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霸天下之唐宪宗——手握天朝千年机运的帝王

多年的内疚深深折磨着刘总。在回归大唐以前,刘总做了周密的安排,尽可能地为朝廷和平接管卢龙镇创造条件。除了向朝廷上奏,请求将卢龙镇分割为三个藩镇,任命性情和缓的张弘靖为节度使。刘总还向朝廷推荐了大量卢龙镇将士到中央任职,以培养卢龙将士们对朝廷的向心力,可谓是用心良苦。只可惜这最后的忏悔还是没能挽救他的性命,一踏出卢龙地界,刘总就暴病而亡,令人感叹。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2:01:37 +0800 CST  
真正的考验
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伪造其父笔迹上书朝廷,诈称病重,请朝廷以其子吴元济为留后。宪宗接到吴元济的上书,心情不由得十分沉重。淮西节度使本是吴少诚,此人出身于魏博镇,割据淮西20余年。吴少诚治军严谨,公正无私,但却颇怀割据之念,对朝廷多有不服,居然敢于取境内为大运河供水的司、洧等河水灌溉农田,结果大运河水流不足,漕运不得不停止,经朝廷多方劝诫才罢手。宪宗即位之初,慑于吴少诚对于漕运的潜在威胁,不得不对其多加抚慰,授予其检校司空一职。809年,吴少诚死,其部将吴少阳杀吴少诚诸子,自立为节度使。朝廷当时正忙于对付王承宗,难以两面兼顾,只得承认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在宪宗的心中,一直怀着深深的遗憾:如果当时将打击目标对准吴少阳,淮西军兵力远少于成德,又远离其他藩镇,是比成德镇更好的打击目标。一步错,步步错啊!如果当时打击吴少阳,事情就好办多了!现在吴少阳想将其位传给儿子,想得美!当初之所以承认你吴少阳的地位,就是因为不想让淮西镇父子相传!因此,宪宗迟迟不对批准吴少阳的上表进行批复。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2:49:47 +0800 CST  
那边厢吴元济却已经等不及了。吴元济迟迟等不到宪宗的回音,联想起前几年王承宗的遭遇,知道大事不妙。吴少阳的女婿董重质文武双全,只是心中全无朝廷,不是神马善茬,向吴元济献上一条毒计:以三千人马抄小道直取扬州;与李师道联合,派上水师攻取润州(今江苏镇江);派出奇兵袭击邓州等地,击败严绶一部,就可夺取襄阳,动摇荆襄,那么广大的楚、衡、黔、巫等地定然胆破,只需一箭之力就可迫使它们归降。董重质最后建议,如果能派500精兵,袭取东都洛阳,那么朝廷根本就会动摇,天下必然骚动,整个关东就是藩镇们的天下了。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2:51:24 +0800 CST  
@ligangl 2016-02-29 12:28:55
@燕山春雨 看看,谢谢楼主。
-----------------------------
谢谢鼓励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2:52:09 +0800 CST  
董重质的计策极为毒辣,如果吴元济按计行事的话,不但整个关洛震动,关中也将会因为失去江南地区的供应而陷入经济困境。经过安史之乱,关中经济凋敝,必须仰仗江南。786年,也就是宪宗8岁那年,关中粮尽,槽运的粮食又未能按时到达,禁军已有哗变迹象。面对危局,德宗心如乱麻,一筹莫展。忽然接到急报,扬州米三万石已至都下,欣喜若狂的德宗一溜小跑到东宫,抱着太子(顺宗)大喊:“吾父子得活矣!”由此可见朝廷在经济上对于江南的依赖。淮西镇位于关中和江南之间,又扼守大运河要道,因而一直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非欲取之而后快不可。淮西镇与朝廷的恩怨,也正是因为地缘政治的缘故。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2:54:28 +0800 CST  
对于朝廷的想法,淮西历任镇帅自然是心中有数,因而在各藩镇中,淮西镇与朝廷的关系几乎是最为恶劣的。淮西节度史设置于安史之乱年间。当时安史叛军兵分数路,一路进攻关洛,一路向江淮直扑而来。江淮和江南是当时唐廷的生命线,如果拱手让给安史叛军,那么唐廷就可以宣告“GAME OVER”了。危急时刻,唐廷不惜将节度使制度从边疆引向内地,在许、申、光、郑、蔡、陈、颍、亳、寿、安等20州设置淮西节度使,范围囊括了河南、皖北、皖中、苏北、鄂东北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
从历史上看,只要拥有了这些地区,进可以一统天下,退可以安定北方南北割据,多年后清军与太平军正是在这些地区展开了决定双方命运的殊死战斗,而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也正是在这些地区。淮西镇的设立有力地遏制了安史叛军的南下,为最终平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唐廷如此作为,当然是饮鸩止渴的举动,所以平叛战争一结束,唐廷就急急忙忙地肢解淮西镇。这当然会引起淮西镇方面的强烈反应。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2:58:58 +0800 CST  
第一个对朝廷生出异心的淮西节度使是李忠臣。老李的生平是一部传奇,可以写成一本精彩的评书。老李本名董秦,少年时曾在安禄山帐下效力,后来转任平卢军先锋官。平卢军是朝廷在东北地区设置的军镇,治所在现今辽宁朝阳。玄宗宠信安禄山,命安禄山兼任平卢节度使。安史乱起,平卢军忠于朝廷,举兵反正。结果在安史叛军和契丹军的攻击下,两万多平卢军人被迫从辽东半岛渡海至山东半岛,上演了一出英雄史诗!如果不是后来的平卢军与朝廷渐行渐远,这一出渡海平叛的大剧将会像土尔扈特部东归一样,成为华夏民族世世代代称颂的伟绩。平卢军到山东半岛后分为两部,一部留在山东参与平叛,后来成为淄青镇,占据十二州之地,对朝廷桀骜不驯,骄横程度甚至胜过了河朔三镇;另一部在董秦的率领下在淮西立住了脚,董秦被赐名李忠臣,成为扼守朝廷命脉的淮西节度使。平卢军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汗马功劳,但战争一结束,平卢军就成为朝廷尾大不掉的力量。淄青镇的事迹下节会详述,这里只谈谈淮西。平心而论,老李起初对朝廷很是忠诚,曾经被史思明俘虏,史思明视老李为左右手,但老李还是帅500亲兵杀出贼营,重归朝廷。765年,吐蕃进攻长安,代宗命各镇勤王。诸镇都磨磨蹭蹭,只有老李按期到达,代宗深受感动。但老李为人残暴,麾下军队所过无不残破,民众深深怨恨。779年,李忠臣侄子李希烈驱逐老李,老李千里走单骑到了长安,被任命为检校司空、平章政事。高职并未平息老李的不满,老李怨恨朝廷不为自己出头,结果参与了朱泚的叛乱,晚节不保,被满门抄斩。李希烈割据淮西,起初还伪装效忠朝廷,曾经出兵助朝廷平定割据荆襄的山东南道节度使梁崇义之乱,不久即与淄青李纳、幽州朱滔一起造反。李希烈仗着地缘优势,于784年攻下了汴州(今开封),自称“楚帝”。唐军很快发动反攻,夺回汴州,李希烈逃回蔡州,两年后被部将陈仙奇毒死。陈仙奇倒是忠于朝廷,但很快即为吴少诚所杀。经过这一番折腾,淮西镇所辖之地只剩三州。从天下大镇变成了一个小镇。但淮西兵素称精锐,所据位置极其重要,又与淄青同出一源,政治上互为犄角,因而淮西镇在全国藩镇中颇有影响力。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4:00:54 +0800 CST  
813年对吴元济们来说应该是个不幸之年。就在这一年,主张对藩镇采取强硬态度的武元衡从西川节度使任上回京,担任宰相。元衡治蜀七年,深得百姓爱戴。原本高崇文自信能担任西川节度,但未想到朝廷任命的是武元衡。一气之下,高崇文将成都财富洗劫一空,元衡面对的是一个残破的蜀地。为了恢复经济,元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蜀地很快恢复了以往的富庶。蜀地的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宪宗只有将它交给元衡才放心,元衡因此在蜀地一待就是七年。
此时李吉甫和李绛已辅佐宪宗很长时间。李绛耿直,经常劝诫宪宗;李吉甫柔媚,常常寻找机会向宪宗献媚。两位宰相的作风那是针尖对麦芒,经常发生冲突,结果降低了中枢决策和行政的效率。家贫思贤妻,到了这个时候,宪宗才想起具有宰相器量的元衡,将其调往京师为相。元衡担任宰相后,大力调和李绛和李吉甫的关系,并对二人不偏不倚,二人大为叹服。更难得的是,元衡在对待藩镇的问题上与宪宗高度一致。元衡认为,对于割据的藩镇要采取压制的态度,尤其应该抑制藩镇节帅父死子继之风。现在吴元济想要继承节帅之位,你说他能过得了武元衡这一关吗?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4:05:03 +0800 CST  
武元衡在朝中绝非孤立,次相(监修国史)李吉甫坚决支持他这位首相(太清宫使)。李吉甫认为,淮西地位重要,实力又有限,且与淄青等大镇相隔遥远,实在不适宜实行北方藩镇的父死子继制度。看到吉甫的态度,宪宗不由得对这位起了感念之情:虽说李吉甫有些谄媚君上、妒贤嫉能的嫌疑,但在关键时刻,李吉甫总是坚决站在宪宗一边对藩镇持强硬态度。有了两位宰相的支持,宪宗勇气倍增,决心拒绝任命吴元济为留后。当然,既然走了这一步,就是下定了与淮西开战的决心。宪宗决定,由熟悉淮西地理的李吉甫主持对淮西战事。
814年10月,李吉甫突然暴病身亡。宪宗不由大为悲痛,赐吉甫谥号“忠懿”,以表彰吉甫一生的贡献。吉甫为人虽有瑕疵,但在任宰相期间,协助宪宗打击藩镇,限制宦官权力,并全力加强边防,为宪宗削藩之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实在是有功于大唐,也被时人视为名相。吉甫虽去世,但对淮西战事已在弦上。宪宗下诏,令元衡主持对淮西战事。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4:24:52 +0800 CST  
还未等官军集结完毕,吴元济就狗急跳墙、孤注一掷了。吴元济明白,朝廷态度如此强硬,就是下定了开战的决心。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先动手。吴元济虽然长得高大魁梧,处事却优柔寡断,未敢采用董重质的毒计,只是派兵四出抄略,夺取财物,祸害百姓,扰乱漕运而已。看来吴元济虽是贼种,器量不过如此。
宪宗大怒,这吴元济分明是在与皇帝叫板。老话说得好,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宪宗皇帝可是个非常之主,发起怒来一般人都挡不住,比古龙小说里的男猪脚都猛。虽然李吉甫已经去世,武元衡、裴度尚在。在对待淮西的问题上,元衡与裴度的强硬程度甚至在吉甫之上。君臣同心,这事就好办啦。宪宗下令,韩弘、李光颜和乌重胤各率本部,从北路进攻蔡州;严绶率荆州兵从西面进攻蔡州;柳公绰率鄂军(公绰为鄂岳观察使,下辖今武昌、岳阳一带)从西南面进攻申州;令狐通从东南面进攻光州。四路大军浩浩荡荡向淮西杀来,淮西仅有三个小州,能够抵挡四路大军的攻击吗?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4:29:39 +0800 CST  
淮西兵果然劲锐。面对四路大军的进攻,吴元济调兵遣将,严密防御。这四路大军,主力是北路军。吴元济也因此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北路军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淮西兵就对其他几路束手无策。相反,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北路军倒是连战连捷,其他几路反而接连被淮西兵拦阻,动弹不得:西路严绶本是书生,面对淮西贼军毫无良策,只知道一味赏赐部下。部下无功受赏,谁还愿意卖命?结果很快便被淮西军击败;西南路柳公绰开始打了几个胜仗,很快就被淮西军遏制住攻势,陷入师老无功的境地;令狐通被淮西军杀得晕头转向,没多久就被李文通所取代。战争的关键,又回到了北路。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01:39 +0800 CST  
北路军在李光颜、乌重胤的带领下,与淮西军展开激战。激战之余,却又不得不看韩弘的脸色。韩弘是宣武节度使,下辖汴州、亳州、宋州、颍州,即现在的开封以东、安徽北部一带,战略地位重要,特别是直接控制漕运,四方商贾往来也都经过宣武军地盘,韩弘由此殷富,近20年不到长安朝觐。不过韩弘虽然跋扈,对朝廷却还算忠心。田弘正归顺朝廷的时候。淄青李师道和王承宗相约进攻魏博,李师道请韩弘助战。韩弘却冷冷地告诉李师道,如果淄青敢动魏博一根毫毛,宣武大军必定攻击淄青。李师道这才罢手。韩弘驻守宣武多年,坚持不与淄青、淮西和河朔三镇同流合污,否则以宣武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要颠覆唐廷在潼关以东的统治易如反掌。饶是如此,韩弘在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淮西被朝廷彻底消灭,这将意味着自己土皇帝生活的结束。而且,李光颜、乌重胤两军到底是客军,在宣武的地盘上与淮西作战,更意味着朝廷已将触角伸到了宣武。如何处置与韩弘的关系,就成了摆在朝廷、李光颜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05:23 +0800 CST  
韩弘还算给面子,不过不算热情,对于李光颜、乌重胤诸军也仅仅是保其供应而已。宪宗正值用人之际,特授予韩弘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促使韩弘尽心戮力。韩弘接诏后嫌官位太小,宪宗特加优容,改封韩弘为检校司徒。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08:26 +0800 CST  
815年正月,李光颜、乌重胤率兵进攻淮西军。李光颜带着部下渡过溵水(今河南沙河),在时曲列营。3月,李光颜部与淮西军先后战于临颍(今河南临颍县)和南顿(今河南项城县南顿镇),接连取胜。吴元济大惊,连忙派遣精兵迎击李光颜部。5月,双方在时曲相遇。淮西军仗着自身精锐,多年来对唐军甚少败绩,异常嚣张,居然紧逼着李光颜部营垒列阵。光颜部士兵清晨起床,发现黑压压的淮西士兵早已列阵在营盘门口,只差几步就可冲进营中。显然,淮西军根本不想给李光颜部出战的机会,连列阵迎战的空间都没有留给唐军,看样子是要逼着李光颜部弃营逃跑,好趁势追杀。如果没有两把刷子的话,很少有将领敢如此布阵的,可见淮西军对自身战力极为自信。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09:49 +0800 CST  
淮西军的压迫果然引起了李光颜部的恐慌,许多人开始考虑破营而逃,军营像死一般地寂静。李光颜大怒,仗剑而出,下令捣毁侧面营墙。营墙破后,光颜翻身上马,手挥长刀,带着数十名亲信骑兵杀出了自家营寨。骄横的淮西兵未料到李光颜居然敢于自毁营墙从侧面杀出,一时间阵脚大乱。光颜在敌阵中左右突击,杀伤甚众,铁蹄过处,淮西兵纷纷不敌倒地。慌了手脚的淮西兵立即调来弓箭手,不断向光颜射出一支支利箭。光颜挥舞长刀,将无数支利箭击落在地,但还是身中数箭,所幸未伤着要害,坐骑也在激战中受伤。光颜驱骑回营,准备换马再战。
待光颜回得营中,众将士见光颜早已伤痕累累,身插数箭,披头散发,眼中冒出峻戾的杀机。光颜之子不忍,下跪请求父亲不要再战。光颜大怒,扬起马鞭,将儿子打到一旁后,翻身上马,抄起长刀,重新冲向敌阵。众将士眼见主帅如此英勇,男子汉的气概也被唤起,纷纷抄起家伙什,毁墙的毁墙,开营门的开营门,都随着光颜杀向淮西军。淮西军原本已被光颜等数十骑杀的晕头转向,现在看斗志高昂的唐军如潮水般地杀出营垒,更是军心大乱,纷纷拔脚开溜。贼将手刃数名军士,还是阻挡不住败兵,只得率其余部队溃逃,唐军大胜。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30:03 +0800 CST  
收到胜利的消息,宪宗君臣自然大喜,但也有人不高兴,韩弘就是其中的一个。韩弘虽然站在官军一边,但并不希望官军迅速取得胜利。每当官军获胜的消息传来,韩弘总要闷闷不乐好几天。眼见得光颜作战如此勇猛,韩弘的脑袋瓜就活动开了:这个胡人作战这么猛,如果三下五除二就打败了淮西,那爷的好日子不久到头了吗?得想个法子制约他一下,不过也不能太明显。韩弘一拍脑袋: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对待李光颜这样的人,就要用美女!韩弘下令在汴州全城搜罗美女。一大批颇有姿色的女子被集中到韩弘面前,韩弘亲自把关,千挑万选出了一位人间绝色,略加调教,并用价值百万的金珠首饰打扮,派遣使者送到光颜军前。您说这韩弘还真舍得下本钱。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38:22 +0800 CST  
光颜正欲进军,却得到韩弘要派使者来看望的消息,不由得犯了嘀咕: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久经宦海的光颜,当然知道韩弘心中的小九九。不过既然在人家的地盘上作战,也不能太不给面子。光颜下令,将韩公使者一行请至牙帐相见。
一身华服的使者听到光颜的传令,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个胡人太狂妄了!老子是韩公使者,居然以军礼相见!难怪主公对李光颜这么忌惮。这种不愉快迅速传递到脸上,使者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突然,使者想起韩弘临行前的再三叮嘱:李光颜性情刚烈,应该以卑颜骄其心,以声色夺其志。其心骄,其志夺,焉能是吴元济的对手?使者立即换上了一副谄媚的神色,一行人随着传令兵进了牙帐。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49:16 +0800 CST  
使者进得牙帐,眼见光颜昂然上座,两旁军将林立,杀气腾腾。使者上前施礼:“韩公遣我来慰问将军,慰劳大军,将军辛苦。”
光颜还礼:“谢韩公记挂。光颜尚好,只是兵士劳苦,望贵使向韩公禀告,大军的吃穿用度,就都仰仗韩公了。”
“哪里哪里,韩公此次送来了一批物资,足够大军支应旬月。”使者再次稽首。
光颜何等聪明,看出了使者欲言又止,似有话说:“贵使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50:03 +0800 CST  
“韩公深感将军为国血战,身被数疮,却无人侍奉医药,平常生活更缺人照顾。将军是国家栋梁,平定淮西都要仰仗将军。韩公特从汴州城中选出一略通医道的女子,为将军侍奉汤药,照顾起居,这也是为朝廷大业着想啊。”使者拍了拍手:“过来吧。”
一位身着名贵绸缎,珠光宝气的女子款款地下了马车,袅袅婷婷地走进牙帐。众将一见,立马便直了眼:果然是难得的美女啊!而且此女浑身上下佩戴名贵首饰,加起来怎么也该有百万钱吧!这个韩弘,搞这一手是神马意思?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51:02 +0800 CST  
光颜也是男人,初见这女子也是目眩神迷,但很快便定下了心,按剑而起:“贵使替我谢韩公美意。光颜不才,蒙君父垂青,奉诏征讨叛臣,未得全功,心以为耻。将士们抛妻别子,每日在刀剑矛锋中讨生活,又有谁人来侍奉汤药,照顾起居?况且为了平定淮西贼臣,君父宵衣旰食,节省用度,百姓们典妻鬻子,号泣道路,以供大军。这些都是光颜作战不力的罪过。倘若光颜接受韩公的美意,怎对得起圣上的重托,百姓的期望,更怎么对得起这些每日为国奋战的将士们!请贵使将这位女子带回去吧。”说完,光颜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周围将士们闻言纷纷垂泪,顿生决死之心。
使者狼狈不堪,眼见光颜神色坚决,只得再拜:“将军高风亮节,在下佩服,佩服。”带着这女子讪讪地退了下去。
楼主 燕山春雨  发布于 2016-02-29 15:53:10 +0800 CST  

楼主:燕山春雨

字数:659

发表时间:2016-02-28 00: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13 21:22:06 +0800 CST

评论数:18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