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连载)

四、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第一次远征(5)

当日军面对只剩下一副铁架的锡唐河大桥时,起初也束手无策,可是缅甸人帮助他们架起了筏桥,简单实用,日军的山炮及快射炮便顺利地运过了河。

渡过锡唐河后,在日军第33师团与仰光之间,只剩下一条勃固河和一支已经溃败的英军部队。于是奉命攻占首都仰光的第33师团,向着著名佛都勃固市急进。

英军第17师残余部队试图守住这仰光的最后一道屏障。

此时,来自印度的英国3个营和英国第7装甲旅增援而来。因为锡唐河以西地区地形开阔,英军试图用这支拥有约130辆坦克和装甲车的部队来阻止日军进攻的步伐。


图为英国第7装甲旅的臂章,一只跳鼠。第7装甲旅是英国二战时期的著名装甲部队,也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部队之一,由于在北非战役中的突出表现,最终击败德国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麾下非洲军团,因此素有“沙漠之鼠”之称。


图为驻缅甸时期英国第7装甲旅的坦克部队装备的美制M3式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2.7吨,主要武器为1门37毫米火炮,辅助武器为5挺7.62毫米机枪: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1挺安装在车体前部右侧,2挺安装在车体两侧机枪座内,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虽为轻型坦克,但无论火力、防护力还是机动性都完胜日军的95式轻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

从仰光匆忙向战场开进的第7装甲旅在丛林小道上与铺天盖地袭来的日军第55师团撞在了一起,他们没料到日军来得如此迅速,装甲车队列还没有来得及拉开作战阵形,就被日军围攻。

激战到3月7日,著名的第7装甲旅扔下几十辆被击毁或是发生故障的坦克逃之夭夭。第7装甲旅被打败的消息,让印度师和缅甸师彻底丧失了士气。

1941年12月23日,大约60架日军轰炸机出现在仰光上空。当时守卫缅甸的空军只有一个英国战斗机中队和一个美国空军志愿队的战斗机中队。日军飞机轰炸了码头地区和机场,炸死了2000多名聚集在街道上的平民。

2月15日,在新加坡的英军指挥官珀西瓦尔高举白旗向人数远逊于自己的日本侵略军投降,这一事件被丘吉尔称为“英国历史上最悲惨的灾难和规模最大的投降”。

此时的缅甸,地位发生陡然变化:如果德军突破中东而日军突破印度,那么德日合流的可怕前景将变成现实。

蒋介石于2月16日下达命令,优先运送第5军入缅,“所有野炮、战防炮均应随同出发”。第5军于当日开始用汽车运送,先到畹町集中,再由英方派车接运入缅。

从英国方面来说,当时唯一可能赶往缅甸增援的是两个澳大利亚师。

2月20日,丘吉尔致信澳大利亚总理柯廷(John Curtin),希望把从中东抽调回保卫澳大利亚的这两个师转调到仰光。

当时先头部队正搭着英方仅有的船只,从科伦坡以南运往荷属东印度群岛。可是澳大利亚在新加坡刚损失了一个师,另一个师则卷入英军在希腊的惨败中,柯廷对英军的作战指挥能力和判断力已无任何信心,因而即使有罗斯福从旁施加压力,他仍拒绝把部队派到仰光。

按照英国人的设想,如果一切顺利,2月26日或27日前后,这两个澳大利亚师即可在仰光上岸,而眼下,他们只有继续在焦急与无奈中等待着一个又一个失败的消息。
(6)

只要您拿出手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一下下边这张图片,就能看见我的微信公众号“公民的家”,请您关注。这里面《中国远征军》的更新要快于天涯。还有其他的文章和小诗。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12:18:49 +0800 CST  
自顶一下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13:42:48 +0800 CST  
再顶一下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15:19:17 +0800 CST  
自顶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16:35:29 +0800 CST  
@fy411975622 2015-05-18 16:41:32
加油
-----------------------------
谢谢啦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16:44:28 +0800 CST  
点击量已过一千,庆贺一下!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17:08:45 +0800 CST  
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第一次远征(6)

当派增援部队的希望落空之后,丘吉尔又向缅甸派来了一位名声赫赫的新指挥官哈罗德?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曾沉着冷静地带领英军安全回到英国,从而成为英雄人物,正式成为第一军军长。

此时,亚历山大接替韦维尔出任驻缅英军总司令,赫顿任他的参谋长,韦维尔转任驻印英军总司令。这是丘吉尔手里能打出的最后一张牌。



1942年3月5日,亚历山大经埃及到达仰光。

此时,一部分日军已经到了仰光郊外,另抽出有力一部从北迂回,上任第二天的亚历山大就意识到仰光局势无可挽回。为了防止日军从正东绕道北面包围仰光,他下达了撤退命令。

其实从日本军部后来披露的材料看,虽然在勃固最终击溃了英军,但是其间遭受的激烈抵抗还是让日军心存畏惧,他们推测,“仰光的抵抗,恐将顽强猛烈”。

日军对于仅派一个师团在陆军节(3月10日)前攻陷仰光的目标也不免疑虑。

这就好比李云龙嘴里的“亮剑”精神。战争归根到底还是由一个一个的人来战斗,武器固然重要,可是敢拼死不怕死,摔钢盔撸袖子就上的军人血性有时候甚至比武器的优劣还要重要!

就在日军忐忑不安时,他们收听到了英军从仰光向曼德勒与卑谬发出的一个无线电,用英文原文呼叫:请尽快派遣货车来。第33师团长官樱井判断,用英文发电报而不用密码,就是英军不作战、急欲退却的证据。于是日军马上振奋精神,在3月7日晚连夜急令进军,以原田、作间两个联队从东西两面分别夹攻。

“从各方面涌来了护卫退兵的印度军及缅甸军,身为兵团指挥官的英国将领,却弃兵脱逃。”日本人在战后写下这段历史的时候也忍不住鄙夷英国人,“他们绝非为国而战,真不足为敌”。

于是,日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缅甸首都。

1942年3月8日上午10点,日军第33师团步兵第215联队开进了没有军队据守的缅甸首都仰光,占领仰光速度之快,不仅出乎司令官饭田的想象,也让陆军部与南方军总部觉得意外。

当日军来到英国总督的官邸时,发现桌子上还摆着早餐,可以想见英国人逃离时的仓促。

日军在码头的大仓库里,发现了大量英国人来不及销毁的物资,其中“数千打以上无法计算的威士忌、吉恩和贝尔摩陀等洋酒堆积如山”。据说,日本兵把它当做日本酒尽情痛饮,使师团停战一天,消息传来,连南方军司令部也驰电:“请送一车洋酒过来。”
大英帝国的军人,在这里真是丢人。

自从日军突破锡唐河之后,英国人便开始销毁战略物资。

从3月6日起,英军开始销毁码头上来不及运走的大量物资,破坏了全市的供水系统,然后沿着通往卑谬的公路向北撤退。当时包括972辆尚未组装的卡车和5000只轮胎在内的大批美国租借物资被付之一炬。亚历山大下达撤退令的同时,还命令炸毁缅甸石油公司位于仰光城外锡里安的储油罐,在70分钟内,1.5亿加仑的石油被引燃,熊熊的火焰非常猛烈,以至于一柱烟火升到了2.3万英尺的高度。

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依照协定求助由中华民国组建远征军协防缅甸,远征军司令长官由罗卓英担任(而后在史迪威的压力之下,由杜聿明接任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当时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是为第一次远征。
(7)

只要您拿出手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一下下边这张图片,就能看见我的微信公众号“公民的家”,请您关注。这里面《中国远征军》的更新要快于天涯。还有其他的文章和小诗。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19:34:36 +0800 CST  
自顶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21:13:14 +0800 CST  
一下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8 22:29:50 +0800 CST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08:56:16 +0800 CST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催。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
@weiwei_nuaa 2015-05-19 10:15:57
戴安澜
帮顶
-----------------------------
谢谢啦,我会努力写好的。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11:06:41 +0800 CST  
五、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同古会战(1)

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蒋中正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

占领仰光之后,胃口大开的日本人已不满足这个胜果,日本军部发令让第15军继续北上追击,为了加强力量,又调第18和第56两个师团增援。

1942年3月10日,被胜利激励的第55师团不等增援部队来到,就向同古及卑谬一线开始追击英军,进逼同古。3月16日,敌机开始轰炸同古。而此时,在同古可供抗击日军的盟军部队,除虚弱不堪的英军外,中国远征军只有第200师。


上图为第200师装备的苏制T-26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0.5吨,主炮为37mm口径,备弹165发;7.62mmDT机枪2挺,备弹3654发。

第200师的前身,是1936年国民党军队初建机械化部队时的一个战车营。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战车营扩充为装甲团,杜聿明任团长;1938年春,在湖南湘潭扩编为第200师,编成有两个战车团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团。杜聿明任第200师首任师长,并有苏联军事顾问帮助训练。1939年1月,又以第200师为基干,扩编为第5军。杜聿明升任军长,戴安澜则成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的师长。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赋诗:“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1943年3月,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它是阻止日军北攻之屏障。

3月8日,仰光失陷。英缅第1师驻守在同古,士气极为低落,既不了解敌情,又未准备迎战,只准备后撤保存实力。

同日,当戴安澜率领的第5军第200师作为先头部队进入同古后,他们马上利用旧城墙当成防御工事,修筑坑道封闭式的堡垒。因为离铁路线很近,四处都是锯好的铁路枕木,所以200师的工事完全用枕木做掩盖。因为白天有日军飞机来轰炸,挖战壕、做掩体只能在夜间进行,经过10天的准备,已经完成非常坚固的工事。而这天戴安澜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赴同古,与英军第1师师长斯科特会晤,询以敌情,则不明了,询以敌战法,则亦不知,苦恼之至,今后非由我国军队负起全责不可!

孤军深入1000多公里来到同古的第200师,将要面对的是从缅甸南部长驱直入、兵力是200师两倍的日军第55师团。当时仰光已经失守,同古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能否制止日军继续北上。

3月18日,英缅第1师最后一个旅撤到卑谬。当天下午,日军先头部队推进到皮尤河以南12公里处,但直到此时,日军仍不知中国军队已经接替英军防务。200师先头部队在皮尤河给日本人打了一个伏击战,杜聿明从缴获的文件中分析,当面之敌最多不会超过两个师团。

仰光失陷后,英国人在缅甸的军事力量只有第17印度师、第1缅甸师、第7装甲旅。且其本来就不敢恭维的战斗力更是大大下降,空军在日本陆航海航的打几下也只剩下不足150架。

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此君正是成功策划组织实施敦格尔克大撤退而名留大英帝国情史的那位将军)与中美三方协商后,对中英在缅甸的部队做如下部署:以仰曼铁路为界,由铁路以东至泰国边境,为中国远征军防御地区;总数约4万人的英军防守铁路以西。中英两国军队,分三路布防迎敌,最后计划在平满纳至曼德勒地区,与日军会战,围歼敌人。
(8)

只要您拿出手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一下下边这张图片,就能看见我的微信公众号“公民的家”,号码是citizen_home,请您关注。这里面《中国远征军》的更新要快于天涯。还有其他的文章和小诗。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12:30:43 +0800 CST  
一下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14:01:08 +0800 CST  
@jack1wu 2015-05-19 14:58:41
继续
-----------------------------
准备了小半年,肯定要写完。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15:07:49 +0800 CST  
@今宵2015 2015-05-19 15:57:58
继续写!是英雄的就应该值得纪念!
-----------------------------
谢谢支持!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17:00:39 +0800 CST  
六、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同古会战(2)

这时美国人史迪威来到了缅甸。蒋介石在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后,1942年1月4日发电报给在美国的宋子文,请罗斯福总统指定一位高级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以便着手组建参谋部。为了更好的协调中美盟国关系,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和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经过认真筛选,选中了西点军校毕业汉语流利的著名中国通史迪威。

史迪威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苏沪会战”期间,就在中国实地考察了中日之间的战争。令马歇尔意外的是,一流的中国通史迪威后来与蒋介石陷入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离美前,罗斯福总统接见史迪威,他要史迪威“告诉蒋介石,我们永远支持中国的事业,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中国收回它丧失的全部领土。” 史迪威从第3军的部分人员和曾在中国任职的美国官员中组成了35人的幕僚班子。

2月13日,他们从迈阿密乘飞机离开美国,陆军部用船运送400多技术人员和教官到中国,帮助和训练中国军队使用美国装备和战术。3月4日,史迪威一行抵重庆。3月6日,蒋介石接见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史迪威,史向蒋汇报了奉命来华之经过,及其所负的责任,商谈了缅甸的军事形势。史还向蒋转述了罗斯福的口信和正在途中的援助物资。



3月9日,蒋介石电令“第五军入缅部队暂缓开拔”。随后,在与刚到任的美国派遣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谈话时,一改此前的积极态度,明确表示,仰光失守后,原定进至同古地区协助英军反攻仰光计划必须重新考虑,强调此后中国军队在缅作战“实有应用纵深配备战略之绝对必要”。

蒋介石此时计划:以腊戍、密支那等缅北重镇为后方,以位于缅北的首都曼德勒为中心,“集结主力于曼德勒附近,诱敌深入,待与交锋之后,再反攻突破之”。

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如下几点:一是对英军在缅甸继续作战的决心不表信任,担心中国军队倾力前突,后方空虚,一旦战事不利,将面临孤军深入的危险。3月19日,蒋与史迪威谈话时指出,由于指挥难以统一,“他日有撤兵必要之时,两国军队必陷入绝对混乱之现象而肇空前之危机”。

二是怀疑中英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中、英在指挥权和联络上均不协调,仰光失陷前,中国在指挥权上虽愿让步,但英方并不愿意指挥中国军队,不愿承担由此而来的责任。仰光失陷后,蒋对英方又不放心,不愿将远征军交给英方指挥。

三是英国长期殖民统治造成当地民众对英军反感甚至痛恨,中国作为英国盟军,部队行动必然受到影响,而缅甸混乱的交通管理也将极大影响中国军队的机动。在得不到民众支持,又是出国作战,地形生疏,天时、地利、人和均处不利时,慎重行事,应属必要。

当然,蒋介石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有其不欲明言的原因。如前所述,中国出兵缅甸,最重要的是欲保住缅甸尤其是仰光的出海口,获得盟国战略物资的接济,仰光及东南亚地区失陷后,这一目标已难以实现,在英国未表现出坚守缅甸决心的情况下,中国当然也不愿为英国作嫁衣,担当防守全缅的义务。

集中远征军在曼德勒地区作战,从蒋的立场看,还有几方面的有利因素。曼德勒扼缅北之咽喉,为缅北之屏障,同时,又是中国经缅北西向印度交通之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卫曼德勒,既可使之充当中国大西南地区的缓冲,以免日军直接威胁,又可保住中国经缅甸至印度的对外通道,维持获得外援的间接途径。也就是说,仰光失陷后,守住曼德勒,即是中国在缅作战的最大利益目标。

一旦作战失利,中国军队以曼德勒为中心,后有密支那、腊戍等稳固据点,撤兵也较为容易。另外,从缅甸地形看,以曼德勒为界,以南多平原地区,以北则为山地,依托山地作防御战对武器配备较落后的中国军队也显然更为有利。正因此,在与史迪威谈话时,蒋介石一再要求史迪威以准备曼德勒作战为在缅作战基本要领。史迪威的思路与蒋完全相反

但是,史迪威的想法一开始就和蒋介石大不相同。史对中国之行雄心勃勃,指挥军队建功立业,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标。而他当时对中日两军的素质、特点、战斗力均未有全面了解,按照他“以最快的速度轻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结论”的个性,进攻战显然更符合他的选择。

当然,史迪威主张在缅甸进行积极的进攻作战,更主要的还源自于美、英的全球战略。美、英以欧洲战场为主要战场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对保持英国作战能力的重视当然要远远超过中国。作为印度屏障,保住缅甸,对防止日本攻印,减轻英国在印度压力,使其在欧洲战场充分发挥作用有重要意义。这就是史迪威所言:“日本已被迫在缅甸动用了可能派往印度、澳大利亚或其他地方的兵力。这是中国此时能够把它所拥有的东西———兵员———贡献给盟国事业的最好办法。”因此,尽管史迪威对英国在缅甸的避战退却极感不耐,但仍然接受这一现实,并多次以中国军队作为英军退却的掩护。

正因如此,史迪威对蒋介石提出的缅甸作战意见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应在同古集结中国军队主力,迅速夺取仰光,取得缅甸保卫战的迅速完全胜利。

3月9日,在与蒋的谈话中,他提出要在十日之内在缅发动大规模反攻。然而,此时中国军队不过刚刚出动,大部分部队尚在国内,十日之内反攻的说法近乎天方夜谭。

此后,史迪威事实上也未坚持马上反攻仰光,并在与蒋谈话时,当面有条件接受重点防御曼德勒的计划。

不过,当其受命负责缅甸前线指挥并走马上任后,即把蒋的计划完全置诸脑后,此后,一直到缅甸战役失败,史迪威实际都坚持和蒋思路完全相反的进攻战略。中国远征军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史迪威的这一战略思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9)

只要您拿出手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一下下边这张图片,就能看见我的微信公众号“公民的家”,号码是citizen_home,请您关注。这里面除了《中国远征军》,还有其他的文章和小诗。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19:08:32 +0800 CST  
自顶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21:22:19 +0800 CST  
顶一下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22:53:51 +0800 CST  
@u_98357735 2015-05-19 23:11:49
感觉 挺好的加油!
-----------------------------
谢谢啦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23:14:08 +0800 CST  
@u_98357735 79楼 2015-05-19 23:28:00
虽然说楼主写的很细了,都是由于对于这段历史完全陌生,能否辅以地图!
—————————————————
好的,明天就着手做。谢谢您的宝贵意见。
楼主 公民的家  发布于 2015-05-19 23:32:38 +0800 CST  

楼主:公民的家

字数:190250

发表时间:2015-05-16 04: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6 20:40:24 +0800 CST

评论数:7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