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长篇连载)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1



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 笼罩帝国上空的魔咒



凡天下之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此乃颠扑不破的规律。
三国兴起,乃是由于东汉衰落。东汉衰落的原因,与其他王朝相比,显得十分特别。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尝言:“国恒以弱丧,而汉独以强亡。”这简直是一个悖论,强大怎么会亡国呢?
纵观中国历史,王朝的衰亡,与国家军事力量的下降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对外战争的失败,往往是灭亡的导火索。中国几个比较重要的王朝,如唐、宋、明、清,其衰亡的过程与外敌压迫有直接的关系。
可是东汉则不然。
自光武帝开国,东汉近两百年的历史,帝国的军队几乎无敌于天下。周边的蛮族势力,无论是匈奴、羌或乌桓,都不是东汉的对手。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被打得落荒而逃,远遁中亚;即便到了东汉后期,汉军的战斗力仍是雄视天下。
以段颎平东羌为例,这位东汉盖世名将,在征羌最后一战中,以战死四百人的代价,歼灭羌军三万八千人,创造了冷兵器时代令人瞠目结舌的辉煌战绩。鲜卑在北方的崛起,一度对东汉帝国构成巨大的威胁,只是这个游牧民族由于内乱而很快衰落,终究未能撼动东汉超级强国的地位。
既然东汉帝国如此强大,为何会“独以强亡”呢?
大帝国何以会走向分崩离析,最终导致群雄割据,三国并起呢?
祸不起于萧墙之外,而在萧墙之内。
大帝国如同一个身强力壮的壮汉,表面上看起来神勇无敌,可是体内已是疾病缠身,五脏六腑不知不觉地腐烂掉了。这是因为有两大毒瘤在作怪,其一叫外戚,其二叫宦官。
外戚与宦官,每个朝代都有,可论及其带来的惨烈祸害,没有哪个王朝能与比得上东汉。东汉宫廷斗争血腥而残酷,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轮流作庄,相互倾轧,令帝国的中枢组织一步步坏死,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治。
宦官之祸与外戚之祸又是如何酿成的呢?
是什么土壤培育出外戚与宦官这两朵邪恶之花呢?

有果必有因。
这个因,很令人惊讶。
当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时,发现东汉的皇宫,似乎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上空飘荡着不散的咒语。命运之神似乎有意捉弄高高在上的皇室,皇帝与皇后都被一种不可言说的宿命所左右。
宿命之一,东汉皇帝多是短命。
东汉总共有十四个皇帝,活过四十岁的只有三个,分别是前两任皇帝光武帝(六十二岁)、汉明帝(四十八岁)与末代皇帝汉献帝(五十三岁)。其余十一位皇帝,没有一个超过三十五岁,甚至有三个婴儿皇帝,没活过三岁。短命皇帝之多,在中国各个朝代中堪称第一。在我们的想象中,皇帝吃穿不愁,还有一大堆宫廷御医不时望闻问切,就算不长寿,也不致于连续十一任皇帝都活不过三十五岁吧。
但事情就是这么离奇古怪。
莫非皇族有先天的遗传病,或者被下了毒咒?
看来,皇帝的职业不值得羡慕。
宿命之二,东汉皇后大多不生育。
皇后的数量要比皇帝多,一个皇帝可能有两、三个皇后。我们知道,皇后生的儿子是嫡子,要继承皇位的。东汉十四个皇帝,除开国皇帝光武帝是自己打天下的,其余十三个皇帝都是继承大统。这十三个皇帝里,有几个是皇后所生呢?只有两个,其余的十一个都不是。
皇帝短命、皇后不生育,与外戚之祸、宦官之祸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而且有直接的关系。

皇帝短命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继位者都是未成年的小孩甚至婴儿。除了前三任皇帝之外,其余的十一位皇帝,登基时无一人超过十五岁,全部是未成年人。登基时年龄最大的是汉桓帝,当时也只有十四岁。这些未成年人要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显然力不从心,太后临朝听政就成必然了。
太后作为一个女流之辈,久居深宫,没有能力约束众臣,只能信任自家的兄弟、亲戚,这便导致了外戚势力的兴起。
更糟糕的是,这些皇帝大多不是太后的亲生儿,与太后没有血亲关系。太后显然更愿意把权力交给与自己有着血亲关系的外戚,而不是皇帝。小皇帝们自从登基后,便受到太后—外戚势力的压迫,内无实权,外无可以引为羽翼的臣僚,即便他们长大成人,也改变不了大权旁落的现实。
只有一个办法能夺回大权:政变。
别的朝代是臣子搞政变,东汉是皇帝搞政变。皇帝搞政变,无一例外,都是靠宦官的帮忙。汉和帝政变,整垮了窦氏外戚;汉顺帝政变,整垮了阎氏外戚;汉桓帝政变,整垮了梁氏外戚。
大致说来,东汉宫廷长期存在两大利益集团,一为“太后—外戚”集团,一为“皇帝—宦官”集团,两大集团势力此消彼长。一般规律是这样的:皇帝登基之初,太后临朝,外戚力量雄厚;然而外戚集团最终几乎无一例外地被铲除、连根拔起,宦官势力取而代之,直到皇帝死后,新的外戚兴起为止。
太后临朝必用外戚,皇帝夺权必用宦官。
宦官之祸,比外戚之祸还严重。
在外戚集团中,还有过几个识大体的人,能够扶植朝中正义力量。而宦官集团中,几乎没有哪个握有权势的宦官能为国家、百姓做点贡献,他们做的事只是陷害忠良、排斥异己、结党营私、作威作福、贪赃枉法、鱼肉人民。
当这个帝国的内脏败坏、衰竭之时,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2 09:25:00 +0800 CST  
三国被写烂了,想动笔真是踌躇。
只是既写完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何妨接着说呢?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2 09:40:48 +0800 CST  
回复第2楼,@独孤浪子110

沙发!楼主终于写三国了!其实只要选好角度,三国未尝不能写。
--------------------------

歇笔几个月了,总想写点东西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2 14:16:35 +0800 CST  
谢谢以上各位朋友。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3 08:37:01 +0800 CST  



《鼎立天下》-2


三国时代名臣诸葛亮曾这样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在诸葛亮看来,东汉政局之所以无法挽回,乃是汉桓帝、汉灵帝时代“亲小人,远贤臣”的必然结果。
汉桓帝、汉灵帝时代,帝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简单说来,就是外戚擅权、宦官用事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外戚权臣梁冀统治的时代,是整个东汉史最黑暗的时代。梁冀猖獗到了什么地步呢?连皇帝都敢杀!他大权独揽、目空一切、飞扬跋扈,虽为外戚,实则形同太上皇。年仅九岁的汉质帝在忍无可忍之下,当着他的面说了一句:“此跋扈将军也。”这一句话,让小皇帝丢了性命。梁冀暗中命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杀汉质帝。紧接着,他又处死朝中最为正直的大臣李固、杜乔,遂令天下士人敢怒而不敢言。梁冀一手遮天,陷害忠良,结党营私,奴役百姓,天下生杀权柄,全在他一人之手。

毒死汉质帝后,梁冀立了十五岁的汉桓帝,自己仍大权独揽。
在他看来,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都只不过是可以随时踩死的蚂蚁罢了。皇帝只是象征性地坐在至尊无上的宝座之上,呆若木鸡,机械地充当梁冀的传话筒。梁氏帝国看上去固若金汤,坚不可摧,这个权势家族出过七位列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根深叶茂,谁可撼动?
只要时机成熟了,刘氏帝国定会被梁氏帝国所取代。
梁冀对此毫不怀疑。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人,一个他本不该忽略的人。
这个人就是皇帝,汉桓帝刘志。
难道一个被密密蛛网捆绑住的木偶皇帝,也有翻江倒海的本领么?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若被逼上绝路,总能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能与勇气。木偶皇帝面对梁冀时,总是心惊胆颤,仿佛脑袋上被架着一把刀。这个皇帝当得够窝囊的,哪天梁冀若是心情不爽,皇帝说不定就一命呜呼了。
为了自保,汉桓帝鼓起绝地反击的勇气。梁冀爪牙广布于朝廷之上,汉桓帝甚至不敢依靠宫廷之外的大臣,他唯一能依赖的,仅仅只是皇宫内与梁冀有隙的几个太监。梁冀过于轻心了,他既低估了傀儡皇帝,也低估了几个不入眼的宦官。宦官们凭着守卫宫廷的羽林军及虎贲战士一千余人(为了凑人数,把马夫也派上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包围梁冀的老巢。
仅仅一天的时间,梁氏帝国灰飞烟灭。
梁冀及其夫人服毒身亡。
皇帝这一旷世豪赌,居然赌赢了,他赢回了权力,赢得了未来。

一个黑暗的时代结束了,大家睁大眼睛,等待光明。
帝国臣民盼星星,盼月亮,结果盼来的只是失望。
汉桓帝除暴并非为了安良,而只是夺回自己的权力罢了。去了一个梁冀,来了一堆宦官,政坛上依然黑云遮空、暗无天日。
皇帝得以翻盘,全靠几个宦官。东汉宦官权势本来就重,如今仗着政变之功,更加无法无天。宦官专权是皇权制度下变态的衍生品,这些皇帝身上的寄生虫一旦大权在握,无不祸国殃民,无恶不作。
在与外戚、宦官集团的斗争中,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悄然兴起。
富有正义感的士人们走到一起,他们深持传统的名教观念,重视人格操守,嫉恶如仇,淡泊功利,高蹈名节,是非观念明确,不肯随波逐流。他们被称为“清流派”,强调正义,与邪恶势力绝不做妥协。然而宦官集团仗着皇帝的撑腰,大兴“党锢之狱”,禁锢清流党人。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3 08:39:03 +0800 CST  
回复第13楼,@独孤浪子110

是我喜欢的文风,最爱大汉王朝的扩张那种风格,冷静,犀利、不拖沓!
--------------------------

谢谢鼓励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3 22:28:52 +0800 CST  
谢谢以上诸位。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4 08:44:01 +0800 CST  



《鼎立天下》-3


公元167年,汉桓帝之死,把清流党人与宦官集团的生死较量推向最高潮。
表面上看,清流党人胜券在握。
向来力挺宦官的老皇帝已死,新上台的汉灵帝不过才十二岁,大权落入外戚大将军窦武之手,而窦武正是清流党的支持者。堂堂一个大将军,手握天下兵权,要扳倒几个太监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吗?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宦官集团得悉清流党人的计划后,居然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劫持小皇帝,再次动用宫廷禁卫军的力量,矫诏捉拿窦武。
在宦官的反攻倒算之下,清流党大溃败。大将军窦武自杀身亡,太傅陈蕃被杀,清流党领袖纷纷被捕入狱。
当大太监曹节炮制一份所谓的“奸党”抓捕名单上交灵帝刘宏时,小皇帝显然对“奸党”的概念不清楚,他天真地问道:“什么是奸党?”
曹节回答道:“奸党就是相互勾结的党人。”
小皇帝听不明白,又问:“奸党犯了什么大罪,为什么非杀不可?”
曹节又说:“他们图谋不轨。”
小皇帝再问:“图谋不轨又怎么样呢?”
曹节看着呆头呆脑的皇帝,加重语气答道:“那就是企图夺陛下的江山社稷。”
小皇帝似乎明白了。既然要谋夺朕的江山,铁定是坏人了。
捕杀“奸党”的诏令下达,曹节转过身时,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笑得那么天真浪漫。
好人斗不过恶人,总是因为不屑使用卑鄙手段。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高尚者被卑鄙者踩在脚下,肆意蹂躏、折腾,直到彻底摧毁其肉体。清流党领袖李膺、杜密、范滂、虞放、朱寓等,不是被拷掠至死,就是自杀身亡。
“党锢之狱”从汉桓帝持续到了汉灵帝时代,前后长达十八年之久。士人精英遭到大肆杀戮,宦官势力如日中天,社会正义受到空前摧残。
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亲小人,远贤臣”。

从一开始,宦官们便左右着皇帝的意志。
终汉灵帝一朝,对宦官的宠幸毫不动摇。
无论是梁冀的外戚集团或是宦官集团,虽在政治上是对手,但在祸国殃民这点上,并无二致。
这里举一个例子。
大宦官王甫有个干儿子,名叫王吉。王吉本不学无术,有干爹撑腰,当了沛相。他大概是东汉历史上最坏的官吏了,此人有一大爱好:杀人。他任沛相五年,总共杀了一万多人,平均每年要杀两千多人,每月要杀两百人,每天要杀六七人。不仅如此,他杀人手段特别残酷。每杀一人,就将其尸体支解成几大块,扔在囚车上,四处展览。尤其到了夏天,天气热,尸体容易腐烂,他用绳子穿在骨架上吊起来,尸体发出的腐臭味数里之外可闻,路人都得捏着鼻子转过头,实是惨不忍睹。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简直是国将不国了。
官逼则民反,这是历史的铁定律。
从汉桓帝到汉灵帝,民众暴动日趋激烈,起义领袖自立为帝者不在少数。桓帝建和元年(147年),陈留人李坚起义,自称皇帝;和平元年(150年)扶风人裴优起事,自称皇帝;永兴二年(154年),蜀人李伯起事,自立为“太初皇帝”;延熹八年(165年),勃海人盖登起义,自称“太上皇帝”;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会稽人许昌(又称许生)起义,自称“阳明皇帝”。
以上所列举的几次暴动,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小民胆敢自称皇帝,显示出改朝换代的决心。对于走投无路的百姓来说,他们对东汉政府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了。至于没有打出皇帝旗号的起义,更是举不胜举。这些起义规模都不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狂风暴雨到来之前的预兆,东汉王朝已是摇摇欲坠了。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4 08:46:45 +0800 CST  
感谢诸位支持。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5 10:29:53 +0800 CST  



《鼎立天下》-4


二、大变局:黄巾起义(上)


催生大起义的,乃是一个神秘的宗教,它的名字叫“太平道”。
太平道的兴起,并非无源之水,其思想来源是黄老思想。“黄”就是黄帝,“老”就是老子,黄老思想就是道家思想。我们知道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可是黄帝有什么思想呢?其实黄老思想与黄帝没有多大关系。古代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崇拜权威,为了能镇得住人,就把自己写的东西,假托是黄帝写的。黄帝是华夏始祖,不都称炎黄子孙吗?譬如医学巨典《黄帝内经》,就是托黄帝之名了。
道家本是显学,自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学成为两汉官学,地位跃居百家之上,黄老思想遭到抑制,但在民间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并出现宗教化的趋势。东汉中晚期,冒出一本重要的道教典籍,名为《太平青领书》,省称《太平经》,这本书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光是流传至今的版本尚有数十万字,是不折不扣的大部头著作。
话说东汉末年,有一落魄儒生,早年刻苦研读儒家经典,想博取功名。只是他生不逢时,后世的科举考试制度还没出现哩,没有名师推荐官宦提拔,想挤身官场,谈何容易。想出人头地,却苦于没有机会,正当他失意之时,《太平经》给他给他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他扔掉儒家书籍,开始修仙,自号为“大贤良师”,传播宗教思想,并聚拢了一大批信徒。
他就是太平道教主张角。

我们看到很多宗教的教主在传道之初,总要有点医术,这是招揽信徒的最好手段。张角也不例外,他会点医术,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心理疗法。给人治病时,他要病人先下跪忏悔,然后让他们喝下符水。有些人会很奇怪,这种装神弄鬼的符水能治好人吗?现代的心理学研究认为,的确如此。只要一个人确信喝下这水是有奇效的,那么强烈的心理暗示,对身体的康复会起到单纯药物所不能起到的惊人效果。
当然,古代人对心理疗法不了解,有些人喝了张角的符水后,身体奇迹般地好转了,就容易把他视为神明。这一传十,十传百,张角的名气便越来越大。起初张角只是在巨鹿一带活动,经过十余年的经营,他的信徒已经达到数十万人之多,广布于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在大半个中国有很强的影响力。作为教主,他获得了神一般的地位,很多人甚至变卖自己的家产,前来投奔张角。
既然张角的影响力这么大,难道官府就毫不知情吗?
当然不是了。

无论是地方官府还是朝廷,对张角的存在都十分清楚。可是地方官府并不去镇压,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好事。汉代虽然推崇儒术,但并不排斥黄老,在西汉前七十年,黄老思想一度还成为汉王朝的主流思想。宦官揽权后,压制党人,禁锢儒家知识分子,迫害太学生,由于儒学标榜正义,宦官们还不太喜欢呢。
这个时候,以黄老思想为核心的太平道突然兴起,倒令地方官府觉得安全放心。黄老思想,清静无为嘛,不怕,掀不起波澜的。他们不仅不镇压,反倒称赞张角,说他“善道教化,为民所归”。
可是地方官府低估了张角。
当一个人从凡人走向神时,他又岂肯甘心为世俗的权力所羁绊呢?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5 10:35:19 +0800 CST  
谢谢诸位。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6 16:49:46 +0800 CST  



《鼎立天下》-5



张角改了个号,叫“太平道人”,这暴露了他的雄心。看看四周,这个世界太平吗?除了汉灵帝之外,恐怕没有一个人认为天下太平,特别是下层百姓,早感受到社会暗无天日,奸佞横行。谁不想渴望有一个太平盛世呢?张角确实厉害,他抓住百姓的心,在“太平”二字上做文章。这是有号召力的两个字,即便在一千七百年后,洪秀全不还打出“太平天国”的旗帜吗?
可见这贴“太平”两个字的膏药,可以让造反者反复使用一千七百年之久。
并非没有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司徒杨赐对太平道势力的扩张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遣散教徒,让他们回到乡里种田,这样张角可不攻自破。杨赐的属下刘陶也上书皇帝,力请悬赏通缉张角。可是皇帝正纵情于声色犬马,哪里有心思来管这等闲事呢?在他看来,天下光明祥和,何必大动干戈呢?

正当杨赐等人的奏折被晾在一旁时,张角已在加速暴动的步伐。
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教区,称为三十六方,大方有万余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每方都设立一个领导人,称为渠帅,相当于将军。不过在暴动之前,必须要先做好政治宣传,给诸位教徒洗洗脑。张角装神弄鬼作法,然后口中念念有辞:“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是说要变天了,大汉帝国的历史就要翻过去,而太平道的天堂即将来临。这种话,相当有鼓动力。因为太平道的教徒,多数来自下层百姓,文化程度也不高,不像清流党人那样会引经据典,但他们是切实感受到东汉帝国的黑暗与腐朽。此等腐朽帝国,要是不死,岂有天理?
除了喊口号之外,张角还要营造神秘的气氛。
他暗中派人混入京城,在京城各办事官署衙门的大门口,都用白灰涂上“甲子”二字。一时间,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笼罩京城。张角的手下大将、大方渠帅马元义在荆州、扬州一带聚集了数万教徒,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预言。同时,马元义还秘密派人携巨款前往京城,秘密贿赂中常侍封谞、徐奉,拉拢这两位宦官作内应,只要教徒攻打京城,他们就在皇宫内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东汉朝廷,建立新的政权。

计划很宏大,梦想很美好,可现实很残酷。
不是每个教徒都想革朝廷的命,有些人就是赶热闹的,谈不上有信仰。当马元义缜密筹划起义时,有一个教徒叛变了,写了封告密信,这封告密信很快落入朝廷大臣手中。汉灵帝被震惊了,没想到居然有一群暴民正在自己眼皮底下想造反呢。他立即下诏,逮捕马元义,并以车裂酷刑处死,就是五马分尸。
紧接着,大搜捕开始了。
凡太平道的教徒,一律杀无赦。
很快,有一千多名教徒倒在屠刀之下。朝廷的诏令快马加鞭送往冀州,勒令州政府火速把张角捉拿归案。情况紧急,必须马上起义!教主发布起义令,派人送达全国三十六方,约定起义时间为二月,起义标志是头裹黄巾。
是年为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即农历甲子年,公元184年。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6 17:05:51 +0800 CST  



《鼎立天下》-6



捕杀马元义,并没阻止黄巾起义的爆发。
宗教的号召力是巨大的。
太平道教主张角对起义密谋已久,虽然马失前蹄,暴动计划为朝廷所洞察,但他仍然能掌控局势,果断发动全国武装起义。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这场暴动由于起义军均头裹黄巾,因而在历史上称为“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的酝酿期长,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就是要推翻东汉政权,有精心的准备,在起义初期,义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三十六个教区同时起义,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太平道教徒焚烧地方官署,劫掠州郡,烽火连天,天下震动。这些州郡的刺史太守,多数是权贵子弟或买来的官,盘剥百姓有一套,听说暴动了,个个跑得比谁都快。黄巾军攻城略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控制许多州郡,生擒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
东汉政府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丢盔弃甲。一方面是因为准备不足,匆匆上阵;另一方面与东汉的军事制度有直接的关系。
与西汉相比,东汉的军事制度有明显的缺陷。
自从光武帝刘秀开国,便大力裁撤地方武装力量,诏罢各郡、封国的都尉官,后来又诏“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这两道诏令,令东汉一朝地方武装十分薄弱。东汉的武装力量大都集中在边疆地带以及京都一带,其余郡县、封国的兵力严重不足。相比之下,西汉时代的地方武装则十分强大,因此西汉两百多年历史,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国内叛乱,原因在此。
一时间,全国暴动四起,到处都是头裹黄巾的义军,连京师洛阳都岌岌可危了。
一向自以为天下太平的汉灵帝不免心惊胆颤,赶紧任命何进(何皇后的哥哥)为大将军,屯兵都亭,镇守京师。在战略要地函谷、太谷、广成、伊阙、旋门、孟津、小平津、轘辕等八大关口屯兵固守。

要派谁去镇压黄巾军呢?
别看东汉的皇帝昏君多,在任用军事将领上倒都中规中矩。
汉灵帝想到的第一个人选,便是时任北地郡守的皇甫嵩。为什么是他呢?皇甫嵩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伯父乃是一代名将皇甫规,皇甫规与段颎、张奂并称为桓帝时代三大名将,在与西羌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皇甫嵩自幼好学,在兵法上深得伯父皇甫规的真传,如今国家动荡,正是用人之时,皇帝自然就想到他了。
皇甫嵩晋见皇帝后,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军事主张,只是说了两点:第一,朝廷必须解除党锢,释放被捕的清流党人,恢复他们的政治权利。若是清流党士人集团与黄巾起义军合流,那么局势就失控了。第二,皇帝应该拿出私人钱财与马匹,赏赐给军队,以鼓舞士气。
看来皇甫嵩确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他一眼就看穿黄巾暴动的原因,乃是在于朝廷太腐败。十八年的党锢之狱,正直的官员要么被杀,要么被捕,要么被流放,若不平反,难平天下人之心。
在皇甫嵩的争取下,清流党人总算得自由,这对平定叛乱起来积极的影响,帝国黑暗的天空毕竟露出一丝光亮。为了剿灭黄巾军,汉灵帝不惜动员全国兵力,委派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各率一支精兵,讨伐黄巾军。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9 21:06:48 +0800 CST  

更新无定期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6-29 21:28:03 +0800 CST  



《鼎立天下》-7




在平黄巾之乱中,皇甫嵩表现最为抢眼。
皇甫嵩与朱儁各率两万人马,进攻黄巾军所盘踞的颖川。根据皇甫嵩的计划,两路人马分进合击,对敌人实施合围,立足于歼灭战。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朱儁这一路人马遭遇黄巾将领波才的伏击,才行到半路就吃了一个大败仗,不得不退出战斗。黄巾军得手后,转而进攻皇甫嵩。
由于朱儁退出战斗,皇甫嵩这一路人马已成孤军,在人数上又远不及黄巾军,不免十分被动。黄巾将领波才仗着人多势众,疯狂进攻,把皇甫嵩军包围在一个名为长社的地方,里三层外三层。在他看来,汉军已是瓮中之鳖了。
可是波才错了,因为他面对的是一名伟大的将军。
这时皇甫嵩的处境十分糟糕,不仅被团团围困,更要命的是恐慌情绪在士兵中蔓延。黄巾军不仅穿着古怪,还不时装神弄鬼,搞得人心惶惶。皇甫嵩并没有乱了分寸,他镇定自若,长社虽然只是小城,但有坚固的城墙,黄巾军人数虽众,一时间想攻破却非易事。
要如何挫败敌人呢?
皇甫嵩登上城墙,细细观察黄巾军的营地。此时已是夜幕降临,风声四起,只见城外布满营垒。突然间,他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破敌之计已了然在胸了。
黄巾军的成员都是贫穷的农民,虽然人数多,但对行军作战毕竟颇为生疏。他们简陋的篷帐是用茅草所搭,而且密度很大,只要采用火攻,借着风势,便可轻而易举烧毁。想到这里,皇甫嵩马上组织一支敢死队,手持火把,突袭敌营。黄巾将领波才自以为优势在手,哪能料到敌人竟然胆敢前来偷袭呢?还未做好迎战准备,官军就冲到营前,纷纷把火把掷出,扔到茅草堆上。
很快,黄巾兵营内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皇甫嵩绝不会放弃反扑的良机,他一面派一小部分人在城头上擂鼓呐喊,一面集结主力部队,打开城门,猛攻敌营。黄巾军既要灭火,又要分兵抵挡皇甫嵩的进攻,顾此失彼,狼狈不堪。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个时候,黄巾军营后侧杀声四起,汉军的一支奇兵不知从哪冒出来,加入这场混战。霎时间,黄巾军的心理防线土崩瓦解,四处逃窜,溃不成军。
别说黄巾军给打懵了,皇甫嵩心里也直犯纳闷,怎么突然来了援兵呢?

来者何人?
正是我们三国故事的主角之一:曹操。
关于曹操早年的一些故事,我们且放在后文集中叙述,这里说说他怎么跑到了长社。此时曹操的军职是骑都尉,就是一名骑兵指挥官,任务是协助清剿颖川的黄巾军。他既不隶属于皇甫嵩,也不隶属于朱儁,是一支独立的武装。我估计曹操的军队应该不是正规军,而是招募来的游击队。古代的游击队,与我党领导下的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是有所不同的,是指流动性强、机动性强的部队,用于奇袭、侧击,救援等任务。
曹操的这支部队,并非主力部队,但他志大才雄,渴望参加战斗,既能锻练自己的军事才能,又可以博取功名。当他得知朱儁的主力被击败后,料想皇甫嵩势必陷入困境,便匆匆来援。只是皇甫嵩智谋过人,在曹操到来之前,已经牢牢控制战场的主动权了。
不管怎么说,曹操是立了一大功。
长社解围后,朱儁也率着残兵败将前来与皇甫嵩、曹操会合。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三人各率自己的部队,对黄巾军穷追猛打。在精锐的汉军面前,黄巾军全然不是对手,前后被杀数万人之多。
这是黄巾起义以来,政府军所取得的第一场大胜仗。
惴惴不安的汉灵帝终于可以喘一口大气了,他龙颜大悦,封皇甫嵩为“都乡侯”,曹操迁为“济南相”,朱儁功过相抵,既无迁赏,也无责罚。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7-13 09:45:35 +0800 CST  
回复第67楼,@莫愁看到吾也愁

君山兄辛苦了!期待下文。

--------------------------

谢谢,不辛苦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7-13 15:17:06 +0800 CST  
回复第65楼,@linzh97

楼主人才,写的很好
期待下文
--------------------------

谢谢鼓励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7-13 15:17:56 +0800 CST  
回复第62楼,@Hubu2012007

张角的太平道,张鲁的五斗米道。在战乱年代,都开始信道,并且从白马寺传来的佛教也开始盛行。只为找到内心的宁静
--------------------------

不只是内心宁静,更是一种力量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7-14 06:11:47 +0800 CST  
@海边观潮2009 61楼 2014-06-30 18:02:08
慕名而来,学习!
-----------------------------
欢迎:)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7-16 09:05:53 +0800 CST  



《鼎立天下》-8



三、大变局:黄巾起义(下)

战争仍在继续。
皇甫嵩没有停止攻击,他与朱儁联手,进攻汝南、陈二郡。黄巾军一败再败,这种失败对宗教徒的心理造成强烈的挫折感。他们开始困惑了:无所不能的天神为什么没站在他们这一边呢?信心的崩溃,导致了战场的崩溃。平定颍川、汝南、陈三郡后,皇甫嵩又接连打败了东郡、南阳的黄巾军。
在另一个战场,北中郎将卢植也取得重大胜利。
他与张角对垒,屡战屡胜,杀、俘一万多人。看来张角虽然人多,但军队训练水平并不高,也没有高明的将领,想打赢这场战争,显然难度很大。张角溃退后,退往广宗,据城固守。卢植把广宗团团围住,在外围筑高墙、挖深壕,打算困死张角。
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帝派了宦官左丰前来视察军情。
左丰对军事懂个屁,只把这差事当作发财的良机,到了兵营后,张口要钱。卢植本是正直之人,如今大敌当前,军费捉襟见肘,哪来的钱贿赂宦官呢?不给。
左丰气坏了,回到首都后,直接找皇帝打小报告:“广宗贼容易破,只是卢中郎将固垒息兵,只怕是要等老天爷惩罚张角吧。”胡说八道一番后,左丰偷偷扬起眼角瞥见皇帝的脸阴沉得难看,他幸灾乐祸地心花怒放了。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啊。卢植还正为剿灭黄巾贼而费尽脑力,忽然听得圣旨到,在宣旨宦官身后,分明摆放着一辆押解囚犯的槛车。不必接旨,卢植已意识到结局,唯有苦笑之后的一声长叹。一军主帅,转眼间成了囚徒,被押往洛阳。罪名是“逗留畏敌”,判处死缓(减死一等)。
十几万的黄巾军没能打垮卢植,一个小小的太监就把他拉下马了。

接替卢植的将领,便是大名鼎鼎的董卓。
董卓是东汉军队中的一员悍将,他身强力壮,性格粗野,勇猛好斗。早年他在名将张奂麾下,在一次与先零羌的战斗中,表现出惊人的勇敢精神,取得斩、俘万人的重大胜利。此役也奠定了董卓在西北军中的地位与声望。董卓固然善战,但他只是以剽悍、勇猛见长,论及兵略却非所长。他的军事素养与皇甫嵩相比,差距是很大的。董卓被任命为东中郎将,接管卢植的军队。他自以为是,丝毫不把黄巾军放在眼里,上任伊始,便气势汹汹地对黄巾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结果却一败涂地。
才打了一仗,董卓就被撤职了。
看来还得依靠皇甫嵩。皇帝下诏,由皇甫嵩接管董卓的部队,负责围剿张角。










楼主 醉罢君山  发布于 2014-07-16 09:09:03 +0800 CST  

楼主:醉罢君山

字数:248301

发表时间:2014-06-22 17: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2 06:57:03 +0800 CST

评论数:11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