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战争

目录



第一章 亚洲状况

第二章 三国军力对比

大明
日本
朝鲜

第三章 壬辰倭乱(文禄之役)

日军猪突猛进
日军海戦衄挫
义兵举事、八道国割
朝鲜乞援、明军东征
平壤之戦
日军南撤与碧缇馆之戦
收复汉城
议和与晋州之戦
双方撤军

第四章 丁酉再乱(庆长之役)

战端再起
朝鲜内耗、蓟州兵变
明军二次东征
漆川梁海戦
南原之戦
稷山之戦
鸣梁海戦
蔚山笼城戦
情蒐之戦
明军增兵、泗川之戦
露梁海战

第五章 尾声

杂记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1:17:52 +0800 CST  

明萬历二十一(1592)年正月,朝鲜开城以北,江阴砦,砦下町。两名中日武者于阵前展对决。有悖于影视作品反复缠斗的场面,古时戦将决斗(一骑讨)宛如修罗地狱般残酷,生死在刹那间便以分晓,百户张韫辉于"斗将"交锋中斩敌将于马下。("倭将跃马挑战,韫辉具装驰骑,挺身决斗。倭执枪攒刺,韫辉挟其枪,挥刀斫其首,倭将坠马死"。)
士气棚爆的明军戦骑随即发起冲击,徒步列阵的日军虽以火枪弓箭抵御,但已无法阻挡明军鉄骑狂飙席卷之势。明军以伤亡七十三人的代价("戦亡六人,戦伤六十七人"),击溃黑田军栗山利安所部的阻击,阵斩日军首级一百六十五颗。("倭以精锐收后劄营,天兵由东坡滩踏浅攻拔江阴。贼众大溃,当阵斩获贼首一百六十五级,贼逢箭被砲死者无算"。)
萬历二十一年六月末,晋州城破,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数次冲阵即将力竭的巨济府使金俊岷按辔端坐,手抚浸血渍腕的长刀,欲向敌军发起最后冲杀。旋即,伴随着交战喊杀之声,金俊岷駷马驰击,以往征戦的画面亦跃于眼前。("倭將著金假面,揮紅柄大劍,飞骑大叫突至。俊民屠力死戦,牙兵諸弩俱發,倭將落於軍前,卽奪其馬斬其將。所奪駿馬,額有肉角,长寸餘,善走如飛。大劍鋒銳無匹,斬甲可過數重。俊民每騎赴戦耀武軍前"。)
萬历二十六(1597)年九月,朝鲜右水营,三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听闻季子李葂戦死的消息后失声號慟。("葂,舜臣季子,有膽略善騎射。丁酉秋,倭賊焚掠閭里,挺身馳擊之,殺三賊,中伏釰而死。舜臣知葂戦死,肝膽焚裂,失聲號慟"。)帐外的将士亦潸然泪下。令他们哀叹的是,在七年中,曾深陷囹圄,历经丧母、丧子之祸的主将,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一直在坚持戦斗。(悲愤莫名的李舜臣言道:"竭忠于國而罪已至,欲孝于親而親亦亡"。)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1:22:39 +0800 CST  
浩瀚的史料,激烈的交戦将还原四百多年前,大明王朝及属国朝鲜与日本在三韩半岛所发生的那场大规模战争。在这场涉中日韩三国长达数年的征战中。参战各方仅萬人以上规模的交战就多达二十起以上,而中小规模频繁作战则更是不胜枚举。这期间,不仅有战场上的铁血杀伐,三国彼此之间的起伏不定的战和交涉之举,也左右着战争的走向。而最终战争的结果,更成为决定三国此后政治格局,乃至朝代更迭的诱因,堪称新版之「三国志」。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使人有幸得以翻阅三国记录这场战争的一些古籍资料,如《明神宗實錄》、《经略复國要編》、《皇明经世文編》、《经略御倭奏议》;《豊臣秀吉の朝鮮侵略》、《征韓偉略》、《大日本编年史》、《日本戦史•朝鮮役》、《浮田秀家记》、《立花朝鮮记》、《島津家文書》;《宣廟中興志》、《亂中雜錄》、《再造藩邦志》、《東國名將傳》、《燃藜室記述》、《朝鲜王朝實錄》、《兩朝平壤錄》的时候,那些生动详实的历史画面将会跃然于纸上,人们也许就会在史料的指引下,抛开误解与偏见,用内心去感受四百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1:24:10 +0800 CST  
出于政治原因,当今韩国的影视刊物在刻意抹杀明军援朝功绩。然而,在《朝鮮王朝實錄》中不仅有感恩大明为其复国的记载。("神宗皇帝于我国,有萬世不忘之功矣,曾在壬辰之难,小邦朝夕且亡,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拯济生灵于水火之中,小邦之人,至今铭镂心骨"。朝鲜《肃宗實錄》)。亦有记述明军收复平壤,"露粱大捷"之彪炳青史之战功。("窃稽我穆棱朝重恢之业,始基于平壤之捷,终成于南海「露梁」之战"。朝鲜《正宗實錄》)
因史料误导,大众多质疑明军碧蹄馆之戦功,更言及无法匹敌入主中原的八旗劲旅。随着明清史料被挖掘,篡改及讹传之言不攻自破。大明实亡于文官贪腐集团祸国殃民,而华夏将士仍在明清革鼎之际留下赫赫声威。公元1629年,"广渠门之战"袁崇焕以九千骑兵击溃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所部八旗军。击毙镶黄旗护军参领阿哈尼堪等数名清军将领。在明清历次"宁锦交战"中,满清阵亡议政大臣兵部右侍郎绰哈尔、二等男爵镶红旗都统劳萨、三等男爵镶蓝旗副都统穆克谭、都察院左参政正蓝旗副都统翁阿岱等百余名满洲将领。
朝鲜火铳兵也曾于"丙子胡乱"之际,在汉城以鸟铳射杀了右翼众额真一品公爵正黄旗额驸扬古利。这就是韩国电影「最终兵器弓」中演义成被烧死的满清贝勒之原型,但改编过于夸张,把死时已经六十六岁,年过花甲的扬古利,包装成一阴冷鲜肉。公元1644年,"一片石大战",李自成的农民军在关宁铁骑与满州八旗军的夹攻之下,却斩杀礼部侍郎镶红旗副都统萨苏喀、镶黄旗护军佐领托纽、正红旗护军佐领鄂哈等十三名满洲将领。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1:26:05 +0800 CST  
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率军曾在福州及厦门历次攻防战中,杀死工部侍郎正黄旗副都统觉罗阿克善,镶黄旗护军统领吴沙等六十余名清军将领。公元1652年,"衡州之战",南明晋王李定国以四萬之众大败十萬八旗劲旅,阵斩满清定远大将军和硕亲王尼堪(努尔哈赤嫡孙)。议政大臣一等伯爵程尼、镶白旗巴牙勒护军统领三等男爵喀尔塔喇、镶蓝旗护军统领三等男爵鄂克绰特巴、镶白旗副都统一等轻车都尉额色、礼部郎中二等轻车都尉恳哲等二十五名满洲将领。当时的南明抗清各部如能摒弃内斗,通力合作,历史将会被改写。

公元1944年,衡州已改称衡阳,国军第十军方觉先所部在衡阳以一万七千人硬撼侵华日军横山勇第十一军团九万余人。绝对劣势的第十军将士以阵亡六千人的代价干掉近二万日军,击毙日军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将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炸成太监,倒毙在衡阳城下日军将佐有上百人之多。日军120、133两联队全灭于衡阳之"钢锯岭"下「张家山要塞」,以致日方称此为"昭和の203高地"。南京大屠杀元凶谷寿夫之子谷隼夫亦毙命于衡阳上空。在中原大陆的戦史长河中,鉄血豪情的华夏戦士生生不息。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1:28:59 +0800 CST  
第一章、四百前的亚洲

15世纪,正处在明朝统治下的中国,堪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幅员之广,远迈汉唐。繁榮昌盛,治隆唐宋”。)

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在位期间曾派内監总管郑和率百余艘海船、二万余人的大船队七次下西洋。途经占城、真臘、暹羅、榜葛剌(孟加拉)、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馬六甲)、古裏(印度科本科德)、天方(麥加)、忽魯谟斯(霍爾木茲海峽)、木骨都束(摩加迪沙)、紅海、麻林地(馬林迪)、慢巴薩(蒙巴薩)、比剌(莫桑比克)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一路宣威四夷,称雄于大洋。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2:22:15 +0800 CST  
郑和下西洋之举,将中国封建朝贡体系推向巅峰。(“殊方异域诸国,莫不稽颡称臣,献琛恐后”。)

据史料考证,1421年3月初,朱棣皇帝派遣郑和率领由一百零七艘海船组成的船队第六次下西洋。船队在满剌加稍事停留后,驶往古里。在抵达古里之后,郑和率部分船只携朝贡的忽鲁漠斯、阿丹、柯枝等国王室与使节,西方商贾传教士等離开古里經東南亞于当年十一月返回中国。而郑和的副使右少監洪保、周满、杨庆与太倉衛右所副千戶周闻等授命率领其余的船只,继续向未知地域远征。

此后,洪保的船队横渡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抵达西非佛德角群島。甚至橫渡大西洋,比哥伦布、麦哲伦提前一个世纪到过澳洲与美洲。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3:34:17 +0800 CST  
郑和下西洋之辉煌伟业,却因触及了国内官商勾结的海运私利,遭到明朝文官贪腐集团的极力打压。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使得郑和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在文官集团“取财于地而取法于天,富国之本在于农桑,下西洋之举纯属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之说”的蛊惑之下,继位的太子朱高炽诏令停止下西洋的政策。(“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止,如已在太倉等處安泊者俱回南京,諸番國有進貢使臣當回去者只量撥人船護送前去,各處修造下番海船悉皆停止,其采辦鉄黎木等悉停。所差去官員人等皆盡回京”。《明實錄•仁宗實錄》)

为此,郑和曾向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直谏保持海上扩张的重要性(“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彼之我國船隊戦無不勝,統率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余艘,巡弋異域,及臨外邦,其蠻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滅之。制伏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但是郑和的建议在文官士大夫“锁国安民”之政見的百般阻挠下石沉大海。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3:35:11 +0800 CST  
为什么无法发图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4:26:06 +0800 CST  

郑和的上述远航事迹,在前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李兆良先生所撰写的「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一文中有着较为详实的叙述。

李教授认为这是明朝人环球航行,绘制世界地图的佐证。西方的所谓地理大发现,建立在郑和下西洋的基础上,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世界大航海的先行者。大明早在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与1418年(明永乐十六年)就曾分别绘制了《大明混一圖》与《天下諸番識貢圖》。

当代的美国学者贡纳-汤普森博士(Dr. Gunnar Thompson)曾说,明王朝绘制的《大明混一圖》与《天下諸番識貢圖》代表了当时中国航海探险与地图绘制技术的巅峰。

这些地图比欧洲的绘图领先了一个世纪,成为欧洲在15~16世纪科学绘制地图的基础;而英国前皇家海军潜艇指挥官,航海历史学者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也在其所著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对此有着详尽的论证与阐述。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率先对「天下諸番識貢圖」真伪产生质疑人,并非“唱衰中国”的外国人,而是来自中国国内的一部分学者。

在新西兰“维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出具对「天下諸番識貢圖」样本纸片碳-14检测,纸张年代为1640~1810年间的鉴定结果后。


这些质疑反对的专家竟然步调一致的认为,碳定年法的检测根本不能说明问题,「天下諸番識貢圖」系现代人用古代存留的纸墨伪造的赝品。这与欧美尤其是东亚日、韩等国家乃至疯狂的保护其国内的文化遗产,弘扬其民族精神之举形成巨大的反差。

然而,针对中国专家质疑提出反驳的人,却来自于一些外籍人士。著有《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加文-孟席斯先生认为,那些持有反对意见的中国学者是对古代地图、天文导航、海洋知识一知半解或全无认知的人。“航海界的外行,不轮在其他领域多么有成就,当面对一幅地图或海图之时,兴许只能困顿于复杂的轮廓线而已”。

让这个考察过一百二十多个国家、九百多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寻访了中世纪末期世界各主要港口船队遗迹,几乎耗尽毕生积蓄的英国老人无比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学者如此热衷于否定自己祖先的辉煌”。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5:01:31 +0800 CST  
@小李飞刀爱飞刀 2020-05-22 14:21:38
顶一下
-----------------------------
谢谢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5:14:03 +0800 CST  

明仁宗朱高炽在继位九个月即因病死去,其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户部侍郎范炽遂于明宣德元(1426)年上书奏请永远终止“下西洋”的国策。(“武为邪恶之首,圣贤之人避之,及至万一。古之明君,历代贤士,决无滥用民力,以张挞伐之事。此为长久之国策。内阁诸臣万望圣上垂旨,禁耀武于海外,止扬威于番邦。弃异域之荒滩,养民生于中华,鼎力治家办学。自此,前方无战事,军中无损伤,乡间无哀鸿,将帅无沽名钓誉者,军士无命丧海外之虞。四海之人自俯首,五洲之地终一统,大明基业将永延”。)

而那时候正是中国雄踞大洋之上的鼎盛时期,郑和在屡次下西洋的过程中已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外基地,在占城设立大本营,于“据诸番要冲,乃西洋要会”之地苏门答腊等地设置“官厂”,并以此为“外府”。满剌加、古里、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也建有货物中转站,来储存贸易物资和船队的补给用品,并且驻泊海外舰队来保证航海活动的持续发展。

当时,中国有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控制印度洋贸易,进而使印度洋成为明朝的内湖。由此大明王朝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成为世界性海上强国,并控制海上丝绸香料之路。西方人将没有机会建立在亚非的霸权。但这一切都随海上远征的结束继而化为泡影。尽管朝贡贸易仍在继续,印度洋上还有许多中国私人商船,但中国已丧失了对印度洋贸易的控制。

而在南洋,明帝国不但自身从东南亚撤退,而且严厉镇压东南亚华商集团,从而摧毁了自宋元以来的海外华人基础。在明朝文官士大夫影响下,民间自发移民行为不仅从未受到中国官方的支持和鼓励,相反被视为离心叛国行为而被镇压。研读史料的外籍人士曾断言,当时华人在南洋有自治地位并拥有武装,在经济上更拥有强大实力。假使明朝政府能扶植当地华商集团持续经营,南洋之地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将早已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5:17:06 +0800 CST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业作家路易斯•勒瓦舍斯在《当中国称霸海上》一书中言道:“十六世纪中国在海外影响力曾达到巅峰,印度洋和中国周边海洋沿岸,从朝鲜和日本到马来群岛和印度,以及非洲东岸,所有重要商业据点几乎都处于中国势力范围之内,并承认中华帝国的宗主地位。

在如此完美的历史时刻,中国本来可以巩固统治地位,从而成为塑造当时世界的支配性力量。当时欧洲仍在极力摆脱黑暗时代,郑和巨大的海军舰队完全可以使中国成为当时殖民的强权,取用全球各地财富,可惜这种鼎盛时代只维系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在中国航海业倒退之时,西方则趁势崛起。

曾传闻,欧洲人所绘世界地图是威尼斯商人尼科洛•达•康提(Niccolo da Conti)、传教士佩鲁•达•科维利亚(Pero de Covilha)和葡萄牙王子佩德罗(Prince Pedro of Portugal)这些的西方间谍贿赂当时掌管《郑和出使水程》的明朝官吏,抄袭郑和航海资料后所汇成。

最终,这批被明朝颟顸文官认为所录皆属“恢诡怪谲,辽绝耳目”的航海册集,遭成化年间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焚毁(一说毁于满清乾隆手中)。

鼎盛时期的大明帝国对于本国辽阔疆域以外的世界并没有更多关注。究其根源在于明朝皇帝在文官集团唆使下,令舰队远征不是为开疆扩土,谋取商战收益,而是采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且不计回报的赍赐贸易。

大明以”赍币往赉之”,要求各国”知正朔”、”奉天道”、”尊事中国”、”勉图勿怠”。

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至彼中,将尽数取去,夷人携入彼国深处售之。或别贩旁国,归乃以夷货偿我。彼国值岁多珠时,商人得一巨珠携归,可享利数十倍,夷人虑我之不往也。每返棹,辄留数人为质,以冀后日之重来”。(明•张燮《东西洋考》)


在“厚往薄来”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赍赐经济”刺激下,南洋、西域诸国甘心情愿的成为大明“藩属国”,并以此作为生财之道。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1402~1424年),总共有一百九十三个朝贡的使团前来朝贺。

这种为满足天朝大国的虚荣心与耗费无数资财的做法,使强盛大明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这种刮民脂,以国帑赠外番的政策,在历朝历代均反复上演。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5:21:41 +0800 CST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5:27:10 +0800 CST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5:27:37 +0800 CST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5:27:56 +0800 CST  

上述远航事迹,在前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李兆良先生所撰写的「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一文中有着较为详实的叙述。

李教授认为这是明朝人环球航行,绘制世界地图的佐证。西方的所谓地理大发现,建立在郑和下西洋的基础上,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世界大航海的先行者。大明早在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与1418年(明永乐十六年)就曾分别绘制了《大明混一圖》与《天下諸番識貢圖》。

当代的美国学者贡纳•汤普森博士(Dr. Gunnar Thompson)曾说,明王朝绘制的《大明混一圖》与《天下諸番識貢圖》代表了当时中国航海探险与地图绘制技术的巅峰。

这些地图比欧洲的绘图领先了一个世纪,成为欧洲在15~16世纪科学绘制地图的基础;而英国前皇家海军潜艇指挥官,航海历史学者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也在其所著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对此有着详尽的论证与阐述。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率先对「天下諸番識貢圖」真伪产生质疑人,并非“唱衰中国”的外国人,而是来自中国国内的一部分学者。

在新西兰“维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出具对「天下諸番識貢圖」样本纸片碳-14检测,纸张年代为1640~1810年间的鉴定结果后。这些质疑反对的专家竟然步调一致的认为,碳定年法的检测根本不能说明问题,「天下諸番識貢圖」系现代人用古代存留的纸墨伪造的赝品。

这与欧美等国,尤其是东亚日、韩等国家乃至疯狂的保护其国内的文化遗产,弘扬其民族精神之举形成巨大的反差。

然而,针对中国专家质疑提出反驳的人,却来自于一些外籍人士。

著有《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加文•孟席斯先生认为,那些持有反对意见的中国学者是对古代地图、天文导航、海洋知识一知半解或全无认知的人。“航海界的外行,不轮在其他领域多么有成就,当面对一幅地图或海图之时,兴许只能困顿于复杂的轮廓线而已”。

让这个考察过一百二十多个国家、九百多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寻访了中世纪末期世界各主要港口船队遗迹,几乎耗尽毕生积蓄的英国老人无比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学者如此热衷于否定自己祖先的辉煌”。



明仁宗朱高炽在继位九个月即因病死去,其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户部侍郎范炽遂于明宣德元(1426)年上书奏请永远终止“下西洋”的国策。(“武为邪恶之首,圣贤之人避之,及至万一。古之明君,历代贤士,决无滥用民力,以张挞伐之事。此为长久之国策。内阁诸臣万望圣上垂旨,禁耀武于海外,止扬威于番邦。弃异域之荒滩,养民生于中华,鼎力治家办学。自此,前方无战事,军中无损伤,乡间无哀鸿,将帅无沽名钓誉者,军士无命丧海外之虞。四海之人自俯首,五洲之地终一统,大明基业将永延”。)


而那时候正是中国雄踞大洋之上的鼎盛时期,郑和在屡次下西洋的过程中已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外基地,在占城设立大本营,于“据诸番要冲,乃西洋要会”之地苏门答腊等地设置“官厂”,并以此为“外府”。满剌加、古里、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也建有货物中转站,来储存贸易物资和船队的补给用品,并且驻泊海外舰队来保证航海活动的持续发展。

当时,中国有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控制印度洋贸易,进而使印度洋成为明朝的内湖。由此大明王朝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成为世界性海上强国,并控制海上丝绸香料之路。西方人将没有机会建立在亚非的霸权。但这一切都随海上远征的结束继而化为泡影。尽管朝贡贸易仍在继续,印度洋上还有许多中国私人商船,但中国已丧失了对印度洋贸易的控制。

而在南洋,明帝国不但自身从东南亚撤退,而且严厉镇压东南亚华商集团,从而摧毁了自宋元以来的海外华人基础。在明朝文官士大夫影响下,民间自发移民行为不仅从未受到中国官方的支持和鼓励,相反被视为离心叛国行为而被镇压。研读史料的外籍人士曾断言,当时华人在南洋有自治地位并拥有武装,在经济上更拥有强大实力。假使明朝政府能扶植当地华商集团持续经营,南洋之地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将早已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15:34:15 +0800 CST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业作家路易斯•勒瓦舍斯在《当中国称霸海上》一书中言道:“十六世纪中国在海外影响力曾达到巅峰,印度洋和中国周边海洋沿岸,从朝鲜和日本到马来群岛和印度,以及非洲东岸,所有重要商业据点几乎都处于中国势力范围之内,并承认中华帝国的宗主地位。

在如此完美的历史时刻,中国本来可以巩固统治地位,从而成为塑造当时世界的支配性力量。当时欧洲仍在极力摆脱黑暗时代,郑和巨大的海军舰队完全可以使中国成为当时殖民的强权,取用全球各地财富,可惜这种鼎盛时代只维系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在中国航海业倒退之时,西方则趁势崛起。

曾传闻,欧洲人所绘世界地图是威尼斯商人尼科洛•达•康提(Niccolo da Conti)、传教士佩鲁•达•科维利亚(Pero de Covilha)和葡萄牙王子佩德罗(Prince Pedro of Portugal)这些的西方间谍贿赂当时掌管《郑和出使水程》的明朝官吏,抄袭郑和航海资料后所汇成。

最终,这批被明朝颟顸文官认为所录皆属“恢诡怪谲,辽绝耳目”的航海册集,遭成化年间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焚毁(一说毁于满清乾隆手中)。

鼎盛时期的大明帝国对于本国辽阔疆域以外的世界并没有更多关注。究其根源在于明朝皇帝在文官集团唆使下,令舰队远征不是为开疆扩土,谋取商战收益,而是采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且不计回报的赍赐贸易。

大明以”赍币往赉之”,要求各国”知正朔”、”奉天道”、”尊事中国”、”勉图勿怠”。

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至彼中,将尽数取去,夷人携入彼国深处售之。或别贩旁国,归乃以夷货偿我。彼国值岁多珠时,商人得一巨珠携归,可享利数十倍,夷人虑我之不往也。每返棹,辄留数人为质,以冀后日之重来”。(明•张燮《东西洋考》)


在“厚往薄来”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赍赐经济”刺激下,南洋、西域诸国甘心情愿的成为大明“藩属国”,并以此作为生财之道。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1402~1424年),总共有一百九十三个朝贡的使团前来朝贺。

这种为满足天朝大国的虚荣心与耗费无数资财的做法,使强盛大明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这种刮民脂,以国帑赠外番的政策,在历朝历代均反复上演。


与此相反,欧洲进入了殖民扩张时代,葡萄牙与西班牙在对非洲与南美洲的扩张中获得了巨额财富(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一万八千六百吨注册白银和二百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百分之八十三被西班牙占有。未经注册,私运入西班牙的金银估计为占上述总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而葡萄牙也在同期内从非洲就掠夺了二百七十多吨黄金。《全球通史》147页)。

在亚洲,葡萄牙于1510年占据卧亚(印度果阿),随后占领了马来半岛的满剌加(马六甲)。西班牙也于1564年在菲律宾的宿务登陆,侵占了马尼拉。这些举动对明朝原有建立的朝贡体系形成了冲击,打破了亚洲原有的格局。


此时,东亚内部朝贡体系也在酝酿发生变化。十六世纪时,日本处于诸侯割据乱战不休的战国时代,到了明朝萬曆十三(1585)年,日本之近江国藩镇大名羽柴秀吉,统一了日本全国,成为日本关白(丞相),次年,天皇封秀吉为太政大臣(摄政王),并赐姓丰臣。丰臣政权的建立,意味着日本军事力量的崛起。在东亚版图上,日本这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火山地震频发的岛国,一直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对东亚大陆有着深入骨髓的向往。




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200年,日本第十四代仲哀天皇的皇后--神功皇后(日本首位女性统治者),率军出征朝鲜半岛,击败朝鲜半岛南端的新罗国,设立从属于日本的”任那府”殖民地(现在韩国全罗道一带),这是日本第一次入寇朝鲜。

三百年后,”任那府”被新罗国于公元562年攻灭,但日本依然没有死心。公元七世纪,日本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联合攻打大唐属国新罗,企图再度殖民朝鲜半岛,却被当时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所粉碎。


公元660年,唐朝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军攻灭百济国,俘百济”義慈王”,将其押解至长安献俘,并在扶餘郡定林寺五層石塔(“平济塔”已被韩国列为第九号国宝)的第一層上,铭刻「大唐平百濟國碑銘」。唐以百济之地置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都督府,並置帶方州。五都督府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皆入大唐版圖。(《旧唐书•卷八十三》)

苏定方戦功可谓旷古烁今。史载:“征突厥、平葱岭、夷百济,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嗣后,百济国余孽扶余福信奉在日本为人质的百济”義慈王”第五子扶余丰为王,向日本借兵图谋对抗大唐。公元663年(唐龙朔三年)八月,大唐方州检校刺史刘仁轨率舟师七千,在朝鲜白江口攻灭日军朴市田来津、上毛野君-稚子等部四万余众,戦败的日本遂臣服于大唐。


史记:”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日本师船初至者与大唐师船合戦,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坚阵而守。已酉,日本诸将与百济王,不观气象而相谓之曰,我等争先,彼应自退。率日本中军乱武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戦,须臾之间,官军败绩,敷水溺死者甚重”。《旧唐书刘仁轨•传》、《日本书记》)。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21:26:04 +0800 CST  

“白江口之战”对日本教训十分深刻,以至后来日本称呼中国仍沿用“唐”这个相关词汇,如唐国、唐船、唐军等。当时”贞观盛唐”堪称世界霸主,威名远播,萬国来朝,尊称唐皇为”天可汗”。据记载,鼎盛的大唐曾攻灭三十余国。大唐版图臻于极盛,其面积约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西达咸海之滨,北至西伯利亚,东达库页岛,南至北纬十八度一线。



日本自白江口戦败后为避免唐军攻伐,遂向大唐称臣纳贡,并派出”遣唐使”,对中原的文化、军事、建筑以及金属铸造方面展开广泛的学习,以致日本奈良时代唐风盛行。但当大唐由盛及衰,中土大陆陷入诸强纷争的境地后,中日间官方交流遂陷入停滞阶段。直至北宋端拱初年与咸平五年日本使者才又踏上宋土。嗣后南宋抑兵过甚,战力疲弱,华夏之国沦落蒙元之手,日本对中国由崇敬也逐渐转为轻视。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21:29:26 +0800 CST  
管理员,
我为何发在我自己的文章里发回帖被删除?
申诉以后,你再发上来。弄得整个版面杂乱无章?
楼主 自由与灵动  发布于 2020-05-22 22:38:37 +0800 CST  

楼主:自由与灵动

字数:10242

发表时间:2020-05-22 19:17: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3 21:33:14 +0800 CST

评论数: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