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古代诗人写诗系列故事·连载)

作者:秋天的原野333 时间:2015-06-20 13:37:24
屈原也是个风流的家伙吧: 余自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璐。

一个大男人,老以美人香草自居,,,哎,比做寒柏青松也行啊。
===============================
嗯,以后找机会写一写他,据说他是楚王男宠什么的。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19:16:19 +0800 CST  
第16篇 陈子昂:北漂诗人的“炒作人生”



话说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没有出名的时候,也学人做“北漂族”,从家乡四川跑到“中国的纽约”长安去碰运气,因为京城文学巨匠太多,说不定自己也能“转角遇到爱”,也就是爱自己诗文的诗界泰斗赏识举荐自己,那不就发达了?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背起了背包,做“北漂族”去了。



陈子昂刚到长安的时候,像现在很多漂泊京城的“北漂族”一样,一个人也不认识,那时也没有圆明园遗址作为免费睡觉的地方。好在他家是四川有名的财主,少年时就行侠仗义乐施好善,白白分给别人很多钱,“相逢意气为君饮”的样子。所以一到“世界首都”,他就住上了高级宾馆,只是京城人不认识他,他满腹经纶也没有什么文学泰斗来发掘,每天也就借酒浇愁,大声念自己写的没有什么名气的诗句,差点被人投诉是噪音骚扰,十分郁闷。



那天,陈子昂喝完闷酒后,便百无聊赖顺路溜达看街上风景。突然前面人头攒动,一群人正在“扎闹猛”围着一个卖琴的人。最奇怪的是,一把很普通的破琴,居然要价百万,当然是很难找到买家的了。



不过,一把破琴居然要卖一百万,这确实是非同小可,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演绎《高山流水》仙乐给钟子期听的伯牙的神琴?于是这消息不胫而走,好热闹的大都市人,纷纷来景仰一下这把百万身价的破琴,其中不乏好惹事生非人脉又广的王公贵族子弟,聪明的大户人家陈子昂终于嗅到了成功的一些气息。



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着,而陈子昂也抓住了这一机遇。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把天价琴,他的豪放行为早已又成了新的注意中心,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果然是善于炒作新闻的大操盘手。惊讶得有点合不拢嘴的人们,立马认为陈子昂是一个能弹高山流水的高雅音乐家,便纷纷要求点唱。其实他几乎是一个五音不全的小文人,他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干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不过既然大家这么热心,而且他要创造的效果也达到目的了,于是便对人们说:“如果大家有雅兴,那就烦你们明天都来宣阳里一听为快吧。”大家于是欢呼散去。



第二天,当爱看热闹的长安人应约前来后,陈子昂于是大摆筵席,猛点好酒好菜让人们先品尝,大家先“哥俩好”地联络一下感情,气氛十分热闹,全场的情绪全被带动起来了。



然后陈子昂不失时机地把那把百万天价的破琴呈于案上,于是世上最早文稿拍卖会之一正式开始。



“各位,我叫陈子昂,为了理想千里迢迢从四川来到长安,就是为了得到某种认可。不瞒你们说,我不是一个精通音律的音乐人,而是一个写有百轴诗文的文学青年,特来长安觅知音。这把琴虽然名贵,也不过是用来弹唱的道具而已,于我们文人来说还真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它再贵于我们文人也只是一个点缀罢了,没有多大用场,留之何用,徒增累赘而已。”陈子昂一说完,就高高举起那把百万天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琴立马破碎成八片花瓣,像伯牙听到钟子期死讯后摔琴那么决绝,看热闹的人顿时惊愕不已。



于是,炒作效果出来了,以百万破琴为代价。接下来,陈子昂趁热打铁把他的曾经默默无闻的诗文像发商品广告一样当街发给所有的人,文稿竞价会终于轰轰烈烈地上演,以一百万自己买单方式成交,而且一摔成名。大家读他的诗文,越看越有点神,都拍手称好,说这样好的诗文不流传千古一定是埋没人才,陈子昂的诗文也从此走红,成了诗坛当红炸子鸡。



后来,他跟随武女皇亲戚建安王武攸宜北征契丹时写下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果然也成了千古绝唱。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19:29:47 +0800 CST  
既然上了头条文字链,为了不辜负小编厚爱,加更也。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19:46:07 +0800 CST  
曾经《风流大唐》上过一次真正的天涯头条,这回头条文字链也不错,哈,谢各位支持,端午节安康。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19:48:32 +0800 CST  
作者:沧海一声笑8848 时间:2015-06-20 20:37:00
@梦蝶的陶渊明 114楼 2015-06-17 16:09
李白其实有一点不0友。iri
有诗为证,李白的《将进酒》,丹夫子,岑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看看,这是什么人呀?喝酒,一直喝到朋友家里没有钱了,李白还不罢休,朋友家里的宝马,他都要去换酒喝,然后还理直气壮的说“与尔同消万古愁”
-----------------------------
朋友,你不是酒中人。哈......酒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最伟大的发明。有了酒便有了............
=========================================
果然是斗酒诗百篇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20:53:56 +0800 CST  
第17篇 杜甫很忙:“诗坛北丐”老杜的幸福行乞生活(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拜网络所赐,杜甫很忙,忙着剪彩、讲课甚至于买豪宅,还真是不一般的恶搞。躺着也中枪的曾经的潦倒文人杜甫,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被气得复活过来的。因为真实的杜甫本身就是一个连自己都养不起的“文丐”,杜甫之所以一生时乖命舛,就是因为生不逢时,打个比方说,他24岁“大学毕业”要进入社会用事的时候,居然碰到了唐朝最有名的奸相李林甫开始当道并发号施令,基本上老杜的命运也算是不大顺利甚至阻力重重了。



最倒霉的是,杜甫不仅理想的肥皂泡破灭了,最后由于盘缠用尽沦落到追随贵游以求口食的悲惨境地,说白了也就是当街做乞丐,这个在他的一首诗里得到了印证:“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一代诗宗在世界都市长安落了个当街扣富儿门讨残羹冷炙的屈辱地步,没有同情苦难人民的情怀那是假的,他本身就感同身受,诗风大变,那些言之有物、脍炙人口的诗句立马井喷,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全都出笼了。



老杜在三十四岁以前,也就是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以前是和李诗仙一样疯玩瞎游的读书游历时期,当时的心境是“读书破万卷”,富贵于我如浮云,反正当时还有点家底,自己的当县长的老爹也还没鞠躬尽瘁,居然在旅途中还碰到了自己心仪已久、名高于世的“诗仙”李白,当时李白刚从皇帝手中接过了一袋金银财宝出来,一下子那么多钱,赚狠了,正愁钱如何花得出去,也正想在繁华洛阳找好友一醉方休呢(好像那不是李白自己的钱似的),居然和神交已久的诗界翘楚杜甫老弟相遇(都说文人相轻,很是纳闷这哥俩不为谁是文坛第一撕逼,反而成了酒友,这确实也是一种境界也),当然以此对“诗界活宝”的脾气,绝对又是酗酒一回了,正愁没理由花天酒地呢!正所谓现代人所说“能挣会花嘛”。



那时候爽啊,不管是李白还是杜甫,绝对都是值得怀念的黄金日子,人生最好把要犯的错误在年轻时一次过游手好闲掉,不是说荒唐是青春的证明吗?难怪当时杜甫能吟诵出了意境阔大高远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朝气蓬勃的优美奔放诗句,原来是青年时期的“裘马清狂”快意恩仇的漫游生活给无限扩张和鼓动的,难怪说我手写我心诗能言志呢!



后来,不知不觉老杜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人当然不可能一世都好,总会有三衰六旺,俗话也说“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样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杜的苦日子在后头等着他呢!然后是如影随形紧跟他,尤其是他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的这段苦难日子,简直就是困守长安作困兽斗的十年,人生浩劫啊。人生的水果盘里老杜先吃了好吃的,然后再品尝烂水果还不能扔掉。



因为自己的功名利禄被奸相李林甫的搅局被没收了,那时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啃老族”,而怕什么来什么,居然自己想当没什么面子的“啃老族”也不行了,因为在这倒霉透顶的节骨眼上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等官职的父亲杜闲又死掉了,这不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吗?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21:11:10 +0800 CST  
作者:迷茶小姐 时间:2015-06-20 21:09:35
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也是值得一写的风流鬼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21:49:58 +0800 CST  
作者:秋天的原野333 时间:2015-06-20 21:42:32
政治向左,经济向右,

齐步走!


哎妈,摔的真他妈疼!!!
举报 | 回复
作者:秋天的原野333 时间:2015-06-20 21:43:43
见鬼,回复错了,抱歉,同时打开几个帖子就是不好,哎。

抱歉!
============================
不要紧,如果错了,看诗向左,风流向右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21:52:40 +0800 CST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0 22:07:28 +0800 CST  
第17篇 杜甫很忙:“诗坛北丐”老杜的幸福行乞生活(二)




所以,在没有了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潇洒旅行之后,在那段人生最艰难的十年里,杜甫绝对很忙,当然不是像网友调侃的忙于剪彩、购豪宅、送水什么的,而是忙着行乞,不然可能会饿死。



一下子什么依靠都没了,生活来源完全断绝,他自己又只会写些当时也没有得到多少重视的歪诗(果然是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又不能当饭吃,如果有一门手艺或开个面档做点小生意也可以养家糊口啊,偏偏他既没本钱又不精于此道,开个私立学校招生授徒他又嫌辛苦没钱赚,最后也只能沿街卖狗皮膏药,一天也不能卖出多少,有时也只能沿街乞讨或寄食于朋友处,用现代口语翻译就是蹭饭。那个惨啊,原来我们的“国宝级”诗人也当过最可怜的乞丐耶。



关于老杜做乞丐,有人总结出了三大原因:一是时运不济;二是性格缺陷;三是自视甚高。



反正作为诗界圣手的老杜在做人方面确实是有点“高分低能”的嫌疑,甚至于是十分欠缺,不然的话以他的超级诗才在诗歌大行其道的国度小日子是会过得很滋润的,我们只能理解为他故意穷折腾想“诗穷而后工”吧,因为如果他没有有意无意当过乞丐,估计他就没有对贫下中农苦难生活的深切了解和体验(还不是御用文人那种近似于矫情炒作式的体验生活,是来真的那种),也不会写出那么振聋发聩的深度诗歌了,这估计就是老杜想当小叫花子的深层次之另类原因吧。



原本,在此期间老杜是有翻身的机会的,俗话说否极泰来,所有的都失去也不能再失去的时候,于是暗示你人生基本上要有华丽转机了。人的一生不会是一黑到底的,不然的话自杀个案会更加多,跳楼可不是怎么诗意的事情,上帝在给你苦头后是会适当赐予你一些甜头的,说得经典点文件点就是机会啊,这个机会也是老杜自己争取的,那就是用他的如椽之笔给皇帝写自荐文章。



关于此事,史曰:“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唐才子传》)反正就是他自己华丽丽地写三大礼赋献给“戏圣”李隆基,李隆基一看感觉十分奇妙。于是经过皇帝亲自召来考试,果然不是蒙的,老杜有才啊,立马给了老杜一个美差,也就是让他当河西县尉,这个官差算是有点捞头,比较肥,也就是征收赋税,追捕盗贼,财政公安的职能都兼了,算是大部制官员也,如果是别人早已屁颠屁颠地唱着娱乐小调兴高采烈地骑驴上任了,捞足了油水再谋更大的官呗!



然而,这做惯了乞丐脾气也有点怪的清高文人老杜居然不接受这样的官职,我倒,这也太有性格了吧?难道做乞丐不用干活不劳而获滋润上瘾了?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1:20:20 +0800 CST  
第17篇 杜甫很忙:“诗坛北丐”老杜的幸福行乞生活(三)




缺衣少穿的老杜,不去做河西县尉的充分理由就是河西(在山高皇帝远的云南)是穷乡僻壤,基本上日子清苦榨不出多少油水,原本他就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找工作也只瞄着国际大都市长安,不是市区起码是近郊也好,咱们就图那份热闹繁华以及帝都文化氛围。这当然也没有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于老杜来说,不能像有文化会武艺的“古惑仔”老朋友李白一样当上皇帝的大秘书,至少也是中央部级的宣传人员嘛,反正老杜是决心已下不服从组织分配,好不容易才有一次出头机会,而且是漂惯了长安看尽了繁华,咱们不想失去那份大都市之梦啊。即使是在长安喝西北风也不想去穷乡僻壤苦熬日子,果然是上海阿拉的原来的那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豪气也。大不了再重操旧业做文丐,反正老子是官宦世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族还有人当官,世交也多,能吃的“大户”也不少,还能乞他一阵子的,等命运的再次转机吧。



难怪有人总结出了老杜是自命清高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果然是有历史记载所强力支持的。



不过,当时的老杜正处在短暂的“涨停板”走运时期,不知是谁给他通融了一下,果然给他安排了长安附近的一个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官职,说来你不相信,千古高才的老杜居然做了仓库保管此类的职务,不过是特种仓库兵器库而已,也就是老杜拒绝做河西县尉后被授与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是个看守保安官员。日子还没有过得有多滋润,官位没有坐热,唐朝最大的内乱“安史之乱”就爆发了,老杜这官也当不下去了,赶紧逃命吧,这正应了“学术超男”易中天的那句著名的话:杯具(悲剧)啊!



后来,做了左拾遗的老杜,因为力挺对他很好的用春秋阵法抗敌而大败的房琯,说他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不应该被罢相云云,当时正在气头上的皇帝李亨大怒,差点要办了这个书呆子(估计老杜的政治智慧不会比“出世”做神仙的政治白痴李白高多少),后来也只是把他赶出中央政府,贬做华州司功参军,一种负责祭祀的闲官,后来他还干脆不干了,一走了之。当时烽火连三月,粮食奇缺,在成州同谷县避难时老杜亲自采野菜野果充饥,有几个子女还饿死了,所以说谁也不想做“乱世佳人”啊。



虽然老杜做官的智慧不怎么样,这还因时运不济也,背时时喝凉水也塞牙啊,什么倒霉的事都发生在他身上了,这个我们就不说了,一笔带过。关键是老杜做人也比较失败啊,性格怪诞,即是“褊躁傲诞”(写《新唐书》的宋祁语)。虽然不能说是品德问题,不过却是有点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恃恩放纵不羁,这从他和严挺之的儿子严武的交往来说,就说明了问题。



据史载,某一天,心情郁闷的老杜又喝高了(酒难道还真是诗人的一种游戏道具),曾经趁酒醉发酒疯爬上严武的坐榻撒泼,瞪着金鱼怪眼对严武嘻笑说:“严挺之居然有这样的一个傻儿子!”反正不管是发酒疯也好真发癫也好,心高气傲、性格乖僻的老杜,在心底里对这个朋友是有点看不起的,即使是寄人篱下他也掩饰不住这种蔑视,怀才不遇的老杜可能是在心底里一直以为是严武运气比自己好而已。



其实老杜和严武是世交,对杜甫非常友好和尊敬,算是铁哥们的那种。



因为老杜据说也像他的爷爷杜审言一样喜欢吹牛,都是恃才傲物的家伙。史书更说老杜“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总之是喜欢高谈阔论的清流,杜审言自诩才比屈原宋玉,其孙子老杜还认为自己如果生能逢时,一定比刘备曹操强,连写给李隆基的赋颂里都自比西汉扬雄(以目前看来果然也不算吹牛)。不过杜审言是武媚娘宠幸的二张的死党,即使他狂也有人买账,而到了孙子老杜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破落户,到处找嗟来之食,当官还净想当大的,当然没有人鸟他,除了和他很友好的严武。



反正有时贵为领导的严武去找老杜,老杜也不给严让座倒水,甚至连招呼也不打头巾也不戴不修边幅的样子,别人还以为他们不认识呢!对于老杜的文人式倨傲和不屑,老严早已心照不宣,大家多年好友知根知底,严武也不认为他忤逆。



不过,有一次猛将出身的严武结结实实被傲慢的老杜给彻底惹毛了,我不干掉你贱老杜我不是人的样子。史曰:“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也就是说,吃了人家嘴还不软的老杜,有一次惹了老严,老严发怒要杀掉他,杀人名单上还有梓州刺史章彝,要不是严武准备干掉杜甫的时候出门冠却被帘钩了三次,杜甫早就没命。也就是帘钩“有意相救”,有人争取得了一点缓冲时间,趁机告诉了老严的母亲来救杜甫,杜甫才幸免于难。



然而,即使是严武没有杀他,但没有了他看不起的严武居然还是活不下去,连成都草堂都呆不下去了。这次不是茅屋为秋风所破了,因为没有了大靠山严武的接济,他连全家温饱问题也解决不了,只好撤退。



唉,大文人的谋生能力为什么就这么弱毙了呢?就因为要印证那句“文章憎命达”是颠覆不灭的真理吗?不然的话,以杜甫那种“文章千古事”的高智商,也不会沦落到“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的地步吧!这不是彻头彻尾的乞丐心理吗?难道说非要把自己弄得这么悲惨才能文思如涌捕获灵感?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算了,不说了。以下,我们还是来说说唐朝诗界牛人老杜同学的“幸福”行乞生活。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1:51:26 +0800 CST  
第17篇 杜甫很忙:“诗坛北丐”老杜的幸福行乞生活(四)



话说杜甫进三大礼赋给皇帝乞一官位前途之后,虽然隆基同学惊为天人,颇奇之,令待制集贤院(也就是待岗而已),由于当时豺狼当道奸臣得势等了很久也没有美差轮到他,反正他的亲朋好友也多,蹭一下饭做点游玩唱和的事也还有点节目,后来也给了他官职,不过他自己又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挑挑拣拣高不成低不就,河西尉在山高皇帝远的云南那边,穷乡僻壤的去了也没意思,油水没有到时候可能还会染上瘴气那就麻烦大了(那时嫖赌又是合法的就是管点打架斗殴的事,也没多少灰色收入),所以宁愿在国际大都会长安饿死也不去(还是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坏学生”呢),居然也能遇到了生命的短暂“牛市”,改在长安附近谋了一个兵器仓库保卫干事之类的芝麻绿豆官,然而即使是这样,他的好运气也没有维持多久,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了,由于他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也决定了这个享有不纳赋税、不服兵役等特权,曾无忧无虑地学李白做黄金年旅游的地主儿子一生坎坷历经苦难。



反正,在长安无所事事做“三无人员”的那几年,做官的父亲又意外去世,基本上心高气傲的老杜,也只能是走走亲戚朋友以求解点困厄给口饭吃,说白了也就是行乞,对象是亲近的人罢了。老杜有一首诗曰:“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杳,且复寻诸孙。”(《示从孙济》)就生动地描述了行乞遭受族孙白眼的境况,正所谓秦琼所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什么别没钱,即使死了花不完也无所谓,不然生不如死。



这事说来话长,我们就提炼故事核长话短说吧。原来老杜有个族孙杜济是长安郊区人(百年家族当然还是多亲戚),既然是当孙子的,爷爷老杜我不去蹭他的饭吃还蹭谁,开始时还爷孙乐地喝点小酒亲切话家常血浓于水的感人样,可惜老杜一倒霉就是几年,而又整天想“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何况当时老杜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时间),常回孙子家看看”,目的就是混点饭吃。



俗话说“相见易,同住难”,何况杜济也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哪经得起老杜来“吃大户”,人家是长辈也不好当面发脾气,更加不能反过来给老杜灌输“劳动光荣,蹭饭可耻”的正确思想,老大不高兴的时候,还不能发火骂街,说谁谁人至贱则无敌什么的解痒,实在憋不住时就踢踢水桶乱砍瓜菜出气,这瓜菜都成了出气筒,还真是难为了这个孙子。



这个,聪明的老杜当然是看懂了,也不能装做“小儿麻痹症”,难堪愤怒之余也只能出诗歌了,可惜当时诗歌又不能卖钱,发了背时的凄凉哀嚎之后,也只能继续行乞进行时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



反正那时心高气傲的老杜,总是有意无意走在行乞的路上,边走边想能在哪里碰到比较容易说话能骗点饭吃的主,他的诗歌“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据说便是他长安潦倒生活之真实写照。那时候又没有文稿竞价会,即使有他当时的文章也不太值钱(他死了以后人们才知道它的伟大价值),除了以行乞般的心理送给达官贵人干谒一下,以图得到赏识赐个御用文人之职换口饭吃,基本上剩下的也就是自娱自乐的功能了。



后来,有一个叫王倚的好心人无条件地帮助过老杜,甚至于是大恩不言谢的样子,好人难找啊。



那天,王倚见到被疟疾折磨得只剩下半条人命,也开始有点痊愈迹象的杜甫拄着拐杖出门觅食,当一脸素色的老杜经过已经炊烟袅袅饭菜飘香的王倚家门前时,早已三月不知肉味的老杜使力咽口水的声音,可能连在门前看风景的王倚也听到了,于是无功利性地以朋友礼好心相邀一起共进晚餐一醉方休,反正还缺个陪酒的人呢,还特意买肉买酒杀鸡加菜,大家把酒话桑麻,好温暖好舒服,那次可能是老杜行乞生涯中最有尊严最没有嗟来之食况味的一次了。因为王倚是发自真心的想给暂时落难的老杜“送温暖”的,还是不要媒体摄像枪对准报道的那种矫情,我相信那也是老杜一生人中最有无穷回味的一餐饭了。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2:28:10 +0800 CST  
第17篇  杜甫很忙:“诗坛北丐”老杜的幸福行乞生活(五)



为此,老杜作诗一首以示感谢(《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有诗为证也,大有喝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王倚饭的意味。后来不仅有人无条件送食物,还有送饰品给老杜妻子扮靓的,人间自有亲情在啊。据《云仙杂记?夜飞蝉》引《放怀集》记载:“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韦侍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老杜家是百年大族(老杜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灭了东吴的三国猛将也是司马懿的女婿的杜预,据说和杜牧也有转折亲,而且有人还考证出杜甫的曾外祖母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孙女,是皇亲国戚也,那么和也是皇亲国戚的李白也是转折亲,难怪他们游历之时能“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基情四射也,天下名人本一家啊),虽然到了他这一辈已经是破落户,不过走动的亲朋好友还是很多的,来探亲的人见到老杜家徒四壁,老婆更加是素面朝天的,身上一件沾金的饰物都没有的苦命妇人穷酸相,还好心地命自己的老婆随便送化妆用的东西给老杜老婆呢,美死人了,这应该也是老杜想活下去的理由吧,行乞也幸福啊。



况且,老杜还有一班当高官的诗界朋友,比如高适,又比如岑参,据说这两位唐朝边塞诗派领军人物有时也给他以实质帮助。



后来由于战乱以及其他原因,再怎样舍不得长安也得跑路避难了,再后他辗转流落到了成都,睡的是古寺,锅里煮的是野菜,没有油腥味肚子就感觉特别饿。关于这个,杜甫也有诗绘声绘色地记载:“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反正亲儿饿得头昏眼花面如菜色实在是顶不住,吃都不饱命都不保还假惺惺地遑论什么“父为子纲”,什么礼教礼貌全他妈见鬼去吧,我看不起你这个窝囊的老爹。反正就是用尽吃奶之力冲着父亲一阵呼号啼哭,就是化缘也要在左邻右舍那里讨口饭回来解馋。不然就跟你没完。



虽然在长安的时候老杜经常行乞蹭饭,不过那不是正经的沿街逮谁都乞求打赏,而是走的熟人路线。因为老杜毕竟是一个会写诗的文化人,还正经八百当过几天仓库保管员的小官,文人的酸腐劲当然是拉不下面子去邻居那里出丑(百无一用是书生也),被儿子吵得凶不可开交,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给自己的诗界朋友彭州刺史高适写了一封信,连客套话也不说就直奔主题:“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这话白得不能再白,比打油诗高雅不了多少,大概也就是咱们贫下中农缺粮要求领导赈灾的意思。这豪迈边塞派诗人高适还算是够朋友,不是文人相轻啊,立马从百里之外的彭州拉来了救济粮,邻居又偷偷送他些油盐小菜,使他又安然渡过饥荒年月。关于此事,老杜作为体验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把之又形成了文字,简直就是报告类诗歌,难怪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果然是用诗歌写就的另类历史(就像他用诗歌写文学批评一样另类,“王杨卢骆当时体”那首),诗曰:“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酬高使君相赠》)



总之,在高适赈济之后,老杜又能颇有小资情调地偷偷菜喝喝酒,除了玩玩诗歌,心情舒畅时还能在浣花溪旁和一些乡亲野老终日游玩青山上长啸慢唱,惬意异常,一点文人的装腔作势都没有,泯然村夫也,这可能也是他最悠闲自在的时候。



不过,老杜所处的时代最终决定他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后来虽然他的好友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唐代五品﹑四品官服,比左拾遗的从八品上高多了),过了一段纵酒啸歌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有官当有酒喝还不用按时上班遵守官礼,岂不快哉。然而花无百日红,老杜的幸福生活就像女孩的青春一样短暂,他的大恩人严武一死,他又要继续复习饥寒交迫的生活,被迫离开成都,没有了依靠的他又想到了对自己也很友好的高适,就游历到东蜀去依附高适。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杜到了之后,高适又为革命鞠躬尽瘁了……。



反正,自老友严武仙逝之后,老杜更加是如丧家之犬,终日如无家之潮水,居无定所,总是在寻亲访友行乞的旅程中,根本没有什么“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意,最离奇的是他想追随的高官都是想见一个死一个,这果然有点邪门,不知是他运气不好还是别人当黑(是不是有“克友命”也只能瞎猜了),严武、高适前文已说过,在生命的倒数第二年,他还兴致勃勃地想去投靠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正巧韦之晋转任潭州刺史,于是杜甫又烈火狂奔到潭州,希望得到老友的提携谋个一官半职混口饭吃。这次邪门的事又发生了,韦之晋官位没坐热忽然又病死了。



天亡我也,挣钱养家糊口为什么这般难?反正全世界所有倒霉的事全让老杜给“沾光”了,简直就是一块奇特的“倒霉集成板”。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的暮春(公元770年),老杜在潭州又碰到了唐朝著名音乐家李龟年,这是一个唱歌很有穿透力的能把人听出眼泪的厉害角儿,曾是很多皇族大臣的座上宾,现在和老杜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断肠人在天涯也,抚今追昔,老杜又深有感慨地写了著名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眼前好风景衬托出自己的更深悲伤,偏偏还是要命的落花时节郁郁不得志时逢故人,以前的潇洒和此时的困乏一相比,那个内伤就不知有多深了,吐血啊。



而老杜的死,居然和李白一样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旧唐书?文苑本传》记载:“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大意就是说,因高官老友的离世,老杜在潭州再就业大计破产了,然后又避乱衡州,原本想游完岳庙后往郴州投靠舅氏崔伟,于是寓居耒阳,由于被突然爆发的洪水所围困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差点饿死。耒阳的县令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爱才的县长大人亲自“唉呀”划着船儿去把老杜给救出重围,并以一桌丰盛的牛肉白酒招待他,让他一次吃个够。永泰二年(应该是大历五年),几年没见过大鱼大肉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狼吞虎咽地扫荡桌子上的牛肉白酒(老杜真能吃,前世可以是饿虎),像刚放出来的犯人一样急于解腥,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死在了耒阳(余华小说里的人物类),是幸福地撑死啊,当时他年纪也只有五十九岁,差一年没到法定退休年龄,社保也白交了,果然是天妒英才。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3:41:47 +0800 CST  
第18篇 元稹:情诗高手+“采花大盗”




元稹是和唐朝“诗王”白居易齐名的诗界大腕,号称“元白”,哥俩不仅诗歌了得,泡妞也是“极品高手”,甚至于曾经共享过一个如花似玉的情人。




按理说,元稹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除了喜欢功名利禄和骗文学女青年的感情,以及玩些当时不合时宜的姐弟恋之外,基本上也没有多少糗事让人诟病的,他还曾因为反对宦官吃过大亏被炖过“冬菇”降过职呢。虽然元稹同学有过这样那样的缺点,这个和伟大诗人白居易一同中进士,又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并保持一生真挚友谊有很多传世名篇的猛人,想说他坏也不容易啊。




当然,在此大家可能最关心的不是他有什么文学才能,而是他的同样流芳百世的爱情故事。因为传世名篇《西厢记》的人物原型就是他自己,他和他的女朋友都是故事模特,红过了千百年。话说风流元稹花言巧语哄得了美丽多情的莺莺姑娘半夜抱枕去找情人,正是“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美妙时刻,于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巫山云雨水到渠成,难怪他能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十分脍炙人口的诗句,正如诗评家所说的“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原本是有很深很美妙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对挚爱的亡妻,还有对玉人的甜美追忆啊,作家体验生活果然也是十分重要也。可惜这段美事最后因为薄情的元稹的移情别恋,让美丽的莺莺姑娘空留遗恨,得手后的元稹还为自己的始乱终弃狡辩,说莺莺姑娘不是良家妇女而是惹火尤物红颜祸水,甚至把之上升到“美女误国”的境界上,说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了自己不受感情伤害,只能忍痛割爱,和她天亮之后潇洒地说再见了。哈,玩耍女人也能说得这么高尚,简直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好命啊,古代超级快男也,爽。




难怪元稹博得了很多读者和诗评家的好感,简直就是好评如潮,认为元才子用情太专一了,直接就是爱神丘比特本身,却不知他却是一个专把痴心女人的痴心偷来祭奠的“采花大盗”,是十足的“伪君子”。



事实上,在元稹为了前途命运抛弃初恋情人莺莺之后,就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傍政治大款。他不仅依附当时的履新长安市长韦夏卿,获得了不错的政治资源,还投机取巧般地把自己的身体也“抵押”给了韦家,做了韦市长的乘龙快婿,顺便也把韦市长的女儿韦丛也泡到手了,结婚后凭岳丈这棵大树的遮荫,立马入秘书省任校书郎。韦丛就是元同学念念不忘的见了她就不再想其他女人不再动情,当天下所有女人是空气的美丽娇妻,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元同学是古代最著名的情圣也差不多了,关键不是这样,而是元同学的中国式文人的伪善,因为事实并不是那样,而是暗暗地给风流倜傥的元同学以一记响亮耳光。




正如某些历史研究者所说的,元稹一生就玩两种经典人生套路:一种是走门阀路线攀龙附凤娶贵族之妻做乘龙快婿,你还不能把“吃软饭”的帽子往他身上扣;一种是在宦游途中与各地美丽才女谈情说爱游龙戏凤你侬我侬好不潇洒,而且这两条线永远是最完美的平行线,并行不悖,没有交叉起火的可能。他既能成为人们心中最有爱最高尚的谦谦君子,又能独自去偷欢尽情享受齐人之福还不会身败名裂,这些招式很多男人玩过,也有很多人吃不了兜着走,唯有我们聪明绝顶的元同学是个例外,还博得了一个最佳“住家男人”称号,古代的“五好男人”非他莫属也。




现在看来,元稹写的著名《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更像是一首彻头彻尾的讽刺诗,反讽耶。这种“另类忠贞”简直一文不值,什么见过沧海就不想再见小河流的水看过巫山绮丽的云雨别处就不再云蒸霞蔚娶了极品美妻别的女人就当是透明体,反正是不想再摘路边野花了,一付痴心汉的标准嘴脸,却怎奈根本挡不住元稹急促的偷情步伐,一面在心中想着亡妻一面像最勤劳的蜜蜂一样在花丛里埋头苦干。元稹当然是写爱情诗的高手,而更加是采花高手,妻子韦丛死后,元稹不仅和大他11岁的大唐第一美女诗人薛涛闹“姐弟恋”,还忙于继续开发政治婚姻,不仅娶了妻还纳了妾,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到处拈花惹草风流快活,据说连江南才女刘采春也曾是他的“小蜜”。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3:57:03 +0800 CST  
作者:扁舟湖上行 时间:2015-06-20 23:18:22
你这是打算写多少个人物
---------------------
哈,谢谢关心.目前还没有通盘考虑,只是想写一百篇左右,视后续走势加减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4:06:38 +0800 CST  
作者:秋天的原野333 时间:2015-06-21 00:04:58
@梦蝶的陶渊明 114楼 2015-06-17 16:09
李白其实有一点不0友。iri
有诗为证,李白的《将进酒》,丹夫子,岑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看看,这是什么人呀?喝酒,一直喝到朋友家里没有钱了,李白还不罢休,朋友家里的宝马,他都要去换酒喝,然后还理直气壮的说“与尔同消万古愁”
-----------------------------
@沧海一声笑8848 2015-06-20 20:37:00
朋友,你不是酒中人。哈......酒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最伟大的发明。有了酒便有了............
-----------------------------
@梦蝶的陶渊明 2015-06-20 21:06:11
孔融曾经有一篇《酒德》,那个才是写饮酒的神话:
《难曹公表制酒禁书》
酒之为德,久矣;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这个当时是曹操下令戒酒,孔融不同意,就写了这一篇《酒德》据说就是因为这一篇文字,曹操杀了孔融,孔融是为酒而死的人,描写酒的伟大,这个是古今第一了。
-----------------------------
辛弃疾有一篇戒酒的,也是很形象的: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玲,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
好一个"麾之即去,招则须来",我的读者都是高大上的品诗人,这活脱脱一个品酒鉴赏会.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4:10:06 +0800 CST  
作者:秋天的原野333 时间:2015-06-21 00:50:15
哎,隔壁吵的我头疼,,还是这里好,,,,,,,都在风流着。
================
天下吵架哪家强?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4:11:42 +0800 CST  
作者:秋天的原野333 时间:2015-06-21 16:31:37
另外,郑板桥,袁枚,,,这些都是另类的风流,,,,,,,,,,他俩都养了不少男宠,郑板桥公开说:“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而来耳”,至于他的名言“板子不要打屁股”就更可乐啦!
=============================
兄弟很有才,那么乐意按照兄弟指点,掘地三尺寻风流,话说还有80篇没写呢,哈。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6:45:29 +0800 CST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18:37:24 +0800 CST  
掘地三尺寻风流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15-06-21 20:36:39 +0800 CST  

楼主:鼎湖听泉

字数:1578

发表时间:2015-06-12 19: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19 08:51:16 +0800 CST

评论数:113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