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还是赌博:李奇微为什么敢反攻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军发起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向三八线上的联合国军发起进攻。联合国军仓皇后撤,中朝军队迅速打过三八线、占领汉城、并一直推进到三七线。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
但是,1951年1月25日,在沃克死后刚接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便指挥联合国军发起了反攻。

一.李奇微为什么敢组织反攻
相距不过短短半个多月,刚刚还仓皇溃退的联合国军怎么就大举反攻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国内的文艺作品是这样解释的:
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到朝鲜后仔细翻看美军作战日志,发现中国军队每次进攻只能持续七八天左右,于是便推断出,中国军队后勤补给困难,无法支持长久进攻,只能打“礼拜攻势”。根据这一发现,李奇微认定中国军队不可怕,便开始组织反攻。
这种解释虽然具有戏剧效果,但不符合实际!
我们只举一件事就能否定这种说法:
李奇微接到第八集团军司令的任命后,于1950年12月26日首先飞赴东京面见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见面时,李奇微问麦克阿瑟,在他认为形势对美军有利时,可否组织反攻?麦克阿瑟对他说:“第八集团军是属于你的,马特。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干吧。”
由此可见,李奇微还没到朝鲜,就已经开始酝酿反攻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刚上任不久的李奇微便大胆迅速地组织起反攻了呢?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就两条:
1.联合国军(包括韩国军队)陆海空三军俱全的五十万大军的实力。
2.对中国军队兵力、武器装备及作战特点的逐步了解。

二.联合国军的兵力
有人可能会问,联合国军有五十万大军?怎么可能!美军不就七个师一个团吗?南朝鲜军不就八个师(或十个师)吗?怎么算也算不出五十万来呀!其实,这种说法是计算联合国军兵力的一个误区。
联合国军不象志愿军只有陆军,而是陆海空三军俱全的军队,我们不能只计算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而视其海空军为无物。

1.1950年9月底联合国军兵力情况
美国人写的《南到洛东江、北到鸭绿江》一书中,给出了1950年9月底参加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包括韩国军队)兵力情况。书中有两个表,详细列出了当时联合国军陆海空三军的兵力。现摘录其中一个表(表4)的主要数据如下:

A.联合国军地面作战部队兵力:229772人(约23万人)
(其中美军103601人,配属美军的韩国人18787人;韩军82786人;英军1704人;菲律宾部队1369人)

B.联合国军地面后勤部队兵力:119559人(约12万人)
(其中美军28507人,配属美军的韩国人444人;韩军91052人)

C.联合国军空军兵力:37007人(其中美国远东空军36677人,其他国家空军330人)

D.联合国军海军兵力:59438人(约6万人)

综上所述,1950年9月底,联合国军的总兵力为445776人(约44.6万人),其中地面部队(包括后勤部队)总兵力为349331人(约35万人)。
但我们通常计算联合国军兵力时,往往把其空军、海军的兵力及地面部队中后勤部队的兵力忽略掉了,只计算地面作战部队的数量,因而低估了联合国军的真正实力。

2.海军兵力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空军的作用我承认,但美国海军没有直接参战呀,用的着计算美国远东海军的兵力吗?这种说法未免太不了解朝鲜战争情况了。美国海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1 没有强大的美国海军,美军能搞仁川登陆吗?能搞元山登陆吗?能实施兴南撤退吗?
2.2 联合国军的后勤补给绝大多数来自海外,没有强大的海军,这些补给能自己漂到朝鲜吗?
2.3 受仁川登陆的影响及美国强大海军力量的威慑,志愿军后来时刻防备美军在侧后登陆,第五次战役提前发起和1953年在朝鲜东西海岸大规模部署部队做反登陆准备,不都是因为美国远东海军的存在吗?
2.4 美国海军也直接支援过联合国军地面作战部队。

可以说,没有这支海军,美国在朝鲜根本打不下去!而且,美国人本来就是把远东海军计算在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序列中的。

3.后勤部队兵力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联合国军的后勤部队又不参战,为什么要计算这部分兵力?答案很简单: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是一支高度现代化的军队,因而必须依靠高度完善的现代化后勤保证体系才能进行作战。联合国军的后勤部队与作战部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没有这支后勤部队,你让美国大兵每人背着几天的干粮、百十发子弹、几颗手榴弹去打一仗看看,恐怕毛泽东消灭几个美军师的目标立刻就能实现。
其实,我们计算志愿军兵力时通常也是包括后勤人员的,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我们通常说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参战部队共计6个军31万人,这其中就有近7万后勤人员,如果单算作战部队,只有24万。第二次战役,通常说志愿军参战部队共计45万人,但作战部队其实只有38万,另外7万是后勤人员。既然算志愿军兵力时可以包括后勤人员,为什么算联合国军时不包括呢?

三.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兵力对比问题
抗美援朝头四次战役,志愿军(后来的中朝联军)都是在总兵力甚至地面部队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况下与联合国军作战的。我们来列一下这几次战役开始前双方的兵力对比:
第一次战役:
联合国军(以1950年9月底的兵力计算)总兵力44.6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35万人;
志愿军(只有地面部队)总兵力31万人。

第二次战役:
联合国军总兵力55.3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42.3万人;
志愿军(只有地面部队)总兵力45万人。

第三次战役:
联合国军总兵力51.7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38.7万人;
中朝联军(只有地面部队)总兵力35.5万人,其中志愿军约28万余人,9兵团完全退出作战休整。

第四次战役:
联合国军总兵力50.7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37.7万人;
中苏朝联军兵力34.5万人(苏联空军按1万人算),中朝地面部队兵力33.5万人(志愿军约26万余人)。

以往我们谈到抗美援朝,一般都认为志愿军人多但武器差,联合国军人少但武器装备好。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志愿军(后来的中朝联军)是从第五次战役开始才在人数上占有优势的。
在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不仅在总兵力上不如联合国军,即使地面部队人数也比联合国军少(只有第二次战役时比联合国军多一点,即45万:42.3万)。

四.联合国军与志愿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对比(第四次战役前):
1.作战飞机
联合国军空军:作战飞机1100架,掌握绝对制空权;
志愿军空军:到第四次战役前,基本没有可用于实战的空军;
苏联空军:到第四次战役前,小规模地投入了一部分空军,但只保卫鸭绿江沿线。

2. 军舰
联合国军海军:300余艘各型舰艇,掌握绝对制海权;
中朝苏海军:无

3.地面作战武器
3.1 火炮:
联合国军:5000门以上,大口径炮较多;
中朝联军:最多一千几百门,多为小口径炮。炮弹严重不足。
3.2 坦克:
联合国军:1000辆以上;
中朝联军:无
3.3 汽车:
联合国军:几万辆;
中朝联军:不足1000辆。

五.联合国军指挥官对中国军队的了解
1.第一次、第二次战役,麦克阿瑟不了解中国军队
在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前,麦克阿瑟对志愿军的情况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第一次战役前,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会出兵,对中国军队参战没做任何准备。
第二次战役前,美国方面知道中国出兵了,但是,麦克阿瑟却认为中国入朝部队最多7万人,不难打败。他连这7万人部署在哪里都懒得弄清楚,便命令联合国军发起圣诞节攻势。
在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遭到志愿军大规模反击后,麦克阿瑟又惊惶失措,放大了志愿军实力,命令部队向南撤退。
联合国军在遭到志愿军痛击的头几天的确被打懵了,仓皇后撤。但是,他们不久就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些问题:
日本人写的《朝鲜战争》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
“12月1-2日,中国军队的压力突然减轻。第25师退却成功,取代第2师的第24师也完成了顺川附近的布署。
中国军队发起攻势以后经过了一周时间,由于同北朝鲜军一样缺乏补给机构以及美空军的阻止,其补给迟迟不能到达,明显地表现出坚持不下去的症状。当时,估计是补充的人马的大纵队,从鸭绿江畔不分昼夜地南下,人背、马驮、牛拉物资的纵队沿着大小道路南下,其先头尚未到达清川江。
第8集团军禁不住喊出安心之声。因为,看来像11月那样,中国军队有可能撤回。……”
由此可见,在志愿军结束从11月25日到12月初的礼拜攻势之后,联合国军就已经通过各种迹象(如攻势减弱)以及侦察、分析,了解到志愿军缺乏后勤补给的问题。这个问题决不是当时不在战场的李奇微后来通过翻看作战日志发现的。
但是由于当时美第八集团军已经被志愿军打垮了(如美第2师被打散,集结到顺川以南的兵力只有其编制人数的20%),无法很快组织起新的抵抗防线,随着12月3日成川失守,第八集团军建立平壤防线的企图破灭,只能继续向三八线撤退。

2.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大后撤的原因
1950年12月下旬,西线的美第八集团军部队撤到了三八线,东线的美十军部队在兴南乘船经海路撤到韩国最南端的釜山。这样,联合国军在韩国境内形成兵分南北两处的局面。守在三八线上的联合国军只有十几万人。而且这些部队刚刚被志愿军打败,惊魂未定,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李奇微在其回忆录《朝鲜战争》一书中对此有很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多说。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三八线上的联合国军防线很快就崩溃了,韩国军队丢弃武器装备四散逃命,但这一次美军是基本上有组织地撤下来的。撤到汉江以南后,第八集团军有了实施机动的余地,有组织地撤到了后面坚固的防御阵地。中朝军队在未遇重大抵抗的情况下,前进100公里,进至三七线。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
第三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虽然后撤,但不是惨败,后撤是因为兵分南北两处,三八线上兵力不足所致。而且后撤基本上是有组织的,中朝军队战果不大。但志愿军只能夜间行军作战,后勤补给不行,只能打礼拜攻势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而此时,志愿军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也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1月中旬,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等到朝鲜视察后向美国政府报告,认为中国军队因运输线延长,补给更加困难,已不能有效作战。

六.李奇微迅速组织反攻
到此,一切问题都清楚了。
如果你是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美国及其盟国给了你一支陆海空三军俱全的50万大军,作战飞机1100架,军舰300艘,坦克上千辆,大炮数千门,汽车几万辆,弹药补给堆积如山、应有尽有。而你面对的敌人以步兵为主,人数与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差不多,没有飞机、没有军舰,没有坦克,火炮很少,每门炮所带炮弹屈指可数,后勤补给主要靠士兵自身携带,每人带几天的口粮、百十发子弹,几颗劣质手榴弹。而且这支军队在一个多月内靠徒步作战行军400多公里,深入韩国境内100多公里,战线过长,后勤不继、军队疲惫等的问题统统暴露。此时,你会选择反攻、就地防御、还是继续后撤?
李奇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反攻,而且是迅速反攻,不给中朝军队调运弹药补给和增派援兵的机会。
美国终究不是一个富而不强的国家,美军终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队,李奇微也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勇有谋的高级将领,与这样一支军队作战,终究还是要靠实力。

七.第四次战役志愿军打了大败仗吗?
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境况最为凶险的一次战役。战前,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各部队十分疲惫,减员很大,作战、非作战减员共计十万人,东西线部队各五万。国内抽调补充前线的十万老兵尚未到达,后续入朝的第三、第十九兵团尚在集结换装过程中。
深入敌境作战的情况下,中朝联军的兵力竟然比敌军地面部队还少。所以,李奇微抓住这一机会,迅速组织反攻,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在第四次战役中,中美两军只是打出了各自真实的实力,双方都没有超水平发挥,也没有重大失误。我军开始曾想通过横城-砥平里之战击退敌军攻势,但由于砥平里没打好而未能实现。之后便改为逐次抵抗,向三八线撤退。中朝军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三七线节节抵抗逐步撤到三八线附近,为后续入朝的第3兵团、第19兵团赢得了时间。
砥平里之战美韩军吹得很厉害,实际上美23团和法国营不过是打出了真实的实力、没有失误而已。志愿军砥平里之战没打好也是真实实力的表现。
志愿军砥平里失利的主要原因有两条:
1. 战前情报不准,对敌估计不足。这个问题当时没法解决。在联合国军里安插郭汝瑰、熊向晖,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2.礼拜攻势问题。1951年2月11日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2月13日横城反击战胜利结束,参战的部分部队长途奔袭砥平里。但横城作战消耗了不少弹药,匆忙转场的志愿军各部难免忙中出错、配合不力,砥平里之敌却比横城的难打,到2月16日,志愿军弹药、粮食基本耗尽,只能撤出。礼拜攻势问题当时也是没法解决的。

当初志愿军只用了几天时间便把联合国军从三八线赶到了三七线,而联合国军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把志愿军压回到三八线却用了87天(从1月25日到4月21日)。这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志愿军的重大失败吧!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7 14:19:00 +0800 CST  
作者:navyjack 回复日期:2009-11-07 15:04:33
3.2 坦克:
联合国军:1000辆以上;
中朝联军:无
---------------------------
这个不对吧?一开始朝鲜往南打的时候,T34坦克就是主力。
------------------------
我文章说的是第四次战役开始前,不涉及抗美援朝以前的事情。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7 15:19:57 +0800 CST  
中国出兵朝鲜时机非常不好,当然,这是 造成的。如果不是麦克阿瑟骄狂自大,闭着眼瞎指挥,以联合国军当时的实力,志愿军很可能刚一出国或至少在第二次战役时就会遭受重大损失。
李奇微早就看出联合国军的实力是胜过中国军队的,只是没组织好而已。所以,他一到朝鲜就着手准备反攻。这在他的回忆录《朝鲜战争》一书中写得很清楚。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7 21:32:08 +0800 CST  
朝鲜战争在美国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为什么?看一下第一、二次战役双方兵力、武器对比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特别是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陆海空三军都用上了,55万大军、1100架飞机、300艘军舰、1000辆坦克、几千门大炮、几万辆汽车,结果却被每人带着几天干粮、百十发子弹、几颗劣质手榴弹、徒步行军作战的志愿军给打垮了。从鸭绿江一直退到三八线。
这样的战绩还是被遗忘了好!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8 12:15:21 +0800 CST  
1951年1月13日,即第三次战役结束以后,联合国政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在亚洲13国提案基础上提出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基本原则的“补充报告”。该报告建议:
1。立即实现停火;
2。举行一次政治会议以恢复和平;
3。外国军队分阶段撤出,并安排朝鲜人民进行选举;
4。为统一和管理朝鲜做出安排;
5。停火之后召开一次由英、美、苏和共产党中国参加的会议,以解决远东的问题,其中包括台湾的地位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即“五步走”方案。
美国尽管不想同意这个提案,但不好公开反对,只好同意,但希望中国不同意。
中国方面后来拒绝了此提案(到底是斯大林做的主还是毛泽东做的主好像不是很清楚)。
这样,实际上为李奇微的迅速反攻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8 23:58:10 +0800 CST  
作者:中隐007 回复日期:2009-11-09 11:24:00
先谈志愿军:
西线:东野最精锐的第38、39、40军、66军、50军,42军
30万人
东线:第九兵团20,26,27军 15万人
一共45万人,注意还没有包括后勤运输的,当时是用的民工,因为靠东北很近,所以可以直接送上前线
这个军队数目是直接参加了一线战斗的数字
可能有少部分部队没有及时赶到,估计不超过2个军的数量,也就是说直接参战的达到了38万人以上
-------------------------------------------------
哪两个军没及时赶到?给出具体番号!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9 15:37:39 +0800 CST  
作者:中隐007 回复日期:2009-11-09 12:19:36
比较一下第二次战役西线兵力及装备,可以发现差距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基本上西线第一线志愿军以六个军对上联军六个师(3个美国师,3个韩国师),如果以志愿军一个军(来自苏联报告)和美、韩师的装备跟兵力来比较的话:

中国军  韩国师  美国师
人员    35,000 11,975 18,804
-----------------------------------------------
自己算一下,西线中国每个军3.5万人,6个军是多少人?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9 15:40:53 +0800 CST  
在我写的“『煮酒论史』 [近代风云]惠山-长津湖-兴南:9兵团对阵美10军”一文中,讲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双方兵力对比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讲了。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0200.shtml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9 15:47:30 +0800 CST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西线部队共计30万人,但作战部队只有6个军23万人,其中50军、66军每军只有3万多人。
东线9兵团3个军(每军4个师)共计15万人。
所以,东西两线作战部队总计38万人(23+15);其余为后勤人员。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09 15:57:05 +0800 CST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9-11-09 23:54:23
老军士
自己算一下,西线中国每个军3.5万人,6个军是多少人?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西线部队共计30万人,但作战部队只有6个军23万人,其中50军、66军每军只有3万多人。
----------------------
据《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若干问题研究》记载,入朝时兵力:
38军,4.4521万人,
39军:5.2946万人,
40军:4.8357万人,
42军:5.3219万人,
66军:4.1246万人,
50军:3.6688万人,
共27.7万人

支援部队(包括东、西线):
炮兵司令部(辖炮第1、2、8师)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
铁道兵(辖铁道兵第1师及两个直属团)
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3、4分部)
--------------------------
作者:中隐007 回复日期:2009-11-09 12:19:36
比较一下第二次战役西线兵力及装备,可以发现差距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基本上西线第一线志愿军以六个军对上联军六个师(3个美国师,3个韩国师),如果以志愿军一个军(来自苏联报告)和美、韩师的装备跟兵力来比较的话:

中国军  韩国师  美国师
人员  35,000 11,975 18,804
---------------------------
看清楚了,“中国军”每军3.5万人不是我给出的数据,是那个“中隐007”大侠给出的,而且还注明这个数据“(来自苏联报告)”,多权威啊!
“自己算一下,西线中国每个军3.5万人,6个军是多少人?”是我让“中隐007”用他自己给出的数据去算一下西线志愿军6个军到底多少人!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01:23:22 +0800 CST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西线部队共计30万人,但作战部队只有6个军23万人,.....
---------------------
以上数据来自洪学智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录》,徐焰的《第一次较量》,以及战史沙龙光亭大版主的《冰雪长津湖》。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01:36:00 +0800 CST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9-11-10 02:15:55
二次战役西线23万,除非一次战役战损4万...
-----------------------
以下是战史沙龙光亭大版主《冰雪长津湖》中给出的志愿军西线作战部队数据:
“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第13兵团的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共约23万人,不但装备与火力上与敌军相差悬殊,就连人数上都居劣势。因此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迅速跟进。”
你所说的“炮第1、2、8师”都包括在这23万人里了。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08:42:30 +0800 CST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9-11-10 02:15:55
......
关于朝鲜战争后勤,东北共动员394万人参加战勤工作,其中直接赴朝的民工74万人,另有4万技术人员。
------------------------
别玩这套把戏!累不累?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08:47:48 +0800 CST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9-11-09 23:54:23
......
据《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若干问题研究》记载,入朝时兵力:

支援部队(包括东、西线):
...
铁道兵(辖铁道兵第1师及两个直属团)
-------------------------
为了与中国争军队指挥权,在志愿军入朝解了平壤之急后, 居然在最初一段时间里不允许志愿军使用巳经军管的铁路。
请问“铁道兵(辖铁道兵第1师及两个直属团)”在志愿军刚入朝时到哪修铁路去,这支部队当时入朝了吗?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09:01:34 +0800 CST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9-11-10 00:08:33
给一个第四次战役仅志愿军支援部队序列:
炮兵指挥所(辖炮兵第1、2、8、21、31师,高炮第61、62、63、64师)
装甲兵指挥所(辖担克第1、2、3、53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4、5、6、8、10、18、22团)
铁道兵指挥所(辖铁道兵第1、2、3师)
空军联合司令部(辖空军第3、4、5、6、7、8、9师)
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3、4、5、6、7分部)

其中部分是后期进入战区的,尚不包括朝鲜、苏联军队。
---------------------------
我再给你补充点内容:
第四次战役期间入朝的志愿军作战部队还有:
第三兵团(辖第12、15、60军)
第十九兵团(辖第63、64、65军)

其中部分是后期进入战区的,尚不包括朝鲜、苏联军队。
哈哈哈哈!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11:34:48 +0800 CST  
作者:中场拖拉机 回复日期:2009-11-10 11:46:51
胡喷!
你还是先去搞搞清楚四次战役中朝方有多少人再来吠吧!
-----------------------
看来这个帖子快进版务处理了!哈哈哈哈!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12:43:53 +0800 CST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9-11-10 12:14:17
竟然想起比后勤人员、支援人员,若不比后勤人员,数字对比还好看些。
------------------------
你真有趣!呵呵!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12:46:59 +0800 CST  
作者:中隐007 回复日期:2009-11-10 12:28:29
作者:老军士 回复日期:2009-11-10 01:23:22
看清楚了,“中国军”每军3.5万人不是我给出的数据,是那个“中隐007”大侠给出的,而且还注明这个数据“(来自苏联报告)”,多权威啊!
“自己算一下,西线中国每个军3.5万人,6个军是多少人?”是我让“中隐007”用他自己给出的数据去算一下西线志愿军6个军到底多少人!
==============
你说有多少呢?我的观点和对比都有:
西线6个中国军,对美韩的6个师,美军还不满编
<<<所以不考虑后勤,空军,那么实际的参加了战斗的步兵数量是:至少35万志愿军VS15万联合国军,注意我还没算北朝鲜军>>>
这就是我说的,实际上东线去掉15万的话,西线我只给了你说了20万的人,这个比官方和你的数字都低。
------------------------
看来我得两头忙活!
是“作者:ZenithZ”质疑你来自苏联报告的权威数据,我向他解释中国一个军3.5万人是你给出的。你应该找他去辩论!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13:40:12 +0800 CST  
由于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迅速取胜,在第四次战役也没吃大亏,所以,才有后来中国领导人要在第五次战役集结重兵吃掉美军一个或几个师的宏大计划。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14:12:22 +0800 CST  
作者:jurgen72 回复日期:2009-11-10 10:25:09
哈哈哈哈!还用那么多屁分析!
作战中对于素养较高而人数较少的一方,只有通过主动进攻才能通过灵活的调度抵消人数上的劣势,这是基本常识!
-------------------------
首先得有实力!
美军第24师刚入朝时为什么被北朝鲜军队打败了?
他们应该主动进攻通过灵活的调度抵消人数上的劣势,是吗?
楼主 老军士  发布于 2009-11-10 14:34:25 +0800 CST  

楼主:老军士

字数:14179

发表时间:2009-11-07 22: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5 11:18:50 +0800 CST

评论数:19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