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a_106134631 2016-10-19 09:40:16
支持,顶起!
-----------------------------
欢迎关注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19 22:05:18 +0800 CST  
@ty_雨滴377 2016-10-19 09:57:06
支持!顶
-----------------------------
谢谢,请持续关注,这才刚刚开始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19 22:33:06 +0800 CST  
@ty_品味人生734 2016-10-19 10:38:07
能用现代观点重读历史难能可贵,
-----------------------------

本意是,让最不喜欢历史的人,也能够读懂历史。

让对历史望而却步的人,也能够津津有味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19 23:23:08 +0800 CST  
@ty_品味人生734 2016-10-19 10:39:10
结合现代人的观点重温古人古事,运用至今值得尊重,继续更新!
-----------------------------

煮酒上有很多的帖子,戏谑历史的成分居多,但是如果只是将历史简单翻译,而没有自己的思想,第一是成为流水账,第二是纯粹为了戏谑而戏谑,给人挠咯吱窝的幽默,太过廉价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19 23:34:46 +0800 CST  
@sundb2005 2016-10-19 13:57:58
加油楼主记得抽空更新
-----------------------------
嗯,没问题,谢谢关注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19 23:55:03 +0800 CST  
@唐岛渔夫 2016-10-19 01:31:42
在这个时代,我们本着八卦的精神,写真实的历史。
-----------------------------
@深秋的柠檬果香 2016-10-19 15:04:36
历史的长河烟波浩渺,
宁做烟雨江南里的一叶扁舟,
拨开艰深晦涩的浓雾,
畅游在自由呼吸的国度。
楼主开题标新立异,用模块化思路重新排列组合历史,用立体化构架回应网络时代的多次元,可谓匠心独具,深得吾心!
希望就这样一直好奇地读下去。。。。。。
-----------------------------

写的好长,好感动。。。

我说的立体化,指的是,讲述历史的同时要交代地理和经济等背景,这样对历史的发生才会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也更加能够有代入感地去理解古代人的选择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19 23:58:18 +0800 CST  
@唐岛渔夫 2016-10-19 01:40:37
父亲的遗言
公元前110年,西汉元封三年。时年已经四十六岁,从事皇帝这份职业已经三十一年的汉武帝刘彻,志得意满。当时刘彻眼中的大汉帝国,文治武功,宇内荡平,四方来朝。一般按照中国皇帝的传统,这个时候,就可以筹备进行“封禅”了。封禅,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封禅的意思,就是皇帝本人认为职业生涯已经到了一个顶点,找个机会向上天进行工作汇报,昭告天地。与此同时,因为业绩不错,上天自然也会对皇帝的......
-----------------------------
@深秋的柠檬果香 2016-10-19 15:18:22
有一种现象叫"35岁危机",它是人才市场上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明文规定限35岁以下者报考,连行政及事业单位人员也不能幸免。35岁被定位成职场年轻和衰老的分水岭。果真如此吗???楼主应该也是质疑的吧。从楼主的笔下35岁才是开启自己时代的开始。所以告诉自己加油吧!任何时候努力都不会晚!!!
-----------------------------

35岁不是个坎,年龄只是个记号而已。。。

就像是树的年轮,年轮记录的是岁数,但是外面的人看到的却是你的枝繁叶茂


我的偶像左宗棠,四十岁之前都在家中务农的,四十岁之后才名扬天下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00:05:02 +0800 CST  
@唐岛渔夫 2016-10-19 01:50:02
司马迁的足迹,北到内蒙,南及昆明,西至甘肃,东临大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司马迁就走遍了半个中国。
古代人没有汽车火车,没有飞机,只能用自己的双脚来丈量世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莫过于泛舟或者骑马,乘轿。但无论何种交通方式,都需要亲历亲为的颠簸劳顿,要不得半点掺假。
司马迁,是一位堪称伟大的驴友。
巴蜀和昆明之旅,司马迁是因为公务出差,朝廷的交通和伙食补贴自是不在话下,甚至可......
-----------------------------
@深秋的柠檬果香 2016-10-19 15:21:22
“广游者,见识多”“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正是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笔耕不缀,态度严谨,才有《史记》的诞生,才有鲁迅对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崇高评价。楼主的文字让我重新认识旅游。行走在路上,每次遇到好看的风景便咔咔拍下,次数多了竟然都麻木了,天空是湛蓝,云朵是多姿,花儿是娇艳,但似乎少了什么。。。。。。突然疑惑:真正读懂风景的,究竟是机器,还是自己的眼睛抑或自己......
-----------------------------
恩恩,其实到哪个地方游玩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以及身边的人。

我在出差或者游玩的时候,经常干的事就是到寺庙静思,听梵声钟鸣,看古寺卧佛

反而对风景本身,不是那么太在乎了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00:31:14 +0800 CST  
@u_106137613 2016-10-20 01:29:40
加油
-----------------------------
谢谢兄台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02:40:00 +0800 CST  
@唐岛渔夫 2016-10-19 06:54:58
残忍的宫刑(二)
发怒的汉武帝,听完司马迁的发言,怒气值瞬间爆表。
司马迁不知道,不管李陵是否诈降,这场仗都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军事失败;司马迁更加不知道,替李陵开脱,等于在给李广利难看。给李广利难看,就是打脸汉武帝,这打脸啪啪作响。
李广利,汉武帝后期的外战名将。
李广利的上位,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裙带。
西汉的人才选拔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人才选拔的路径也不一而足。常见的有......
-----------------------------
@深秋的柠檬果香 2016-10-19 15:22:32
同样的遭遇,同样的祸患,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影响。而司马迁在精神思想和性格上都是一个傲岸不屈、不可摧毁的巨人。希望他能做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
司马迁的命运期待更新。。。。。。
-----------------------------

我的后文中,会专门讲到这种精神特质,也就是士的精神。
中国的“士”,同西方的骑士精神,有着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司马迁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形成儒家独尊儒术的情况,所以还保留着上古“士”的风采。
所以,我们在那个时代,还能够看到很多惊世骇俗的做法,有别于后世士大夫的那种古拙感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04:47:08 +0800 CST  
@市问修 2016-10-19 18:03:21
一直顶你了
-----------------------------
多谢,兄台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05:35:28 +0800 CST  
@西海战神 2016-10-20 00:41:14
养肥了再看。看引言,貌似格局很大,楼主的野心不小,我很期待楼主写出不一样的情怀。
-----------------------------
我认识你,你曾经在一个帖子里很活跃,是一个有家国意识的有学问的人。

久仰久仰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06:51:17 +0800 CST  
太史公后人

当今,研究太史公的人有很多。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司马迁是受宫刑的,他到底有没有后人?

中国人讲究传承,讲究祖先崇拜。所以,才会更加关心司马迁的后人问题。如果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曾经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冲击,那么如果没有后人,将是莫大的遗憾。

司马迁四十五岁受宫刑,正常来讲,有后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班固的汉书,偏偏相关的记载相当匮乏,有据可查的是司马迁有一个女儿。而其他子孙,仅仅有提到一句,“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然而,除正史之外,好在我们还有野史。

在民间的诸多传说和家族记载中,我们采信这样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司马迁有两个儿子,司马临和司马观。后来为避祸,二人回到了陕西韩城老家,司马临改姓同,而司马观改姓冯。

姑妄信之。

不过,司马迁的《史记》却是在女儿手中保存的。

《汉书.杨敞传》记载,“敞子忠,忠弟恽,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侏儒。”

也即是说,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史记》得以流传于世。

历史的吊诡,还不止于此。

杨氏家族,后来形成了一个名门望族——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将成为后世决定中国历史的一个家族。

沿着八卦精神的内涵,我们做一下本章的结语。司马迁同志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但两件事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第一件,完成了巨著《史记》,成为后世楷模;第二件,生下了一个女儿,嫁给了杨敞。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09:03:45 +0800 CST  
@大军冯毅 2016-10-20 07:26:34
记号
-----------------------------
谢谢大神,您也是我的偶像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10:35:10 +0800 CST  
第二节 飞将军的悲剧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20:32:16 +0800 CST  
把第一部分的提纲列出来

第一节 向太史公致敬
第二节 飞将军的悲剧
第三节 太史公的拯救
第四节 表亲们的纠葛
第五节 杨家女人的复仇

接下来是第二节的内容——飞将军的悲剧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20:34:13 +0800 CST  
飞将军的悲剧(一)

第一节讲到的“李陵事件”,也就是太史公受到牵连的那桩公案中,就整个事件来讲,我们实际上是大为困惑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顺藤摸瓜地了解整个事件的前世今生。而李陵这个人,固然不算中国历史上特别威名赫赫的人物,然而以“李陵事件”为中心,以李陵以及李陵的家族为主线,则牵扯出了整个汉武帝一朝乃至于汉武帝身后的若干历史人物。

我们从李陵的家族开始说起,先谈李陵的祖父李广。

关于李广的传说很多,而且观点也不尽相同。

有吹捧的,比如匈奴尊称李广为“飞将军”,听其名而闻风丧胆;
有惋惜的,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有神化的,比如诗人卢纶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从以上评价中,我们可以依次得到如下信息,
① 李广是名将;
② 李广是受到委屈的名将;
③ 李广是身怀绝技受到委屈的名将。

事实如何呢?

早在前朝,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期间,李广就曾经追随西汉名将周亚夫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李广在军事上属于大器早成的类型。然而不幸的是,李广在情商上则属于大器晚成的。

平定七国之乱之后,意得志满的李广,私下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封赏。

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首先梁王刘武是汉景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此外刘武也在平定七国之乱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过这只是表象,事实上,皇帝的家事,李广并没有看清楚。梁王刘武不仅是汉景帝唯一的亲弟弟,而且是从小被母亲窦太后溺爱的亲弟弟。在汉景帝和梁王刘武之间,一直有一个“兄终弟及”的笑谈,这个笑谈最开始只是被当做兄弟之间的玩笑来随口说说。然而这个玩笑却被母亲窦太后记在心上,甚至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溺爱幼子的窦太后,一直在明里暗里极力促成这件事情。“兄终弟及”如果从玩笑变成现实,在外人看来是佳话,但在皇家,如果不通过流血和政变而达到的改变游戏规则,那只是一种传说。

皇室和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庭,而且是拥有全天下最至高无上权力的第一政治家庭。如果把普世价值的亲情爱情套用在皇家身上,那只是世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正因为这种不可言说的心结,汉景帝与梁王刘武之间,始终都有一种芥蒂存在。所以,李广私下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封赏,这件事情很快被朝廷定义为僭越。平定七国之乱这样天大的事情,到最后李广劳而无功,没有得到任何嘉奖。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20:36:49 +0800 CST  
飞将军的悲剧(二)

嘉奖虽然没有拿到,但李广一战成名,成为当时景帝一朝炙手可热的名将。其后,李广受朝廷委任,长期在抗击匈奴的一线担任几个边境城市的太守(市长)一职。边疆太守这种职位虽然谈不上多高,但在一线却实权在握,同匈奴斗智斗勇,同士兵同生共死,好不快意恩仇。我们相信,这段时间是李广从军打仗生涯里面,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如果历史能够驻留在此刻,那么我们今天知道的李广,将是一个纯粹的飞将军,而没有后来那一波又一波的委屈和忧郁。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

李广在边疆抗击匈奴的名气日盛,又因名气而调任未央卫尉(相当于中央警卫团副团长)。从此,李广正式成为汉朝中央军委军事序列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觅封侯”的漫漫长路。作为职业军人,在长达14年的时间内,李广先后参与了五次汉匈战争,战绩如下,

公元前133年,李广任护军将军(宪兵司令),参与马邑之战,因没有实际到一线作战,而没有战功;
公元前129年,汉军分四路出击匈奴。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分别任四路将军(兵团司令)。李广被匈奴俘虏,后成功逃脱。因全军覆没,而被削职为民;
公元前123年,李广被封为后将军(兵团副司令),随卫青讨伐匈奴。这一次伐匈奴,李广虽有战功,但却恰好达不到封侯的标准;
公元前120年,李广以郎中令的级别(官阶,掌管宫殿警卫),同博望侯张骞一起,再次讨伐匈奴。结局很惨淡,张骞延误战机,被降为平民。李广几乎全军覆没,战后不赏不罚;
公元前119年,李广请求跟随卫青,霍去病一起,参加漠北之战。这一次,李广被封为前将军(兵团副司令员)。然而,这一次李广的部队迷路了,贻误军机,无功而返。

已经六十多岁的李广,戎马生涯,南征北战。自从太守的岗位调任中央军委以来,胜少而负多。封侯,那只是个传说,然而数次的劳而无功却是实实在在的。尤其这一次,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此时此刻,作为花甲之年老人的李广,一定是带着无限惆怅的。

依汉律,迷失方向错失战机,也是死罪。

结局很凄凉。走投无路的李广,长叹一声,拔刀自刎。

李广的一生,是声明显赫的一生,也是名不副实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也是憋憋屈屈的一生。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20:50:24 +0800 CST  
飞将军的悲剧(三)

封侯为什么这么难?答案只有一个,性格决定命运。

太守李广,以我为主,在同匈奴的作战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灵活机动的作战经验,让匈奴无计可施;
将军李广,特立独行,延续自己在一线的作战习惯,无法融入整个团队的集团作战,次次无功而返。

后世对李广的的正式定位是在唐代。公元782年,唐德宗李适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李广赫然在列;其后的宋代,李广依然位列七十二名将之中,宋徽宗赵佶追尊其为“怀柔伯”。悲催的是,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顺序,怀柔伯也依然不是列侯,宋徽宗与其说是追尊,不如说是揶揄和吃豆腐。

李广同志的悲剧人生给我们的启示,除了性格决定命运之外。也可以从管理学角度来解释,管理就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在合适位置上的人坐合适的事情。无法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管理,要么是浪费,要么是胡闹。

李广的悲剧,是性格使然。

然而,更加悲剧的悲剧,是悲剧的性格可以遗传。

比如李广的儿子李敢。

史载,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早亡,李当户也就是李陵的生身父亲;次子李椒,早亡;幼子李敢,曾经随同父亲一起,参与了公元前120年的伐匈奴之战,并且表现勇敢果断。

李敢,长期以来在同为少年英雄的霍去病账下效力。公元前119年,讨伐匈奴的霍去病部队战功卓著,而李敢也少年有为,在父亲没有被封侯的情况下,李敢被破格封为“关内侯”。这种提拔,无疑是家族的荣耀。

与此同时,李广自杀的消息传来。

年轻的李敢便把罪责推到了卫青身上,认为是卫青逼死了自己的父亲。
年轻气盛的李敢,找机会殴打了卫青。
要知道,卫青是当时的三军统帅,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更加致命的,卫青不仅仅是三军统帅,他还是皇帝的大舅哥,也是霍去病的舅舅。
同样年轻气盛的霍去病,找机会射杀了李敢。

一位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就此陨落。

然而,李广家族的叵运,还远远没有结束。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21:07:55 +0800 CST  
@小莫儿ABC 2016-10-20 07:32:09
顶顶
-----------------------------
谢谢
楼主 唐岛渔夫  发布于 2016-10-20 23:57:31 +0800 CST  

楼主:唐岛渔夫

字数:1414756

发表时间:2016-10-19 08: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8 19:30:54 +0800 CST

评论数:328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