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哪里来-圣经揭开华夏起源的奥秘

从名字上来看,大衮应该就是鲧,大衮是巴力的父亲,巴力就是大禹,禹之父曰鲧,因此推断大衮就是鲧。大衮是鱼神,而“鲧”在古书《玉篇•鱼部》上说的一种大鱼,屠本畯《闽中海错疏•鳞下》:“马鲛,青斑色,无鳞有齿,又名章鮌。”。因此大衮就是鲧。
另外颛顼也可能是大衮,《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颛顼死即复苏”。颛顼死后也变成了鱼人,他也很可能是大衮。
我们通常说的鱼凫王应该就是指的颛顼。三星堆里的鱼形图亦是如此。
因为大衮发现了梨和谷物,他也被叫做宙斯阿洛特里奥斯。(Arotrios)Sanchuniathon further explains: "And Dagon, after he discovered grain and the plough, was called Zeus Arotrios."
注意大衮也被称为宙斯,颛顼与宙斯发音一样,因此颛顼亦可能是大衮。颛顼是大禹的爷爷,只是差了一辈。
桑楚尼亚松据闻大衮是克罗诺斯的哥哥,天地之神乌拉诺斯的儿子,不是哈达德的父亲。在天空之神被他的儿子EL阉割之前,哈达德是天空之神与一个妾有孕,之后怀孕的妻子被给了大衮。这样一来,大衮就是哈达德的一半兄弟和继父。
Sanchuniathon reportedly made Dagon the brother of Cronus, both sons of the Sky (Uranus) and Earth, but not truly Hadad's father. Hadad (Demarus) was begotten by "Sky" on a concubine before Sky was castrated by his son Ēl, whereupon the pregnant concubine was given to Dagon. Accordingly, Dagon in this version is Hadad's half-brother and stepfather.
《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洛明就是乌拉诺斯,大衮也就是鲧就是克罗诺斯的哥哥。
上帝的约柜在大衮庙中
5:1非利士人将 神的约柜从以便以谢抬到亚实突。5:2非利士人将 神的约柜抬进大衮庙、放在大衮的旁边。5:3次日清早亚实突人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就把大衮仍立在原处。5:4又次日清早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并且大衮的头和两手都在门槛上折断、只剩下大衮的残体。5:5因此大衮的祭司、和一切进亚实突大衮庙的人、都不踏大衮庙的门槛、直到今日。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看到,神是独一的,除那至高的造物主外,再没有别的神。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8-10-14 10:37:42 +0800 CST  
圣经中的非力士人是以色列人的敌人,长期与以色列人征战。

公元前14 世纪,摩西率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进入西奈半岛。在征服巴勒斯坦即迦南地区的过程中,希伯来人遇上了一支新的和更加可怕的敌人——从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进入巴勒斯坦的非力士人。非力士人比希伯来人更为强大有力,他们迅速扩充地盘,迫使希伯来人放弃许多已经到手的土地,并把加沙、阿什克伦、阿什杜德、以革伦和加特这座城市结成联盟,以便防守自己居住的地区。非力士人掌握了赫梯人炼铁和制造武器的秘方,装备也很精良,战斗力极强。他们还常对以色列人施加压力并强占其土地。

公元前1025 年,希伯来君主国建立,首任新王扫罗首先把全部精力投入反击非力士人的斗争,最终被非力士人杀死。大卫则将非力士人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使腓力斯丁人的地盘缩小到南方狭窄的沿海地带。其中著名的一战是大卫战胜歌利亚人的故事。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8-10-15 15:11:44 +0800 CST  
大卫击杀歌利亚

撒母耳记上17章:41非利士人也渐渐地迎着大卫来,拿盾牌的走在前头。42非利士人观看,见了大卫,就藐视他,因为他年轻,面色光红,容貌俊美。43非利士人对大卫说:“你拿杖到我这里来,我岂是狗呢?”非利士人就指着自己的神咒诅大卫。44非利士人又对大卫说:“来吧!我将你的肉给空中的飞鸟、田野的走兽吃。”45大卫对非利士人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 神。46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杀你,斩你的头,又将非利士军兵的尸首给空中的飞鸟、地上的野兽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 神;47又使这众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

48非利士人起身,迎着大卫前来。大卫急忙迎着非利士人,往战场跑去。49大卫用手从囊中掏出一块石子来,用机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额,石子进入额内,他就仆倒,面伏于地。

50这样,大卫用机弦甩石,胜了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卫手中却没有刀。51大卫跑去,站在非利士人身旁,将他的刀从鞘中拔出来,杀死他,割了他的头。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8-10-15 15:12:19 +0800 CST  
非力士人究竟源自何处?他们是哪些人组成的?他们与犹太人的历史 发展有何关系?这些问题一直是古代文化史中的难解之谜。

前苏联古代史学家塞尔格耶夫提出了与阿甫基耶夫略微不同的假说。他认为,非力士人就是以希腊人为主而形成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

百度说旧约圣经上的非利士人有希腊人的文化。应该是早期希腊人的一部分。因为非利士人有迈锡尼文明的痕迹。
迈锡尼文明(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荷马史诗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非利士人是居住在迦南南部海岸的古民族,其领土位于今日加沙地带及以北一带,并在后来的文献中被称为“非利士地”。非利士人的起源,现代考古学认为与希腊之南爱琴海的迈锡尼文化的早期有文化联结。在非利士人留下任何文字资料之前,他们已采用迦南当地的文化和语言。
英语的非利士人一词来源于古法语“Philistin”,拉丁语又来源于希腊语“Philistinoi”。
通过在亚实突、亚实基伦、以革伦的考古发掘,弄清了迈锡尼文明与非利士文明之间的联系,5座非利士人城市中的4座位于迦南。第5座城市是加沙。特别显著的是,早期的非利士人陶器,就是爱琴海迈锡尼青铜文化陶器的当地版本,用褐色或黑色进行装饰。后来在铁器时代发展为独特的非利士陶器,用黑色或红色装饰。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一个结构精良的大型建筑,面积有240平方米,在以革伦发现的。墙很厚,足以支撑第二层。由精致的入口进入一个大厅,一部分被一排圆柱支撑的屋顶所覆盖。在大厅的地板上有铺着鹅卵石的圆形炉子,如同典型的迈锡尼中央大厅。有一个发现是3个小青铜轮子和8个轮辐,这样的轮子在这一时期的爱琴海地区用作便携式的祭台,因此可以假定该建筑是用于宗教仪式。进一步的证据是关于以革伦的碑刻PYGN或PYTN,有人认为是指古代迈锡尼一位女神的称号“Potnia”

加利格林伯格在《圣经之谜》中说:最初,埃及移民们和平地栖居在约旦南部。接着迁往约旦北部,再向西到迦南中部,定居在当时尚且无主的土地上。《圣经》称以色列人在此时征服迦南,其实当时该地已处在被称为海上诸民族的外来势力的侵凌之下。入侵者大多是寻觅新家园的希腊战士团,他们沿迦南海岸和迦南北部地区建立了好几个城邦。入侵行动在埃及领土上引发了与埃及人的频繁对抗。(有一次战事被载于前述的梅尔奈普塔凯旋碑上。)

其中最强大最有名的入侵者是非力士人,他们很快威胁到迦南的全部居民,包括已经定居在其他城邦的原来的希腊盟友。(《圣经之谜》加利·格林伯格P23)

这里面透露了两个秘密,一个是非力士人就是希腊人,另外一个就是与非力士人征战的就是土著埃及人,真正的以色列人,也就是中国人。

大衮就是非力士人的神,大衮就是颛顼或者鲧,那么我们可以推知希腊人就是黄帝之后,颛顼之后,鲧之后。希腊人与中国人同宗,可以追溯到黄帝。是所谓的北狄。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希腊人就是北狄。看看古希腊人的名字狄奥尼索斯等等就知道北狄希腊人是名副其实了。

希腊人是黄帝族来自黄帝的儿子昌意及其洛明,而我们中国人来自亚伯拉罕-黄帝的儿子玄嚣。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8-10-15 15:13:12 +0800 CST  
老丘是禹的母族有辛氏所在之地,老丘应该就在两河流域的伊新一带。因为我推测有辛国就是伊新。自帝杼五年迁都老丘之后,夏王朝有帝杼、帝芬、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六世、经历221年,都定都在老丘。而据英文维基伊新王朝是1953—1717 BCE存续,为236年,大致相当。伊新的名字来看,伊很可能对应后羿的羿,新则是神的意思,合起来则为羿神的意思。所以伊新应该是东夷人和夏人纠结反复的城市。

老丘还可能是距离伊新不远的拉尔萨,萨是夏之变音,lar则可认为是老的发音。

另外,夏墟在晋。又周武王灭商后,铜叶封弟,叔虞封唐后才有晋国,所以找到了唐就知道了晋国在哪里,也就知道了夏墟在哪里,夏朝在哪里。唐尧在冀州,也就是两河流域。又晋国和秦国争霸,秦国在伊朗,所以判断晋国之南应该在两河流域中部南部地带,所以伊新和拉尔萨成为夏朝可疑之地。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8-10-26 10:05:52 +0800 CST  
伊辛第一王朝,与公元前2017年由来自马瑞的阿卡德人将军--伊什比埃拉(Ishbi-Erra)建立,该王国在公元前20世纪一度掌握南美索不达米亚的霸权。

公元前21世纪,乌尔第三王朝末期,国王伊比苏恩(Ibbi-suen 公元前2027-2003年)统治时期,阿摩利人不断南侵,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诸多城市。伊比苏恩在位的第六年即公元前2022年,他曾试图为尼普尔城修建城墙,但是由于阿摩利人的进逼,尼普尔城的恩西(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城邦的管理者)停止了对乌尔的月供,次年阿摩利人占领该城。还是前2022年,来自马瑞的阿卡德将军伊什比埃拉,被派往伊辛(Isin)购买谷物,他就在那里建都并宣布独立。公元前2021年,伊什比埃拉自称“卢伽尔”(苏美尔时期统治者的头衔),公元前2017年,他正式采用了“世界四方之王的”头衔,开创了伊辛第一王朝。(百度)

大衮有时被美索不达米亚的王室冠以缀名,如前巴比伦伊新王朝的两个王伊丁大衮(c. 1974–1954 BC)和伊什迈大衮(c. 1953–1935 BC),根据大衮的缀名我们可以推断亚述和伊新王朝均可能为夏朝。

乌尔尼努尔塔统治时期的文本告诉我们他具备哈达德的一些特征,如可怕的暴风、能赐予生命和慈善。A text dating from the reign of Ur-Ninurta characterizes Adad/Iškur as both threatening in his stormy rage and generally life-giving and benevolent.

他是伊新王朝的第六位君王,一位篡权者。自称为伊什库尔的儿子。他的名字是苏美尔名字,不同他的五位前任。他的继承人阿比撒雷,复兴的拉尔萨国王。他的统治标志着伊新王朝衰败和拉尔萨复兴的开始。

He called himself “son of Iškur,” His name was wholly Sumerian, in marked contrast to the Amorite names of his five predecessors. his successor Ab-sar, c. 1841 – 1830 BC (short), the resurgent kings Larsa. His reign marks the beginning of a decline in Isin's fortunes coinciding with a rise in those of Larsa.

无论是大衮缀名的两个国王,还是自称伊什库尔儿子的乌尔尼努尔塔都带有夏朝浓厚色彩,因为大衮就是鲧或者颛顼,伊什库尔就是大禹。

乌尔第三帝国瓦解的原因是由西方迁徙来的塞姆语的阿摩利各部落突破了舒辛在其统治第三年修成的“阿摩利长城”,纷纷进入中原,分居在各大城的周围,后逐渐进入城市。讲塞姆语的亚摩利人可能就是华夏人,西亚亚摩利人就是帝舜领导的有虞氏,其中的所谓闪族亚摩利人就是华夏人,准确地说就是夏人。

伊什比埃腊从伊辛比统治的第八年开始用自己制定的年名。伊辛攻破了不向其臣服的吉尔塔波城和一个阿摩利人控制的城市,重建了伊辛城墙,成功地击退了埃兰人的入侵。号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伊辛王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地位建立起来霸权。

伊辛王朝尽量维持乌尔第三王朝的王统,虽然民间已完全讲阿卡德语,他们在官方铭文、年名中仍坚持使用苏美尔语不用阿卡德语。每位国王不论是否强大,都举行和女神伊南娜的结婚仪式,象乌尔王朝诸王一样自称为神。

在伊辛第五王李皮特伊什塔尔在位时,乌尔北面不远的拉尔萨邦崛起,与伊辛争夺王权。拉尔萨的衮古奴开始向伊辛的霸权挑战,从伊辛手中夺取了旧都乌尔,并一度进入尼普尔这一像征王权的城市,也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王,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由于衮古奴的兴起,伊辛王朝失去了对南方地区的控制。乌尔、埃瑞都,拉旮什、基苏腊等城先后落入拉尔萨手中。但尼普尔还在伊辛控制中。前1998年,拉尔萨王阿比萨瑞大败伊辛军队。伊辛的李皮特恩利勒(前1875-前1871)在位时,拉尔萨王苏穆埃勒进入尼普尔并控制圣城共六年。

这时,陆续进入各地的阿摩利部落都已经站稳了脚,纷纷效仿伊辛和拉尔萨建立自己的王朝。在北方兴起了巴比伦,其首王苏穆阿布和次王苏穆拉埃勒的多次征战使该邦成为北方阿卡德地区的霸主。南方,拉尔萨王朝在苏穆埃勒的领导下不断向北扩张。伊辛的新王埃腊伊米提(前1870-前1863)在其统治的第二年在国内发布了解负令,从拉尔萨手中夺回了圣城尼普尔,收复了苏穆埃勒夺走的基苏腊,一度攻陷强邦卡扎鲁。随后,伊辛的政治十分动荡,无血缘关系的三个国王每人在位三年或四年便被推翻。辛马吉尔(前1827-前1817)和其子达米可伊里舒(前1816-前1794)虽然维持了王朝的稳定,但他们除了在伊辛和尼普尔进行宗教活动、求神保佑和加固伊辛城墙外,无法挽救伊辛的衰败。强大的拉尔萨王瑞姆辛接连攻打伊辛。公元前1794年,伊辛城陷,共15王治227年、一度号令天下的大邦伊辛王朝被宿敌兼并。拉尔萨统一了巴比伦尼亚的南部苏美尔地区。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8-10-26 10:07:19 +0800 CST  
拉尔萨王国

拉尔萨王朝的奠始人那坡拉奴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是忠于乌尔的众多阿摩利人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酋长。从伊比辛三年始,他成为拉尔萨半独立的统治者,又在位21年(前2025-前2005)。他的第三个继承者扎巴亚(前1941-前1933)可能臣服于伊辛的伊什美达干,在其建宫室的砖铭中仅自称为“阿摩利的酋长”。其弟衮古奴(前1932-前1906)在拉尔萨首先使用自己颁布的年名,正式称王。在其第三、第四年,为了报复埃兰摧毁旧王都乌尔,他率领拉尔萨的阿摩利健儿远征埃兰及安善,先击破巴西米城,来年又攻入首都安善,结束了埃兰的西马什库王朝。
安善很可能是伊辛的同盟。这样他们都可能是夏朝。

我在前面已经说了西马什王朝很可能是后黄帝时代的华夏,即尧舜禹王朝,攻击它的应该是东夷人。

随后的苏穆埃勒(前1894-前1866)进一步向北扩张,苏穆埃勒从伊辛手中夺得了一直被伊辛控制的圣城尼普尔,这一成功使他的霸业达到高峰。

尼普尔的各大神庙均由老主人伊辛方面转向新的霸主拉尔萨。苏穆埃勒是第一个被圣城尼普尔承认为“乌尔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的拉尔萨王,他曾在两个铭文中称自己为神。从他开始,旧头衔“阿摩利的酋长”不再为拉尔萨王使用。

苏木即是舜的发音,他也可能是帝舜。

拉尔萨统治者由于出身于阿摩利人,除了最后一个即灭掉伊辛的最强大的王瑞姆辛以外,其他王在年名和铭文中很少把自己称为神。拉尔萨王朝各王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只有第四、第五王在铭文中提到他们的父亲是萨米乌姆(第三个祖先)。第六王阿比萨瑞和第七王苏穆埃勒是否是第五王衮古奴的后代并无肯定证据。第八王努尔阿达德是否和他的前任苏穆埃勒有血缘关系仍是一个谜。从第八王开始,拉尔萨王不再称用前朝王衔“乌尔王”,仅称“拉尔萨王、苏美尔阿卡德王”。 第八王努尔阿达德明显地在北方遇到了伊辛和卡扎鲁等城的强有力的对抗。九王辛伊迪南(前1849-前1843)虽然仅在位七年,但他把拉尔萨的霸权带到北方。在他统治的前三年中,他主要从事宗教事务,并稳定了国内的物价。在他的第三年(苏穆拉埃勒的第34年),他北上击败了年迈体衰的巴比伦王苏穆拉埃勒。第四年,他战败了尼普尔北方的强国马勒库,夺取了大片土地。第五年,他东进迪亚拉河地区,抢掠了埃什嫩那的土地。第六年,他加固了原属于马勒库的要塞马什干沙皮尔,使之成为拉尔萨在北方的重要据点。马什干沙皮尔在尼普尔北仅10公里处。次年,拉尔萨军把伊辛王恩利勒巴尼的势力从尼普尔驱走。辛伊迪南第七年,拉尔萨再次控制了失去七年的圣城。 辛伊迪南的儿子辛埃瑞巴仅在位两年,便由其子辛伊齐山(前1840-前1836)继位。他成为拉尔萨的第11位国王。为了对付北方最强的国家巴比伦,辛伊齐山和拉尔萨从前的敌人、曾被第七王苏穆埃勒在公元前1892年和公元前1881年二次击败的卡扎鲁结成盟邦。 北方城邦卡扎鲁和基什为自己的独立曾与巴比伦和拉尔萨进行激烈的战斗。苏穆埃勒在其第十年(公元前1885年)首先攻打基什。两年后,巴比伦首王苏穆阿布姆则在个公元前1883年(其第12年)击败卡扎鲁。巴比伦第二王苏穆拉埃勒则在公元前1878年击败卡扎鲁,公元前1872年和公元前1866年两次攻打基什;公元前1867年和公元前1865年他对卡扎鲁进行第二和第三次打击,并终于在公元前1863年(他的第24年)杀死了一位卡扎鲁王。此时,北方重镇基什已被巴比伦牢牢控制,但卡扎鲁并不甘心屈服于巴比伦。随着巴比伦控制了基什和卡扎鲁,拉尔萨在北方的霸权受到巴比伦的严重威胁。辛伊齐山在其元年重新塑造了卡扎鲁和其兄弟城马尔达的主神像并把他们礼送回国。这表明卡扎鲁已和拉尔萨结盟并摆脱了巴比伦。此时,一股新的阿摩利部落亚穆特巴勒在其酋长库杜尔马布克的率领下进入拉尔萨,成为拉尔萨军队的主力。同时在卡扎鲁的阿摩利人部落叫穆提阿巴勒,不清楚他们是此时进入卡扎鲁的,还是早已进入。辛伊齐山在他统治结束的前一年和伊辛打了一次大仗。伊辛王占比亚继位后联合老盟友蛮族的埃兰人夺回拉尔萨统治的尼普尔。辛伊齐山发动了反攻,结果伊辛王占比亚和埃兰军被打败。占比亚仅控制尼普尔两年,随后结束了其短暂的三年统治。辛伊齐山仅统治了五年,他死后拉尔萨的政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他的继承人茨里阿达德仅在位一年便被废黜了。茨里阿达德在自己的铭文中突然放弃了“王”的称号,自称为“尼普尔的供养人,乌尔、拉尔萨、拉旮什和库塔拉地方的公侯”(库塔拉在拉尔萨东10公里处)。

BC1834年,在拉尔萨国内的阿摩利人亚穆特帕勒部落酋长库图尔•玛布克(Kudur-Mabuk)领导该部夺得拉尔萨王权,这是一次篡位政变。库图尔•马布克在拉尔萨王辛•伊迪纳姆7年(BC1842年)和辛•伊齐萨姆4年(BC1836)已经在拉尔萨王帐下服务。
库图尔•玛布克本人并没就任王位,他的两个儿子瓦拉德•辛和瑞姆•辛先后即王位,把拉尔萨推到最强国的地位。虽然库杜尔•马布克和其父西姆提•希勒哈克(Simti-Shilhak)的名字是埃兰名字,但亚穆特•帕勒(Yamut-bal)部落、瓦拉德•辛和瑞姆•辛(Warad-Sin,Rim-Sin)是地道的阿摩利和阿卡德名字,也许库杜尔•玛布克的父亲或本人曾一度依附过埃兰,所以给自己起了埃兰名字。

酋长库图尔•玛布克任命自己的儿子瓦腊德辛为拉尔萨王,并向卡扎鲁及其派来的穆提阿巴勒部落突然进攻,结果是卡扎鲁被打败,城池被攻破。同时,拉尔萨城内和国内的穆提阿巴勒人全被库杜尔马布克驱走或杀俘,他牢牢地控制了拉尔萨政权。

这个篡位的库图尔•玛布克很像韩浞,有个埃兰名字,就与华夏有关系了。他的两个儿子瓦拉德•辛和瑞姆•辛正像韩浞的两个儿子浇豷,浇封于过、豷封于戈。寒浞让浇用兵,灭了夏的同盟部落斟寻氏。《左传?襄公四年》“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

茨里阿达德和库图尔•玛布克的关系扑朔迷离,难判断,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不知道卡扎鲁人是保护茨里阿达德因而与政变的亚穆特巴勒军队发生战斗,还是卡扎鲁在拉尔萨的穆提阿巴勒军队先废掉了拉尔萨王茨里阿达德,使库杜尔马布克发动了反政变。

茨里阿达德很像中康。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8-10-26 10:08:08 +0800 CST  
@ww731211 2014-03-24 13:37:45
观点新颖,我也想看看社区其他朋友到看法。
-----------------------------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2-08 12:48:14 +0800 CST  
@逗鱼游 2019-02-13 22:06:53
巴力应该是指地方神多神邪神,基督教是一神教,只有上帝一个神!
-----------------------------
你知道上帝是万神之神吗?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2-14 09:04:31 +0800 CST  
@逗鱼游 2019-02-13 22:06:53
巴力应该是指地方神多神邪神,基督教是一神教,只有上帝一个神!
-----------------------------
@培灵 2019-02-14 09:04:31
你知道上帝是万神之神吗?
-----------------------------
诗篇136篇2节:“你们要称谢万神之神,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2-27 12:15:32 +0800 CST  
一. 探究“万神之神”与“万神之上帝”的区别

说用“神”字来替代上帝的尊名是错误的,基督徒会感到莫名其妙,必会脱口而出:“嗯?为什么呀?!”

在圣经“研用本”中的“新生命学习纲要”第二部分第四章“神的名称”解释说:

“耶和华是以色列 神的神圣的名称,这名称多是在提到他是与他的百姓立约之神的时候使用的。这个名称在西伯来文中是由四个字母拼成的,即YHWH。迦南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从来没有用这个名称称呼他们的神。自古以来,《圣经》的抄写人及读者,基于对这个神圣名称的敬畏,在提及这个名称的时候,都不敢大声。因此,到我们这时代,此名的确切读音已失传了。今天,大多数人都读“雅巍”(Yahweh)而不读“耶和华”(Jehovah) 。这个名称的字面意思看来是‘祂是’,这跟 神在和摩西说话时称呼自己所用的名称‘我是’相似(出3:14)。这反映出一个事实,即‘祂是’——永恒的、有位格的、第一因,自存的 神。而且,圣经不但告诉我们 神是无所不能的(祂是全知全能的)、无所不知的(祂是全知的)、无所不在的(祂处处都在的) 神,还给我们揭示了祂那圣洁、善良、公义、慈爱和怜悯的属性。……”

在这个“神的名称”长篇大论中读者并没有看到造物主耶和华的尊名在中文《圣经》为什么要用“神”字来替代?在中文《圣经》中为了区别真神与假神,凡是在“神”字前面加空格的意思是“真神”;在“神”字前面没有空格是“假神”的意思。那么,这个永恒的、有位格的、自存的造物主耶和华的尊名用“神”字表示准确呢?还是用“上帝”一词表示准确?“上帝”与“神”的概念相同吗?

圣经原文说: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他是万神之上帝,万主之上帝,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

从这节经文可以明显表明,在宇宙中只有耶和华独一位上帝,再没有任何上帝了。实际在圣经的原文中有很多经文多次提醒人类要明白:宇宙、星球、地球、万物、人类……都是这位独一的耶和华上帝创造的、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没有能与上帝的能力相比的……

中文《圣经》把“万神之上帝”、“万主之上帝”、“万王之上帝”、万民之上帝”翻译成“万神之神”、“万主之主”、 “万王之王”。把“上帝”一词译成“神”就把圣经中所描述的至高无上的、独一的、全知全能的上帝的概念完全淡化了,至少耶和华上帝的概念令华人模糊不清了。因为“万神之神”、“万主之主” 、“万王之王”都出现了两种诠释:即人们可以理解为“万神的神”、“万主的主”、“万王的王”,也可以理解为“万神中的一位神”、“万主中的一位主”、万王中的一位王。而“万民之神”这个神是谁?中国人敬拜的神那可太多了!如果说“万民之民”只能有一种诠释即:“万民中的一个民”。请问,谁能推翻上面的道理?

也许有人会狡辩说:真神只有一位可以用前面空格表明,假神前面没有空格表示,说话可以说真神假神。那么请问?非基督徒谁知道?为什么不用读者一看就明白其意思准确的词汇,而非得用令人迷惑不解的字或绕口令来替代?有人强调说“神”就是“上帝”的意思,真“神”只有一位,其称“神”的都是“假神”。那么,请问?圣经中的“万神”是什么意思呢?人们可以断言这个“万神”绝对不是人意思。既然高智商者明明知道这个“万神”、不是人,宇宙中只有一位“造物主耶和华”,也都知道称呼造物主耶和华为“上帝”是最准确的,那为什么中文《圣经》没有把造物主耶和华翻译成最准确的“上帝”,而非要翻译成令人难辨真假、不得不在这个“神”字前面加空格的“神”字呢?为什么非要误导人们不敬拜“上帝”却敬拜“神”呢?那么“上帝”与“神”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还是看看无神论者们编著的《新华词典》和《辞海》是怎样诠释的。

二. “上帝”一词与“神”的概念区别

1. “上帝”的概念

《新华词典》对“上帝”一词的诠释:

“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基督教所崇拜的神,认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辞海》在对“上帝”的诠释中写道:第一种解释:

“上帝即天帝。在中国古代文化名著《诗·大雅·大明》中也曾显示:‘上帝临女(汝)。’”

第二种解释是:“帝王。《后汉书.党锢传》:‘顷闻上帝震怒,贬黜鼎臣。’李贤注:‘上帝为天子’”。

第三种解释是:“基督教所信奉的神(拉丁文Deus, 英文God)。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并主宰着世界。中国古汉语原有‘上帝’一词,意为‘天帝’、‘天神’”。

由此可见,《辞海》告诉国人,中华先祖信仰的是上帝不是神,是无神论者的《辞海》作者将“上帝”一词,解释为“天帝”、“天神”。

众所周知,人们对“上”字都会理解为:位置在高处的,跟“下”字是相反的意思。如上级、上司、上天、至高无上等,对长辈也可称为上辈。“上”字还有其它意思,如次序在前的上篇、上卷;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面等其它意思。“帝”字的诠释是:古代人们指着天神的主宰者上帝、或玉皇大帝;人间则指着君王、皇帝、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所以,“上”和“帝”所组合的“上帝”一词准确的概念应该诠释为:上帝是天上的、地上的、不可见无形灵界神鬼的、可见有形的物质世界最高的、独一的主宰者、统治者。

2. “神”的概念

《新华词典》对“神”字的诠释是:

1)迷信的人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也指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

灵;

2)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

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以及指人的精神、人的聪明。

《辞海》对“神”字的诠释是:

(1)亦称“神仙”、“神灵”、“神道”。宗教及神话中所幻想的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存在。为精神体中的最高者。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后期,是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力量以及社会力量时,这些力量以人格化的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对神的信仰和崇拜是一切宗教的核心。

(2)奇异莫测、异乎寻常;

(3)精神。如:凝神;费神;聚精会神。还有其它的解释。

3.“上帝”与“神”的显著区别

请注意:《新华词典》和《辞海》对“神”的诠释与“上帝”的诠释显著不同,“神”的诠释为:是迷信人在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认为是不存在的,概念是令人模糊的多种意思。而对“上帝”的诠释却没有是人们“虚无的幻想和迷信”的意思,上帝是独一的最高统治者、主宰者。

上帝利用圣经多次告诫人类,强调他是宇宙唯一的上帝没有神。例如:《圣经》“以赛亚书”45:5—25节中说:

“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真神(上帝)在你们中间再没有别神!再没有别的神!’……我是耶和华,再没有别神!……除我以外,再没有神!我是公义的上帝,再没有别神!……”

读者从上面的经文可以清楚地看出,耶和华上帝每句话都用感叹号来表示祂千叮咛万嘱咐人类,要牢记宇宙中只有祂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上帝,人类不能把“神”当作上帝。上帝又在以41:21节强调说:

“耶和华对假神说:‘你们要呈上你们的案件,雅各的君说:你们要声明你们确实的理由。可以声明,指示我们将来的事,说明先前的是什么事,好叫我们思索,得知事的结局,或者把将来的事指示我们。要说明后来的事,好叫我们知道你们是神。你们或降福、或降祸,使我们惊奇,一同观看。看哪!你们属乎虚无,你们的作为也属虚空。那选择你们的是可憎恶的……’”

上帝用这段经向人类强调假神是没有能力与上帝相比的,也说明上帝是极其憎恶拜假神的人。如果人人都能准确地敬拜上帝不就会不拜假神了?就如谁都知道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信徒所敬拜的教主是谁,并能准确地称呼他们,信徒也把这些教主当作神来敬拜。

虽然所有的人都知道宇宙只有一位上帝,且也都知道上帝的权柄最大,能力最大。如果你说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教主是“上帝”,他们的信徒必会以为你的智商有问题。可你说他们的教主是“神”,他们便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因而,随便一个“神”怎么能与宇宙中至高无上、自有永有、独一无二的创造者、统治者——上帝相提并论呢?可是中文《圣经》中在“神”字前面搞错空格的很多,把读者的头脑搞乱了。令人费解的是,中文《圣经》的翻译者们明明都知道“上帝”二字就是唯一“真神”的意思,而“神”不能表示是“真神”、是“上帝”的意思,中文《圣经》的翻译者们为何不用准确的“上帝”一词??这么极其简单的道理不知他们为何非要混淆是非制造混乱地称“上帝”为“神”呢?!难道在人们观念中“神”的权柄、能力比“上帝”大?哦,我明白了!估计中文《圣经》翻译者不敢得罪无神观念的权力者的缘故。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2-27 12:24:36 +0800 CST  
@爱你成性2 2019-02-27 10:19:01
文采不错
-----------------------------
谢谢支持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2-27 15:53:08 +0800 CST  
@培灵 2018-10-26 10:05:52
老丘是禹的母族有辛氏所在之地,老丘应该就在两河流域的伊新一带。因为我推测有辛国就是伊新。自帝杼五年迁都老丘之后,夏王朝有帝杼、帝芬、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六世、经历221年,都定都在老丘。而据英文维基伊新王朝是1953—1717 BCE存续,为236年,大致相当。伊新的名字来看,伊很可能对应后羿的羿,新则是神的意思,合起来则为羿神的意思。所以伊新应该是东夷人和夏人纠结反复的城市。
老丘还可能是距离伊新不......
-----------------------------
也可能在埃兰地区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5-08 09:31:11 +0800 CST  
武王伐纣成功后,就着手在国家的中央建立新都,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王朝。至此,西周控制了阿姆河文明、东伊朗的吉罗夫特文化圈和西伊朗的埃兰地、阿富汗的赫尔曼德文化圈、和印度河文明的广大区域。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6-02 16:25:46 +0800 CST  
为了便于控制殷商遗民分布的东方中原地区广大的领土,周武王于是考虑在河南洛阳一带营建新都,这里的河南指的是恒河之南。

新都同时“有夏之居”附近建立新都,《逸周书•卷五•度邑解》:叔旦恐,泣涕其手。王曰:“呜呼,旦!我图夷,兹殷,其惟依天,其有宪命,求兹无远。天有求绎,相我不难。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6-02 16:26:45 +0800 CST  
这里告诉我们周武王要兴建的城邑是在有夏之居附近。如果哈拉帕是有夏之居,那么它附近的古城罗帕尔(Ropar)可能是雒邑,从名字上相似,地点上位于哈拉帕附近。
武王灭商不久即已去世,接着是“三监叛乱“,周公东征。为了完成武王营建东都的遗愿,更重要的是巩固周初政权,达到中天下(此指的是印巴平原之中部)而立以经营四方的目的,周公在东征之后,即着手在洛邑营建东都成周。
《尚书•康诰》中说:“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周洛,四方民大和会。”孔注说:“初造基建,作王城大都邑于东周洛汭,居天下之中,四方之民和悦而集会。”
洛邑又称为成周,是周朝的国都所在地。
当初周公在洛邑兴建了“王城”、“成周”两个城,成王即“初迁宅于成周”,举行安放九鼎大典,正式定都洛邑。此后,西周昭王等多位天子也以洛邑为都城。《汉书•地理志》亦曰:“雒阳,周公迁殷民,是为成周。……居敬王。河南,故郏鄩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
这一记载说明,周公营建洛邑包括王城和成周城。王城为“新都”,周武王迁九鼎于此;至周平王迁都洛邑时,又定都于王城。成周城为殷朝遗民所居;至东周时期,周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此。
寻找雒邑的两座城,有几个线索,其一是殷商之遗民居住之地,雒邑建成,周公将殷人迁移至此,并驻扎军队进行军政统治与殖民。我论证摩哼左达罗即是殷都,那么现在的巴基斯坦印度河一带当为殷商居民区。从早期吠陀文明雅利安人(我判断这时候的雅利安人指的是夏商,尤指商)从中亚进入区域也可以判断殷商可能在的区域。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6-03 13:34:18 +0800 CST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6-03 13:44:44 +0800 CST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6-03 13:50:34 +0800 CST  
我们来看公元前1700年到前1100年的早期吠陀时代,印度雅利安人从中亚巴克特里亚经兴都库时山口进入印巴平原,其所分布的区域就应该是夏商所在地,如果哈拉帕文明是夏的话,进入的雅利安人更多指商,因此雒邑就应该位于褐色分布区域。
寻找雒邑的另外一个线索就是它在洛水附近,洛水就是撒拉斯瓦第河,也就是撒拉斯瓦第河附近。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6-03 13:50:56 +0800 CST  



楼主 培灵  发布于 2019-06-03 13:52:00 +0800 CST  

楼主:培灵

字数:1058168

发表时间:2014-03-24 20: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8:12:46 +0800 CST

评论数:326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