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悬疑档案:崇祯为什么不迁都南京,刘备打东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以下作品都是楼主原创,若有商用请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VX:yj818_2000 注明来意

本贴将会对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未解之谜,疑案悬案,以及争议颇多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
由于是写一篇传一篇,就不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了。
可搜索公众号:姚看江湖

第一篇:夷陵之战刘备赌上了全部家当,为什么却不带诸葛亮、魏延、马超、赵云出征呢?



关羽荆州兵败被杀之后,激起了刘备无限的愤恨。这不仅打乱了刘备夺取天下、光复汉室的整体战略布局,也让刘备失去了最为倚重的战将和兄弟,刘备的恼怒可想而知。于是乎,刘备不顾赵云等人的苦苦劝说,执意发动了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刘备赌上了全部的身家,西蜀的精锐兵马进出。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战,刘备却没有带上智囊诸葛亮,也没有带上名将魏延、马超、赵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刘备不善用人,还是另有其他的打算?在这一期的《姚看江湖说历史》中,姚看江湖就将为大家剖析这一反常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1 22:44:47 +0800 CST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夷陵之战前的战略形势。
关羽北上攻击襄樊,水淹七军,震动整个曹魏,曹操甚至都动了迁都的念头,而东吴也深切感受到了来自西蜀的威胁,再加上荆州归属的矛盾,曹魏和东吴一拍即合,联手击败了关羽。这时候,西蜀和东吴的联盟关系彻底破裂,而与曹魏的争执更加尖锐。也就是说,在出征刘备之前,蜀国同时受到了来自曹魏和东吴的威胁,这就使得刘备在分兵派将的过程中,必须留出相当的精锐来防御来自曹魏的攻击。而放眼当时的西蜀,能够震慑关中,威胁曹军的大将只有魏延一人,所以魏延绝对不能够调离关中,随着刘备一起出击东吴,否则将首尾不顾,被曹魏趁机端了老窝。当时的外部环境决定了魏延不能够随刘备一起出征。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1 22:45:43 +0800 CST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1 22:46:13 +0800 CST  
其次,我们看一下蜀国的内政,以及发动夷陵之战所需要的巨大后勤成本。

从政治层面考量: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蜀国立国未稳,来自本土的反对势力蠢蠢欲动,随时都准备将刘备带来的荆州派赶出西蜀,旁边还有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同样对刘备政权充满敌视。在这个时候,如果刘备和诸葛亮同时离开成都,西蜀内部将会出现权力真空,许多乱臣贼党将会趁机举事。恐怕还没等刘备和诸葛亮打到荆州,成都就已经易主了。

从后勤补给考量:夷陵之战,刘备动用了全国所有的精锐力量,劳师远征,并且与东吴在前线长期对峙,物资消耗巨大,再加上蜀国地形复杂,运送物资艰辛苦,这就给前线的补给输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后勤补给如果出现中断,或者延迟,前方的作战将根本无法展开。所以,必须得有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在后方统筹物资供给,协调前方的军需供应,而当时刘备手下能够担当此重任的也只有诸葛亮一人。

如此来看,诸葛亮虽然没有随着刘备直接参与出征作战,但他在后方稳定政局,统筹后勤,其作用甚至要超过在前方当军师。因为打仗首先打的就是后勤,再好的锦囊妙计,如果没有后勤物资的保障,也根本无法实行。所以刘备不能、不敢,也不得不留下诸葛亮坐镇大本营。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1 22:46:39 +0800 CST  
诸葛亮和魏延是绝不能够轻易动用的重臣,蜀国当时剩下的名将,除了战败被杀的关羽,被部下所谋害的张飞,以及在夷陵之战前就已经去世的黄忠(《三国演义》中黄忠参战,只是小说家戏说而已,历史上的黄忠在战前已经病死),就只剩下了马超和赵云。
马超之所以未能参战,历史上有多种看法:

第一种说法马超镇守西羌,和魏延一样不能够轻易被调动;

第二种说法,当时马超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好,夷陵之战后不久便去世,很可能是健康原因决定了马超不能够参加远征;

第三种说法,马超原先是和刘备齐名的诸侯,只是兵败曹操之后不得已栖息于刘备帐下,两者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刘备带着嫡系上阵拼命,是不可能带着马超的。

历史真相如何,我们后人很难下定论,但依姚看江湖来看,可能三种原因皆有。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1 22:47:07 +0800 CST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1 22:47:49 +0800 CST  
至于说赵云,后世之人对赵云充满无限期望,认为赵云出征一定会具有一锤定音的决定作用。这完全是源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历史上的赵云远不及演绎中的赵云那样神勇,并不是攻城拔寨,独挡一方的军事猛将。赵云的特长是谨小慎微,稳扎稳打,他在后方的作用可能要大于前方。而且,赵云在战前表示了对于夷陵之战的强烈反对,刘备出于赌气不带赵勇也是有可能的。但不管怎么说,赵云即使随军出战,对最后的战局也不会产生什么质的影响。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1 22:48:12 +0800 CST  
夷陵之战刘备原本想真正倚重的大将其实是张飞。历史上的张飞智勇双全,又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心腹爱将,如果张飞出征必将改变夷陵之战的最后结局。只可惜张飞在战前被自己的部将所杀,不但提前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直接影响了刘备的皇图霸业,这才是对刘备最致命的打击。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正处于西蜀将才凋零,后继无人的尴尬时期,所以像诸葛亮、魏延、马超这样的名将,都必须留守后方,稳定根据地。万般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带着那些并不算出名的将领,仓促踏上了讨伐吴国的征程,最终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1 22:48:49 +0800 CST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2 06:23:19 +0800 CST  
10万国军都吃不下一个日本师团,二战时的日军师团究竟有多强的战斗力?

二战时期,日军以师团为单位在亚洲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在掀起一个个作战狂潮的同时,也制造出了许多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中国就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然而,后世的许多人都在心底抛现出这样一个疑问:日军师团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编制,为什么在淞沪会战中不过十个左右的日军师团就敢于挑战70多万国军呢?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2 09:41:26 +0800 CST  
想要了解日军的师团,就必须得知道它诞生的前世今生。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进行全面的军事改革,将国内的六个镇台改为师团,将皇宫的警卫改为近卫师团,所以日军的师团带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在日军的编制中,从小到大依次为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师团为最大的常设单位,与当时中国军队的编制对比大致为:
师团:师
旅团:旅
联队:团
大队:营
中队:连
小队:排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2 09:41:38 +0800 CST  
从称谓上来看,日军的师团与国军的师在一个等种,但是编制却远远大于国军的师。日军采用的是大师团编制,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国军整编师,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种。
甲种师团是日军最强的师团,是日军的主力野战部队。姚看江湖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甲种师团的人员编制在不同时期有一定的浮动,但大体在25,000到3万之间,已经相当于中央军的一个军,2~3个地方杂牌军。单从人数上的对比,日军的一个甲种师团就有单挑国军一个中央军的能力,这还没有算上火力的优势。
日本的乙种师团大多是后期为了弥补战争的损失而大量扩建的,人员在24,000左右,战斗力要明显逊于甲种师团。
丙种师团则有15000余人,最低种的丁种师团,则只有11000人左右,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2 09:41:56 +0800 CST  
搞明白了日军师团的人员编制,我们再来看一下火力配备。日本的一个甲种师团包括步兵旅团、骑兵大队、工兵连队,野炮大队、辎重兵连队,配备有38式或99式步枪、96式或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掷弹筒、92式70毫米步兵炮、41式75毫米步兵山炮、81毫米迫击炮、37毫米速射炮,山炮师团配备75-105毫米山炮,野炮师团75毫米-150毫米重型榴弹炮。

通过火力武器的配备,我们可以看得出,日军的一个甲种师团是一个多兵种、多火力配备的综合作战单元,具有极强的作战能力。

综上所述,日军的一个甲种师团与中央军的人员编制相当,火力装备完全碾压,指挥体系和单兵作战能力更是不在一个量级。正因为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日军的王牌师团在中国战场上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常常能够直接面对数倍于己的国军。

日军的师团虽然强悍,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志更加的坚定。在14年抗战中,无数的先辈就是依靠血肉之躯,硬生生地拖垮了日军的各个师团,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2 09:42:13 +0800 CST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2 09:42:51 +0800 CST  
第三集:同样是国破城亡,为什么唐玄宗、宋高宗可以跑,唯独崇祯殉国了呢?

在中国历史上,舍弃国都而仓皇出逃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安史之乱时逃出长安的唐玄宗李隆基,再比如有“逃跑皇帝”之称的宋高宗赵构。前世的皇帝既然都可以在国都将破的时候选择逃亡,为什么唯独崇祯皇帝死在了都城呢?崇祯皇帝为什么没有在京城被围之前选择南迁呢?本期的《历史悬疑档案》,姚看江湖就将为大家探寻一下崇祯没有迁都南京的原因所在。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3 09:56:22 +0800 CST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3 15:21:09 +0800 CST  
第一,性格的缺陷,使崇祯皇帝缺乏在复杂情势中一锤定音的魄力。
崇祯皇帝幼年丧母,经历坎坷,使他的个性出现了多面性。崇祯皇帝有时候表现的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有时候又优柔寡断,缺乏果敢。这种性格的缺陷,直接导致崇祯皇帝在许多事情的决断上出现了明显的失误。

就拿南迁来说,崇祯皇帝是明显倾向于迁往南京的。《明史•周后传》中,周皇后就曾经暗示崇祯皇帝南迁。之后,崇祯皇帝又与周延儒私下商议此事。再后来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右庶子李明睿都提出过南迁的建议。崇祯在这时候自然也动了南迁的念头,只是碍于面子,不想做一个舍弃国都的逃亡之君,只好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对群臣说:“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复多言!”

崇祯原以为这番表态之后,其他大臣还会继续苦苦上谏,到时候就可以就坡下驴,体面的放弃北京城。哪知道大臣们以为崇祯皇帝已经下定了死守北京的决心,竟然提出了让太子留守南京的建议,这刚好触犯了崇祯皇帝的逆鳞,崇祯皇帝大怒:“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南迁的事情就此作罢。
回望这一事件,当时的北京城处于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清军的南北夹击之下,而附近的机动兵力在连年征战中已经损失殆尽。北京城的形势极其危险,根本没有坚守的可能。作为一国的天子,这时候就必须拿出一锤定音的魄力,选择对国家、对社稷最为有利的方针,而不应该再顾及自己的个人荣辱,屈从于舆论压力之下。倘若当时明朝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断然南下。明朝如果当时选择迁都南京,至少可以守住半壁江山,并且可以利用李自成大顺军与清朝军队在北方混战的机会,及时的休养生息,中国的历史或许将彻底改写。

只可惜,崇祯皇帝个性的复杂多变,做事的优柔寡断,将最后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无谓的争论之上,致使明朝错过了最后力挽狂澜的机会。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3 16:17:31 +0800 CST  
第二,李自成的军队进攻的速度过快,没有留给崇祯皇帝太多的思考时间。
李自成从西安起兵,想要直接打到北京,中间还隔着许多险峻关隘,原本是困难重重。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时明朝的军队早已变得不堪一击,面对来势汹汹的农民起义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招架之力。李自成亲自率领一路军队贯穿山西,经大同、张家口直取北京。闯王的另一路军队进入河南,目的就是要阻断崇祯皇帝南逃的路线。李自成的两路军队行军迅速,一路上势如破竹,还没等崇祯皇帝反应过来,北京城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城,崇祯皇帝想要南迁也已经来不及了。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3 17:03:51 +0800 CST  
第三,人才凋零,朝堂之上再没有可以委以重任的忠臣良将。
崇祯皇帝无论是死守北京,还是撤退江南,都需要勇将贤臣的辅佐。只可惜明朝仅有的一些人才,不是战死,就是病死,还有一些被崇祯自己杀死。到了这个时候,朝堂之上虽然人头攒动,但都只剩下了耍嘴皮子的本领。倘若于谦在世,坚守北京城还有一线希望;如果有关云长那样的良将,崇祯皇帝或许可以突破重围,撤退南京。只可惜已经沦为孤家寡人的崇祯皇帝,如果贸然离开北京城,反而会死得更加难看,倒不如索性体面地死在北京,至少落个节烈的美名。正是基于此种原因,在错过了最佳撤离时期之后,崇祯皇帝再也没有勇气敢踏出北京城半步。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3 17:44:36 +0800 CST  
第四,帝王的私心作祟,不肯将太子派驻南京。
早在李自成围城之前,左都御史李邦华就曾提出过太子抚军江南,潜台词就是说万一北京有个闪失,至少太子有在南京主持大局,可为大明王朝留一条后路。哪成想反对派官员光时亨抛出了灵武夺位的典故:“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
崇祯皇帝听闻此言,立刻就勃然变色。崇祯皇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那是因为灵武夺位所描述的内容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逃出长安,结果太子在灵武自立为皇帝,直接就将唐玄宗的皇位夺走,唐玄宗从此变作者姚看江湖成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最后郁郁而终。古代的帝王对皇位极其的看重,不到咽气的时候绝不撒手,即使是亲生的儿子,也不会轻易让位。崇祯皇帝并不认为自己会死,他担心太子一到南京,便会将自己取而代之,所以一听到灵武夺们的典故就断然拒绝了李邦华的提议。

客观的讲,在南迁提议被彻底否决之后,李邦华所提出的这条方案是非常符合当时形式的。倘若崇祯皇帝能够按照这条提议,提前将太子安置在南京,那么就不会有后来南明朝诸王争位的闹剧上演,更不会轻而易举地被清朝所灭。正是由于崇祯皇帝对于皇权的过于贪恋,不但葬送了全部皇子的性命,而且也彻底断送了大明朝东山再起的希望。
汉族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就此消失在了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不可不谓千古之憾事!
楼主 姚看江湖  发布于 2019-08-13 17:45:37 +0800 CST  

楼主:姚看江湖

字数:18521

发表时间:2019-08-12 06:44: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3 16:59:59 +0800 CST

评论数:12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