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家湾下放日记

父亲195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1956年晋升讲师。1958年初,西北大学动员干部教师下放劳动时,他刚刚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在科学院历史二所的进修。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5:45:04 +0800 CST  
1958年3月17日,星期一

下午三时许到路家湾农业社,社属西安市灞桥区豁口乡。同来十人,连上次来的共二十一人。分配于四社之中,我属第一社第二生产队。

-------------------------------------------------------
拉西按:据日记后文,西北大学来路家湾的下放干部共26人,这里父亲说21人,应该 是后来陆续又来了几个。除此之外,西北大学还有右派分子2人下放路家湾。日记中还提到,西北大学另有39人下放陕南安康地区的岚皋县(见1959年4月14日日记)。这还不是1958年西北大学下放干部的全部,据《西北大学大事记》载,其第一批下放农村和基层的干部共有196人。
路家湾村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豁口乡(现属洪庆街道办事处),距离西安市中心(钟楼)差不多20公里的路程。路家湾村本身不算很大,但其北面之洪庆村、赵庄,南面的田王村等都是大村。
50年代中期,国防大企业国营庆华电器厂落户在田王村,其生活区建在其北面的洪庆村,于是政府开辟了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连通两地,就是今天的田洪正街。路家湾村就在这条马路的东侧,正好在洪庆村和田王村之间。
由于庆华厂的关系,政府在田王村和洪庆村分别建立了一批服务单位,包括医院、学校、商店、食堂、邮局、书亭等;而市公交公司也特地开辟了一条到西安的公交车路线,所以西北大学的下放干部们住在路家湾,生活上其实还算是相当方便的。
当时路家湾村有四个农业合作社。一社有两个生产队,二社一个生产队,三、四社的情况不详。西北大学下放到路家湾的所有下放干部编为一队,队长为历史系的周泽煃(党员)。
------------------------------------------------

下放干部集体开伙,一、二社一个灶,三、四社一个灶,自己轮流做饭。今天晚饭便在社里吃,汤面条、苞谷馍、咸菜。
住在农民路振远家,一间房,一个土炕,还有一条凳子。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7:59:06 +0800 CST  
3月18日,星期二

和老刘、老张做饭,上午焖米饭,下午烩米饭、蒸馍。
早上到洪庆村合作社买菜。自己买了一把锁、一盏煤油灯、一瓶牙膏、一个顶针、两个碗。

---------------------------------------------------------
拉西按:陕西关中农村生活将一天分为三晌:日出到上午10时左右为早上,先到地里干活,然后回来吃早饭;早饭后到下午1时左右为午晌(中午),午晌后为午饭时间,稍长,饭后可稍事休息或整理家务;午饭后到日落为后晌(下午),继续劳动,回来后吃晚饭。晚饭后常有会议、夜校等安排。农闲时作息时间会有所调整。
---------------------------------------------------------

午间到小学印东西,晚上开会。交伙食费五元。

注:小学,为路家湾小学。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8:02:29 +0800 CST  
3月19日,星期三

早上扬沙铺路,扭得腰很痛。
午间为一社写光荣榜,表扬五位调剂食粮的社员。

--------------------------------------------------
拉西按:此时正值春荒,部分村民家中已经断粮。故由农业社出面,动员尚有余粮的社员匀出一部分粮食给缺粮户,称为调剂。关于1958年年初的这次春荒和社里的调剂食粮活动,日记后文记载尚多。
--------------------------------------------------

下午平土塚,把土运到豌豆地中作肥料。铁锨磨得手很痛,老乡说,手握得紧了,磨得可以轻一些。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有休息时间。

--------------------------------------------------
拉西按:父亲生于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也曾帮助父兄干农活。但经过多年的书斋生涯,他手上的茧子褪去了,同时也荒疏了干农活的要领,此时显然尚未进入状态。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8:04:18 +0800 CST  
1958年3月20日,星期四

早上扬土,把昨天运到豌豆田的土扬开。中午拆厕所,并把土坯打碎。又抽出了时间铡草。下午把土送到麦地里,扬开。

--------------------------------------------------------
拉西按:厕所墙土、坟墓(土冢)等含有硝土(硝酸钾),是传统的农家肥。
--------------------------------------------------------

吃晚饭前抽出时间给房东担水。
未来时还想可以看点书,看来很难。白天是找不出时间,早上下地很早,晚上已是精疲力竭,也没有精神再看书了。

-------------------------------------------------------
拉西按:初来乍到,父亲还没有习惯这里的生活节奏。然而,日记后面的记载表明,他不但很快就适应了环境,而且积极地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并恢复了读书的爱好。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8:06:15 +0800 CST  
1958年3月21日,星期五

赶药王庙会,会在社南七里许灞河南岸。地名“老洞”,闻其东近为莫陵庙,为汉文帝陵,惜未往参观。
庙会人还不少,但据说较之往年少得多。会上卖吃食的,只卖汤不卖馍。卖熟肉的还不少。赶会的人多以糕点或酒肉代饭。我的午饭是熟鸡蛋三枚、肉三角,南糖少许,茶一壶。

---------------------------------------------------
拉西按:庙会,即定期的农贸集市,常设在临近庙宇、交通要道或大村中心附近。去集市买、卖东西甚至看热闹,称为“赶会”或“赶某某会”。
西安灞桥的老洞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霸凌乡药王庙举行。药王庙又称药王洞,祭祀唐代医圣孙思邈。老洞庙香火极盛,庙会规模也很大,除了集市,还有社火、高跷等各种表演。
当时,农民可在集市上售卖自家出产的蔬菜、鸡蛋和手工艺品等,收入用来购买食盐、火柴、灯油等日用品,这样的交易是合法的。但如果农民没有适当手续而将东西拿到城市里卖,则被称为是“投机倒把”,是违反治安的行为,要受到处罚(见4月20日日记)。
----------------------------------------------------

写信给瑾莹、清吉、父亲等 。

注:瑾莹为我母亲亲,清吉为父亲六弟。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8:08:35 +0800 CST  
1958年3月22日,星期六

早,社中犁地,随之打土块。回来较晚,故午晌停工。下午仍然打土块,此中人语曰“打胡圾”。

-----------------------------------------------------------
拉西按:用犁翻田时会产生一些大粒土块,本地方言称之为“胡圾”,需在下种前用锄头打碎。另外,“胡圾”也可指用黄土捣制成的土坯,可以盖房、砌土炕、垒墙等。
-----------------------------------------------------------

寄信。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8:10:21 +0800 CST  
1958年3月23日,星期日

三晌皆修路,路在社之南。某工地污水由崖流下,一社、二社,分段堵截,次第渗水积肥,路即专用车粪肥之便。

-----------------------------------------------------------------
拉西按:崖,是陕西关中常见地貌。崖上、崖下皆平坦,崖本身似一级台阶,高数丈至数十丈不等,断面陡直。
这里提到的污水,应该是某工地的生活污水,如来自职工食堂的泔水和厕所的污水等,富含氮元素,所以农民取来沤肥。
-----------------------------------------------------------------

晚开社员大会,久而集合不起,开会问题又多,开至半夜始罢。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8:11:40 +0800 CST  
-------------------------------------------------------------
拉西按:
从1957年开始,大批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从事体力劳动,其规模达到了数百万人。
中共中央发起这场干部下放运动,初衷是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所以最初下放劳动的对象,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
1957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 ,说:“中央认为:不仅县、区、乡的干部,而且县级以上的各级党委的主要领导人员、在政府和人民团体中工作的党的主要干部,包括党的中央委员在内,凡是能够参加体力劳动的,都应该每年抽出一部分时间参加一部分体力劳动。”
至于其他人,该《指示》说:“关于机关的一般干部、军队的干部和战士、学校的教职人员和学生参加体力劳动的问题,因为人数很多,牵涉较宽,须由行政部门、军队政治部和教育机关加以研究,拟出办法,但不要盲目地、无计划地推广,而是应当经过一部分人首先试行,取得经验,继续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开展。”
然而,这场干部下放运动的规模很快就扩大了。195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 ,说:
有计划地组织动员大批知识分子干部到工厂、农村去参加体力劳动,到基层去做实际工作,是目前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执行党的干部工作路线的一项重要制度。……干部下放的主要方向是农村。把大批城市中的干部下放到农村去,既可以转移过去一个时期许多人忽视农村、不愿意在农村和到农村的不良风气,又可以加强农村工作的领导,并且使农村获得许多必要的人力,使一部分适合于在农村工作的下放干部长期转入农业,在农村中真正找到用武之地。
在该《指示》中,也提到了这场运动的规模:“下放干部到基层主要是农村中参加生产,全国总数已超过一百万人。……根据初步估计,全国已经下放和准备下放的干部大约有三百万左右。”
如此庞大的规模,当然就不可能都是领导干部了,绝大部分应该还是普通干部,不仅如此,下放范围也扩大到了高校教师、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以及作家等知识分子。
在此背景下,西北大学展开了干部下放工作,据《西北大学大事记》载,其第一批下放农村和基层的干部共有196人。
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8:13:09 +0800 CST  
1958年3月24日,星期一

早上因眼痛休息。中午及下午锄麦草。晚开生产队会,讨论生产指标、改选社干。
麦子因是撒种,苗又高,锄草颇难。问老乡何不用耧种,谓土硬、土块多,下耧不易。

------------------------------------------------------------------
拉西按:耧,是一种用于播种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上有一斗盛种子,斗由一中空木柄连通至下方的铁制铧头。一边走一边摇,则种子会均匀地播到铧头犁出的沟中。用耧播种,不但效率高,且出苗整齐成行,易于锄草。
在父亲的山东老家,耧是常见的农具。但陕西关中地区因土质较硬的关系,甚少使用。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9:12:02 +0800 CST  
1958年3月25日,星期二

早上休息。中午、下午锄麦草。昨天带着小竹凳锄,今天未带,两腿很痛,几不能屈。

-----------------------------------------------------------------------
拉西按:麦田除草,要仔细分清麦苗和杂草,故需用小锄,蹲下或坐下锄。一般来说,除草属于轻活,多派给妇女做。但若非做惯,长时间蹲着干活,腿痛那是必然的。
-----------------------------------------------------------------------

因开荒地,一社二队之间发生争执。某工厂退出荒地十余亩,二队争耕,皆欲为己队所有。23日社员大会,一队长金钱 做了检讨。近日分地,云一队占有好地,分配方式如图(图略) 。故至今迄未解决。
近来只是吃些生红萝卜丝,久不吃咸菜了,很想吃些。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9:13:20 +0800 CST  
1958年3月26日,星期三

早上及下午锄麦,中午埋人。早上天气变凉了,身上冻出了疙瘩。

---------------------------------------------------------------
拉西按:所谓埋人,应是有村民人家有人去世下葬,按习俗全村人都要去帮忙。
---------------------------------------------------------------

晚上教业余学校。

---------------------------------------------------------------
拉西按:这个夜校设在路家湾小学,是扫盲学校。扫盲,即“扫除文盲”,是当时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政府要求各地(主要是农村)开办学校,限期教会不识字的群众读书写字,称为“脱盲”。
---------------------------------------------------------------

老年农民,很能谈一些人情道理。下午锄麦时一位老人谈富人与门客的道理,觉得很有启发。昨天一位农民讲得罪阎王和人的故事,也颇精辟。
昨夜梦见瑾莹。计划星期六回去,但盼不到她的信。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9:16:44 +0800 CST  
1958年3月27日,星期四

做饭,晚开会。

-------------------------------------------------------------
拉西按:从这天起轮到父亲做饭,要连做三天。当地农村做饭使用柴草或烟煤灶,需用风箱鼓风助燃;用水要从村中公用水井担取,故做饭颇为费时费力。一般农家妇女都要提前下工回家做饭,下放干部做饭技术不佳,费时更多,故须轮流休工做饭。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9:18:29 +0800 CST  
1958年3月28日,星期五

做饭。接瑾莹信。
计划明天回去,向老周请假。他说了一大篇道理,不准。今天老夏、老彭都回去了,都没有和他讲,老邹晚上也回去了。上星期也有三位同志回去。
晚上遇见老张,谈起瑾莹怀孕而进行劳动的事,老张认为这样很危险,最易流产是在最初几个月和最后几个月,很需要向她们学校去请假。她又和老周去讲说利害,结果仍未得肯定答复。老周说:明天再谈。

-----------------------------------------------------
拉西按:父亲母亲于上年(1957年)结婚,婚后母亲继续在西安市第九中学学习。此时母亲怀孕,而九中正在安排学生参加兴庆公园的植树劳动,故而父亲担心。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9:20:11 +0800 CST  
1958年3月29日,星期六

早上,做饭。饭后回西安。
下午访陈肇尊先生,为瑾莹请假,时值该校政治学习,故候至晚,始接谈。
昨日瑾君生一男娃,住在医院,故住在出版社瑾君临时宿舍。

-------------------------------------------------------------
拉西按:父亲这批下放干部,地位相当尴尬:一方面他们的组织关系仍然在原单位,即由西北大学管理;另一方面他们的户口和粮油关系却被转到了下放地点路家湾村。
西北大学要求下放干部们交出原来在学校里的宿舍,并将私人物品如书籍、衣物等集中存放。故父亲回西安时并无固定住所,只能是四处打游击,或者住旅店,或者住西大招待所,有时也借住于朋友处。
父亲下放前,母亲是和父亲一起住西大宿舍,这时当然也需另寻住处。母亲三姐夫惠北宫在出版社工作,有宿舍。惠此时下放陕北,所以母亲搬去与其三姐同住。
由于此时姨妈生产住院,这次父亲回西安便和母亲一起借住于此。
----------------------------------------------------------------------

注:陈肇尊先生为西安市第九中学教导主任,瑾君为母亲三姐。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9:23:50 +0800 CST  
1958年3月30日,星期日

午间到中心医院看瑾君。晚在该医院给瑾莹检查,因属临时急诊室,故检查不详细。
晚二时始睡。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09:24:39 +0800 CST  
3月31日,星期一

前者瑾莹拟在她姑家里吃饭,交十元,彼嫌麻烦,不许。本拟早晨返农业社,因与瑾君谈此事,且到宁静里搬取书箱,故迟迟直到下午返农业社。

注:母亲姑母家在北大街东面的宁静里。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0:50:31 +0800 CST  
1958年4月1日,星期二

今日下雨,上午写选民榜。读胡浴桓《个性与健康》。

=================================
拉西按:父亲的字写得很好,此后常为农业社书写各种标语、榜单、大字报,以及出黑板报。
下放路家湾还不到半个月,父亲就又恢复了读书的习惯。看来他适应环境很快嘛。
=================================

注:这年(1958年)进行普选,选举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0:52:17 +0800 CST  
1958年4月2日,星期三

晴。
午间到洪庆村给瑾君、瑾莹寄信,打防伤寒疫针。下午修路,晚记小组的工分。

--------------------------------------------------------
拉西按:农业社社员参加劳动,不但要记录其出勤情况,还要计算其劳动量。
通常以一个青壮年一天的劳动量为标准,称为一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又可细分为10个工分。妇女、老人、小孩劳动一天所挣的工分略少,9分、8分、7分不等。有时也会按工作的性质计件算劳动量。年底社里按每家挣得的工分总值进行结算,并据此分配粮食、棉花、柴草和其他农业收获,有时也有少量现金。
父亲这里所说的记工分,应是为同小组参加劳动的社员们记录当天每人挣得的工分,然后报给队干部。
-------------------------------------------------------

开社员大会,为缺粮问题。
今天吃两餐,晚上饿了,到灶上要了一个凉馍。

-------------------------------------------------------
拉西按:陕西关中农村,如果不是农忙期间,晚饭比较简单,有时甚至会省掉不吃。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12:52 +0800 CST  
1958年4月3日,星期四

搞卫生工作,与两位社员用胶煮黑烟刷门,发动家属锄草。
傍晚得闲,欣赏了落日。
我到村子后面的崖上散步。从这里可以俯视全村,可以遥望西安,可以看到绮绕的灞河,向后看骊山和临潼山也非常清楚,景色很美。走着走着,这里瞧瞧,那儿瞧瞧,一会儿上崖,一会儿下坡,能得这点儿空闲走走,心里很快活。就这样绕到了村子的南面。
突然我被落日吸引住了。
“落日真美!”不禁暗暗称奇起来。“平燕落日”应该是路家湾一景了。我慢慢的坐下来,依卧在台地的田土上,静静的凝视着它,因为我的位置很高,看落日似乎是平行。下过雨不久,空中水气还大,所以阳光很弱,直可以说没有余光,竟是那么圆圆的一个球体,停留在灰蓝色的空中,是红色,像腌得出油的蛋黄一样。可以目不转瞬的看她,她毫不放射刺眼的光芒。现在她好像从威严变得妩媚了,可以任人狎玩,又惊喜,又亲切。可惜时间不久,她便隐没在灰蓝的大气之中了。
这时天色还很明,劳动的人们还没有归意。

*******************************************************
拉西按:不过半个月时间,父亲刚来路家湾时沮丧的抱怨言犹在耳,此时就已经有心情欣赏风景了!
*******************************************************

楼主 道格拉西  发布于 2020-03-16 11:14:42 +0800 CST  

楼主:道格拉西

字数:51872

发表时间:2020-03-16 13:45:0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21 09:06:19 +0800 CST

评论数:1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