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奴传

第二,从战绩上看,苻坚几乎击败了除东晋谢玄以外的所有军事势力(瘪三级如张天锡之流的就不多说了),包括慕容鲜卑、羌族号称“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的姚襄,甚至完全击溃“控弦数十万”处于较鼎盛时期的拓拔鲜卑。值得一提的是击溃拓拔鲜卑,(对于拓拔鲜卑,我研究的不是很透彻,《神奇的北魏》一书对拓拔鲜卑有较深层次的研究,有兴趣可参阅)貌似这个种族除了屡次奔溃于内乱,唯一被外族击溃的败绩就是苻坚击破王拓跋什翼犍之战,并采取了分化措施,将拓拔鲜卑分裂为刘库仁和刘卫城两部,延迟了拓拔鲜卑的崛起。
石勒后赵在战斗力上略胜汉赵,石勒与刘耀的战争互有胜负,只是最终的洛阳之战不幸战败被俘杀。石虎说,自己曾经率领后赵的偏师横扫中原,却在巅峰时期,帅主力进攻前凉和慕容鲜卑时失败。
对于很多人崇拜的慕容垂,即使在他虎吞中原,睥睨天下之时,不得不吞下参合陂惨败。
姚苌的后秦在进攻前秦的残余势力时,仍然非常吃力,甚至不得不树立苻天王的神像来增强战斗力,更不足道。
因此五胡各自最强盛时期战力如下:前秦>前燕>后赵~后燕>汉赵>后秦。不好意思,后秦是最让我不耻的,战斗力也最弱。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2 16:42:27 +0800 CST  
怎么没有人鸟啊 ,失败 !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2 16:43:42 +0800 CST  
第三、功业难易程度
慕容鲜卑最为容易,首先经过了几代人的积累,第二始终有较为出色的汉人的指导,第三慕容鲜卑进取中原的时候,正直冉闵在后赵帝国内部搞大规模屠杀,中原地区几乎成为真空。
刘渊的汉赵以五部匈奴为物质基础、利用西晋八王之乱,中原地区军事势力分散,且孱弱不堪,顺利的先后击破洛阳、长安,消灭西晋。
姚苌后秦有自己的部族武装,兄弟众多,且是前秦帝国官方任命的龙骧将军,建立功业的时机时前秦分崩离析,跳梁小丑各自浑水摸鱼的时候。
最难的属于石勒和苻坚的前秦:
最牛B的应该数大英雄石勒,这哥们从一个奴隶开始发家致富,一开始寄生于汉赵帝国,并很快脱离组织开始流贼一般的流动作战,并在汉族有志青年的张宾的指导下,建立根据地,并滚雪球发展;发展同时,始终面临前母公司汉赵帝国的威胁,最为不易。
对于前秦,当年石虎寿终正寝,后赵发生了司空见惯的内乱(前任君主嗝屁,新君主继位是帝国最最危险的时期,往往刀光剑影,人头落地,篡位、刺君、灭族,这是有五胡十六国特色的,可以申请专利)。苻坚的爷爷苻洪带领部族非常EASY地夺取了关中权力真空区,这与姚苌非常类似(当年姚苌他哥姚襄与苻洪分别脱离后赵集团公司,下海淘金,姚襄年纪轻没经验,在洛阳地区瞎逛游,老奸巨猾的苻洪趁机夺取了关中;姚襄发现上当,再去攻击苻洪时,却兵败身死。姚苌吃一堑、长一智,一看风吹草动,立马占领了这块风水宝地。中国的历史真的有太多的相似性,直至后来李渊、李世民父子争天下,也是首先夺取关中,而同时也是帝位候选人的李密,起跑时领先半个身位,也是在洛阳地区瞎搞,最后被李渊搞死)
虽然关中地势险要,但是关中地区比较贫瘠,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同时中原地区有风头正劲的慕容俊、慕容恪势力,东晋的桓温也非常的强势,一度北伐快攻打到长安城下。可以说当时的前秦是三大派势力中最弱的。但是,苻坚用他宽阔的胸围,吸纳了以王猛为首的一帮猛人,在若干年的修养生息后,化弱为强,最后成为最强大的帝国。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2 17:26:22 +0800 CST  
每次看了这段历史,都会非常感慨。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意外,强大的前秦帝国混一海内只是迟早的事;而由于苻坚宽厚仁义的个人性格,说不定中华民族会减少很多年的创伤。但是他还是土崩瓦解了,在帝国最强盛的时候。在肥水岸边,八公山下,一战,仅仅一战,就将一个强大帝国逼入深渊,绝对是一战定乾坤。而这场大战的前奏就是刘牢之对阵前秦大将梁成的洛涧之战。
当时前秦征东大将军芙蓉帅前锋二十五万精锐沿淮河向下游攻击,并击破了淮河重镇寿春(今安徽寿县);苻坚亲帅87万后续部队跟进,并在得知芙蓉攻占寿春后,帅八千铁骑昼夜现行,抵达寿春与芙蓉汇合。同时,芙蓉派前锋中的前锋,完全的氐族精锐梁成的5万精兵抵达洛涧、以阻止东晋军队向寿春集结。梁成作为曾参加消灭前燕及其他政权的主要将领之一,身经百战,所向披靡。不负众望的击败了多支东晋援军,并成功在洛涧西岸筑起了永久性防御工事,等待主将芙蓉的到来。
在梁成筑完工事准备睡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队伍已经不受控制,他们被五千多强大的北府军偷袭了。5万前秦精锐被全歼,大将梁成也丢了吃饭的家伙,东晋军队的战利品堆积如山。让这只偷袭部队的主将正是刘牢之。
洛涧之战使东晋军队推进到肥水河畔,寿春城下,战无不胜的前秦军队士气有史以来的低下,东晋军队打破了前秦军队战无不胜的神话。随后就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肥水大战。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2 22:33:22 +0800 CST  
肥水大战后,刘牢之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敌占区。并随后在黄河以北的邺城击败了著名的后燕君主慕容垂。狡猾的慕容垂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向北撤离,并在沿途洒下了许多辎重。刘牢之的部队抢夺辎重的过程中,后燕军队击败后全歼。
这是刘牢之少有的败绩。而这场败绩多少显示了这个一代战神的显著弱点:贪小利,忘大害。在那个兵荒马乱、物竞天择的年代,往往只有个人利益最大化才能生存下来;而刘牢之做到了极致。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2 22:34:13 +0800 CST  
@hangneba 2015-06-02 11:07:26
刘裕,我佩服。。人才

-----------------------------
中国历史上除了汉高祖、明和我朝先帝外的第四位草莽英雄。只可惜发家太晚,以及北方的北魏太过强大,未能统一中国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08:11:06 +0800 CST  
@蕴心旭俊 2015-06-03 00:05:47
-----------------------------
诸位爱卿多进谏啊,朕从善如流啊 。把本文写得更好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08:12:52 +0800 CST  
马的,又跑题了,老子上学的时候作文老跑题,思路天马行空,老是改不了。话说一代名将刘牢之,大失物情是啥意思呢,我翻译的未必准确,可能就是舆论评价比较负面,老百姓中的口碑比较差的意思。
对于刘牢之,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有感情的,绝对是民族英雄之类的现象级人物,极大的鼓舞士气,他的大失物情,一下子让人难以接受。
我仔细研究了下刘同学的误入歧途的动机。第一次与王恭劈腿,《晋史刘牢之传》没有细说,《资治通鉴》是这么记载的:
刘牢之只与自己的儿子刘敬宣商议,显得比较谨慎:王恭这家伙,先帝没有亏待他,现在的皇帝是他侄子;他不但不感恩戴德,拥护皇室,没事就造反,简直跟下馆子一样随意。我怀疑,一旦造反成功,他还能位列皇帝和相王之下吗?我想作为晋朝的忠臣,绝不能同流合污!PS,相王指司马道子。
仅从这段话来看,说的真是慷慨激昂,刘牢之不但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更是匡扶皇室的东晋忠臣!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09:47:02 +0800 CST  
第二次劈腿,还是刘敬宣:桓玄这个叛贼,依托他老子,吞并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目前的实力已经占了东晋的三分之二,我们不攻击他,可能皇室就要灭亡的危险,桓玄就是第二个董卓。敬宣这娃还是比较实在的,还是按他老爹第一次劈腿的思路进行建议,谁知,这次刘牢之却非常的生气:这个难道我不知道还用你说?我战胜桓玄如探囊取物,但是战胜桓玄后,令我奈骠骑何?再次PS:这里的骠骑和之前的相王指同一人,均指司马元显。
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语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下,非常有趣。第一次,牢之害怕王恭造反成功,会危害皇帝和元显利益,注意:他是将皇帝和元显并列的,可见牢之同志是很尊重元显同学的,和元显是处于蜜月期的;第二次,令我奈骠骑何?这完全是与元显有你没我,水火不容的架势。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史载:“刘牢之素恶骠骑大将军元显……元显日夜昏酣,以牢之为前锋。牢之骤诣门,不得见,及帝出饯元显,遇之公坐而已。”这段话明显有为尊者讳的意思,而且完全违背了刘牢之第一次劈腿时将天子和元显并列膜拜的事实,说刘牢之向来不喜欢元显,而且元显是个酒色之徒等等,像把刘牢之叛变元显的原因归结到迷糊蛋元显身上,这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11:13:45 +0800 CST  
而且自我矛盾的不止一个地方:当年诸葛瑾去蜀汉出差,只在官方场合见他亲弟诸葛亮,从来没有去孔明家喝杯茶。既然你刘牢之和元显尿不到一壶里去,你他娘为啥深更半夜跑到元显家去?有啥话不能光明正大说吗?为什么在皇帝公开宴请的时候见你,你就不爽啊。我还觉得元显同志比较正直,有政治觉悟呢
所以读史书的时候,必须得留个心眼,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些“为尊者讳、为强者讳”的史官所戏弄。这些史官一般不会说假话,但是会把一些事实变作法子说,当史官描述一些虚的东西时,你就得注意了,他要开始变魔术了。所以,判断一个历史人物,他自己说了什么,或者别人对他评价了什么,史官对他描述了什么,只具有参考意义,关键还是看他做了什么。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11:18:51 +0800 CST  
我们再看看史官关于刘牢之第一次劈腿时的讲述:“王恭以才地陵物,击杀王国宝,自谓威无不行。仗刘牢之为爪牙而但以部曲将遇之,牢之负其才,深怀耻恨”。从这句话,我们的第一感觉是,王恭不尊重人才,把人当驴使,却不给人好处;刘牢之是个怀才不遇的值得同情的人。但是仔细一想,不是那么回事,刘牢之本身就是王恭的手下,不以“部曲将遇之”,难道还跟他拜把子做兄弟,或者相约做好基友不成?
别急还有, “乃置酒请牢之,于众中拜之为兄,精兵坚甲,奚以配之,使为前锋”,王恭还还真拜把子了,而且牢之为兄,自己为弟。各位兄台,谁遇到这样的领导?跟你称兄道弟,还叫你哥,把家里的房本、有价证券、存款、跑车,所有值钱的都送你,让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他娘的难道不是马克思同志提出的共产主义吗?就是很多干爹都未必能做到这点吧。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14:22:18 +0800 CST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刘牢之同学第一次劈腿时说匡扶皇室只是在给自己找理由,为了显示自己叛变王恭的正义性;其实皇权的破灭与否,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考虑啥呢?我找到了几点答案。
第一次,元显遣庐江太守高素说牢之,使叛恭,许事成即以恭位号授之。
第二次,恐桓玄既灭,元显益骄恣,又恐己功名愈盛,不为元显所容,且自恃材武,拥强兵,欲假玄以除执政,复伺玄之隙而自取之,故不肯讨玄。
所以,牢之同学叛变的理由很简单,利益,只要对自己有利,谁都可以背叛;谁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就背叛谁。他是个有好处连亲爹都可以晃点的主。其他什么和王恭没有共同语言,看不惯元显同学是个酒鬼,都是扯淡。
牢之同学以自己的军事价值为筹码,通过每次叛变,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第一次,获得了江淮军政长官的实权;第二次,他的胃口更大了,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桓玄对其的共同荣华富贵的许诺,他希望让桓玄干掉元显,“复伺玄之隙而自取之”。看到这里,我不禁后背发凉,这个人的心窍简直太多了,谁都在他的算计之中。他周游在各派势力之间,随时准备干掉所有的人。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14:38:40 +0800 CST  
可惜桓玄不是王恭、也不是司马元显。桓玄同学攻破东晋都城后,很快就夺取了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准备再次与桓玄劈腿,不过他现在已经是一双人见人厌的破鞋了,没有人再愿意搭理他;他单人匹马的幻想投靠广陵高雅芝势力,可能逃奔的过程中,想到自己苦心孤诣经营这么多年,而且自己智商超群,从来不吃亏,为什么到头来成为孤家寡人?于是自缢而死,死不瞑目。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14:52:07 +0800 CST  
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不能以背叛和牺牲他人利益为筹码。当一个人习惯了背叛,终有一天,他会发现自己被所有人背叛。做人必须有底线。
用刘袭一段话结束刘牢之的一生: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3 15:05:49 +0800 CST  
第八章 自杀式称帝
在刘牢之的配合下,桓玄同学兵不血刃的攻下了建康城,干掉了司马元显父子;并迅速剥夺了刘牢之同学的兵权。
刘牢之的部下不约而同的放弃了大失物情的刘牢之,并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刘敬宣、高雅芝、司马修之分别投靠了南燕和后秦;吴兴太守高素、参军刘袭等北府军旧将留在了桓玄军政府;刘寄奴和刘牢之外甥何无忌返回京口(镇江)。
刘敬宣之流的做法肯定被绝大部分人所不齿,为了苟全性命,寄生敌国,这无疑于汪精卫之流,败给老蒋,就投靠日本人,口中还自欺欺人的喊着曲线救国,纯粹是没有民族道德的汉奸。
高素之流,属于被动的,放弃主动权的消极处理方式,完全将自身命运寄托在胜利者的手上。若遇到开明而大度的战胜者,他们可能被既往不咎;但是他们碰到的是桓玄这种自信心并非很强大的侥幸取胜之人,结果被消去了脑壳。
在这里事后诸葛亮的评价,唯有刘裕的选择最为明智。他逃往了北府军的发迹之地,这有两点好处:一既没有背负叛国的终身罪名,二来基本摆托了桓玄的势力范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性命之忧。
同时,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桓玄若守臣节,当与卿共事之;不然,当与卿图之”。而京口是攻击南京城最有利的根据地之一。这是的刘裕是一个成熟的、识时务的、忠于东晋的聪明人。
当桓玄击破南京城,风头一时无俩之时,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包括刘裕。若桓玄能够拥戴皇室,则我们虽不是一个利益集团,我们仍然会与其共事;若有不轨的企图,被群众所抛弃时,我们就会瞅准机会击败你。
当你处在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静观其变往往是最好的选择。两个绝世高手过招,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观察对手的破障;而后出手的那个往往是笑到最后的。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4 09:19:41 +0800 CST  
桓玄成为南京城实际上最高指挥官后,刘寄奴表现出了最大的合作诚意,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快乐的接受了上级指示,兢兢业业的继续从事攻击孙恩、卢循之类毫无技术含量的打怪升级之路。
没过两年,桓玄同学就急不可耐的,封楚王,加九锡,剑履不屈、赞拜不名,迅速完成篡位的一系列内部流程;刘寄奴同志在此过程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逐渐成为东晋高级将领和刘牢之之后北府军新的势力代言人。
桓玄吸取他老爹篡位太墨迹的毛病,赶紧让桓谦去咨询刘裕,关于邀请桓玄当皇帝的看法。刘裕当时就非常激动,楚王本身是大英雄桓温的亲儿子,要身材有身材,要容貌有容貌,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皇帝好苗子,这还有什么疑问吗?
桓玄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刘裕同志说行,那还有谁敢说不行呢?于是臭烘烘的楚国皇帝桓玄新鲜出炉了。
桓谦走了以后,刘寄奴同学就迅速开始了造反大计。所以大家都知道了吧,刘寄奴同志和现在钓鱼的坏警察没有两样,骗你去犯罪,然后去抓你。彻头彻尾的坏人!满肚子的坏水!遇到这样的坏人,我真为天真幼稚的桓玄同学感到难过。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4 09:55:16 +0800 CST  
@1029947573 2015-06-04 13:42:08
楼主快更啊
-----------------------------
都快没劲更了。大家似乎不感兴趣。也没有人讨论,朕无聊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4 14:15:50 +0800 CST  
刘寄奴准备造反了,不好意思,是讨逆了,这是件系统工程,他本事再大,一个人办不了。桓玄虽然倚重刘裕,但却不傻,已经将京口最高军政长官由自己亲戚桓修担任,刘裕是无法调动这里的军队的。没办法,只好另起炉灶。
刘寄奴同志很快就撮合了一棒子亡命之徒。这充分表现了寄奴同学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简单看下这些从犯:
孟昶,由于桓玄没有给他封高级别的官,一怒之下准备造反,他的老婆也不是好鸟,居然不但不规劝,反而卖掉自己的嫁妆去当军费!还有一个何无忌,在那里写造反的文书,她老娘看见了,不但不劝阻,反而非常欣慰。遇到这样的老娘、这样的媳妇你不坐牢都难。还有就是刘毅、诸葛长民这类平时就喜欢打架斗殴、惹事生非的主。
这些家伙除了不安分守己外,有一个普遍的特征:社会地位比较卑下,基本上就是些流氓无产者加上一些东晋公务员系统里最底层的打杂员工。门阀政治和九品中正制终于撑不下去了。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4 14:44:36 +0800 CST  
刘裕在广陵(青州刺史司令部所在地)、历阳(豫州刺史司令部)、京口(徐州、兖州刺史司令部所在地),都安插了自己的眼线,这三个地方具有同一特点:距离都城南京非常近。同时在建康城也安插了卧底。
具体作战计划:主攻地点选在京口,在偷袭京口的同时,由在广陵和历阳的眼线夺取两地的兵权,防止其增援南京。攻占京口后,迅速发兵渡江攻击建康城。这个造反计划非常缜密,非常连贯,一看就是蓄谋已久的。
夺取京口的行动非常顺利,以刘裕为首的暴徒约百十号人,为躲避人耳目,号称周末打猎,由何无忌同学化装成传诏太监在前带路。天一放亮,城门刚打开,何无忌就率先冲了进去。桓修没来得及反应,就人头落地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而在广陵的刘毅团伙,基本上依葫芦画瓢搞定了桓弘。
刘裕等人随之招聘了一支一千七百人的队伍,并收获了刘裕最重要的办公室主任,刘穆之。他俩之间的交易成交的很痛快,刘裕:我要造反,急需一个书记员。刘穆之瞪眼看了刘裕三秒:在这匆忙动荡的时刻,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适合。
但是,历阳和南京城的地下组织由于叛徒的出卖,而受到致命打击。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刘裕在起义之前,派小弟周安木前往南京城与刘迈(刘毅的哥哥,在桓玄面前说孟昶同志坏话的家伙)接头,刘迈是打小报告方面的专家,但是确是实实在在的鼠胆。桓玄因为知道刘毅与刘裕关系不错,就写信随便问问刘迈,刘裕这小子最近在京口老实吗?刘迈一听就尿裤子了,以为桓玄已经知道刘裕等准备叛变的事实了,就赶紧跑到桓玄那里坦白从宽。桓玄非常高兴,不但没有怪罪刘迈,还给他封侯,可是后来由于责怪刘迈没有抓住周安木,就把刘迈干掉了,顺便干掉了南京和历阳的地下党组织。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4 15:34:04 +0800 CST  
形势对起义军非常不利。第一、桓玄处于京口的上游,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第二、刘裕仅仅占领了京口和广陵两个据点,手上只有不到2000人的乌合之众,而桓玄几乎掌握着整个东晋帝国的军政大权。第三、义军唯一的突袭优势和卧底优势,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荡然无存。刘寄奴不得不去硬碰硬的去打一场貌似难以取胜的战役。
楼主 草莽年代  发布于 2015-06-04 16:15:15 +0800 CST  

楼主:草莽年代

字数:88980

发表时间:2015-05-29 06: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1 17:18:04 +0800 CST

评论数:3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