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海上帝国


英国人琅威理。

琅威理正宗科班出身,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毕业,16岁加入大英帝国海军,一直在英国海军服役,到清国前已经做到中校。琅威理是李鸿章发现的人才,想把他搞来训练北洋水师。开始英国海军部不放人,李中堂找了好多门路花费三年时间才把此人撬来。

光绪八年,1882年,琅威理来到中国,担任北洋水师副提督,琅威理不负李鸿章所望,训练格外用心,据说上厕所都不忘记发号施令。治军严格,北洋水师流传“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北洋水师的军容一度让列强为之赞叹。清政府明令嘉奖,授予提督衔,正式头衔为“会统北洋水师提督衔二等第三宝星琅威理”。

外国人毕竟是外国人。琅威理注定是过客。北洋舰队羽翼丰满之时便是卸磨杀驴之日。丁汝昌虽为舰队一把手,但是不懂海军管理,事事听从琅威理,两人不存在矛盾。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一批海外留学生成长为北洋舰队骨干,琅威理处境尴尬起来。

于是,著名的撤旗事件发生!

光绪十六年初北洋舰队南下,丁汝昌率“经远”等四舰巡航南海,“定远”等舰留在香港。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降下舰上的提督旗升起总兵旗,表明自己是舰上的最高指挥官。

琅威理不满,丁汝昌走了我还在嘛,我也是提督,怎么能换上总兵旗?两人吵起架来,刘步蟾寸步不让。琅威理找李鸿章评理。

平时在文电中常用“提督衔琅威理”或“丁琅两提督”称呼的李鸿章说了句:“北洋官制只一提督、二总兵,提督去,自应总兵带”。明确表态支持刘步蟾。琅威理大怒,愤而辞职,不干了。

这件事李鸿章做得不光彩,但是不让外国人控制军队的做法无可非议。琅威理的确该走,不管他为北洋舰队做出多大贡献。日本人也是如此,他们开始也请英国教员,甚至封他们做贵族,当日本军官成长起来英国人照样让位。但是,有一点日本与清国不同,英国教员走后日本人做得比英国人在时更好,而琅威理一走北洋舰队的训练和军纪日益松弛,水手们公然赌博嫖娼。英国人幸灾乐祸地说:“琅威理走后,中国人自己把海军搞得一团糟。”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1-20 19:43:05 +0800 CST  

中国人擅长搞小帮派,琅威理与刘步蟾冲突起因在于琅威理对李鸿章说:“兵船管驾,不应专用闽人”。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十二艘战舰中:定远管带刘步蟾,福建侯官人;镇远管带林泰曾,福建侯官人;济远管带方伯谦,福建侯官人;经远管带林永升,福建侯官人;扬威管带林履中,福建侯官人;超勇管带黄建勋;福建永福人;靖远管带叶祖珪,福建闽侯人;来远管带邱宝仁,福建闽侯人。十二个管带八个福建人,侯官人就占五个,侯官即今福州市。清一色的福佬。

不能说老乡战斗力不强,只能说容易变成小团体。没办法,那时节清国地方特征太明显,湘军啦、淮军啦,谁让八旗和绿营搞不定太平天国呢?虽然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是全国性的学校,那时清国年青人忙着赶考中举没人愿意当海军,下海的事儿只能拜托福建人。

中国地域观念非常强,看看新浪体育广东恒大和山东鲁能新闻的跟贴就清楚什么叫做畛域之见。这帮海军军官舰上船下叽里哌啦一通别人听不懂的福州话,视长官同僚如无物。难怪琅威理受不了。

琅威理辞职后英国人再也不愿派人到清国海军当顾问,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德国人汉根纳来了。

德国盛产陆军将领,与《孙子兵法》齐名的《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即为德国人。汉纳根是德国陆军大尉,出身名门,与德国皇帝多少有点亲戚关系。中国驻柏林公使馆聘请来华担任军事教官,大体相当于做了李鸿章的副官。汉纳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李鸿章觉得这人不错,让他参与设计建造北洋舰队三大港旅顺、大连、威海卫的炮台。建造过程中与清国官员发生矛盾。汉纳根说,炮台修建有缺点,只顾海面不顾陆路。朝大海一面修得坚固耐用,后方豆腐渣工程,插了几根木栅完事儿。汉纳根说敌人从后面来怎么办?清朝官员笑话他,敌人怎么能从后面来?汉纳根特别奇怪,敌人怎么就不能从后面来?总之,清方官员不把他的意见当回事儿,光绪十七年汉纳根一气之下回国了。汉纳根猜测,可能清方官员有见不得人的隐私。什么隐私呢?汉纳根未明说。其中道理不难猜测,清方官员贪污建炮台的银子,糊弄了事儿。清国乃至现代,中国人的素质被德国人甩好几条街,或许中国人太过聪明、眼光长远的缘故罢,就像如今修公路,修条数十年不坏的公路政府吃什么?造辆十几年不坏的汽车企业吃什么?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1-21 22:12:06 +0800 CST  

清日关系紧张。朝鲜战争缺良将,中堂大人“闻鼙鼓而思大将”,曾经感叹:“程方中若在,何忧劲敌为!”程方中就是程学启,丁汝昌在太平军时的头领。想当年开字营在江南攻无不取,战无不克,所向披靡。淮军大半功劳都是程学启赢得的。当然死人不能复生,程学启打嘉兴时被太平军击毙。李中堂求贤若渴,又想起曾经的副官汉纳根。

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击沉高升号运兵船,汉纳根就在其中。有报纸说汉纳根奉李鸿章之命“率淮军马队、炮队五营赴朝鲜牙山为叶、聂二军门之助。”也就是说汉纳根才是高升号运兵船一千余名淮军真正的统帅,因为这支淮军是他亲自练出来的。汉纳根对西方报纸说,他因私事来中国,乘高升号实属偶然。这偶然也有点太过凑巧了吧。

高升号沉没,汉纳根和两百多名会水的官兵在海中漂流四五个小时。他们水性确实不错,愣是游到丰岛。汉纳根在朝鲜人帮助下来到仁川港找来一艘德国军舰把两百多名幸存的清兵救了下来。

回到天津,李鸿章问他愿不愿意帮助丁汝昌。汉纳根当即应允。李鸿章大喜:“君诚愿往,老夫之心安矣。”

李鸿章委任汉纳根做北洋舰队总教习辅佐丁汝昌,实在是急病乱投医。汉纳根精通陆战,海军不能说一窍不通,委实帮不上什么忙。

第一次战前布置,除丁汝昌、刘步蟾和汉纳根之外还有一名英藉洋员戴乐尔,也译作泰莱,汉纳根的顾问兼秘书。不要小瞧戴乐尔,这个家伙战后出过一本书,叫做《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某些人奉为至宝,某些人认为写得相当狗血。为何称之为至宝?因为这是一本亲身经历甲午海战的人写的书,有价值。为什么说狗血?因为书中把甲午海战清方实际指挥官刘步蟾大骂了一顿。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1-21 22:19:47 +0800 CST  

古人有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戴乐尔,一个名不见经传来东方淘金的白人冒险家竟然有幸成为中国历史绕不开的人物,一百多年过去我们依然不断地念叨他的名字,就因为他的那本小小的著作。

戴乐尔并非职业军人,与英国皇家海军现役军官琅威理更不能相提并论,他只是一名英国海军预备役水手,据说担任过货轮的技术工人,属于那种在本国吃不开而内心有强烈冒险精神的人。他来东方混得一般,在英国人把持的海关巡逻艇上工作,据他说是中国海关巡缉舰长。舰长说得挺好听,其实就是一艘小破船,比渔船大点,坚固点。

什么原因让他来到北洋水师?

理想。

每个人都有理想。喜欢跳舞想当舞蹈家,喜欢画画想当画家,喜欢写字想当书法家,喜欢排兵布阵想当军官,喜欢钱想当老板,喜欢管人想当官。戴乐尔一个退役的海军水手,海上混了那么多年,你猜他想做什么?

光绪十七年,撤旗事件发生后第二年北洋水师又来到香港。北洋水师没事成天跑南方因为渤海冬天封冻。那时夏天去过威海卫的人赞叹到了第二个香港,冬天再去,海陆同色,白茫茫一片,真叫干干净净,说不尽的荒凉。

北洋水师的战舰和海关的巡逻艇同泊香港九龙湾,戴乐尔站在缉私艇抬头仰望,白色战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巍巍壮观。再一瞧自己脚下的小破艇,同样是船差别咋那么大捏?

不行,我要上去瞧一瞧。

戴乐尔没事就往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号跑,那是亚洲,也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大型铁甲舰。一来二去,戴乐尔与定远号的军官们交上了朋友,包括定远舰副管驾李鼎新,后来中华民国的海军总长。戴乐尔肯定不是空手去的,做为海关艇长不缺油水,随便搞几样东西也能让那些穷军官们开眼。当然,据说英国人赫德管辖的海关是清国唯一廉洁不贪腐的衙门,也许我们是以已之心度人之腹了。

光绪十九年,甲午海战前一年,李鸿章大阅北洋水师,搞海上军事演习,戴乐尔恰好坐着缉私小艇遇上。炮声轰鸣,海面沸腾,陆战队员强行登陆,让戴乐尔大开眼戒,狂呼过瘾。事后戴乐尔专程给他的上司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写了份海上军事演习观后感。

不是谁都能写出一手流利的好文章来,喜欢卖弄笔杆子的戴乐尔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戴乐尔作梦都想加入海军,重拾梦想。

甲午海战成就戴乐尔。如果没有甲午战争像戴乐尔这种半瓶醋的洋人不可能登上北洋舰队的铁甲舰。

丰岛海战,打响海上战争第一炮。大清国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只要拥有海上一技之长,喜欢打日本人,都可以成为远东第一舰队的成员。

有些人对战争唯恐避之不及,有些人对战争充满渴望,这是性格使然,戴乐尔属于后者。能够远涉重洋来东方淘金的戴乐尔绝不缺乏冒险精神。

戴乐尔说他一直幻想人有两个生命,一个去探险,另一个报效国家。探险为自己,报效国家是责任。现在,一个人就够了,参加北洋水师去打仗既满足探险,超越自己的精神,又能为国家效力。

戴乐尔不是替清朝皇帝卖命,也不想为中国人民而战,他是为英国女王、英国人民而战,因为他要把这一场数十年不遇的海上大决战亲自记录下来献给他的祖国和人民。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1-27 17:19:37 +0800 CST  



戴乐尔得到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同意后加入北洋水师,被委任为汉纳根的海军顾问和秘书。进入北洋当差的戴乐尔像所有英国人一样非常傲慢,认为自己给汉纳根做顾问屈才,瞧不懂李鸿章的用人。北洋水师最高指挥官丁汝昌出身骑兵,总教习汉纳根就是一个陆军工程师。两个门外汉如何领导海军?

据说来远舰驾驶二副谢葆璋曾经说过,戴乐尔野心勃勃想当总教习,汉纳根认为自己外行,也有意让位戴乐尔。丁汝昌没说什么,刘步蟾坚决不同意。刘步蟾连英国皇家海军现役上校军官琅威理都不放在眼里,怎么可能把一个自称海军预备役上尉的戴乐尔当回事儿。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戴乐尔在书中大骂刘步蟾。这是两人第一次冲突。

矛盾归矛盾,戴乐尔依然兴致勃勃地替北洋水师筹划战局,他向汉纳根提议购买一艘智利巡洋舰,这艘巡洋舰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出品,与“吉野”号齐名的新式快速巡洋舰,吨位更大,款式更新,比吉野晚一年建成,甲午海战前一年1893年刚刚下水。虽然这是智利向英国船厂定造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更高的价钱买过来,毕竟清国着急用。

李鸿章觉得提议不错,马上安排人和智利谈,高价购入巡洋舰。双方谈得差不多,戴乐尔十分高兴,用他的话说“手舞足蹈”,因为他想指挥这艘新式巡洋舰。为了当上指挥官,戴乐尔自告奋勇招募军官,并且向李鸿章献计,不把新式巡洋舰编入正式舰队,做为机动使用,利用最新巡洋舰的火力和航速袭击日本本土港口。这样一来,日本联合舰队只能将最新式的吉野和浪速留在后方,前方实力必打折扣。这是英国挑战西班牙海上大帝国惯用的招数,所谓海盗战术。李鸿章觉得这个建议也挺好。戴乐尔喜不自胜,心里开始筹划招募人才和购煤的事儿。在英国,哪里轮到他来指挥最新式巡洋舰,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正当他沉浸在梦想即将实现的喜悦中一棒子当头敲来,刘步蟾极力反对戴乐尔指挥最新式巡洋舰。理由很简单,北洋水师人才济济,很多军官从小入海军学堂,又到英国留过学,哪里比不上戴乐尔,何必用洋人?

戴乐尔气急败坏,刘步蟾算什么东西,上头有丁提督,汉教习,镇远舰管带林泰曾也比你官大,为啥什么事儿都少不了你刘步蟾?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2-04 16:24:58 +0800 CST  

按照北洋水师官制,一提督两总兵,左为尊。也就是说丁汝昌是北洋水师一把手,身为北洋水师左翼总兵兼镇远舰管带的林泰曾排行第二,右翼总兵兼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位列第三。但是,北洋水师有个奇怪的现象,排名第三的刘步蟾说一不二,俨然舰队一把手,别说林泰曾就是丁汝昌也让他三分,赶跑琅威理的撤旗事件就是刘步蟾的杰作。所以,戴乐尔对刘步蟾极为不满,在他眼里刘步蟾目无长官,越权行事,我行我素,欺压同僚,北洋水师中的大奸臣。戴乐尔说丁汝昌系傀儡,“彼特为众承罪而已。”北洋水师吃败仗实在与丁汝昌没什么关系,跟着倒楣。

我能不能当上舰长你刘步蟾还真说了不算,那得听中堂大人的!

可惜,不久传来消息,智利坐地起价,最后多少钱不卖那艘世界最先进的巡洋舰。不用问,日本人从中作梗。戴乐尔的舰长大梦破碎。于是,戴尔乐只得跟随汉纳根来到旗舰定远号做顾问。

登上定远舰不久戴乐尔发现完全看不懂清国人,戴乐尔把战争比做机器,大战当前,全国都应该围绕战争机器来运转,从朝廷到地方到舰队再到后勤保障部门以及上上下下人等应该劲往一块使。清国不然,依然不着调,各行其事。戴乐尔举了个例子,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弹药不足。北洋水师另一位洋员镇远舰上的美国人马吉芬在回忆录中也指了出来。

戴乐尔非常奇怪,弹药怎么可能不足?缺乏弹药,炮手向管带汇报,管带向总兵汇报,总兵向提督汇报,提督要求兵工厂供货,简单之极的事情。关于弹药问题,后人做过调查研究,发现北洋水师不缺乏炮弹,而是没有装载足够的弹药。也有人说天津军械所制造的炮弹大小口径不一,不合适。

难怪戴乐尔惊奇,弹药不足,有弹药不装船,炮弹不合规格,管理者干什么去了?即便平时不准备,丰岛海战过去两个月,足够改变这一切,谁在不作为?

谜一样的大清国,谜一样的北洋水师,谜一样的李鸿章。

戴乐尔甚至想搞懂李鸿章,因为中堂大人在其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最后下出结论,李鸿章无疑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但是深陷到腐败的官僚体制中难以自拔。

既然中堂大人和提督是好人,那么谁又该为北洋水师的现状负责?戴乐尔咬牙切齿骂道,北洋水师巨奸三管带,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2-04 16:28:22 +0800 CST  

作者:Sandlo 时间:2014-01-28 08:50:18
更新了,拜个早年。



一年又过去了,祝诸位兄弟马到功成,马上发财!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2-04 16:30:23 +0800 CST  


戴乐尔并不是第一个指责北洋水师中方高级指挥官的人,另一位洋员,镇远舰大副马吉芬也万分鄙夷地笑话他的顶头上司镇远管带林泰曾:“只要我还活着,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幕景象和那种声音。我那尊敬的舰长跪倒在地,以极快的语速喃喃自语-祈祷着,或者说一边祝祷一边诅咒着,当(日方)每一发炮弹击中军舰时他就像狗一样嚎叫起来。”

这位怀抱理想到中国淘金的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毕业生可以说将一生献给了大清国。甲午海战之前舰队本来已经批准了他的休假,但他却主动留了下来,他给父亲的信中写道:“中国与日本即将爆发战争,可能我再也见不到你们。如果我一去不返,请记住我是为荣誉而留在了中国。在中国服役的10年里,他们始终以仁慈待我,如果这个时候遗弃他们,将是多么的可耻。”

马吉芬在甲午海战中身负重伤,丢掉一只眼睛。1897年2月12日,在美国海军医院做眼球摘除手术的前一天开枪自杀。两年前的这个日子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死后他的墓志铭中写道:“谨立此碑以纪念一位虽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生命献给了另一面国旗的勇士。”

马吉芬死之前写过一本回忆录,叫做《鸭绿江外的海战》。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没理由怀疑马吉芬的话,怀疑这位为大清国战斗过,将死之人的话。

事实上镇远舰管带林泰曾在战争爆发后即将镇远指挥权交给大副杨用霖,镇远号在大东沟海战中作战之英勇与此人无关,从另一个侧面证实马吉芬所言非虚。然而,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却称赞林泰曾“深通西学,性行忠谨”。李鸿章称他“资深学优”。林泰曾先后两次随北洋海军出访日本,给日本海军界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称他是中国海军的“宝刀”。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在仁川海面见到林泰曾指挥的平远号时赞叹说:“到底是林总兵啊!”

有赞赏有不屑,可谓褒贬不一。那么,北洋舰队第二号人物林泰曾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5-15 18:27:54 +0800 CST  

时年44岁的林泰曾履历光鲜。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生,也就是说他是近代中国海军学校的大学长。毕业后登舰实习,24岁当上“建威号”的大副。第二年跟随福建船政洋监督法国人日意格去欧洲游历学习,当时一共去了五个人,三个人学习造船技术,两个人学习海战知识,这两个人就是林泰曾和刘步蟾。这是中国自有近代化海军以来第一批有幸去欧洲海上强国学习海军知识的人。只有两个,都是甲午海战的绝对主角。

当时大清国受尽列强坚船利炮羞辱,有意屈身向人家讨教招数,只不过没有明确派出留学生。意向有了,故而时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的沈葆桢才敢让林泰曾等人以跟随日意格采购军需的名义去学习。

有幸出国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最大的幸运,能见识到世界之大,不再只看到头顶的那一小片蓝天。第二年林泰曾兴致勃勃进入英国高士堡海军军官学校学习,并计划随后去英国军舰实习。不成想国内招日意格回国,林泰曾等人只得中断学业随同返乡。

日意格回国做什么呢?清王朝的海军留学生计划确定,日意格回来带队。大清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一共12人,林泰曾和刘步蟾赫然在列。

林泰曾和刘步蟾直接去英国舰队实习了,跟着英国皇家海军遍游大西洋、地中海等处。英国教官对林泰曾很欣赏,称赞他:“知水师兵船紧要关键,足与西洋水师管驾官相等,不但能管驾大小兵船,更能测绘海图、防守港口、布置水雷,是最为出色的学生。”一句话,林泰曾非常之出色。

学成归国之后,林泰曾和刘步蟾一起编写了一部《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相当于一本军事理论著作。于是乎,李鸿章、沈葆桢会同闽浙总督联衔奏保,以林泰曾“学业有成”为名,荐升游击,赏戴花翎。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林泰曾官拜北洋水师左翼总兵,兼“镇远”舰管带。

清朝官制以左为尊,也就是说,林泰曾的地位仅次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名副其实的二把手。林泰曾时年38岁。

林泰曾何以升迁得如此之快?看两个关系图就清楚答案。

第一个: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姓林。

第二个:林泰曾的祖父林霈霖系林则徐的胞弟。

也就是说,林泰曾呼沈葆桢为姑丈。

官二代,且是名门之后。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5-15 23:13:20 +0800 CST  


林泰曾虽然出自官宦世家,名门之后,并不像常人所想从小享受荣华富贵、钟鸣鼎食,过着贾宝玉似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事没事找几个妹妹来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相反,林泰曾的童年凄苦悲凉,父母双亡,由寡嫂抚养长大,勉强度日。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报考福州船政学堂。那时节的贵族或有钱人的优秀子弟都奔着科举去,谁肯把自己的前途赌进大海里。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招生,除福建本地人,外地人没几个。肯报福州船政学堂的人不是出身贫寒就是家道中落。第一期的刘步蟾、严复和林泰曾一样都是没爹的孩子。在这一群人当中,林泰曾根红苗正,重点提拔也在情理之中。

福州船政学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海军军官学校,它分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学制造,后学堂学驾驶,也就是说后学堂才算海军军官学校。林泰曾未必知道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他的姑丈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却深知海洋对国家的重要性,深知这是一条通往仕途的捷径。前任船政大臣,去西北平叛的左宗棠离行前极力推荐由沈葆桢接替自己的职务,说“非沈葆桢不能任其职。”

沈葆桢来的第一年开始招生,林泰曾随即报名,从此仕途一路平坦。

科举,如同今天的高考,清华北大能收几个学生,而福州船政学堂录取率很高的,符合四个字就能过,“初通文墨”,认识字就行啊。看看这座学堂的毕业生,有几个做不成官的,也确实替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可惜,甲午战……如果打赢了,马尾船政学堂必将成为中国海军的摇篮。打败了,没什么话说啊,连更为辉煌的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也在二战的失败中淡出大众的视野。

沈葆桢对外甥格外用心,一路呵护,林泰曾却让沈葆桢失望了。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5-17 00:43:56 +0800 CST  

性格决定人生。林泰曾固然是个好孩子,也是一个好学生,却不是一名好军官。做为海军将领,没有一颗勇敢的心玩不转。那时的海战很容易受伤,纳尔逊断了胳膊瞎了眼成就一代名将。林泰曾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书生气十足。丰岛海战之后林泰曾大放豪言,“举全舰扼制仁川港”,与日本联合舰队“一决胜负于海上”。但当战后镇远舰进入威海卫军港不慎触礁时,平时豪言壮语的林泰曾竟然惶然不知所措,傻了,目瞪口呆,束手无策。

镇远舰确实伤得比较厉害,五舱八处破口进水,需要拖进干船坞大修,威海卫基地没有这样的设施,日军正在进攻大海对面的旅顺,拖到旅顺港修根本不可能。做为大将,须从容自若,每临大事有静气,总要想办法,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嘛。林泰曾怎么做的呢?服毒自杀了事。

这种性格的人实在当不得大将。当时丁汝昌和李鸿章为了自身利益也为稳定人心,压着这件事不宣扬,也不向朝廷报告,只说镇远号受了点擦伤,无大碍。大家一直在想办法,而林泰曾第二天就死了。事情终于瞒不住,李鸿章这才电奏朝廷说明事实真相。光绪皇帝“不胜诧异”,林泰曾怎么这样,伤了军舰就自杀,是不是他本来就是个奸细。李鸿章回奏说,林泰曾“向来胆小”。原来中堂大人是知道北洋舰队二把手是个胆小畏事不敢担当之人。光绪皇帝当然不满意,质问李鸿章:“既称林泰曾胆小,何以派令当此重任?则该大臣平日用人不当,已可概见。”知道胆小还用他,可见你平日用人不当。李鸿章对皇帝也没客气,当即回奏:“林泰曾本闽厂学生出色之人,沈葆桢迭经保奏有案。”

李鸿章说出实话来,不是我要用林泰曾,而是沈葆桢要用,是朝廷看了沈葆桢的面子要用,关我何事?

这事儿到此为止,清廷也不追究了。何谓用人唯才,明知不能用而用,何止是大清朝廷的悲哀啊。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5-17 00:47:18 +0800 CST  

诚如斯言,希腊、迦太基,包括罗马均可谓当时的海上帝国,我这贴子只从葡萄牙写起,请诸位兄弟谅解。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5-23 09:30:50 +0800 CST  

诚如斯言,希腊、迦太基,包括罗马均可谓当时的海上帝国,我这贴子只从葡萄牙写起,请诸位兄弟谅解。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5-23 09:53:38 +0800 CST  

北洋舰队第一号人物丁汝昌是个旱鸭子,骑兵出身; 第二号人物胆小畏事,那么第三号人物又如何呢?

北洋舰队右提督、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的经历与林泰曾相仿,福建船政学堂一期毕业,大清国第一批海军十二留学生之一。和林泰曾并肩飘洋过海学习西方海战知识。

二十年前刘步蟾与林泰曾满怀豪情意气风发怀抱中兴大清的理想来到欧洲,来到陌生的地中海,登上给大清国带来屈辱历史的英国战舰,学习人家的技术。第一次去欧洲学习海战只有他们两个人,他们憧憬着未来,认为自己将会改变历史。两位年轻人相互勉励,高山流水灵犀相通,知已难得,两人许诺代代相交。不远的将来诺言成真,二人结成儿女亲家,刘步蟾的女儿嫁给林泰曾的儿子。

北洋建军,刘步蟾任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做事刚猛,在旁人眼里显得飞扬跋扈。逼走琅威理的撤旗事件便是他的杰作。刘步蟾的作法符合当时清廷的思路,即海军不能永远由洋人操纵,故而清廷和李鸿章都未指责刘步蟾。

一时间,刘步蟾名头大嗓,北洋海军中方将领视之为敢于担当的勇者,军中威信超过做事畏首畏尾中矩中规的二把手林泰曾。而林泰曾性情沉默,寡言少语,并不与刘步蟾争名,故而大家心目中刘步蟾成为仅次于丁汝昌的人物。北洋舰队福建人居多,福建人组成的小圈子即所谓“闽党”更将刘步蟾视为“实际上之提督者”。

下面将提到另一位重量级选手,济远舰管带方伯谦。方伯谦才是北洋舰队真正的海龟级将领。林泰曾和刘步蟾去欧洲留学直接登舰实习,方伯谦则进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一年后上舰实习。英国教官称其“聪明谙练。”归国后历任炮舰、练船管带,又任北洋主力舰“十大远”济远号管带。

同样少年得志的方伯谦与谨小慎微的林泰曾、刚猛任事的刘步蟾不同,非常懂得享受生活,人长得又帅,买房置产,娇妻美妾一大堆,过着风流快活的日子。谁也不能就此小视方伯谦海战理论水平。他的海战理论和泡妞术一样高明,北洋舰队的舰长管带们军事理论没有一个人比得过方伯谦,至少在口头上没有。戴乐尔第一次见到方伯谦时被他的风姿折服。威海卫海军俱乐部里,方帅哥在一堆洋人和中方管带中如鹤立鸡群,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演讲如何打败日本人。为此,方伯谦上书中堂大人,提了五条建议,其中有关海战者二条,第一、合北洋舰队之力各个击破日本联合舰队;第二、添加快船快炮。方伯谦看问题很准,格林威治海军学校的书没有白读。海军战略之父马汉讲得最多的就是集中兵力的原则。甲午海战清方落败的原因之一即战舰航速慢、速射炮少。

由此可见,清方将领海战军事指挥水平并不低,戴乐尔所说三大巨奸个个都是人才。

既然都是人才,为何打了败仗?既然都是人才,为何成了巨奸?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6-19 23:47:58 +0800 CST  

中日甲午大海战,大清国海军高级将领求战欲望相当强烈。相比清国陆军将领,海军的高级军官怀有历史责任感,其中一部分留洋军官切身感受到清国的没落,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重振中央帝国雄风的理想。丁汝昌的历史责任感并不重,但他怀抱士为知已者死的传统报恩思想,一心报效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中堂大人。故而,北洋舰队高级将领的斗志不容置疑,只是他们面对的对手更加凶悍。

丰岛海战,方伯谦指挥的济远舰和广乙舰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三艘主力舰。日舰吉野率先开炮,方伯谦与大副沈寿昌并立舰桥指挥舰队回击。广乙属于鱼雷快船,性能无法与第一游击队三艘明星级战舰相提并论。这是丁汝昌用兵的一大失误,未能组织精兵护航,若当时定远和镇远两大铁甲舰其中一舰在的话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海上对话也不至于战败。

战斗开始,炮弹横飞,海浪轰鸣,方伯谦镇定自若,直到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大副沈寿昌脑浆崩裂,血溅方伯谦征衣。方伯谦豪气顿减,弯腰躲入船舱,再不肯出来督战。当理想需要以生命做赌注时他退缩了。他想到的不是国家,不是皇帝,更不是人民,而是他的妻妾儿女以及自身的生命。

放弃理想者永远不会站在高峰之巅,永远不会在历史刻上光辉的印记,哪怕离光荣无限接近。

鲜血让北洋舰队口才最好的舰长变成胆小鬼,开战不久便挂起白旗遁逃。

排水量只有一千吨的广乙舰管带林国祥比方伯谦顽强,自身火力不足,利用海上硝烟和薄雾掩护冲向秋津洲和浪速,试图向日舰发射鱼雷,但在秋津洲、浪速二舰压倒性的火力打击下战舰身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人员伤亡惨重,于是林国祥向东北海岸方向退出战斗,登岸弃船,自焚战舰。

以二敌三,况且对方拥有两年前刚刚下水最先进的吉野号,日方军舰合计吨位近一万,而清方二舰加起来不过三千多吨,方伯谦逃阵算不得什么耻辱,可笑的是方伯谦竟向朝廷请功,说什么击退日舰云云。

日舰确实击退了,不过是方伯谦耍滑头击退的。济远舰按照国际惯例竖白旗投降骗过第一游击队,吉野追击时方伯谦再挂日本旗,趁吉野犹豫之际发后射炮命中。这一炮虽然没有对吉野造成大的伤害,毕竟吉野停止追击,让方伯谦有了借口。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6-26 23:28:41 +0800 CST  

李鸿章对此心知肚明,他给丁汝昌的电文中说道:“方伯谦牙山之役敌炮开时躲入舱内,仅大二副在天桥上站立,请令开炮,尚迟不发,此间中西人传为笑谈,流言布满都下。”

丰岛海面有不少外国舰只,高升号运兵船、操江、广乙都有目击者,方伯谦逃跑无可争议,耐人寻味的是清廷下诏嘉奖了方伯谦。

这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嘉奖令,而是清廷为了面子故意掩盖战败的耻辱。然而正是清廷的造假让方伯谦误以为逃跑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第一次当然还会有第二次。

大东沟海战前夕,丁汝昌与刘步蟾观察日舰动向后,临时决定改变舰队的作战队形。

北洋舰队预定的作战队形是犄角鱼贯小队,以分队为单位组成的双纵队,其实就是单纵队,僚舰略偏。北洋舰队当时参战有十艘军舰,以两艘为一个单位分为五个小队,每个小队的两艘军舰保持适当距离,僚舰在主舰后方45度角的位置。

为什么要以两艘舰组成一个小队?

丁汝昌给舰队下达的命令可以看出两艘组合的优点:“舰型同一诸舰,须协同动作,互相援助。”北洋舰队的五个小队中,除济远和广甲外,皆为舰型相同的姊妹舰。两舰性能相似,能够配合作战。

北洋舰队在临战前一刻将战斗队形改成犄角雁行阵,即以分队为单位组成的双横队,其实就是单横队,僚舰略靠后。

众所周知,我们前面所讲的风帆战舰时代最佳战斗队形即一字纵队,战列舰的名称就这么来的。为什么北洋舰队会将传统的单列队形改变为横队呢?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4-06-26 23:29:49 +0800 CST  
这个帖子过些日子更新。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9-06-03 22:22:27 +0800 CST  
香港问题怎么来的?

没有中美贸易战就没有香港问题,这就如同没有中英鸦片战争就没有香港问题一样。无非当初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换成了美国,全球几百个军事基地,美国同样日不落。

所以我两年前就反复说,中国根本没有能力去和美国打什么贸易战。美国没有把握会挑起贸易战争?

贸易战争绝对不是纯粹的贸易战争,贸易战争使热战的开始。我们看一下鸦片战争就非常非常的清楚,鸦片战争的起始就是清国与英国的贸易争端。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热战,香港台湾新疆,美国人手里的牌多的是。中国有什么?朝鲜,委内瑞拉,伊朗,阿富汗?这些对美国都造不成威胁,美国可以用日韩对付朝鲜,用以色列沙特对付伊朗,用阿富汗政府军对抗塔利班,均可置身事外,而我们只能赤膊上阵。

还是那句话,能和美国抗衡的只有欧盟,能和美国做最终一战的也只能是欧盟。中国非要顶上去,那就看看鸦片战争后的历史。[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9-07-07 22:36:31 +0800 CST  
看准大势,不要去做自不量力的事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9-07-07 22:45:07 +0800 CST  
我们总是不断的问美国,究竟想干什么?

纵观上下5000年,国与国之间是怎么回事?或许不用看的那么远,看看前苏联,就知道美国想干什么?这还用问吗?就是要整你,要整死你。为此,美国已经付出很大的代价,放弃对俄罗斯的打压,放弃乌克兰,放弃叙利亚,目的不就是为了中国?我们却在幼稚的问美国想干什么?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9-07-08 08:54:11 +0800 CST  

楼主:云海孤月

字数:278155

发表时间:2011-06-27 05: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6 22:24:32 +0800 CST

评论数:8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