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华夏英雄丝路情》汉、唐、宋、明、清惊世的英雄传奇(黄良浩原创)

打气!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0 14:40:22 +0800 CST  
28《汉景有猛将》(4)

李广久经战阵,最有临敌的判断力,目前的风险不是遇到数十倍的敌人,而是自乱阵脚,仓惶逃跑;而且,最大的风险就在眼前,我方一旦逃跑,让敌人察觉,人家马上会追杀上来,一通乱箭,全部都会变成刺猬!

现在,要稳住阵脚,还可以扮作疑兵,迷惑敌人,虽然是九死一生的豪赌,但是,总比落荒而逃,最后全军覆没要强吧。

李广镇定地观察敌人,匈奴人也有恐惧,已经跑到高地上,去列阵观察了。这表明敌人不敢贸然进攻啊!

李广下令:全体士兵前进!前....前进?没听错吧?这是在找死还是送死呢?不过,还是李广带的头,他从容淡定,纵马前行,他深知我退一寸敌进一尺的道理,这个时候豁出去了,哪里还有退缩的道理?

其他士卒胆颤心惊地前进,但还没算完,李广又下令了:解开马鞍,下马休息!哇噻,大家伙的心都跳到喉咙啦,这是要集体自杀吗?还要玩什么心跳呢?

不错,哥玩的就是心跳,俺们心跳的同时,匈奴人也是心如鹿奔,不是吗?对方人多,反而犹豫不决,他们跑到高地去,就是要多看看,看看附近有没有汉军的伏兵。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0 20:32:54 +0800 CST  
28《汉景有猛将》(5)

一胆二力三功夫,懂吗?

就在此时,匈奴阵中突然跑出一位白马胡将,那又是汉军的惊魂一刻,但李广把握战机,他立刻带人冲了上去,奔驰、弯弓、搭箭、瞄准,一切都那么娴熟,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嗖”的一箭过去,正正把胡将射死于马下!

回来的时候,李广也不忘解鞍下马,说不定还哼哼小曲呢!

匈奴人十分震惊,已经死了一个,而且还是当官的,谁还敢上?对方还有多少人呢?

出于恐惧与担忧,匈奴人始终不敢来犯,直到夜半,匈奴人都以为路旁有伏兵,打不过就撒丫儿跑吧,最后,人家都惨淡地撤退了。

李广他们得以全身而退,安全返回大营。汉兵没有一个人不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汉景帝除了有武将对付匈奴之外,文官都有猛人,而且,专门是匈奴的克星!

他是谁呢?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0 22:25:32 +0800 CST  
29《救援东瓯国》

【东瓯赎罪】

吴王刘濞伏诛,老贼的阴谋被解密了,他曾说南越国会出兵三十万相助,那都是谎言。你也不想想,南越王赵佗是何许人也,人精一个。吴王老贼最多买些海货把玩把玩,给不了赵佗什么好处,吴王在前面“抢钱、抢粮、抢娘们”,却让赵佗派兵跟在人家屁股后面,除了臭狗屁之外,啥都捞不到,还要倾国出师,那不找死吗?

更何况,人家赵佗年事已高,他就认陆贾,就服汉廷,你吴王小辈算个球呀,让我老赵放着锦绣太平不要,去干掉脑袋的生意,图个啥?

退一万步说,吴王悬了重赏都没用,越地藩王们也不傻,但凡有些斤两的都不会跟着瞎起哄,有逍遥王不当,去做“炮灰”,凭啥呢?你吴王还是省省吧,留着暧昧得蛋疼的眼神去勾引小弟好了。结果,南越王、闽越王鸟都不鸟吴王,只有东瓯王屁颠屁颠地跟着呐喊。而且,只是瞎嚷嚷,那一万人的东瓯军很狡猾,压根儿就没有打算过长江北上(他们这些伪粉丝,连啦啦队宝贝的热舞都懒得跳呢!)。

即便这样,东欧王也做了谋反集团的从犯,一见吴王惨败,心里可是贼凉贼凉的。哇塞,三百石以上的谋反官吏都得死,那俺这个王还当不当了?

好在,汉廷为了诛灭吴王,悄悄地向东瓯示好,伸出了纯金的橄榄枝,千金欲买吴王头,这可比吴王的空头支票来得实在!于是,以前说过,东瓯王策划了一场劳军,结果砍下了吴王头,不但得到千金,还因功赎罪,不被诛杀;庆幸之下,东瓯王得以全身而退,他带领军队返回王族故地东瓯国。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1 21:16:28 +0800 CST  
又丢了帖子!

论坛有很大一个bug!

28《汉景有猛将》(6--1)

他是酷吏郅都,别号“苍鹰”!不但贪官污吏和邪恶权贵怕他,连残暴的匈奴人都忌讳他,一个个避之唯恐不及。

郅都为人勇敢,有气力,不畏强暴,也无惧匈奴。汉景帝遣使持节拜郅都为雁门太守。

匈奴人听闻郅都有节义,加上为人严谨,所以,胡虏估计雁门的防守十分严密。胡人又试着射郅都的人偶,但射不中,于是,更加把郅都当作心腹大患。郅都镇守边关的时候,北虏由始至终都不敢寇边。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1 21:20:30 +0800 CST  
28《汉景有猛将》(6--3)

汉武帝开创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国家形态,与此同时,他用“汉”的名字,永远去命名一个民族——汉族,继而引领整个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长安的宫殿里,汉武帝陷入沉思,他的眉宇间充满勃勃英气,他用锐利的目光扫视天下,发觉依旧要面对北胡与南越的问题。他会如何着手处理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29《救援东瓯国》(1)已发布......(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1 22:10:19 +0800 CST  
29《救援东瓯国》(2)

东瓯离吴王领地较近,会稽郡就在浙江中、北部,而东瓯国在浙江南部,如果吴王发令,也许东瓯人会颇为忌惮。由于国小力弱,东瓯国多数受制于吴王,难免被裹挟,从而参加叛乱。如果想捞好处,也得不到什么,人家吴王还要照顾其他六个诸侯王,而且都是刘姓亲族,排队也轮不到东瓯王这个外人。

东瓯人为啥不过长江呢?他们在地理上受到限制,要么穿过会稽郡,再到吴郡,然后,北上进入楚国领地;要么走江西的路,越过豫章郡,再取道淮南,之后才能渡过淮河。因此,所有造反诸侯里面,东瓯王离中原最远,即便想到梁国分一杯羹,也轮不上你。

估计为了保全实力,观察局势,东瓯人都会留在江南。就算吴王刘濞想划江而治,人家吴郡、豫章都尽在掌握之中,用吴郡控制长江口,靠豫章封锁寻阳(今天的九江),长江防线就可以建立起来,那就没东瓯人什么事啦。

即使吴王夺取中原,东瓯还是会呆在老地方,他们是越人。想当年,越王勾践也要争霸中原,但争得过来吗?最多就是打败吴王夫差。后来,春秋的越王后继者输给了楚国,江淮变为一家,越人只有避居江南,甚至逃入海上,他们历来都没有问鼎中原的实力。

至于说到南越王,即便赵佗有野心,他也过不了长沙国这一关。以前,南越不就是攻打长沙国边邑吗?顶多入湖南闹一闹,越人一到岭北就不好办,他们的优势是打水战,楼船也开不过去,他们的步骑兵简直弱爆了,如何能进军中原呢?因此,越人只会割据一方,完全无力北伐中原。

说了那么多,或许,有人会问:这东瓯王和闽越王是何许人也?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2 12:01:59 +0800 CST  
29《救援东瓯国》(3)

【东瓯求救】

原来,第一代东瓯王摇和闽越王无诸都是“星后代”,那明星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句践。秦始皇统一百越之时,把两位“星后代”废为君长。很快,秦末大乱,天下皆反,无诸和摇跟随诸侯起义。秦亡之后,项羽并无给两位“星后代”好脸色看,就你俩,想当王?门儿都没有!于是,两位“星大爷”拒绝归附项羽。

当汉王刘邦围攻项羽的时候,无诸和摇就率越人,从后面力挺汉朝,因此,江东也落入汉廷之手,霸王即使过了江,都难以卷土重来!

汉廷也够意思,先后立无诸和摇当藩王,无诸为闽越王,摇为东海王,世人称为东瓯王。

既然汉廷立了东瓯王,那他就不该跟随吴王造反,而后,设计铲除吴王就显得有些反反复复了,着实无奈;但在吴王余孽眼中,东瓯王绝对是镜子里的猪八戒!

吴王的儿子刘子华、刘子驹逃跑到了闽越,刘子驹多次在闽越王面前说东瓯的坏话,大骂那位里外不是人的二师兄,时常劝说闽越去攻打东瓯,完全是要报复杀父之仇,发泄杀父之怨。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2 12:54:39 +0800 CST  
29《救援东瓯国》(4)

到了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由于刘子驹长期煽阴风、点鬼火,闽越王终于忍无可忍,他派兵围攻东瓯国。这个东瓯国大概在今天北起温岭,南至温州的沿海地带。一条瓯江河从国中流过,东面就是大海,闽越兵可以水陆并进,两面夹击。

东瓯王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一旦受到袭击,也就无力抵挡,他只好带领人马且战且退,最后,被闽越兵团团包围,军中粮食将尽,困顿不堪,就要打白旗投降了,但又心有不甘,于是,暗中派使者向汉廷求救!

那么汉廷将如何处理这位“二师兄”呢?这要看汉武帝的智慧啦!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2 22:22:13 +0800 CST  
29《救援东瓯国》(5)

【救援东瓯】

很快,汉廷收到东瓯的告急文书。汉武帝当上天子不久,还要依仗大臣,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天子首先问他的亲舅舅——太尉田蚡。田蚡一副自扫门前雪的态度,他找借口回避,说越人相互攻击乃是家常便饭,他们多次反反复复,不值得劳师动众去救援,况且昔日秦帝国已经抛弃了他们。

中大夫严助并不同意,他反驳了田蚡。道理很简单,以前秦帝国连都城咸阳都抛弃了,何况是越地呢?秦帝国早已灰飞烟灭,如今,小国来求救,如果不理不睬,这会让人投诉无门,令小国寒心,那么汉王朝又何以做天下的万国宗主呢?(见《史记.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又何以子万国乎”)

好一个万国宗主,此话很对汉武帝的胃口。其实,严助此人颇有才华,是个辞赋家,当初汉武帝召集百多人考核对策,其中严助的策论最好,因此任命他为中大夫。这个中大夫虽然只有一千石的等级,但却是皇帝的智囊,因此,汉武帝很重视严助,听从了他的建议。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3 16:30:39 +0800 CST  
29《救援东瓯国》(6)

【智勇相救】

那么如何救助东瓯呢?

严助本是会稽郡吴县人,他知道吴王刘濞覆没之后,会稽郡归入汉廷,监管十分严格。

于是,严助只有冒险一试,结果,郡太守以没有虎符、不合军规为由,拒绝发兵。但是,严助也不好惹,他祭出天子节的杀手锏,要杀鸡给猴看。好你个太守不听命,那就拿郡司马开刀,可怜那个管大头兵的老粗,成了严助的刀下亡魂。

太守这猴子见到鸡都惨死了,几乎吓尿,他不敢再挑战天子的权威,因为,不服从天子节,就有欺君罔上的大不敬之罪。这等麻烦我一个太守惹不起呀,更何况,仅仅是兵发东瓯国,又不是像吴王老贼那样谋反,这风险断断不会比掉脑袋大,那就试试吧。

严助命令一下,立刻发兵,从海路南下,十万火急地驰援东瓯国。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3 20:31:22 +0800 CST  
29《救援东瓯国》(7)

为何要走海路呢?原因有几点:

1、一来可以指挥战船,南下到瓯江口,然后,沿着江河向内地挺进,这样走可以快速实施救援。而且,航行定位清晰,无须浪费时间去探路;同时,可以出其不意,有奇袭的效果,对敌人造成较大的震慑力。

2、若走陆路南下,还要探路,更应提防敌人的伏兵。因为,闽越兵包围东瓯国人,单从外围突破,恐怕来之不及,救之不得。若你把时间浪费在陆路上,闽越兵发起急攻强攻,汉军还未到,东瓯王就会先挂掉。到时候,黄花菜都凉啦。

3、从海上进军,速度快,兼且可以围魏救赵,逼近闽越沿海;若从海边登陆,还能直捣闽越的老巢,这个杀手锏威力更大,完全能镇住闽越王。他只有回师自卫,不得不解去东瓯之围。既可救出东瓯王,又能逼退闽越兵,甚至兵不血刃,便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严助这次进军声势浩大,闽越兵收到消息,当时就吓懵,人家还未杀到,就立马退兵了。汉廷军威难犯啊,谁敢抗拒呀?君不见吴楚叛军的下场吗?他们曾一度席卷中原,气焰是何等的嚣张,那吴王刘濞意气风发,妄称东帝,简直就是不可一世!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3 21:55:13 +0800 CST  
29《救援东瓯国》(8)

但结果呢,汉军反击,吴楚逃遁,一触即溃,一溃千里,兵败将亡,身首异处,叛军的下场相当惨烈啊!

吴王老贼的人头早就搬家到长安了,一个孤魂野鬼,好不凄凉!闽越王只是被吴王余孽煽动,才“抱打不平”,原以为这是助打太平拳,谁知道惹毛了汉家精兵,哪里有什么好果子吃,三十六计走为上。

东瓯王得救了,他对汉廷千恩万谢。同时难免对自己的处境表示担心,想想闽越兵就后怕,他们人多势众,都是粗胳膊、大拳头的野蛮人。我东瓯民众打不起,更惹不起,那还躲不起吗?东瓯故地不宜久留。东瓯王立即上书汉武帝,请求将全体国民迁徙,归附入汉朝境内。

汉武帝准奏了,于是,把东瓯民众迁徙到江淮之间,充实那里的人口,弥补以前吴楚叛乱所造成的民夫损失。从此,汉朝开始了经略东南沿海的行动,直到为海上丝路的首航扫清一切障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3 22:02:49 +0800 CST  
30《闽越事变》

【闽越阴谋】

百越先人分布在浙江中南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其中,闽越人大多居住在福建,比起浙江和广东来说,那里相对贫瘠。因此,古代民风彪悍,可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狠勇喜侵凌。闽越国人口虽然不多,但是好斗,往往靠拳头说话。公元前138年,闽越人就曾经大举入侵东瓯国,结果,东瓯王像遇到瘟神一样,避之唯恐不及,全国民众都躲到江淮之间,这才免了杀身之祸、亡国之辱。

但是,闽越王不安份,他没有消停,才过了三年,到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闽越王居然派兵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小个子反倒来挑衅大块头了。

从地理上说,南越国与闽越国接壤,边界北面有五岭的余脉,南面则是粤东的潮汕平原。一旦南越国受到侵扰,海外的商船就不敢北上福建,甚至连粤东沿海都不想去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闽越王在试探邻邦,先打东瓯,后打南越,他想干嘛?妄图称霸东南沿海吗?

假如闽越王在陆上边境占了便宜,他就会得寸进尺。如果,闽越王派出战船,跑到珠江口来舞刀弄枪,那就不好办了。番禺是就在珠江口内,容易受到来自海上的侵扰。番禺是南越的商贸、文化 、行政中心,但是,当时的南越人几乎没有海防意识。后来,东越王就曾派战船到南越沿海,恐怕要揩油、打秋风。因此,对于闽越兵的试探性侵扰,不可不防呀!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4 19:58:36 +0800 CST  
30《闽越事变》(2)

当时的南越王是赵佗的孙子——赵胡,他听闻闽越那个凶恶的邻居上门找麻烦,真是忧愤交加。南越国地广数千里,人口是闽越的两倍以上,并非无力一战,也绝不畏惧,只是先王赵佗与汉廷有约在先,归附汉廷之后,对于一切纠纷都不妄动兵戈,而且在汉五年,即大约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册封了闽越王。不管你闽越王獠牙有多长,拳头有多大,总有人治的了你,那还是找汉廷来解决吧。

于是,赵胡向汉廷上书,汇报情况。书上说:南越和闽越本来都是汉廷的藩臣,不应该相互发兵攻击,可是如今闽越抢先动手,居然兴兵侵凌南越,臣不敢以暴制暴,反戈一击。唯有请天子下诏来解决问题。

汉武帝收到报告后,觉得南越王有道义,守约法,决定为南越国主持公道。

其实,汉武帝明白,这个闽越王有前科,是个侵暴劫掠的惯犯,上一回派严助发兵,就是要救援东瓯国,如今又来这么一出,实在闹腾,太不像话啦!

严助上次回朝复命,早就对东南的纠纷有见解,经一事长一智,汉武帝怎么会不防备闽越呢?当初,把东瓯国人迁徙到江淮之地,就是要在浙南留出一个缓冲地带,不让闽越部队和会稽郡的守军发生直接冲突,希望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造福地方百姓。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4 20:51:16 +0800 CST  
30《闽越事变》(3)

可是,从当时形势上看,小小闽越国,北侵东瓯,南掠南越,的确霸道!好个闽越王,你到底想干什么呀?


【杀闽越王】

经过分析可知,闽越王郢恐怕有不轨之谋,他意欲兼并邻国,以壮大自己,向南控制海洋贸易之利;向北耍阴谋诡计,想偷袭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进而吞并会稽郡。难道他要做越王勾践第二,妄图称霸中原吗?

(见《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今闽越王狠戾不仁,杀其骨肉,离其亲戚,所为甚多不义,又数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以为暴强,阴计奇策,入燔寻阳楼船,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句践之迹。”)

这一回,汉廷无论如何都绝不姑息,更不会袖手旁观。这一回,汉朝要彻底清算闽越王,甚至不惜从陆上发兵。因为,汉朝海军还未壮大;上一回,严助大张旗鼓,从海路发兵,是要救急救难,从沿海火速驰援。但如今,闽越兵盘踞在八闽大地,闽越王很有可能躲入深山老林,不可避免要出动步兵。而且,要做好打山地丛林战的准备。

按战略布局来说,豫章郡(约是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和会稽郡(大部分在浙江省中北部)最靠近闽越,当年消灭吴王刘濞之后,汉廷把两郡收入囊中,能够从北方、西方部署兵力,两面压制闽越。于是,汉武帝调兵遣将,他派大行王恢带兵从豫章郡出发,向东进攻;让大农韩安国由会稽郡出师,南下征讨。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4 22:40:32 +0800 CST  
30《闽越事变》(4)

但是,福建省西部有座武夷山,它北牵会稽,东向闽越,南抚五岭,西连豫章,山势蜿蜒,险阻重重。闽越王打听到汉廷出兵的消息,他马上发兵,凭险据守,打算抗击汉军。

闽越王郢有个弟弟,叫做馀善,虽然,汉兵还未翻过山岭,但是他觉得大事不妙。于是,馀善与国相和宗族的人一起密谋,他对众人说:闽越王擅自发兵攻击南越国,没有请示天子,所以汉军前来讨伐,那是要诛灭闽越王呀。汉兵大军压境,人强马壮,即使我们侥幸获胜,到后来,对手发兵只会越来越多,闽越不亡,战争不止。如今,只有杀死闽越王,向天子谢罪。如果天子听从,就可以罢兵,国家得以完整保全。倘若发生意外,天子对求和不予理会,那我们只有拼死力战,即使不能取胜,也可以逃亡到海外。

众人齐齐称善,赞同这个方案。于是,馀善用鏦(短小的兵器)刺杀了闽越王郢,砍下了他的脑袋。馀善派使者带着郢的人头去见大行王恢。

王恢认为汉军劳师动众,不过是要诛杀闽越王而已,而今他已人头落地,汉军可算是不战而胜,有莫大的好处,不值得再进军了。于是,王恢派人去通知韩安国,让他停止军事行动。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6 13:56:37 +0800 CST  
30《闽越事变》(5)

王恢让人带着郢的人头,上报天子。汉武帝因此召回了两位将军,同时还下达指示,认为无诸的孙子繇君丑没有参与阴谋,可以立为越繇王。于是,派郎中将前去策立,让闽越的祖先可以被继续伺奉,保全了闽越王国。但是,馀善借着威势,在国内称王称霸,比闽越王郢更加凶悍。

闽越国内有种风气不好,就是只崇尚强悍勇武,轻视弱者,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国度,越繇王丑实在郁闷,他眼见盗版王爷馀善横行无忌,俨然螃蟹一只,却拿他没法子。不少国人都当了馀善的跟屁虫,越繇王只好上报天子。汉武帝不想再动兵戈,要集中精力对付匈奴人;同时,认为馀善带头诛杀了首恶郢,算是有功之人,为了安抚他,决定册立馀善做东越王,与越繇王并立于闽越国内。

谁知道,这个馀善比他哥哥郢更坏,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悄悄地蚕食了东瓯国的故地,势力在不断扩张,最终成为东南沿海的心腹大患。

闽越的地理很特别,不论从陆路看,还是从海路看,它都刚好卡在会稽郡和南越国之间。如果收服闽越之地,那么东南沿海的航线就可以打通,从会稽乘船南下,只要沿着海岸线航行,可以先到闽越沿海停泊,补给淡水和食物,继而由向导带路南下,到达两粤交界的沿海地区。乘着东北风,便能抵达珠江口,番禺是天下间最大的海上贸易商都,停靠番禺后,那里珠玑、玳瑁、海贝、珊瑚应有尽有。沿着两广沿海,还能向西进发,抵达南越的象郡(今天越南北部),以及赵佗后来开拓的交趾、九真,海陆丝路都能向南延伸。如此一来,东北从华东出发,经过东海及台湾海峡,打通沿海丝路,西南最远可达北部湾海域,所有沿海地区,都会得益于海上丝路的发展。

但是,闽越多变,往往事与愿违,南海丝路只能发端于两广沿海。到底还有什么变故呢?

欲知后事如何?

一切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6 16:09:21 +0800 CST  
31《百越之辩》

当汉武帝派兵讨伐闽越王郢之时,淮南王刘安上书议论此事,由此,汉武帝更加关注东南半壁的局势了。总之,一旦得到东南沿海地区,就能开拓南海丝路啦!

不过,这个刘安是谁呢?原来,他是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而这个刘长则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但是,这新旧淮南王两父子不是什么好鸟,当时刘安脑后虽然未有反骨,却包藏祸心,而且,日后演变出谋反之心,藏也藏不住,必定昭然若揭于全天下。

刘长有勇有志,可惜暴躁狂妄,嚣张之极,根本不给汉文帝面子,他私下立制,抗拒汉法,滥用私刑,残杀无辜的臣民。汉文帝六年,即公元前174年,刘长胆大包天,居然勾结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密谋造反起事。更离谱的是,刘长还私通匈奴和闽越,派使者相约对方,让他们一南一北分别带兵响应。

结果,阴谋败露,刘长被汉文帝废除王号,流放到蜀郡去。刘长被装进囚车,一路上吃尽苦头,他生性桀骜刚烈,不甘受辱,结果绝食而死。

因此,不明就里的老百姓还唱歌谣讽刺汉文帝,唱什么:“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见《汉书.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弄得汉文帝十分尴尬,后来,由于哀怜刘长的遗孤,把原来淮南王国一分为三,分别是淮南王国、衡山王国、庐江王国。刘安是刘长的长子,他受策封,继承淮南王王位。

(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6 22:31:20 +0800 CST  
打气!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20-02-27 22:52:30 +0800 CST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110964

发表时间:2019-12-01 21:17: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8 22:14:39 +0800 CST

评论数: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