格莱二世 1683-1684
萨尔达特.格莱二世 1691
沙法.格莱 1691-1692
道拉特.格莱二世 1699-1702,1708-1713
格哈兹.格莱三世 1704-1707
卡普兰.格莱一世 1707-1708,1713-1716,1730-1736
道拉特.格莱三世 1716-1717
萨尔达特.格莱三世 1717-1724
明里.格莱二世 1724-1730,1737-1740
法特.格莱二世 1736-1737
萨拉玛特.格莱二世 1740-1743
赛里姆.格莱二世 1743-1748
阿尔斯兰.格莱1748-1756,1767
哈里姆.格莱1756-1758
齐瑞姆.格莱1758-1764,1768-1769
赛里姆.格莱三世 1764-1767,1770-1771
麦斯兀德.格莱1767-1768,1771-1772
道拉特.格莱四世 1769, 1775-1777
卡普兰.格莱二世 1769-1770
沙哈比.格莱二世 1772-1775
沙哈里.格莱 1777-1782
巴哈杜尔.格莱二世 1782-1783
7.明格里•格莱
明格里•格莱,克里米亚汗国汗(1468—1515)。克里米亚汗国创立者哈吉•格莱(Haj Giray)之子。统治时期,将首都由索尔哈特(即旧克里木城)迁至巴赫奇萨赖,与金帐汗国彻底分离。曾被大帐汗国汗阿合马打败而丧失汗位,但在土耳其苏丹帮助下复位。从1478年起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为同大帐汗进行斗争,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结盟。1480年,当伊凡三世同阿合马在乌格拉河对峙时,率军攻入波兰-立陶宛王国,从而破坏了阿合马(阿黑麻汗)与波兰国王卡西米尔四世联合夹击莫斯科公国的计划。1502年,彻底打败大帐汗国,并出兵波兰,参加奥斯曼帝国对摩尔多瓦的战争。在他统治的晚年,由其子组织了多次对俄罗斯的袭击。在克里米亚汗国确立起由汗亲自裁定汗位继承人的办法。
8.杰夫列特•格莱
杰夫列特•格莱,又称德夫莱特•格莱,克里米亚汗国汗(1551—1577)。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在土耳其人支持下,曾多次入侵俄国。1552年,企图干涉俄国对喀山汗国的远征。在立窝尼亚战争期间,与波兰结盟,数次入侵俄国。1569年,参加土耳其人发动的对阿斯特拉罕的进攻。1571年,率军号称十二万侵入俄国,焚掠莫斯科(焚烧莫斯科)。次年在莫斯科附近的莫洛季会战(莫洛季战役)中被俄国军队击败。
9.穆拉德•格莱
穆拉德•格莱(1627年至1696年),是1678年-1683年的一位克里米亚汗国可汗。
他是在前可汗塞利姆•格莱被废后即位,1683年他参加了维也纳之战,因战败被废,被哈吉•格莱二世取代。
他被流放到扬博尔附近的Saracheli农场,在1696年死于那里。
10.沙希因•格莱
沙希因•格莱(Sahin Giray)是克里米亚汗国的末代可汗。他在意大利接受教育,在汗国主持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但最终在沙皇的军事压力下屈服。
沙希因•格莱1745年生于土耳其埃迪尔内。青年时他在希腊和威尼斯学习,通晓奥斯曼语、希腊语和意大利语。20岁时,他的叔叔,可汗Qırım Giray召他回国担任诺盖部落的首领。
1770年8月1日,在第五次俄土战争中,彼得•鲁缅采夫元帅在卡古尔河战役以劣势兵力击败土耳其宰相哈利勒帕夏,叶卡捷琳娜大帝趁机寻求将克里米亚汗国变成自己的藩属。时任可汗沙希布•格莱二世(Sahib II Giray)面对俄国的强大军队选择了屈服,向彼得堡派遣了使者。沙希因•格莱原本反对与沙皇议和,甚至筹划过对俄军的突然袭击,但最终还是服从了可汗的命令,本人也参加了赴彼得堡的使团。
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彼得堡见到了沙希因,在笔记中描述他:“克里米亚王子是我见过的最温和的鞑靼人。他非常有才华,青铜色,漂亮,写诗。他想看到并学习一切。”这次会见给叶卡捷琳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772年,克里米亚汗国正式与俄国缔结和约,成为后者的“保护国”。4年后沙皇派名将亚历山大•苏沃洛夫进入克里米亚,控制各战略要塞。由于在彼得堡留下的良好印象,沙希因•格莱被俄国人扶上了汗位。
在他的短暂统治期间,沙希因开启了一项重建和汗国现代化的计划。这些改革以经济和政府基础设施为中心,也包括开设工厂,将首都从巴赫奇萨赖迁至重要的贸易城市卡法。
伊斯坦布尔当局担心沙皇通过沙希因•格莱吞并克里米亚,于是在当地贵族中策划了反俄、反沙希因的暴动。暴动持续了数年,到1783年,沙希因•格莱被迫向沙皇求助,叶卡捷琳娜大帝趁机派情人格里戈里•波将金率7万大军进入克里米亚。暴乱平息后,波将金转而要求沙希因将汗国并入俄罗斯。面对俄国的军事压力,沙希因只得同意了他的要求。
叶卡捷琳娜大帝自豪地发表宣言:“为消除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战乱的根源,实现永久的和平,朕决定,克里米亚半岛置于俄罗斯的管辖之下!”波将金也因为任务完成被授予“英明睿智的塔夫里亚公爵”。
沙希因被软禁在彼得堡。在他的强烈请求下,1787年,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同意允许他迁往埃迪尔内,在那里他渡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
然而,苏丹始终怀疑他可能觊觎自己或儿子的王位。最终,沙希因被逮捕到伊斯坦布尔,又被押到希腊的罗德岛(Rhodes)并处决。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4 08:10:36 +0800 CST  


阿斯特拉罕汗国

阿斯特拉罕汗国位于术赤封地的西部,是金帐汗国的一部分。
阿斯特拉罕汗国建于1466年,是由钦察汗库楚克•马哈麻的孙子、也叫卡西姆的宗王创建。定都于阿斯特拉罕城,疆域包括伏尔加河下游及南高加索草原地带,北邻喀山汗国,西接克里木汗国,东与诺盖汗国为界。
阿斯特拉罕汗国国内讧不已,削弱了国家的实力。汗国先后依附于诺盖汗国和克里木汗国。1551年沙皇俄国趁汗国内部混乱之机,强迫它向沙皇俄国纳贡称臣。1554年俄罗斯伊凡四世(雷帝)派3万俄军进攻阿斯特拉罕汗国,推翻了雅姆古尔切伊汗,扶持捷尔维什•阿里上台,汗国变为沙皇俄国的藩属。1556年伊凡四世派兵驱逐阿里汗,正式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
居民主要从事牧业、渔业,农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手工业较发达,毛皮、制革等享有盛名。地处交通枢纽,通过陆路和水路可联接高加索、黑海与里海,内外贸易颇为发达。经济以畜牧为主,商业繁盛。
1552年伊凡四世征服喀山后,乘胜进军阿斯特拉罕汗国。1554年3万俄军占领阿斯特拉罕,赶走亲克里木汗国的雅姆古尔契依汗,立杰尔维什一阿里为汗。阿里向莫斯科称臣纳贡,允许俄国渔民在伏尔加河免税捕鱼。1556年,阿里决定脱离俄国,与土耳其、克里木结盟。伊凡四世再次派兵占领阿斯特拉罕。阿里逃跑。阿斯特拉罕汗国承认从属俄国。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归入俄国版图。
世系:
14世纪,在钦察扎尼别汗和别儿迪别汗时代,汗国四大异密之一的哈吉•契尔克斯占领阿斯特拉罕城统治,后为脱脱迷失逐。
穆罕默德•卡西姆~~钦察汗阿黑麻弟弟基契•穆罕默德子,汗国建立者。
加辛姆 1466前~1480后
阿布都拉•加里姆
德尔伯什•阿里汗 16世纪中叶在位
雅姆古尔切伊汗 ?~1554
捷尔维什•阿里 1554~1556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5 13:54:43 +0800 CST  


察合台汗国(一):历史变迁1

察合台汗国(1222——1683)是元朝西北宗藩国,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依其领地扩建而成。察合台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
斡尔朵(宫帐)设在阿力麻里(中国新疆古地名,又作阿里马,“苹果城”之意,遗址在今新疆伊犁霍城阿力麻里县境内东北端。)境内的忽牙思。巴鲁剌思、札剌亦儿和克烈亦惕三部,是该汗国中蒙古族的主体,其统治者是察合台后裔。
1.历史变迁
窝阔台大汗统治时期,察合台(窝阔台兄)在蒙古帝国的政治生活中居有崇高地位,在重大问题上起着一定的决策作用。他不仅统治了成吉思汗给予的兀鲁思和军队,而且在别失八里(今新疆维吉木萨尔护堡子)自己的王国中也享有至高的权力。据拉施特《史集》记载,合罕(大汗)经常派去使者就一切重大事件和察合台商议,没有他的意见和同意就不能处理这些大事。
察合台汗离世后,其孙子哈剌斡忽勒(哈剌旭烈)继承汗位。由于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家族反对蒙哥继承大汗位,所以蒙哥大汗把河中地区交拔都统辖。哈剌斡忽勒的统辖区只限于东部地区,而且本人尚未抵达府邸,就在途中夭折了。按照蒙哥大汗的旨令,乃哈敦(皇后)统治了察合台汗国,长达10年之久。
蒙哥大汗死后,成吉思汗家族内部爆发了长期的争夺汗位的斗争。忽必烈、阿里不哥、海都等都企图占据察合台汗国,该地区成为角逐之地。忽必烈曾派供职于他的阿必夫合(察合台曾孙)的儿子兀鲁克去察合台汗国当君主,不幸的是,兀鲁克在途中被阿里布哥的军队杀害。
阿里布哥则派拜答儿(察合台的第六子)的儿子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国的君主,并保证军需的供应,让其注意防备忽必烈军队的侵袭。后来阿鲁忽又从拔都手中夺回了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国真正成为独立汗国。
1264年,阿鲁忽去世。1265年,哈剌斡忽勒的儿子木八剌沙登上汗位。忽必烈为了控制察合台汗国,于同年派八剌与木八剌-沙共同掌管察合台汗国。木八剌-沙倾向于伊利汗国的阿八哈汗,所以对八剌并不欢迎。于是,八剌按照忽必烈的旨意,串通木八剌-沙的书记官和一部分士兵,进行了推翻木八剌-沙的活动,最后当上了察合台汗国的君主。
阿里布哥与忽必烈的争夺战结束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以叶密立为据点,联合术赤系诸王展开了反对忽必烈的斗争。八剌遵照忽必烈的旨令,率军攻打海都,占领了其中的一部分领土。而术赤系的忙哥帖木儿又派别儿哥率5万骑兵前去援助海都,使海都重新召集起已四散的军队与八剌交战,结果八剌失利。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系诸王都想独占河中地区,但为调合彼此的矛盾,1269年在阿姆河以东的塔剌思(塔拉兹)草原集会决定:将河中地区分成三份,分归八剌、海都和忙哥帖木儿管辖。会上还决定诸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忽必烈。塔剌思会议后,八剌与海都结为"安达(义兄弟),他们清除了忽必烈的拥护者,并没收其资财,继而将矛头指向托雷系的伊利汗国。
1270年,八剌发兵侵扰呼罗珊(今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海都派钦察和察八忒(脑忽之子)率军前去援助,八剌军占领了呼罗珊的大部分地区,并抄掠了尼沙布儿等地。钦察和察八忒却按海都的指示离开八剌回师。七月,八剌的军队被伊利汗国的阿八哈汗军队击败,仅率残军5000人逃往布哈拉。八剌到达布哈拉后改信伊斯兰教,集兵3万人,准备分两路讨伐钦察和察八忒,不久病故于布哈拉。八剌死后,布花帖木尔继承汗位。
布花帖木尔在位期间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分裂,八剌的长子伯帖木儿等率众投奔忽必烈;木八剌-沙及哈剌斡忽勒二人的诸子则投奔了阿八哈汗。
1274年,海都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交给八剌之子都哇(笃哇),统治长达32年之久。都哇在位期间,把矛头指向伊利汗国和忽必烈的统治。他曾占领了伊利汗国的哥疾宁(今阿富汗加兹尼),并以此为基础,几次远征印度,进入旁遮普和信德,但在哥疾宁和印度均未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1298年,都哇又袭击驻守于金山一线的元朝军队,俘杀守将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1301年,都哇、海都率军与元朝军队大战于帖坚古山(帖坚古山之战,阿尔泰山与札卜哈河之间),都哇中箭受伤,海都亦受伤致死。
1302年海都因伤去世后,都哇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实际统治者,他把汗国的东部土地交给海都的儿子察八儿统治。但察八儿却想控制整个察合台汗国,与都哇发生了权力之争。都哇和察八儿之间的斗争,为元朝廷干预汗国提供了方便。元朝统治者都支持都哇,迫使察八儿屈从了都哇。从此窝阔台系失去了对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都哇与察八儿被迫向元成宗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不久,都哇与元朝联兵击败察八儿,吞并了窝阔台汗国大部分领地。
1306年,都哇病逝,宽彻(宽阇)继立为汗,继续实行与元朝友好的政策。
怯别在1309年的一次宴会上将察合台汗塔里忽暗杀。怯别暂时接管汗国,以察八儿为首的窝阔台系诸王联合起来向怯伯汗(怯别)发动了武装进攻,在几次战役中都被击败,最后投奔了曲律汗(元武宗)。窝阔台家族的领地被察合台家族所占领,其臣民的一部分归属于察合台家庭,另一部分则成为钦察(金帐)汗国的臣民。窝阔台汗国于1310年被并入到察合台汗国。
怯伯汗(怯别)即位不足一年,就将汗位让给自己的兄长也先不花。在也先不花统治汗国时期,为扩大牧场,率军入侵元朝,被元军击败。为弥补损失,他又入侵伊利汗国,元军乘机再度深入中亚草原,他才被迫撤兵。
1320年,原本让位与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察合台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
今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当时,河中地区正处于财政混乱、政权机构不相统一的无秩序状态。怯伯汗(怯别)在河中地区进行了货币改革,制造了全国通用的银币;在政权设置上取缔了双重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了万户,由汗委派的代表进行管理。怯伯汗(怯别)统治时期,察合台汗国与元朝恢复友好关系,双方经常遣使往来。汗国统治中心逐渐西移。
随着怯别和也先不花的去世,汗国政局陷入动荡期,仅从1326年至1346年间,先后有9个汗即位,而且每个汗都靠暗杀上位。1330年答儿麻失里即位后,不仅自己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强令整个河中地区百姓信奉伊斯兰教。这一强化政策引起了一部分蒙古统治者的反对,他们主张保持主张保持原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答儿麻失里的弟弟布罕(不赞)将其杀死,失去了政治中心。为此,察合台后裔企图把塔里木盆地作为政治中心,以保障察合台系的正统统治。但此时的塔里木盆地已不存在一个为公众所承认的察合台系君主。1329年,怯伯弟笃来帖木儿(都来帖木儿)继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颁布《经世大典》,其中附图称察合台汗国为笃来帖木儿位下,与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相并列。
可能是为了便于牵制察合台系诸王的势力的缘故,1346年巴鲁剌思(Barlas)的合札罕(Qazghan)从窝阔台的后裔中择定答失蛮察立为汗。这是阿里算端之后第二个成为察合台汗国君主的窝阔台系诸王。这显示出窝阔台汗国虽然灭亡,但窝阔台系诸王仍然有相当的势力。
据阿不勒•哈齐说,答失蛮察是海都之子。现将宏达迷儿和阿不勒•哈齐的叙述录之如下:“迷里•合札罕选择窝阔台合罕之后裔答失蛮为察合台兀鲁思之汗。这位诸王统治了两年之后,迷里•合札罕下死了他”。“迷里•合札罕把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之子合失之子海都汗之子答失蛮汗立为一国之主”。次年也先不花之子(蒙力克哈敦所生)图古鲁克帖木儿(秃黑鲁•帖木儿汗)继承汗位。
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答失蛮察为西察合台汗国。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6 07:13:19 +0800 CST  


察合台汗国(二):历史变迁2

答失蛮只做了两年汗,“为了让成吉思汗之子察合台之子抹土干(孛儿只斤•木阿秃干)之子也孙脱之子八剌之子都哇薛禅(笃哇)之子速儿忽代之拜延忽里之子为汗,合札罕又杀死了答失蛮汗”。按宏达迷儿的说法:合札罕处死答失蛮之后,“拜延忽里汗成了察合台之主。拜延忽里乃都哇汗之子速儿合秃斡兀立之子”。照此说法,则拜延忽里为都哇系诸王。在拜延忽里之后,由大臣扶立的几个汗都是都哇系诸王。
合札罕任情废旧汗立新汗,操纵朝政的作法,必然引起其他贵族的嫉恨。据宏达迷儿记载,有一位“叫火都鲁帖木儿的人竖起了反抗合札罕的旗帜,在一次行猎中杀死了他。事成后,他从昆都思(昆都士)之边跑走”。按作者的说法,火都鲁帖木儿娶了合札罕的姐妹。由于蒙古人同一氏族内不得通婚,所以火都鲁帖木儿必然是非巴鲁剌思族的异密。合札罕死后,其臣属追至昆都思,杀死了火都鲁帖木儿。火都鲁帖木儿反抗合札罕只能采取偷袭的办法,他杀死合札罕后立刻出逃,很快又被合札罕部下杀死,说明以合札罕为首的巴鲁剌思氏贵族控制了朝政,实力大于割据各地的诸侯。
合札罕死后其子米儿札•乌巴都剌继承父位,决定以撒麻耳干为王都。按宏达迷儿的说法,火都鲁帖木儿杀合札罕的时间为回历760年(1359)。合札罕在1346年击杀合赞算端汗至其死,专擅朝政,控制汗位达十三、四年之久。乌巴都剌承袭父位后不久,竟因为贪求拜延忽里之王妃,杀死了拜延忽里汗,另立帖木儿沙(铁穆尔沙)为汗。宏达迷儿说得很清楚,帖木儿沙是“在迷儿札•乌巴都剌的意志下登下王位的。”
舍札罕家族的这种玩弄汗位于股掌的作法,引起了另一支巴鲁剌思氏贵族的不满,他们就是后来帖木儿所源出的那一支巴鲁剌思氏。
据宏达迷儿记载,就在迷儿札•乌巴都剌操纵朝政时,迷里•拜延•速勒都思(Bian Seldouz)与哈剌察儿那颜之子也速蒙哥的拍代哈只•巴鲁剌思联合在一起,起兵反抗合札罕家族专擅朝政。他们征集了一支大军,向撒麻耳干开去。帖木儿沙与迷儿札•乌巴都剌闻讯出动,前来迎战,随之发生一埸战斗,帖木儿沙汗和乌巴都剌被杀。速勒都思氏(逊都思)贵族拜延很快征服了整个河中,自称为王。
长期控制朝政的合札罕家族被推翻,帖木儿沙被杀后形成的汗位空缺,把河中之地进一步引向混乱。速勒都思氏贵族拜延,虽然征服了河中,自称为王,但按宏达迷儿的说法,他是一个性格柔弱的人,“他醉心于狂饮和对妇女施以暴行,于是混乱潜入了图兰许多州的政府。野心和权力的欲望进入了所有人的心和所有人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河中各地诸侯纷纷裂士割据。
据宏达迷儿记载,哈只•巴鲁剌思“在渴石城揭起了独立的旗帜”。在他的四周,有忽毡(苦盏)的巴也息忒,有巴里黑的速勒都思氏贵族不花,此外在乞不儿罕之地还有诸侯麻哈没的•火者•阿伯儿地。而合札罕的势力尚未复灭,其子迷里•毛拉之子迷里•忽辛和迷里•黑的儿•牙撒兀儿也”已重新聚集了一支大军,继续入侵这一地区,并沉醉于充任统帅的迷梦之中”。
实际上,在合赞算端死后的十几年中,河中之地的大臣擅权只是表面现象,他所反映的实质是,成吉思汗家族对河中之地的统治就要结束了,一个新的朝代将要代之而起。
秃黑鲁帖术儿是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他用强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万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1361年占领河中后,将管理权交给了他的儿子亦里牙思火者(也里牙思火者),自己则返回喀什噶尔,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察合台汗国又重新陷入混乱状态。
帖木儿和忽辛(库塞音)起兵反对也里牙思火者,把他赶回喀什噶尔,占据了河中地区。但是,帖木儿和忽辛又发生了矛盾,在河中地区出现了两雄相争、互相残杀的局面。最后1370年帖木儿杀死了忽辛,成为河中地区的唯一主宰。塔里木盆地则发生了哈玛鲁丁的反叛。哈玛鲁丁是播鲁只的三弟。播鲁只死后,秃黑鲁•帖木儿汗将其官位授与了播鲁只的七岁儿子忽岱达。哈玛鲁丁乘忽岱达年幼之机,企图夺取掌管朝政的权柄,但遭到秃黑鲁•帖木儿汗的反对。
秃黑鲁•帖木儿汗死后,哈玛鲁丁杀死了也里牙思火者及其家族成员18人,夺取了汗位。哈玛鲁丁虽励精图治,但由于众异密的反对,使国内纷争不已,在帖木儿数次袭击之下,哈玛鲁丁被迫逃往伊利汗国。1389年,幸存的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
在十四世纪后半叶,人们可以看到,秃忽剌是突厥斯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落,但其来源尚不清楚。海答儿在述成吉思汗分封四子时说,在给诸子指定了土地之后,成吉思汗又以同样方式划分了军队和异密。在划分中,秃忽剌成了察合台的份子。察合台委之以四界察赤、叉力失、亦思宽和撒里畏兀儿。在此范围内,有可失哈儿和忽炭。海答儿还说,被置于引地的秃忽剌人是异密巴卜打罕,这一职务由其子孙承继,直至米儿札•阿巴•巴黑锻造时。
从秃忽剌这个姓氏来看,在察合台汗国的初期中和中期,几乎不为人所知,未见其族中有什么人起过什么重要作用。至于卜剌只的祖父兀儿秃不受封于察合台的说法也是不值一驳的。卜剌只时代上距离察合台时代时间已逾百年,即使卜剌只的祖先真的受过察合台的封土,也决不可能是其祖父。
可能的情况是,秃忽剌家族在至元末年,元朝放弃斡端、可失哈儿以后,作为都哇的官吏来到所谓Mangalài Suyah之地,不可能是把整个Mangalài Suyah封给他。因为当时亦思宽一带是察合台系诸王的禹儿惕,拔汗那之地也在察合台系诸王手中。
直至宽阇死后,怯别还曾把斡端之地授予宗王阿里,命他掌管突厥斯坦。海答儿记载的这一传说,当时在诸侯割据时代,秃忽剌家族为了表示地位不低于其他诸侯而编造出来的。
不过到了元末,秃忽剌家族成了统治察合台汗国东部势力最大的诸侯。这一家族的兴起应与巴鲁剌思氏的合札罕家族、哈只家族和速勒都思氏(逊都思)的拜颜家族一样,在答儿麻失里死后察合台系诸王争夺汗位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合赞算端汗被弑后,合札罕扶立了答失蛮察汗,各地诸侯也纷纷寻找察合台后裔拥立为汗,这些被诸侯拥立的汗,被阿不勒哈齐称作“部落之王”。
统治东部的秃忽剌家族也不甘落后,他们也积极物色合适人选,以图扶立为汗。卜剌只寻找的秃忽鲁帖木儿,并拥立为汗的背景就是如此。秃忽鲁帖木儿所称之汗,在开始就是这样一个“部落之王”。了解了这个背景,就可以理解元末统治察合台汗国东部的秃忽剌家族大臣卜剌只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地去寻找察合台的后裔,并且在找到秃忽鲁帖木儿之后,又为什么要伪造他是也先不花汗之子,扶立为汗的这一系列行为。
2.君主列表
察合台汗国统一时期,1222年-1346年
名字 在位时间
察合台 1222年—1241年
哈剌旭烈 1241年—1246年
也速蒙哥 1246年—1251年
兀鲁忽乃 1251年—1260年
阿鲁忽 1260年—1266年
木儿剌沙 1266年
八剌 1266年—1271年
聂古伯 1271年
秃里帖木儿 1271年—1272年
都哇 1272年—1306年
宽阇 1306年—1308年
塔里忽 1308年—1309年
也先不花 1310年—1320年
怯别 1320年—1326年
燕只吉台 1326年—1329年
都来帖木儿 1329年—1330年
答儿麻失里 1330年—1334年
不赞 1334年—1335年
敞失 1335年—1338年
也孙帖木儿 1338年—1342年
阿里算端 1342年
麻哈没的 1342年—1343年
合赞算端 1343年—1346年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7 09:18:14 +0800 CST  


察合台汗国(三):察合台

3.察合台
察合台(1183-1241)成吉思汗次子,又译察合带、察哈歹、茶合带等。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第二子,察合台汗国的创建者。
1211年,随成吉思汗伐金,与孛儿只斤•术赤、孛儿只斤•窝阔台攻掠云内、东胜、武、朔诸州。
1213年,再次大举分道伐金。 蒙古大举攻金,他与术赤、窝阔台率右路军,破太行山东西两侧大部州县。
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随后与术赤,窝阔台奉命进攻花剌子模(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古国),陷其首都玉龙杰赤城(今土库曼斯坦旧乌尔根奇,非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市)。成吉思汗把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封给他,设斡耳朵宫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附近的虎牙思。1225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察合台受命留守蒙古大斡耳朵。他与长兄术赤不和,与弟窝阔台相处较融洽。成吉思汗逝世后,察合台遵照遗命拥戴窝阔台即大汗位。亲执臣属之礼;平时亦守臣下礼节,维护大汗尊严。察合台熟悉蒙古法令,执法严峻。窝阔台对察合台极尊重,汗国的大事,必先遣使咨商,征得他的同意而后行。
1241年5月,察合台先窝阔台七个月病逝。因窝阔台称他为阿哈(兄),以后历代大汗亦皆称其继承人为察合台阿哈。孛儿只斤•贵由即大汗位后,因与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友善,于是改命也速蒙哥嗣为察合台汗国可汗。
察合台汗国(一写察哈台汗国),名义上为元朝西北宗藩国,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依其领地扩建而成。察合台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斡尔朵(宫帐)设在阿力麻里境内的忽牙思。巴鲁剌思、札剌亦儿和克烈亦惕三部,是该汗国中蒙古族的主体,其统治者是察合台后裔。
他的封地包括今日的中亚河中地区及新疆西部,相当于西辽的版图,后称察合台汗国。这个汗国也是一个蒙古人在突厥文化领土的国家。成吉思汗命他管理札萨(成吉思汗法典)。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
4.哈剌旭烈
哈剌旭烈(Qara Hülëgü),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的孙子,木阿秃干之子,察合台汗国的第二任可汗。
1241年,察合台遗命支持哈剌旭烈继位。蒙古帝国大汗贵由与察合台的第五子也速蒙哥亲善,于1246年废黜了哈剌旭烈,册立也速蒙哥为可汗。而1251年继位的大汗、拖雷系的蒙哥则支持哈剌旭烈回国夺取汗位。哈剌旭烈在途中去世,其妻兀鲁忽乃到达虎牙思,杀死也速蒙哥。
5.也速蒙哥
也速蒙哥(Yesü Möngke),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的第五子,察合台汗国的第三任可汗。
1241年,察合台遗命支持哈剌旭烈继位。蒙古帝国大汗贵由与也速蒙哥亲善,于1246年废黜了哈剌旭烈,册立也速蒙哥为可汗。1248年,贵由死后,也速蒙哥和窝阔台系的宗王一起反对选立拖雷系的蒙哥为大汗,这引起了蒙哥的忌恨。1251年,蒙哥继位为大汗,支持哈剌旭烈回国夺取汗位。哈剌旭烈在途中去世,其妻兀鲁忽乃到达察合台汗国首都虎牙思,杀死也速蒙哥。
6.兀鲁忽乃
兀鲁忽乃(Ergene Khatun),又作斡儿吉纳、倭耳干纳、兀儿客捏、兀勒吉捏等,蒙古斡亦剌惕人,察合台汗国的第二任可汗哈剌旭烈的妻子。她是脱劣勒赤与扯扯干之女,成吉思汗的外孙女。
蒙古帝国大汗贵由1246年废黜了哈剌旭烈,册立也速蒙哥为可汗。1251年,蒙哥继位为大汗,支持哈剌旭烈回国夺取汗位。哈剌旭烈在途中去世,兀鲁忽乃到达察合台汗国首都虎牙思,杀死也速蒙哥。其后名义上是哈剌旭烈和兀鲁忽乃的儿子木八剌沙为可汗,实际上是兀鲁忽乃监国摄政。1259年,兀鲁忽乃的保护者大汗蒙哥去世,争夺汗位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派自己支持的察合台系宗王去虎牙思夺取汗位。第二年,阿里不哥支持的阿鲁忽继承察合台汗国可汗。他娶兀鲁忽乃为妻,维持汗国稳定。1266年,阿鲁忽死,兀鲁忽乃立木八剌沙为可汗。因未经忽必烈同意,忽必烈派八剌回国夺取汗位。
7.阿鲁忽
阿鲁忽(Alghu),察合台之孙、拜答儿之子,察合台汗国的第五任可汗。
1259年,察合台汗国监国摄政兀鲁忽乃(阿鲁忽寡居的堂嫂)的保护者蒙古帝国大汗蒙哥去世,争夺汗位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派自己支持的察合台系宗王去虎牙思夺取汗位。第二年,阿里不哥支持的阿鲁忽继承察合台汗国可汗。他娶兀鲁忽乃为妻,维持汗国稳定。阿鲁忽不满阿里不哥的颐指气使,转而归附忽必烈。阿里不哥大怒,洗劫了伊犁河流域,阿鲁忽退居于阗,后迁至撒马尔罕。1266年,阿鲁忽死,兀鲁忽乃立自己和哈剌旭烈的儿子木八剌沙为可汗。他的儿子出班、孙子宽彻在元朝被称为豳王家族(被元朝封为肃王、西宁王、威武西宁王、豳王)。
8.木八剌沙
木八剌沙(Mubarak Shah),哈剌旭烈和兀鲁忽乃之子,察合台汗国的第六任可汗。
蒙古帝国大汗贵由1246年废黜了哈剌旭烈,册立也速蒙哥为可汗。1251年,蒙哥继位为大汗,支持哈剌旭烈回国夺取汗位。哈剌旭烈在途中去世,其妻兀鲁忽乃到达察合台汗国首都虎牙思,杀死也速蒙哥。其后名义上是木八剌沙为可汗,实际上是兀鲁忽乃监国摄政。1260年,阿里不哥支持的阿鲁忽继承察合台汗国可汗。他娶兀鲁忽乃为妻,维持汗国稳定。1266年,阿鲁忽死,可敦兀鲁忽乃复立木八剌沙为可汗。因未经大汗忽必烈同意,忽必烈派八剌回国夺取汗位。八剌先是骗取兀鲁忽乃和木八剌沙的信任,逐步夺权。9月,木八剌沙在八剌的威胁下退位,八剌把他贬为管理王室狩猎的长官。
9.八剌
八剌(Baraq),察合台汗国察合台长子木阿秃干之孙,哈剌旭烈汗的侄子,也孙都哇的儿子。察合台汗国的第七任可汗。
1266年,忽必烈支持八剌夺取了木八剌沙的汗位。然而在八剌即位后,就向忽必烈发起进攻,攻克和田。1268年,窝阔台汗国海都汗被忽必烈击败,转而联合金帐汗国忙哥帖木儿进攻八剌。八剌战败,次年,海都与八剌重新划分中亚的势力范围。八剌又进攻呼罗珊,被伊利汗国阿八哈击退。1271年,八剌去世。
10.聂古伯
聂古伯(Negübei,?-1271年),察合台之孙、撒班之子,察合台汗国的第八任可汗。
1271年,察合台汗国八剌进攻伊儿汗国阿八哈失败,海都趁火打劫。据说,1271年8月9日,在海都到达时,八刺受惊而死。海都拥立聂古伯为察合台汗。聂古伯不想成为海都的傀儡,当年12月,海都击败聂古伯并杀了他。
11.秃里帖木儿
秃里帖木儿(Buqa Temür),察合台之玄孙,察合台汗国的第九任可汗。
1271年,海都杀死察合台汗聂古伯,立秃里帖木儿为可汗。秃里帖木儿无法抑制阿鲁忽的后代和八剌的后代对他的不满情绪。1272年在位不足一年的秃里帖木儿去世,海都把王位给予八刺之子都哇。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8 08:45:21 +0800 CST  


察合台汗国(四):笃哇

12.笃哇
笃哇(?-1306年),又译都哇、都瓦、都阿、朵瓦、朵哇、秃呵等。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代大汗,1272年至1306年在位。
笃哇系察合台汗国君主八剌之次子,其父死后国内发生内乱。1272年,笃哇在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的扶植下继位。此后,笃哇追随海都参与其反对元帝国的战争。1275年,忽必烈下令追回原颁给两汗国君主的金牌,标志着双方关系彻底决裂。同年,笃哇率军12万进逼火州(今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八月,忽必烈任命那木罕为阿力麻里总管,由安童辅佐,率军抵御。次年,元军将领昔里吉、脱铁木尔等发动兵变,抓获那木罕和安童,昔里吉自立为帝,回师进攻和林。海都同笃哇等乘机攻占阿力麻里等地。
此后数年中,笃哇多次率军进攻别失八里地区,与元军将领伯颜、綦公直等长期战争。1287年,海都联合蒙古东部以乃颜为首的诸王,再次进攻和林。1289年,海都和笃哇联军一度占领和林,但听闻忽必烈已经平定乃颜叛乱,前来亲征的消息后,撤回中亚。
1295年,伊儿汗国内乱,合赞汗继位,笃哇、海都联军遂南下攻占呼罗珊地区,1297年,笃哇继续南下,攻占德里苏丹国的拉合尔,并封其子忽都鲁火者为当地统治者。
1298年,笃哇、海都联军又将注意力转向东线,击败并俘虏汪古部首领,元朝驸马阔里吉思。1301年,笃哇、海都联军进一步越过金山东侵,被元将海山和甘麻剌一战击溃,海都重伤后死于归途,笃哇也中箭瘫痪。
海都死后,笃哇扶植其子察八儿登上汗位,反过来控制了窝阔台汗国。1302年,笃哇在与钦察汗国君主脱脱汗的战斗中失败,陷入四面为敌的境地。1303年,笃哇被迫向元成宗乞和。1306年,察八儿被海山击败,逃奔笃哇,窝阔台汗国遂并入察合台汗国。笃哇再次派军攻打德里苏丹国,大败而回。
同年,笃哇去世,元朝册封其子宽阇继位。
13.宽阇
宽阇(Könchek,?-1308年),察合台汗笃哇之子。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一代大汗,1306年年底,笃哇去世,元朝册封其子宽阇继位。此时中亚混乱,汗国无力征战,其间德里苏丹国收复被察合台汗国所占的旧都拉合尔。宽阇在位一年有余,1308年去世。
14.塔里忽
塔里忽(Taliqu,?-1309年),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二代大汗,察合台长子莫图根(木阿图干)的曾孙,不里之孙。1308年,察合台汗宽阇去世后,塔里忽夺取了汗位。他信奉伊斯兰教,并在蒙古人中极力传播。但都哇系对这个外家族成员表示反对,1308或1309年在一次宴会上都哇的幼子怯别将其暗杀。
15.也先不花
也先不花(Esen Buqa I,?-1320年),察合台汗笃哇之子。
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三代大汗,早年住在大都,1308或1309年在一次宴会上都哇的幼子怯别将察合台汗塔里忽暗杀。1310年召集忽里台大会,推举也先不花为可汗。也先不花开始和元朝关系和谐,后来因为边界问题,与元朝和伊利汗国发生冲突。受到元仁宗和伊利汗国完者都的夹击。1320年,也先不花死后,弟弟怯别复位。
16.怯别
怯别(Kebek,?-1326年),察合台汗笃哇的幼子。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四代大汗,1308或1309年在一次宴会上怯别将察合台汗塔里忽暗杀。怯别暂时接管汗国,击败了力图复国的察八儿。1310年召集忽里台大会,推举哥哥也先不花为可汗。1320年,也先不花死后,弟弟怯别复位。怯别缓和了也先不花时代和元朝、伊利汗国的紧张关系,火州(今中国新疆吐鲁番)的亦都护臣服怯别,他在那黑沙不(今卡尔希)建立宫殿,1326年去世。
17.燕只吉台
燕只吉台(Eljigidey,?-1329年),察合台汗笃哇的幼子。察合台汗国第十五代大汗,1326年怯别去世,燕只吉台继位。1328年,他的朋友和世㻋在元朝的权力斗争中,成为元朝皇帝——元明宗。元明宗旋即去世,他的弟弟元文宗派木华黎的后裔乃蛮台到察合台汗国,赐印玺。他在1329年去世。
18.都来帖木儿
都来帖木儿(Duwa Temür),察合台汗笃哇的幼子。察合台汗国第十六代大汗,在也先不花和元仁宗的战争中他曾经投降过元朝。1329年,燕只吉台去世,都来帖木儿继位。1330年,元文宗颁布《经世大典》,附图上说明察合台汗国的可汗是都来帖木儿。
19.答儿麻失里
答儿麻失里(Tarmashirin,?-1334年),察合台汗笃哇的幼子。察合台汗国第十七代大汗。1327年,答儿麻失里继位前对印度德里苏丹国进行大规模掠夺性远征,一直远征到德里,答儿麻失里改信了伊斯兰教。察合台汗国有两个文化体系:河中地区和伊犁河流域。前者信奉伊斯兰教、过定居生活;后者坚持蒙古传统,保持游牧习惯。答儿麻失里的政策,引起伊犁河流域的宗王反对。1334年,都来帖木儿之子不赞起兵,杀死了答儿麻失里。
20.不赞
不赞(Buzan),察合台汗国第十八代可汗,都来帖木儿之子。可汗答儿麻失里改信了伊斯兰教,违反了蒙古传统,1334年,都来帖木儿之子不赞起兵,杀死了答儿麻失里。不赞即位为可汗。不过,不赞并没有巩固统治,第二年,就被堂弟敞失推翻。
21.敞失
敞失(Changshi,?-1338年),察合台汗国第十九代可汗,察合台汗笃哇的孙子。1335年,他夺取了不赞的汗位。敞失反对伊斯兰教,信奉基督教。敞失重新强调察合台汗国伊犁河流域和首都阿力麻里的重要性。1338年,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任命了一位驻阿力麻里的主教。加强和元朝的关系,向元顺帝进贡了170个俄罗斯囚徒。1338年,敞失被他的反对派、弟弟也孙帖木儿谋杀。
22.也孙帖木儿
也孙帖木儿(Yesun Temur,?-?),察合台汗国第二十代可汗,察合台汗敞失的弟弟。1338年,也孙帖木儿谋杀敞失,登上汗位。他被母亲责备而变的经常酗酒。1342年,他被窝阔台系的阿里算端推翻。
23.阿里算端
阿里算端('Ali-Sultan),算端就是苏丹的意思,察合台汗国第21代可汗,窝阔台的后裔。1342年,他夺取了也孙帖木儿的汗位。他是察八儿之后,第一个当上可汗的窝阔台的后裔。他一反敞失兄弟的政策,大力支持伊斯兰教,在首都阿力麻里大力传播伊斯兰教,也曾经在阿力麻里屠杀方济会基督徒。
24.麻哈没的
麻哈没的(Muhammad I ibn Pulad),察合台汗国第22代可汗,宽阇的孙子。1342年,麻哈没的继位。关于麻哈没的可汗的纪录很少,但从他的名字来看,他也应该信奉伊斯兰教。
25.合赞算端
合赞算端(Qazan Khan ibn Yasaur,?-1346年),算端就是苏丹的意思,察合台汗国第23代可汗,察合台汗秃里帖木儿的曾孙,牙撒吾儿之子。其都城在卡尔施,他致力于镇压河中地区的突厥贵族。突厥贵族异密加兹罕曾经拥立合赞,现在他是合赞的首要敌人。据说合赞在战争中射瞎加兹罕一只眼,合赞掉以轻心,回卡尔施过冬。加兹罕反击,杀死合赞。加兹罕在河中地区拥立新汗。从此,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19 09:28:30 +0800 CST  


西察合台汗国

1.历史
1347年(元至正七年),察合台汗国末代汗王哈赞汗为其属臣、出身蒙古巴鲁剌斯家族的合扎罕所弑,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合扎罕控制了汗国西部,立窝阔台后裔答失蛮为傀儡汗;1349年,又废杀答失蛮汗,立笃哇之孙拜延忽里为汗。合扎罕死后,其子乌巴都剌杀死拜延忽里汗,立也孙铁木尔之子铁穆耳沙为汗。控制今南疆地区的都格拉特部贵族卜剌只宣布秃黑鲁帖木儿是也先不花之子,并于1348年立为汗。秃黑鲁帖木儿在札马剌丁长老的说服下信奉了伊斯兰教,并逐步控制了汗国东部。1360年以后,他两度率领大军入侵河中,打败乌巴都剌,占领西察合台汗国;并留其子亦里牙思•火者驻兵其地,使东察合台汗国、西察合台汗国得到短暂的统一。
1362年,秃黑鲁帖木儿死。这时,西部异密(诸侯)乌巴都剌之侄迷里忽辛与巴鲁剌氏部贵族帖木儿将亦里牙思•火者的军队逐出河中,并立麻哈木汗之子阿的勒为汗。此后,帖木儿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他击败自己的同盟者迷里忽辛,废杀阿的勒汗,另立燕只吉台之子合不勒为汗,并陆续地兼并各部诸侯,自称素丹,不断向外扩张,西察合台汗国于是逐渐演变为帖木儿帝国。1369年,合不勒汗死,西察合台汗国正式灭亡。
台汗国的延续,至1680年被准噶尔汗国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彻底结束。察合台汗国后来形成中亚广泛使用的察合台语(后发展为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
2.君主列表
西察合台汗国(1346年-1369年)或(1346年-1402年)
名字 在位时间
答失蛮察 1346年—1348年
拜延忽里 1348年—1358年
铁穆尔沙 1358年
阿的勒算端 1363年
合不勒沙 1363年—1370年
昔兀儿海迷失 1370年—1384年
麻哈没的算端 1384年—1402年
3.答失蛮察
答失蛮察(Danishmendji,?-1348年),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西部第1代可汗,窝阔台的玄孙,合失的曾孙,海都的孙子。突厥贵族异密加兹罕杀死合赞算端后,在河中地区拥立的新汗。西察合台汗国的可汗,全是突厥贵族的傀儡。答失蛮察不甘于做傀儡,被加兹罕杀死。1370年,其子昔兀儿海迷失继位成为西部傀儡可汗。
4.拜延忽里
拜延忽里(Bayan Qulï,?-1358年),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西部第2代可汗,都哇之孙。突厥贵族异密加兹罕杀死答失蛮察后,在河中地区拥立察合台的后人为新汗。拜延忽里完全听命于加兹罕,加兹罕以拜延忽里的名义,统一了河中地区,并对波斯进行干涉。1357年,加兹罕被暗杀,其子米尔咱•阿布达拉赫继位。阿布达拉赫和拜延忽里之妻(可敦)有染,便派人在撒马尔罕暗杀了拜延忽里。
5.铁穆尔沙
铁穆尔沙(Shah Temur,?-1358年),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西部第3代可汗,也孙帖木儿之子。突厥贵族异密米尔咱•阿布达拉赫杀死拜延忽里后,在河中地区拥立铁穆尔沙为新汗。阿布达拉赫的行为引起了巴鲁刺思部哈吉、速勒都思部巴颜的反对。他们起兵赶跑了阿布达拉赫,杀死了铁穆尔沙,从此,西察合台汗国没有新汗,直到东察合台汗国秃忽鲁帖木儿,1360年征服河中,统一察合台汗国。
6.阿的勒算端
阿的勒算端(Adil-Sultan),算端就是苏丹的意思,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西部第4代可汗,麻哈没的之子。也里牙思火者退回蒙兀儿斯坦后,加兹罕的孙子忽辛在河中地区拥立的新汗,察合台汗国重新分裂。阿的勒算端在位时间很短,忽辛将他废黜,另立合不勒沙为可汗。
7.合不勒沙
合不勒沙(Khabul Shah,?-1370年),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西部第5代可汗,燕只吉台的孙子。忽辛在河中地区拥立的可汗。合不勒沙是忽辛的傀儡,1369年,帖木尔杀死忽辛,控制了合不勒沙。第二年,帖木尔处死合不勒沙,自称为苏丹,建立了帖木尔帝国。事实上的西察合台汗国已经灭亡(名义上仍保留察合台汗)。
8.昔兀儿海迷失
昔兀儿海迷失(Suurgatmish,?-1384年),帖木尔帝国的傀儡可汗,答失蛮察的儿子。帖木尔建立了帖木尔帝国后,并没有自称在可汗,而是自称苏丹,国都在撒马尔罕。在名义上维持西察合台汗国黄金家族系统可汗的地位,以得到河中的突厥贵族们真正的服从,昔兀儿海迷失连傀儡都不如,只是一个橡皮图章,几乎被人遗忘。忽辛也曾拥立他。
9.麻哈没的算端
麻哈没的算端(Sultan Mahmud,?-1402年),算端就是苏丹的意思,帖木尔帝国的傀儡可汗,昔兀儿海迷失的儿子。昔兀儿海迷失死后,帖木尔又拥立麻哈没的为傀儡可汗。1402年,麻哈没的的死标志着察合台—窝阔台家族在中亚河中的王统彻底结束。察合台汗国只有东察合台汗国一个可汗。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20 07:50:41 +0800 CST  


吐鲁番汗国

吐鲁番汗国(1365年-1570年),羽奴思汗于1365年所建,由察合台汗国分裂而来,统治区域为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
1.历史
察合台汗国于1365年再次分裂,不久后,西部汗国被帖木儿帝国取代。东部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吐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1570年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大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
2.历代吐鲁番汗
速檀阿力 (即羽奴思汗,汉文史籍又称阿力)
速檀阿黑麻 (羽奴思子,马哈木弟)(1487 - 1503)
速檀满速儿 (1501 - 1542)
沙汗 (1542 - 1565)
马速 (1565 - 1570)
3.羽奴思
羽奴思(Yunus Khan,1416年-1486年),1462年统治蒙兀儿斯坦,1472年起统治整个东察合台汗国。他是歪思汗次子,也先不花二世的兄弟。《明史》中称他为速檀阿力、哈只阿力。
歪思汗在1428年死后,两兄弟争位,有些埃米尔支持也先不花,羽奴思不敌,前往河中撒马尔罕帖木儿王朝兀鲁伯避难。帖木儿国王卜撒因后来欲远征伊拉克,加上也先不花二世不断侵袭突厥斯坦等城,因此召回在伊朗设拉子流亡的羽奴思,在1456年派兵支援他东征东察合台汗国,占领了一些土地,把东察合台汗国再一分为二。
1472年,也先不花二世之孙怯别二世被杀后,羽奴思统治整个东察合台汗国。他与卫拉特人作战。他为使蒙兀儿人成为真正的穆斯林,使蒙兀儿人定居在草原边的城市。但遭到蒙兀儿人强烈反对。在1472年,他以吐鲁番为基地东进,俘虏依附明朝的哈密忠顺王罕慎的女儿。他极力向东方传播突厥-波斯文化,称为帖木儿王朝文艺复兴。1481年以后,他不再逼迫蒙兀儿人定居城市,将权位传子速檀阿黑麻,在塔什干定居,在1486年卒于该城。他也曾出兵哈密。
他曾经在伊朗的法尔斯与阿塞拜疆生活,喜欢城市生活,曾在帖木儿传记《扎法尔纳马》作者歇里甫丁•阿里•雅兹迪手下受学十二年,人称羽奴思大师,印度蒙兀儿王朝的巴布尔是他的外孙(羽奴思的女儿忽都鲁•尼格尔•哈努姆嫁给卜撒因的王子乌玛尔沙赫米儿咱二世)。叶尔羌汗国历史家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也是他的外孙。他还有一女儿嫁给哈萨克汗国的哈斯木汗。
4.阿黑麻
阿黑麻(Ahmad Alaq,?-1504年),明代吐鲁番汗国第一任可汗,伊斯兰教尊号速檀(苏丹)。成化十四年(1478年),父亲速檀阿力死,阿黑麻即位。成化十八年(1482年),哈密脱离吐鲁番,重新依附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阿黑麻再攻哈密,立陕巴为哈密王。弘治十七年(1504年),他死后,其子速檀满速儿继位。他兄长速檀马哈木被昔班尼杀害。
他因多次向瓦剌人进攻,瓦剌人畏之如虎,称他为阿剌扎,即嗜杀者。
5.满速儿
满速儿(Mansur Khan,1483年-1545年),明代吐鲁番汗国第二任可汗,伊斯兰教尊号速檀(苏丹)。
弘治十七年(1504年),父亲速檀阿黑麻死,满速儿即位。次年,哈密王陕巴子拜牙,又背吐鲁番附明。正德九年(1514年),灭哈密,以回回人为首领,进而攻打明朝的肃州,之后,嘉靖三年(1524年),嘉靖七年(1528年),满速儿屡次侵犯肃州。明朝嘉靖帝被迫放弃嘉峪关以西土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他死后,其子沙汗与其弟赛德建立的叶尔羌汗国相争,吐鲁番衰落。他也曾经在蒙兀儿斯坦统治吉尔吉斯人。
6.沙汗
沙汗(Shah Khan,?-1565年),是吐鲁番汗国第三任可汗,伊斯兰教尊号速檀(苏丹)。速檀满速儿的儿子。其父死后,他继承汗位,已经不能控制叔叔赛德建立的叶尔羌汗国,当时,瓦剌人屡犯边境,沙汗长期与瓦剌作战。最终于1565年战死沙场。沙汗堂弟马速王子自立为汗。
7.马速
马速,是吐鲁番汗国第四任可汗,伊斯兰教尊号速檀(苏丹)。速檀阿黑麻的孙子,沙汗堂弟。1565年,沙汗与瓦剌作战,战死沙场。马速王子自立为汗。1570年,叶尔羌汗国可汗阿不都克木(赛德之孙,马速堂侄),派弟弟四个弟弟琐非、马黑麻、阿布撒亦和忽来失率军东征,攻入吐鲁番,俘虏马速汗,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灭亡。(一说以叶尔羌汗国亡国的1680年为东察合台汗国灭亡时间)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23 09:13:31 +0800 CST  


叶尔羌汗国(二):赛义德1

5.赛义德
素丹•赛义德汗,察合台后裔,有维吾尔血统。于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在巴布尔的支持下,召集旧部5千人马,从费尔干纳进攻南疆,攻杀阿巴拜克,同年6月登上汗位,成为南疆主宰,建立叶尔羌汗国。
(1)生平履历
素丹•赛义德汗(1487~1533),中国新疆叶尔羌汗国创建者。1508年,在月即别(即乌兹别克)部昔班尼汗进攻下,东察合台穆罕默德汗(即长汗)全家被杀,艾哈迈德汗(即幼汗)也死去,诸子争立,东察合台汗国崩溃。
艾哈迈德汗长子曼苏尔对其兄弟大加杀戮,赛义德被迫逃往柯尔克孜部、月即别部,最后投奔到喀布尔的表兄巴布尔处。
1514年初,赛义德在巴布尔的支持下召集蒙兀儿旧部5000人进攻喀什噶尔,与素丹阿巴拜克在乌什巴尔根村展开激战,击溃对方军队,相继攻占喀什噶尔、英吉莎、叶尔羌、于阗、阿克苏、乌什,于伊斯兰教历七月(1514年5~6月)登汗位,建立南疆察合台王封建政权。后设都于叶尔羌(今莎车)。奉伊斯兰教为国教。
奉行积极对外政策,与哈萨克部联盟,降服柯尔克孜部,拓疆土费尔干纳和巴达赫尚,并主动与统治吐鲁番的曼苏尔和解,形成了新疆近20年的和平、安定局面。
对内鼓励农业和贸易,减免赋税,赈济贫困,招抚流散百姓,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提倡文学创作,擅长突厥语、波斯语诗歌,精通乐器和箭法。
在教法上尊奉哈乃斐学派。后与布哈拉的纳格什班迪耶教团首领交往密切,拜和卓努尔(奴烈)为宗教导师,深受其苏菲主义思想影响,一度欲放弃汗位潜心苏菲派修炼。
曾对信仰佛教的撒里畏兀儿(今裕固族)、博罗尔和西藏进行远征。1532年夏,亲自率领5000军队进攻西藏,攻到拉萨附近。翌年夏,因气候恶劣、藏民抵抗以及部下厌战,被迫撤军。途中患高山病而死。葬于叶尔羌阿尔腾麻札。
(2)游牧困局
游牧困局像诅咒一样自始自终的盘旋在成吉思汗子孙建立的国家之上,不管是13世纪或16世纪,还是温暖湿润的东亚或是一望无际的钦察草原,给他们带来绝望的循环。16世纪叶尔羌汗国的建立者赛义德苏丹几乎穷尽一生试图摆脱游牧困局,然而直至他在喜马拉雅山脉咽气为止,他和他辛苦建立的国家仍陷在游牧困局中,令人唏嘘不已。
游牧困局指的是人口-畜群-牧地三者之间的矛盾,游牧民族的经济方式是粗放式牧业,人口和畜群在游牧民族最重要的财富,人口增长仰仗畜群的增长,畜群增长依赖牧地的增长,人口和畜群 [1-3] 可以无限增长,牧地却是有限的。
游牧困局在某游牧民族规模较小的时候并不凸出,但当该游牧民族的人口和畜群的增长超过他们牧地的承载力时,矛盾就显得非常尖锐。这时游牧民族只有三个选择:内耗,通过互相残杀的方式恢复原来较小的规模;对外扩张,掠取新的牧地和满足生活所需的产品,在战争中走向鼎盛或者灭亡;定居化,即用适合农耕的牧地转化为农场,用较小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民,但来自内部的阻力非常大,因为游牧传统素来鄙夷定居和农耕。
(3)建立叶尔羌
叶尔羌汗国的建立者赛义德血统高贵,其世系出自东察合台汗国,可以追溯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当他在1487年出生于当代新疆吐鲁番时,过去是中亚地区强国的察合台汗国业已崩溃,留给他的东西少得可怜。不过他觉得这倒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万能的真主赋予了他一颗勇敢的心,以及策马拉弦的能力。
赛义德早年生涯一直以恢复察合台汗国为 [1-3] 己任而在中亚奋斗,可世界早已不是他祖先在呼伦贝尔草原崛起的时代了。他14岁时就离开吐鲁番进入费尔干纳地区支援伯父对昔班尼汗的战争,受伤后被伯父背叛遗留战场,幸得昔班尼汗的赏识他得以保存性命。之后赛义德一直在中亚流离失所,那些刀光剑影的岁月里他曾两度被监禁四次逃跑无数次受伤,他有过用1500人打败过天山南路统治者的号称2万大军夺取了费尔干纳盆地的辉煌战绩,结果乌兹别克人又用3000人打败了他和巴布尔的号称4万大军,将他撵出了费尔干纳盆地。
1514年4月,走投无路的赛义德终于放弃了在中亚复兴察合台汗国的尝试,他带领他残余的人民进入天山南路(当代南疆)。他的部落从安集延(今乌兹别克的一座城市)出发,沿途不断有小股蒙古人加入他们。当接近喀什噶尔城时,他那支可怜的小军队经过清点才不过4700人。赛义德要征服的国家有数十万人口之众带甲之士3万。
面对赛义德的入侵,当地统治者阿巴•米尔咱(阿巴拜克)战守失当,他过度加强首府喀什噶尔城的防御,却忽略自己其余城堡守备。通过调集民众进行强制劳动,在7天时间里在喀什噶尔就修建出新的大型要塞,并到各基层村社中强拉壮丁入伍。
之所以采取被动防御的战略,是因为阿巴拜克生活奢靡,横征暴敛,治国不善,内部颇多反抗者。因为害怕各城镇或部族反抗,阿巴拜克经常因很小的过失就将潜在对手杀害。然后又因为担心遭到报复,索性将被害者的家族也赶尽杀绝。他还特意扶持一批赤贫氓流,取代原有的世俗领袖或教长,并对更多人施以阉割、挖鼻等酷刑。期间,僭主本人也不忘加速敛财,将大量财富集中到个人名下。甚至还因部下偶然挖到古代金币,便下令动用大量民力进行“暴力考古”,为自己再次捞得不少古时遗留的财物。其中的少部分被用于打造武库和修筑边境防御,其余的大多数则完全服务于自己享受。
加上赛义德的察合台嫡系血统,在名分优势上压过了他,令并非不善战的阿巴拜克不敢轻易野战。
赛尔德在安置完随军眷属和辎重后,立刻进乌赤巴尔根村。这里扼守着渡过玉通八失河的主要渡口,并由陡峭的山隘保护两翼。同时,阿巴拜克也让人在相对平坦的高地上构筑堡垒,锁死了几乎所有的通行可能。但因为主要兵力都云集喀什噶尔,所以守军其实也缺乏足够人手来应付袭击。
一旦将险要的关卡打通,赛义德的部队就长驱直入到喀什噶尔城下,并为守军新构筑的要塞而惊叹不已。因为估计城中只有1000可用的骑兵,所以进攻者认为对方会躲在城墙后面消极防御。然而,阿巴拜克已经将很多分散驻扎的士兵都集中到这里,并主动出城向赛义德的部众发起进攻。虽然在开始只有小股轻骑兵策马飞驰,但大量支援步兵也慢慢从城门中走了出来。以至于追赶上去的费尔干纳联军,很快被防御严密的对方所阻挡。
由于兵力稀少,赛义德也只敢排遣右翼的约1/3骑兵出阵。他们面对背墙防御的喀什噶尔守军,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后者主力是步行作战的弓箭手,并有竖立1人高的大型木盾保护正面。每个步兵方阵之间,还有数量不等的骑兵加以策应。费尔干纳人虽然战力更高,但在一上午的反复周旋中都占不到任何便宜。相反,随着箭矢耗尽与马匹乏力,守军反而将他们从城下的陡峭地形上赶了出去。随即,战场也从原先的城门位置,逐步转向更外侧的平坦地形。
眼看自己的强侧部队战败,赛义德又将主攻方向转到了左翼。在右翼退到预备队位置的同时,另一头的骑兵已应声杀出,直扑喀什噶尔守军的弱侧。由于中亚地区的步兵传统偏向静态防御,所以士兵只被要求能够在固定阵地中射击杀敌人。一旦因各种原因出现集体移动,就容易在遭到猛击后陷入紊乱。结果,出击的守军因右侧遭到反击而被迫停下。那些原本已经撤退的费尔干纳人,也在赛义德的命令抵达前就调头反击。通过两路人马的协同配合,终于将体力也消耗过半的敌方步兵击溃。那些夹杂其中的骑兵,也只能调头逃回城墙背后。
然而,喀什噶尔毕竟还有坚固的城墙与塔楼保护。赛义德估摸自己的部队实在经不起长期围困,还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粮秣才能支撑下去。于是,进攻者在第三天就主动离开了,向南越过哈拉塔斯浑河,逼近另一座非常重要的英吉沙尔城堡。
英吉沙尔的驻军数量远不如喀什噶尔,但同样有陡峭的地形和坚固的城墙保护自身。当赛义德的骑兵向守军发起挑战,又遭到背城而战的步兵阻击。这次,他们不仅将费尔干纳人再次逐回,也坚决不离开自己的原有阵地。一直到晚上才选择放弃,将城墙以外的区域都让给了围攻者。赛义德也立即在附近建立大型营地,将先前分散的辎重都集中管理,然后还安排部分蒙兀儿骑兵到临近区域内劫掠物资。
1514年7月,至关重要的英吉沙尔围攻战正式打响。赛义德准备将此城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并安排麾下的不同分队展开土工作业。虽然其成员都是蒙古式骑兵出生,但经历过中亚战场的洗礼,往往也学会不少简单可靠的攻城技术。赛义德本人也和属下一样,选择某座塔楼作为主攻目标,安排部众挖掘围城堑壕,并悄悄派人在城墙脚下埋设地雷。除了位于陡峭山崖上的北墙,进攻者将东南西三头都围的水泄不通,也让士气低落的守军误认为自己正面对数万对手。为了进一步迷惑他们,赛义德还下令大营每天都移动位置,以此吸引守军的大部分注意力。
经过5天的迷惑与悄悄作业,第一枚完成的地雷在夜里被费尔干纳人引爆。由夯土为主要材料的塔楼,因巨大的破坏力而完全倒塌,整段城墙也因此被炸出一个巨大缺口。守军纷纷被调往这个区域加固防守,却也因此放松了对其他地段的关注。于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第二枚地雷又将城市最坚固的那座塔楼摧毁。至此,英吉沙尔的守军已完全失去了战意,开始要求向赛义德的军队投降。
当赛义德没有强攻喀什噶尔,采取快速机动的蛙跳战术一个接一个消灭米尔咱其他城镇驻军时,米尔咱的气数也就到此为止。
阿巴拜克还在尝试组织更大规模的部队进行决战。他本人向南撤退到位于当代莎车的叶尔羌城,将可以调集的全部人力都搜罗起来。他的武库中号称拥有60000套各类铠甲和约12000套马甲,但实际数量无疑不可能有这么多。
许多原本在强制劳役的奴仆,开始从各工地赶往叶尔羌。他们被分配到长矛、佩刀、弓箭和护甲。部分有骑马经验的人,还能迅速升级为“精锐骑兵”,连胯下的坐骑也配有马甲。但其实连如何灵活御马都操作不来,甚至在阅兵式上从马背跌落。少量真正能够作战的部众,也在外围突袭中被赛义德麾下的蒙兀儿骑兵击溃,无法阻止对手继续就地征粮。至于急需拯救的英吉沙尔,也已经同围攻者谈妥条件,将城垒的所有权交给对方。
米尔咱在赛义德猛攻其叶尔羌(莎车县)时,逃走了。当发现于阗居民也不支持他继续抵抗后,便一头钻入南方的高原山麓之间。赛义德也立刻派出3000骑兵追赶,兵不血刃的接收了叶尔羌城的控制权。原本还处在观望状态的喀什噶尔,也在晚些时候向新任大汗投降。最终,已是丧家之犬的前任僭主,因前路难行而被迫焚毁全部财物。尽管他不惜一切代价地抛洒贵重物品,并屠宰马匹和骡子,但依然无法逃出赛义德的追捕。在绝望地向追兵自首后,被人在夜里割下了首级。
一个崭新的国家以蒙古后裔为主人建立了——叶尔羌汗国。为了远离危险的费尔干纳,赛义德甚至将首府从喀什噶尔迁到叶尔羌城,重新构建自己的军事幕府。虽然自己就属于原先的东察合台王室,但因为西域境内还存在其他势力,所以在外人看来更像是一个以叶尔羌为中心的独立汗国。我们当代所知道的叶尔羌汗国称呼,就基于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25 07:21:42 +0800 CST  


叶尔羌汗国(三):赛义德2

(4)收复蒙兀儿斯坦西部的失败
1522年,方兴未艾的叶尔羌汗国内部发生了第一次倾轧。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游牧困局在作祟,因为6年的休养生息,当初跟随赛义德进入天山南路的4700名蒙古人和数万头牲畜已经扩大到3万人(计算家属)和百万余头,南疆稀少的牧地本身不足以承载这么多的游牧人口以及畜群,而当地定居的吉利吉思人(吉尔吉斯人)和畏兀儿人也因为土地贫瘠产出有限所以无法提供蒙古人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资,汗国内部的蒙古王公时常为一口泉或法尔萨的青草地大打出手,国家出现了内战的危机。
摆在赛义德苏丹面前的局势不容乐观,汗国的内部动荡不仅伤害他的居民,也威胁他的统治。解决的办法有三个,赛义德选择了第二个,即对外扩张。赛义德的把目光放在蒙兀儿斯坦西部,因为那里的吉利吉斯人尚未出现紧密的部落联盟,同时游牧的他们还屡次劫掠居住在乌兹别克的穆斯林居民。
1522年春,赛义德命儿子拉失德挥师西征吉利吉斯人,此次战争的名义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决心保护每一个穆斯林不受折磨,不让任何一个异教徒猖狂横行”。拉失德的远征在初期非常成功,大量吉利吉斯人及其牲畜被叶尔羌人俘获送往喀什噶尔,只有部分吉利吉斯人逃过一劫躲到了和哈萨克人接壤的边境上。1522年冬,得胜的叶尔羌蒙古人在楚河流域的库赤卡尔过冬,那里水草肥美,正是蒙古人喜欢的上好牧地。1524年,拉失德北上攻击了瓦刺人,击毙了瓦刺人异密巴兰,获得“迦齐”称号。
1523年春回大地时,赛义德又率领家眷和2.5万名士兵前往蒙兀儿斯坦西部,准备帮助儿子拉失德稳固在当地的统治。行军途中,赛义德得知夙敌乌兹别克汗速云赤病死,国内群龙无首。欣喜若狂的赛义德迅速转变方向南下乌兹别克斯坦,一路攻克马都、乌支根等城市,但在安集延城下赛义德又一次被乌兹别克人打败了。损兵折将的赛义德只好带着部队返回喀什噶尔。
另一边在蒙兀儿斯坦西部的拉失德也遭遇了失败,因为缺乏援军无法保护自己的虏获物。当地吉利吉斯人的反弹非常激烈,蒙古人强占优良牧地和掠夺人口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不满,许多吉利吉斯人逃到了哈萨克喜塔尔汗那里请求帮助。1525年冬,喜塔尔汗带领本部哈萨克人和投奔他的吉利吉斯人进入蒙兀儿斯坦西部,当地的吉利吉斯人纷纷投奔到他的帐下,哈萨克-吉利吉斯联军的强大军力令驻扎在库赤卡尔的拉失德感到惊慌失措,他没有迎战就把驻地让予敌人。
1526年,赛义德苏丹闻讯前来增援拉失德,可他的军队除了抓到吉利吉斯人不小心遗留在草场上的10万只绵羊外一无所获,史称“羊师之役”。不久,赛义德得到了哈萨克人和吉利吉斯人联合的消息:哈萨克人也决定定居蒙兀儿斯坦西部,进入蒙兀儿斯坦西部的哈萨克人已经达到了20万人。自忖不敌的赛义德便带领拉失德和全部蒙古人返回喀什噶尔,历时五年的夺取蒙兀儿斯坦西部行动以失败告终。
这场失败惊醒了叶尔羌蒙古人的恢复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恢复蒙兀儿斯坦霸权的迷梦,迫使他们思考今后的出路。
(5)南下和巴布尔交恶
经历了在蒙兀儿斯坦西部失败的赛义德开始认真思考汗国的未来出路,血的事实告诉他们蒙古人已经没有在呼伦贝尔草原崛起时的力量了,他们不仅打不过凶悍的乌兹别克人,也无法和人口众多的哈萨克人匹敌。是坚持老路积极对外扩张,抑或是就地定居和农耕的畏兀儿人融合呢?赛义德再次选择了前者。
这次他挑了软柿子捏——南方山区的博洛尔(博罗尔)和巴达克(巴达克山)。
1527年冬,赛义德命拉失德率军对异教徒国家博洛尔进行圣战。《拉失德史》作者海答尔也参加了这次征战,关于战争的结果,他在书中这么写道:“我们在博洛尔斯坦渡过一冬,经过多次血战,我们大获全胜。春天,我们载着战利品,安全还师。来到撒里却盘,我们把5分之1的战利品留在那里,这部分战利品就有1000驮。”在南方山区的轻松胜利暂时稳固了汗国,但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根本矛盾。很快,从博洛尔得到财物就被蒙古人挥霍一空,赛义德不得不再次准备南征。
1529年春,赛义德率军进入与印度斯坦接壤的巴达克山区。因为他听说据守在那里的巴布尔长子胡马雍已经离开到印度斯坦去,当地守备空虚不足以抵抗叶尔羌人的袭击。这次出征也有一个很好的名义,因为按照蒙古继承权,巴达克山区是赛义德祖母沙•别昆的遗产,理应由赛义德继承。接下来的征服便如同赛义德估计的一样,蒙古人在巴达克山区轻松获胜,巴达克人的城堡被摧毁,大量人畜被俘获。赛义德进驻当地后对当地的异密发号施令,俨然这个地区已经变成叶尔羌汗国的一部分。
不过,赛义德终究还是离开了巴达克山区。当时已经占据印度斯坦北方的巴布尔在赛义德劫掠了他在巴达克山区的藩属后,给他写了一份言简意赅的谴责信:“如果你还不赶紧离开那里,其余的事不用我提你自己也会知道。”
赛义德此次进攻巴达克山区完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尽管他在军事上没有失败,经济还带回了充足的虏获物,但他不仅没有开拓到新的土地,甚至和原本关系亲密的南亚大国莫卧儿帝国交恶。由于赛义德和巴布尔的关系破裂,汗国内部暗流涌动,隐隐有些局势不稳,许多地区总督和汗族亲贵似乎得到巴布尔某些许诺和暗示,对苏丹飞扬跋扈了起来。
(6)“摧毁乌思藏的偶像庙”
为了挽回自己的声望保住自己的汗国,赛义德冷酷地清理了那些与巴布尔暧昧不清的人,大量王公贵族在一次快速猛烈的突袭中殒命,赛义德的近卫部队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没有放过,哪怕他是苏丹的亲侄子。处理完国内不稳定的因素后,赛义德拜倒在阿訇的头巾下,希望通过把汗权与宗教绑定的方式稳固自己的统治。
出于虔诚的信仰考虑和俗世的物质考虑,他于1532年夏展开对西藏的凌厉攻势,摧毁拉萨和日喀则的偶像庙既能带来充足的财物,也能极大地提高汗权,而且又便于把游牧的蒙古人和定居的畏兀儿人团结在一个目标下。
叶尔羌远征军一分为二,先锋部队由忠心耿耿的将军马黑麻统率,直取巴尔提。主力部队由自己指挥,取道和田南下。马黑麻经过一个月的行军,到达拉达克的属地努布拉,当地守备部队没有战斗就撤退了,马黑麻率部奋力追击,全歼逃敌——“人头堆成一座高耸的尖塔”,就此征服了努布拉全境。然后马黑麻贴出“保境安民”的告示,把努布拉纳入了叶尔羌汗国的版图。接着,马黑麻继续讨伐码峪的异教徒,接受了当地两个偶像崇拜者君主的效忠。
赛义德原计划取道和田进攻多尔巴,但是由于后勤不足的原因,待他在和田渡过一整个夏天后,天气已冷,不能进山。于是回师沿着马黑麻的进军路线前进,在翻越喀喇昆仑山时,赛义德患上了严重的高山病,终日昏迷不醒。1533年7月9日,在抵达距离低海拔地区只有几法尔萨的地方,赛义德永远闭上了眼睛,拉萨和日喀则的偶像庙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纵观赛义德建立叶尔羌汗国后进行的20年征战,可谓是令人唏嘘不已。为了摆脱游牧困局,他发起了一次次圣战,但这些圣战基本以军事上或政治上的失败告终,很少能达到提高汗权和缓解游牧困局的目的,还导致了叶尔羌汗国的外交环境严重恶化。游牧困局这个历史怪圈还有待他的子孙和人民去解决。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26 07:32:19 +0800 CST  


叶尔羌汗国(四):拉失德

6.拉失德
拉失德,又译作热西德,即阿不拉希德都热西丁。叶尔羌汗国的第二代君主,萨亦德汗长子。明正德四至五年(1509~1510年)生于费尔干,死于嘉靖三十八至三十九年(1559~1560年)。
拉失德幼年时受到学识渊博的大毛拉马黑麻•失剌思的亲自教诲,渐渐成长为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穆罕默德•贾拉斯《拉失德史(续编)》中说:“拉失德汗秉性温良,书法精湛,是用波斯语和突厥语写诗的至善至美的诗人……除已故君王萨亦德汗之外,在蒙兀儿人、月即别人或察合台兀鲁思中,再无箭法比他更好的人了。”
据《拉失德史》记载,拉失德13岁时,曾被委任管理蒙古斯坦。此后几经征战,至其父去世时,早已是一位上马统军、下马参政的领袖人物了。嘉靖十二年(1533年),萨亦德汗去世,24岁的拉失德以长子身份继承父位。他首先剪除威胁汗位的蒙古朵豁剌惕部贵族势力,杀位高权重的赛亦德•马黑麻•米尔咱,放逐一些世袭贵族,巩固了汗权,使叶尔羌汗国走向发展和昌盛之路。即位之初,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儿汗数次兴兵来犯,均被拉失德汗击败,至此叶尔羌汗国正式脱离东察合台汗国而独立。此后,拉失德及时调整对外政策,与西部宿敌月即别昔班尼王朝结盟,力图收复蒙古斯坦,并在喀什噶尔、阿克苏驻扎重兵以威慑。
拉失德汗执政时期,境内政治相对安定,经济初步恢复,加之拉失德本人热心于文学艺术,促成了这一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叶尔羌城不仅是西域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许多文人墨客汇集于此,从事文学艺术活动。拉失德本人是这些文化事业的保护人,他曾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力排众议,支持宫廷乐师玉素甫•柯迪尔汗和王妃阿曼尼莎汗整理木卡姆组曲,为保存这一民间音乐瑰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本人就是一位有学识的诗人和有造诣的乐师。但由于其作品大部分失传,人们对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所知有限。
拉失德汗关心下情,多次像哈兰达儿一样巡游各地。明嘉靖三十八至三十九年(1559~1560年),在第三次巡游和阗时,拉失德在贾玛达尔村去世。
7.阿不都哈林
阿不都哈林(Abdul Karim,1529年-1592年)亦称阿不都克木,叶尔羌汗国第三任君主,拉失德的第二个儿子(长子阿卜杜•拉提甫死于与哈萨克人的战争)。其父在1560年死后,他即位为汗。他曾经表示让位给他的四弟喀什噶尔总督琐非王子,琐非王子坚决不敢接受。1570年,阿不都克木派遣四个弟弟琐非、马黑麻、阿都剌因和忽雷失•苏丹率军东征,俘虏东察合台汗国马速汗,西域重新统一。叶尔羌汗国东至明朝的嘉峪关;南抵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与乌思藏的拉达克、博洛尔相邻;西包帕米尔,与莫卧儿帝国相邻,以阿赖山与乌兹别克汗国为界;北以天山山脉与哈萨克、吉尔吉斯、瓦剌为界。1592年,阿不都克木去世,他的五弟马黑麻即位。
8.马黑麻
马黑麻(1538年-1610年),叶尔羌汗国第四任君主,拉失德的第五个儿子。阿不都哈林灭掉东察合台汗国之后,其兄阿不都哈林封他为吐鲁番的总督。《明史•西域传》把他当做了沙汗的弟弟(其实他是沙汗堂兄弟的儿子)。阿不都哈林在1592年死后,他即位为汗,击败乌兹别克汗国的入侵。他信奉纳克什班底教黑山派,黑山派的伊斯哈克、沙迪和卓父子在他晚年掌握国政。1610年,马黑麻去世,他的长子阿黑麻即位。
9.阿黑麻
阿黑麻(Muhammed II,?-1619年),叶尔羌汗国第五任君主,拉失德的第五个儿子马黑麻长子。1610年,马黑麻死后,黑山派沙迪和卓拥立他为主。这引起了吐鲁番总督阿都剌因的不满,他在东部自立为汗,同时哈斯木王子在焉耆叛乱。阿黑麻的长子帖木儿平定了哈斯木,但阿都剌因依然割据东部。1615年,帖木儿去世,阿黑麻的堂弟沙拉夫丁王子在喀什噶尔叛乱,阿黑麻派幼子阿布杜拉提甫平叛。1619年,阿黑在打猎时被反对派沙家族暗杀,沙家族拥立其堂弟忽来失速檀为汗即位。
10.沙拉夫丁
沙拉夫丁(?-1615年),叶尔羌汗国拉失德的孙子,羽奴思速檀的儿子。担任喀什噶尔总督。1610年,伯父马黑麻死后,黑山派沙迪和卓拥立阿黑麻为主。这引起了沙拉夫丁的不满,依照传统,年长者即位,沙拉夫丁是阿黑麻的堂兄。1615年,阿黑麻的长子帖木儿去世,沙拉夫丁叛乱,自立为汗,阿黑麻派幼子阿布杜拉提甫平叛。沙拉夫丁失败。
11.忽来失速檀
忽来失速檀(?-1619年),叶尔羌汗国拉失德汗的孙子,羽奴思速檀的儿子,沙拉夫丁的弟弟。阿黑麻汗即位被王族和维吾尔埃米尔普遍反对,1619年,在阿黑麻汗打猎的时候,被叛乱的埃米尔包围,阿黑麻汗自觉无法逃脱,便高喊:“你们要找汗,汗就在这里!”行刺者刀剑齐下,将他杀害。在叶尔羌拥立忽来失速檀为新的君主。阿黑麻汗的儿子阿布杜拉提甫在在喀什噶尔为汗,进军叶尔羌,叛军被击溃,忽来失速檀也死去。
12.阿布杜•拉提甫
阿布杜•拉提甫(Abd al-Latif Anak Khan,1605年-1631年),叶尔羌汗国阿黑麻汗的儿子,为喀什噶尔总督。阿黑麻汗在1619年打猎的时候,被维吾尔埃米尔杀害。埃米尔们在叶尔羌拥立他堂弟忽来失速檀为新的君主。阿布杜拉提甫在喀什噶尔为汗,进军叶尔羌,叛军被击溃,杀死忽来失速檀。黑山派沙迪和卓完全控制了汗国。他在位12年,26岁去世,埃米尔们拥立他的侄子阿克苏总督速檀阿黑麻为汗。
13.速檀阿黑麻
速檀阿黑麻(Shodja ad-Din Ahmad Khan,?-1639年),叶尔羌汗国第八任君主,夫拉德汗(Pulad Khan)。阿黑麻汗的孙子,帖木儿的儿子,为阿克苏总督。他叔叔1631年阿布杜拉提甫去世后,埃米尔们拥立他为汗。他开始重用阿克苏的埃米尔,引起了叶尔羌的埃米尔的不满,不久将他废黜,再立其兄速檀马合木为克雷奇汗。速檀阿黑麻返回阿克苏。吐鲁番总督阿不都拉哈汗西征阿克苏,速檀阿黑麻又逃回叶尔羌。黑山派沙迪和卓劝说克雷奇汗将其收留,其后,沙迪和卓杀害克雷奇汗,拥立速檀阿黑麻复位。1639年,阿不都拉哈汗攻克叶尔羌,速檀阿黑麻被迫西逃布哈拉汗国,在安集延的战争中被杀。
14.速檀马合木
速檀马合木(Mahmud Sultan,?-1635年),叶尔羌汗国第七任君主,克雷奇汗(Qilich Khan)。阿黑麻汗的孙子,帖木儿的儿子,为喀什噶尔总督。1631年,他叔叔阿布杜拉提甫去世后,埃米尔们拥立他弟弟速檀阿黑麻为汗。他表示不满,屡次攻打叶尔羌。速檀阿黑麻开始重用阿克苏的埃米尔,引起了叶尔羌的埃米尔的不满,不久将他废黜,立速檀马合木为克雷奇汗。速檀阿黑麻返回阿克苏,吐鲁番总督阿不都拉哈汗西征阿克苏,速檀阿黑麻又逃回叶尔羌。黑山派沙迪和卓劝说克雷奇汗将其收留,将他安置在城北的一个花园。1635年,沙迪和卓与速檀矛盾激化,他在速檀做礼拜时杀害克雷奇汗,拥立速檀阿黑麻复位。
15.阿布都拉哈汗
阿布都拉哈汗(Abdallah),又译阿不都拉哈汗,叶尔羌汗国的“中兴之主”,叶尔羌汗国第九任君主。其父阿都剌因为拉失德汗第十二子,在马黑麻汗时被封为吐鲁番总督,独裁统治该地40年。阿黑麻汗时期(1609~约1618年),阿都剌因不断向西进攻,独立于叶尔羌汗庭,自称可汗。阿布都拉哈为其长子,在7岁时随父西征,被库车阿奇木扣作人质。回历1044年(1634~1635年)阿都剌因去世,他返回察力失继承父位,先稳定了对领地内的统治,而后集中力量向西发展,以实现夺取叶尔羌汗国的汗位,统一全汗国的宿愿。明崇祯八至九年(1635~1636年),阿布都拉哈开始出征,由于中央政权内部纷争,并得到和卓沙迪和一些异密的支持,他于崇祯十一至十二年(1638~1639年)率大军进入叶尔羌城。至此,分裂30年之久的汗国重新统一,阿布都拉哈登上大汗之位。
叶尔羌汗国经历从阿黑麻汗以来近30年的内部纷争,中央政权削弱,各地诸侯拥兵自重;汗权衰落,豪强重臣依势肆行;宗教势力日益强大,操纵国家权力。阿布都拉哈汗继位伊始,就很有魄力地调配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放逐了一批前朝显贵。不久又在喀什噶尔处死与前朝关系密切的有名望的人200名,其中有一些宗教上层人士,同时在叶尔羌也处死了约100人。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贵族豪强势力,避免了异密擅权,加强了中央汗权。在巩固了内政后,阿布都拉哈汗对周边国家和部族多次兴兵征战,但这些征战多属掠夺性的,并未能扩大汗国的版图。崇祯十四至十五年(1641~1642年)阿布都拉哈汗率军出击吉利吉思人,在阿克赛(今塔什干河与纳伦河之间)与吉利吉思军队相遇,发生激烈战斗,叶尔羌军队获胜,取得对吉利吉思作战中难得的一次大捷,汗国西北部边境地区得以安宁。
阿布都拉哈汗统治时期,正是明朝与清朝交替时期。他继续执行其父阿都剌因对明朝的政策,和平相处,友好往来。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派使臣去清朝进贡,顺治皇帝特加赏赐并降诏褒奖。从此叶尔羌汗国与清朝建立固定友好的关系。
阿布都拉哈汗在位中期(17世纪50年代),已占据天山以北地区的准噶尔汗国各部加强对天山以南地区扩张,积极干预叶尔羌汗国内政,插手各派势力间的争权夺利,成为的严重威胁。顺治十二至十三年(1655~1656年)以后,准噶尔不断入侵天山以南地区,深入克里雅(今于田县)一带,阿布都拉哈汗集结大军征讨,结果惨败于尤勒都斯草原。此后准噶尔对叶尔羌汗国的入侵更加频繁。阿布都拉哈汗生性多疑,既不信任宗室,也不信任大臣,总是不断用新贵替代失宠者。引起上层统治集团对他的专制日益不满。其长子尧勒巴尔斯汗在白山派和卓大力支持下。势力日渐强大,并联合准噶尔鄂齐尔图汗反对阿布都拉哈汗。清康熙六至七年(1667~1668年),阿布都拉哈汗在尧勒巴尔斯汗的强大压力下放弃汗位,去麦加朝圣,后来死于印度。
阿布都拉哈汗出走后,汗国陷于更加深重的内乱外患之中,尧勒巴尔斯汗与伊斯玛业勒汗在白山派与黑山派的分别支持下激烈争夺对汗国的控制,争相投靠外敌以自重。准噶尔汗国诸部也借机扩充势力,支持其内战,康熙十九年(1680年)叶尔羌汗国灭亡。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27 07:40:18 +0800 CST  


叶尔羌汗国(五):尧勒巴斯

16.尧勒巴斯
尧勒巴斯(?-1668年),叶尔羌汗国第十任君主,阿不都拉哈汗的儿子,为喀什噶尔总督。他扶植来自中亚的白山派首领玛木特玉素布,反对黑山派,终于在1667年,将父亲逼走,自己进入叶尔羌成了大汗,大肆镇压黑山派。黑山派势力流亡阿克苏,拥立阿不都拉哈汗的弟弟伊思玛业勒为汗,西征叶尔羌。因为准噶尔的支持,尧勒巴斯暂时取得了胜利。但是准噶尔首领僧格是想控制叶尔羌,这使尧勒巴斯和白山派和卓非常不满。1668年,僧格派人杀死尧勒巴斯,白山派和卓拥立尧勒巴斯的儿子阿不都•拉提夫即位。
17.阿不都•拉提夫
阿不都•拉提夫(?-1670年),叶尔羌汗国第十一任君主,阿不都拉哈汗的孙子,尧勒瓦斯儿子,为喀什噶尔总督。尧勒瓦斯与叔叔伊思玛业勒争汗位,准噶尔的支持尧勒瓦斯。但随后准噶尔首领僧格在1668年,派人杀死尧勒瓦斯,白山派和卓拥立尧勒瓦斯的儿子阿不都•拉提夫即位。黑山派支持的伊思玛业勒乘机拿下叶尔羌,白山派和卓与阿不都•拉提夫逃到喀什噶尔。1670年,伊思玛业勒派人杀害了阿不都•拉提夫和他的所有兄弟。
18.伊思玛业勒
伊思玛业勒,叶尔羌汗国第十二任君主,阿都剌因第四子,阿不都拉哈汗的弟弟,为阿克苏伯克。1667年,他信奉白山派的侄子尧勒瓦斯成了大汗,大肆镇压黑山派。黑山派势力流亡阿克苏,拥立伊思玛业勒为汗,西征叶尔羌。因为准噶尔的支持,尧勒瓦斯暂时取得了胜利。但随后准噶尔首领僧格在1668年,派人杀死尧勒瓦斯,白山派和卓拥立尧勒瓦斯的儿子阿不都•拉提夫即位。黑山派支持的伊思玛业勒乘机拿下叶尔羌,白山派和卓与阿不都•拉提夫逃到喀什噶尔。1670年4月2日,伊思玛业勒进入叶尔羌,派人杀害了阿不都•拉提夫和他的所有兄弟。大力扶植黑山派,大肆镇压白山派。白山派和卓远走西藏联合达赖五世。达赖指示自己的弟子噶尔丹帮助白山派。噶尔丹在1678年,征服了哈密、吐鲁番和焉耆,1680年,直取叶尔羌,伊思玛业勒被俘,送往伊犁监禁。噶尔丹改立阿卜都里什特为叶尔羌汗。叶尔羌汗国成为附属于准噶尔的傀儡政权。
19.阿卜都里什特
阿卜都里什特(Abd ar-Rashid Khan II)是叶尔羌汗国第十三任可汗,在位时间是1680年–1682年。他是伊思玛业勒的孙子。 1680年,准噶尔汗国噶尔丹直取叶尔羌,伊思玛业勒被俘,送往伊犁监禁。噶尔丹改立阿卜都里什特为叶尔羌汗。叶尔羌汗国成为附属于准噶尔汗国的傀儡政权。
噶尔丹占领叶尔羌之后,他并未将权力交给功绩卓著的阿帕克和卓,而是找了个原王室察合台家族成员,阿不都里什特作为傀儡可汗。新可汗是吐鲁番的巴巴汗之子。
很快可汗和阿帕克和卓之间就出现了冲突,并导致了后来的1682年叶尔羌发生暴乱,阿卜都里什特投奔清朝,准噶尔立他的幼弟马哈麻特•额敏继位。
20.马哈麻特额敏
马哈麻特额敏(?-1692年?),全名阿奔木•匝法尔•苏耳覃•马哈麻特•额敏•巴哈笃尔汉,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察合台后王,土鲁番巴巴汗的次子,叶尔羌汗国末期君主,自称土鲁番汗,约1682年至1692年间在位。额敏在位时期,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家族的势力在叶尔羌汗国达到鼎盛,额敏最后也被白山派所杀。
马哈麻特•额敏出自吐鲁番的蒙古察合台王族,祖父是阿布都喇伊木,父亲是统治哈密、吐鲁番一带的巴巴汗,长兄是阿卜都里什特。1658年,受其父巴巴汗之命驻守辟展,抵御土鲁番的进攻。约1678年,巴巴汗卒,其兄阿卜都里什特赶往吐鲁番继位,并得到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支持。额敏争位不成,退走山区。1680年,额敏与阿卜都里什特一同随噶尔丹出征叶尔羌(今莎车)。阿卜都里什特随即被噶尔丹立为叶尔羌汗,叶尔羌成为准噶尔部的附庸(清代文献又称之为“回回国”)。额敏返回叶尔羌汗国东部故地,统治吐鲁番一带。康熙二十年(1681年),额敏遣使伊思喇木和者(伊斯拉木火者)进京,自称吐鲁番汗,向康熙皇帝报告现今吐鲁番地方安宁,请旨裁夺吐鲁番应几年一贡。二十五年,再次入贡。
1682年,受到其妹夫、白山派宗教首领伊达雅图勒拉(阿帕克和卓)排挤的叶尔羌汗阿卜都里什特出走,额敏随即赶往叶尔羌,继立为叶尔羌汗。额敏汗在位期间不甘听命于准噶尔和妹夫伊达雅图勒拉,与叶尔羌的阿奇木伯克马黑沙•沙伯克合谋,企图清洗宫廷中准噶尔的支持者。但准噶尔和白山派的势力强大,马黑沙•沙伯克失败被杀。作为报复,伊达雅图勒拉支持一个名为虎达扁迭的亲准噶尔的人物,在阿克苏纠集吉利吉思人和厄鲁特蒙古人发动叛乱,向叶尔羌进军。传说称,额敏汗率军征讨虎达扁迭时病死于途中,伊达雅图勒拉施展神术使其复活。据一部宗教传记《伊达雅图勒拉传》记载,额敏汗向伊达雅图勒拉屈服并求援,于是伊达雅图勒拉派其子雅雅和卓与额敏汗一同平定了虎达扁迭的叛乱。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额敏汗遣五禄合泽等使者五人向清朝进贡,并请求将流寓西宁一带的回人迁至甘肃,“以便往返行走”。由于土鲁番是明朝确定、清朝承认的朝贡国,叶尔羌则不知名,因此额敏仍使用土鲁番汗的名义上疏。噶尔丹东侵喀尔喀部落时,额敏汗乘机出兵进攻伊犁,擒获了一批准噶尔部落头人。约在1692年,额敏汗与伊达雅图勒拉矛盾再次激化,并计划消灭白山派和卓家族。伊达雅图勒拉命其子雅雅和卓从喀什噶尔(今喀什市)来援,与额敏汗的军队开战。额敏汗的士兵纷纷倒戈,额敏汗只得率残部退至哈尔哈里克(今叶城县),再退到库拉干,后被白山派擒杀。此后伊达雅图勒拉、雅雅和卓及其白山派信众控制了叶尔羌局势。约1694年,额敏汗的三弟马哈麻特木明被叶尔羌和吐鲁番的伯克们拥立为叶尔羌汗,称“阿克巴锡汗”。
21.阿克巴锡
阿克巴锡,名马哈麻特•木明,号“阿克巴锡汗”(意为“白头汗”),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察合台后王,17世纪末叶尔羌汗国末期君主,约1694年至约1700年间在位。
马哈麻特木明是蒙古叶尔羌汗族、吐鲁番的统治者巴巴汗之子,排行第三。其长兄阿卜都里什特,二兄马哈麻特额敏,相继被立为叶尔羌汗。其妹哈尼木•帕的沙嫁予喀什噶尔(今中国新疆喀什市)的白山派宗教领袖伊达雅图勒拉。1680年,木明与两位兄长离开吐鲁番,随准噶尔部珲台吉噶尔丹的大军出征叶尔羌,俘获当时的叶尔羌汗伊思玛业勒。此后叶尔羌汗沦为准噶尔部的傀儡政权,受到准噶尔人与伊达雅图勒拉和卓势力的监控。木明则回到其故地吐鲁番居住。
1692年末,马哈麻特额敏汗被白山派所杀,叶尔羌王统中断,权力落入伊达雅图勒拉手中。1694年初,伊达雅图勒拉去世,叶尔羌(今莎车县)、喀什噶尔两地随即陷入哈尼木•帕的沙与伊达雅图勒拉之子雅雅和卓的战争之中。不久雅雅和卓与哈尼木•帕的沙相继被杀害,吐鲁番和叶尔羌等地的伯克不堪忍受白山派的统治,拥立马哈麻特木明为继任叶尔羌汗,号称“阿克巴锡汗”。阿克巴锡在各地伯克们的支持下进入叶尔羌城,对白山派信徒进行报复。《和卓传》记载,阿克巴锡及其官员屠杀了一千个白山派信徒,并用他们的血来碾磨。为打击白山派的势力,阿克巴锡从忽毡(今塔吉克斯坦苦盏)请回了黑山派首领达涅尔。达涅尔原为叶尔羌的宗教领袖,在1680年左右躲避伊达雅图勒拉和准噶尔人的镇压逃往克什米尔。
在巩固了对叶尔羌的统治后,阿克巴锡随即派兵攻克了白山派的大本营喀什噶尔,并委任自己的儿子速檀阿哈玛特管理。但速檀阿哈玛特被掌握喀什噶尔实权的吉利吉思部落(柯尔克孜族)和当地贵族拥立为汗,公然与阿克巴锡对抗。
阿克巴锡联合吐鲁番的伯克进攻喀什噶尔,但不敌吉利吉思军队,最后兵败被俘。吉利吉思比(部落首领)阿尔祖•马哈麻特在英吉沙尔杀死了阿克巴锡,并乘胜攻克了叶尔羌。速檀阿哈玛特被喀什噶尔和吉利吉思联合立为叶尔羌汗。但叶尔羌的贵族不甘失败,于是向准噶尔部求援。准噶尔珲台吉策妄阿拉布坦趁机派兵南下,再次控制了天山南路各城,并将其置于自己任命的伯克管理之下。
22.速檀阿哈玛特
速檀阿哈玛特(?-1700年?),一作素勒坦阿哈木特,姓博尔济吉特氏,吐鲁番人,蒙古察合台后王,叶尔羌阿克巴锡(马哈麻特•木明)之子,17世纪末叶尔羌汗国的末代君主。
1694年初,阿哈玛特之父、巴巴汗第三子马哈麻特木明在叶尔羌等地伯克的支持下,前往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县)即位,成为叶尔羌汗,号称“阿克巴锡汗”。阿克巴锡借助黑山派力量巩固政权后,派兵攻克了白山派控制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市)。阿哈玛特被其父委派管理喀什噶尔。但此时掌握喀什噶尔实权的是吉利吉思(柯尔克孜人)部落。吉利吉思人与喀什噶尔白山派信徒拥立阿哈玛特为汗,公然与其父阿克巴锡汗对抗。阿克巴锡率吐鲁番诸伯克出征喀什噶尔,但被吉利吉思军队俘获并杀害。吉利吉思比(部落首领)阿尔祖•马哈麻特拥戴速檀阿哈玛特前往叶尔羌,阿哈玛特成为最后一位有记载的叶尔羌汗。
叶尔羌伯克们不甘失败,向蒙古准噶尔部求援。约在1700年,准噶尔军队在楚琥拉台吉等人的率领下,南征叶尔羌、喀什噶尔。吉利吉思人败走。在征服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城后,准噶尔浑台吉策妄阿拉布坦改变了以往扶植叶尔羌汗家族作为傀儡政权的方式,而是直接任命当地伯克管理各城。此后,叶尔羌汗国彻底灭亡。
速檀阿哈玛特有子莽苏尔,居于吐鲁番,后被准噶尔人迁至喀喇沙尔(今焉耆县)。大小和卓之乱时逃往叶尔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朝廷以其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令迁居北京,封为一等台吉。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28 08:48:16 +0800 CST  


哈密国(上)

哈密国(Kumul,维吾尔语:Hamul、Qomul;蒙古语作:Khamil),为1380年创立,在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境内兴建的小国。1406年,明成祖朱棣建哈密卫。正德年间为吐鲁番汗国所灭。
1.历史
哈密古称“昆莫”,塞人之地。公元前2世纪初,称伊吾卢,属匈奴,为呼衍王王庭。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征匈奴取得伊吾卢,置宜禾都尉屯田。章帝时罢屯田,又归匈奴。三国属鲜卑西部。晋属敦煌郡,置伊吾都尉。后前凉取之,仍置伊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后为西突厥占据。隋大业六年(610年),炀帝派薛世雄攻取,建筑新城,置伊吾郡,并号称是新伊吾。隋末复为西突厥乘乱夺据。唐贞观四年(630年),内附,置西伊州。贞观六年(632年),置都督府,并改名伊州,下设伊吾、纳职和柔远三县,其中今日的哈密当时即属柔远县管辖。天宝初年,改为伊吾郡,不久又恢复原样。广德以后,失陷于吐蕃。五代为小月氏占据,称为胡卢碛。北宋雍熙以后,属回鹘。耶律大石西迁后归西辽。
元属畏吾儿,后在西域设别失八里等处行中书省,哈密属之,并封察合台的后裔兀纳失里为肃王,哈密成为他的封地。当时称伊州为哈密力,从此哈密之名便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兀纳失里开始向明朝纳贡,封哈密国王。永乐二年(1404年)六月,兀纳失里弟安克帖木儿遣使朝贡,封忠顺王。永乐三年(1405年)春,安克帖木儿被鬼力赤毒死,兄子脱脱幼时被俘入中国,遣使送还,命袭王爵,管辖西域回回、畏兀儿、哈剌灰。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置哈密卫,哈密国成为设有明朝羁縻卫所的王国。永乐八年(1410年),脱脱死,弟兔力帖木儿于次年十月袭位,封忠义王,赐印诰玉带,命世守哈密。
永乐十二年(1414年),行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归国后著《西域番国志》,其中《哈密》章云:“哈密城居平川中,周围三四里,惟东北二门。人民数百,住矮土房。城东有溪流,水西南流。果林二三处,种楸杏而已……蒙古、回回杂处于此,衣服礼俗各有不同”。
洪熙元年(1425年),兔力帖木儿死,脱脱子卜答失里于宣德元年(1426年)袭位,封忠顺王。宣德三年(1428年),因为卜答失里年幼,不能胜任,于是封兔力帖木儿子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二王并贡。
之后历数任国王,到了正德年间,哈密国被吐鲁番汗国吞并。
2.国家兴衰
哈密国的兴衰是新疆哈密地区王室统治家族由信奉佛教到改信伊斯兰教的历史。哈密国地处天山东部战略要地,曾是新疆和中亚各地派往北京的贡使及往来内地商旅必经之路。元代曾属畏兀儿亦都护管辖,后封为成吉思汗后裔纳忽里镇守之地。明朝永乐二年(1404)封纳忽里之继位者安克帖木儿为首任忠顺王,并赐金印,哈密地区自此成为明朝的一个属国。安克帖木儿卒后,永乐四年(1406)明朝以入居内地较久之脱脱(即安克帖木儿之侄)为忠顺王,并在其地建立哈密卫,任命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户、百户等。当时哈密王室及居民多信佛教,居民主要有回回(信奉伊斯兰教者)、畏兀儿、哈刺灰(蒙古鞑靼人),各有头目,不相统属。
明朝时哈密国灭亡受明朝收编为哈密卫。至正统四年(1439)封已故忠顺王之子倒瓦塔失里为忠顺王,据《明史•英宗实录》载,倒瓦塔失里亦名哈力素丹,表明王室成员已有归信伊斯兰教者。但不久他又修建佛寺。同时,吐鲁番兼并柳城、火州后,国势强大,屡犯哈密。至武宗正德九年(1514),吐鲁番王满速儿吞并哈密。明朝政府虽尽力支持哈密王室,但在吐鲁番不断侵扰下,三立三绝,政局始终不稳定。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哈密忠顺王陕巴,立其子苏丹拜牙即为忠顺王。嘉靖二十四年(1545)吐鲁番素丹满速儿弟马黑麻分据哈密,亦称素丹,至此哈密王室实现了伊斯兰化,哈密王从此终结。一部分畏兀儿人、蒙古人因受到伊斯兰教的排挤东迁甘肃河西地区,一部分畏兀儿人、蒙古人都接受了伊斯兰教,也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人。至明朝末年,伊斯兰教逐渐传遍整了新疆。
3.历代君主
兀纳失里:察合台后裔,1380年—1393年在位
安克帖木儿:兀纳失里弟,1393年—1405年3月在位,1404年6月被封为忠顺王
脱脱 (哈密国):安克帖木儿兄子,1405年3月—1411年3月在位(忠顺王)
兔力帖木儿:脱脱弟,1411年3月—1425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1411年10月被封为忠义王,1411年10月—1427年9月在位
卜答失里 (哈密国):脱脱子,1425年12月—1439年12月在位(忠顺王)
脱欢帖木儿:兔力帖木儿之子,1427年9月—1437年11月在位(忠义王)
脱脱塔木儿:脱欢帖木儿之子,1437年11月—1439年在位(忠义王)
哈力锁鲁檀:卜答失里子,1439年12月—1457年8月在位(忠顺王)
卜列革:哈力锁鲁檀弟,1457年9月—1460年3月在位(忠顺王)
努温答失里:卜答失里妻,1460年3月—1472年11月在位(忠顺女王)
把塔木儿:脱欢帖木儿外甥,1466年—1472年11月在位(忠顺王)
罕慎:把塔木儿之子,1472年11月—1488年在位(忠顺王)
奄克孛剌:罕慎弟,1488年—1497年12月在位(忠顺王)
陕巴:脱脱近亲从孙,1492年2月—1493年4月、1497年12月—1505年10月在位(忠顺王)
拜牙即:陕巴子,1505年10月—1513年8月在位(忠顺王)
4.兀纳失里
兀纳失里,明朝哈密国王。察合台的后裔,为哈密威武王、肃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开始向明朝纳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与明朝失和,阻挡道路,明朝刘真宋晟来攻,逃跑。二十五年(1392年)十二月,向明朝谢罪,明朝建立哈密卫,弟弟安克帖木儿承袭忠顺王。
5.安克帖木儿
安克帖木儿(14世纪?-1405年),明朝哈密国王,蒙古贵族,元朝肃王兀纳失里弟弟。
生年没有记载。明朝洪武后期,兄长逝世,继为肃王。明成祖即位,遣使赴哈密抚谕,许其以马市易。永乐元年(1403年),遣使马哈木沙、浑都思等到京师。贡马190匹,市马4000余匹。次年六月,复贡请封。受封忠顺王,因归附明朝,蒙古可汗鬼力赤所忌,被毒死。妻子归依鬼力赤。明朝派遣官员赐祭。
6.脱脱
脱脱(?-1410年),明朝哈密国忠顺王,蒙古贵族,安克帖木儿兄子。
自幼被俘入中原,后入宿卫。永乐三年(1405年)春,安克贴木儿死后无嗣,他受命回国袭位忠顺王。遣使进马谢恩。四年(1406年)春,被其祖母驱逐。明成祖责备,脱脱于是回国。三月,明朝设哈密卫,以他属下马哈麻火者等人为指挥、千户、百户。周安为长史,刘行为纪善。协助管理哈密事务,西域各国入贡,都要到哈密翻译上达。脱脱沉湎美酒,不理政事。八年,暴疾而卒。
7.兔力帖木儿
兔力帖木儿(?-1425年),明朝哈密国王,蒙古贵族,忠顺王脱脱的从弟。
永乐九年(1411年)封兔力帖木儿忠义王,受命世守哈密。次年,遣使贡马,请在哈密设置僧纲司,以僧速都剌失为僧纲,获准。从此岁贡不断,常贡马千匹。十七年(1419年),因为礼遇西域的朝贡使,获得明成祖赏赐绮帛七十匹。他遣使向朝廷告发瓦剌贤义王掠夺哈密的边境,明朝遣使斥责太平。洪熙元年(1425年),兔力帖木儿卒。次年,明朝派遣官员赐祭。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29 09:22:10 +0800 CST  


哈密国(下)

8.卜答失里
卜答失里(?-1439年),明朝哈密国王,蒙古贵族,忠顺王脱脱的儿子,兔力帖木儿的侄子。
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封忠顺王,他进贡马和方物。三年(1428年),因为他年幼,明朝封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从此,二王并贡,每年进贡驼马玉石器皿三四次,明朝赐回彩币绢布袭衣。四年(1429年),谨修臣职,恪守边疆,受赏赐。他娶瓦剌脱欢之女弩温答失里为妻。十年(1435年),向甘肃总兵报告瓦剌猛可不花要侵犯沙州。
9.脱欢帖木儿
脱欢帖木儿(?-1437年),又译脱懽帖木儿,明朝哈密国忠义王,蒙古贵族,忠顺王兔力帖木儿的弟弟。
宣德三年(1428年),明朝以忠顺王卜答失里年幼,没能够胜任国王,于是封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二王并贡。脱欢帖木儿一年进贡三四次,奏求婚娶礼币。正统二年(1437年)脱欢帖木儿卒,其子脱脱塔木儿嗣位。
10.脱脱塔木儿
脱脱塔木儿(?-1439年),明朝哈密国忠义王,蒙古贵族,忠义王脱欢帖木儿的儿子。
1428年,明宣宗以哈密国王卜答失里(忠顺王)年幼,于是封卜答失里的叔父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二王并贡。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脱欢帖木儿卒,脱脱塔木儿嗣位。脱脱塔木儿在位到正统四年(1439年)病逝,没有后裔,忠义王世系断绝。同年,卜答失里死,其子倒瓦答失里即位忠顺王。
11.倒瓦答失里
倒瓦答失里(?-1457年),明朝哈密国忠顺王,蒙古贵族,名为哈力锁鲁檀,忠顺王卜答失里的儿子。母弩温答失里,瓦剌脱欢的女儿。
正统四年(1439年)父亲死后,嗣位。当时哈密种族杂居,头领不能节制,人心涣散,势力渐衰。次年,都督皮剌纳勾结瓦剌人猛可卜花想要谋杀他,没有成功。瓦剌、吐鲁番汗国、沙州卫、罕东卫、赤斤蒙古卫常常攻击哈密。1443年,他舅舅瓦剌也先攻打哈密,把倒瓦答失里的母亲妻子俘虏而还。威胁倒瓦答失里入见,倒瓦答失里禀奏明朝,也先送还他的母亲妻子。1445年,也先再次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弟弟还有撒马尔罕贡使百余人,要挟他归附。1448年,倒瓦答失里亲至瓦剌,历时数月。明朝知晓诘责于他。第二年,也先侵明,土木之变,哈密稍安。1452年,他派捏列沙朝贡明朝,明代宗因为倒瓦答失里和瓦剌暗通,没有授予倒瓦答失里官爵。1457年倒瓦答失里去世,其弟卜列革即位。
12.卜列革
卜列革(?-1460年),明朝哈密国忠顺王,蒙古贵族,忠顺王卜答失里的儿子。
天顺元年(1457年)兄忠顺王倒瓦答失里去世,明朝从其母弩温答失里奏请,封卜列革为忠顺王。在位时,一年数贡,部属被朝廷封爵。四年(1460年)卜列革卒,无嗣,母亲暂时主政事。
13.弩温答失里
弩温答失里,明朝哈密国忠顺王卜答失里之妻。瓦剌脱欢的女儿,也先的姐姐。其子倒瓦答失里、卜列革相继为王。
天顺四年(1460年)卜列革死后,她亲自主政。多次派使者朝贡明朝,成化初年,哈密被野乜克力、癿加思兰(也先三弟之子)攻破,弩温答失里率领部众避居苦峪(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北),她派人向明朝告难。成化二年(1466年)回到哈密。次年明朝以原忠义王脱欢帖木儿外甥把塔木儿嗣位右都督,摄哈密王事。弩温答失里还是掌握实权,成化九年(1473年),哈密被吐鲁番汗国击破,弩温答失里被俘,部众还是逃到苦峪。成化十八年(1482年),罕慎克哈密,恢复故土。
14.把塔木儿
把塔木儿(?-1472年),明朝哈密卫右都督,蒙古贵族,忠义王脱欢帖木儿的外甥,畏兀儿人,一说卜列革女儿的儿子。
天顺四年(1460年),忠顺王卜列革卒后无嗣,属下欲立他嗣位,王母弩温答失里说臣不能自为君。从此国内无主,部众离散。成化三年(1467年)从都督同知升为右都督,摄行国王事。
15.罕慎
罕慎(?-1488年),明朝哈密国忠顺王,把塔木儿之子。畏兀儿人。
成化八年(1472年),袭封其父右都督,弩温答失里还是掌握实权,哈密政令无所出。吐鲁番汗国速檀阿力击破哈密,弩温答失里被俘,金印被夺。哈密卫迁到苦峪(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北)。成化十八年(1482年),罕慎率领哈密卫、罕东卫、赤斤蒙古卫万人,攻克哈密城,再连克八城,恢复故土。升为左都督。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命他为忠顺王。同年,吐鲁番汗国速檀阿黑麻以他不是蒙古人(元太祖后裔),假装与他结亲,把他诱杀。
16.奄克孛剌
奄克孛剌,明朝哈密卫都督,把塔木儿之子。畏兀儿人,忠顺王罕慎的弟弟。
弘治五年(1492年),明孝宗命他以都督同知辅佐忠顺王陕巴。第二年,吐鲁番汗国速檀阿黑麻袭击占领哈密,陕巴被俘虏,他代主哈密之事。他和回回都督佥事写亦虎仙、哈剌灰指挥佥事拜迭力迷失等人修苦峪(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北)坚守,弘治十年(1497年),陕巴回国,他和陕巴不合,后来娶其侄女和好。弘治十七年(1504年),部下阿孛剌勾结阿黑麻的儿子真帖木儿入主哈密。次年,陕巴死后,拜牙即即位,奄克孛剌执掌哈密卫印信,协力辅佐。正德八年(1513年)拜牙即弃城投奔吐鲁番,奄克孛剌不从,投奔肃州。十年(1515年)为左都督。十二年(1517年)吐鲁番汗国进攻瓜州,他率军帮助甘肃总兵郑廉拒击。
17.陕巴
陕巴(?-1505年),明朝哈密国忠顺王,蒙古贵族,安定王千奔的侄子,忠顺王脱脱近亲从孙。
陕巴开始住在安定卫,弘治五年(1492年),明孝宗以罕慎无嗣,王位久悬,封陕巴为忠顺王。命都督佥事阿木郎和都督同知奄克孛剌一起辅佐他,他娶野乜克力秃卜花台卜的女儿为妻。次年,哈密被吐鲁番汗国速檀阿黑麻袭击占领,陕巴被俘虏。弘治八年(1495年),甘肃巡抚许进收复哈密,弘治十年(1497年),陕巴从吐鲁番回国。他和他和罕慎的弟弟奄克孛剌不合,后来陕巴娶罕慎女和好。他嗜酒欺凌下属,失去众心。部下阿孛剌不满,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勾结阿黑麻的幼子真帖木儿(罕慎女的儿子)入主哈密。陕巴害怕,带家属逃到苦峪(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北),明朝让他回哈密,让写亦虎仙、奄克孛剌辅佐陕巴,把真帖木儿留在甘州夷馆。次年,陕巴死后,拜牙即即位。
18.拜牙即
拜牙即(15世纪-16世纪),明朝哈密国忠顺王,蒙古贵族,忠顺王陕巴的儿子。
弘治十八年(1505年)父陕巴卒,袭忠顺王。屡次遣使到北京朝贡。他常常怀疑部下害自己。正德八年(1513年)弃城投奔吐鲁番汗国,住在速檀满速儿弟弟把巴歹营中。哈密被吐鲁番和卓他只丁占据。十年(1515年)遣使向明朝朝贡奏事,后来不知所终。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6-30 09:00:49 +0800 CST  


窝阔台汗国(一):历史变迁1

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窝阔台汗国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1186年—1241年)及其儿子贵由及他的后人管理。窝阔台汗国是窝阔台氏族诸汗的世袭领地,疆域包括原乃蛮部的领地和原西辽的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也迷里城。
窝阔台汗国建于1225年,亡于1309年,共存在84年,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中国命第二短的汗国(伊尔汗国存在了79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第三子窝阔台得到也迷里(现中国新疆额敏县)与霍博(现中国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
1.历史变迁
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合称蒙古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是在成吉思汗给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的封地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走上独立发展之路以前,就已经建立起由长王(汗)主政的家族式政治体系。伊利汗国则是拖雷之子旭烈兀受命西征波斯,后因蒙古内部发生争夺汗位的内战(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他留驻当地成为藩王。这三个汗国的形成历程从地域上给人以自然生成、水到渠成之感。而窝阔台汗国的建立则与之明显有别,其中的差异似乎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了父位,是为元太宗。窝阔台同其兄术赤和察合台一道,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部分土地和军队,形成了自己的兀鲁思,窝阔台的始封地在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叶迷立(今新疆额敏县一带)。窝阔台即位后,便把将自己在也迷里的封地赐给长子贵由,而将次子阔端封于凉州(甘肃武威),并把成吉思汗生前分给拖雷的雪你惕部和速勒都思部共3千户蒙古牧民转授于阔端名下。阔端受封河西表明窝阔台系所辖区域面积无法与其兄弟相比,窝阔台系后王的封地也不是连成一片的完整区域。1241年窝阔台死去,其子贵由继承皇位,即元定宗。贵由只做了两年皇帝就病逝了。1251年拖雷之子蒙哥即位。
蒙哥即位在黄金氏族内部划下一道深深的裂纹。窝阔台即大汗位时,全体宗王曾立下“只要是从窝阔台合罕子孙中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臭]肉,我们仍要接受他为汗”的誓言,贵由汗即位的忽里台大会上,诸王也有类似的宣誓。因此窝阔台家族认定拖雷后人占据大汗之位是非法的,故而很早就萌生了反叛想法。在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窝阔台之子)时代,窝阔台系诸王虽然不少人身居高位,手握兵权,然而当元宪宗蒙哥即位,大汗由窝阔台系转入拖雷系时,他们才发现本支诸王没有可以依靠的统一政治实体(兀鲁思)。
阔出之子失烈门与贵由子脑忽等人密谋突袭蒙哥营帐,事泄失败,受到严厉制裁:失列门、忽察和脑忽被发配中原和高丽充军;畏兀儿亦都护萨伦的被处死。窝阔台即皇位时,与会诸王曾立约:皇位永属他的后嗣。后来以海都为首的窝阔台系宗王因为这个事件,指责拖雷家族违约夺权,长期与元廷为敌。
蒙哥对其他窝阔台家族的成员加以优待:阔端仍保持其河西封地,其子蒙哥都和窝阔台三皇后乞吉忽帖尼则居于阔端封地之西;窝阔台第六子合丹封于别失八里;窝阔台第七子灭里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流域;窝阔台第四子哈剌察儿之子脱脱占据其祖父的始封地叶迷立一带;第五子海都则得到了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以东)。占据窝阔台汗国大斡耳朵的是元定宗贵由之子禾忽,时禾忽年幼,由乃马真后少娣主斡耳朵。但这些措施并未能安抚窝阔台家族,1256年,蒙哥大汗“遗(石)天麟使海都,(海都)拘留久之”。从拘禁大汗使者看此时海都已露叛意。
蒙哥驾崩后,拖雷另外两个儿子阿里布哥与忽必烈争夺大汗位,合丹的后裔及海都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敌。后世学者多认为海都是因为主张保持蒙古传统游牧生活方式,反对接受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明,故而才支持与自己思想一致的阿里不哥,这种观点不能不说有一定道理,但不是问题的要害,主要是海都想靠打着这种旗号在内战中扩张实力。最初海都实力有限。《瓦撒夫史》记载:“诸[皇]子中,阿速歹、玉龙答失、失里吉以及一些察合台的孙子和Kulkan之子Arqday斡兀立都支持他(阿里不哥)的计划,帮助他即皇位。”瓦撒夫所列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的名单中并无海都,说明1260年时他的军事势力还不强大。在支持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的问题上,窝阔台系诸王的意见也不一致。
《元史 麦里传》对此也作了注脚:“世祖即位,诸王霍忽(禾忽)叛,掠河西诸城。”史料表明,迄止中统五年(1264)争位战争结束时,海都已经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正如《史集》所载:“他(海都)在这些年中,通过(施展)奸谋、夺取政权和征战,将窝阔台合罕的一部分兀鲁思抓到手中。”之所以称“一部分”,是因为窝阔台系后王没有完整的领地,河西的阔端及其后人,和林的原属窝阔台大汗的斡耳朵都不在其中。但其主要部分即原来分居于西北各地的势力尽为海都掌握。
反叛大汗廷,必须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由于窝阔台系后王的军队被蒙哥汗夺走,海都能在短短几年中迅速崛起,是与钦察汗国术赤系后王的支持分不开的。海都的封地海押立(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位于钦察汗国的东南边界线上,西临术赤第五子昔班在七河的封地,北近术赤长子斡儿答在额尔齐斯河西岸的兀鲁思(即白帐汗国)。海都极力与他们结交,与钦察汗别儿哥“咸与亲厚”。而别儿哥为了对付势力急剧膨胀的察合台汗国,也积极扶持海都的力量。海都又拉拢窝阔台系各自为政的诸王,建立以自己为首的统一的窝阔台系政治势力。然而当时蒙古帝国政令统一,客观环境限制着海都的行动,但是中统元年(1260年)爆发的忽必烈、阿里不哥兄弟之间争夺大汗之位的战争,从某种程度上帮助海都实现了反叛图谋。
中统元年(1260年),阿里不哥派自己的心腹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回中亚继承察合台汗位,阿鲁忽借阿里不哥之令并吞了大汗廷派驻在中亚的军队,取得了农业城廓地区的实际控制权。随后阿鲁忽转而投归忽必烈,从忽必烈处得到了“从阿勒台(阿尔泰)的彼方直到质浑河(阿姆河),可让阿鲁忽防守并掌管兀鲁思和各部落”的诏命,使察合台汗国第一次正式从大汗廷取得了控制中亚农业区的权力,汗国实力由此暴涨。此前,术赤系在河中农业区势力最大,阿鲁忽上台后“杀死了所有的别儿哥(在河中)的那哥儿和臣属于他的人”,双方几度交战,原属术赤封地的楚河西部草原和大部分花剌子模绿洲都被察合台汗国夺走。别儿哥因忙于高加索地区的战事,无法全力东顾,因此积极支持海都对抗阿鲁忽。海都借钦察汗国支援,不但增强了军力,也抬升了在本系宗王中的地位。他与阿鲁忽数次交战,互有胜负。阿里不哥率兵入西域讨伐背叛他的察合台兀鲁思汗阿鲁忽时,禾忽与阿鲁忽结盟,联兵抵御入侵,被阿里不哥打垮。海都乘机取而代之,把窝阔台系宗王的力量网罗到自己麾下。
中统五年(1264)七月,阿里不哥投降于忽必烈军门,蒙古帝国重归一统,忽必烈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忽必烈考虑到中统元年三月仓促即位于开平不符合成吉思汗的扎撒(法律),故而准备依照传统惯例,在祖先发祥地斡难——怯绿涟之域召开由各系宗王参加的忽里台,重新确立自己的大汗地位,并借这次大会扼制帝国分裂的趋势。于是他立即向各系兀鲁思派去信使,召他们东赴蒙古草原,重新召开忽里台大会。钦察汗别儿哥、察合台汗阿鲁忽和伊利汗旭烈兀(忽必烈之弟)一致同意东来赴会。世祖也向海都派去了信使,但海都拒绝前来。当然,这次原定于至元四年(1267)召开的忽里台没能如约举行,主要是因为各汗国之间随后爆发战争,以及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阿鲁忽、旭烈兀、别儿哥三位汗王先后去世。
至元二年(1265)海都的拒绝入朝行为已经表明了反叛意图,但当时窝阔台汗国的实力不足以对抗大汗廷,故而海都在至元五年(1268)前没有别的挑衅行动,而将主要力量放在角逐中亚。
当时中亚的核心地带都处于察合台汗国的控制之下,其势力范围东起伊犁河上游,西止阿母河东岸,南疆喀什、和田一带也被其控制。海都要在中亚扩展疆土,必然要和察合台汗国发生冲突。当时的形势对海都极为有利。至元二年(1265),阿鲁忽、别儿哥、旭烈兀三位汗国的君主相继死去,海都利用察合台汗木八剌沙初继汗位、政局不稳之机,全面与之开战。《史集》记载阿鲁忽死于回历662年,即1263年11月-1264年10月,此说明显有误,已为学界所共知,他实际死于1265年。前文已述,1265年初,忽必烈派去召他东赴忽里台的急使到达中亚时,他还健在。《木阴历史选》记载阿鲁忽死后葬于阿力麻里,表明1265年初伊犁河谷一带还属察合台汗国。而据瓦撒夫书,次年八刺继任察合台汗的地点却在讹迹邗(吉尔吉斯斯坦乌兹根),不在原察合台的牙帐所在地阿力麻里附近的忽牙忽,表明此时伊犁河谷也被海都所夺,时间应在1265——1266年木八剌沙在位期间。于是《元史 地理志 西北地附录》就有了“诸王海都行营于阿力麻里等处,盖其分地也”的记载。海都并不以此满足,把战线不断向察合台汗国的纵深扩展,夺取了大片领土。波斯史籍中提到海都侵夺的地区包括“从塔剌思、肯切克、讹打刺、可失哈儿和阿母河那边地区的整个地带。”这条史料也犯了压缩时间的错误,可失哈和阿母河东岸地是海都从后来的八剌汗及其后继者手中夺取的。但是,上述锡尔河东岸地区是海都在至元三年(1266)八剌继承察合台汗位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夺取的,其中也包括讹打剌等阿鲁忽抢夺钦察汗国的地区,都被海都据为己有。这样,窝阔台汗国的疆域从阿尔泰山西北麓一直廷伸到了锡尔河东岸。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7-01 08:46:50 +0800 CST  


窝阔台汗国(二):历史变迁2

至元元年阿里不哥投降后,世祖开始关注西北,希望能恢复以前大汗廷直接管辖中亚农业区的局面,有证据表明,至元初年,元朝军队已经开进西域。至元二年(1265),世祖“敕徙镇海、百八里、谦谦州诸色匠户于中都”,百八里即独山城的音译(百ber即突厥语一,八里balex即城,新疆木垒),至元三年又设忽丹八里(和田城)局,这说明元朝控制了这些地区。世祖试图控制中亚的另一项措施就是派遣效力于大汗廷的察合台后王八剌回察合台汗国取代由兀鲁忽乃妃子在阿鲁忽汗死后擅立的木八剌沙汗。八剌看到木八剌沙汗位已经稳固,先隐藏圣旨,假意事奉,随后与统兵的异密勾结,于至元四年(1266年)夺取了察合台汗位。
然而,当时中亚各汗国已经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八剌要想坐稳汗位,就必须维护汗国的利益,而这和世祖欲控制中亚的目的有冲突。八剌即位后,从元朝手中夺取了斡端(和田)地区,但双方的隶属关系并没有立即破裂,这是因为世祖需要八剌汗牵制海都。对付窝阔台汗国,八剌与元朝完全一致。为夺回锡尔河东岸的失地,他与海都兵戎相见,《史集》载: “合罕(忽必烈)为此(指海都拒不入朝事)派遣了八剌来,让他反击海都。他按照这道诏旨,一经聚集起力量之后,就率领军队去攻打海都。”
至元五年(1268年),海都开始举兵东犯元境。又在钦察汗别儿哥的支持下与察合台汗国在中亚角逐。他利用阿鲁忽死去,木八剌沙新立之际,控制了包括察合台汗国大斡耳朵附近的阿力麻里在内的整个忽阐河以东草原;并在钦察汗蒙哥帖木儿的支持下,在忽阐河流域击败继木八剌沙而立的八剌,迫使八剌背叛忽必烈与之结盟,取得伊犁河谷与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地区,并把势力伸及阿姆河以北地区。在东北方,他在占据阿力麻里以后不久便向忽必烈的军队发动进攻,但被击败。至元六年(1269年)春天, 海都、蒙哥帖木儿和八剌三方议和, 三系后王相会于塔刺思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一致决定划分三个汗国在河中地区的土地,其中三分之二归八剌,其余分属海都和蒙哥铁木儿保持游牧生活方式,保护城市和乡村三国相约共同反对拖雷系的元朝大汗廷和伊利汗国。 这样,一个共同反对元朝中央政府的反叛联盟在西北形成。海都的窝阔台汗国成为这次忽里台的最大受益者。
八剌入侵伊利汗国失败后于至元八年(1271年)死去,他的死令察合台汗国陷入分裂,大部分诸王、将领归服海都。八剌诸子多次与海都交战,却都以失败告终。1271年,海都将察合台汗国给予了察合台的孙子捏古伯,但捏古伯也企图摆脱海都的控制,海都便杀了他立察合台重孙秃花帖木儿为察合台汗国亲王。但秃花帖木儿即位当年便死去,海都又立八剌之子都哇为新王,都哇死心塌地追随海都,成为海都的忠实臣属和助手,察合台汗国实际上成为海都的附庸。1289年,海都、都哇乘忽必烈全力讨伐东部叛乱的时候,在杭爱山边境击败了忽必烈孙子甘麻剌率领的大军,甘麻刺被围困在色楞格河附近,后逃脱。同年7月忽必烈亲征海都,海都向西逃遁。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驾崩于大都紫檀殿,其孙铁穆耳继位,即元成宗。
大德五年(1301),海都在按台山帖坚古之地与元朝军队展开大战,使元朝军队遭受重大损失。
海都在位期间不止在东方与元朝交战不断,夺取了天山以南大片土地,并数度侵入漠北,甚至攻取和林;还在北方支持白帐汗国内的分裂势力;在西方与伊利汗国摩擦不断;在南方海都之子撒班驻于哥疾宁之地,濒临印度,盛极一时。海都统治下的窝阔台汗国所控制地域,西至可失哈耳与答剌速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诸城,东抵哈剌火州(中国新疆吐鲁番),北有也儿的石河上游之地,而以伊犁河与答剌速河流域为中心,成为中亚的一大势力。它的存在对元朝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元朝与西方诸汗国的联系、中西交通的往来等方面都带来巨大影响。中亚、蒙古的某些地区也因之数遭残破,造成大量流民内徙。
比起其他三大汗国,窝阔台汗国的基础并不是以最初的窝阔台封地发展形成的,窝阔台汗国是海都依靠武力扩张建立的,地域比窝阔台及其后王们的封地大得多。汗国不象察合台、钦察汗国那样自受封领地开始,就形成了以本支诸王为基础、由长王主政的相对统一的政治实体,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立的汗国,而窝阔台汗国没有这种自然生成的过程。
帖坚古山之战后,海都病势日重,把兀鲁思诸事托附给都哇后不久死去。都哇违背海都遗愿,在海都诸子中选择了较为懦弱和易于控制的察八儿为窝阔台兀鲁思汗,反把窝阔台汗国变为自己的附庸,引起了窝阔台家族宗亲诸王的分裂。都哇对反对者各个击破,使察八儿更加依赖他。
大德七年(1304年),都哇与察八儿、明里帖木儿等诸王协商,决定改变与元朝为敌的政策,以承认元成宗为成吉思汗正统继承人为条件,换取元朝承认他们在西北地区立国的合法性。元成宗立即响应,终于达成了和约。元成宗、都哇与察八儿共同遣使伊利汗国,向新即位的合儿班答(完者都)诏告和平。
元朝虽然与窝阔台汗国实现了和平,但对察八儿仍存戒心,希望削弱窝阔台汗国。元成宗采取扶持都哇的政策,怂恿都哇向察八儿掠地,并许诺都哇占有他从窝阔台汗国夺回的土地。都哇与元廷合作,一步一步地削弱窝阔台汗国。海都在世时,驻于阿姆河上游的是其子撒班斡兀立(Sarban Ughul),其属下除窝阔台系诸王以外,还有都哇之子忽都鲁火者(Qutlugh Khwa-jah)等。都哇未经撒班斡兀立同意,便命己子也先不花为忽都鲁火者禹儿惕及军队的统领,并先发制人,派军进攻撒班,但都被击败。最后,也先不花亲自渡阿姆河攻击,终于取胜,撒班只得向宿敌伊利汗国投降。
回历705年(1305~1306),海都之子沙(Shah)斡兀立与站在都哇一边的拙赤合撒儿系诸王牙撒兀儿和长史(Jinkshi)之间在撒麻耳干到忽毡之间一再发生冲突。牙撒兀儿和长史利用都哇出面调停、对方等待开会不设戒备的机会,率领大军奔袭,一举击败沙和八八的军队。两年中,都哇陆续控制了阿姆河以北地区至哥疾宁之地,对窝阔台系诸王,或收其兵权,或迫使他们听命于己,以各种手段夺取了原先在海都控制下的大片土地和大批军队,使窝阔台汗国进一步削弱。
同时,元朝驻于漠北的大军也从按台山方向威胁窝阔台汗国的侧背,察八儿陷于两面受敌的境地,率十万军从也儿的石之地出动,至按台山以为备,时为大德十年(1306)七月。元军海山所部军队首先发动攻击,乘胜追至也儿的石之地,策动察八儿军中的蒙哥之子明里帖木儿叛变,使察八儿驻守在按台山、也儿的石河境的大军顷刻瓦解,察八儿后妃、营帐和数十万部众均为元军所获。察八儿只得向都哇请降。
察八儿投降都哇后,他在阿力麻里附近的禹儿惕被转赐于海都之子仰吉察儿斡兀立。都哇还把贵由的禹儿惕委之于降元后又叛逃归来的贵由曾孙秃苦灭。窝阔台系诸王的势力仅限于也儿的石河之西的叶迷里、阿力麻里一带及塔剌思河流域。都哇在阿力麻里附近的忽牙思草原召集忽里台大会,都哇当着与会蒙古诸王三百六十余人之面,列数察八儿之“罪状”,宣布废黜他,另立海都之子仰吉察儿为窝阔台兀鲁思汗。其时应为大德十一年(1307年)。
察八儿虽然被仰吉察儿取代,但元廷仍把他视为窝阔台兀鲁思汗。在察合台、窝阔台两汗国之间,元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安抚宽彻、孤立察八儿。大德十年,海山击败察八儿时,得降众十余万口,元政府置归降诸部于金山之阳,即称海城一带,而元军则驻于金山之北,以割断归降部落与察八儿的联系,一旦有变亦便于击敌。元廷的这一行动使察八儿等十分惊恐,欲奔宽彻,宽彻不纳。察八儿去留无所,只得归降元,但仍不断寻机复国。
宽彻死后,察合台汗国统治集团内部陷于混乱,激起了窝阔台系宗王复国的愿望。察八儿利用这个机会,纠集军队进攻位于忽牙思草原的察合台汗国大斡耳朵,怯别溃不成军。不久怯别得到包括海都之子沙在内的其他诸王的援助,再度与察八儿交战,获大胜。察八儿和仰吉察儿被迫越亦列河仓皇向东北逃窜,途中仰吉察儿被毒杀,察八儿投奔元朝,元朝封察八儿为汝宁王,窝阔台汗国最终灭亡。窝阔台系的领地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
窝阔台汗国灭亡后,许多窝阔台系宗王留在察合台汗国内,在政治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至正二年(1342年),窝阔台系诸王阿里取代也孙铁木儿汗成为察合台兀鲁思之主。至正六年(1346年),扎剌亦儿贵族合札罕择定窝阔台家族的答失蛮察为察合台汗国傀儡汗。
2.君主列表
其他头衔 谥号 名字 在位时间
大蒙古国大汗(被忽必烈追尊为太宗) 大蒙古国英文皇帝 窝阔台 1229年-1241年
大蒙古国大汗(被忽必烈追尊为定宗) 大蒙古国简平皇帝 贵由 1246年-1248年
- - 海都 1248年-1301年
- - 察八儿 1301年-1310年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20-07-02 09:20:05 +0800 CST  

楼主:麟剑

字数:252128

发表时间:2020-04-21 16:42: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2:59:21 +0800 CST

评论数:10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