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儿评四大名著

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我买了有十多年了,之前翻开过好多次,没有一次能读得进去,后来就一直束之高阁。三十天前,我又重把它翻了出来,再打开来看,如醍醐灌顶,瞬间了悟。

就象尼采书中说的那样:我要完成我的工作:因为一个影像临到我--一切之中最宁静者临到我。

而现在我就驾驶着我的直升机,挨近它,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描摹这个影像,最后我会升上天空,去看它的全貌。实际上我现在也并不知道它的全貌是个什么样,我也是在观察,在拍摄,直到最后当我升上天空,我才能真正看清它。

今天我就要从其中的一个侧面来看它。

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复杂的人,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思考问题。就象现在流行的那句话一样:说话的方式简单点儿,简单点儿。这个世界太大了,看起来一切是那么复杂,难以把握,可是世界之大,运转只需阴阳互动,人类之众,在我眼里,不过是来自一男一女的纷繁演绎。所以我会从最简单的起点出发,去思考最复杂的问题。

今天我要说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我看的是男权女权。但是我今天不想就此展开鸿篇巨论,虽然我也很想扎进去写一写,因为《红楼梦》是我最爱的著作之一,我为之沉迷,早就想过也为它写一本解密。

我在陈述我的观点的时候,一直强调,不要用“人是万物的尺度”来衡量一切,而是要换一个评价标准,用“万物是人的尺度”来衡量人类的一切,这个转换非常重要,也是我一切理论的前提。

在万物中有着自然的铁律,有所有物种都必须遵守的生存法则。我们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生存需要依靠社会全体成员的协作,在这种协作关系中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这种法则在自然界中,蜂群运用得最好,堪称典范。

那么这种法则是什么呢?就是为解决两大生存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任何一个生命体都要解决两大需求,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繁殖,即“食”和“色”。孔子也说,食,色,性也。这是人的两大基本需求。

在动物界,雄性一般都会为了争夺生殖权而进行争斗,选择大型团队协作方式实现生存的物种就必须要避免这种争斗。在蜂群中,色的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因为是大型团体的协作关系,要管理那么多社会成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法则,所以大部分蜂群的社会成员被剥夺了性能力,只剩极少数的雄蜂专门负责与蜂后进行交配。他们是这样解决食和色的分配问题、实现社会稳定的。同样,在蚁群中也是一样。

人类选择的也是依靠大型团队协作来实现生存,当然要解决的也是这两大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问题。人类没有选择废除大部分社会成员的性能力,而是全部予以保留。动物还有一个发情期的问题,而人类基本不受发情期的限制,这就意味着,人类的社会成员将会时时刻刻地处于争斗状态,必须制定铁的纪律,才能避免争斗,实现社会稳定。

人类制定了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制度,就是为了保证每一个男性都能拥有一个女性,避免男性之间为争夺异性而进行争斗。为了维护这种制度的稳定,还加入了爱情这种生命本能。爱情是进化而来的,因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陷入爱情的时候都本能地排他和专一,排他性和专一性是爱情的基本特性,这也是自然进化给人类的婚姻制度一个双保险。但是在前文中我也说了,由于男女不平等,这一项铁的纪律对女性的要求严格,对男性的要求却宽松,这就导致了人类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

人类所有的理论都是围绕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两条主线展开的。分析的正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解决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在“食”和“色”的两大需求上的分配公平问题。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哲学和宗教看似深奥,其实也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稍后会做详细论述,今天我想说的是文艺作品,也就是我们的四大名著都给出了一个什么解决方案。

我们首先来看看《水浒》:

《水浒》写的是一群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和朝延抗争的故事。因为当时的朝延满足不了他们对“食”和“色”的需求,封建王朝的君主占有了他们的生产生活资料,又剥夺了他们的女人。其实主要是因为剥夺了他们的女人。外国人把中国的《水浒》翻译成《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当时在国内引起笑声一片,觉得老外真是好傻好天真,没文化真可怕!可是真的是那个翻译弱智吗?错了!恰恰是他聪明过人!他一语中的地说明了实质:这一百零五个男人几乎全是光棍儿,都没有老婆。是他们不想找老婆吗?当然不是!是能做他们的老婆的女人都被收到皇上的三宫六院闲置去了!因为女性的数量是一定的,任何一个男性每多占有一个女性,就会剥夺另一个男性组成家庭的机会。这些个男人有的是精力,却找不到老婆,闲着没事干,当然要造反了!水浒其实是在从这个方面揭示着社会矛盾。这些个好汉们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冷血杀手,在现代心理学看来,他们都是由于长期受压抑尤其是长期受性压抑而导致了性格上的冷血与凶残,他们起来抗争,为的是争取自己的利益,其实要争取的无非就是食和色的利益。当他们的利益最终得到满足,他们的抗争也就宣告结束了,最后都被成功招安。现在我们不是也多出来四千万光棍吗?也是社会极不稳定因素,会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再上演一出现代版《水浒》肯定是必然的事。

再说《三国演义》:

意在歌颂雄主名王、谋臣勇士。展现的是人的(主要是男人)的攻城略地、想做霸主的野心,是一部充分表现尔虞我诈的所谓英雄逐鹿的煌煌巨著。

作者开篇第一句便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示的正是人性的(主要是男性)贪婪对权力的追逐是永无止境、反复进行的。不管最终获得权力的人在最初受压迫时为反抗压迫团结他人时把口号宣传得如何动听,不管这口号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还是“替天行道”,无论以此话语鼓舞了多少人参与进来,但最终都是无法兑现的,参与的人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无非是被人利用而已。因为他们最后上了台,还是会象上一个当权者那样继续霸占更多的钱财和更多的女人,因此才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会制度反复被推翻又反复重建,并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每一个上台的人最后又都走回上一个朝代的老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食和色的平均分配问题。

《三国演义》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充满竞争和杀戮的男性世界:智谋的较量更显寒光森森;防不胜防的隐蔽杀戮更显凶残与恐怖。所谓的英雄们可以在不动声色间行大肆杀戮之事,甚至是带着微笑举起奢刀: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灰飞烟灭的怎会是墙橹?一将功成万骨枯!那分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后又能在奢杀后煮酒言欢,他们煮的怎会是酒?那分明是多少失去儿子的母亲、失去丈夫的妻子们的泪水!

《三国演义》的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是揭露了所有发起战争的领袖们向支持者们许下的美丽诺言不过都是谎言,一切都无非都是为了权力,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天下轮流坐,一但被支持者获得他想要的权力,所有的支持者便都会再次沦为被压迫者,无一例外。
那么,《西游记》又讲的是什么呢?

西游记描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冒着九九八十一难的危险远赴西天去取真经的故事。之所以要去取经是因为据说那部经书可以化解人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但是故事却没有说在取得这个真经之后人们之间如何不再有恩怨,而是主要把笔墨放在了描写师徒四人一路是如何过关斩将化解艰难险阻的,并且这些艰难险阻也颇为有趣:主要的危险居然是唐僧需要过美人儿关。

唐僧长得貌似潘安,女人见了没有一个不爱的。但这个唐僧却偏偏坐怀不乱,面对着一个个貌似天仙的美人儿的投怀送抱总是能够毫不动心,视而不见,叫人不禁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个男的。孙悟空完全象个中性人,对儿女私情一点提不起兴趣。唐憎不好色、孙悟空是个无性别的人;猪八戒倒是很有男人的特性,见一个爱一个,可偏又长得奇丑无比,人家谁都看不上他;至于沙僧,那就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好人儿,只有干活的份,似乎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实际上西游记中的这四个人意在表现的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四个面:具有唐僧的理性、孙悟空的能力、猪八戒的好色和沙僧的任劳任怨。为什么要把一个人一分为四呢?这当然是写作者的技巧,运用的是他的想象力。因为如果他不把一个人一分为四,那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写起来就没那么吸引人了。吴承恩费尽周折地讲述,无非是为了告诉你,一个人要干点什么大事必须要戒色,只有把这个色戒了,才能去追求真理,成为真正的佛真正的神。

《西游记》给出的解决问题的答案是戒掉人性中的色,也就是说,色即是空,叫人不要有色的需要,以此来解决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纷争问题。这是佛家给出的现世的解决之道,至于出世方面的,就太深奥了,佛经由于是外来的,会有翻译的问题,但这也难不倒我,我回头仍然还是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论述这个问题。现在,《西游记》给出了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但是显然戒色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因为戒色就等于放弃了人类物种传承的使命,人类作为物种的存在的重要价值也将失去,因此,《西游记》并没有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按照它给出的方法,人类最终只能断子绝孙。

下面说到重点了,我的至爱:《红楼梦》。

实际上人类用不着费尽心思地去掉“色”这个欲望,只要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让这种欲望能在使所有人都受益的原则下得到满足就可以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人类的爱情能够胜任。爱情排他,并且专一,能够做到从一而终。每个男人都去爱一个女人,都能拥有一个女人,实现色的平均分配,人类的纷争也就解决了。为了确保爱情能够从一而终,就要建立一个保障体系,那便是确立一个完善的婚姻制度。为了保障一夫一妻制的合理和神圣,就要有一个与之适应的社会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封建社会所建立的一夫多妻制很显然与此相对立,因此,在封建社会,美好的、纯洁的、专一的爱情,是不可能走向婚姻的,是最终将被扼杀和埋葬的。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著作《红楼梦》描写的正是这种美好的理想被毁灭后人们所流的无尽的悲伤的泪水,这泪水一直流淌在一代又一代追求美好爱情的人们的高贵的心灵里,一直流淌到21世纪的今天。今天有多少的女孩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又有多少男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孩被有钱有势的男人们抢走而欲哭无泪!这其实并非是女孩们都爱慕虚荣,而是社会现实的无奈。虽然我们早就已经告别了封建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到了婚姻爱情的自主,但是现实中爱情与面包的不可兼得,还是会让真爱无处容身。

实际上中国古代这四大名著均是在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现实、分析社会现实,并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也就是食和色的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四大名著均融合了中国的儒、释、道三方面的主流文化。《西游记》给出的是佛家的解决方案,它让人放弃对“色”的追求,放弃今生的贪欲,全都念佛超度来生,把希望寄托在想象中的更好的世界中去,最好的方式是出家,放弃一切红尘牵挂。而《三国演义》和《水浒》则展现的是一个儒家的世界,这个世界等级分明,尊卑有序,尊贵一方以妻妾成群来彰显其尊贵地位,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而《红楼梦》则主要给出了道家的方案(全书由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引出),即一夫一妻。

可以说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是互补的。。打一个比方:比如世界上只有十个男人和十个女人,根据儒家一夫多妻制的规定,两个信儒教的男人各娶三个女人,这样就剩下了八个男人和四个女人。道家提倡一夫一妻,剩下的四个女人一人嫁给一个男人。另外的四个男人没有女人可娶,就正好去出家念佛,这样整个社会就平衡了。可问题是这四个男人不一定每个都愿意出家。于是问题来了,就出现了《水浒》里的大批光棍的造反;《三国演义》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总是要通过战争解决多出来的人口,实际上更多的是解决这些多出来的男人。 而唯有道家,才真正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道家在中国主流文化中次于儒家,因此并非正统。道家的理论太过玄妙,一度被认为是迷信,然而事实上,道家才是最科学的理论,它融合了当代最先进的基因技术、计算机技术,早在两千年前就揭开了宇宙的奥秘,是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我也是想有空就好好地研究一下道家,我觉得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工作就是要证实道家的科学性,以恢复道家在中国社会中的正统地位,这也是为了恢复一夫一妻制的合理性,让婚姻变得神圣不可侵犯,成为爱情的永恒保障。这样就等于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上面提出的两大问题,就是关于人类社会成员“食”和“色”的平均分配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人类社会才再也不会出现纷争,历史的恶性循环也就会从此终结了。
楼主 张三儿1949  发布于 2017-04-29 14:44:00 +0800 CST  

楼主:张三儿1949

字数:5041

发表时间:2017-04-29 22: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4 09:47:50 +0800 CST

评论数: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