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之武田风云

插曲:本帖原不在主发帖之内,为情所感小作。答谢各位的关注……
旭日陨落
时至傍晚,蒙蒙细雨笼罩山林,寒冬料峭,像雪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绵不绝,木曾义仲看了看边的亲人,满脸泥泞的巴御前用手正紧勒自己的秀发、虎将今井兼平在整理着背上的箭囊,其余是三位未被载入史书的贴身侍卫则附身绑牢腿上的儒当,此时统领仅剩五人的木曾义仲不禁内心悲凉,仰天咨嗟。
随着雨点的拍击,甲胄发出滴滴答答的淅沥之声,木曾义仲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地望着巴御前道;“与其一同战死在这里,不如就此速速离去。”而巴御前边哭边唏嘘道:“让我再为您战一场吧!”。见状今井兼平与三位侍卫单漆跪倒在地道:“我等愿随主公一同赴死!”
木曾义仲认真看着眼前的诸位叹息道:“既然诸位愿与我共赴黄泉,在下感激不尽,我们冥宫相会吧!”说完木曾义仲伸手拔出胯下太刀,迎着源范赖的追兵冲了上去。
木曾义仲反身冲锋,正好遇上尾随于此的源军侍大将土御师重,面对突如其来,犹如罗刹般的木曾义仲,土御师重被其舍生忘死的气势所震撼,仿佛看到了毘沙门天在生,他畏畏缩缩不敢上前,而在土御师重胆怯之时,木曾义仲身旁的巴御前侧身猛跃,扑到土御师重近前,手起刀落,一刀将土御师重砍翻在地,土御师重口吐鲜血未及起身,巴御踏其脖颈拔出肋差将他脑袋一刀削下。
土御师重被突如其来的巴御前顷刻间讨取首级,使得后续源军见状纷纷后撤不敢向前,木曾义仲身后三名侍卫随即抢身拦住源军厮杀,今井兼平则灵机一动急忙拉过自己的坐骑,木曾义仲领会今井兼平心意,将巴御前拦腰一抱扶上马鞍,然后扬手一拍马臀,白马一声长啸,甩开蹄子狂奔而去,巴御前扭头转身望着木曾义仲哪血染征袍的身躯抽泣不止,两行热泪洒落衣襟,凄厉哀痛的消失在雨雾之中。
木曾义仲望着巴御前骑马渐远的身影后,用手一抹两眼泪痕,重新武动太刀,杀入源军阵内,木曾义仲率领四人挥刀砍杀左右冲突,但源军蜂拥而至,一拥而上,在木曾义仲与源军殊死搏杀中,三名侍卫先后倒地战死,只剩下今井兼平一人守在了他的身边。
眼见包围上来的源军越来越多,层层叠叠,四面楚歌的木曾义仲与今井兼平只得撤退到栗津松林寻机再战。
今井兼平躲于林内顽石之上,疯狂地向源军猛射箭矢,箭无虚发,追赶的源军纷纷应声倒地。
今井兼平射箭之间对着木曾义仲喊道:“此刻乃存亡之时,主公骑马先退,我来阻挡!来世再报主公的知遇之恩!”而此时木曾义仲刚想回声,还未来得及道别便身中数箭,他的坐骑也一脚踩空坠入泥潭之中,连人带马陷入半截。危急时刻源军武士石田为久赶到近前,一看木曾义仲身陷泥潭动弹不得,心想天赐良机,便抡刀将木曾义仲首级一刀斩下,被枭首的木曾义仲头颅被石田为久高高举起。今井兼平看到了这一幕,悲痛欲绝,随手拔出腰间肋差横刎自尽而死。
雨一直下,松林悄然,斜风、细雨、松林、马革裹尸、交织在一起宛如碧血丹青。可谓“讨平旭日如一梦,栗津雨林泪亡人”。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09 10:45:35 +0800 CST  
酒宴的气氛是欢快的,源赖朝甚至请来了雅乐助兴,然而在歌舞升平的背后却暗藏杀机,源赖朝之前得到源范赖密报,密函中诬蔑源义经与一条忠赖蓄意谋反,一条忠赖到任武藏后,便会与源义经以及陆奥的藤原秀衡同时举兵,一西一东联合夹击镰仓废除源赖朝。
源赖朝获知危机后神不守舍,猜度之心越发强烈,整日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一世功业被他人篡夺,他暗中派人监视一条忠赖的行程,发现他来镰仓前曾回归甲斐,并与众多亲族谋会了数次,后改走人迹罕至的山林小道安倍川道,来镰仓一路形迹可疑,所以越发觉得一条忠赖将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疑神疑鬼的源赖朝召集亲信商议,决定在镰仓宴席后伏杀一条忠赖及其子,他密令鹰犬工藤祐经、小山田有重父子与天野远景将一条忠赖及其嫡子饭室朝忠灌醉,待一条忠赖与其子饭室朝忠,浑浑噩噩夜宿就寝之时,刺杀于镰仓御侧房之内。而不幸终于降临,毫无防备的一条忠赖父子,反因妄图犯上作乱,谋刺镰仓殿之罪,被诛杀在镰仓御所,当武田信义得知此凶讯时几乎昏厥,他不能相信自己忠心耿耿为镰仓打拼的长子长孙,竟会在镰仓御所内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这分明是阴谋陷害,他连忙率众想去镰仓讨还公道,却被镰仓勒令其蛰居,不准踏出所领半步,同时源赖朝借此时机将一条忠赖次子曾领有甲斐甘利庄的甘利行忠流放到常陆国,翌年亦被秘密处死。这一次,亡子亡孙之痛使武田信义彻底与镰仓源赖朝决裂,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的武田信义对源赖朝仇恨在心,决定与镰仓源氏分道扬镳。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14 09:21:48 +0800 CST  
武田信义虽然与源赖朝势同水火,但内讧的源氏并没有停止剿灭平氏的步伐。文治元年(1185年)一月,源范赖意图绕到平氏背后,途径山阳道偷袭,但时至隆冬,大军冒雪开拔,引起了平氏忍探的注意,得到源范赖绕道偷袭的情报后,平行盛将计就计,率领一支人马截断了源范赖后路,同时通报关门海峡防守的平知盛,封锁濑户内海,打算将源范赖困杀于播磨国海边。
源范赖举步维艰,只得向镰仓求援,坐镇镰仓的源赖朝获知源范赖前线吃紧,迫不及待的命令源义经领军前往救援。二月,源义经自京都起程前往摄津渡辺港,整备军船意图渡海打击,目标直指平家屋岛主阵。
但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出航之际,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暴风雨突如其来,监军梶原景时及部下船夫们看到风高浪大,皆认为此时不宜冒险出海。源义经力斥众议,安排五艘战船为先锋,每船各载一百五十名武士,不待雨过天晴立即出航讨平。
源义经船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冒着风雨绕过淡路岛在阿波胜浦靠岸。源义经率七百五十余人上岸后,人不解甲便立即投入战斗,趁夜直奔屋岛后方平氏据点樱间城,守城的平军未及抵抗便丢弃城池,向赞岐逃去,源义经及所部顺势抢占樱间城,夺取马匹与军械后未及休整,仍马不停蹄地沿着阿波海岸攻入赞岐追剿残敌,并趁势一举攻陷了平氏位于屋岛的存粮关隘二子山砦,夺取二子山砦后,源义经命人居高临下插上了数十面源氏旌旗,吹响了进攻的法螺,摇旗呐喊,制造大军袭来之气势。
由于源义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且虚张声势,平军不明真相,一时间不攻反守,看到平军不进自退,且有后撤迹象,源义经身先士卒,率众冲杀,以虎狼之势攻入平军屋岛水寨,面对突如其来的源义经,屋岛平氏守军显得手足无措,望见源义经的骑兵,认为是源氏主力从背后杀来,又以为是一之谷奇袭再现。
随着:“粮草焚毁,阿波与赞岐已被源义经占据,源范赖率大军正渡海杀来的消息!”顷刻间消息途径四野,面对谣言四起,平氏一族军心不稳,呈现出未战先溃的状况,全寨平军胆战心惊,仓皇夺船逃命。
平军主将平宗盛与子平清宗及大将平教经率众匆促抵抗时,发现源军已向着平军船只射起了火箭,船只悉数中箭燃起大火,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平氏船只相继着火后身上起火之人,跳船淹者络绎不绝,一片火海地狱景象。看到大势已去,平宗盛携族人只得决定放弃屋岛乘船西逃。
而海岸边被源军斩杀,自相踩踏而死的平军,在沙滩上浮尸遍野,史称“屋岛之战”。此战造成濑户内海平氏拱手让与源氏,原效力于平氏的河野通信等水军势力及中国、四国的武士豪族也纷纷向源氏投诚,平氏至此再败,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已无力反攻,呈现出衰亡迹象。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14 17:10:56 +0800 CST  
“屋岛之战”后,平氏又在“治度合战”中为源氏所败,无奈撤退到长门国的彦岛和赤间关据守,而源范赖和源义经亦在对岸门司崎布阵对峙。
文治元年(1185年)三月二十四日清晨,在关门海峡的坛浦,平氏与源氏展开决战,平氏此时摆开决战架势,孤注一掷向源氏发起进攻。
平军先锋大将太宰府少监原田種直,与筑前国远贺郡豪族山鹿秀远,及松浦党水军率领五百艘战船首先出战,而源军方面则由源义经为主帅统辖摄津国渡辺水军、伊予国河野水军、纪伊国熊野水军共八百四十艘战船迎敌。
平氏所部的水军多为松浦一党久居海边且擅于海战,而源氏水军战船随多,但多为临时拼凑,各国水军之间缺乏相互配合,
开展初期,平氏水军左翼二百艘战船直插源氏水军右翼,企图抢占源氏水军北方的平珠岛,在绕道夺取源氏水军后方的满珠岛,从而对源氏水军形成由东向西,自北向南的包围之势。
源氏水军被平氏侧翼一冲,当时慌了阵脚,船只队形瞬间被平氏打乱,各自不能相救,反而被平氏水军压制的不断向后撤,而此时潮流也对平氏有利,使得平氏船只更加动灵活,开战一时间,平氏船队竟然占了上风。
源义经看到战局转危,双方在满珠岛僵持不下,急令弓箭手集中射杀平军的船夫与舵手,源军箭如雨下,平军船夫与舵手,中箭伤亡者数百人,无人掌船致使平军船只水上打漂,少顷间,平军船只来回自撞,颠覆众多,进攻受挫。
午后时分,潮流改变,源军纷纷甩出缆绳,套住平军船只,顺势接近后登船近战,在源义经的带领下,源军纷纷拔出腰刀登船而上,与平军在船上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的白刃战,随着源军人多势众,战局也随之逆转。
白刃战后,平氏船队被分割成两片,侧翼进攻船队十剩二三,主力中央船队被包围于田浦海面,所剩仅数十艘船只,且多有破损漏水情况,已不能再战,源义经见状挥动军旗率全部战船开始反攻,瞬息间平氏船队被冲的支离破碎,面临灭顶之灾,眼见大势已去,平资盛、平有盛、平经盛、平教盛、平行盛等各船主将陆续投海溺亡。
平氏首领平宗盛携其子平清宗,与妹妹平德子企图跳海自尽,但为源氏水军所救。而年仅八岁的平氏血脉,安德天皇(平德子所生)则由外祖母二位尼挟抱跳海身亡。三神器中的天丛云剑亦在此次战役中沉入大海不知所踪。
文治元年(1185年)七月,平氏首领平宗盛被押往镰仓接受源赖朝亲审,七月十九日平宗盛与其子被押解返京途中,于近江国筱原宿,被源义经的部下橘公长斩杀,享年三十九岁。他的几个儿子平清宗及平能宗等,随后也都被处死。至此震动全国的“治承寿永之乱”及“源平合战”以平氏一族战败灭亡而告终。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16 08:23:58 +0800 CST  
第 六 章 将军之变
随着“源平合战”的结束,文治二年(公元1186年)三月九日,武田信义在甲斐失意中病逝,享年五十九岁。他死后安葬在山梨郡韭崎乡愿成寺,愿成寺座落于凤凰山上,其山号“凤凰”乃是后白河法皇所赐,由渡海宋僧馗安所写。
武田信义长眠于此,法号“愿成寺殿俊照国公信义大禅定门”。武田信义亡故后,因长子早年冤死,次子板垣兼信(板垣氏始祖)此时身在浚河国大津御所任地头之职不能归国,因此无法继承,建久元年(1190年)八月,板垣兼信被源赖朝解除职务,并以“违反敕令”之罪流放到隐岐,此后下落不明。
武田信义三子武田有义文治四年(1188年)三月十五日在鹤冈八幡宮举行大般若经供养仪式,因失礼怠遭到源赖朝当面唾骂,颜面全失,自此失宠,不在受到重用,直至建久十年(1199年)源赖朝逝世都不曾晋升官位。 正治元年(1200年)赖朝去世之后,武田有义又被卷入梶原景时的谋反事件, 梶原景时战败逃亡骏河途中被镰仓武士所杀,武田有义不知所踪。
随着长子亡故,次子被流放,三子失踪,继承武田家督之位的只有武田信义四子石和五郎信光继承。
石和信光出生于应保二年(1162年),幼名龙光丸、胜千代,早年曾继承石和家,其领地最初为甲斐国八代郡石和庄,故称石和五郎。石和五郎自幼弓马娴熟、武艺超群,与小笠原长清、海野幸氏、望月重隆并称“甲信弓马四天王”。只因本家武田氏家督无人继承,因此返回家中改回原姓,继承了武田家督,是为甲斐武田氏第五代当主。
信光曾随父亲参加了从治承年间到文治年间甲斐武田氏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包括骏河“钵田之战”。此役中信光擒杀平氏骏河守护代柑橘远茂一战成名。后来又参与了“富士川之战”、“一之谷之战”等。武田信光屡立战功,深的父亲信义喜爱,信光与兄长们不同,他深谙乱世为人之道,不介入镰仓源氏权利的斗争,安心甲斐巧妙地保存实力,韬光养晦的同时,也保全了几乎处于灭亡边缘的家门。
文治五年(1189年)武田信光带领甲斐源氏武田一族,参加奥州之战,建久四年(1193年) 与小笠原长清一起效力源赖朝并取得了赖朝的信任,同年受源赖朝之命讨伐了阿野全成的反叛。
建保元年(1213年)武田信光加入镰仓和田义盛讨伐军。并在和“田之战大”破义盛军后被封赏领地波浪加利乡。建保七年(1219年)信光命三子信政随侍镰仓幕府四代将军九条赖经进军关东大井户参加了“大井渡之战”。
承久三年(1221年)“承久之乱”时武田信光率三子武田信政与小笠原长清起兵五万,出兵东山道攻克南都留郡山城,大破坊门忠信。同年七月在都留郡加古坂斩杀藤原光亲。后被镰仓授予安艺守护之职。他的后人除了甲斐武田氏、大井氏、穴山氏等,还包括安艺与若狭两国武田氏以及松前氏等家族。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17 07:45:21 +0800 CST  
贞永八年(公元1239年)七十八岁的武田信光,在镰仓的名越修建邸宅落发出家,将武田家督之位让予三子武田信政,法号“伊豆入道光莲”。
宝治二年(公元1248年),八十七岁的武田信光在甲斐山梨郡去世,墓所葬于山梨郡须玉町信光寺。
武田信光高寿而终,对武田氏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子孙更是将武田一族发扬光大,镰仓时代的武田氏主要分为三支,一支为信光、信政、信时一系的武田氏滴流,称为信时流武田氏,他们后将本据地移往安艺,筑起佐东银山城,世袭安艺守之职。第二支则是由过继给了一条忠赖的信光之子一条信长开创的一条流武田氏,其子孙世居巨摩郡,后成为武田氏的强力军团武川众。第三支是从信时、政纲开始以石禾御厨所为根据地的石和流武田氏,后效力于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麾下。镰仓幕府历代的甲斐守便在石和流与一条流之间产生。
武田信光去世后,其子武田信政继任家督成为了武田家第六代当主。武田信政是武田信光的三子,因其兄出自黑坂氏的武田朝信,与武田信忠早亡,只得继承了家督,其母是新田义重的女儿,信政自幼深的父亲喜爱,沿袭了父亲幼名、也取名龙光丸、胜千代,少儿时名小五郎,善使弓箭,元服时乌帽子亲是当时幕府执权北条时政正,同时领受时政赐一字偏讳“政”名为武田信政。曾在元久四(1208年)镰仓流鏑马比试中位列射手十六骑之一。而此时风华正茂的武田信政正直施展抱负之时,镰仓却发生了一幕剧烈的变乱。
建久十年(1199年)一月,镰仓首任幕府将军源赖朝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源赖朝的嫡子源赖家继任二代镰仓幕府将军。源赖家弓马娴熟年轻气盛,凡事喜欢独断专行,但缺乏其父的政治资本及权威,为了树立威信,重用岳父比企能员一族,排挤幕府其他元老,引起众多幕府元老御家人的不满。
同年十月,在源赖朝其妻北条政子的主持下,首先剥夺了赖家的幕府裁判权,然后由十三名开府元老御家人组成合议制,来决定武家重大决策。
建仁元年(1200年)幕府执权北条时政接机,铲除了支持源赖家的梶原氏族,并在建仁三年(1203年)八月,发动政变软禁源赖家,同时灭其岳父逼企能员一族。
同年九月源赖家因牵涉妻族比企氏的政变,而与母族北条氏族对抗,被剥夺将军之位。其隐居住处小御所也被放北条乱军放火焚毁,源赖家嫡子一幡与其母若狭局自尽。源赖家则被流放伊豆国修禅寺。建仁四年(1204年)七月,被镰仓第二代执权北条义时派遣的刺客暗杀,享年二十三岁。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21 08:53:48 +0800 CST  
贞永八年(公元1239年)七十八岁的武田信光,在镰仓的名越修建邸宅落发出家,将武田家督之位让予三子武田信政,法号“伊豆入道光莲”。
宝治二年(公元1248年),八十七岁的武田信光在甲斐山梨郡去世,墓所葬于山梨郡须玉町信光寺。
武田信光高寿而终,对武田氏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子孙更是将武田一族发扬光大,镰仓时代的武田氏主要分为三支,一支为信光、信政、信时一系的武田氏滴流,称为信时流武田氏,他们后将本据地移往安艺,筑起佐东银山城,世袭安艺守之职。第二支则是由过继给了一条忠赖的信光之子一条信长开创的一条流武田氏,其子孙世居巨摩郡,后成为武田氏的强力军团武川众。第三支是从信时、政纲开始以石禾御厨所为根据地的石和流武田氏,后效力于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麾下。镰仓幕府历代的甲斐守便在石和流与一条流之间产生。
武田信光去世后,其子武田信政继任家督成为了武田家第六代当主。武田信政是武田信光的三子,因其兄出自黑坂氏的武田朝信,与武田信忠早亡,只得继承了家督,其母是新田义重的女儿,信政自幼深的父亲喜爱,沿袭了父亲幼名、也取名龙光丸、胜千代,少儿时名小五郎,善使弓箭,元服时乌帽子亲是当时幕府执权北条时政正,同时领受时政赐一字偏讳“政”名为武田信政。曾在元久四(1208年)镰仓流鏑马比试中位列射手十六骑之一。而此时风华正茂的武田信政正直施展抱负之时,镰仓却发生了一幕剧烈的变乱。
建久十年(1199年)一月,镰仓首任幕府将军源赖朝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源赖朝的嫡子源赖家继任二代镰仓幕府将军。源赖家弓马娴熟年轻气盛,凡事喜欢独断专行,但缺乏其父的政治资本及权威,为了树立威信,重用岳父比企能员一族,排挤幕府其他元老,引起众多幕府元老御家人的不满。
同年十月,在源赖朝其妻北条政子的主持下,首先剥夺了赖家的幕府裁判权,然后由十三名开府元老御家人组成合议制,来决定武家重大决策。
建仁元年(1200年)幕府执权北条时政接机,铲除了支持源赖家的梶原氏族,并在建仁三年(1203年)八月,发动政变软禁源赖家,同时灭其岳父逼企能员一族。
同年九月源赖家因牵涉妻族比企氏的政变,而与母族北条氏族对抗,被剥夺将军之位。其隐居住处小御所也被放北条乱军放火焚毁,源赖家嫡子一幡与其母若狭局自尽。源赖家则被流放伊豆国修禅寺。建仁四年(1204年)七月,被镰仓第二代执权北条义时派遣的刺客暗杀,享年二十三岁。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21 08:54:17 +0800 CST  
镰仓幕府三代将军是源赖朝的四子源朝实,生于建久三年(1192年)年八月幼名千幡,母亲是北条政子,妻子是西八条禅尼。千幡的兄长源赖家被废时自己才只有十二岁,之后他亲眼看到北条氏灭了源赖家妻族比企氏能员一族,又流放了二代将军源赖家,从此在他心目中留下了将军不好当的阴影,源实朝后虽在其母北条政子的主宰下即位,被扶上了镰仓幕府三代将军的宝座,但就实际而言武家重权依然在母族北条氏的控制之下。时常授人以柄,其军政大权也已旁落入母族北条氏手中。源实朝后来娶了前权大纳言坊门信清的女儿为妻,从此当了十七年倒持泰阿的傀儡将军。
而此时源赖家的遗孤之一源公晓早年流亡于备中乳母阿阇梨家中,后受祖母尼御台北条政子的庇护,成为叔父三代将军源实朝的养子。建仁十一年(1211年),在鹤冈八幡宫寺出家,法名公晓。公晓潜心佛法,不仅在园城寺作为公胤的入室弟子,还成为叔父源贞晓的受法弟子。建保五年(1217年)源公晓返回镰仓,尊祖母北条政子之意,就任鹤冈八幡宫寺别当。
建保七年(1219年)一月,寒风瑟瑟,山林消寂,白雪皑皑,二十七岁的源实朝因右大臣拜贺而连夜参诣鹤冈八幡宫。夜晚参拜终了源实朝在公卿众人的簇拥下,缓步走下石段阶,而随行众人之中便有公晓,他看到源实朝周围没有侍卫,便突然用袈裟包裹着头巾,拔出腰间暗藏的肋差,猛然一跃,在公卿们的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将源实朝刺死,源实朝血溅四方之时,源公晓继续砍杀,将源实朝身侧误认为是北条义时的源仲章杀害,公卿们被当时突如其来的血腥杀戮惊呆,随后四散逃窜,源公晓就地割取了源实朝的首级夹于腋下。
源公晓刺杀二人后,疾步跨上八幡宫石段阶之上,将源实朝首级高高举起,大声喝道:“吾乃二代幕府将军源赖家之子!八幡宫别当阿阇梨公晓!今日已报父仇!”然后奋然离开八幡宫而去。
源公晓伐取实朝首级回到雪之下北谷,躲入备中阿阇梨宅,通知乳母之夫三浦义村“自己是东国的大将军”。义村表面假装归顺,暗地里确将此事告发北条义时,北条义时当即命长尾定景前去捉拿。
当长尾定景大军包围阿阇梨宅时,发现人去屋空,源公晓阴差阳错的正前往乳父三村义村宅的路上躲过了此劫,此时月暗风高,透过薄薄的云层,淡淡的月光投在悉数的枯树上,折射出婆娑的鬼影,源公晓此刻提着灯笼前行,不想正碰上从阿阇梨宅奔赴三村义宅的长尾定景,公晓看到眼前一片打着三鳞旗帜的北条武士,自知今日危殆在所难免,便预挥刀自尽,但长尾定景眼疾手快,拉弓放箭,一箭射入公晓右臂,一阵剧痛袭来,源公晓手中的肋差掉落地上,源公晓刚想附身拾起,不料长尾定景率众人一拥而上,将源公晓乱刀砍死于村间。
源公晓举旗未成身先死,两行遗泪洒田间,死时年仅二十岁。而其第妹后也都受到株连,被定谋杀害将军的罪名,先后尽遭处斩。由于源实朝并无子嗣,其兄贞晓早已出家隐遁高野山不问世事,所以自源实朝以后,源赖朝嫡系世代将军的地位宣告终结。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22 14:05:55 +0800 CST  
建保七年(1219年)源实朝被源公晓刺杀后,唯一有继承权的便是源赖朝三子源贞晓,但源贞晓为小妾所生,且因梶原家之变时,被怀疑与梶原氏有往来,遭北条氏族排挤出镰仓,并迫其于高野山出家,同时他也是被定刺杀将军之罪源公晓的师傅,因而此时已不具备继任将军资格。
源赖朝后裔中没有合适的将军人选,因此镰仓幕府“尼将军”北条政子与执权北条义时商议计划从皇族中找一位来继任将军,但后鸟羽上皇极力反对,北条义时不得已奏书,另立源赖朝之妹的曾孙九条赖经为幕府大将军。然而此事最终导致幕府与后鸟羽上皇之间交恶。
九条赖经生于建保六年(1218年),寅年寅日寅刻,幼名“三寅”。 母亲为西园寺公经之女,西园寺纶子。当时九条赖经被推举为镰仓幕府将军时只有两岁,所以一切幕府事宜皆有北条义时把持。
九条赖经是五摄家之一的九条道家之子,所以被后世称为“摄家将军”,又称为“三寅将军”实为傀儡。嘉禄元年(1225年)三寅元服改名为藤原赖经,娶时十五岁的第二代将军源赖家之女竹御所为妻,从而逐步接受将军实权。
承久元年(1219年)幕府权势过重,有凌驾于朝廷之势,后鸟羽上皇与后来的顺徳天皇非常不满,随即暗地向全国发布院宣,号召武家豪族倒幕,陆奥豪族藤源秀康响应后鸟羽上皇院宣,起兵勤王讨伐幕府,镰仓幕府四代将军藤原赖经预向关东用兵,逐命武田信政出征,从此拉开了“承久之乱”动荡的序幕。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23 07:58:42 +0800 CST  
第 七 章 承久之乱
三代将军源实朝被杀后,幕府动荡不安,北条氏专权,将军之位面临无人继任的问题。因为第三代将军源实朝有女无子,所以北条政子欲选拔一名皇族继任将军,但朝廷方面对此事,时而应允,时而反对,但最终还是否决了幕府的请求。
幕府方面了解到皇亲不愿屈尊到武家意图之后,态度便十分强硬,以北条义时为首的镰仓军千余人马入京,威逼朝廷要求指派一位皇族将军东下,不料朝廷的态度突变,不仅再次拒绝了幕府的请求。还禁止北条义时入宫,并责令镰仓军马限日出京东归,朝廷一系列的决绝虽然向幕府彰显了皇族的威仪,但是也使得幕府与朝廷之间产生对立。
面对朝廷的回绝,北条义时只得放弃原案,改迎与源氏有血亲关系的左大臣藤原道家之子,两岁的三寅为将军。虽然将军问题解决了,但朝廷与幕府关系却日益紧张。
朝廷公家企图恢复势力,院宫方面以后鸟羽上皇与后来的顺德天皇为中心密谋筹划倒幕。在上皇与天皇的暗中默许下,京城倒幕势力迅速扩大,不仅得到了京都北面、西面武士的支持,还得到了畿内各豪族与寺院众的支持,此后后鸟羽上皇不断暗中向全国敌对幕府的豪族势力发出院宣号召共举。
承久三年(1221年)年五月,后鸟羽上皇以近臣公卿为中心,集合了北面、西面武士和京都周边寺院僧兵的力量万余人举兵讨幕,正式发布了征讨幕府为叛军,北条义时为反贼的院宣,史称“承久之乱”。
同年面对幕府政局形势危机,幕府尼将军北条政子带头出面,征集了东国镰仓幕府的御家人准备上洛进京。幕府的御家众为了报答源赖朝恩惠和享受镰仓赋予的利益统一了围护幕府的认识,认为天皇与上皇受到周围奸佞蛊惑,要上京清君侧。在镰仓北条氏的极力撮合下,关东各地武士纷纷加入上京队伍,镰仓军兵力一度迅速扩大到十九万。
镰仓军声势浩大,浩浩荡荡向京城开拔,北条义时命北条泰时出兵东海道领军十万。北条时房出兵北陆道领军四万。武田一族领军五万走中山道,三路大军齐开并进,声势赫赫地杀奔京城。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23 13:48:08 +0800 CST  
@ktower 2015-04-23 23:00:13
朝廷就是个大义名份,一动真格的就不行了
-----------------------------
是啊 这不后来 后鸟羽上皇、土御门天皇、顺德天皇,三位都被流放,连仲恭天皇也被废了,北条义时一下废了四个,还傀儡了一个,比董卓还绝。所以说日本历史很有趣的,有天皇被杀,有天皇被流放,有天皇被废,当然也有天皇被傀儡,可以说皇族总玩以德报怨?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24 08:49:31 +0800 CST  
@ktower 2015-04-23 23:00:13
朝廷就是个大义名份,一动真格的就不行了
-----------------------------
最精彩的放到后面,例如小选段
本庄望见武田义信逃回甲军阵内,气急败坏忙令弓箭手朝诸角虎定放箭,诸角虎定左右拨挡,怎奈年老体衰,格挡间隙身中数箭,但仍然力战不退,嘴角冒血高声道:“承蒙馆主大人恩德,老夫今日能为馆主大人尽忠,血洒疆场得偿所愿已!”言毕跃马舞刀,反冲本庄阵内,力竭而亡。享年八十一岁。

镰仓军御家人白石通泰夺功心切,不等主将少貳经资下令,便首先向来袭的元高联军发起进攻射出了响箭,但元高联军纷纷手拿盾牌格挡,箭阵一时无法射中,白石通泰大惊失色。
这时天色放亮,浓雾散去,战斗正是拉开序幕。元高联军旌旗招展,击鼓鸣炮,发出震天杀声,跃步向前,撼天动地。镰仓军战马受惊嘶叫不已,前踩后踏,不受驾驭。御家人们忙于牵马回复平静,疲于应付,一时无法组成有序阵列。这时元军先锋金方庆命弓弩手开弩放箭,弩箭箭头虽小但穿透力却很强,且箭头上侵有毒液入肉即伤,镰仓军阵内惨叫不已。在镰仓军被弩箭射的乱做一团时,元高联军弓箭手再次拉弓放箭,将点燃涂抹硫磺烟硝的火箭齐射镰仓军中,一时间镰仓军内火光四起,烈焰弥漫,跻身于一片火海之中,镰仓军以前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箭阵,被射的措手不及,人仰马翻防,主将少貳经资更是被射的心惊胆战,丧魂失魄,镰仓军被射的面临崩溃边沿。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24 09:18:34 +0800 CST  
六月北条义时命武田信光与其子武田信政及武田分支加贺美远光次子小笠原长清组成中路军领兵五万,出中山道杀奔向京城。而此时挡在他们前面的便是源氏同族后裔大内惟义之子,美浓守大内惟信。
大内惟信祖父是平贺义信,祖上与武田氏乃是同族,出自河内源氏,是源义光四子源义盛的后裔,源义盛长子平贺有义,后于越后传裔出支流金津氏,次子佐佐毛安义则传裔出佐佐木氏,三子平贺义信传裔出了大内氏与小早川氏。平贺义信的长子便是大内惟义,次子平贺雅朝。
大内惟义之子大内惟信早年曾跟随的叔父是平贺雅朝入仕镰仓幕府,叔父平贺雅朝是北条时政侧室牧氏的女婿,信浓国佐九郡土豪。于建仁三年(1203年)追讨源赖家岳父比企能员时有功,先后出任武藏守与京城右卫门佐,次年出任伊贺与伊势守。
平贺雅朝曾用计陷害朝臣畠山重忠下台。但建仁五年(1205年)平贺雅朝与岳父牧之方密谋实施了推翻将军源实朝取而代之的牧氏事变,计划败露遭到幕府讨伐,后被北条义时在京的御家人山内首藤通基射杀。而身在京城的大内惟信也因此事受到此事牵连,连夜逃往圆城寺避难,后躲入京城南都御坊藏匿,直到建保七年(1219年)源实朝被源公晓刺杀后,其父大内惟义脱离幕府效忠朝廷,其父向朝廷举荐,才被朝廷任命为京城带刀检非违使,同时负责京城南都御坊,延历寺下属的圆城寺的修缮保护事宜。此后其父隐退将官职美浓守让位与大内惟信。
武田信光面对大内惟信涉水阻拦,武田信光率本阵一千人马,扎营南岸以牵制大内惟信主力,暗令其子武田信政为先锋,小笠原长清为后援各率二千人马,分前后两批,向美浓木曾川加茂大井戸渡口北岸扎营的大内惟信的主阵展开进攻。
大内惟信率其子大内惟忠、筑后有长,糟屋久季率二千人马此时正沿川防守,此时正直梅雨季节,木曾川水流湍急,大内惟忠误判当下武田军多为山民不悉水性,不敢冒雨渡川,因而放松警惕,所辖河川沿岸也未加堤防,而武田信政正是抓住大内军的疏漏,巧渡木曾川突袭成功。
武田信政派人砍木立桩,扎排架桥,一夜之间便在木曾川上架起了一座浮桥,然后率领大军踏桥而渡,面对武田信政的突然袭击,猝不及防的筑后有长,糟屋久季先后战死,协防的藤原秀康和三浦胤义也支撑不住,只得向在京城宇治、瀬田方面溃逃。而驻守主阵的大内惟信一看武田军四面杀来,且全阵已乱,败局无法挽回,便无心恋战只得带领其子大内惟忠逃亡京城。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4-29 09:02:30 +0800 CST  
承久之乱中北面与西面武士豪族首领下野国、河内国、备前国、能登国守,藤原秀康曾起兵勤王率军控制京城,为驱逐幕府京城守备势力,曾派京城番役高辻京极斩杀了参与对抗的京城左卫门尉幕府御家人伊贺光季,并向另两位幕府御家人京城检非违使大江亲广与京城右兵卫尉三浦义村展示了推翻幕府,追讨北条义时的院宣,并邀请大江亲广与三浦义村加入官军倒幕,大江亲广顾念京城家眷只得顺命朝廷,但他明着附和朝廷,暗地里却依旧确向着幕府,他派亲信接连向幕府透露朝廷官军布阵军情,安排暗哨接应幕府军上洛,导致朝廷官军抗拒幕府军的战事接连失利,幕府军攻入近畿后,大江亲广便带领家眷躲入近江国隐藏。大江亲广长子上田佐房则顺势加入幕府军上洛平乱,承久之乱后受幕府封赏上田庄一领,后升任左近将监与尾张守。
而三浦义村则因保皇派在美浓加茂井战败,加之京城秩序混乱,从而对效忠朝廷公家失去信心,最终导致与其弟三浦胤义分道扬镳,三浦义村接到院宣后,打着巡视京城周边治安的幌子,率众人连夜离开京城回奔关东。
三浦义村出身于相模国神乃川,其父三浦义澄早年曾响应源赖朝举兵转战各地军功显赫,成为源赖朝镰仓开幕府元老之一。三浦义村子成父志,先后在“和田之战”、“承久之乱”、“伊贺之变”等一系列事件中,坚定不移地站在幕府与北条氏一边,其忠心得到历代幕府将军与执权的肯定。后受幕府三代执权北条泰时的信任,三浦义村成为幕府评定众要员担任骏河守,并参与筹划制定镰仓幕府重要文书《御成败式目》。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5-05 08:33:12 +0800 CST  
京城不稳的同时,幕府三代执权北条泰时与其弟北条时房率领的十万主力,经东海道攻打尾张墨俣时,使用金蝉脱壳之计,从侧翼包抄了防守的官军,山田重忠与藤原秀澄所部。
山田重忠出身尾张山田庄,其父亲山田重满曾于治承之乱时在墨俣抵抗源行家时阵亡,其子山田重忠后因其父之功,被朝廷举荐成为后鸟羽上皇近卫,曾担任后鸟羽上皇入法胜寺参佛的贴身侍卫,官职从五位下。
此时山田重忠虽在墨俣奋战,但河内判官藤原秀澄畏敌潜逃,最终导致山田重忠所部侧翼空虚,被北条泰时大军两翼包抄时,几乎被围歼。
山田重忠墨俣战败后,只得退守美浓池田山旁的杭濑川继续防守,而此时他身边时仅剩三百余骑。山田重忠于杭濑川上与幕府军继续对峙时,遇到了从东山道赶来的武田信光率领的武田一族及武藏国儿玉党与甲斐武川众三千余骑,两军隔川相遇,武田信光发现山田重忠所部兵微将寡,不堪一击,便立即下令,全军向山田重忠本阵发起冲锋,其子武田信政更是先锋,亲自率领旗本及儿玉党百余骑直接杀入山田重忠近侧。山田重忠不能抵挡,只得与其子山田重继仅率数十骑逃亡京城。至此拱卫京都的浓尾防御线彻底被幕府军撕破。承久之乱后,美浓国与尾张两国便成为幕府的支配领地。
京都宇治川是拱卫京都的最后屏障,承久三年(1221年)六月,山田重忠退守宇治川扎阵,与前来救源的藤原秀康、藤原秀澄、三浦胤义所部及比睿山法师及僧兵众在大梁桥汇合与镰仓幕府军展开决战,而此时担任宇治川进攻的先锋是幕府御家人熊谷直国。
熊谷直国是熊谷直实的嫡孙,其祖父熊谷直实是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初期盛名远扬的武将。熊谷直实出生于武藏国熊谷乡,原本是从属于平氏,但以石桥之战为契机,转而投靠源赖朝,因其臂力过人,勇猛异常,常打头阵,战阵时不惧生死,常常克敌制胜,被誉为关东第一武者。
熊谷直国此时想重现爷爷熊谷直实当年盛名,一马当先率军渡河,不料山田重忠早有发现,见熊谷直国率先发起进攻变命手下弓箭手向其瞄准,随着山田重忠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熊谷直国身中数箭落马而亡。眼见先锋大将熊谷直国被射死,镰仓军四散溃逃,山田重忠就势渡河掩杀,正直渡川中的熊谷军千余人全军覆没。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5-06 08:14:39 +0800 CST  
次日北条泰时与北条时房主力回合宇治川,闻报先锋熊谷直国战死后北条时泰怒火中烧,立即命佐佐木信纲、芝田兼义、中山重继为左翼武田信光、武田政信、小笠原长清,为右翼两路趁夜突袭渡川,向属于官军的山田重忠、藤原秀康、藤原秀澄、三浦胤义所部同时发起总攻。
两路大军数万之众,以排山倒海之势渡川杀来,山田重忠、藤原秀康、藤原秀澄、三浦胤义见状不能抵挡,四将随即连夜率残部逃亡京城。
右翼的武田信光、武田政信、小笠原长清与左翼的佐佐木信纲、芝田兼义、中山重继渡过宇治川后,发现官军大部分以溃逃,镰仓诸将未做休整,重新集合人马,紧随其后率军杀向京城。
承久三年(1221年)六月十五 日,北条义时率子泰时、弟时房三路大军迅速攻入京城,山田重忠、藤原秀康,藤原秀澄、三浦胤義奔赴皇宫向上皇求援,但皇宫大门紧关闭,几位上皇不理他们。
四位吃了闭门羹悲愤交加,与武士的残党纠集于京城右京东寺继续顽抗,镰仓幕府大军涌来了,藤原秀康,藤原秀澄、三浦胤義三将落荒而逃,只留下山田重忠一人孤守,镰仓大军此时将山田重忠残兵团团围住,山田重忠此时兵微将寡突围不出,只得率残部数十人殊死抵抗,在拒抗如潮水般的攻入的镰仓军时,山田重忠近臣十五人全部战死。走投无路的山田重忠于嵯峨山般若寺自杀。嫡子山田重継被武田信政部所擒获,后被押送镰仓处斩,孙子山田兼继逃亡北陆出家为僧,但仍被人认出举报幕府被捕获,后遭流放高野山。
三浦胤义与子三浦胤连,三浦兼义一起败退至京城右京的西山木岛战败自杀,其余子嗣则尽被镰仓军处死。
京城失守后,藤原秀康败亡河内被抓,与弟弟藤原秀澄一起被押送至京都六条河源斩首。
大内惟信及其子看到京城沦陷,不敢久留便装逃亡日吉八王子庵躲藏,镰仓幕府一直在捉拿,宽喜二年(1230年)末,躲藏近十年藏身于仁和寺的大内惟信,被比睿山恶僧检举揭发,大内惟信同子及三名家臣和仁和寺住持一起被捕捉,后被流放隐岐岛。
镰仓幕府一举粉碎了朝廷的抵抗控制了京城,后鸟羽上皇见事态不好,不得不撤回讨伐镰仓幕府及追讨执权北条义时的院宣向幕府投降,北条泰时、时房率军进驻京都的六波罗,处理战后事务,至此承久之乱以皇族朝廷公方的投降宣告失败。
承久之乱后幕府采取一系列手段分化皇族朝廷势力,先流放后鸟羽法皇到隐岐岛,顺德上皇流放到佐渡岛,土御门上皇流放到土佐国,接着流放了后鸟羽法皇两子,六条宫与冷泉宫到但马与备前两国,废除了仲恭天皇将其软禁,另立后掘河天皇,同时没收站在朝廷方面的公卿和武士的领地和设置新补守护,增设六波罗探提,以监视京城朝廷动向,幕府对参加讨幕的贵族公卿和武士也实施了从重处罚,处以斩、流之刑被没收的领地公卿贵族与武士多达千余人,同时将朝廷公卿与倒幕武士所领全部纳入幕府直辖领地。
幕府通过评定承久之乱,瓦解了皇族朝廷势力,通过对贵族公卿及效忠朝廷武士豪族的打压,巩固了幕府的权威,为此后幕府阻击元寇入侵奠定了基础,承久之乱后镰仓幕府进入了相对稳固的时期,幕府政权也逐渐取代天皇朝廷,占据了主宰日本全国军政大权的中心地位。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5-07 08:43:55 +0800 CST  
幕府就是让天皇专门负责研究各方大神的,供吃供喝研究神的起源与神沟通祈求国泰民安可以,若想管理国家事务顺带搜刮民脂民膏没门。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5-07 11:59:59 +0800 CST  
武田信政因承久平乱有功被封为安芸守。贞永四年(1235年)六月,清水八幡宫大祝与兴福寺僧主,两方辖领田地,因幕府回收朝廷官领后重新分配时发生重叠,导致双方纠纷,从而爆发争斗,最后竟引发近畿地区寺庙与神社的大骚乱,此时在京城六波罗探题北条重时的授意下,命安芸守武田信政与美浓守宇都宫泰纲二人带兵入京平息骚乱。
二人闻报后,马不停蹄连夜赶路,十日后抵达京城,协助京城六波罗探题北条重时,出兵弹压了僧人与神公之间的争斗,严惩了双方骚乱主谋。
武田信政后又因辅佐幕府治乱有功,被授予评定众,从此进入幕府上层,并先后服侍过五代将军藤原赖嗣与六代将军宗尊亲王,武田信政于元应六年(1265年)元月,在菩提寺病逝,后葬于一蓮寺,法号慧眼阿弥陀佛,享年六十九岁。武田信政去世前已领有安芸守,若狭守,伊豆守三国,其后裔又分出支流安芸武田,上总武田(真里谷武田),若狭武田,武田信政去世后其子武田信时继任武田家第七代当主。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5-11 16:46:46 +0800 CST  
上文省略五千字……主要涉及加贺美远光支流的历史。
加贺美远光的身影最后一次出现在建久五年(1194年)末,他参加了永福寺的药师堂落成仪式。他的晚年重修增建了许多寺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真言宗古刹法善寺与甲府的远光寺(临济宗古刹)后退位隐居、研修佛法。
安贞四年(1230年)四月十九日,以八十八岁的高龄仙逝,加贺美远光去世之后,其遗骨被安葬在远光寺,法号“远光院殿长本大功深誉大居士”。
武田支流加贺美氏,在后世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辉煌,远光共育有五子一女,长子秋山光朝是后世秋山氏之祖;次子小笠原长清开创小笠原一门,其著名的小笠原弓马术流传至今;三子南部光行便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陆奥大名南部一族的始祖;四子加贺美光经继承了加贺美本家;五子于曾经行也曾在奥州藤原氏讨伐战时立下军功后在出羽繁衍生息;女儿大弐局是负责抚养赖家与实朝两代将军的女官,在镰仓也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可谓家门兴盛。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5-12 09:02:00 +0800 CST  
后面的“应仁之乱”时若狭武田可是威震若狭,丹波、丹后三国呢

若狭武田氏本是甲斐武田氏之后,武田家第十代当主武田信武时期,武田信武长子继承甲斐守,次子武田氏信继承安芸守。后来次子氏信的曾孙武田信荣讨伐一色义贯有功,得到义贯旧职若狭守的官位,遂创建了若狭武田氏的基础。
若狭武田氏在应仁之乱中从属于东军在对丹后、丹波的侵攻中十分活跃,获得幕府封誉并热心于文化,一度威振丹波、丹后、若狭三国。
楼主 木土山丁  发布于 2015-05-12 12:06:55 +0800 CST  

楼主:木土山丁

字数:101860

发表时间:2015-02-16 19: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1 13:58:22 +0800 CST

评论数:2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