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韩非子》

八说第四十七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者,官职旷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刚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毁,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无术以任人,无所任而不败。人君之所任,非辩智则修洁也。任人者,使有势也。智士者未必信也,为多其智,因惑其信也。以智士之计,处乘势之资而为其私急,则君必欺焉。为智者之不可信也,故任修士者,使断事也。修士者未必智,为洁其身、因惑其智。以愚人之所惽,处治事之官而为所然,则事必乱矣。故无术以用人,任智则君欺,任修则君事乱,此无术之患也。明君之道,贱得议贵,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智者不敢欺,愚者不得断,则事无失矣。
察士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令,夫民不尽察。贤者然后行之,不可以为法,夫民不尽贤。杨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干世乱而卒不决,虽察而不可以为官职之令。鲍焦、华角,天下之所贤也,鲍焦木枯,华角赴河,虽贤不可以为耕战之士。故人主之察,智士尽其辩焉;人主之所尊,能士能尽其行焉。今世主察无用之辩,尊远功之行,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博习辩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则国何得焉?修孝寡欲如曾、史,曾、史不战攻,则国何利焉?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不作而养足,不仕而名显,此私便也;息文学而明法度,塞私便而一功劳,此公利也。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赏功以劝民也,而又尊行修,则民之产利也惰。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搢笏干戚,不适有方铁铦;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狸首》射侯,不当强弩趋发;干城距冲,不若堙穴伏橐。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古者寡事而备简,朴陋而不尽,故有珧铫而推车者。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然则行揖让,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处多事之时,用寡事之器,非智者之备也;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故智者不乘推车,圣人不行推政也。
法所以制事,事所以名功也。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是以拔千丈之都,败十万之众,死伤者军之乘,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小害计其大利也。夫沐者有弃发,除者伤血肉。为人见其难,因释其业,是无术之事也。先圣有言曰:"规有摩而水有波,我欲更之,无奈之何!”此通权之言也。是以说有必立而旷于实者,言有辞拙而急于用者。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贞廉而远利也,石不能为人多少,衡不能为人轻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事也。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利,货赂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
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策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则憎心见于下;易诛,则妄杀加于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不能为富民者也。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
书约而弟子辩,法省而民讼简,是以圣人之书必著论,明主之法必详尽事。尽思虑,揣得失,智者之所难也;无思无虑,挈前言而责后功,愚者之所易也。明主虑愚者之所易,以责智者之所难,故智虑力劳不用而国治也。
酸甘咸淡,不以口断而决于宰尹,则厨人轻君而重于宰尹矣。上下清浊,不以耳断而决于乐正,则瞽工轻君而重于乐正矣。治国是非,不以术断而决于宠人,则臣下轻君而重于宠人矣。人主不亲观听,而制断在下,托食于国者也。
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意欲不宰于君,则不可使也。今生杀之柄在大臣,而主令得行者,未尝有也。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同威,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有土之君,说人不能利,恶人不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可得也。
人臣肆意陈欲曰"侠”,人主肆意陈欲曰"乱”,人臣轻上曰"骄”,人主轻下曰"暴”。行理同实,下以受誉,上以得非。人臣大得,人主大亡。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明主之国,迁官袭级,官爵受功,故有贵臣。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重臣也。
楼主 太荒草坪  发布于 2016-11-11 21:03:34 +0800 CST  
注:①有行(xing):有品行。②大败:大祸害。③惽(hun):昏乱糊涂。④坐:反方向移动。⑤听无门户:听人说话不能只有一种门径。门户,单一途径。⑥错:通“措”,举措,设置。⑦搢(jin):插。⑧干戚:古代兵器。⑨“不适有方铁銛”:不能敌过长矛短枪。适,通“敌”。有方,长酋矛。铁銛,短偛(cha)。⑩逮:赶上,到达。奏:通“走”,奔跑。(11)《狸首》:乐诗篇名,已亡佚。侯:箭靶。干城:捍卫城池。距:同“拒”,抗拒,抵御。冲:冲车,战车。(12)堙(yīn):穴:水淹洞穴(地道)。堙,通“湮”,水淹。(13)橐(tuo):《说文》:“槖,囊也。”皮制的风箱。(14)亟:快速,迅速。珧(yáo),蚌蛤的甲壳,古代使用的刀具。 铫(diào),耘草农具。(15)推政:像推车一样的简单统治方法。(16)军之乘“:军队人数的三分之一。(17)衡石(dan):衡器量器。(18)疑于死:近于死亡。疑,通”拟“,近于。(19)辟草:开荒。(20)虚圣:假圣人。(21)宰:厨工。尹:官名。乐正:官名。
楼主 太荒草坪  发布于 2016-11-11 21:04:27 +0800 CST  
译文
为老朋友行私被称为“不抛弃故人”,把公家财产分送给人被称为“仁爱的人”,轻视利禄而重视自身被称为“君子”,枉顾法制而曲线护亲被称为“有德行”,放弃官职而宠爱私交被称为“有侠义”,逃离世事而遁隐君主被认为“清高傲世”,相交争斗而违逆禁令被称为“刚强硬汉”,施行恩惠而取悦众人被称为“得民心”。不遗故人,官吏就有奸行;仁爱的人,公共财富就有损失;君子,民众就难以使唤;有德行,法制就被摧毁;有侠义,官职就有旷缺;清高傲世,民众就不事侍君主;刚强硬汉,法令就不能推行;得民心,君主就会被孤立。这八种名声,是匹夫的私誉,君主的大失败。与这八种相反的,就是匹夫的私誉被摧毁,君主的公誉得利。君主不考察对国家的有利还是有害,却采纳匹夫的私人称誉,去探索国家没有危乱的道理,是不可能得到的。
任用人办事,是国家存在还是死亡和治安还是动乱的机制。没有道术来用人,就没有所任用的人不败坏事情的。君主所要任用的人,不是能善辩、有智巧或者修身自洁的人。任用人,要使他有权有势。聪明人未必可信,可是因为他们有许多自己的智巧,人们就被迷惑认为他可信。因凭聪明人的计谋,又处在有可乘借的权势的资源就会以自己的私利为急先,那么君主就必定会受到欺骗。因为聪明人不可信,所以又去任用那些修身人士,使用他们来决断政事。修身人士未必有智谋,可是因为他们洁身自好洁,人们就被迷惑以为他们有智谋。因凭愚忠所具有的陈腐,又处在治理国事的官位上就自以为是,那么政事必定混乱。所以没有道术来任用人,任命聪明人那君主就受欺骗,任用修身人士老那君主政事就混乱,这就是没有道术的祸患。明君的道术,卑贱的能得议论尊贵的,下级必须能得反坐上级官位,决断诚实要用参验,听取意见没有门户之见,所以聪明人不能弄诈行欺。计算功劳来行赏,科程能力授予职事,审察端倪来改观过失,有过错的给予罚罪,有才能的人给予得利,所以愚蠢的人就不能担任政事。聪明人不敢行骗,愚蠢的人不能决断,那么政事就没有失误了。
明察事理的人士那种在事后才能获知的事理,不可用来作为法令的依据,因为广大民众不完全察知。贤人在那种事后才能实行的事理,不可用来作为法令依据,因为广大民众不都是贤人那样。杨朱、墨翟是天下人里所能够明察事理的人,干预世间混乱却最终不能有解决的方案,虽然属于明察的事理却并不可以用来作为官方的法令。鲍焦、华角是天下里所具有贤能的人,鲍焦抱木而死,华角投河自尽,虽然属于贤能的行为却并不能成为广大耕作战斗人士的行为。所以,君主所要审察采纳的方面,智士就在这方面竭尽巧辩;君主所要尊贵的方面,能人就在这方面全力去干。当代君主审察采纳没有实用价值辩词,尊贵远离功效的行为,而想求索国家的富强,是不可能获得的。即使博学习练、巧辩机智像孔子、墨子那样,但是孔子、墨子不懂得耕作,那么国家何能得到治理道术呢?即使修养孝道、寡少欲望像曾参、史鲍那样,但是曾参、史不懂得战争攻打,那么国家何能得到获取利益的道术呢?匹夫有私利,君主有公利。不耕作而给养充足,不做官而声名显赫,这是私利;休息文饰学识来彰明法度,堵塞私利来统一按功行赏标准,这是公利。设置法令来引导民众,却又贵重文饰学识,那么民众就会对所要师范的法令就产生怀疑;奖赏功劳来劝勉民众,却又尊贵德行修养,那么民众对生产利益就会懒惰起来。那因为贵重文饰学识以致怀疑法令,尊贵德行修养以致出现双重标准论功行赏,要想求索国家的富强,不可能得到。
朝廷使用的大臣笏板和戏台舞弄的道具兵器,不能敌过战场上的长矛短剑;登堂降阶旋转身体的礼仪人士,不能比及半日奔跑百里的士卒;奏着《狸首》乐章的演习射靶弓箭,不能抵挡强硬弩弓急趋发射;捍卫城邑、抗拒冲车的防御战术,不如通过地道水灌烟熏的进攻战术。古代的人竞争在道德上,中世的人角逐在智谋上,现在的人争夺在力量上。古时候少事而设备简单,粗陋而不尽善,所以有蚌壳做的除草农具和简陋的手推车。古时候人少而互相亲爱,物品丰多而轻视财利、容易谦让,所以有拱手礼让而传位天下的作法。既然这样,那么古代行礼谦让,推祟仁慈恩惠,又称道仁爱忠厚,就都是简陋手推车的政治方法。处在多事的时代,还使用少事时代的简陋器具,不是聪明人完备智慧;处在大争的世间,却还遵循揖让的老规矩,不是圣人的治理方法。所以聪明人不乘坐古代的手推车,圣人不行使手推车式的原始政治。
法律是用来制约事务的,事务是用来表明功效的。法制有设立又有困难,权衡它的困难但能事情成功,就设立它;事务成效但有害处,权衡它的害处但功效多,那就去作为它。没有困难的法制,没有害处的事功,天下是没有的。因此拔除周长千丈的大都城,击败十万之众的敌军,死伤的人数有全军的三分之一。武器装备折断挫伤,士卒伤亡,但是还要庆贺战争胜利而获得领地,是出于用那较小害处而计算较大利益的原因。那洗头总有脱弃的头发,开刀总会流血伤肉。作为人只看到其中难处,因此放弃自己事业,这是没有道术的人士。先圣有话说:"圆规有摩察而水平有波纹,我想更改它们,却无可奈何!”这是通晓权衡的言论。所以说辞有必定立论但不切实际的,言论有词句笨拙但能急于应用的。所以圣人不强求没有害处的言论,却务于不可更改的事实。人们不能事务在衡器量器,并非是由于自己正直廉洁又远离财利,而是由于量器本身不能给人增多或减少财物,衡器本身不能给人加重或减轻财物,向衡器量器求索并不能得到利,所以人们不事务于衡器量器。明君的国家,官员不敢徇私枉法,吏属不敢谋取私利,用财物贿赂不能通行,这样国内的事务就都像衡器、量器一样公正无私了。这里的大臣有奸邪的必定被知觉,知觉了的就必定被诛罚。所以有道术的君主,不寻求廉洁的官吏,而务于必定知觉臣下奸邪行为的道术。
慈母对于弱小儿子,那种疼爱不可能有别的爱在前面的。但是孩子有怪癖不行为,就驱使他去跟随老师接受管教;有了恶病,就驱使他去事从医生接受治疗。不跟随老师接受管教就会陷于刑法:不事从医生接受治疗就会临近死亡。慈母虽然有慈爱,但是无益于挣脱刑法和拯救死刑中的儿子,那存活儿子的方法不是爱。母子之间的天性,是爱;君臣之间的权衡,是计策利害。母亲不能用爱来保存家庭,君主怎能用爱来维持国家呢?明君通晓富国的道术,那就可以得逞自己的欲望。所以慎重地听取治理意见,是富国强兵的方法。君主明知那法度禁令,明察那谋略计策。法令严明那就内部没有变动叛乱的祸患,计谋得当那就外部没有死亡虏掠的灾祸。所以存全国家,不是仁义。仁义,慈善恩惠而轻视财利。残暴,心情刚毅也而轻易诛杀。慈善恩惠,就不忍心;轻视财利,就喜好给予;心情刚毅,憎恶心态就表露在下属面前;轻易诛杀,就把妄乱杀戮施加给别人。不忍心,就会在惩罚时有许多罪犯得到宽恕赦免;喜好给予,就会赏赐许多没有功劳的人;憎恶心态表露,就会使臣下怨恨君上;妄乱诛杀,那民众将会背叛君主。所以仁人处在君位上,臣下就放肆而轻易违犯禁令法度,以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君上宽恕;暴人处在君位上,那么法度禁令就会妄行而君臣就会乖离,民众怨恨而叛乱心理生起。所以说仁爱和残暴二者,都是亡国者。
不能说等我具备了美食后而再劝饿人来吃饭,这就不是能救活饿人的人;不能开荒生产粮食却劝君主施舍赏赐,这不能算作富民的人。当今学者的言论,不务本业却喜好末业,只知道凭借虚假圣人的言行来取悦民众,这就是没有饭食的幻想美食却劝饥饿人吃饭之类的说教。劝饭的说教,明君不能接受。
楼主 太荒草坪  发布于 2016-11-11 21:05:22 +0800 CST  
书本的内容太简约就会引发弟子辩论,法律条文太省略就会出现民众在诉讼时简慢法律。因此圣人的书本必定显著论点,明君的法律条文必定详尽规范刑事内容。竭尽思虑,估量得失,聪盼人也感到困难;无思无虑,挈领以前已有的法律条例来责求后来的功效,愚笨的人所容易做到的。明君只考虑愚笨的人也容易做到的,不责求聪明人也感到困难的,所以使人筋疲力尽的方法不用而国家却得到治理。
酸甜咸淡,不用嘴品尝却取决于主主宰饭食的官员,那么厨师们就会轻视君主而尊重主宰官了。音乐的高低清浊,不用耳朵去听作出判断而取决于主管乐队的官吏,那么奏乐的盲人们就会轻视君主而尊重乐官了。治国的是非,不用法术去判断而取决于宠爱臣子,那么臣下就会轻视君主而尊重宠臣了。君主不亲自观察听取,而制定还决断权力在臣下,君主自己就会变成寄食在国内的客人了。
假使人们不吃不穿而不饿不冷,又不厌恶死,那就没有事待君主的心意了。心意欲望不被君主主宰,那么民众就不会被君主使唤。如果生杀的权柄落在大臣手里,而君主命令还能贯彻执行,那是从来没有过的。如果虎豹不用它的爪牙那就与小鼠具有同等威风,如果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不使用他富裕雄厚的资产那就与看门人具有同等资产。拥有国土的君主,喜悦某人而不能给他利益,憎恶某人而不能给他厉害,要想索求别人畏惧并尊重自己,是不可能的。
臣子肆意陈述欲望被说成是侠,君主肆意陈述欲望被说成是乱;臣下轻慢君上被说成是骄,君主轻视臣下被说成是暴。这两种行为道理有相同实质,但臣下因此受到称誉,君上因此遭到非议。臣子大大得到好处,君主却大大亡失好处。
在明君国家里,有尊贵的大臣,却没有重权的大臣。所谓贵臣,就是爵位尊贵又官职很大的官员;所谓重臣,就是君主言听计从又权力大的臣子。在明君国家里,升官晋级,官爵都受自功劳,所以有贵臣;言论不能度量行为又有弄虚作假的人,必定给予诛罚,所以就没有重臣。
楼主 太荒草坪  发布于 2016-11-11 21:06:18 +0800 CST  
评述:
题解:“八说”,即“说八”,述说危害法治的世俗所称誉的八种人。说,述说。
这一篇有九段。
第一段,破题。“八说”的内容:“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者,官职旷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刚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毁,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
第二段,论述选用人才要凭借法术,那获得世俗称誉的八种人是法治的破坏者,不能被选用:“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无术以任人,无所任而不败。……明君之道,贱得议贵,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智者不敢欺,愚者不得断,则事无失矣。”
第三段,论述制定法律不能以贤才仁人的言行为依据,法治不能让贤才仁人当官:“察士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令,夫民不尽察。贤者然后行之,不可以为法,夫民不尽贤。……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赏功以劝民也,而又尊行修,则民之产利也惰。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第四段,论述世事变化,古道不可用,要要用新政:“古者寡事而备简,朴陋而不尽,故有珧铫而推车者。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然则行揖让,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处多事之时,用寡事之器,非智者之备也;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故智者不乘推车,圣人不行推政也。”
第五段,论述要法治就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法所以制事,事所以名功也。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
第六段,论述仁爱和残暴都不能治国,只有计利的法术才能治国:“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
第七段,法律条文必须说得明白详细,才容易司法:“书约而弟子辩,法省而民讼简,是以圣人之书必著论,明主之法必详尽事。尽思虑,揣得失,智者之所难也;无思无虑,挈前言而责后功,愚者之所易也。明主虑愚者之所易,以责智者之所难,故智虑力劳不用而国治也。”
第八段,论述法治要求君王权势不能委托给大臣:“治国是非,不以术断而决于宠人,则臣下轻君而重于宠人矣。人主不亲观听,而制断在下,托食于国者也。”“今生杀之柄在大臣,而主令得行者,未尝有也。”
第九段,回应开头,指明法治只有贵臣而无重臣:“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明主之国,迁官袭级,官爵受功,故有贵臣。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重臣也。”
韩非对所谓有好名声的贤人、仁人,一一剥去伪装,进行猛烈抨击;指出那些所谓的贤人、仁人,不仅无益于社会,而且在危害社会;法治社会不但不能选用他们为官,而且要严惩他们。后人明朝的李贽执有同样的观点:“儒者,不可以治国也。”
楼主 太荒草坪  发布于 2016-11-11 21:07:09 +0800 CST  

楼主:太荒草坪

字数:279104

发表时间:2015-12-30 00: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8 19:58:13 +0800 CST

评论数:1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