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不下的春秋史》已出版——原名《最猛春秋史》

鱼丽之阵
灰头土脸的郑庄公回到郑国后,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并没有继续生气。庄公心里清楚,自己与周桓王彻底撕破脸,是迟早的事情,在此之前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军队,这样在以后与周天子和诸侯的战争中,才能更有胜算。
而郑庄公改造军队的动机却来自自己曾经的敌人——州吁。虽说现在的州吁,已经化作白骨了,但他给庄公造成的心理阴影却是巨大的。因为州吁是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吊打过郑庄公的大魔头。
当年篡位成功的州吁曾经两次率领联军攻打郑国,虽然没有获得决定性成果,但是打得郑庄公龟缩不出。州吁第二次进攻郑国时,把郑庄公打得最惨,庄公的步兵全部报销,要不是战车溜得快,可能就要全军覆没了。缺乏步兵掩护的战车,只能龟缩在城内。
郑庄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州吁在城门外悠闲地割光自家麦子。对于从来只会割别人麦子的郑庄公,老脸怎能挂得住呢,这可是奇耻大辱啊!要不是州吁在自家卫国人气不足,众叛亲离,郑庄公也不会活得这么滋润。
郑庄公被州吁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实践课后痛定思痛,心想:虽然一个能打的州吁倒下了,但之后再来个州吁咋办?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那就是提高军队战术水平。
春秋时军队都是以战车为核心武器来实施战术的。在讲战术之前,必须隆重介绍一下战车,只有了解战车,你才能了解春秋时是如何打仗的。
现在会用 GDP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春秋时,是根据这个国家拥有多少乘战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水平。一乘战车连车带马算在内,长和宽分别达到 3米。战马与车上的重要部位都有铠甲保护。战车既能像大象踩蚂蚁一样碾压步兵,也能发射弓箭进行远程射击。战车就是春秋时的陆战之王。
一个诸侯国想当老大,没有个几千乘战车实在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各诸侯为了自己的大国梦,起早贪黑地工作,省吃俭用地存钱,就是为了多攒些战车。如果一个诸侯战车数量达到“千乘”,那么,恭喜你进入了大国俱乐部,你可以不被人欺负,甚至可以欺负别人。如果一个诸侯战车数量达到“万乘”,恭喜你,你将拥有“霸主”这一头衔,从此就可以称霸中原,号令诸侯,莫敢不从。
在西周与春秋时期,中原战场上到处撒欢跑的全是四匹马的“驷马战车”。驷马战车具有动力强、跑得快等优点,“驷马难追”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当时的驷马战车就像现在的布加迪、迈凯伦超级跑车一样,驷马战车既能飙车,又能尊显身份,是贵族们极其喜欢的大宝贝。而战车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玩得起的。
战车主要由方舆(车厢) 、一根车轴、两个轮子组成。春秋时战车的制造者们,本
着以杀人为本的宗旨,对车身进行大幅改进。增加车轮的条幅,既提高了通过性,也提高了载重性能。其中最大的改动是缩短车身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转弯更加轻便。
车身重要部件都由青铜制成。车身还有用于安插旗帜和武器的圆筒。为了冲击孱弱的步兵,很多战车在轮子上搞起了创意,在车轮中心安装矛、刀。车轮一旦高速转动,就像一个旋转的大镰刀,步兵如同人肉庄稼一样被收割。
讲完战车构造,我们来说说战车上的战斗成员。
驷马战车上只载三个人,多了不好载,也没必要。三人战斗小组都是重甲士兵,从头到脚披着甲,非常酷炫,就像忍者神龟一样。三人分别叫“车御”“车左”“车右”。
根据《五经正义》记载,三个人配备的武器叫车之五兵,分别是矛、戈、剑、盾、弓。我们可以将这五个兵器分成三类:矛、戈属于长杆兵器;剑、盾用于近身防御;弓用于远程火力输出。
春秋时贵族也要像现在学生一样,学好相关课程,他们的课程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射箭)、“御”(驾车)就像高考语数外一样是必考的,
这两门是打仗用的。“射御足力则贤”,只有通过这两门考试才算合格的贵族。考试成绩好的贵族可以当“车御”和“车左”。成绩不好且四肢发达的贵族,你也不要伤心,战车为你保留了“车右”的位置。
“车御”就是在战车中间位置的驾驶员,驾车既是一门驾驶艺术,也是一门驯兽艺术。车御要在没有方向盘、换挡杆、油门、刹车的情况下,全靠手上的六根缰绳,达到人马合一,控制四匹马同时完成前进、加速、减速、转弯、停车等高难度马戏动作。万一其中一匹马不听话,驾驶员就无法掌控整个局面。
“车左”是战车的车长,站在车的左侧,负责指挥全车,同时自己兼任弓箭手,对敌人进行远程火力打击。能在战车上指挥和射箭,一定是品学兼优的好贵族。
“车右”是勇士兼苦力。车右在战车右边,这个角色一定是要力气大、能吃饭的。车右打仗时,只要能拿动长杆武器,准确刺死对手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动脑子的事。
不要小看战车给车右配的长杆武器,那可有好几个,而且都是长达 3 米多的矛、戈。战场上,车右拿着那么长的武器还要刺死人,这绝不是一般的小块头能做得到的。如果战车遇到什么泥地、障碍物陷在里面跑不了的时候,力气大的车右要下去推车,客串一把苦力。
车战时,敌我双方战车距离较远时,车左会射箭,进行远程火力打击。假如战车直着开,车左射箭会误伤车前正在奔跑的马匹,这样会很危险。所以战车会走 S 形,这是为了能让车左具有良好的射界,可以进行精确远程射击。但当两车靠近时就要遵守交规了。
当你看到敌方战车开过来,马上要近战时,战车必须遵守战场上的交通规则,一定要靠左行驶、相互避让、错车格斗。如果靠右行驶的话,你会被敌人,甚至自己人殴打痛骂,说你不懂规矩。因为两辆相对行驶的战车不避让,会直接撞在一起,造成两败俱伤,并且战车上的车右无法使用长杆武器刺杀对方。
春秋时战车中有适合长途奔袭的“轻车”,这相当于轻型坦克;有适合攻坚破阵,绞杀步兵的“冲车”,这相当于重型坦克;有用于侦察敌情的“巢车”,这相当于装甲侦察车;有用于装载粮草的“大车”,这相当于军用大卡车;有用于作战指挥,车上装有金鼓的“戎车”,这相当于装甲指挥车。
介绍完了战车,我们来讲讲以战车为核心的战术。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周开国之战——牧野之战。当时军队打仗是将战车与步兵两线配置,战线一字摊开。战车前面冲,步兵跟在战车后面助攻。但是如果战车与步兵跑得太快,容易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战车跑得快,跑着跑着就不见了;步兵跑得慢,跑着跑着就散了。这样极容易被敌人包抄打乱队形,聚歼散兵。
那时部队训练水平低,周武王的军队,其实都是亲朋好友来作战,说好听点是打仗,说难听点就是打群架。谁先创造出新的战术,谁就能赢得战争。
周武王发明了战术 1.0 版本。
原则就是,大家排好队,踢起正步,一起走。自己部队方阵接敌前,每走七步,就要停下来整理队形。与敌人接触作战时,部队方阵每进行四到七个击杀动作后,就要停下来整理队形。不能像打群架一样,敌我双方混在一起,打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周武王用战术 1.0 版本对军队进行升级,升级后的军队在牧野之战中,大胜商朝。其实武王军队的训练水平,还不如现在大学生军训时踢正步齐步走的水平,至少大学踢正步不用走七步就整理队形。
虽然战术呆板,但是队形只要不乱,部队方阵就像一台压路机,可以碾向任何没有良好组织纪律的敌人。这种战术如同万金油一样,一直从西周用到春秋早期。虽然前进速度慢,需要经常整理队形,机动性差,但是只要队形不乱,参战的人越多,阵形的排面就越大,就可以稳操胜券。
郑庄公一直想不到更好的可以替代 1.0 版本的战术来。直到有一天,大臣子元请郑庄公来聚餐。
子元知道郑庄公爱吃鱼,特意让厨师做了好几种以鱼为主的菜。郑庄公吃得很开心,席间子元为庄公吟唱了一首贵族流行歌曲《鱼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儿钻进竹篓里,是黄颊鱼。君子有美酒,酒多味道好)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儿钻进竹篓里,是鲂鱼和黑鱼。君子有美酒,酒多味道好)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鱼儿钻进竹篓里,是鲇鱼。君子有美酒,酒多味道好)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食物很丰盛,非常棒)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食物很美味,品种很齐全)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食物什么都有,上菜很及时)
听着子元的歌声,郑庄公突然脑洞大开,灵光闪现。
郑庄公发明了战术 2.0 版本。
过去战车与步兵两线配置,战车与步兵脱离,缺乏灵活性。每个战车还有巨大缝隙,得不到掩护。要想让战车发挥核心作用,就需要战车得到很好的保护。就像鱼篓里面的鱼,时时刻刻被鱼篓保护着。
如果把步兵分散在战车的左、右、后三个面,每个面安排一个“伍”(伍的意思是五个人,是最小的步兵单位),那么战车既能向前冲,步兵也能掩护好战车,还能填补战车之间的缝隙,提升了战术的灵活度。战车三面的步兵可以像鱼篓一样保护着战车。这样以战车为核心,步兵在战车三面掩护的战术,就是著名的“鱼丽之阵”。
脑洞大开的郑庄公迅速与子元交流想法,得到子元高度赞赏。吃完鱼后,两人火速用战术 2.0 版本对军队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楼主 烽武野  发布于 2019-12-04 11:01:46 +0800 CST  
繻葛之战
郑庄公带着升级后的军队,看周围哪个国家不听话,上去就是一顿胖揍。并且把周天子在鲁国祭祀泰山的地,从鲁国手中换了过来。闻知此事的周桓王异常愤怒,直接提升郑庄公的死对头虢公为卿士,并把权力交给虢公。
数年过去了,周桓王对郑庄公的恨越来越深。郑国毕竟紧挨着周王室东面,郑庄公在周王室门口到处打架斗殴,分明没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桓王看着家门口躺着一地被打死打残的诸侯,内心不是个滋味,心想,搞不好下个躺地上的就是自己。
满怀中兴理想的周桓王心想: “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决雌雄!”周桓王火速罢免了郑庄公的卿士身份,并且联络各诸侯,准备一起攻打郑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周桓王万万没想到,下一个躺地上的还真是自己。
郑庄公明白撕破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卿士身份不要也罢,反正也不能多长一斤肉。洛邑是不能再去了,去了估计回不来。赶紧整军备战迎接周天子的联军吧。
公元前 708 年秋天,周桓王以郑庄公不来朝见为由,率领联军杀向郑国。
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礼乐征伐天子出,但是这天子出得有点寒碜。能来帮忙的只有陈、蔡、卫三国,实力还都不怎么样。而且这三国都是之前被郑庄公按在地上反复教训过的。与其说是天子带着联军征讨郑国,不如说是一个大受气包带着三个小受气包去讨公道。
但是一向具有迷之自信的周桓王相信,虽然我个人实力不如你庄公强大,但是我们联合起来就人多势众,一定能压倒你。
周天子率领的联军与郑国军队在 葛(今河南长葛市北边)爆发了会战。
周桓王依然采用老祖宗的战术 1.0 版本,将战车与步兵两线配置。同时周桓王对人员指挥进行了布置:主力周王师作为主力,自己坐镇中军;自己的左膀右臂担任战线两翼的指挥,蔡、卫两国组成的右军由新任的虢公林父指挥;陈国组成的左军由周公黑肩指挥。
由于这次周王室联军人多势众,战线拉得长,而郑国军队人数没有联军多,战线就没有联军长。看到此景,周桓王得意地想,只要自己阵形不乱,稳步压过去,让自己宽大的两翼把郑军包围起来,自己就能打赢这场仗!幼稚的周桓王忽略了一点,虽然联军两翼宽大,但能力却不强!
此时郑军之中的大臣子元看见周王室联军战线拉得那么长,两翼有被包抄的可能。他急中生智,突然开了比郑庄公更大的脑洞。
子元发明了战术 3.0 版本——侧翼击战术。
子元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郑庄公。子元说: “周军左翼陈国经历过内乱毫无斗志,周军右翼蔡、卫两国实力薄弱。我们郑军应将兵力重点放置在战线两翼,以郑军两翼强大的兵力去打击周军孱弱的两翼。周军为了保持队形,行动迟缓,在我们击溃他们两翼前,周军中军很难迅速对两翼做出救援。”
郑庄公听完后,立马批准了子元的想法,马上对军队进行战术 3.0 版本升级。之前郑军已经升级到 2.0 版本,熟练操作“鱼丽之阵”系统。由于“鱼丽之阵”系统灵活性与兼容性好,很快军队阵形得到迅速调整,主力配置在战线两翼,郑军的战术3.0 版本升级完成。
不要小瞧这个“侧翼击战术”。 葛之战三百年后的古希腊,爆发了著名的留克特拉战役。打遍希腊无敌手、终结雅典霸权的斯巴达,竟然被实力较弱的底比斯彻底打败。底比斯取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自己战线的一侧重点配置兵力。这种在战线一侧重点配置兵力的战术,国外叫作“斜线战术”,而这斜线战术被西方军事史吹了两千年。其实, 葛之战中,子元的侧翼击战术就是“斜线战术”的更高级——双斜线战术。
战斗开始了,郑庄公一挥大旗,郑军迅速杀入正在踢着正步缓缓前进的周王室联军中。3.0 版本的郑军吊打 1.0 版本的周军。这是一个高维度军队对低维度军队实施降维打击!很快周军两翼崩溃了。两翼得手后,郑军主力开始向周王室中军夹击过来。
周桓王看着自己的军队面临崩溃,一脸惊恐!周桓王想阻止如潮水般溃败的军队,他大声地呵斥溃军,拼命地敲击战鼓,可是身边没有一个人理他,都在争相逃命。桓王在华丽的战车上手舞足蹈,上蹿下跳时,目标显眼的他很快被郑军里的一个人盯上了。这个人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朝桓王射了一箭!差点把桓王杀死,把郑庄公吓个半死。这个人叫祝聃。
祝聃射出的箭直接命中桓王的肩膀,差点就射中脑袋。中箭的周桓王被箭头强大的动能瞬间击倒在战车上。命大的周桓王此时方知大势已去,再不跑路自己就要被郑军当肉馅包饺子了。受伤的桓王,勉强站立在战车上,带着残兵败将赶紧闪人。
郑庄公看见周桓王被自己手下射中,吓得半死。郑庄公火速命令郑军停止追击。虽说郑庄公从来没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但周天子毕竟名义上是天下共主。这场战争只要打赢就行,没必要置人于死地。如果真把周天子打死了,自己就是弑杀天子的大罪人,这罪名可大了!以后谁想打郑国,借口都不用编,直接用弑君之罪这根道义的大棒,就能把郑国打死。而造成如今这个局面,只能怪郑庄公战前思想工作没做好。
闯了大祸的猪头祝聃,接着又展现出了他政治低能儿的一面,主动向郑庄公请缨要继续痛打落水狗周桓王,直到弄死他为止。郑庄公听完后,差点没把一口老血喷在祝聃的脸上,大骂道: “做人不能欺人太甚,你哪能搞死周天子呢!”傻乎乎的祝聃哪知道,如果真搞死了周天子,郑庄公第一个宰的就是他。
郑庄公停止追击周桓王,既是为了周桓王的安全考虑,也是遵守当时交战的规则。那时的打仗很像一场讲究礼仪的体育比赛。因为打仗的主力队员都是贵族,那时贵族还是很讲究贵族精神的,只要把对手打服,决出胜者,战争就结束了。双方打仗通常一天时间就结束了,胜利一方追击失败一方,一般不会穷追猛打追太远。毕竟王公贵族之间都通婚的,相互之间都是大表哥、大表弟,不能像老百姓一样打架下黑手。
郑庄公站在战车上,目送溃散周军向远处奔逃,内心十分忐忑。此时,他突然无比牵挂周桓王,希望周桓王只是受了点轻伤,如果重伤不治,自己的冤屈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当晚,暖男郑庄公派心腹大臣祭仲带着丰厚的慰问品去看望周桓王,看看周桓王伤情如何。祭仲对桓王嘘寒问暖,关爱备至。好在周桓王伤势不重,大臣祭仲也替庄公放宽了心。当着天子与众人的面,祭仲表示,郑国一直以来对周天子都是忠心耿耿的,这次打仗纯属误会,作为周王室宗亲的郑国,以后会始终拥戴周天子。
曾经自负无比的周桓王,彻底被郑庄公打服了。周桓王心想自己还是回到洛邑,好好地学习爷爷平王,当一个好宅男吧。
祝聃朝周天子射出的一箭意义重大。自打周平王东迁后,天下大乱,一直没有出现能真正称霸中原、号令群雄的老大,而祝聃的一箭正式宣告,谁胳膊粗谁就是老大!
郑庄公在 葛之战后,已经是事实上的中原霸主,周边国家唯命是从。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霸主的郑庄公还得义务为小弟们充当保护伞。齐国在 葛之战后的第二年受到北戎侵略,眼看要撑不住了,郑庄公立马带上中原诸侯们去救援齐国,很快打败了北戎。
公元前 701 年,郑庄公举行诸侯会盟,齐、卫、宋都来拜码头,一致推荐郑庄公为“伯主”,伯主意思是天子任命的诸侯长,说白了就是霸主的意思。郑庄公成了中原老大,中原诸侯都紧密围绕在郑庄公周围,他们知道跟着庄公有肉吃,不听话的就要吃郑庄公的棒子。
郑庄公掀起了一个新时代的帷幕,这个新时代的主旋律就是——礼乐征伐诸侯出!众多诸侯都想代替周天子成为天子霸主,用自己的理想与武力,重新构建新的天下秩序。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郑庄公会盟诸侯后不久就去世了,郑国陷入长达二十年的王位争夺战,君主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郑庄公的后继者,没有一个继承好庄公传下来的家业。最终内乱结束时,家业也败光了,唯一的胜者郑厉公(庄公次子),想再次振兴郑国时,却没有时间去施展抱负了。
就在郑庄公从称霸到死后内乱的这几十年间,天下这张即时战略游戏地图的四个边上,几个大国一直在努力兼并,发展国力,闷声发大财,一直没有掺和中原这个烂局。郑国内乱结束时,他们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开始向中原进发抢资源、打野、升经验。
跟后世那些霸主比起来,郑庄公只能算是小霸主,因为他的影响力也只限于中原地区,而后面霸主们的影响力却是全天下!接下来春秋五霸将会相继登场,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位将会各自演绎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下面我们要讲讲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诸侯争先恐后地要称霸,都想“礼乐征伐诸侯出”。只有讲清楚了,你才能理解春秋众多争霸战争的内在逻辑。
楼主 烽武野  发布于 2019-12-11 14:05:28 +0800 CST  
为啥要争霸
西方的海洋文明,可以通过丰富的海洋贸易来扩大投资渠道,获取想要的东西。而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文明,投资渠道狭窄,只有地皮这个最大的商品可以投资。
农业文明里的老百姓对土地有着着魔般的热爱,就像现在老百姓爱商品房一样。在中国古人眼中,土地就是财富;同样,在君主眼中土地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春秋时期,各大国抢地皮就是君主唯一的投资,就跟现在老百姓炒房是一个道理。为了保护抢来的大片地皮,就必须称霸,否则别人就来抢你地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土地,古人都喜爱。如果这块土地,不能耕种,他们是绝对不要的。
东周时期,诸侯之间大量的兼并战争,其实就是抢占可耕地。诸侯都想玩称霸天下的即时战略游戏,而可耕地的区域,就是诸侯争霸的游戏地图。
一般即时战略游戏的地图会像一个棋盘一样,四四方方,而这张诸侯争霸即时战略游戏地图的范围也像个正方形。我们来看看这张游戏地图是怎样组成的。
游戏地图的北方边缘,是由 400 毫米等降水线画成的。农作物生长时所需的年降水量最低是 400 毫米,如果一个地区达不到这个降水量,这个地区就不适合耕种。
400 毫米等降水线往北,是不能进行耕种的沙漠草原,那里除了来去如风的草原骑
兵,连个毛都没有。农民伯伯表示不能种田,搞不好还丧命,还是不去的好。往南则是大片可以耕种的农耕区。
东周结束后,秦朝统一天下时,在地图上 400 毫米等降水线处,建造了一座伟大的建筑奇迹——长城!
地图的南方边缘,是由江南丘陵、浙闽丘陵组成的一条线。它将广西、广东、浙东、福建在地理上与内陆地区隔开。而隔开的南方那些区域,交通不便,丛山峻岭。农民伯伯表示,路太远,不好走,山太多,不好种田,还是不去太南边。那里直到秦汉帝国时期,才被征服。
地图的西方边缘,是由两段线组成。西边线上段是陇西地区,现在甘肃省东南部。陇西地区往西走,穿过荒凉的河西走廊,会来到西域,那里除了沙漠戈壁还有零星的绿洲,特产只有葡萄干,农民伯伯表示不感兴趣。西边线的下端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连接的横断山脉,这条巨大的横断山脉隔断了雪域高原与四川农耕区。雪域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那里很冷,不适宜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农民表示怕冷不敢去。
地图的东方边缘,是我国东面的大海。可以打鱼,可以晒盐。
地图中间就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那里的土地由于受到黄河的冲击,一马平川,土壤肥沃,质地松软。黄土吸水性极好,并能把有机物带到土壤表层,产生自肥效应。
在铁器没有大面积普及的春秋时期,农民耕种土地主要是用石、木、铜器。铜器比较贵重,不是所有老百姓都用得起的。黄土这种既省钱又省力的土地,深受老百姓喜爱。所以中原地区可以繁育出大规模人口,创造更多财富。
现在的城市,越是热门地段,聚集的大公司就越多,常住人口也越多。你想搞个新的规划建设,要买地、要拆迁的钱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企业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就想在热门地段拿下地,门都没有。
而中原地区就是天下的热门地段,那里历经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农业兴旺,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聚集着众多诸侯,而且有好几个是经营了上百年的公爵级老店。虽然他们之间征战不休,但由于实力差距不大,如果没有超强的实力,想吃掉对方是根本做不到的。即使郑庄公在中原不停地打这个打那个,也始终没有把宋、卫、曹、陈、蔡、许、鲁等国彻底吃掉。
地图的四个边上,是春秋时期农耕文明的边缘,不是彪悍蛮夷,就是荒郊野岭。但是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好开发呀!这就像现在很多城市建设新城区,都会选择位置偏、居民少的地段。因为那里买地、拆迁成本低。可以进行超前的规划与大规模的建造。地图四个边上的国家,主要对手就是周边的小国和落后的蛮夷,竞争激烈程度远不如中原。只要自己稳扎稳打,努力经营,成为一方霸主只是时间问题。
历经时间的磨炼,四大国从地图边上脱颖而出。这四大国,就是春秋历史舞台上的四大天王,分别是东齐、南楚、西秦、北晋。春秋四大天王争霸的故事就是围绕中原展开的。
买房子一定要看地段,地段好的话以后发展好,房价飙升快。同样,这四大天王所处的地段,也影响着他们争霸中原的结果。司马迁在《史记》里精准地描述过春秋时四大天王所处的地段: “晋阻三河(黄河、洛水、伊水),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
如果把这几个国家,当作人来相互对话,司马迁说的话就好理解了。
秦国: “北边的晋国大哥,吃了么?”
晋国: “吃了,干甚呢?”
秦国: “么事,想问你借个道。我一直住在西边的雍州(今甘肃、陕西一带),中
原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三河地区的崤函道在你手上,让我走下,行不?”
晋国: “不行,那里很重要。三河地区往南走,我可以进攻楚国,往东走就是周王室洛邑和中原。这么重要的战略通道,你不能走,不好意思。”
秦国: “你不给走,我就揍你。”
晋国: “有本事你揍我啊,看谁打得过谁!”
秦国: “要么我俩结个儿女亲家,好不好?”
晋国: “好啊!但是我只同意了一半,后面还得看你表现!”
楚国: “秦国,不要听他的。他就是个大骗子!我在江汉地区混得好,有南阳盆
地,向北可以直入中原,我还占据大别山,翻过大别山可以到淮河地区愉快地玩耍。我可比晋国牛多了!秦国你跟我混,想好了吗?”
秦国: “楚国,好伙计,一辈子!”
晋国: “楚国,你个南蛮。中原没你啥事,你瞎搅和什么呀!有本事,咱俩打一架,你就近约个地方。”
楚国: “你跟老子搞什么事?跟老子斗狠呐!不服周(楚国人和现在湖北人不服气时的口头禅)!咱俩就近到郑国地面上打。”
郑国: “不中!”
晋国: “郑国,没你说话的份儿。”
楚国: “郑国,你给我老实点,当心我揍完晋国再揍你。”
鲁国: “晋国大哥,先别打。东边的齐国跨过泰山,想从我身上过,到中原来玩耍。齐国不交过路过桥费,你俩来帮我揍他。”
晋国: “楚国,咱们下次再打,我先揍齐国。先走一步。”
楚国: “不行,有种你别跑。”
齐国: “我和晋国无冤无仇,为何要打我。”
晋国: “因为你齐国要到中原来。”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知道晋国老家在山西,它的地段最好,进入中原交通最便利。曲沃桓叔的后代当上晋国国君,灭了老冤家西虢国,彻底拥有三河地区。三河地区是由黄河、洛水、伊水组成的,那里有一条路由函谷与崤山连接而成,即崤函道,是从陕西省进入中原河南省的必经之路。崤函道又细又长像瓶颈一样,只要堵住这条道,秦国就像被堵在瓶子里,始终进入不了中原。同时从三河地区往南走就是楚国的南阳盆地,往东走就是洛邑和郑国,位置非常好。
楚国地段也不赖,牢固地掌握汉水、淮河流域。楚国可以从南阳盆地和大别山两个方向出击中原。南阳盆地像个旋转门,可以四处出击。翻越大别山,可以到淮河区域的中原国家打劫。
齐国在东海边上,老祖先吕尚,就是封神榜里的老神仙。齐国很郁闷,自己住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可西边的家门口竟然矗立着一个高耸入云的泰山。齐国可没有开发旅游景区的兴趣,因为齐国每回进入中原就要翻越泰山,好不容易翻过去了,却被一个收费站拦下了。
这个收费站就是位于泰山背面,与自己相爱相杀到永久的老朋友——鲁国。而鲁国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是当年和吕尚一起平定三监之乱的好搭档。齐鲁子孙却没有继承祖先们的友谊,两国总是对着干。每当齐国想强拆了这个收费站时,晋、楚会来帮助鲁国暴力抗拆。齐国只能默默地画圈诅咒鲁国灭亡,结果越诅咒鲁国就越能活,一直活到战国末期。
秦国虽说是大国,但是地段最惨,搞得跟住在偏远山区似的。自从周王室从宗周搬走后,秦人就是这块地的老大,彻底称霸西戎。秦人疯狂打蛮夷,大肆抢地皮,搞得像辛苦创业的小老板一样。可能由于秦国开国国君是西陲大夫出身,没有晋国侯爵级大国的眼光,再加上创业太辛苦,没有精力把崤函道拿下。整个春秋时期,秦国被晋国死死地拦在崤函道的西头,连偷窥中原的机会也没有,只能从战略上联合楚国对抗晋国。
春秋争霸中,晋楚由于地理优势充当主角,齐秦由于地理缺陷充当配角,其他小国就是群众演员。
顺带提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末战国初,铁器革命来了。铁器价格与昂贵的青铜器比起来,亲民了不少。
进入战国时期,铁器立马成为所有人的爆款用品,人人都要来一份铁器,在农具上大量普及。过去农民种田,用的是石、木工具,铜制农具玩不起,而且铜制农具使用不当会断裂。廉价、坚硬、耐用的铁质农具到了农民手中,大量的荒地立马被开垦出来了,粮食也多了。结果人口呈爆炸性增长。原本地多人少,后来变成了地少人多。
在南方大量地区没有开垦出来的宋代以前,中国人口的天花板就是 5000 万人口,超过 5000 万,天花板就盖不住了,土地就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国家就要大乱。
春秋早期,人口也就 1000 万左右,到了战国时期各国总人口迅速逼近 4500 多万人,蜗居在中原为核心的周边区域。各国人口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每个国君面临着空前的人口压力,人均住房面积紧张,粮食紧张。必须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让老百姓去打仗,打输了能降低国内人口压力,打赢了可以获得生存空间。因而战国时期经常是灭国级战役,时不时来个屠城,动不动大规模杀俘!
春秋时期的战争只是君主之间的争霸游戏,只是为了多抢些东西,东西抢够了,顺带当个老大而已。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君主之间的绝地求生游戏,最后只有一个玩家存活,每个国家都为生存而战。
下面,我们要重点讲讲四大天王的故事。第一个出场的就是楚国,在之前的故事里它一直没有被详细提及,而楚国可是后面故事的主角之一。
楼主 烽武野  发布于 2019-12-16 15:40:38 +0800 CST  

楼主:烽武野

字数:34388

发表时间:2019-11-27 20:32: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7 18:15:49 +0800 CST

评论数:4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