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我的春秋我做主——图文讲述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地球家国 2015-04-25 16:54:57
据说秦国与赵国是一个祖先,都是嬴姓。秦国,嬴姓,秦氏,秦国国君一般都是叫赢某。赵国,嬴姓,赵氏,赵国国君都是叫赵某。不知道怎么解释,一个称姓,一个称氏,楼主能......
-----------------------------
这个问题把海棠难住了,正在找答案中。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2:02:34 +0800 CST  
@地球家国 2015-04-25 16:54:57
据说秦国与赵国是一个祖先,都是嬴姓。秦国,嬴姓,秦氏,秦国国君一般都是叫赢某。赵国,嬴姓,赵氏,赵国国君都是叫赵某。不知道怎么解释,一个称姓,一个称氏,楼主能不能给讲解一下
-----------------------------
很抱歉,海棠急切间给不出答案。
如果有哪位学识渊博的朋友解释一下就太棒了。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2:17:49 +0800 CST  
@1066358854 2015-04-25 22:10:18
身退
-----------------------------
小八,老师还以为自己看花眼了,怎么忽然翻页了,原来是你这个小精灵在顶楼。辛苦啦!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2:25:04 +0800 CST  
@地球家国 2015-04-25 16:54:57
据说秦国与赵国是一个祖先,都是嬴姓。秦国,嬴姓,秦氏,秦国国君一般都是叫赢某。赵国,嬴姓,赵氏,赵国国君都是叫赵某。不知道怎么解释,一个称姓,一个称氏,楼主能不能给讲解一下
-----------------------------
@海棠栖露 2015-04-25 22:17:49
很抱歉,海棠急切间给不出答案。
如果有哪位学识渊博的朋友解释一下就太棒了。
-----------------------------
似乎发现了一点线索。地球家国同学,你所谓“秦国国君一般都是叫赢某”,能举几个例子吗?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2:27:52 +0800 CST  
@江东一户侯 2015-04-25 22:31:35
好像都是造父的后裔吧
-----------------------------
江东,应该不是,我在《秦的早期发家史》章节中有过考证。地球家国 提的这个问题,看专家能不能回答得出,好难啊!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2:36:40 +0800 CST  
回过头来看《秦的早期发家史》,海棠同时用了“嬴姓”和“嬴氏”两个词,显然有一个用错了。当时没察觉到这个问题,现在发现了,却不知道究竟是哪个说法错了,好焦躁。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2:45:16 +0800 CST  
@江东一户侯 2015-04-25 22:41:17
我看有文章说是一家,管他呢,姓什么不重要,看他做了什么才要紧
-----------------------------
蜚廉的长子恶来。恶来有个后人叫非子,沦落为平民。周孝王赏识非子的才华,赐他“附庸”的封号,食邑于秦地,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


蜚廉的小儿子季胜的曾孙名叫造父,因善于驾御马车被周穆王封于赵城,造父就是后来晋国赵氏之祖。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2:48:27 +0800 CST  
我估计,“秦国国君一般都是叫赢某”的说法,是秦汉以后形成的一种误读。姓和氏的区别,于春秋时为盛,战国时逐渐融合,秦汉以后,氏如果还没消亡,那也不用作人的名称了。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有人想当然地以为秦国以赢为姓,所以“秦国国君一般都是叫赢某”。而且,据网友反馈,先秦的史籍中,找不到用“赢某”称呼秦君的记载,海棠确实也没看见过。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2:57:09 +0800 CST  
@海棠栖露 4207楼 2015-04-25 22:36:00
@江东一户侯2015-04-252 2:31:35
好像都是造父的后裔吧
-----------------------------
@楚楚大将军 2015-04-25 22:38:24
江东,应该不是,我在《秦的早期发家史》章节中有过考证。地球家国提的这个问题,看专家能不能回答得出,好难啊!
—————————————————
紧急呼叫飞渡烟雨间!

-----------------------------
是呀,飞渡在就好了。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3:01:43 +0800 CST  
@江东一户侯 2015-04-25 23:10:13
习俗这个东西,不生活在期间很难掌握,不说外国的那些习俗,就是不同省份的也很难知其然,也知道所以然
-----------------------------
坐等高人,先更新。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3:12:33 +0800 CST  
第二十一章 《东门襄仲二三事》(十)

一辆小车拉着哀姜驶出宫门,朝着齐国的方向缓缓而去。途经曲阜街市时,哀姜放声痛哭:“天哪!天哪!襄仲暴虐无道,杀死嫡子而立庶子!”凄绝的哭喊声随风飘散,穿门入户,落在每个人的心底,闻者无不泫然而泣。鲁人有感于此,遂称其为“哀姜”,亦称“出姜”。

哀姜的悲情控诉,并不能改变这功利的世界。从鲁宣公即位开始,鲁国进入了东门襄仲专权时期。三桓之中,孟氏和叔氏都遭到了严重削弱,只有季氏宗主季孙行父奉行韬光养晦的政策,非但避开了东门襄仲的打击,并且在文公末期和宣公早期,受益于捡拾孟氏和叔氏政治遗产,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季孙行父小心翼翼的经营是卓有成效的。公元前601年,无往不胜的东门襄仲终于败给了自然规律,他老死了。季孙行父化茧为蝶,出任鲁国的执政大夫。而东门襄仲的儿子公孙归父因资历尚浅,在鲁国六位卿士中的排名非常靠后(注:前四位依次为季氏、臧氏、孟氏、叔孙氏)。

东门氏权势的滑落,给了那些怨恨东门襄仲的人一些小小安慰。但伴随着这个转折,鲁国的政治局势又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季孙行父延续他稳扎稳打的执政理念,竟然很快就把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渐渐地,鲁宣公发现苗头不对,若任由三桓的权势滋生漫长,他这个国君就要成为傀儡了。

所以,无论是出于报答东门襄仲的恩情,还是出于削弱三桓的需要,鲁宣公都必须扶持公孙归父,然后联合公孙归父来对抗三桓。

这种情绪经过不断酝酿,最后在公元前591年落地成为了明确的行动。当年秋,公孙归父与鲁宣公密议,要借助晋国的力量来削弱三桓,以巩固提高鲁宣公的君权。议定之后,公孙归父便启程出使晋国。

然而天公不作美,当年冬天,公孙归父还未回国,鲁宣公却毫无征兆地死了。鲁国又迎来了一次实力格局非正常调整的机会。

季孙行父早年被迫在东门襄仲底下夹着尾巴过日子,后来又遭到公孙归父的算计,他对于东门氏的怨恨那是不必讳言的。于是,季孙行父在朝堂上清算东门襄仲弑嫡立庶的陈年旧账,然后将东门氏的族人驱逐出国。

公孙归父返程走到笙地时,得闻国内生变,心知季孙行父不会善罢甘休,只好匆忙逃往齐国而去。

公孙归父的逃亡,标志着东门氏辉煌历史的终结。虽然,史籍中仍能散见东门氏个别亲族成员在鲁国政坛活动的记录,但那对东门氏作为一个显赫卿族已经消亡的结论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了。

另外,从鲁国政局的高度来看,鲁宣公之子鲁成公以幼年继位,更兼失去了东门氏的扶持,根本无法抗拒三桓对朝政的专断。是故,史籍对这一时期鲁国政局的评述中,多有“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鲁由此公室卑,三桓强”之语。

当然,最后老师还要提醒大家的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叔氏,在叔彭生身败失势之后,其政治衣钵主要由叔氏的亲族叔孙氏继承,这就是三桓之一——叔孙氏的由来。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3:16:19 +0800 CST  
@江东一户侯 2015-04-25 23:29:01
这个鲁宣公死的蹊跷啊。没记载说怎么死的?、
-----------------------------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3:36:34 +0800 CST  
@江东一户侯 2015-04-25 23:31:31
海棠,你说说,鲁宣公会不会是季文子恁死的
-----------------------------
从当时的事态看,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但找不到史籍的支持,海棠也不敢一口认定。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5 23:43:25 +0800 CST  
@萌呆呆的爱 2015-04-26 00:01:20
明天召陵会盟吗?

-----------------------------
不错,齐国和楚国的巅峰对决。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6 00:19:59 +0800 CST  
同学们早上好,江东和小八辛苦啦!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6 09:09:48 +0800 CST  
插补的《东门襄仲二三事》已经完结了,下面我们继续正常的更新,进入召陵会盟的主题。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6 09:16:00 +0800 CST  
温馨建议,同学们先去回顾一下《暴走》的章节,熟悉楚国发展的历史
-------------------------------------------正文分割线------------------------

第二十四章 荆楚易帜(一)


在叙述齐国和楚国的近况时,老师虽然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手法,但其实两国在各自崛起的时间节点上,呈现出高度的同一性。

为了使同学们看得更加清楚,老师为这种同一性制作了一个时序谱。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拜管仲为相,开启“桓管新政”的序幕。

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击败蔡军,俘虏蔡哀侯。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以盟主身份召集北杏会盟,这是齐桓公的九合之始。

公元前680年,楚文王灭息(南申国亦至迟亡于此年)。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第二次鄄地会盟,事实上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首位中原霸主;《史记?楚世家》云:“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楚文王)十一年(即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吞并邓国,开楚国攻打郑国之先河;同年秋,齐桓公召集幽地会盟,中原大国悉数参与,盛况空前。

公元前671年,周天子赐胙于楚成王,令其“镇尔南方夷越之乱”,“于是楚地千里”。

公元前667年,齐桓公召集鲁、宋、陈、郑在幽地会盟。

公元前666年,楚国令尹熊子善大举伐郑,一度攻破新郑。

公元前664年,楚成王以斗谷于菟为令尹,楚国国力突飞猛进;同年冬,齐桓公援救燕国,后“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

公元前660年至658年,齐桓公先后平定鲁国的庆父之乱,存邢城卫。

仔细研读这份时序谱不难发现,两国扩张的节奏非常一致,但扩张的模式风格迥异。

楚国更多地采取了沙俄模式,即依靠武力,强抢豪夺,开疆僻壤,直接掌控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而齐国更多地采取了美国模式,即推行统一价值观,恩威并用,拉帮结派,间接但有效地具备了广泛的动员能力。

当明确了齐桓公意图领袖中原、而楚国又在不断进逼中原的相互关系后,我们就能很轻松地理解,齐楚双方之前虽然无怨无仇,眼下无疑已成南北对峙之势。

楚国对兼并土地怀有天然的浓厚兴趣,企图通过蚕食邻国来改变楚国与中原隔绝的地缘格局,从而达到“观中国之政”的目的。

而齐国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视楚国为蒙昧未开、未受教化的蛮族,绝不会容忍楚国扰乱中原秩序的举动。

矛盾如此尖锐而又找不到媾和的途径,干仗只是迟早的事情。

公元前7世纪70年代,齐国对楚国的疯狂圈地差不多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因为楚国已彻底控制了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把码头直接砌到了郑国的家门口,只要楚国愿意,随时可以派几万个精壮的男人闯入中原腹地去寻开心。

于是乎,齐楚博弈的焦点集中在了郑国的攻防形势上。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6 09:19:36 +0800 CST  
@萌呆呆的爱 2015-04-26 18:17:43
楼主写战国么

-----------------------------
春秋已经够我喝一壶了,战国还没考虑。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6 20:28:51 +0800 CST  
@xflso2015 2015-04-26 19:42:51
撸主,天已经全黑了,别说你还在逛小树林啊!

-----------------------------
已经打道回府啦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6 20:29:32 +0800 CST  
江东是一位涉猎广泛,谈吐风趣、魅力非凡的熟男。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6 22:14:11 +0800 CST  

楼主:海棠栖露

字数:1828809

发表时间:2015-02-24 07: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8 20:51:34 +0800 CST

评论数:80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