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十大口水战——华夏思想史历程(一至三卷已出版,第五卷连载中)

十二 反者道之动

有那么一段时间,有专家从米国回来,然后就对大家说啊,米国为虾米有那么多发明哪,因为人家有发散性思维,不象咱们,太正规,天天只知道背标准答案,于是乎出了好多的脑筋急转弯。各种派对各种晚会上,某人出个题目,下面的人说出一个答案,出题者笑而不语,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答案,出题者说,也不对,最后,没有人说话了,出题者得意的说出正确答案。所谓发散性思维者,仍是标准答案。

但老子——姑且认为《道德经》的作者叫老子——一定是很善于发散性思维,你说其一,他一定会说出其二,你说正的,他偏偏能想到反的。后世又有一本《反经》,或叫《长短经》也是这个路数,大家都说做了好事不收别人的报酬是好事,他偏偏以孔子之口说,这样不好,你做了好事不收任何回报,以后就没人愿意做好事了。

不过《反经》委实太长了些,虽则比起更后世的那些把一两句话能讲清的道理洋洋写一大本畅销书的,效率要高些,但比起《道德经》五千个字里包含的道理来说,还是大有不足的。有理不在声高,掐架不在言多,事实胜于雄辩,老子区区五千言,颠覆儒墨,并不是老子多么善辩,恰恰在于他说出了一些事实,而这些事实却不是一般是事实,它是“道”,而且不是一般的“道”,是“天道”。 儒墨大抵是不说天道的,只重人事,子产说的好,天道远,人道迩,杨朱无意于人事,但也没有大谈天道,揭开“天道”的神秘面纱的,实始于老子。

所以站在人道的立场上,老子的话大违人情,但站在天道的立场上,儒墨反倒是在逆天而行了。当然,站在我等路人的立场上,他们各执其是,倒也不妨都听听,比如今天,就不妨听听老子是如何地颠覆儒墨,而且颠覆多数人常识的。

首先是关于“道”本身的,我们多数人都深信“真理愈辩愈明”,深信大道理是能说出来的,有很多人还深信自己说出来的那些的确就是真理,并对别人拒绝真理很为恼火,但老子却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他不止一次的表明,“道”其实是说不清的,我不过是勉强说一下罢了。“道”产生了天地万物,“道”“周行而不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所以勉强称之为“道”吧。后世有个叫爱因斯坦的人说,“涉及到实在的数学是不精确的,如果数学是精确的,那一定不涉及实在”,所以在老子看来,他的这五千言,也不过勉强表达一下那无可表达的“道”罢了,真正的没有表达的那些,只能看各人的造化去领会罢了。

再比如多数人认为,如果是道,那顶好的是被多数人理解,但老子却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们多数人虽然也听说过“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耳根子总归是软的,看见前呼手拥的专家,或看见大伙儿都在宣扬一个什么“观念”,“理念”,也以为那就是对的了,在老子看来,大概也是所谓的“下士”了吧。当然,老子的“下士”是比较客气的,不客气的,有勒庞的“乌合之众”, 勒庞直接指出,个体一旦融入集体,其智商会下降,其观念出于重复、断言和传染,而非思考,其行为出于情绪,而非理性。

再比如,我们多数人都认为,刚强总比柔弱好,而老子告诉我们,柔弱要胜过刚强。你想想啊,牙齿多硬啊,舌头多软啊,最后是牙齿先落,还是舌头先掉啊。你看见那山里的水了吗,水有多软哪,石头有多硬啊,石头想挡住水的出路,水一边绕过石头,一边冲刷石头,几十年后,水还是那水,石头早就不是当初那块大石头了。你看那些天天玩刀子好勇斗狠的,有几个有好的结果呢,你看看那又坚挺又直又高大的树,台风来了就是他们先被吹倒,你看看那吓死人的大风,什么时候能吹一整个早上,那瓢泼的大雨,什么时候能下一整天呢。

再比如,多数人都认为,有总比没有好,老子却告诉我们,你们是不知“无”的妙处啊。我们造一只碗,就是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能装饭装菜啊,我们造一栋房屋,正是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得房子住啊。

再比如,多数人认为,争总比不争好。老子却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与世无争,那么天下还有什么能与他相争呢,一个人与世无争,就没有任何怨恨,对于一个没有欲望的人,你又拿什么去和他争。有的童鞋要问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怎么办,但你与人无争,没有欲望,别人在你这里即使占了便宜,又能得到多少呢,即使占了便宜也不会觉得多有成就感,但胆子却壮了,少不得还要再去占别人便宜,用不了多久,就会吃个大亏,这世上有几个到处占人事便宜的,不受天道的损的呢。

再比如,多数人总把上天看成有情有知的,什么人在做,天在看,但老子却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想想呀,如果有两只蚂蚁打架,你看见了,会去明辨是非,赏善罚恶吗,如果是两只细菌,两只病毒呢,唉,我们人类在天地眼里,比蚂蚁,比细菌,比病毒在人类眼里还要渺小,天地又哪里管得过来呢,天若有情天亦老啊,所以天地不过是任人类自生自灭罢了,种什么因收什么果,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左右罢了。

还比如,多数人认为色彩越丰富越好,音乐越华丽越好,老子却告诉我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那些红红绿绿的霓虹灯,让人忘记了春天和秋天的颜色,那些几百万几千万的像素,让人忘记尽情呼吸大自然,那些震耳欲聋的歌曲,让人忘记什么是天籁,那些山珍海味,花了多少钱,吃起来还不如小时候的一根糖葫芦,那些充斥着刺激的电玩网游,让人的心再难得安静,那些夜夜上演的声色犬马,那些醉生梦死的感官生活,让人忘记了什么是内心的愉悦,那些名贵的首饰,那些漂亮的拎包,让我们不敢随便远行,不敢随便露宿。现在的人只以为消费等于幸福,消费的越多幸福也越多,却不知道经济学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购买第二台电脑的喜悦是比不上第一台的,购买第三台又比不上第二台,一个年收入千万的消费了一百万,带来的喜悦只相当于年收入十万的,消费了一万。迷失在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中的人们哪,就象一个不停加注的赌徒,以为不断加大的赌注能让自己赢的更多,却不知道输的也越来越大。

还比如,一般人都认为出远门才能找到智慧和真理,见多识广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老子却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唉,你们这些迷信别人的人哪,看见善良不受待见,就把善良抛开了,看见俭朴不再吃香,又把俭朴丢弃了,到大都市没有几年,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那些新鲜的“观念”,弄得不土不洋,连根子都没有了。交通的发达,让人忘记了离别的滋味,通讯的发达,让人不知道收到书信的喜悦。唉,你们这些以为走得越远就越有智慧的人们哪,你们真的找到了智慧吗,还是在人群中跟着大家一起疯拥着来又疯拥着去呢。

可见一般的人是在做加法,而老子是在做减法,正所谓“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一般的人总是说,这个东西好,我也想要,那个东西别人都有了,所以我也一定要,而老子却说,这个东西真的是我要的吗,那个东西是不是可以没有。结果我们的生命仿佛是充实的,但却只是仿佛而已,我们在生命里塞满了垃圾食品,快餐文化,象流行感冒一样来去的新观念,却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东西是不是我们真的想要的,而老子却象“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所说的一样,看上去,什么也没有留下,却什么都有了,因为他生命的容器是空的,正可以装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甚至,只是观赏生命本身。

一般的人是在看正面,而老子却看见了背面,其实这世上又有什么东西是只有正面没有背面的呢,如果背面没了,正面还会有吗。所以老子说,天下都在说美,正是因为有那些不美的东西做为对比的缘故,天下都在说善,正是因为那些不善东西做对比的缘故,国家有乱子,才会有忠臣,亲人之间互相敌视,才会提倡孝慈,你们天天提倡那些正面的东西,以前这样就能让正面的东西消灭背面的东西,却不知道如果没有那些背面的东西,正面的东西又何尝会有呢。回来吧,在岐路上走了太久的人们。

做减法,看背面的老子,在政治上,自然也有着和儒墨完全不同的观念,其政治观念,也是做减法的政治,甚至可以说是“甩手政治”,其核心则为“无为”。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0-12-15 22:01:28 +0800 CST  
十三 无为而治

儒家是好人政治,墨家是贤人政治,法家是强人政治,而道家则为甩手政治。所以现在的自由主义者多半会喜欢道家的,因为道家主张小政府。不过道家比自由主义者走的更远,在道家看来,“政府是一种恶”固然没错,但“政府是一种必要的恶”也未必就对了,顶好的,是没有政府,或者,让百姓根本不知道政府的存在。

所以道家的政治主张,不仅是不扰民,不折腾,而且是完全不折腾。曹参是典型的道家宰相,他上台后不仅没有放什么三把火,差不多是什么事都不做,他还很有道理,他跟惠帝说,你比不上高祖,我比不上萧何,咱们守着以前的规矩就是了,还折腾个啥呢。汉文帝是典型的道家皇帝,听说修一个露台要花掉百金,相当于十个中产的财产,就放弃了。但这还不是老子的最高境界,老子的最高境界是“太上,不知有之”,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道家甩手政治的境界,传说呀,尧的时候,有一位远方客人看到华夏境内人民安居乐业,几个老人在黄昏下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客人很感慨地说,尧真是太伟大了,没有尧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啊,老人回答“我吃的是我种的粮食,我用的是我凿的井,跟尧有什么关系?尧是谁?”。

所以统治者——如果真有统治者的话——应该如婴儿,当然,儒墨恰恰相反,每每把百姓当婴儿,在他们看来,百姓就要被管着,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但老子不这样看,他说,“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昬;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就是因为你们这些统治者,不准这个不准那个,所以老百姓才会越来越穷,就是因为有着种种折腾,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坏事,就是因为有着那么多的规定,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投机取巧的人。

所以人哪是不能卖弄聪明的。你们这些统治者,总以为自己最聪明,恨不得天下的人都知道你聪明,却不知道“大智若愚”啊,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你一眼看出聪明来的。聪明的英明神武的君主啊,收起你的聪明来吧,不要试图让百姓都知道你比所罗门王还要聪明,收起你那些英明的指示吧,让他们忘记你吧,如果有一天他们根本不记得有过你这个聪明的英明神武的君主,你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呢。“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领导不折腾,无为而治,百姓也会比较淳朴,领导聪明无比,精于计算,老百姓也会有无数的“刁民”。

所以君上啊,不要天天相信什么管理万能了,恰恰是你们这些管理让老百姓日子越来越难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百姓之所以饿肚子,并不是因为领导关怀得太少了,恰恰是关怀得太多了,领导关怀得多,所以天天变着法子加强管理,所以有无数的人要吃老百姓纳的税,老百姓能不穷吗。老百姓为什么难于管理,因为领导天天拍脑门,今天一个规定,明天一个举措,老百姓应付都来不及,又怎么能跟得上领导的步伐。为什么老百姓总是缺少社会责任心,一个天天被管的人,自己的命运都无法做主,又怎么会在意别人的悲喜,又能有多少社会责任心呢。

所以人哪,管好自己就行了,不要有过多的责任心,要知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倚”,谁又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呢,谁知道你今天伟大的构想,不是明天祸乱的原因,谁又知道你今天的英明的革新,不是明天失败的起点。人算不如天算哪,还是“道法自然”吧,天地不是让万物自生自灭吗,圣人也要让百姓自生自灭,不要担心那样不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们比起你天天指示这个指示那个的时候,过得还要好些呢。看见那锅里的新鲜小鱼了吗,治大国就象烹饪那锅里的小鱼,要有耐心,不要急,不要总是不停的想翻呀翻的,你多折腾一次,那鱼就会破坏一次,最后就变成碎鱼渣了,那就是你造成的恶果啊。

儒墨都是在做加法,孔子一直都在说,道啊,我一直在追赶,从未能超越,要是我临死的那天早上,能得到道,就死也暝目了,所以我一辈子都在学啊学啊,一回头发现自己不知怎么就老了。而老子则是做减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嘛,今天减一点,明天减一点,最后你会发现,治国啊,最好是什么事都别折腾,兵呀刑啊,固然不好,但礼义又何尝好了。你今天提倡仁义,明天就会有人打着仁义的招牌去求取功名富贵了,讲仁讲义,你们一个个都讲不过他,但是做的那些事情啊,正面看个个都是守礼君子,背面看,个个都是男盗女娼。还有礼,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不是,但君再仁,他也比臣的地位高啊,权力大啊,那些“礼坏乐崩”真的只是因为大家互相缺少爱?提倡“礼”,那简直就是倡乱哪。

还有墨家,提倡尚贤,你要让让最最最贤明的人成为天子,让最最贤明的人做三公来辅佐他,又让最贤明的人做国君,又让贤明的人做乡长里长是不是,但是谁是最最最贤明的人,谁又是最最贤明的人,是你吗,还是我吗,谁说了算,你这样子折腾,老百姓能不争吗,能不打得头破血流,最后就是最最最有力气的人成为天子,最最有力气的人做三公好吧,所以啊“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老子这样说了一通之后,到底理想的社会是虾米样子滴呢。孔子谈周公,墨子谈大禹,孟子谈尧舜,老子的社会是在哪里呢,老子没有说,但后世的人说,应该比尧舜更古。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到底多“小”的国,多“寡”的民,我们也不知道,但从“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来看,比一个村子也大不了多少。这么一个小的“国”,世代相传,谁都知根知底,的确不会坏到哪里处,不会有横征暴敛的官吏,也不会有花言巧语的政客,祖上三代都摸得清清楚楚,谁又能忽悠得了谁,谁又能吓唬得了谁呢。所以,后面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也就合理了,而“无为而治”也成了必然,大家世代都在一个村子里,自然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也用不着纳着税养一帮人来管理自己了。

不过老子的理想社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固然不错,但为什么能够“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又为什么,“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总是有那么些不安份的人吧,非要到“邻国”往来一下吧,总是有那么些有野心的,要煽动点邻国间的不和,以谋取其利吧。所以老子的理想社会其实应该把这个社会与“邻国”从地理上隔离起来,才能称心。当然,在一些作品中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比如后世的桃花源就是一个地理上完全隔离的社会,而罗伯特.希克利的《杀人证》则干脆把背景放在外星球,在偌大的一个星球上,只有这一个村镇,世世代代都是认识的人,最后听说民主星际联盟的人要来,为了和古老的地球保持一致,选出了一个罪犯,只所以让主人公当罪犯,是因为主人公是屠夫,是整个镇子里唯一一个动过刀子的。在现实中,类似于老子理想社会的,也都是与世隔离,如五胡乱时,在巴蜀、瓯越、武夷这些地方的深山里,聚堡自立的村落。

可见老子的政治主张比儒墨的更为美好,成功指数却未必更高,至于“绝圣弃智”,人类既然从树上下来了,又怎么肯再上去。出路在哪里,道家其实也不知道,但善于做减法的道家既然知道没有出路,自然不会象儒墨那样周游天下宣传主张了,所以道家不同于儒墨的积极入世,道家是出世,或者说遁世,或者说避世,或者说逃世的。后世的读书人,往往一半是儒,一半是道,得意时就是儒,失意时就是道。但老子的道家,虽然比起杨朱,有了更多的天道,但这天道还是返回到了人事,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主张道法自然,但却没有提到一件事情,就是快乐,就是对于一个失意的人来说,亲近道家能破愁解闷,能带来快乐吗。对于一个失意的人,关心的不是怎样“无为而无不为”,那是君王们关心的事,而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心境。

这个比老子更关心个人心境,更能带给人快乐的人来了,这就是庄子。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0-12-18 17:38:57 +0800 CST  
十四 快乐的庄子

你快乐吗?我快乐吗?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坐在盈盈的身边,偏偏想起小师妹的脸庞,明明不能想,不该想,偏偏总是想起迷茫。快乐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是应该及时行乐,还是要苦尽甘来?快乐是姑苏的爱情和家业,还是将来某一天大燕国的复兴?快乐是刹那的,还是永恒的?快乐是一种获得,还是一种感觉?为什么于丹阿姨告诉我,快乐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而房地产商又告诉我,在都市之中有一个能看见风景的大房子,豪华风范,简约生活,才是快乐。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快乐,却不知道快乐是什么,看见别人拥有的,如果我没有,于是觉得不快乐,看见别人失去了,害怕自己失去,于是觉得不快乐,所以我们声称要追求快乐,于是我们追啊追啊,但就象有质量的物体永赶不上光速一样,快乐总是在前方,仿佛伸手可及,又总是遥不可及。等到有一天老去,忽然发现,快乐原来在我们的身后,在远山的那一抹斜阳,当我懂得什么是童年,我已经长大,当我懂得什么是家乡,人已在天涯,当我懂得什么是黄昏,夕阳已西下,当我懂得什么是爱情,再也寻不到他,当我们老时,快乐就是在夕阳下回忆昨日当我年轻时。

但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叫庄周的人,却仿佛始终是快乐的。他并没有叫李刚的爸爸,也没有三菱跑车,他最多只做过一个蒙的地方的漆园吏,就是一个管漆树林的小官,有时穷的要到监河候那里借米,他凭什么就能那么快乐。

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直,墨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大爱,老子告诉我们什么是智慧,而庄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快乐。孟子的文章最热血,荀子的文章最实际,韩非子的文章最深刻,而庄子的文章最逍遥。墨子喜欢推理,孟子喜欢辩论,而庄子喜欢讲故事。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孔子是好学的,而庄子第一篇是《逍遥游》,庄子是逍遥的。论语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孔子来说,不断学习是快乐的保证,而庄子第一句是“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对庄子来说,想像何尝不是快乐的。读论语是对着一个生活中的长者,经常告诉你,该如何去生活,读老子是对着一个世外的高人,经常泼点冷水,让人不至在红尘中迷失,而读庄子,是对着一个聪明、有趣又会讲很多故事的朋友,是一场想像力的盛宴。读孔子需要心情,读老子需要悟性,读庄子需要缘份。有缘份的,“若有夙契”,这就是我想要的啊,没有缘份的,天天读,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用,无非是一个人说了很多大话空话没用的话。

所以,感受庄子的快乐,也需要缘份,于丹阿姨在电视上大谈什么快乐与贫富无关,就好比琼瑶奶奶在书上说爱情不分年龄,不管贫富,终究敌不过已经阔起来的房价,正在阔起来的菜价。学问好品德好不如投胎好,工资总跑不过西皮爱,你叫我怎么与贫富无关,别的国家的中产和小资是最快乐的,今天无衣食之忧,明天无养老之忧,而咱们的中产和小资是最不快乐的,上升的通道已经板结,而下降的通道却正在大开,你叫我怎么快乐。

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先看看庄子是怎样快乐的,不管生活有没有善待我们,我们总得善待自己,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生活是别人的,时间总是自己的,喜欢比较是别人的事,但有什么样的心情总是自己的事。人这一辈子图啥呢,一闭眼一睁眼,一晚上就过去了,一闭眼不睁眼,一辈子就过去了。所以嘛,别想啦,牢骚太盛防肠断,庄子说得好啊,“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

庄子说,快乐嘛,首先要符合天性。孟子把人性和动物性相对,提倡发展人性,而庄子把人性和天性相对,提倡还原天性。你看见那马了吗,本来在野外成群结队,自由自在的生活,后来一个叫伯乐的人来了,要挑千里马,让他们练习,死了一大半,剩下的怎么样呢,脚上钉上蹄子,嘴巴上装上笼头,前面给绳子牵着,后面给鞭子打着,这就是人性对天性的扼杀呀。

庄子喜欢天然,喜欢自由自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楚王派使者过来见他,想让他当国相,庄子说,我听说楚国喜欢把一种大乌龟的壳晒干了,装在精美的盒子里供起来,你觉得作为一只乌龟,是喜欢死了以后被装在精美的盒子里供起来,还是喜欢活着在泥里打滚呢,使者说,当然是活着在泥里打滚了,庄子说,我现在不就是活着在泥里打滚吗。还有一次,庄子去看望在魏国当国相的老朋友惠施,有人就跟惠施说,庄周要是来了,就要代替你当国相了,惠施急了,到处打庄子,找了三天三夜,庄子于是自己上门,对惠施说,老兄你是想抓我还是想杀我啊,我跟你讲个故事吧,有种鸟叫凤凰,它北海飞到南海,一路上不是最干净的泉水它不喝,不是一生只开一次花的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来休息,结果在路上有只猫头鹰,找到只死老鼠,看见凤凰来了,怕凤凰抢它的食,赶紧大声向凤凰恐吓,惠施老先生哪,你是想因为你的魏国来恐吓我吗。

可见庄子之所以穷得要借米,并不是因为没有富贵的资本,庄子有学问,有惠施这个老朋友,有许多的弟子,当时有梁惠王燕昭王都在招贤,而齐国更是把求贤当成一项基本国策,在稷下修了个专家城,专门请各国的专家在里面安居乐业,有车有房,什么道家名家农家阴阳家,包括孟子,都在那里住了些年份。庄子之所以宁愿在河上钓鱼,向监河候借米,是因为不想失去自由自在的生活,跟阔人们走得太近,不好,虽然能富贵,但那是被圈养甚至被包养的富贵。后世一个叫陶渊明的人,也是做了几天县令,实在受不了,回家种田了,再后世又有一个叫李贽的人,也是做了几天知府,实在受不了,回家讲学了,再后世又有一个叫郑板桥的人,也是做了几天县令,实在受不了,回家画画了。

读庄子是需要缘分的,所以如果对陶渊明哪李贽哪或郑板桥哪这些做到处级或局级干部的人,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和高待遇,宁愿到体制外漂泊,觉得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大概就是与庄子无缘的了。

于丹阿姨在电视上大谈什么快乐与贫富无关,其实是很无谓的,因为快乐的确是与贫富有关的,对于有一些人,快乐又的确是与贫富无关的,对于另一些人。对于与贫富有关的那些人,并不会因为于丹阿姨就无关了,对于另一些人,也并不会因为没有听到于丹阿姨的教诲,就有关了,而对于还有一些人,曾经是无关的,后来又有关了,还有对于一些人,曾经是有关的,后来又无关了,这种事情,其实何必多说,又何必去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各人有各人的快乐,何必求异,又何必求同,你懂的。

当我们在幼儿园中看见父母来接自己,自然的就高兴了,这是天性,等到有一天,看见自己父母穿的没别人父母好,别的父母有车而自己父母没有,于是不想父母来看自己,这就是人为。所以有的人跟庄子是有缘的,有的人跟庄子是无缘的,而有的人,却仅是一面之缘。何必强求,又怎能强求,你懂的。

但不管缘深缘浅,庄子还是那个庄子,在濠水之上,看看鱼又看看你,你发现,他看你时很远,他看鱼时很近。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0-12-22 10:51:34 +0800 CST  
十五 从齐物到逍遥


后世有个叫张爱玲的人,把人分成两种,一种叫好人,一种叫真人,但两种人并不是截然两分的,人有时会是一个好人,有时会是一个真人,戴上面具,是好人,符合主流价值观,但很好却很可恨,取下面具,是真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但很坏却很可爱,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生活原本太沉重了,决不容人如此容易便大彻大悟”。戴上面具,不管是君子的面具还是小人的面具,显然不是真人,这是对的,但不是“好人”的,就一定是“真人”吗。

后世还有种小说,叫修真小说,某个人得到某种奇怪法门,某种妙药天书,某种狗屎运撞到了头上,把自己一步步变成了神一样的存在,却仍然过着凡人一样的生活,于是富贵无比,风月无边。如果庄子知道他发明的“真人”两个字,被后世弄成这副模样,不知该说些什么。

当然,修真小说不是最早乱用“真人”的,后世的“真人”不知凡几,不少还是御封的,被皇帝包养着的风光无限的“真人”,而这些真人,也浑忘了庄子说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想要风流快活么,御女也可以成仙,喜欢金银么,点铁可以成金,舍不得偌大家业么,鸡犬可以升天。

但这些都与庄子无关,在庄子的想像中,“真人”应该是酱子滴。他低碳绿色纯天然环保,他不喜欢一切人为的东西,包括功名富贵,也包括仁义礼智,还包括一切的机巧权谋,他看清了自己的局限,人力的局限,知识的局限,决不追求什么绝对真理,他看清了生死的真相,他的生命就象自然界的叶落花开一样,随性而来,随性而去,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他晚上睡觉时,甚至都不会做梦,他没有任何非份之想,完全顺应天意,也不会有所依赖。

所以知道什么是快乐吗,庄子告诉你们,快乐是相对的。所以不要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在这个宇宙中,你以为你自己大,但总是比你还大的。黄河的河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涨起水来,两岸之间连牛马都分不清,但看到了东海,一下子傻了呆了,只剩下望洋兴叹,但东海却说,你以为我很大吗,我只是地球的最外面一层薄薄的皮上的一滴,但地球很大吗,跟太阳比啊简直是浮云,太阳很大吗,跟天狼星比起来,简直是浮云,天狼星很大吗,跟大角星比起来,简直是浮云,大角星很大吗,跟猎户座一等星比起来,简直是浮云,猎户座一等星很大吗,跟大犬座那个超巨星比更是浮云啊浮云,总之,神马都是浮云。人的寿命,彭祖最厉害吧,八百岁啊,但冥灵这种东西,五百年对它来说,不过是一年中的一个季节,冥灵寿命很长吧,但上古有一种大椿的树,八千年才是一个季节,大椿的寿命很长吧,但质子的寿命有很多亿亿亿年,只怕宇宙都死了,质子还没做好衰变的热身呢,但你也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你再小,还有比你更小的,蟪蛄这种虫子,春天生的,秋天不到就死了,都不知道什么是春秋,蟪蛄寿命很短是吧,但朝菌呢,早上生的,太阳出来就死了,连朝暮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朝菌很短了吧,但中子寿命只有十几分钟。

不光大小是相对的,寿命是相对的,才能也是相对的哦。马很会奔跑,你叫它抓老鼠,它不如猫,猫会爬树,但你叫它游泳,又不如鱼。你能说哪个更厉害吗。神马,你觉得你什么才能都没有?真搞不清你怎么活到今天的,算了,谁叫咱是庄周呢,咱还有一招,叫不用之用,知道啥叫不用之用吗,去年我路过一个村子,村外有棵大树,真的是太大,也不知道有几千年没有,上百个人都抱不过来,但大家都说那树没用,为虾米没用呢,它的树干到处都是空心的,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地方,它的树枝是弯的,也没有一个直的地方,以至于拿去做什么都不好,所以大家说它没用,依我看哪,这才是这棵树的高明之处,但凡这棵树有点用处,还能活到今天吗。再说啦,这树真的就没有一点用吗,常言说得好啊,大树下面好乘凉啊,这么大的树,如果在旷野里,让大家在树下乘凉,该是多么写意啊。

不光才能是相对的,判断的标准也是相对的,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得风湿,但泥鳅喜欢,人住在树上会恐高,而猴子喜欢,你说人哪泥鳅啊猴子啊哪个的观点是对的?会喜欢吃动物的肉,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吃小蛇,而乌鸦爱吃老鼠,你说哪个口味才是正常的?西施是人见人爱的大美人吧,但鱼见到了会躲到水底,鸟会飞走,鹿会跑开,你说,人哪鱼哪鸟哪鹿哪哪个更懂得什么美?所以不要相信孟子说的虾米人心都是一样的,我告诉你,人和人的距离,有时比人和大猩猩的距离还远呢。也不要相信墨子说的什么尚同,世界是参差多态的,本来就不一样,强求相同,强求统一,强求什么一个主义,一个思想,怎么可能。

不光标准是相对的,真理也是相对的。咱俩观点不同对吧,咱们辩论吧,后世的人,不是天天说什么真理越辩越明吗,但如果我辩赢了,说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吗,如果我辩输了,说明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吗?好象都不行吧。但能说明我们都是对的,或者我们都不对,或者或者你是对的,或者我是对的吗?好象也不行吧。好,那就让第三方来判断吧。但如果第三方和你的观点一样,他就是另一个你了,能说明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吗,如果第三方和我的观点一样,他就是另一个我了,能说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吗?如果他的观点和你我的都不一样,他就是另一个你我了,能说明他是对的,你我都是错的,又或者说明你我是对的,他是错的?好象还不能。唉,不是我说你们,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真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企图完全掌握无限的真理,你累不累啊。甚至还自以为真理在握,就站在了别人高处,不是很可笑么。

不光真理是相对的,连生死也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上,每个时刻,都有很多东西死去,又有很多东西生下来,生一定是好的,死一定是坏的吗,不过是自然界的现象罢了,就象太阳出来了,总会落下去,但明天早上还会升起来,就象有春天则必定有秋天,但明年还会有新的春天。所以庄子死之前,弟子们要为他准备墓葬,庄子说,算了吧,我虽然不是西藏人,但天葬也是很美的不是吗,弟子们吓坏了,说那怎么成,先生的遗体被狼吃了被鸟吃了怎么办,庄子说,你们哪不是我说你们,葬在土里就没东西吃了吗,也会被蚂蚁吃啊,就是封得再好,也有细菌会吃啊,为什么非要从狼和鸟嘴里夺食,送给蚂蚁和细菌呢,你们也太偏心眼了吧。

庄子当然是不会偏心眼的,在他眼里,大年和小年,大知和小知,能飞九万里的大鹏,和只能飞树那么高的麻雀,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快乐都是一样一样的,这就是庄子的齐物论。懂得齐物论,懂得“齐彭殇,一死生”,你就不会患得患失,跟这个比较,跟那个比较,你就懂得快乐的一半了。

当然,仅有这一半是不够的,要想从“齐物论”,变成“逍遥游”,从“逍遥游”,变成“养生主”,从“养生主”变成“大宗师”,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0-12-25 09:18:03 +0800 CST  
十六 庄生晓梦

那天庄子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呀飞呀,从一朵白色的小花上飞过,又落到一朵粉色大花上,这时又来了一只蝴蝶,庄子觉得应该打个招呼,于是翩翩的舞起来,用自己的舞步来表明心意,但那只蝴蝶似乎不明白,翩翩地飞走了,于是庄子跟着飞了过去,这时梦醒了。

如果按照周公解梦来说,庄子是要交上好运,该时来运转了。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庄子是在暗恋着,却又时刻担心暗恋的对象会离开自己。不过庄子不这么看,庄子在想,我到底是庄周呢,还是蝴蝶呢,是庄周梦见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呢,庄周当然是真实的,但在我作为一只蝴蝶时,我不也觉得自己是真实的吗?


有些童鞋就要笑了,这个庄子也真是痴啊,蝴蝶那么低级的东西,怎么会梦见高级的人捏。但人真的就高级了吗,假如有一天你中了五百万的大奖,然后忽然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机器人世界,有人对你说,不好意思,数据搞错了,然后你的记忆被还原之后回去,继续过月光族的生活,这个时候,你还会认为自己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对了,这是类似于《黑客帝国》的情节,似乎也没有理由认为就一定是不可能的。况且,就算我们所见到的世界真的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拟现实的成份,我们知道的世界也只是客观世界在我们心里的投影,我们对于世界真实的判断,完全在于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以及一些可怜的判断力,而这些还常常欺骗我们,以至于同一件事的不同目击者,给出的完全是两个版本。再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心里的世界和客观世界没有两样,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简直就是永远正确绝对真理,这个世界也是在变的,世界太大了,人与之相比只是一粒,世界也太久了,人的一生与之相比只是一瞬,这个永远不停的在改变的世界,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们的呢。

所以庄子说了,算了吧,做庄周还不一定有做一只蝴蝶好呢,游戏里再好的装备和级别,不过是数据库里的几个数字,而人一辈子下来,也不过是履历表上的几句话,风吹一下就走了,又能带走些什么呢。不要追求什么结果了,重要的是过程,人这一辈子,就是一只蝴蝶做的一场大梦,把这梦做得精彩一点,没什么遗憾,也就够了。那样拼命的钻营,折腾,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都想抓住,到梦醒时还不肯放手,何苦呢,何必呢。不就是场梦吗,为了梦里的一点小利害,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值吗。

可见庄子的“齐物”,其实是自然主义,而“逍遥”,则是达观主义。“齐物”和墨子的“尚同”看上去一样,其实正好相反,墨子要求统一,而庄子则主张天然,世界是参差多态的,就让它参差多态,万物互不理解,就让它互不理解。而“逍遥”,则是看得开,想得开。“北京人是皮相上潇洒,广东人是骨子里看得开”,但广东佬又怎及得上庄子完全无所依赖,北京人把名位看得重,所以潇洒只是皮相,广东人对作官兴趣已经不大,发了财比作官更哈皮,而庄子干脆连发财也不希罕。在庄子看来,这世界就象第八号当铺一样,每当你从那里得到一样东西,你所交出的只会更多,所以庄子什么也不会给,庄子只是在濠水之上看鱼。

庄子的很多故事在濠水之上,在濠水之上拒绝了楚王的使者,在濠水之上看见惠施开着宝马车后面还跟着很多车经过,把钓上的鱼放了一大半回去,嘴里还说,庄周啊庄周,你怎么也这么贪得无厌,一个晚上吃一只鱼也就够了,钓这么多干什么呢。

还有一次,也是在濠水之上,一个叫曹商的家伙带着一百辆车子经过,这个曹商望着庄子在濠水之上钓鱼,穿的衣服都打了补丁,而自己全身都是虾米布莱奥尼虾米奇顿,身后的名车足够开个小型车展了,心里那个爽了。但光心里爽还不行哪,还要说出来,但不能自己说啊,要别人说出来,要别人说,曹大人您太了不起了,您的风光您的排场我可一辈子也没见过,见到您这么风光,我少活十年也值啊。所以我们的曹商曹大人一定要把车全开出来,要的就是这个排场,看爷今天阔了,一百辆名车,想坐宝马坐宝马,想坐保时捷坐保时捷,咱开一辆,跟九十九辆,后世有个叫项羽的说的好啊,富贵了不还乡,跟穿漂亮衣服走夜路有啥区别,所以曹商一定要在旧日的熟人面前风光风光,就等着他们来羡慕来讨好来谄媚。可这个庄周是不是吓呆了,怎么就是不吭声呢,钓鱼也不带这么专心的吧,别装了,爷知道你沉不住气了。咦,不对,这个庄周还真能沉住气,只看了一眼,就专心钓鱼,还真的钓上了鱼了。不行,得说他几句,让他知道是他庄周厉害还是我曹商厉害。于是曹商就跟庄周说,庄周老兄啊,要说那个明明只能靠编草鞋过日子,面色腊黄,脖子象树枝,还非要清高啊摆谱啊装小资啊玩什么哲学啊思想啊文艺啊,我曹商比不过庄兄你,可要说凭着这两片嘴皮子让王们很哈皮,弄来一百辆名车,庄兄你可就比不过曹某了。庄周听了之后,淡淡一笑,说,是吗,哦,不过我听说啊,秦王当年背上长过疥子,化了脓,秦王说下令啊,有人帮寡人吸出这个脓呢,赏他一辆车,后来秦王又长了痔疮,那地方很脏的,没人愿意去做啊,秦王又下令,有人愿意舔痔疮的,赏五辆车,哎呀,曹大人今天有一百辆车吧,对对,有一百辆,了不起啊了不起,能不能问一下曹大人您都帮秦王做了些什么呢。

可见我们的庄子看得很明白,在其他的子们还在东奔西走,希望先进入既得利益内部再进行改良的时候,庄子已经知道,在既得利益内部为民众争利益无异于与虎谋皮,最终白忙一场算好的,更有可能的,自己已经不是当初的自己了。庄子当然不会做这样的事,庄子宁愿与濠水之上的鱼为伍,如果庄子不是蝴蝶的化身,那必定是鱼的同伴,只要那江湖之中才是快乐的所在。

所以还有一次,也是在濠水之上,庄子与老朋友惠施玩了一场辩论,辩论的过程是酱子滴。庄子看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着,感叹了一声,这些鱼儿真的是很快乐啊。惠施是个名家,名家也是辩论家,所以反问了一句,你又不是鱼,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鱼很快乐的呢。庄子虽然不是名家,但也是聪明绝顶的,跟着就是一句,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马上调整战略,说,我当然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不也不知道鱼吗。不过庄子不想再打持久战了,于是玩了个金蝉脱壳,说,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你不是问我,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鱼很快乐的呢,那我就告诉你,我是从濠水之上知道的。

这是庄子不多的几场辩论之一,更多的时候,庄子喜欢讲故事,碰到很多事情,庄子都会说,我来讲个故事吧。有的童鞋说了,庄子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吧,是的,庄子有很多的故事,那濠水里的水能流多久,庄子的故事就能讲多久,只要你愿意听。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0-12-29 22:16:09 +0800 CST  
自己提下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0-12-31 13:29:55 +0800 CST  
十七 听庄子讲故事

后人对庄子有个评价,“汪洋恣肆”,啥叫“汪洋恣肆”呢,看见那大海的波浪了吗,你不知道它从哪来来,也不知道它会向哪里去,你不知道起点,也不知道终点,所以这庄子的故事呢,还真不知道从哪里讲起,索性,讲到哪算哪吧。

先讲个化鱼的故事吧,什么,这故事你听过,再讲个解牛的故事吧,什么,这故事你也听过,那再讲一个鲁候养鸟的故事吧。

话说从前哪,东海之滨飞来了一只大鸟,那鸟可真是漂亮啊,匀称的身躯,五颜六色的羽毛,就象凤凰一样美丽,更难得是叫声宛转明亮,象歌声那样迷人。这简直就是神鸟呀,所以我们的鲁候很高兴,神鸟来到了我们鲁国,那是上天的使者,我们怎能不好好招待,于是他以国宾级待遇,带了专门的车队,到海滨去迎接这只神鸟。等这只神鸟来到了曲阜之后,鲁候专门成立了一个养鸟领导小组,组长一名,由鲁候亲自担任,再设副组长若干,都是朝中重臣,成员若干,都是资深的养鸟专家,再设养鸟日常行动小分队,由头脑灵活身手敏捷的年轻人组成,经费则由财政直接划出专门款项。至于招待规模吧,头一天就由鲁候亲自敬酒,然后每天都是太牢的待遇,同时,每天都让神鸟听古典音乐,都是《韶乐》这种级别的,象郑卫的流行歌曲,整个宫里不要叫人听到。可是我们的神鸟似乎不领情,每天眼神忧郁,看着那些太牢和上等的美酒,硬是不敢碰,过了三天,竟然死了。我们的庄子说了,你们这些人哪,你们哪里是养鸟,你是养自己啊,你们以为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也把这种生活强加到鸟的身上,那鸟能不死吗,所以啊,爱一个人,不是要给他富贵,而是就要给她自由,不是要对她好,而是要她自己过得好,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以为世上的鸟儿都象红嘴绿鹦哥一样,给点食吃,叫它说什么它就说什么,比如麻雀,你有本身把麻雀关在笼子里养上一年?

鲁国的故事讲过了,再讲个晋国的故事吧。话说晋国有个晋献公,就是重耳他爹,有一次攻打骊戎国,从这个名字能看出来,大概是个少数民族,可能还是游牧的。就在这次攻打骊戎国的时候,听说了这个国家有个美女,这个美女就是骊姬,晋候就把骊姬和她的妹妹都抢了做自己的第,第多少房晋候也记不清了,就是做了晋候的姨太太。骊姬当然不是真名,之所以叫骊姬,是因为她是骊戎国的人,嫁给了晋献公那个姓姬的坏爷爷。骊姬在一个偏僻的小国长大,没有参加过超女的大选,虽然长得美丽,哪里见过什么世面,听说要给一个头发都白了的老男人做姨太太,哭得那个死去活来啊,身边藏着把刀子准备随时了断。可人生艰难惟一死,毕竟没有死成,也或许是怕死了自己妹子更可怜,就进了晋宫。可晋国是超级大国,只有齐楚秦几个国家能与之相比,物质文明之丰富哪是骊戎那个马背上的小国能想见的。骊姬在晋宫里住了几个月,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啊不,那个年月又木有人去美利坚,还没有辣椒,总之是穿不尽的绫罗绸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我们的骊姬在得意之时,心里就后悔当初居然会哭得死去活来,居然会想到自尽,要是当初抹了脖子,哪有今天的日子啊。这就是“骊姬悔泣”的事,你问后来,庄子没有说后来,不过历史在那摆着,骊姬帮那个姓姬的坏爷爷生了个小姬姬奚齐,她的妹妹也帮那个姓姬的坏爷爷生了个小小姬姬卓子,似乎日子会越来越好,可不行哪,为啥不行,再坏的爷爷也是爷爷,是爷爷就竟味着没几天日子可活了,虽然还能再留下儿子,更要命的是,坏爷爷还有好几个头发快要白了的儿子,象太子申生,是坏爷爷与坏爷爷的爹爹的姨太太齐姜生的,还有夷吾,重耳,岁数都很不小了。于是骊姬想了个招,对太子说,晋候昨晚梦见你的妈妈齐姜呢,说很想念你呢,快去祭祀她吧。太子就傻乎乎的过去祭祀,把酒肉带回来给老爹吃,可晋候又被骊姬出去打猎了(这个晋候真是了得,一大把年纪了又会风流快活,还能打猎),骊姬就在酒肉里下了药。几天后晋候回来,骊姬说,太子把祭品带回来了,您尝尝吧,晋候先洒一杯酒祭地,可不对啊,地上全是泡泡,难道是碳酸饮料?再看看肉,颜色也不对啊,难道是假羊肉?于是拿羊肉去喂狗,狗吃了之后马上挂了,我们的晋候大怒,太子在哪里?我们的骊姬再娥眉一蹙,眼泪哗哗的,君上啊您别生气,太子想害的人是奴婢呢,只是奴婢一直在等君上回来,没敢享用,既然太子这么不喜欢奴婢,君上您就让奴婢去死了吧,免得伤了您父子的和气。然后就象所有的狗血剧情一样,我们的晋候自然更生气了,想谋害寡人事小,怎么能谋害我的小美人呢,然后自然该死的就是太子了。等太子一死,又把出太子和其他两个公子交好的证据,找人指使另两个公子参预其中,于是另两个太子就只好出逃,可怜我们的公子重耳,一大把年纪了,还带着人四处流亡,学那仲尼墨翟周游列国。所以这个故事并不会就此结束,坏爷爷晋献公身体再结实,也撑不了几年,等到晋献公一薨,夷吾和重耳相继回国,骊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不知在骊姬大限之前,有没有后悔当初后悔哭泣的时候。所以人哪,不要太失意,也不要太得意,后面的事情,谁知道呢。

晋国的故事讲完了,再到齐国看看,话说齐候有一次在大堂里看书,一个老木匠轮扁在院子里帮齐候做车轮,车轮是个细活,要把直的木头变圆了,非得轮扁这样的老木匠不可。轮扁做着做着,回头听见齐候看着那书简居然念了起来,就跑到大堂里问,君上看的是什么书啊,齐候头也不回,当然是圣人的书啦,心想象寡人这么有品味的人,还会看金瓶不成,再说就是想看,这年头也找不到啊。轮扁又问了,那圣人在哪里呢,齐候还是头也不回,圣人嘛,死了很多年了,心想没文化就是没文化,要是没死,怎么能做圣人呢,圣人得死了才会给人追捧,谁见过活圣人哪。却听轮扁长叹一声,哎呀,这书不看也罢啊,齐候这才抬起头,你这叫什么话,不懂就不要乱问,告诉你,齐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你如果不讲出道理来,小心你的脑袋,我看你是嫌自己活的岁数太长了。却听那轮扁说,我当然不懂书简里的东西,但我是做木匠的,我知道木工是怎么回事,我的木工手艺在齐国很少有人比得过,但我七十多岁了,很多年以来,我就想把我的手艺传给我儿子,可不管怎么传,他做的东西都不如我,我很想把那种经验说出来,但怎么也说不清楚,比如这做轮子吧,要想做得又结实,又灵活,就非常不容易,辐条和车毂之间的榫接,必须分毫不差。要是我能说得清楚,也用不着七十多岁了还要出来为君上您做轮子。所以不要以为庄子几个故事就把天道说尽了,天道又岂是几个故事能说尽的,那些古往的圣贤书那些今来的畅销书,也就随便看看,别太当真。

齐鲁晋的故事说完了,再到南方瞧瞧,不过呢庄子这喉咙也干了,嗓子也哑了,肚子也饿了,那边老朋友惠施也等不及了,且等庄子和惠施去吃个饭再回来继续讲故事。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01 19:07:18 +0800 CST  
十八 继续听庄子讲故事


齐国的故事完了,再到越国,这一次又是因为惠施,他对庄子说,有人给了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了之后,长出来的葫芦真是大啊,要合抱才能抱起来,可那高兴劲儿一过,才发现根本没什么用啊,用来装水吧,太重了,外面的壳根本承受不了,一提起来就破了,剖了做瓢吧,舀神马都不好,只能砸掉。惠施这里又是在给庄子出难题呢,这可难不倒庄子,庄子说,我说个越国的故事吧,越国有个人家,他们家有个家传秘方,把材料做成药涂在手上,冬天不会干裂,他们就靠这双永不会干裂的手给人漂洗丝絮过日子,生意比别人家要好一些。有个外乡人听说了,直摇头啊,这些人真是不会利用技术啊,这么好的技术,如果开成日常品化工厂,该挣多少钱哪,不行,我得买过来,于是花一百金买了他们家的专利,他们家想啊,我们给人漂洗丝絮,一辈子也挣不了俩仔啊,一百金很贵了,哪怕他用来抢咱们生意,也值了。于是那个外乡人买了之后,去见了越王,可不是投资建工厂,而是献了这个专利给越王,并出了个主意,就是让越国士兵涂上,冬天去打吴国。越王果然靠着这个大占优势,灭了吴国,很高兴哪,给这个人又是赐官又是赐钱。庄子说了,看到了吧,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用的呢,有用有时候也是没用,没用有时候也是有用,看你怎么去用,这么大一个葫芦,拿几个绑在身上当救生圈,到大河上漂流,不要太潇洒。

越国的故事完了,再到宋国瞧瞧,话说宋国有个宋元君,他做了一个梦,他不是庄子,自然不会梦见自己成了蝴蝶,他梦见了有个人披头散发的在小门外朝里面看,然后说,我在宰路的水里,是清江河伯的使者,有个渔夫余且抓住我了啊。国君的梦通常都是这么神经兮兮的,自然只能找人占卜,于是有高人说,这是一只神龟啊。宋君就派人打听有没有叫余且的渔夫,果然有,又问没有捕到一只大乌龟,余且说,抓到了一只白乌龟,有五尺长啊,果然又对了,于是叫余且献上神龟。可等到神龟献上来了,宋元君开始犯嘀咕了,该养起来呢,还是该杀掉,没说的,继续占卜,卦象显示用乌龟壳占卜没有一次失误,于是杀了那头白乌龟,用乌龟壳占卜,七十二次,每次都是非常的灵验。这是算无遗策的典故,于是庄子就说孔子说了,神龟能给人托梦,为什么就避不开渔网呢,能七十二次占卜都灵,为什么就算不到托梦会招来杀人之祸呢,可见聪明真的是靠不住的,才能也是靠不住的,人算不如天算呢。

宋国乌龟的故事完了,再说一个鱼的故事吧,话说有两只鱼啊,在山洪爆发的时候顺流来到了大路上,后来水退了,却没办法跟着回去,只好在车辙里过日子,等太阳出来,日子越来越难过,水越来越少,只好互相用唾沫来替对方湿润皮肤(可见口水不仅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这时有个人路过,看见两只鱼用唾沫替对方维生,马上对身边人说,看见没有看见没有,两只鱼,尚且知道相濡以沫,我们们人类,难道就不能互相爱吗,看见没有看见没有,这两只鱼的感情是多么的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人类就不能学习一下这种精神吗?两只有气无力的鱼听了,都直叹气,说,哎,原来我们现在快要死了,只是为了提供给你们人类什么精神吗,要是有再活一次的机会,我宁愿不要给任何人看到,我也宁愿我们两只没有这么好的感情,永远没有相濡以沫的机会,宁愿我们互相根本就不认识,只要能在江河湖海中自由自在的游泳。这是相濡以沫的故事,也是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的童话版,宁愿世上永远没有什么忠臣孝子,没有什么包公海瑞,没有明君清官侠客,如果世上根本没有产生忠臣孝子明君清官侠客的必要,那才是真正的朗朗乾坤。

鱼的故事说完了,再顺着鱼濠水之上。这一次,又是庄子在河边钓鱼,又是有人在庄子那里炫富。不过这个人去的是宋国,宋国是小国,没有秦国那样出手阔绰,只给了十辆车,但即使十辆车,也是有车一族啊,而且是有名车一族啊,当然有炫富的资本。既然过来炫富,庄子当然也回敬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酱子滴,从前哪黄河边上有一户人家,靠着割芦苇给人编席子什么的过日子,当然比较艰难,有一天他的儿子想着父亲说那黄河里是有好东西的,但是是在河水的最深处,没有人敢去,心想我贱命一条,不如去碰碰运气,就潜到了水里。只说儿子下了最深的水里,父亲当然着急了,但没有办法,只能等,等了很久,他儿子居然出来了,而且手里还捏着个闪闪发光的明珠。他儿子这个高兴啊,这个珠子是这么大,在暗处都会发光,是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啊。可父亲似乎不高兴,一把接过珠子,二话没说回家就拿锤子砸了。儿子很吃惊也很心疼,问父亲为什么,父亲说,你还不知道吗,这么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只有在最深的水里,在骊龙的下巴底下才会有啊,你现在能拿到,不过是龙在打盹罢了,要是龙醒了,你还有小命在吗。你们这些辨士们,自以为舌头灵活,可以忽悠国君,那国君哪里是好忽悠的,你现在风光一时,无非是龙在打盹罢了,可如果龙醒过来怎么办呢?

动物世界的故事说完了,再说个混沌开窍的故事吧,童鞋们可能都觉着开窍是好事,可庄子不这么想,庄子的故事是酱子滴。南方的帝叫倏,北方的帝叫忽,都是些奇怪的名字,而中央的帝叫混沌,更是古怪,最古怪的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样子,有的童鞋就要问了,他啥样子,答曰,没有样子,有的童鞋又要问了,没有样子是啥样子,答曰,都说了没有样子,有的童鞋又要问了,别卖关子了,答曰,没有样子,就是啥都没有,人有七窍不是,他一窍都没有,一窍不通,混沌没有嘴巴,没有鼻子,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有的童鞋就要说了,那怎么成,是的,倏和忽也是这样想的,那怎么成,混沌对咱哥俩挺好的,可是他一窍都没有,听不到看不见闻不到也说不出,我们帮他开开窍吧,于是一天开一个窍,开到第七天,混沌死掉了。所以哪,不要以为开窍就是好事,人这一辈子的烦恼,都是因为这开窍啊,巧者劳而智者忧嘛。不过童鞋们也别太在意,开了就开了吧,大家虽然不是混沌,也不会送命,只是凡事要看得开些,想得开些就好啦,你看庄子也不象不开窍的,不就挺好吗。

庄子的故事就说到这吧,还有虾米邯郸学步、黄帝寻珠、越俎代庖、神木托梦、东施效颦、朝三暮四、屠龙之术、呆若木鸡、鬼斧神工、螳螂挡车、叶公好龙、螳螂捕蝉等等,一时也说不尽,想听的自可买了书慢慢去听,还听不够的,可以学那穿越爱好者,到战国年间的某个地方找到那个叫庄周的人,和他交朋友去,不过呢那可是个乱世,别怪哥事先没告诉你。

而历史的车轮渐渐向前,很快就要到战国末年,战国末年的口水界,差不多是荀况师徒的天下,荀况是儒家在先秦的最后一个重量级人物,弟子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另一个弟子李斯则是先秦口水大战的终结者。不过,在请出这牛气哄天的师徒三人之前,还得看看其他的子们,他们也是这场口水大战的参与者。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05 18:31:43 +0800 CST  
十九 新墨家的诞生

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据说是科学的发展规律。所以先秦的这场口水大战进行若干年以后,也该有些人总结一些规律或经验,让后世的口水战爱好者更能口沫横飞才对。

这些人还真的有,他们叫做“名家”。 “名家”是汉人的称呼,在先秦,他们多被称为“辩者”,“察士”。。 汉人之所以称他们为“名家”,是因为他们最擅长谈虾米“名实之辨”,而其论证方法让汉代的那些儒们闻所未闻,只好称之为“名家”。其实啊,在先秦谈“名实之辨”的何尝只有这些“辩者”,先秦的儒墨道法,哪家没有谈过“名”。

比如儒家就最讲究“正名”,什么叫“正名”呢,因为儒家觉得君不像个君的样子,臣不像个臣的样子,父不像个父的样子,子不像个子的样子,所以一方面要规定君臣父子到底是虾米样子,让大家有个执行的标准,对于那样实在无法名副其实的,就要想办法不要称咱他们是君臣父子,比如孟子就说纣王是“独夫”,而据说是孔子笔削出来的《春秋》,第一句“元年春,王周正月”据说就是“不书即位,摄也”的春秋笔法。所以在儒家看来,如果有哪个自称“父母官”的,对子民横征暴敛,那他就不配做个父母官,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改正错误,另一个是不要再自称“父母官”,这样才能名实相称。

这一套“正名”理论,道家很是反感,杨朱说,“名无实,实无名,名者伪而已矣”,老子也不止一次表示过“名”的不可靠,什么“名可名,非常名”,而庄子则告诉人们,你搞那些君臣父子,仁义礼智的名目,自以为能防止名不副实,其实不过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罢了,你发明什么,别人窃取什么,搞得比你们这些儒还要像儒,假做真时真亦假,又哪里分得清呢。这就好比为了防盗,把东西包起来,捆起来,装到箱子里,柜子里,再锁上锁,柜子外面再捆上绳子,放在屋子里,锁上门,自以为没有人能偷走,却不知只能防小盗,大盗直接开个卡车过来,挂个牌子“搬家公司”,你的那些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手段反而给人提供方便。

庄子这本书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文字,似乎是庄子后学对于儒家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段文字说啊,庄子穿着儒服去鲁国,鲁哀公说,我们鲁国那么多儒生,可没人像你这样哦,整天谈什么天道天道的。庄子马上回了一句,鲁国有很多儒生吗,我怎么没见到。鲁哀公笑了,我们鲁国上下,都是身穿儒服的,我们可是圣人的故乡哦,“弦歌之声不绝”的哦,你说我们鲁国少儒生,不是说维也纳没有懂音乐的一样可笑吗。庄子又说了,是吗,我听说了,儒者戴着圆帽子,代表知天时,穿方鞋子,代表知地理,戴着玉佩,代表善于决断,儒家不是说要正名吗,总得先正正自己吧。干脆鲁公您下令,鲁国之中,如果学问见识德行不足以称作儒生,却穿儒服的,抓到了就把他砍了。鲁哀公就下令了,五天时间里,没有见到一个人穿儒服,到第五天,才看见一个人穿儒服在城门下,喊过来,问以国事,没有难得到他的。庄子于是对鲁哀公说,看吧,这么大一个鲁国,只有一个儒生,很多吗,很多吗。

不过对“名”这种东西贡献最大的,是墨家。墨子是工程师出身,所以方法也是纯技术的。比如说墨子的“三表法”,“三表法”是古代的“实践论”。墨子说啊,讨论一件事情有没有必要去做,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哪三个方面,一是本,二是原,三是用。啥叫本呢,就是要参考历史,看看历史上的那些圣王先贤们是怎么做的,效果怎么样。二是原,就是要听听群众的意见,群众对这件事有什么的态度。三是用,就是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其好处在哪里,坏处在哪里,有什么用处。墨子是实干家,不会像儒家一样纠缠于一些名词,也不会像道家一样反感那些名词,而更注重效果,“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别看广告,要看疗效。

但墨家也是科学家,一本《墨子》,涉及军事学,算学,力学,光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哪能不关注一下逻辑学呢。所以墨家里就分出一支,对“名实之辩”很感兴趣,这一支叫“南方之墨”,他们自己则自称“别墨”,别墨者,新墨家也。他们与“矩子”世代相传的传统的宗教墨家相比,的确是“别”开生面的科学墨家,也算是教外“别”传了。

对于别墨们来说呢,口水大战大致有六个目的,一,明是非,二,审治乱,三,明同异,四,察名实,五,处利害,六,决嫌疑。可见墨家是相信真理愈辩愈明的,不过前提是要尊重辩论的方法,否则就难免鸡同鸭讲了,比如甲说,听说没有,咱们吴国又出现假鸡蛋了,乙说,难道楚国就没有假东西了吗,甲说,反正没有假鸡蛋,乙说,你那么喜欢楚国,为什么不做楚人,甲说,总比你整天义务帮吴王说话要好,乙说,吴王难道不好吗,吴王不是让咱们吴国越来越强大吗,甲说,吴国强大对你有什么用,除了去当炮灰之外,乙说,就知道你会当楚国的内奸,甲说,那你又是什么,吴奴?楚奸!吴奴!……

在庄子看来,这种无意义的争辩都是因为真理是相对的,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我们于真理何止于大海中之一滴,每个人取自己的一滴去否定别人的一滴,能不起无谓之争么。而在别墨看来,这样都因为他们不懂盖楼的方法,各盖各的,难免把楼越盖越歪,最后盖成危楼。

那么别墨对论辩的方法有些什么见解呢,一句话,“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什么是“以名举实”呢,“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比如说,“孔子是一个人”,孔子就是实,而“人”就是名,辩论之前一定要界定名和实。什么是“以辞抒意”,就是我的想法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辩论一定要有准确的表达能力。什么是“以说出故”,就是你说出一件论断,一定要给出论证过程。比如说,“孔子是会死的”,这个论断,就包含两个“故”,一个是“孔子是一个人”,另一个是“人都是要死的”。这时假如有人说,“你说的不对,孔子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就必须对这两个“故”中的一个加以否定,而要否定这两个“故”,即或者“孔子不是一个人”,或者“人并不是都会死的”。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则要对其名实关系加以否定,即改写“人”的定义,或改写“死”的定义,如“孔子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即认为肉体的死亡算不得死亡。所以“孔子是会死的”和“孔子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们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关于“死”的定义。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无谓的分岐,又如何这些名加以定义呢,墨家告诉我们,“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比如你要说定义“人”,就要找出所有人的相“类”之处,即符合就一定是人,而不符合此则一定不是人的东西。“孔子是会死的”和“孔子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之所以能争起来,就是“不明于其类”,如果一个人能被人记起来就不能算死,则所有的名人都是不死的了,而亡故的非名人至少在断子绝孙前也未必算得上死人,如果孔子的咽气和其他人的咽气是相“类”的,你找不出根本的区别,就没有理由别人叫“死”,而孔子还叫活着了。

那么又如何可靠的“以说出故”呢,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08 10:41:18 +0800 CST  
二十 别墨的七种武器

小时候学数学时,可能多数人都更喜欢演绎而不是归纳,因为演绎显得是那么可靠,从公理甲,前提乙,推出结论丙,再由结论丙,定理丁,推出结论戊,多么的严谨,多么的无懈可击。而归纳法,只有一个科学归纳法靠得住些,但又索然寡味,不象演绎法的环环相扣能带来智力上的快感。

所以古希腊的逻辑学,古印度的因明学,都更重演绎,古希腊的三段论,是讲演绎,古印度的五分作法,也以演绎为主,只有“合”涉及归纳。不过中国的名学,却似乎演绎归纳并重,也许是因为中国人更善于总结吧。

比如墨家的“辞以类行者也”,就是归纳,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即所谓“大同异”和“小同异”,对事物分名别类。接下来,用演绎法推出间接的知识。这个间接的推断就是“以说出故”。

那么有些什么“故”呢,有“大故”,有“小故”,“小故,有之不必然,大之必不然”,小故是必要条件,“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是充分必要条件,由多个必要条件合成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由“小故”合成“大故”,结论就可靠了。

还有一个概念,是“法”,“法,所若而然也”,就是一样东西是不是某某物,要看它是不是符合“法” 规定的这个样子。“法”和“名”有点象,但更具体,内涵外延都界定清楚了,重要的,是可以操作。有三个办法可以实现“法”,可以根据定义,也可以使用工具,也可以用现成的对象模仿,“意,规,员,三也,俱可以为法”。比如画一个圆,“意”的方法,“一中同长为圆”,这是定义,根据定义你就可以产生一个圆,“规”的方法,用一个叫圆规的工具,你也可以产生一个圆,“员”的方法,你拿一个圆形,照葫芦画瓢,也可以得到一个圆。

那么这些类呀故呀法呀如何更好的在口水战中加以应用呢,别墨们提供了七种武器。

第一种,“或”。“或也者,不尽也”,所以一定要分清必然和或然的区别,比如甲说,咱们这个新吴王阖闾不太好啊,乙说,难道你是想替王僚翻案。这就是弄不清必然和或然的区别,因为阖闾好,王僚不好,以及阖闾不好,王僚好,这两种可能性并不能概括所有的可能性,即所谓“不尽也”。

第二种,“假”。这个“假”可不是鼓励口水战时说假话,血口喷人哦,“假也者,今不然也”,也就是说,作假设。比如有人说,两足无毛的就是人,你可以这么回敬,假如有一只鸡,毛被拔光了,可不可以叫做人呢。这时并不需要真的拿这样一只鸡,否则为打口水战,损失就大了。

第三种,“效”。“效也者,为之法也”,这是对“法”的运用,也是演绎法,这是一个圆,何以见得呢,因为它符合圆的定义。

第四种,“辟”。“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即打比方。有一次梁王对惠施说,我求求你了,以后跟我说话不要打比方了,你还是直接说吧。惠施说,有那么一个人吧,没见过弹弓,问你弹弓长的啥样啊,圆的还是方的,你跟他说,也不圆也不方,就是弹弓的样子啊,他可以明白吗。梁王说,当然不能了。惠施说,所以啊,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我用一个他知道的东西打比方,让他明白,这怎么能省掉呢,我现在跟他讲,弹弓啊,跟那个弓箭的弓很像,不过要小,弦呢是用竹子做的,不用箭,用弹丸那种小圆球发射出去,这样他就明白了。

第五种,“侔”。“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这也是打比方,不过不是以物打比方,而是以话打比方,根据别人说的类似话,以证明此话的正确性。

第六种,“援”。“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为然也”,比如说在街头口水战中常见的,“大家评评理,都是有儿有女的人了,要是你的女儿,你舍把把她往火坑里坑吗,你舍不得,又凭什么觉得我没有关系呢”。

第七种,“推”。“推也者,以其所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这是归纳法,比如,晋国的泡沫经济涨了二十年,然后破了,齐国的泡沫经济也是涨了二十年,然后破了,楚国的泡沫经济也是涨了二十年,然后破了,我们秦国也是同样的大国,已经涨了十九年了,所以我认为明年十有八九要破。

说到介里,有的童鞋要问了,这些理论的确很高妙,那些这些别墨呀名家呀,有没有很经典的案例,有牛叉的人物呢。

有的,这就是惠施和公孙龙。

惠施是庄子的老朋友了,惠施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庄子在一起打口水仗,那真是高手过招,叫人目不暇接啊。所以惠施死了,庄子很遗憾,就讲了个运斤成风的故事,说啊,以前楚国都城郢哪,有个人,鼻子上沾了白石灰。别人沾了白石灰自己擦掉也就是了,当然如果是娄师德呢,估计会随它自己消失掉,因为如果用手擦掉的话那个不小心让自己沾石灰的人就会不高兴了,难免得罪人。这个郢人既不是娄师德,也不是普通人,他有个特别的爱好,他说啊,我有个朋友,耍斧头的手艺非常绝,他一斧子下来,就象清风拂过,石灰没了,鼻子还好好的,还滑滑的,凉凉的,不要太清爽哦,我脸上沾了东西都是叫他用斧头替我砍。这个郢人的爱好很黄很暴力,而他朋友的手艺也很好很强大,所以一传十十传百,有一天哪就传到楚王耳朵里了,楚王说,这么好的手艺,怎么不到宫里耍耍,寡人啥没享受过,就没享受过让人用斧头劈脸。谁知这个人说,不了,我的手艺再好,也只要那个郢人能享用,只要拿他当靶子,我的手艺才能发挥,换成其他人,早就失手了。唉呀,现在惠施死了,谁做我的靶子哟。

惠施据说“其书五车”,还有什么“万物说”,那“万物说”现在已不可见,不晓得不是万物起源,那五车书,更是连车轱辘也找不着。所幸他的老朋友庄子替咱们留了些他的东西,比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这是论空间的,“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这是论维度的,“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是论时间的。更难得的是地圆说,比如“南方无穷而有穷”,“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今日适越而昔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啊,你从燕国往北走,或者从越国往南走,也能到达世界的中央哦,不般人我不告诉他,我还告诉一个秘密,你一直往西走,走的够快,你会发现你今天去的,却是昨天到的,一般人我也不会告诉他哦。

当然,当日有这种地圆观念的应该不止惠施,比如《周髀算经》,“东方日中,西方夜半”,只不过啊,后人捧着那几本书,天天都是“天圆地方”,“天圆地方”,把自己念糊涂了,却不知《大戴礼记》上还说呢,“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天如果是圆的地如果是方的,我看那四个角怎么能合到一块去。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12 08:37:53 +0800 CST  
二十一 从别墨到刑名

名家最激动人心的桥段当数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了。

话说有一次公孙龙牵着一匹白马过一个城门,城门的看守说,回去回去回去,不许过,看不见告示吗,人可以过,马不可以过。公孙龙说,我这不是马呀,我是白马。看守说,白马不是马吗,侬介个人真是拎勿清唻。公孙龙说,我看这位看守大哥也是拎得清的人,是讲道理的人,不如让我说说道理吧,如果我说的有理,就让我过,好不好。看守说,看你穿的衣服,也算是个贵族,不象无赖,怎么说话这么胡搅蛮缠,行,就让你说吧,我倒也看你怎样自圆其说。于是公孙龙让口水战七种武器轮番上阵,留下了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这个白马非马论是酱子滴。

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呢,是根据形状吧,白是根据什么区分的呢,是根据颜色吧,形状和颜色是一样的吗,当然不一样,所以白马不是马。第一回合,耶。现在假如有人要买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假如另一个人说,我要买白马,你拿黄马黑马去,可以吗,如果白马就是马,这两个人所要买的是一样的东西才对,但现在不一样,所以白马不是马。第二回合,耶。马都是有色的,所以有白马,但假如有马是没有颜色的,对于没有颜色的马,它也是马呀,它都没有颜色了,你又哪里去找什么白马,白马是白色和马相加,但白色和马也是可以分开讲的,分开了,白还是白,马还是马,所以白马不是马。第三回合,耶。假如我有白马就等于我有马,那么我有白马就等于我有黄马,可以吗,显示不能,既然有白马等于有马,有白马又不等于有黄马,所以有黄马不等于有马,那么黄马就不是马了,一会儿说白马是马,一会又说黄马不是马,不是自相矛盾吗。第四回合,耶。我说白色,并没有具体的东西,正是因为没有具体的东西,它才成为概括性的白,我说白马,那是有具体的东西,既然有了具体的东西,它就不仅仅是白了,它是白和马相加,我提到马时,是不会管颜色的,所以买马时,黄马黑马都可以,换成白马呢,就加上了颜色,白马是加上了东西的,马是没有加上东西的,加上东西和没有加上东西,能一样吗,所以啊,白马不是马。第五回合,耶。

白马非马论是公孙龙的成名之作,看守大哥是目瞪口呆啊,两千年后学过西洋逻辑学的,尚且要费好些功夫才能弄清关键,何况是战国时代的人呢,所以只好允许公孙龙通过了。

这事还没有完,后来孔子的六世孙孔穿过来找他,对他说,你呀只要放弃白马非马的观点,我就做你的弟子,怎样。公孙龙怎么会上这个当,于是说,你不知道吗,你的先祖孔子也是赞同白马非马论的呢。孔穿很生气,你也不能信口雌黄,编排到我祖宗了吧,公孙龙说,你听我说嘛,当年楚王打猎时丢了个好弓,随从都说要去找,楚王说,不用找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捡到了,还要找什么呢,后来孔子听说这件事,说楚王很仁义,但是还没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又给人找到了,孔穿大人,你的先祖孔子这不是在说,楚人非人吗,既然楚人非人,那么白马当然也非马了。这一次用的是七种武器之“侔”武器。

公孙龙除了白马非马外,还有“坚白论”。一块石头,白色是看到的,坚固是摸到的,如果一个天生的瞎子,你说石头白,他是不明白的,你说它坚固,它一摸就知道了,对于一个没有双手的人,你说石头白,他一看就知道了,你说他坚,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明坚白是不能一起感觉到的,那么“坚白石”的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呢,所以人一定有一个总机关在把各种感觉统一起来。这是关于感觉和知觉的认识。

《庄子》天下篇还记着二十一件公孙龙的经典案例(庄子真是好人哪),什么鸡三足,白狗黑,火不热,矩不方等等大约与白马非马相当,“卵有毛”“马有卵”之类大约与当日的进化论有关,《庄子》里曾经列了一个当日的进化论路线图,从微生物到海洋生物最后一直到人,“万物皆出于几”,“以不同形相禅”。另外还有些更有趣的东西。什么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说的是时间的相对,而郢有天下说的是空间的相对,最有趣的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与古希腊的芝诺悖论相映成趣。

好,那现在回答一个问题,一个人,守着仓库,里面装了一仓库粮食,每天吃掉所剩下粮食的一半,能吃几天?永远也吃不完?真聪明,活学活用,可惜答错了,叫你一天吃半仓库粮食,你能吃得下?所以答案是一天,因为一天就被撑死了。

再来一个问题,还是一个人,守着一斤粮食,每天吃掉所剩下粮食的一半,能吃几天?永远也吃不完?永远也吃不完?真聪明,活学活用,可惜又答错了,叫你一天只吃不到一粒米,你能受得了?所以答案是半个月,因为一个星期每天只吃几粒米,就会给饿死。

现在是最后一个问题,以上的问题说明了什么呢?要有发散性思维?真聪明,活学活用,可惜还是答错了,说明逻辑不能当饭吃,也说明了科学的墨家快要完了。

科学的墨家或者所谓的“辨者”或者所谓的“名家”,到公孙龙时候,达到了一个高峰,同时代的所有的子几乎都在用白马呀坚白呀说事,但也盛极必衰,公孙龙的名气并没有给他的“偃兵”主张带来什么用处。反到是墨家后人的辩术和和平主义,双双成了墨家消亡的原因。

比如那个孔穿,和公孙龙论“臧三耳“输了,就对平原君说,把臧这个人说成三只耳朵是很难的,但是其实是不对,把臧这个人说成两只耳朵是很容易的,而且还是对的,你想学很难的错误的法子,不审想学很容易的正确的法子。

所以从别墨变成“名家”,技艺固然更为精妙,却也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到了汉代,对于“名实之辩”哪“大故”“小故”啊已经闻所未闻,只能称之为“名家”。而和平主义的主张,也被法家拿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墨家主张非攻兼爱,本来是主张这样做更为有“利”,而法家却说,如果主张兼爱非攻,就没有士兵愿意打仗了,国家就会给别人灭亡,所以墨家是不“利”的。最后弄得风行两百年的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居然消失无形,真是可悲可叹。

而那种能把白马说成不是马,把一个人说成三只耳朵的本领,却被另一种人发扬,那些人被称为“讼师”,或“师爷”。

“讼师”里最早的,是邓析。他在郑国“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比较有名的一件事,是关于一个赎尸案。话说有年洧河发大水,郑国有富人被大水淹死而且冲走,尸体被人捞到。捡到东西要还哪,何况尸体又不吉利,于是富人家属就去赎买尸体,可对方狮子大开口,居然奇货可居。富人家属急了,就去找邓析,邓析对富人家属说,你们安心回家去吧,他们不把尸体卖给你还能卖给谁呢,富人家属就安心了。这下捞到尸体的人又急了,也来找邓析,邓析又对他们说,你放心,他们除了你这里,还能到哪里买尸体呢。

当然,邓析不仅仅是一个“讼师”,更象是一个法律专家。他私编了个竹刑,向民众普及法律知识,而且用很低的报酬替人打官司,俨然是律师的祖宗,结果呢,官府搞得一点威信也没有,很多案子都没办法达到官府的意图。这还了得,真以为给你们铸了个刑书就是法治社会啦,告诉你吧,能有“刑治”就不错啦,于是邓析被郑相子产给做了。

邓析虽然死了,但那“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的本领总会有新的人加以发明。只是那些人可就不会编法律书,进行普法工作,以惹来杀人之祸了。反正,知识在自己肚子里,本领在自己身上,正好用以糊口,用以荣家,此之谓“刑名师爷”。

法家聚兴聚亡之后,被帝王吸收成所谓“外儒内法”,儒家被李斯焚过之后,再次复兴,历两千年之久,道家的黄老在汉初复兴,庄子在魏晋复兴,而先秦口水大战的一大门派墨家,最后落得只在“师爷笔法”上找到点痕迹,也真是叫人感慨。

而墨家消亡之后,中国人再一次见识到逻辑的美妙之处,还要等到印度因明学的输入。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15 08:53:58 +0800 CST  
二十二 稷下欢迎你

在战国时候,如果你自命为王佐之材,但又没有含着金钥匙出身,你想建功立业,在险恶的官场倾轧中登上权力的顶峰,实现你的政治抱负,最后再被人挤下来,你应该去秦国。秦国有任用“客卿”的传统,不分国籍,不论出身,也不管人品,只要能让秦国强大,什么人都可以来,但是这些“客卿”能善后者廖廖,官场的那些事儿,你懂的。

但是假如你没有贵族的家世,但又不甘心当炮灰或修理地球,不小心做了个文化人,但又不想不得善终或不能善后,你还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齐国。不论你是儒家的墨家的道家的法家的粉丝,还是兵家的农家的名家的阴阳家的亲友团,或者你有完全不同于以上各家的理论,想要著书立说,收徒授馆,齐国都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齐都临淄的西边,稷门之外,有一个风景美丽的所在,那里有着战国时代最拉风的学者,最精彩的辩论,最新奇的见解,最齐备的设施。那个地方叫做稷下学宫。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求知的学子,你一定要来稷下,那里有孟轲、淳于髡、邹衍、慎到、尹文、鲁仲连、荀况等许许多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如果你是一个侃大山的爱好者,又喜欢听各种新奇的故事,那你一定要来稷下,因为那里有着太多的“齐东野语”,“闳大不经之辞”。如果你爱好购物,喜欢各种各样的商品,那也一定要来稷下,因为临淄是战国时代的商业大都会,制盐业,纺织业尤其发达,“冠带衣履天下”,如果你来过,一定要多买些“齐纨”回去哦。如果你喜欢口水战,那也一定要来稷下,战国的口水战参与者相差不是五十年就是一百年,辩论只记在书上,如果要看现场直播的话,只有到稷下。

稷下学宫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司马光说的好,“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梅贻琦说的好,“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蔡元培说的好,“苟其确有所见,而言之成理,则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学说,不妨同时并行,而一任学生比较而选择,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那么稷下学宫是如何诞生的呢?这要从齐国的性质说起。

话说三千年前的某年月日,齐国的首任西意哦姜子牙老先生和周公旦的大公子伯禽相继驱车到达山东这块地方,他们是要去祭拜孔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孔子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都还木有出世。他们是要去爬泰山吗?也不是,姜子牙老胳膊老腿了,再说那块地方,还有莱人在虎视眈眈。他们是去搞封建的。现在人一听说封建就以为是落后,可三千年前,那却是很先进的制度,你想想啊,周天子虽然大言炎炎地说虾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实际能掌握的就是河南大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那巴掌大的一小块,直到搞封建搞了一千年,到秦始皇废除封建止,才真是“奄有四海”了。周天子的宗室功臣那么多,与其让他们上演虾米“九王夺嫡”,倒不如每人发点银子带点兵,派到某个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能占多少地方就有多少地方,顺便也让那些蛮夷知道虾米叫“周礼”,虾米叫文明人。当然,地也不是随便占的,多半是在某块地方四周种上树,作为边界,这叫“封”,在其中再筑上城,盖上宫室,建立国家,这叫“建”。

话说伯禽少爷到了泰山的西边,“封建”了鲁国,过了三年才回到镐京,向老豆汇报,周公旦就问他怎么这久才回家看看,他说,难哪,我推行周礼,用了三年,才能放下心回来啊。而姜子牙老先生老胳膊老腿,居然半年就回来了,周公旦很吃惊,你怎么就这么快捏,姜子牙老先生说,我简化了周礼,顺应当地风俗,让大家都很哈皮,所以就回来啦。周公旦一声叹息,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呀,以后鲁国怕是玩不过齐国了。俩老哥们接着闲呱,姜子牙就问,你准备如何治理鲁国呢,周公旦说,很简单,自家人用着最放心,“尊尊亲亲”呗,姜子牙说,鲁国怕会越来越弱了。周公也问姜子牙怎么办,姜子牙说,也很简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唯才是用嘛,周公说,好是好,但恐怕以后齐国会大权旁落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齐国的基本国策,不折腾,重人才,再加上后日管仲先生的重商主义,造成了齐国人喜欢消费,喜欢打扮,喜欢吹牛,喜欢挣钱,不喜欢打仗的特点。

鲁国的家族式企业虽然把企业牢牢抓在公族手里,但却越玩越吃力,最后被齐国吃了。而姜子牙的后代却也碰上了当年周公旦说到的问题,齐候的威望越来越比不上那个陈国逃难公子的后人了。

齐候是姜姓吕氏,而陈国逃难公子是妫姓,本为陈氏,叫做陈完,自己改成了田氏,成了田完,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年失去了小小的陈国,没想到多年之后,上天却给了一个大大的齐国。

那么田氏是如何得到一个大大的齐国的呢?上层路线?你以为齐候傻呀,你再会治国,齐候会让你来当齐候么,你就是认做齐候的干儿子,齐候还有一堆如假包换的真儿子呢。下层路线?你以为齐候傻呀,你见过哪个呼声高而跟领导关系一般的会被重用,不废了你就不错了。造反?你想想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天下最富的齐国,大家都能吃饱穿暖,谁跟你去造反?

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的田氏是上下层路线都走。一方面搞好和齐候的关系,如果有可能,则要当齐相,齐候最喜欢虾米,忠心,至少看上去忠心,同时齐国保持强大,至少看上去很强大,如果再能说点笑话让齐候哈皮就更好了。另一方面搞好和百姓的关系,百姓最喜欢虾米,每天宣扬自己拥有儒家的仁墨家的爱吗,还不如来点实惠的,田氏的办法是,大斗进小斗出,收赋税用小斗,借出时则用大斗。当日齐国百姓都在那里传哪,听说没有,那个陈国的逃难公子真是怪哪,你向他借钱,他要多给你几张,你要是还钱呢,他还要少收几张,然后说谢谢你,你说是不是怪呀。这哪是怪呀,这不是傻冒吗。管他傻冒不傻冒,要是齐国的地都是这个陈国公子的,那咱们日子就好过了。那哪里够啊,最好他做了齐候,咱们的税恐怕要少掉一半呢。

田氏齐靠着一方面把持齐政,一方面大得民心,几代经营下来,居然把齐候流放。因为民意支持率九成以上,不仅没有人替齐候报仇,甚至没有人说他们是“篡位”,最后通过魏候的关系,又在周天子那里注册成功,姜齐公司正式挂牌田齐集团。

而这个稷下学宫就是田齐的第三代西意哦齐桓公田午(不是那个有名的公子小白哦)建立的。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19 21:06:31 +0800 CST  
二十三 稷下的那些人们

田氏既然靠着民意上位,自然注重言论自由,历代齐王都是有名的好脾气,能被一帮书生明讥暗讽而不生气的,我们的田午童鞋办稷下学宫自然也是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从田午开始,到秦并天下,一百五十年间,各国的学者,随时都可以来,随时都可以走,住的花园洋房,食有鱼出有车,可以带学生,威望高的还给“上大夫”的身份,没有大夫身份的,也会称一声“稷下先生”,不过没有官职。这样很好,学术和政治纠缠不清本来就不是虾米好事,学而优则仕往往变成仕而优则学,学者和官僚也就渐渐分不清了,稷下的人们当然不会,有什么便说什么,“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所以呢“无官守,无言责”。

那么稷下的牛人到底有哪些呢?儒墨道法,乃至九派百家,又是谁占上风呢?且听一一道来。

儒家的理想主义者孟轲就不说了,儒家的现实主义者荀况三次做了稷下学宫的祭酒,算是战国时代最牛大学的最牛校长了,算是给儒家挣了老大的面子,如果不是两个最牛的学生,恐怕还要更有面子些。

墨家的宗教派,由矩子代代相传,忙着做那让世界和平的重任,恐怕很少会有空到稷下来空谈,而墨家的科学派,几经发展后,变成了所谓名家,与墨家渐渐的没什么关系了,如惠施和公孙龙。不过有一个叫宋钘的,在稷下大谈“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禁攻寝兵”不用说了,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但虾米叫“见侮不辱”呢,你想想啊,有时候人们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就生气,就认为受到了侮辱,就想打架,其实那些事是不值得生气的,因为有可能是提意见,有可能是偏见,有可能是误解,而即使是人家狗眼看人,你也不值得为之计较,打架能解决问题吗,打赢了如何呢,打输了又如何呢。

法家的大人物商鞅申不害都是干实事的人,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变法事业中,自然不会有心思玩虾米口水战,况且法家历来不喜欢对政策加以议论。只有徘徊于道法之间的慎到,算是让法家不至于缺席。

慎到的道家观点,比前辈走的更远,老子主张圣人应该如婴儿,庄子主张圣人应该如牛马,而慎到主张圣人应当如土块,“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圣贤,夫块不失道”。但土块如何治国呢,慎到说,有办法,用“法”,“以道变法”,顺着天道和人之常情来立法,用法来治国。光法是不够的,还有有势,你看见那龙了吗,龙如果没有水就不能兴风作浪,所谓龙游浅滩遭虾戏,龙如果没有云就不能腾云驾雾,和蚯蚓没什么区别。“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可以乱天下”,即使象尧那样的大贤人,如果尧只是一个平头百姓,他能治天下吗,什么都治不了,所以虾米天生圣人都是假的,势才能让蚯蚓变成龙,让病猫变成老虎,让彼得•帕克变成蜘蛛侠。

此外还有做了滑稽多辩淳于髡,功成身退鲁仲连,都是当时有名的外交家,粉丝众多。

淳于髡是个上门女婿,个子低,可人家个子低,志气可不低,一副好口才,出使各国,没有完不成使命的,退赵兵,谏齐王,都是很著名的桥段。淳于髡死时,弟子送行者三千人。

鲁仲连则经常为各国排忧解难,比如秦国围赵国,魏国劝赵奉秦为帝,鲁仲连则说万万不可,秦国那种国家怎么可能只满足一个名义上的帝呢,最后劝服魏赵联合,退了秦兵。还比如燕国攻占齐国七十余城,最后被田单一一收复,剩下一个聊城久攻不下,鲁仲连写了封信射进城中,燕将读后拔剑自杀。赵国齐国都想为其封官,他一一推掉,最后隐居。

不过在稷下最给力的学派还非道家莫属,田骈, 季真, 环渊、彭蒙、尹文等等都是道家人物,更别消说那些介于道家与法家或介于道家与墨家之间的人物如慎到和宋钘了。他们还把源于楚国的道家新流派发展到非常拉风的程度,并且造成了道家的首次出山,这个学派就是黄老学派。

那么他们为虾米叫黄老学派呢,因为孔子讲周公,墨子讲大禹,孟子讲尧舜,道家呢,就只好上推到黄帝,声称黄帝是道家的祖师爷,再往下则为老聃。大致而言,田骈偏于法家一些,其后的慎到则干脆就是法家。尹文偏于墨家一点,和宋钘类似,一方面主张清心寡欲,一方面主张世界和平。

而比较正统的当数环渊,据说是《老子》这本书真正的作者。当然,他的身份也和老子一样神秘。有人说他叫娟环或便娟,似乎太难听了。有人说他叫娟子或涓子,到底是他还是她呀?还有说他就是关尹,为虾米呢,因为训诂学上有一个有名的规律,叫“同声相训”,就是如果你读上古那些东东,发现读不通,你就试着读成其他同音字,发现能读通了,说不定就是正确答案。细心的童鞋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不明明是错别字吗?对头,不过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古”,如果足够的古,那错别字就不叫错别字,而叫通假字。环渊和关尹,所说在上古,声音是很象的哦。所以有别字先生雅号的童鞋不必灰心,把你写的东东刻在石头上,埋到地底下,几千年后的人们满怀鸡冻滴挖出来后,那些个错别字也就不是错别字,而是几千年前古人的通假字,可以“同声相训”了。

道家这么拉风,除了庄子,其他的学派几乎都上场了,自然不能不对齐国朝廷有所影响,也或许,这正是齐王所希望的结果。赵宋取了人家孤儿寡母的天下,怕别人也来一套黄袍加身,所以拼命压制武将,拼命抬高文人,田齐祖上逃难到了齐国,被人收留,最后居然取了人家的国家,怕人有样学样,所以希望大家都寡欲,无为,黄老学派成了齐国的官学就不奇怪了。而这些道家的教授们待遇也一个赛一个的好,比如田骈,虽然不做官,但比很多做官都拉风,以至于有人跟他说了,先生真是了不得啊,不愿意当官,一心只想为百姓谋幸福啊,田骈很高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那人说,我呀是听隔壁的大姑娘说的,田骈发现有问题了,你是啥意思,我是修道之人,和你隔壁的大姑娘可没什么瓜葛,我是田骈,又不是李一,那人说,我知道你不是李一,你不好那档子事,不过隔壁的大姑娘就不一定了,隔壁的大姑娘曾经立志不嫁,也的确没有嫁人,不过现在不到三十,小孩子生了六七个了,而先生您呢天天讲清心寡欲,立志不做官,可却领着千钟的奉禄,家里丫环佣人上百,这不是和隔壁的大姑娘一样一样的么。

不过道家也有不服的,比如庄子,虽然天下人都说田氏真是好啊真是好,他偏偏就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他不是学儒家来批评什么君君臣臣,你一个被齐候收留的外国公子,不顾礼义做了齐国的国君,他就是看不惯田氏齐的那个样子,领着千钟的奉禄,家里丫环佣人上百,这还叫啥道家,齐王把道家都搞成了啥样子。所以庄子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学说不至于被“窃”,不仅要身体力行,靠编草鞋钓鱼过日子,而且要“置天下于天下”,大盗很厉害是吧,开个搬家公司的车把别人家都搬走了,我一无所有,你还能搬神马。不过庄子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就有一些人拿着他的“真人”主张,发展出了一个新的流派,那个流派叫做神仙家。

不过在请出神仙家之前,稷下还有一个与道家渊源颇深的流派,可不能忘记,那个流派叫做阴阳家。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22 12:16:53 +0800 CST  
二十四 气分阴阳

费曼在他的《物理学讲义》中说,如果有一天人类文明将要毁灭,需要留一句话给后来的文明,最好的话就是“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句话,能让整个的现代物理学重生。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理解了这句话,也就能理解整个西方文明的狂飚疾进了。

咱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实际的民族,对生活以外的事了无关心,打招呼无非是你吃过了吗,闲聊也不外乎家里几口人,家乡何在,年纪几许,结婚了吗,有小孩没有,买房没有等等,人人皆以户口调查为已任,连在网上聊天也一个个的从你多大啦你哪里人开始。但这也并不证明咱们中国人真的是大脑构造不同于欧美,否则又如何从原始部族演进成中古的文明,总还是有一些人,会对生活以外的事颇有关心,即使原始部落,天天打猎才能生存,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会时不时抬头仰望星空,思索群星的秘密,或时不时眺望远方,想像着群山的那一边,该有怎样的水流花开。也就是说,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运行的,是怎样开始的,同样需要一个解释,这样才能心安。这就是所谓的宇宙观问题。

关于世界的本质,有很多种解释。神马世界是由上帝创造滴,神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神马世界是由原子构成滴,神马四元素或五元素呀等等,咱们中国的智识阶层既不怎么信神创论,又没提出过原子论,两千年间,似乎并未对世界本原做过深入的探讨,对基础科学似乎了无兴趣,难道真的是大脑构造与欧西不同,他们从没关心过世界的本质和起源吗。

当然不是,两千年间,中国人停止了对宇宙本原的探索,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了宇宙的本原,认识了宇宙的最基本规律,而且这些规律不像神创论,会被怀疑,会被打破,也不像原子论,需要不停的去观察,去证伪以及证实,去和波动说大战数百年。中国人发现的这规律永无从证伪,也永远正确,那就是阴阳理论。中国人说,气分阴阳,阴尽成阳,阳尽成阴。

这个理论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中国人的宇宙观问题,而欧西需要到很多年之后,才由一个叫黑格尔的人提出类似的,但要简陋得多的理论,黑格尔称其理论为辩证法。

辩证法只提出了万物的对立统一,而阴阳理论却把这对立统一的双方按其性质分为阴和阳,相对静止的阴,相对运动的为阳,向下的为阴,向上的为阳,实者为阴,虚者为阳,冷者为阴,热者为阳,内者为阴,外者为阳,比如一棵树,树根为阴,树干为阳,树干之中,主干为阴,树枝为阳,树枝之中,枝条为阴,树叶为阳,树叶而言,叶背为阴,叶面为阳,叶面之中有细胞,细胞之中,细胞核为阴,细胞质为阳,细胞中有原子,原子之中,原子核为阴,电子云为阳,原子核内有基本粒子,中子为阴,质子为阳,下夸克为阴,上夸克为阳。辩证法只说万物的对立统一,却没有把这对立统一的双方做一个分类,到头来只能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分析问题,就象红楼梦中丫环翠缕所说,“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而湘云则笑她糊涂东西,世界上只有一个阴阳,又哪里生出一个阴阳来,而且“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只有把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面分为阴阳之后,才能系统的运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解释世界。

辩证法只提出了否定之否定,量变引起质变,而阴阳理论除了“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还解释了阴阳互相转化而生世间万物,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而六十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这每一爻,因为阴尽成阳,阳尽成阴,就有静爻变爻,体卦用卦,其千变万化又岂是洋鬼子能懂的。

辩证法只提出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而阴阳理论自从与五行理论合流之后,阴阳之对立统一,五行之相生相克,构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论,这种更为复杂的系统论足以解释世间万物,足以为一切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并直接促成了一个叫中医的学科诞生。

辩证法还说神马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原因与结果,可是却没说怎么用,说了等于没说,又哪里及得上阴阳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早就把表里虚实内外寒热邪正等等等掰得肉归肉骨头归骨头了,连辩证这两个字,也早就是中医里的一个概念而已。

唉,费曼这些洋人又哪里知道阴阳理论的伟大,“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的确很牛叉,但要证明这个理论,就要研究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粒子对撞机等等等等,而且还在不停的被证实或证伪,多累呀,哪象阴阳理论,不出户,知天下,而且永不会被证伪。洋鬼子为了得到一点点的成果,要把仪器放到无尘的实验室里,放到真空里,甚至放到太空里,连地球引力也不要有,多累呀,而且显然,这些方法是多么的片面多么的孤立多么的静止,哪象阴阳理论,把世界看成一个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整体,虽然,阴阳理论只做解释不做研究。

还有那些数典忘祖的中国人,天天人云亦云滴说神马中医是伪科学,阴阳理论是迷信,真是数典忘祖哪。阴阳论又没有鼓吹神创,怎么就迷信了捏,中医用的是了不起的阴阳五行理论,怎么就伪科学了捏。既然是伪科学,你总得证明它伪吧,但你能证明阴阳理念是不对的么,世间万物难道不能被分为相对的两方面么,这两方面难道不是在不停互相转化的么,气分阴阳,气是神马,气就是物质,就是能量,一切的物质或能量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统一的两方面,而这两方面互相转化,到一定时候,物质或能量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这有神马不对滴。连从西洋舶来的简陋得多的辩证法都被奉为至宝,而咱们祖宗搞出来的更为完备精彩的理论却被说成迷信,这合适么。是的,的确有些人在用这些理论招摇撞骗,但用现代科学骗人滴难道少了么,有人用这些理论招摇撞骗,那是使用理论的后果,与理论的对错有神马关系捏。

至于中医,是的,世间的庸医总是那么多,神医五百年才得一个,阴阳五行理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掌握,但这只能证明这个理论了不起,证明这个理论根本不是为普通人准备滴,这个理论太高深了,这也有错么。超弦理论,又有几个人真能理解呢。

唉,团菌不知朝暮,夏虫不知春秋,二维空间的扁平虫子又岂能理解三维空间的美妙,只有三磅大脑的人类,又怎么能理解从造物主眼光看过去的阳阳理论捏。阳阳理论把世间万物当成一个整体,一个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整体,但是理解这个整体的每一个细节不是只有三磅大脑的人类能做到的,这也有错么。是的,阴阳理论没有发挥神马作用,但你能否定它的正确么。正确的东西一定要有用么,岂不闻,“道可道,非常道”么。

但是不管这些数典忘祖的后人怎么去不遗余力滴攻击,不管西洋人怎么在世界由上帝创造和世界由原子构成之间拉锯,也不管印度人在那里轮回呀梦幻呀泡影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呀,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找到了一个永远正确的理论,这个理论足以解释世间万物,虽然这种解释没什么用,虽然解释了等于没解释。但人类对于生活以外的东西,要的不就是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么。这种理论推动了道家向道教及玄学转化,以及推动了儒家的神秘主义学派诞生。

不过,阴阳家之成为阴阳家,除了阴阳理论,还要有一个叫五行的理论加以补充。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26 16:42:19 +0800 CST  
如果阴阳理论是伪科学的话,那么辩证法也是,实在的说,看不出辩证法比阴阳理论高明到哪去,至多,这是同一种理论的不同表述。西方科学的发展,也许该归功于辩证法的迟到或缺席,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理解了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就能理解西方科学,当然,这与主题无关。

我不过是述而不作罢了,并不会主张什么,如果中医的反对者认为我太主观,那么在那些挺中医的人眼里,中医的反对者只会更主观。用不着攻击我,我什么都没说,转叙而已,阴阳理论的确解决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问题,好也好歹也好,也就那样了,自然造成了基础科学缺乏发展,但如果没有西方作为对比,倒也不见得坏到哪里去。

至于中医,我后面还会提一下,不过更多的,也许会专门去写。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27 19:43:30 +0800 CST  
二十五 五行相生

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最初是分开的,正如古希腊的四元素论和原子论最被是分离的一样。《周易》和《老子》只说阴阳,不说五行,而《尚书》中的“洪范”和《吕氏春秋》的“月令”则只说五行,不说阴阳。所以阴阳家最大的贡献即不是贡献了阴阳,也不是贡献了五行,而是完成阴阳和五行的合流。那么,虾米叫五行捏。

恩,这位童鞋举手了,恩,金木水火土对吧,真聪明,可惜错了,应该是木火土金水,这才是正确滴顺序,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生滴,说成金木水火土,就好比小朋友列举家里的人,不是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而是说妈妈爷爷我奶奶和爸爸,虽然没神马大毛病,但思路似乎混乱了一点,如果不是思维奇特的天才,那以后的学习可能会有问题。那么,五行用现代语言或洋文该怎么说捏?

恩,又有一位童鞋举手了,恩,五大元素,真聪明,可惜又错了。是的,洋人的确把五行翻译成五大元素,但是那些头脑一根筋思维静止的洋人,到了十九世纪才勉强提出辨证法,又岂能理解世界千变万化的美妙呢。啥叫“行”,动起来才叫“行”,生命在于运动,提升在于活动,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要想有进步,常去组织部,要想被提拔,常去领导家。这世上,又有谁象咱们中国人一样,理解“行”的妙处,啥叫“行”,运动才叫“行”,啥叫“易”,变化了才叫“易”,有“行”才有“易”,有“易”才可“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所以五行,与其说是五大元素,不如说是五种运动的方式,五种能量的形态,五种发展的过程,五种事物的性质,等等等等,这种事,不能说太细,你懂的。

那么这五种运动的方式或五种能量的形态或五种发展的过程都是虾米回事捏?还是先从洋人的元素论先说起。

话说很多年很多年以前,一个叫泰勒斯滴希腊人在课堂上说,童鞋们,世界是由水构成的。这个理论是泰勒斯老师研究鸟很久才得出的理论,是关于宇宙的秘密,本以为能看见童鞋们一脸的葱白和四十五度纯洁滴小仰望。却不想这时窗外走过一个美女,于是童鞋们都扭过头看美女,给老师一排不纯洁滴侧影,宇宙的秘密到底没有爱情滴秘密重要。泰勒斯老师怒了,敲敲桌子,大声喊,童鞋们,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要再盯着窗外的美女看了,美女和我们一样,身上百分之七十的成份是水,可童鞋们不买账,老师啊,那不一样的,同样是水,可你看人家那表面张力。

一个窗外的美女让泰勒斯老师的水是万物之源论破产,于是他有个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就说,依我看,世界是由某种神秘物质构成滴,要不然怎么解释美女滴神秘捏,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每个女孩都不简单,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女孩的心事可真奇怪。

阿那克西曼德猜不出,他的学生继续猜,于是一个叫阿那克西美尼的学生说,都别猜了,我研究出来鸟,世界是由气构成滴,气散开就成了火,气聚起来就成了风,风再聚起来就是云,云聚起来就是水,水聚起来就是石头,女孩啊女孩,你象雾象雨又象风,都是那气聚云散在空中,女孩啊女孩,你莫要冷我如冰如雪如严冬,再冷就成了石头不得终,来来去去只留下一场空。

泰勒斯那师徒三代都在美女那里不得意,自然有别人得意,女孩对于阿那克西美尼是冰是雪,但对于赫拉克利特却是火,你的热情,好象一把火,燃烧了爱琴海边所有的国。赫拉克利特说啦,世界是由火构成滴。

然后又有一个叫恩培多克勒出来说,你们说滴都不对,世界那么大,岂能由一种元素构成捏,女孩那么多,又岂是一模一样捏,有的温柔如水,有的热情似火,有的迷离如风,又岂是你们这些书呆子懂得滴,依我看,世界是由四大元素构成滴,哪四大元素,水,火,气,土。有童鞋就问啦,不对不对,怎么会有女孩像土捏,你是说有的女孩穿得很土吗,恩培多克勒说,笨,这都不懂,女孩不会嫁人吗,不会做母亲吗,一个做了母亲的女子,还有比大地更合适滴比喻吗。

不过这时有一个叫德谟克利特却跳出来说,你们哪,说滴都不对,世界是由原子构成滴,你们说的那些东东都是可以分滴,只是咱们的眼睛没那么好,看不见更小的存在罢了,但这世间万物,又岂能事事看看见捏,我告诉你,有一种东西是永远没办法分割滴,那就是原子,无限多的原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构成了世界万物,构成了你们的思想,也构成了你们眼中的美女,原子之外则为无垠的虚空。

四元素和原子论在柏拉图那里合流,柏拉图说,四元素其实都是由原子构成滴,火原子是最为锐利的正四面体,气原子是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正八面体,水是像小球一样滑溜的正二十面体,土是能够堆砌起来的立方体,不过还剩下一种正十二面体没有元素对应哪,柏拉图说,那不是给我们人类用滴,那是奥林匹斯山的诸神们用来排列天空的星座滴。

柏拉图不愧是牛人,不仅用原子论安排好了四大元素,连神的面子都照顾到了,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牛。亚里士多德说,那正十二面体与诸神无关,它同样是一种元素,这种元素叫以太,构成了天体,土最重,成了地球,水较轻,在地球的表面,火和气更轻,升到空中,以太最轻,远离地球构成天体,围着地球运行。他们师徒两个,一个喜欢谈天,一个喜欢说地,有一个油画,画着这俩牛人携手进入大厅,一个以手指天,一个以手指地,还是有道理滴。到亚里士多德这里,诸神的位置木了,星空也不再重要,而地心说却披上了灰常科学的外衣,而四元素成了五元素。

但印度人不买账啊,印度人说啦,希腊很牛,但我印度更古老呀,印度可是文明古国哪。印度人说啦,你们说四大元素五大元素是没神马问题滴,不过有点小小滴不对,那个气应该叫做风,虽然气和风是一样一样滴,但风是运动的不是吗,那个土嘛应该叫做地,虽然土和地也是一样一样滴,但地是静止的不是吗,另外,以太这个名词也叫人不明白,应该叫做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嘛。于是有了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

不过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印度,那第五大元素总有点麻烦。中世纪的那些欧洲人哪里理解以太的精妙,古印度的佛教徒,天天说神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说着说着,觉得神马都是浮云,自然喜欢“空”这种东东,但别的教派就没那么容易伺候了,所以有的只承认地水火风。

但不管是四元素还是五元素,不管是古希腊还是古印度,不管是谁借鉴了谁谁又参考了谁,其实都是一样一样滴。但中国的五行却绝对是只此一家,绝无分店。五行之中,没有气或风,也没有以太或空这种神秘的东东,而代之以金和木,文明意味更重,更加上,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那个变化万端,哪里是希腊和印度人能望其项背的。

那么,五行又是如何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滴捏。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1-29 14:53:41 +0800 CST  
二十六 五行体系之构建


五行,或曰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运动的方式,或五种能量的形态,或五种发展的过程,或五种事物的性质,等等等等。都是哪五种呢,且听一一道来。

木曰曲直,木性条达,是一种生长发散舒展滴过程,木是生命的象征,木是物质的生命态,木是万物萌发的时候,春属木,东方属木,肝脏属木,胆属木,眼睛属木,筋属木,酸属木,青色属木,平旦属木,甲乙属木,寅卯属木。还可以进一步推广,木是一种叫人心旷神怡但又不会过于兴奋的感觉,比如,初恋属木,记得当时年纪小,爱在心头口难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火曰炎上,火性燥热,是一种升腾迸发燃烧滴过程,火是热情的象征,火是物质的纯能量态,火是万物鼎盛的时候,夏属火,南方属火,心脏属火,小肠属火,舌头属火,脉属火,苦属火,红色属火,日中属火,丙丁属火,巳午属火。还可进一步推广,火是一种叫人兴奋不已激动人心的感觉,比如,热恋属火,爱情是一颗燃烧的子弹,那一刻我通体透明,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土曰稼穑,土性敦实,是一种承载受纳化育的过程,土是宽容的象征,土是物质的非人造态,土是万物的归宿,长夏属土,中原属土,脾脏属土,胃属土,口属土,肉属土,甘甜属土,黄色属土,日西属土,戊己属土,辰未戌丑属土。还可进一步推广,土是一种叫人有归属感有归宿感有包容感的感觉,比如婚姻属土,热情即将过去,新的阶段即将到来,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金曰从革,金性肃杀,是一种收敛肃降衰退的过程,金是纪律的象征,金是物质的人造态,金是万物衰落的时候,秋属金,西方属金,肺脏属金,大肠属金,鼻子属金,皮肤属金,辛味属金,白色属金,日入属金,庚辛属金,申酉属金。还可进一步推广,金是一种叫人内敛肃重萧杀洗尽铅华的感觉,比如婚后的七年之庠属金,华年已随水散,红颜渐老,人到中年,万事皆休,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壮岁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水曰润下,水性寒凉,是一种滋润安静消亡并重生的过程,水是智慧的象征,水是物质的流动态,水是万物衰退到极点并重新开始的时候,冬属水,北方属水,肾脏属水,膀胱属水,骨头属水,耳朵属水,咸味属水,黑色属水,夜半属水,壬癸属水,亥子属水,水是一种叫人安静深沉圆润从容的感觉,比如老年时候属水,少年夫妻老来伴,热情固然是陈年旧事,而矛盾争吵也不过意气用事,望着小儿女们乍忧乍喜患得患失,往事历历在目,忽然觉得大限将至也未必是什么坏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到介里,有的童鞋可能已经看出五行与洋人滴四元素五元素的不同鸟,五行不仅仅是物质滴分类,更是一种时间上滴演进过程,辩证法只告诉人们事物素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却不说是怎么波浪怎么螺旋,说了等于木说,还是阴阳理论告诉人们阴尽成阳阳尽成阴,现在再让了不起滴五行理论解释一遍吧。

神马叫五行相生?

木生火,钻木取火听说过吧,话说上古的某一天,已经粉久粉久木下雨鸟,树木干燥,一个闪电劈下来,一棵大树点着了,一场森林大火就此开始。在逃难的人群中,一个围着兽皮的大胡子原始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反反复复的念叼着,木生火,木生火。一些日子之后,那个部族居住地的四周总离不了一堆堆燃烧的柴火,那个人听说叫燧人氏。

火生土,又是一群原始人,这次人人举着火把,在田野里放火,一边放火,一边大声的尖叫,他们是纵火犯吗?烧自己的田野,对自己又有神马好处?在农村出来的童鞋可能已经想到,他们是让草的灰烬来让土地肥沃。

土土金,金子从哪里来?神马?银行?世风日下啊世风日下,现在滴年轻人,我们那会儿都知道,金子是从沙子里来。当然,金也不一定是金子,铜古时候就被称为金,那么铜又从哪里来捏?神马?电缆?不厚道啊不厚道,我们那会儿都知道,铜是从铜矿石里来。所以很少有天然滴金属,金属都是从非金属中来的,人造物都是从非人造物中来的,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把金属熔化了,铁就成了铁水,铜就成了铜水。况且,如果想得到金子,不要告诉我是银行,也不要告诉是商店,应该去哪里?第一是金矿,而金矿大多在水边,第二是沙子,要淘沙,沙子要到河里去采,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这个就更容易鸟,有水流过的地方,才有树木的郁郁葱葱啊。没有一点水的地方,叫做沙漠,但如果沙漠中碰巧有一条河,那么沿着河的地方,一定也是树木郁郁葱葱,黄色的大地上,出现一抹绿色,那地方就称做绿洲,所以水生木。

那神马叫相克?木克土,治理沙漠,还得用树木,而且小学生都知道,土地再硬,也能被树木的种子突破。土克水,不管是大禹还是大禹他爹,都得修河堤来治水不是,在神话里,最后治好水的是一种所说可以生长繁殖的土壤——息壤。水克火,消防队的前身为嘛要叫水龙队,为嘛旧时人家水缸里一定要备上水,还不是因为水能灭火。火克金,金属最怕神马,一怕氧化,二怕高温,放进高炉,再牛叉的金属他也得掉眼泪。金克木,砍树嘛,还是斧头最来劲,比斧头更来劲的是电锯。

通过相生相克,五行能维持平衡,但光不可能一直平衡滴。如果一个太厉害鸟,把另一个克得没有脾气,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相生相克,这就是相乘,比如水把所有的火都浇了,地球成了未来水世界,那神马的火生土,火克金也都没有影儿,这就成鸟人类的杯具。但假如那个被克的太厉害鸟,反过来让克自己的木有脾气,这也不好,这就相侮,比如火太多而水太少,这就成了杯水车薪,水克不鸟火,那么火就会一直克金,一直生土,而金生水,水生木又玩不转,比如核爆炸把水都烧干了,这也是文明的终结,这也是人类滴餐具。

木火土金水,相邻的两个相生,相隔的两个相克,如果某个环节发生变化,一定限度以内,能通过相生相克恢复平衡,如果变化超过限度,就会打破平衡,出现相乘相侮,直到出现新的平衡。这是个多么完备的系统,比西洋的或印度的四元素五元素神气得不要太多。

所以四元素五元素论神马的终于成了浮云,因为世界怎么可能用几种元素解释,四元素五元素让位于上帝造人。但上帝造人总叫人疑惑,上帝是怎么造人滴,哪一天造滴,谁看见了,神学院的砖家们算啊算啊,算出上帝造人于公元前四千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九点,可一个几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就能把这种计算捅得粉碎,于是上帝造人又让位于世界是由原子构成滴。

还是咱们的阴阳五行理论强大,能解释天上地下滴一切,连宇宙大爆炸也可以解释成太极生两仪,而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小核反应堆——木星,向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大核反应堆——太阳进发,先后经过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不就是木火土金水么。

有的童鞋又要问鸟,人家西洋好歹搞出来大爆炸理论,咱们滴阴阳五行理论为嘛啥都木有鼓捣出来呀?好,接下来咱们就要看看阴阳五行统治下的中国,都有些神马。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1-02-02 10:26:00 +0800 CST  
五十 新党的分裂


嘉佑二年,范仲淹已离开人世五年,而大宋朝最叫人神往的仁宗时代,也即将进入尾声,从现在开始,他还有五年好活。

但是大宋朝的人才却依然如车载斗量,如井喷一样到来。

这一年科举的主考官是欧阳修,他带领的考官团队有梅尧臣,有王珪,有韩绛,还有鲜于侁,梅挚,范镇等等,都是些文学名家,其他还有十数人,算是阵容非常强大的队伍。但是如果跟他录取的那些考生比起来,就未免小巫见大巫了。

他录取的考生有哪些呢?这么跟你说吧,光是兄弟俩一起上阵的,就有文学史上有名的苏氏兄弟,有哲学史上有名的二程兄弟,还有文学史和政治史上分别占据重要位置的曾巩和曾布兄弟。好吧,牛人实在是太多,还是随便数十个人吧。

苏轼和苏辙兄弟就不说了,老熟人了,虽然这时他们兄弟俩不过二十上下,却已经名动京师。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之二,再加上一个曾巩,唐宋八大家,这场占了三个。还有宋明理学史上有名的北宋五子中的三个,气宗,啊不对,气学的开创者张载,心宗和理宗,啊又不对,心学和理学的开创者程颢和程颐,也都出自这场考试。还有后来变法派的中坚力量,曾巩的兄弟曾布,有考中了二甲,却因为自己侄子中了状元表示不服,两年后再考一次终于中了一甲的章惇,有文武全才,宋朝军事史上熙河开边,拓边两千余里的王韶。当然还有一个年轻人,后来成为变法派的第二号人物,这年正好二十五岁,他来自福建,他叫吕惠卿。

这个时候,他们都是二十上下的年轻人,意气风发,赴琼林宴,饮东京酒,他们是一榜出身的同年,他们是帝国未来的希望。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几年之后,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法活动,会把他们撕成几瓣,再也无法回到起初。这十个人里,有五个新党,有五个旧党,新党中后来又自有成死对头的,旧党中,后来又有洛党和蜀党势同水火的,相争无已,谁能想到他们最初,竟是一起赴过琼林宴的呢。

比王安石小十一岁的吕惠卿在熙宁初年就经人介绍,认识了王安石,并且和王安石一见如故。他们对新法的理想,看法,是那样的相近和吻合,而吕惠卿不仅才华出众,还怀抱理想,不仅坚持不易,也深谙世事,能帮助王安石把变法进行到底。王安石对他的评价极高,“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当日新党之中,目王安石为孔子,目吕惠卿为颜渊。

所以王安石变法之后,吕惠卿马上成了变法的中坚人物,变法的章程起草,基本都出自他之手。在变法被质疑,连皇帝也坐不住的时候,也是吕惠卿坚持变法,和司马光在朝堂大辩论,让司马光无言以对,也因此被称为“护法善神”。

但是后世在网上辩论过的人都知道,靠当众辩论是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的,更无法改变一个本来就抱有成见的人的想法。汉朝盐铁大辩论,辩论几天,结果谁说服得了谁?

基本上辩论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我说,你根本没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然后你说,你根本没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然后我重申我的意思,然后你重申你的意思,然后就互相攻击,你攻击我强辞夺理,我攻击你不可理喻,你攻击我榆木脑袋,我攻击你顽固不化,反正意思都差不多,然后就开骂。

司马光和吕惠卿的辩论也是这样,最后吕惠卿红着脸,司马光板着脸,本来司马光就有地域岐视,认为福建人狡猾阴险——当时可是针对另两个福建人的,对于这个巧舌如簧的“福建子”能有什么好印象?司马光就对皇帝说,吕惠卿是个奸臣,都是因为他才让王安石背了很多骂名,王安石是个老实人,贤良却固执,不谙世事,被吕惠卿利用,吕惠卿自己搞的变法,却用王安石的名义推行,让天下人以为王安石也是奸臣,皇帝你要明察啊。皇帝当然不信,说我跟吕惠卿交谈过很多,他看事很清楚,做事也靠谱,是个美材。司马光说,象江充那样的奸臣,如果不是有美材,还当不了奸臣呢,他文采出众,有才干,但心术不正,皇上你要好好观察啊。这下皇帝也语了,很正常,如果看一个人不对劲,自然做什么都是不对劲的。

当然这还不够,他还给王安石写信,说吕惠卿是阿谀奉承之人,现在迎合你,将来你失势了,他就会出卖你。他这话也对,也不对,后来吕惠卿的确是背叛王安石了,但却不是因为王安石失势,而且他也从来没有背叛过新法,他对新法的坚持,甚至在王安石本人之上。

那么他与王安石开始情同师徒,相见恨晚,甚至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有些还是他和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一起写的,后来却反目,却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王安石的儿子和弟弟,以及吕惠卿不成气的弟弟,而最主要的,还是王安石的儿子和弟弟。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还得从那个叫郑侠的正义感爆棚的爱画画的年轻人说起。

话说那个时候正好京城一带有旱灾,好多天不下雨,农民没吃的,就成群结队进城找吃的。然后那个叫郑侠的年轻人画了张流民图发到了网上,名字就叫,“看看变法之后的老百姓是什么样子”,反正就是逃难百姓的种种惨状,然后还有对比图,新法之前,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在家里种田,新法之后,他们在外面流浪。

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很快在大宋微信圈里转疯了,很多人点赞,很多人说“愤怒,这都是王安石这个奸臣造成的”,还有人说,“把新法废了老天才会下雨”。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不都是扯淡么?中国地处季风亚洲,本来就是旱涝频仍,旱灾跟王安石有什么关系?但是你控制不了人们的感动和愤怒啊。而且最要命的是,宫里老娘们,皇帝的奶奶呀妈妈呀媳妇儿呀都感动和愤怒了,皇帝终于顶不住了。再加上皇帝到底年轻,也害怕真的是自己做错了事,惹怒了老天爷。要不,让王安石避避风头试试看?

事到如此,王安石当然也累啦,心累,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在意天变不要在意人言,还是掉链子,算了,我请辞吧。这个时候吕惠卿还是极力挽留,让他的同党每天变着姓名上书请求留下王安石。,但反对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王安石并没有留下来,而是离任之后,让“传法沙门”韩绛当了宰相,让吕惠卿当了副宰相。这个配置还是说得过去的,两个人都是死硬的变法派,韩绛为人比较大气,能掌握大局,吕惠卿有才干。而吕惠卿也不负重托,让很多地方官上书陈述新法之利,在关键时候给皇帝打气,让新法能始终坚持下去。又派人赈灾,让灾荒尽快过去。

可没想到,他前脚走,变法派阵营后脚就出了问题,一个叫曾布的变法派攻击掌管市易务的吕嘉问,并且攻击市易法和免行钱。他大概是认为皇帝既然迫于皇族和后党的压力,那么这个得罪皇族的市易法和免行钱如果被免的话,大约能比较有利吧。而在变法初期就和曾布不太合得来的吕惠卿,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把曾布和吕嘉问一起罢免了。

曾布虽然没有完全背叛新法,可在新法存亡未定之际横向开炮,也的确是比较过份的。吕惠卿用铁腕手段对付他们俩,倒也说得过去,只是曾布和吕嘉问从此成了死对头,而曾布和吕嘉问又分别跟吕惠卿成了死对头,王安石才走没几天,新党就成了这个样子,也的确叫人心寒。

但最坏的事还没有到了,最坏的事要等到王安石复出之后了。那又是什么事情呢?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6-01-09 12:56:30 +0800 CST  
五十一 吕惠卿和王雱


跟王安石不太一样,王安石虽然也外放了一些言官,但总体上,对反对派还是比较容忍的,遇到激烈的反对,他无非是在皇帝面前耍耍小性子罢了。可吕惠卿不一样。

吕惠卿在皇帝面前是不敢耍小性子的,对于皇帝,他还没那么重要。而且他的性格也跟王安石不一样,王安石是彪悍的人生无须解释,而他呢,是冷酷到底。这么跟你说吧,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说得好听点,他是个有仇必复的人。

他对新党人物曾布和吕嘉问尚且铁腕贬谪,旧党人物就可想而知了,比如一个叫李师中的反对新法反对得很厉害的,就被他拿了个罪名外贬了。一时倒也弄得朝野肃然,谁也拿他没办法。

他还有个跟王安石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王安石变法,还比较注重民生,而他不是,他只注重结果,只要能提高财政收入,过程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变法过程中,有的地方官为了政绩,多少了钱,只要这个钱是上交国库,不是自己吞了,那都没事。比如他弟弟吕和卿就给他出了个类似于刘野猪时代算缗和告缗的主意,就是让百姓自己申报财产,上交两成的财产税,如果漏报就犯法,如果举报他人为实,能得到被举报人财产的三分之一。很多人都晓得的,让汉朝元气大伤,让中产人家几乎都破产的,还不是盐铁专营,而是这个算缗和告缗。可这种天怨人怒的主意,吕惠卿居然也用了。

吕惠卿对他弟弟的偏信还不止这一件,他另一个弟弟吕升卿不学无术,可吕惠卿居然让他当了皇帝的老师,给皇帝上课。他哪会讲什么课啊,就只好讲些怎么赚钱怎么理财的事情,一谈到五经,就只好暗示别人代他回答。

于是你应该也能想到,这让那些正义感爆棚的旧党如何忍受得了。很快的,那个叫郑侠的爱画画的年轻人又出手了。他又画了两幅图,一幅是“正直君子社稷之臣图”,另一副是“邪曲小人容悦之臣图”,讽刺吕惠卿是李林甫,卢杞。吕惠卿可不是王安石,哪里能容忍他没事拿他画画儿当消遣玩,就干脆把他贬到福建江西交界的大山里面做个小地方官,那里山清水秀,去那画画吧亲。

这事还没完,吕惠卿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打击政敌的机会,他又借郑侠之事,把另外两个人拉下了水。

哪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旧党里的温吞水冯京,就是说他虽然反对新法,却一直温吞水一样反对,脾气好得没话说,让人没办法,可吕惠卿有办法,就说他和郑侠勾结就好啦。另一个人就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

为什么吕惠卿要打王安石弟弟的主意呢,因为王安石这个弟弟是个死不改悔的旧党,曾经侮辱过吕惠卿,在吕惠卿和王安石交谈时当面劝他哥哥要远离奸佞,还说他之所以拼命反对新法,是怕有一天他哥哥会害得家破人亡,他要提前想好退路。吕惠卿是个有仇必复的人,以前也许看在王安石的面子上还留了一手,现在王安石走了,自然也不会放过王安国。可巧王安国跟郑侠还满谈得来,哪怕郑侠没事就攻击王安石是奸臣,王安国也能和他聊得来。

但虽然王安国是个连哥哥都骂的死不改悔的旧党,他毕竟是王安石的亲弟弟啊。这件事在王安石眼里会怎么想不知道,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肯定是对吕惠卿有些想法了。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是个天才,在少年时代就留下了通常属于天才的那些颖悟的故事,而且还在王安石拜相之前就中了进士,少年成名,十八岁前就著书立说,可以这么说吧,如果生在魏晋,说不定就是王弼一流人物。可惜在这时,他却卷入了一场奇怪的变法,他成了父亲的狂热信徒,他鼓吹商鞅,还认为既然要变法,就要象商鞅那样做。他当然容忍不了吕惠卿取代父亲的位置还没有让出来的意思,而且还对叔叔下手。

这事还没有完,后来没几天,皇帝要搞郊祀大典,按例要大赦天下的,然后吕惠卿建议皇帝让王安石当节度使。这个听上去很美,节度使是重臣才会有的荣誉性职务,但问题是现在是大赦天下的时候,这个时候复官,岂不说明王安石有罪么,被赦免的罪,那也是罪,以后还怎么复相哪。这个也许是吕惠卿当了一段时间的宰相,觉得顺风顺水,靠自己也能搞定变法,恋栈之心遂起,就不想王安石回来了吧。

王安石和他儿子王雱有什么想法不知道,同为变法派主力的韩绛有想法了,他偷偷劝皇帝让王安石回来。王安石回来后,倒也跟没事人一样,照样和吕惠卿和衷共济,情同师徒。但是他的儿子王雱却看不下去了,他无法容易一个叛徒出入自己家中。可巧,吕惠卿又在这时,做了件不太对得起王雱的事,那是什么事呢?

原来皇帝赵顼在王安石回来后,给几个人授那种中看不中用的官职时,也给了王雱一个龙图阁直学士。这虽然是个虚职,可也是美职,要不就不会包拯最后以这个为名了,王雱心下窃喜,按惯例推辞了下。然后吕惠卿下了个绊子,他对皇帝说,王雱年纪太轻,不必授这么好的职,不如顺手推舟同意了他的推辞吧,如果同意了,大家不会认为是因为王雱有才,还会认为是沾了他父亲的光呢,对王安石的声名也不利啊,皇帝就答应了,王安石也点点头表示同意。可王雱彻底怒了,凭什么呀?我爸爸对你那么好,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我不就是对你有点反感么,至于下绊子挡我的仕途么。

话说他想了个办法,他找了一个叫邓绾的人,开始收集吕惠卿的黑材料。邓绾就是新党里的打手,脸皮极厚,有名言“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时任御史台长官,专门审官的官,帮过吕惠卿整对手,现在王安石回来了,正好再换门庭。而吕惠卿不管如何有才干,能变法能理财,甚至也能治军,但有他那几个弟弟,黑材料还是很好找的,当时有个叫蔡承禧的弹劾吕惠卿,说他弟弟吕升卿当主考官时,录了他的内弟万通,这事有点捕风捉影,所以要加把火,比如他们兄弟在华亭县强借五百万贯,又在秀州强买田地,这就够份量了。一个邓绾可能还不够,那就再加上个吕惠卿的对头吕嘉问,一起来办吕惠卿的案子。

这事是王雱做的,但吕惠卿岂能相信王安石不知道?又岂是一个能容得了这样事体的人?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上书弹劾王安石“矫诏违命,罔上欺君”,这个幸好是宋朝,要是在别的朝代,欺君可都是死罪啊。为了证明他说的对,他还拿出了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其中多有叫他不要跟皇帝说的话。你知道的,当日皇帝赵顼和王安石曾经赌咒发誓互不隐瞒的,皇帝这下有多伤心。皇帝伤心之余,倒也没有治王安石的欺君之罪,只是把弹劾吕惠卿的,还有吕惠卿弹劾他的,都拿给他看,意思就是你看看你这些人干的好事,你知道吗。王安石表示,我真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啊。皇帝说,那就回家细想。

不知道王安石是怎么想的,只知道“护法善神”吕惠卿被贬谪,从此无论新党旧党,都不喜欢他。而“传法沙门”韩绛心灰意冷,就此辞职。他的儿子王雱呢,看到闯下弥天大祸,急火攻心,就此英年早逝。王安石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失去了左膀右臂,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有人说他还有个儿子叫王旁,可想想就知道,王安石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念起来一样,这不是笑话么,无非是看到王安石无后,心下难安罢了——他还剩下什么?

王安石也走了,现在,只剩下皇帝赵顼自己了,他又将把变法带向何方呢?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6-01-13 08:29:05 +0800 CST  
五十二 苦命皇帝


这可能真的是命吧。他和刘野猪,同样承平日久然后想有所作为,但是成败,褒贬,功过,相去那么远。

他在位七年,发生了一场旱灾,然后有人上了个《流民图》,然后就成了新法的祸害了,但是刘野猪的时候,天下户口减半,又有多少是自然死亡呢?他推行新法,有几个人为了反保甲法把自己弄残废,有人为了不交免役钱把自己搞穷,就弄得众议纷纷,而刘野猪搞算缗告缗,中产之家尽皆破产,也没什么,照样是“汉武大帝”。他攻打西夏,败了两仗,几乎成了千古罪人,但是刘野猪为了一匹马劳师远征,丧师八万,也没有什么事,直到末年,天下户口减半,才下了罪已诏,但也只是不继续开边而已。

说实在的,还真是命啊。刘野猪登基之后没过几年,皇族,功臣和外戚,所有反对的力量都衰弱了。皇族经过七国之乱,推恩令一下,基本没有力量,什么江都王淮南王,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平定。功臣集团呢,经过八十年子孙相传,也所剩无几,先帝时代的周亚夫几乎是他们的遗响。唯一的障碍,是坚持黄老治国的太皇太后,可毕竟老啦,没几年也就去世了。至于文官集团,天哪,这年头有文官集团这种存在么?能做官的,除了勋贵子弟,除了花钱捐官的阔佬,不就是自己身边那些让自己赏识的“郎”么。至于刚刚才兴起的儒学,不过是刘野猪为了打击黄老学说的工具罢了,想想秦火才几年,天下又有几个读书人啊亲,就是有几个人不清头,想用董仲舒的灾异学说反对国家政策,马上也就被抓进去了,怕什么。

而再看看赵顼呢,外有无处不在的,离开他们几乎一事无成的强大的文官集团,内有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亲兄弟,全都反对变法,而她们身后,还有强大的祖宗之法,那是任谁也无法反对的。他是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他说,“朕好孤寒”,谁又能理解他的苦衷呢。

说起来,刘野猪也真是命好啊。他用人只有一个原则,任人唯亲,跟谁玩得好就用谁,他用将也只有一个原则,就是用小舅子。他出去找女人找来了一个小舅子卫青,然后再附送了一个侄子霍去病。再后来他找女人找来了小舅子李广利的时候,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但是没关系的,最困难的时期都过去了。如果他先遇到的是李夫人呢?可人家就是命好,第一次搞外遇就能找对女人,找来一个有会打仗的弟弟和侄子的卫子夫,而不是两个弟弟要么是绣花枕头要么是坊间乐师的李夫人。

但是再看赵顼,他有机会搞外遇么?他身边的女人,从老的到小的,都反对变法好不好?好不容易还颇有些武略,也立了些边功的,太后的叔叔高遵裕,结果这一次,却正是这个舅姥爷导致伐夏大败了。那就再打一次吧,用的人里,还有对城守武略器具都非常有研究的大科学家沈括,结果这一次,又是大败。你说这都什么命哪。

然后呢,命好的刘野猪建了无数宫室,到处打猎,到处游玩,到处玩女人,做了四十多年皇帝,最后玩成了“武帝”,至于国家虚耗,天下户口减半,没关系,下个罪已诏,后面卫子夫娘家还有一个叫霍光的替他擦屁股,再后来,卫子夫那个倒霉的废太子刘据,死之前还在民间留了个皇孙,后来搞了个宣帝中兴,最后他被后世人惊呼“汉武大帝”。这才是人生赢家啊,死了都有人替他收拾烂摊子,那个卫子夫是不是前世欠他刘野猪的啊。

而他呢,他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却英年早逝,只做了十几年皇帝,成了不知道说什么好的“神宗”。后面呢,一个儿子跟他一样英年早逝,另一个儿子没心没肺,把刘野猪的荒唐事学了十成十,却既没有那等好命,搞得亡了国。你说这都什么命哪。

啊,对了,这个苦命皇帝赵顼,在王安石丧子之后再一次离开的时候,没有再一次挽留,他自己挑起了变法的大梁。就是说,如果说熙宁年间的变法,是王安石挑大梁,吕惠卿和韩绛为左膀右臂,赵顼只是替他们站台打气的话,那么元丰年间的变法,只有赵顼一个人担纲,然后再加上几个变法派硕果仅存的人站台打气。

但是即使这样,元丰年间的变法,还是算不错的。这一点,后世的朱熹说了句话,他说赵顼之所以没有再让王安石回来,是因为他把王安石的那一套都学会了,自然学会徒弟饿死师傅,不必再让王安石回来了。但是你以为赵顼愿意这么做么?古来的哪一场变法,是皇帝自己当主力下场的?

元丰年间,赵顼基本上做了三件事。一件是继续变法,一件是改官制,一件是伐夏。

继续变法,他现在面对的压力,只会更大,不会更小。宋朝的官员你是知道的,犯下再大的错,基本上也不过贬谪,如果贬到苏杭那等地方,游山玩水之余,说不定还能留下点英名,贬到琼州之类的地方要麻烦一点,但也不至于死,毕竟以宋朝的薪水,做官总比做民好吧。所以宋朝的官员,无论坚持理想还是坚持既得利益,那都是能死抗到底,哪管对面是宰相,还是皇帝。赵顼没有王安石和吕惠卿一帮人替他辩论,只好采取终极大法,反对新法的,一律贬出去。

如果这还不行,那就发大招,于是,在他的支持下,一个以苏轼为突破口,牵连到旧党名臣二十九人的“乌台诗案”正式出炉,只是可惜的是,有新党王安石和章惇等人求情,又有太后的干预,最终不了了之。但是,反对新法的,应该也是很少了吧。

改官制呢,他总算把临时工官员现象给治理了,他让“台、省、守、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以制禄”,就是说,把只领工资不干事情的官职都除掉,以后么,做什么事情,领什么工资,工资按级别大小发放就好啦,不必再搞一堆官职专门用来发工资。而且之间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不是都变成了空架子么,一二把手是只领工资的虚职,“权知”“权判”的行政助理掌握实权,而且实权还基本上被分割走了么,现在都给我回来。三省六部制重新走起,除了军事仍由枢密院掌握外,其他五部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权力,而三省长官也成了实职,尚书左右仆射,分别兼职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成了现在的宰相。

这个力度真的是一点也不比王安石在的时候小。可谁也没有想到,在最后一件事,伐夏的事情上,他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布于 2016-01-16 11:39:34 +0800 CST  

楼主:还是定风波

字数:111943

发表时间:2010-11-07 06: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2-18 12:11:42 +0800 CST

评论数:145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