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悬疑档案:崇祯为什么不迁都南京,刘备打东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3 22:54:42 +0800 CST  
@gigilau 2019-08-14 09:10:20
刘邦也没带萧何嘛,再者说,蜀地内部+南蛮北凉都需要人盯着嘛
崇祯这哥们儿也不是不想跑,关键是没跑成嘛。。。唯一的疑问手其实是,他应该把皇子提前送到南京去,正所谓系统再烂,也需要有备份嘛
-----------------------------
关键怕皇子夺位,仿效灵武夺位的旧事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11:32 +0800 CST  
历史悬疑档案 第四集 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在山海关一战:决定了整个东亚的日后走势

在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煤山之后,中国大地出现了最高权力的真空,就在这时候,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这三个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同时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而中国的命运也将掌握在这三个男人的手中。公元1644年,中国大地上最精锐的三支力量:李自成的大顺军,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以及多尔衮带领的满洲骑兵在山海关外展开大决战。由于对清军入关助战缺乏准备,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败涂地,精锐尽失,整个中国乃至东亚的局势由此开始骤然巨变。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12:27 +0800 CST  
影响一:作为东亚的核心国家,中国出现政权大更迭。
李自成战败之后,从此一蹶不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遭到重创,彻底沦为满清的鹰犬。放眼整个中原大地,再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与满清力量相抗衡。多尔衮所代表的满清从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骤然间变成全国最强的势力,具备了问鼎天下的能力,随即多尔衮策马扬鞭占领北京,进而统治了整个中国,开创了大清王朝。大清的建立,它的内政外交政策以及文化导向,迅速辐射向了朝鲜等藩国,以及近邻日本,使他们不得不调整相应的内外政策,应对这个新兴的中原强国。东亚的政治格局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13:05 +0800 CST  
影响二:清王朝比明朝更具开疆扩土能力,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满洲骑兵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精锐的骑兵,具有极强的开疆拓土能力。清王朝统一中原之后,立刻开始了征讨天下的步伐,他们利用骑兵征伐、和亲联姻等方式,迅速扩大了清王朝的版图,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虽然在后期清王朝丢失了许多疆土,但至少为后世提供了法理依据。这是清朝入关后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15:07 +0800 CST  
影响三: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一个相当长的禁锢期。
后金原本只是一个游牧民族,人口稀少,文化相对中原落后。入关之后,面对庞大的汉人群体,以及远远领先于女真人的农耕文化,清王朝不得不推出了许多限制措施,比如大兴文字狱,打击汉族文人等等,彻底扼杀了明朝后期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和刚刚崭露头角的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孤立在了世界科技大变革之外,这也为后来鸦片战争的惨败埋下了祸根。

反之,如果是李自成取得了胜利,将会继续沿用明朝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宽松的政策,中国的自然科学技术将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并最终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导致军事理念的更新,军队中会大量使用火器,大顺军队的战斗力将会节节攀升,并最终跨越冷兵器阶段,进入与世界接轨的热兵器的时代。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23:23 +0800 CST  
影响四:闭关锁国更加严重,没有能够迈向海洋强国。
明朝初年,我国曾经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虽然中后期出现了海禁,但在明末的时候,民间以及官方与外界交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著名的红夷大炮便是通过海外采购获得的。李自成如果击败吴三桂和多尔衮,建立以中原农耕为主的政权,很有可能会废除前朝对于海禁的政策,那么中国将会再一次掀起下西洋的热潮。
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当时领先于世界,又有郑和多次下西洋的经验积累,那么中国走向远洋,成为海洋作者姚看江湖强国的可能性将不可避免。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彻底将中国拘禁在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狭小框架之内,不但从世界文明的头把交椅上坠落,也逐渐被小弟日本所赶超。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立刻毫不留情地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又爆发了全面侵华战争。究其根源的的确确就在山海关这一战。

综上所述,如果山海关一战是以李自成为代表的中原农耕文化取胜,那么明末所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虽然未必一定能成为像日不落帝国那样的强国,但至少在鸦片战争的对决中,绝对不会像晚清那样输的惨不忍睹,甚至可以吊打对手。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24:25 +0800 CST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26:19 +0800 CST  
历史悬疑档案:第五集

大唐有多开放:只能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提起封建社会,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繁文缛节的伦理纲常和男女授受不亲、一女不侍二夫之类的节烈思想。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朝代,其开放程度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想象,甚至可以媲美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糟粕,而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作风最为开放和个性最为放纵的时代就是鼎鼎大名的——大唐王朝。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26:51 +0800 CST  
第一、大唐的帝王们不守规矩。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可是在私生活上却开启了许多不好的示范效应。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后,夺取了大唐的最高统治权,他不仅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还顺带将李元吉的老婆,也就是自己的弟媳们收入到了后宫之中。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很大的震动。不要说古代,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令人瞠目结舌:天下的美女有那么多,身为帝王的李世民,干嘛偏偏要对自己的弟媳妇们下手呢?
再后来发生了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在平定叛乱之后,将李媛的妻妾也顺道收到了后宫之中。这李瑗可是李世民的堂兄,等于李世民在占有了弟媳之后,后宫佳丽中又多了一堆嫂嫂。

李世民“上梁不正”,在后来的大唐皇帝中自然就出现了许多“下梁歪”的例子。唐高宗李治把算盘打在了武则天身上,那时候的武媚娘论辈分可是李世民的女人。唐高宗却根本不管不顾,即使武媚娘做了尼姑,唐高宗也想法设法把武媚娘迎娶到了宫中。唐玄宗李隆基则更直接,把自己亲自册封的儿媳妇杨贵妃抢了过来,这魄力在皇帝中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了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三位皇帝的示范作用,大唐的后宫想不糜烂也不可能了。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27:24 +0800 CST  
第二,大唐的女人们更疯狂。
武则天的风流韵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如雷贯耳,她先后包养过和尚,以及诸多的男宠, 80岁高龄还宠爱着张氏兄弟,绝对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奇葩。武则天私生活的开放程度,虽然在历史上鼎鼎大名,但她却并不是大唐皇室开创包养男宠的第一人。
最早玩起人僧情未了的大唐公主,是唐太宗的掌上明珠——高阳公主。高阳公主不仅自己出身高贵,而且嫁给了唐朝著名贤臣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从哪方面讲都不应该惹出那么多的风流韵事。可是高阳公主在婚后便与和尚辩机厮混在了一起,这事情就连唐太宗都看不下去了,一怒之下将辩机腰斩。高阳公主从此就恨上了唐太宗,史书记载唐太宗驾崩后,高阳公主面无哀容。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女儿太平公主就更不用说了,不仅自己连续改嫁,包养男宠,还将这些玩物进献给自己的母亲,在历史上恐怕也独此一家了。

武则天的孙女安乐公主,同样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一心一意想要仿效自己的祖母,成为一代女皇。这安乐公主李裹儿长相甜美,名字也好听,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她先是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大肆开府设官,干预朝政,贿买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安乐公主还不满足,又想仿效武则天当女皇,让唐中宗立其为“皇太女”, 目的没有达成,于是就毒死了父亲唐中宗。这完全是放纵娇惯的恶果。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27:45 +0800 CST  
唐朝的皇室如此的开放,上行下效,民间在男女问题上也是非常的自由,于是乎便上演了许多才子佳人的风流故事,至今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总而言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开放时期,那时候的妇女不受伦理纲常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的选择婚姻,甚至可以离婚,并且不受社会所歧视。可以说,作为一名女子而言,生活在唐朝要远比生活在其他封建朝代要幸福许多。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11:28:01 +0800 CST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20:46:38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9-08-14 21:03:52
@姚看江湖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感谢师兄啊!!!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4 22:10:37 +0800 CST  

周末愉快抢红包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5 08:51:36 +0800 CST  

口令 顶顶顶抢红包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5 10:54:19 +0800 CST  

脱掉《三国演义》的华彩外衣,历史上真实的赵云究竟有多厉害?

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烘托,赵云单骑救主、横扫千军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只要白马将军出场,必将威震敌胆,取敌上首级如同探囊取物。赵云俨然已经成为了三国的第一战神。那么,在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表现如何?他是否如同在演义中那样神勇和无敌呢?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5 10:56:17 +0800 CST  
第一,赵云武艺精熟,浑身是胆,但却远未达到三国顶级武将的高度。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三国时期蜀国将领。早年是公孙瓒的部下,后追随刘备,先后任军中主骑、中护军、翊军将军、镇南将军等职。赵云出生在燕赵之地,与生俱来就带有傲视天下、勇猛无敌的卓绝气质。
据《真定县志》记载:常山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由此可见,历史上的赵云弓马娴熟,武艺高强,浑身是胆,威震一方,与《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个白袍将军确有几分相似之处。只可惜,历史上的赵云长期追随在刘备、刘禅左右,担任保镖和卫戍区司令,并没有太多在战场上展露才华的机会,因此并不能够进入三国顶级名将的行列,更不可能获得一吕二赵三典韦那样高的排位。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5 11:04:03 +0800 CST  
第二,赵云性格耿直,敢于直谏。
关羽在荆州兵败被杀之后,刘备可以说是怒发冲冠,执意要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本该劝阻刘备的诸葛亮选择的沉默,反倒是赵云站了出来,他对刘备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赵云的这番话说的很明白,刘备作为汉室宗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讨伐曹贼、光复汉室,只要消灭了曹贼,重整了汉室江山,不战便可让东吴屈服。只有这样做才能够赢得天下的人心和支持。反过来,舍弃曹贼而率先攻打孙权,这根本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盛怒之下的刘备当然听不进赵云的苦谏,并且迁怒于赵云,出征作战并未带上赵云,把赵云撂在了大后方。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赵云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他不仅言辞恳切,敢于直面刘备的威严,而且分析的偏僻入理,具有高屋建瓴的独到见解。由此可见,赵云品性的忠义,眼光的卓绝,与《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赵云一般无二。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5 11:04:33 +0800 CST  
第三,真实的赵云在蜀国地位不高,远不及演义中风光。
《三国演义》中,赵云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关羽和张飞,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大将和心腹。刘备视赵云为手足,常常委以重任,更将赵云封为五虎上将。赵云俨然就是蜀国的一面旗帜。然而,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事实却远非如此。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的记载: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作者姚看江湖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在这一长串名单之中,竟然没有赵云的名字,足可见赵云在西蜀的排位,并不处于十分显赫的位置。刘备称王后,只封了四员上将,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这其中并没有赵云,赵云仍然只是个翊军将军。也就是说在历史上,西蜀只有关、张、马、黄四大天王,并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
不仅在名号职位上,就连实际职权上,赵云的地位也远远不如关张马黄四人,甚至都不如后辈魏延。魏延曾镇守关中,也是统治一方兵马的封疆大吏。赵云却始终都没有担任过这样的要职,甚至连单独统兵出战的机会也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弓马娴熟,武艺高强,但却没有过多崭露头角的机会;他的气节忠烈,眼光过人,与演义中一般无二;可是地位偏低,并没有显赫的地位。
真实的赵云,其实与我们想象的中的赵云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5 11:04:49 +0800 CST  

楼主:姚看江湖

字数:18521

发表时间:2019-08-12 06:44: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3 16:59:59 +0800 CST

评论数:12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