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家湾下放日记

1958年4月4日,星期五

搞卫生工作。早刷门,午与老刘、三社妇女主任、副社长等检查三社卫生。

**********************************
拉西按:下放干部也是干部,常被要求参与农业社的管理和各种社会活动。这里说的卫生检查应该是交叉检查,父亲与老刘都是一社的下放干部,为避免徇私,所以参加三社的卫生检查,而一社的卫生会由其他社的干部检查。
**********************************

农民大部分住在窑洞里。间有房子,据说也多是近几年来建造的。屋内东西不多,土炕上仅有一席一被,被子也很脏。窑洞有的还很清洁明敞,这多是浅小的。多数的窑洞都很深,洞中有洞,以至数室(图略)。最有趣的是洞中的天井(图略),由一洞进去,便是天井,开向天空。由天井又可向四外挖。窑洞黝深黑暗,四壁上被熏得焦黑。据说这些窑洞都是住过好几辈子的。

*******************************
拉西按:父亲在路振远家住的是房子,并非窑洞。这大概是他第一次有机会仔细观察作为农居的窑洞。
******************************

各家对卫生工作大都重视,而妇女主任和副社长家的卫生工作却很坏。
下午落雨。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17:55 +0800 CST  
1958年4月5日,星期六

昨日雨,不能工作。

*********************************
拉西按:下雨天田土泥泞,无法下地干农活。在农民,这就相当于放假了。
*********************************

早上帮老彭做饭,下午为信用社路家湾业务站写标语。
今日清明,路家湾“娘娘坡”有庙会。午间和明珠 “上庙会”。
这里有一种风俗,大多数娃娃都到“娘娘”那里讨缰绳带,即用红绳挂在“娘娘”手上,焚烧拜祷后即取来戴在娃娃项上,据说这样对娃娃有好处。大约一二岁即讨,一直带到十二岁,每年换一次,换的礼仪如前。沿路讨换缰绳的人很多。
会上有说“道情”的。据说往年还有戏,是个清明老会,很热闹。

*********************************
拉西按:作为历史学者,父亲对于研究民俗民风亦颇有兴趣。这次下放经历,在他来说也许是一场难得的采风活动。他热衷于和老乡们闲谈乡里琐事、历史轶闻,或是参加赶庙会之类的民间活动。
*********************************

晚教业余学校。开社员大会,为调剂粮食问题。

注:明珠,房东孩子。
注:道情,即关中道情,是陕西民间戏曲之一种。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21:13 +0800 CST  
1958年4月6日,星期日

晚开四社下放干部会,推选出席西安市下放干部代表会代表。共推队长周泽煃为代表。


注:四社,即路家湾四个农业合作社之统称。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23:01 +0800 CST  
1958年4月7日,星期一

早上和下午修路。
午间瑾莹来。和瑾莹参观了一、二社周围的环境。在一社北面高阜上小坐。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31:26 +0800 CST  
1958年4月8日,星期二

上午拉沙,因修理车未竣工,直候至下午,但又改为送粪。装了一车粪,又改调打扫公共卫生。
瑾莹自己在社前场里和社南高崖上玩。天气非常晴和。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32:15 +0800 CST  
1958年4月9日,星期三

打扫自己住室卫生,用白土刷墙。白土出在本社南四、五里路之侯村,土色青、坚硬。入水加热调匀,刷墙壁,干后呈青白色,较之石灰细致美观。
下午微雨,邹士杰来玩。瑾莹胃疼,不能吃饭,到田王村买了一点饼干。
晚教书。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33:07 +0800 CST  
注:邹世杰,法律系下放干部。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33:45 +0800 CST  
1958年4月10日,星期四

轮班做饭,抽时间扫炕、晒被,和瑾莹到地里去玩。
今天卫生检查。
昨天听到一位社员和房东闲谈,称:所谓检查卫生乃是检查粮食,农民说不够吃的,籍此来调查一下,到底有没有隐藏的粮食。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35:38 +0800 CST  
1958年4月11日,星期五

做饭。
老刘和老周吵嘴,因为老刘叫老周买面去,老周不去。上次老彭叫他买面,也没有去,因之两人口角起来。
中间抽出时间到小学去印卫生检查标签,签分“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种。
下午二时半,梅一芹和另一同志来看下放干部,在三社座谈。

******************************
拉西按:当时下放干部实行双重管理,日常劳动与生活在农业社,但人事上仍属西北大学管理,且仍由西北大学发工资。西北大学经常会派干部来探望或检查工作。
******************************

注:面,指小麦面粉。下放干部的口粮由政府提供,需到粮店去买。
注:梅一芹,时任西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38:02 +0800 CST  
1958年4月12日,星期六

做饭。
早晨社中检查卫生,自己小房间和房东皆得“最清洁”(共分“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等)。
午间和瑾莹返西安。瑾君和岳母争述与瑾莹争执经过。看情况瑾莹仍可住于瑾君处。

****************************
拉西按:看来母亲这次去路家湾住了一星期,是因为她与外婆和姨妈起了争执的缘故。
****************************

拟明日回社,住于西大街“居安旅社”,共费一元一角。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39:47 +0800 CST  
1958年4月13日,星期日

全市动员捕捉麻雀,上午八时半起至下午四时半止。

******************************
拉西按:当时捉麻雀属于“除四害”运动。所谓“四害”,指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捕捉麻雀的方法是敲锣打鼓,或在晚间用手电筒照麻雀窝,惊飞麻雀。这些方法必须集体动员,约定时间到处一起鼓噪,使麻雀无落脚之地,最后因力竭而死。据《灞桥区志》载,1958年全区共捕杀麻雀55万余只,老鼠41万余只。
麻雀之所以被列为“四害”,据说是因其偷吃谷物。但后来发现,麻雀是杂食性,昆虫也是其主要食物,这年消灭麻雀运动后农田中害虫肆虐,是次年粮食歉收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到了1960年,麻雀就从“四害”的名单上取消了,而代之以臭虫。
*********************************

瑾莹住处仍有问题,赴西大与李建奎等研究,暂住西大,待些时再与岳母回乾县去。晚住于南排招待室。睡前和瑾莹生气,这是自己的不对,她现在身体不好,性情易于急躁,应多加安慰才对。

注:母亲娘家在陕西乾县陆门镇乡下。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42:27 +0800 CST  
1958年4月14日,星期一

瑾莹决定仍回九中去住,在街上买饭吃。她怀孕捡饭,身体又不太好,因自己下放,食宿问题终于不能妥善的解决。
晚与冉先生少谈,他建议研究一下当前农业社的组织、与中国公社历史的关系以及当前农业社的发展道路。又建议应靠拢组织,接近老周。

**********************************
拉西按:“靠拢组织”,是当时的习用说法。靠拢组织,即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和接受改造的决心。知识分子向党靠拢,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话语方式。下放干部队长周泽煃为党员,故冉先生有此建议。
**********************************

注:捡饭,挑食之意。
注:冉昭德先生,时任西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23:56:05 +0800 CST  
1958年4月15日,星期二

上午同瑾莹到九中去,和陈肇华先生商量住宿问题,当即解决。下午即可搬到学校去住。回西大交还招待室,二日交费一元。
下午回农业社,来前同瑾莹到莲湖公园少坐,重温结婚前旧游地。得北宫来信,他的地址是子洲县马蹄乡团结社 。
和同志们相较,得的工分太少,应加油争取。

*****************************
拉西按:社员们靠工分分粮食,但下放干部另有工资,口粮由国家保障供应,故这里“挣工分”并非为解决吃饭问题,而是为了挣“表现”。党为什么要求干部下放?答案是为了改造思想,使其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蜕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个过程中,体力劳动是最重要的环节,故工分挣得多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思想改造成功与否的度量标准。
*****************************

付伙食费十二元。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23:57:42 +0800 CST  
1958年4月16日,星期三

早上、中午、下午皆挖涝池,下午感到十分疲累,头发晕、两脚无力,几乎碰一下便要跌倒。

*************************************
拉西按:涝池为关中地区农村常见的露天储水池,用于容留雨后积水。有时村民也会向其中倾倒垃圾,所以其水质很差,不能饮用。这里所说的“挖涝池”,是指趁农闲时抽干涝池中的水,将池底污泥挖出作为肥料。
父亲此前曾罹患肺结核,经过治疗虽大致已愈,但身体条件仍然很差。日记后面有父亲多次去医院复查的记录,也有其病情发展的记载(见1959年3月1日的日记);组织上也曾表示过关切(见本年7月2日日记)。
当然,下放干部中健康状况不好的并非只有父亲一人,健康状况不好也不是逃避劳动改造的理由。身体不好,更要加强锻炼不是?
**********************************

晚一、二社下放干部开会,到十二时始睡。
付瑾莹上灶费一元五角。午间到洪庆村寄信,给陈肇华、六弟。
给房东三、四月房租共三元,其中半月(三月一日至十七日)为代老王给,尊周队长之命也。

注:老王,应是西北大学下放干部王全政,在父亲之前住路振远家,此时改去路三社。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7 00:00:04 +0800 CST  
1958年4月17日,星期四

早,拉土。把崖上的土刷下来,用作铺牛圈和打厕所墙用。从崖上刷土,可以减少下面窑洞的负担,据说此土上地也壮。
中午无活。
下午种红苕,我牵引牛娃,牛娃初学犁地。
午间到洪庆村寄给瑾莹、北宫的信。
惦记瑾莹,思绪很乱。房东大嫂也开始怀孕,早上起得很晚,晚上早睡,白天也常闭门而睡。看到她的情况,更加担心瑾莹精神不足。


注:上地也壮,本地方言。上地,指将肥料(这里指崖上的土)运到田中撒开;壮,指上肥后庄稼长势茁壮。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7 00:02:23 +0800 CST  
1958年4月18日,星期五

上午普选,开四社选民大会。
下午西大老教师及行政领导来社参观,约六十多人。参观后开座谈会至八时多才回去。两次会议都在小学举行。
明天可又该我做饭。老是做饭,不能挣工分,感到有些负担。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7 00:03:16 +0800 CST  
1958年4月19日,星期六

做饭。上午到洪庆村买菜,忘了买盐,下午又去了一次。
寄给瑾莹信。
今天精神很不好,老是发睏。
晚开社员大会。
晚与扫盲教师路建德闲谈,他说全社六十多户,目前断粮的就有四十多户,有吃的不过十多户。前些时犹在社中调剂,现在已无可调剂,政府一定会想办法。
建德全年的收入约一百九十多元,他会木工,其中木工手艺的收入约九十元,家庭有他爱人和四个娃娃。

****************************
拉西按:路建德在路家湾是个能人。他识字,在夜校担任扫盲教师;他又会木工手艺,生活比较宽裕。父亲日记后面还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7 00:04:31 +0800 CST  
1958年4月20日,星期日

早上返西安。瑾莹身体不好,未上学。
十一时许与瑾莹、瑾君、惠妮到和平看电影“雾海夜航”。
下午与瑾莹到莲湖公园去玩,将坏分子某送往派出所。本拟下午回社,因此事耽误,未行。

*****************************
拉西按:“将坏分子送往派出所”的故事想必很精彩,可惜父亲没有留下详细记载。
*****************************

晚住于惠民旅社,费一元五角五分。
在派出所见一农民和二妇女,他们手提满满一竹篮麻花、包子之类的东西,却在街上对人称,他们无粮吃,最近在农业社只分得一些苜蓿。造谣惑众,故予以教育。

*****************************
拉西按:父亲他们在派出所见到的这几个农民应是出售麻花、包子换钱,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以图度过春荒的艰难时刻。但到了派出所,却无法明言,因为私自售卖粮食制品在当时被称作“投机倒把”,属于破坏治安的行为。
父亲身为领工资的国家干部,其实并未与靠天吃饭的农民感同身受,尽管他亲眼目睹了路家湾当时严重的春荒缺粮情况,却仍然认同这几个农民是在“造谣惑众”的说法。
*****************************


注:惠妮,姨妈的长女。
注:和平,位于西安北大街的和平电影院。“雾海夜航”,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讲一起海难救援的故事。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7 00:07:23 +0800 CST  
1958年4月21日,星期一

看瑾莹饮食行动都存在很大问题,未叫她上学。早饭后返社。至第一发电厂,瑾莹已先赶至,盖伊恐吾因适才口角而生气也。后返革命公园饮茶。伊难堪情况,颇难安排,下午同返社。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7 04:16:59 +0800 CST  
1958年4月22日,星期二

挖土一天。
缺粮问题成了工作中谈话的主题。前年是按劳动工分分粮的,今年是按人口年龄分粮的。例如房东一家,大人四口,每人470斤,明珠330斤,永成230斤,之龙130斤,最小的60斤。这些粮食如果一开始便节约吃用,是足够的。

*************************************
拉西按:这里所说的“今年分粮”其实应该是指1957年夏收后的分粮,一直吃到现在,因为1958年的夏收季节尚未到来。关中农村,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秋季收成仅有些苞谷、谷子、红苕等杂粮,数量也不多。
*************************************

最近社中弄到3500斤额粮,分于30户之中,维持麦收前生活(分配额大约每人每日五两左右)。赵聚恒十口,分到一百斤,路生玉队长三口分到五十斤。为了照顾社员,缺粮户皆不派活,而足粮户做活的人也都是浮光掠影,混工分而已。下午路生和感到头晕,他说午饭仅吃了些苞谷糁蒸榆叶。说着赌气走回去,不干活了。

*************************************
拉西按:所谓“额粮”,是指政府为解决饥荒,向缺粮地区农民定额发放的口粮。当时使用旧衡制,即一斤为十六两。旧衡制的一斤约498克,与新衡制的一市斤(500克)大致相当,因此政府这次发放的“额粮”摊到每人每日的5两,约相当于156克原粮,磨成面粉后数量就更少了。在缺乏脂肪和蛋白质摄入的情况下,这点粮食其实并不足以维持一个成年人从事农业劳动时所需的体力。
*************************************

晚,随除四害队捉麻雀。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7 04:19:10 +0800 CST  

楼主:道格拉西

字数:51872

发表时间:2020-03-16 13:45:0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21 09:06:19 +0800 CST

评论数:1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