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华夏英雄丝路情》汉、唐、宋、明、清惊世的英雄传奇(黄良浩原创)

再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5 11:03:28 +0800 CST  
第22章《吴王多诡才》(7)

可是,如此战略即便保守,都没有被吴王及一众老将认可,他们只看着眼前的小利,放纵士兵攻打城邑,肆意劫掠,残害百姓。嚣张狂妄的吴楚叛军已经忘乎所以,到底还是错过了最佳的战机。

然而,兵家者诡道也,还是有一个诡才,他意外地取得了突破,是谁呢?原来是一个有心计的无赖,他叫周丘,本来很被吴王轻视,所以无官无职,他早就心理失衡了。于是,周丘想了一个诡计,他跑去向吴王要符节,说要去招降其他郡县,可以报效吴王。吴王这回毫不介意,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符节吗?给你就是,让你去闹吧,看看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各位,可不要小看这个代表吴王的符节呀,它在乱世中就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是一种权力的授予,更是威信的确认。结果,周丘拿着吴王的符节,跑到下邳(在东海郡,如今的江苏一部分),搞鬼去了。吴王的使节当然也是汉家使节之一,吴王是汉室诸侯,天下皆知。因此,天下大乱之际,吴王符节在郡县面前有无穷的威力。

(未完待续......)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5 19:18:37 +0800 CST  
第22章《吴王多诡才》(8)

下邳为了防范吴王,据城坚守,但还是中了周丘的诈术。周丘在驿站使用汉家的使节,召见当地县令,把县令骗去之后,居然用使节杀害了县令。然后,周丘对全县百姓进行恐吓,他用吴军屠城的借口作为威胁,同时又用吴王封侯的空头支票诱降军民。结果,仅仅靠这使节,还有吴王封赏的承诺,竟然招降了全城守军,后来招募了三万人。周丘喜出望外,他一面向吴王报告,一面故技重施,向北夺取各个城邑。等到达城阳(大约在山东省莒县一带)的时候,居然聚集了十多万人马,可供其驱使。

这可不算怪事,当年,秦末首义的陈胜手下有个周章,他仅仅获得了陈胜的将军印,就一路可以招募士卒,当兵临函谷关时,竟然有兵车一千辆,人马数十万,可见陈胜自称陈王后,威名远播,很有动员能力!时移世易,当下的周丘又创造了一个怪诞的“奇迹”,于是,七国之乱骤然爆发后,战火就向四方蔓延,汉廷的形势可谓危急万分啊!

那么汉廷有何对策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5 19:33:37 +0800 CST  
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5 21:12:30 +0800 CST  
第23章《汉廷被动》(1)

在长安的汉景帝后知后觉,但也终于收到天下诸侯相约反叛的文书,他大吃一惊!哇噻,难道天南地北的王爷都反了吗?北面有赵王谋反,而且,他还勾结了汉朝的宿敌匈奴;东面有齐鲁诸侯,沿着黄河南北两岸杀将过来;南面自然就是吴楚叛军,他们声势最大,直逼中原。

在天下诸侯眼里,吴王刘濞似乎大义凛然,于是,他:“怒见不平一声吼,造反打劫他牵头!”居然能一呼百应。诸侯认为吴王是极具威望的长者,但在汉景帝心里,刘濞却是个坏伯伯,坏得掉渣,他与自己有杀子之仇,如今是来算帐的吗?

再仔细观察造反的情形,方才知道,原来对手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号。这次集体叛乱,显然就是削藩引起的。四个被削藩的诸侯都跳起来了,带头闹事,其他还有多少藩王起哄呢?看看反动的文书,字里行间可是有一大串王爷的名单,难道天下皆反了吗?

汉景帝惊惧彷徨,立刻把力主削藩的晁错招来,一起商议应对之策,景帝在匆忙之间,只好组织军队,筹措钱粮,准备迎战。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5 21:18:00 +0800 CST  
第23章《汉廷被动》(2)

汉景帝听闻曾经担任吴国国相的袁盎住在家里,就命人诏袁盎来,想询问吴国的情形。袁盎很快就来见汉景帝,当时,景帝正在和晁错统计军队和钱粮。

汉景帝忧心忡忡,他询问袁盎,想知道该如何对付吴楚的叛乱。袁盎见晁错在场,他心中老大不快,因为,他与晁错一向不对付,由于政见分歧很大,两人几乎没有同坐一室,从来都彼此不相容。如今,袁盎耍起了坏心眼,他见景帝心忧国事,就先安慰一番,指出即使吴国有铜矿、海盐,而且利润丰厚,但是,用不义之财只能引诱奸邪小人,不会做仁义之事,只能合谋造反,也绝不可能得到天下豪杰的支持。

一番安抚之后,汉景帝稍稍松了一口气,他颇为信任袁盎,继续问计。袁盎就没憋着好屁,他想借机报复,因为,当初削藩的时候,袁盎说吴王不会造反,但是后来却反了。因此,晁错声称要追究袁盎,袁盎哪能不怀恨在心呢?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5 21:33:38 +0800 CST  
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5 22:15:16 +0800 CST  
汉兴的障碍在于“七王之乱”,这一道坎好过吗?

他们痛苦地过了这一道坎!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5 22:18:02 +0800 CST  
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6 18:15:34 +0800 CST  
第23章《汉廷被动》(3)

袁盎见汉景帝问计心切,于是要屏退左右,连晁错都不允许在场,惹得晁错十分愤怒,只好急忙回避。唉,杀身之祸由此而起,《史记》上说晁错为人“峭直刻深”,他做事的确不够圆滑,难免刻薄寡恩,不懂得如何保全自己。

但是,袁盎公报私仇,献计想借刀杀人。袁盎挑拨离间,直指晁错为奸臣,说他谴责诸侯,剥夺封地,结果,逼反了天下间强大的诸侯,而诸侯起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诛杀晁错。为了兵不血刃地让各方罢手,只有杀掉晁错,赦免诸侯,恢复封地。

汉景帝一听,心情极度矛盾,晁错是刘启当皇太子时的家令,多年来相交相知,又彼此深深信任,一年来相互配合,力主削藩,叫汉景帝如何下得了杀手呢?

汉景帝彷徨无助,眼看就要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思前想后,痛苦万分。汉景帝动摇了,退让了,居然向虎狼一样凶残的吴楚叛军妥协。最后,汉景帝要牺牲晁错,去交换脆弱的和平,而且,景帝不敢声张,要诱杀晁错。《史记》上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可怜晁错一直受到蒙骗,直到死前一刻,才知道汉景帝要杀他向诸侯王谢罪。

现实很残酷,事后更无情,汉景帝居然派袁盎去游说吴王,令其退兵。袁盎虽然狡诈,但吴王根本不买帐,理都不理他,袁盎想求见刘濞,却换来关押囚禁。那个吴王狂妄之极,已然自称“东帝”,眼中根本没有汉廷,还假意劝袁盎做将军。阴险的袁盎饱受欺诈,完全是自取其辱,后来才侥幸逃脱,潜回长安。这可是实实在在打了汉景帝的脸呀!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6 18:18:06 +0800 CST  
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6 19:11:58 +0800 CST  
第23章《汉廷被动》(4)

吴王自立为“东帝”,吴楚叛军依然狂攻滥杀。局势快要失控了,汉廷处处被动,已经被逼到死角,只有作拼死的反击。

其实,被动的局面事出有因,汉景帝负有很大的责任。

1、晁错早在刘启当太子时就不断上书,向文帝强调诸侯的风险,汉景帝显然早就知情,但他即位后作为不多,未有做好思想准备,更没有与晁错沟通清楚。

2、晁错向新登大位的景帝上书,提议削藩,当时,景帝仍然没有与文官武将商量,一起做好战争准备。因为,晁错早就说过,诸侯王对于削藩,不削亦反,削之亦反,反正都要反,为何不及早做好防备呢?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景帝连刀也不磨,匆忙就拿去削藩,那些强悍诸侯,一个个都是死硬派,不把你的烂柴刀折断才怪呢!

3、削藩的时机掌握得不好,战术适当,又操之过急,难免陷入被动之中。因为,诸侯造反,事发突然,景帝没有足够时间来准备,一时间筹备钱粮都颇费功夫,而且,没有去提前做好动员工作,让效忠汉廷的各方军队集结。所以,函谷关以东兵祸骤生,令景帝一时间惊慌失措,彷徨怯懦,竟然犯下斩杀晁错的大错。难道要向吴王乞求和平吗?

4、因为惊恐转而畏缩,接着退让,谁知道我退一寸,敌进一尺,压抑了斗志,消磨了抗争精神。要知道,两军阵前勇者胜,景帝如此懦弱,已经犯了大忌啦!

5、千不该万不该,绝不应该错杀晁错,让天下人寒心,令军心士气受挫。人家长安的大头兵还不明就里,你居然杀了晁错,那不是自打嘴巴吗?难道要委屈自己,去承认有负于诸侯吗?搞不好,将士们还以为你景帝对长辈不尊不敬,要以侄儿的晚辈身份去向伯父哀求宽恕呢!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6 19:26:07 +0800 CST  
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6 19:33:33 +0800 CST  
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6 20:49:22 +0800 CST  
顶!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6 22:41:09 +0800 CST  
顶一个!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7 11:20:55 +0800 CST  
顶一个!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7 19:14:24 +0800 CST  
第23章《汉廷被动》(5)

如果有这种误解,那么,汉景帝日后将如何自处呢?是不念亲情,伤害骨肉呢?还是亲疏不分,忠奸不辨呢?最怕,这样会让军队进退两难,贻误战机,最终落得个不义之师的骂名,那么必然会兵败将亡,如果那样不堪,那么,汉廷离一败涂地的绝境也就不远啦!

6、汉景帝有错杀晁错之举,他让天下忠烈的士大夫寒心啊!如今你封天下贤才之口,他日会否抛弃仁人志士呢?以后,忠勇之士将离汉廷而去,人心涣散,离心离德,那么汉廷恐怕会土崩瓦解、万劫不复呀!

对于此事,成固人邓公专门犯颜直谏过汉景帝,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吴王为了造反,蓄谋已久三十多年了,他白发苍苍才举兵作乱,怎么会仅仅以诛杀晁错为借口呢?

更何况汉景帝与吴王有杀子之仇,此仇甚至不共戴天,吴王是决不会放弃谋反的!汉景帝这样枉杀忠良,内封忠烈士人之口,外为诸侯报仇,以后谁敢效忠汉廷呢?难道汉景帝不知道,晁错是怕诸侯王强大,最终威胁到汉廷的安全,才削藩以保护京师吗?那可是为后世长治久安作考虑啊!怎么就不能体谅忠臣赤子那拳拳的报国之心呢?

汉景帝听到批评后,十分痛心,他极为后悔。可惜,忠臣已逝,只有咬紧牙关,报仇雪恨啦!汉景帝终于决定铁腕平叛!

如此一来,在长安的列侯封君都要表态,他们当然担心战事,更惧怕家族封地反过来被吴王夺走,不论为了朝廷大局,还是家室的利益,都要奋勇抗争到底!

列侯封君们踊跃应征,纷纷表示要随军参战。但是问题又来了,他们匆忙中才发现自己的军费不足。因为,朝廷为了应战,财政已经十分紧张,各家跟随出师,必须自掏腰包,如此被动可怎么办呢?

(后续更精彩......)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7 19:18:20 +0800 CST  
24《汉廷备战》

长安的列侯封君们没有办法,只好向“子钱商贾”借贷求助。毕竟大家都在京师,低头不见抬头见,列侯们认为总能借到钱。各位,汉代的“子钱商贾”是指放贷的商人,按照长安当地的行规,子钱利息高达百分之二十,虽然未算高利贷,但是,借债人还贷的压力依然十分沉重。不过,大战前夜,偏偏怪事连连,长安当地的“子钱商贾”居然异口同声说战事未明,不肯借贷。这下子可急坏了列侯封君们,眼看战火都快火烧眉毛了,可怎么办呢?

其实,商人好利,有生意送上门来,哪有不做的道理呢?原因非常简单,地球人都知道天下强大的诸侯都反了,四处烽火,大有燎原之势。而汉廷却畏畏缩缩,露了怯,竟然在东市腰斩了身穿朝服的晁错,那可是削藩的重臣啊,此举不但伤了天下士人的心,连商贾对汉廷的信心都几乎被击碎了,弄得一地鸡毛。

最关键的是,列侯的封地在关东,关东正受到吴楚叛军的攻击,封地能否保住还两说呢,弄不好食邑都让吴楚兵夺走,列侯连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又如何还钱呢?而且,商人们普遍不看好汉廷,觉得平叛战争很玄,说不定会鸡飞蛋打,若贸然借钱,到时候岂不是血本无归吗?如今汉廷获胜机会渺茫,能保住关中就烧高香啦,哪里会有列侯们什么好的?

商人嘛,掉脑袋的生意都有人干,但赔本的买卖没人做,这关东兵凶战危的,不要说封邑了,列侯们万一阵亡,向谁哭诉去呀?这钱不能借,还是看看战事吧,汉廷再这么畏缩,京城的人都不好过,留着本钱,即便变了天,还可以外出做买卖不是?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7 19:36:13 +0800 CST  
顶一个!
楼主 天元地浩  发布于 2019-12-17 19:38:05 +0800 CST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110964

发表时间:2019-12-01 21:17: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8 22:14:39 +0800 CST

评论数: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