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学派:岳飞实因抗拒“军改”而死

南宋初年高级军官多有家庭不幸

实际,南宋初年的高级军官大多均有家庭不幸,其妻离子散,并非岳飞一人。

家庭的生离死别,让高级军官们或思念成疾,或躁狂易怒, 或羞愤抑郁, 或心理孤寂,或偏激苛刻,或变本加厉。

毫无疑问,这已经使其构成一定的心理疾患,必对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如大帅张俊的发妻魏氏,韩世忠的发妻白氏, 都是“绍兴和议”以后才从金占区送到宋境。好在魏白二人,都是年老珠黄的年纪,遭到性侵犯的可能要小得多。

杨沂中(存中)与岳飞年龄相仿, 其发妻靖康之时也是青春年华,由于失陷于金占区,遭到性侵犯的可能性就很大。 “绍兴和议”以后才被杨沂中(存中) 从金占区接到宋境,由于杨沂中(存中)已娶了后妇赵氏,于是将发妻安置于平江别宅,但好歹是重回杨家。

还有 绍兴九年 (1139)二月 “万里归朝”的陕西名将李显忠(世辅) (1109~1177 ),其发妻周氏,正值青春年少,绍兴八年 (1138) 四月于陕西同州( 今渭南市大荔县)被掳掠到黄龙府当绣工,其妹流落燕山府,其境遇可想而知,遭遇性侵犯几乎是一定的。

绍兴和议成功之后,李显忠偶然得知阔别5年的妻子周氏下落,大喜,遂聘请3名奇士前往黄龙府“偷”人,酬金共1000两白银,预支给500两。 3人完成任务返回后, 李显忠囊中羞涩,手中只有100两,不得不又向绍兴知府借贷400两履约。 3名奇士大受感动,愿免费去燕山府救回 李显忠之妹,又告成功。

当时银价较高,1000两白银等于2000贯钱,是岳飞赠前妻刘氏500贯的4倍。购买力约相当于2016年的200万元人民币。等于时任浙东副总管的李显忠只有能力拿得出120万元,不得不借贷80万元。

李显忠愿意花费巨资,救回极可能已经失节的妻子周氏。

岳飞也出了大钱,选择的却是拒绝接回前妻。对此,韩世忠很不满,认为岳飞没有人情味。岳飞急忙上报皇帝,流露对妻子失节的恨意,以示感情已破裂,并非自己不讲情义。

夫妻因情而恨,但其实剪不断理还乱!

碰到这种难过的事儿,应该如何处理,
李显忠、岳飞相比,孰是孰非,高下立见。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12 00:21:36 +0800 CST  
近两日巨忙,待更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15 02:18:17 +0800 CST  
谁派李宝袭击山东?

张俊岳飞在楚州巡视及镇江筹建枢密行府的一个半月间,还组织过一次山东沿海骚扰战,即派遣韩家军所部李宝带兵乘船从海上袭击了山东登州和文登县。

此次骚扰战的目的,是掩护海州军民撤回镇江府。放弃海州城!

李宝,山东乘氏(今巨野)人,绰号泼李三。在鲁西北当地有一定民间影响力。刘豫的伪齐被废后,金人直辖山东,引发不少汉人的不满。李宝曾聚数百人试图谋杀金朝委任的濮州知州,没有成功,脱身南归临安。正好岳飞从湖北至临安朝见赵构,李宝主动愿投。但岳飞试其武艺后,并不看好这个泼李三,认为他没多大军事本领,只让他担任一个普通马军。李宝对此十分不快,至少也要担任个小头目才行啊。于是,他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纠集40名岳家军士兵试图渡江北归山东,结果被发现。岳飞大怒,按逃兵处置,准备将这40人斩首。李宝大叫都是自己撺掇的,与他人无关。岳飞当时正在搜罗敌后武装人选,李宝的组织能力,这时才受到岳飞的注意。

绍兴九年十月,李宝被岳飞派往敌后潜伏发展组织,授武翼大夫忠州剌史河北路统制军马头衔,好歹是个宋朝军官了。

绍兴十年,金兀术与宋将刘锜、岳飞决战时,李宝潜伏支队(打岳飞旗号)在山东起兵,于兴仁府(曹州,今菏泽定陶)小胜,杀数百人,获马甚众。其意义和实质,与林彪平型关大捷相当,起到了迷惑金兵主帅兀术,造成山西、河南、山东皆是岳家军的假象。

李宝的山东潜伏支队(打岳飞旗号)在岳飞中原主力退却,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在金军徐文大军的追杀下,只得率领手下曹洋等匆忙向南突围。方法是乘船沿大运河从兴仁至韩世忠当时所在的楚州,遂被韩世忠收留入编,混成了水军。

徐文,外号徐大刀,当年也是宋将,在镇压苗刘兵变时还立过功,因官场猜忌,率当时的大宋海军数十艘战舰北投齐国。金人直辖后,无法归宋,仍为金将。其军战斗力远在李宝一帮乌合之众之上。

此次,张俊岳飞措置淮东防务,组织海州军民撤离淮河之北。“迁其民于镇江府,人不乐迁,莫不垂涕。”

民众行路迟缓,为安全掩护起见,故而组织了这个袭扰山东沿海的军事行动。

李宝在岳飞眼中,当年不过是一个言过其实,军事本领平平的“泼李三”,现在已经成长为可堪重任的海军统制。毕竟是自己给了其人生最关键的一步,于是岳飞亲切接见了李宝。

李宝从海路千里奇袭登州(今山东蓬莱))及文登县而还,即乘夜上岸去放一把火而已,并非真正攻打。起到了迷惑敌人,吸引山东境内的金兵守军北上,减轻海州方面的压力,保证移民行动安全的作用。

但这也是绍兴十一年六月采取的,绍兴和议尚未明朗前的一个军事动作。

毫无疑问,派遣李宝袭扰山东沿海,与撤离海州军民至镇江,是一个统一体,是一种政治与军事的配合。

绝非勇敢的岳飞指挥李宝打山东,而胆小的张俊强令军民放弃海州。

这都是枢密行府统一部署淮东防线防务的决定。

李宝部完成袭扰任务后,同样还军镇江。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24 16:29:40 +0800 CST  
因忙停了好几天,今天恢复更新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24 19:26:41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24 20:47:04 +0800 CST  
张俊、岳飞到底是什么关系


辛酉军改中的枢密使张俊,副枢密使岳飞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

岳飞之孙岳珂用这样一段文字记述他们的恩怨:

“ 先是,先臣少俊等十余岁,事俊甚勤。绍兴改元,有李成之役,俊既叨先臣之功。得逭其资,甚德先臣。且服其忠略,屡称荐于上。其后二、三年间,荡湖、广、江西之勍寇,复襄阳六郡之故疆,不淹时而大功立。时论许予,置诸将右。上亦自谓得人杰,行赏不计其等,擢之不次之位。俊颇不平。四年,虏犯淮西,乃俊分地也,怯敌不肯行。宰臣赵鼎责而遣之,至平江府,又辞以坠马伤臂。鼎怒,命一急足领之出关,且奏请诛俊以警不用命者,既又以无功还。先臣渡江,一战大捷,解庐州围。上奇其功,畀以镇宁、崇信两镇之节,俊益耻之。及先臣位二府,正专征,天下称三大帅,与俊体敌。俊忿疾,见于辞色。先臣益屈己下之,数以卑辞致书于俊,俊皆不答。杨幺平,先臣又致书,献俊楼船一,兵械毕备。俊受船,复不答书。先臣事之愈恭,俊横逆自若。至七年,恢复之请大合上意,札书面命,皆以中兴之事专畀先臣。又所赐褒词每有表异之语,如曰“非我忠臣,莫雪大耻”、“卿为一时智谋之将,非他人比”、“朕非卿到,终不安心”,甚者谓“听飞号令,如朕亲行”。俊见之,常憾其轧己,有意倾之。 ----《鄂国金佗粹编》卷8《行实编年》卷5绍兴十一年。

可见,岳珂,至少代表岳家人把张俊这个军中大腕,当成了有意害死岳飞的元凶之一。

杭州岳王庙前,跪着四个铁人(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这虽是明朝好事者所为,但至少说明,世人基本接受了岳珂的思想。

那么,张俊是否真的应该跪在那里呢。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25 17:54:34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25 21:02:20 +0800 CST  
郑重声明:我们桑干学派立足北方,与岳飞本人及其子孙均无怨无仇,更非秦桧同党,也没有人姓秦!我们实际对岳飞成为辛酉军改的牺牲品报同情态度,但毫不留情的指出岳飞及岳家军的软肋,目的是还原客观的历史。 江南文化圈实际正是杀死岳飞的罪魁祸首,但岳飞死后,为利用岳飞,又可耻地将其粉饰推崇为一个文化偶像。 此时的岳飞,已非真实的岳飞。明代以后,江南文化圈实际占据中国文化的主流位置,中国人在江南文化的影响下,满足于岳飞式的虚假梦幻,脱离实际,日渐孱弱,这是造成后来被满洲人,英法德西人,俄罗斯人,日本人迭次征服的根本原因。中国文化要去伪存真,必须要打破江南文化的禁锢!中国人要自立于世界,必须要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26 02:45:25 +0800 CST  
张俊实际是岳飞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贵人

杭州岳王庙前,铁人张俊给岳飞下跪,这种“明代江南人的恶作剧”是生前的岳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因为,张俊实际是岳飞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贵人!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张俊的提携,岳飞根本无缘史册,根本就无法忝列大帅层级。
韩世忠手下的岳超,同样姓岳,同样作战勇猛,后世又有几人知道?

自古以来,在军界混,需要过三关。

第一,是提干(提拔为干部)。从一个战斗在第一线的大头兵,提拔为数百人的独立战斗单元的一把手。这一步很难,一般人侥幸战场不死不残,也仅是凭资历做个小头目而已。如岳飞前妻刘氏的第三任老公,只是个50来人的押队,老排长之类。没有贵人提携,大多数人就此止步了。

可是,岳飞碰到了他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贵人,即文官张所。张所不懂军事,偏偏当时新成立的赵构小朝廷如热锅上的蚂蚁,急令其招兵买马,过河北伐。于是,因被部队裁减而陷入生活困境的青年岳飞,有了自己生存的夹缝,小心侍奉,成了张所的亲信,被张所提拔为军官。

王彦北伐时,岳飞已经俨然是数百人的独立战斗单元的一把手,由兵而干。这是岳飞军事生涯的重要飞跃。

这个贵人张所,不久就因为岳飞等过河北伐的失利显示军事的无能而被流放了。

第二,中级到高级。营团级的中级军官变为军师旅级的高级军官,能混到“少将”,难!

岳飞碰到了自己的第二个贵人,相州老乡东京留守杜充。

包括岳飞之孙岳珂,非要说这个贵人是宗泽,其实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真实的历史中,宗泽实际根本不认识岳飞,彼此也没什么交情!什么授阵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都是附会胡编的。

岳飞在南京(今商丘)被部队开除后,生活无着,有家难归,极为窘迫。宗泽当时已经在担任东京留守。若是二人有旧,赏识岳飞,安排岳飞岂不易如反掌。岳飞何必又穷途末路,投奔张所这个草台班子混饭吃。

岳珂不过是想为乃祖粉饰一下,不愿意承认杜充实际是岳飞的第二个贵人。 杜充毕竟穷途末路后降了金,那就是当了“汉奸”!在民族情绪浓郁的时代,和汉奸靠得太近,好说不好听,能有好吗?

岳飞是杜充的爱将,这是连高宗赵构都知道的事情。正是经过杜充的提携,岳飞所部,由一支匆忙组建的草台班子业余部队,成为帝国的正规军。岳飞也有机会进入当时国家领导层的视野。但即便如此,此时的岳飞仍不足以青史留名。

第三,由将而帅。任何时代,最高层的大帅级军官,不超过10个。多了就滥了。
这些人,在风云动荡时期,轻而易举就可进入历史,扮演他们的角色,或叱咤风云,或沦为笑柄。但,这正是一个职业军人最为向往的关键一步。而这一步也最为艰难,有时甚至是可遇不可求。

在这一步,岳飞碰到了自己的第三个贵人,老上级张俊。

张俊之前,领导过岳飞两回,但都不认识岳飞,因为岳飞是个大头兵。第一次是同在刘韐手下,去救太原。张俊是军官,岳飞是大头兵。结局以大帅种师中阵亡,大头兵们领不到赏赐一哄而散,各回各家了事。第二次是赵构南京称帝,张俊负责部队整编,为防止逃兵,要求正规化建设,脸上刺字,岳飞不愿意在脸上刺字,结果被部队清退(偏偏岳珂杜撰出一篇文章来)。
那时生活无着的岳飞,估计恨死了张俊。

山不转水转,绍兴元年正月起,岳飞再一次被张俊领导,此时的张俊已经混到了大帅级别,岳飞也是一路劲旅。这一紧密合作持续了8个月。此期间,连岳珂都不得不承认岳飞“事俊甚勤”,侍候得张俊虎颜大悦,对岳飞极为欣赏,屡屡美言与中央政府。

当时,岳飞顶着汉奸杜充的嫡系遗留队伍的帽子,并不能让中央这些领导们完全放心。

正是张俊力排众议,力主“岳飞可用”。岳飞才成为赵构的培养对象,成为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以后起之秀进入了帅字行列。与戚方、郦琼、王德、岳超之辈拉开了距离,甚至跑到了老上级王彦的前头。

都是因为张大帅这个贵人给说话提携的缘故啊!没有张大帅,哪来岳大帅?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27 12:41:58 +0800 CST  
张俊实际是岳飞等人的干爹

熟悉五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李克用十三太保”的故事。即,李克用收了十三个干儿子,当然都是选那些能征惯战,跟自己有感情的。这样,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效果非常好。

北宋开国太祖赵匡胤,也有与柴荣,郑子明结义的说法。

旧时的军人,结义行为非常普遍。

影响非常大的小说《岳飞传》里,有岳飞与王贵,汤怀,张显,牛皋等结义的描写。

然而,真实的历史中,岳飞并未与王贵,牛皋这些人结义。

反而是与张俊集团有着紧密的结义行为。

岳飞 (1103~1142) 称呼杨沂中 (1102~1166) 为“十哥”,杨沂中比岳飞大一岁。杨沂中属马,岳飞属羊。可见,岳飞与杨沂中有着确定的结义行为。

而实际上,当时人们还有张俊集团“大儿杨沂中,小儿田师中”的说法。可见田师中年龄与岳飞等比,又要小些。他们一起对张俊以父事之,把张俊看成他们的干爹,自己则相当于张俊的十三太保。

杨沂中,田师中追随张俊较早,均武艺高强,受张俊喜欢,属于张俊的嫡系。我们前面提到张俊曾在 文官刘韐领导下,随大帅种师中救太原。岳飞也在该部当效用士(临时兵)。但很遗憾,这期间,他们并没有平等交往的交集。

赵构称帝时(1127),张俊在南京(今商丘)整编队伍,岳飞被除名, 杨沂中,田师中则什么麻烦没有。即大元帅府期间,岳飞与 杨沂中,田师中仍然没有交集。

岳飞真正跟杨沂中有交集,也就是绍兴元年(1131)在张俊的领导下,扑灭李成的建国称帝美梦期间,在江西,湖北有一系列战斗配合。 当时岳飞的地位,已经与 杨沂中,田师中等平起平坐了,所以也才有了结义的可能。此年,杨沂中30岁,岳飞29岁。 玉隆观战斗中,杨沂中甚至救了岳飞的命,否则岳飞极有可能被李成部将马进消灭。战斗友谊,就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升华起来的。

绍兴元年(1131)九十月间,已经甚得张俊欢心的岳飞被张俊留在江西洪州,开始向帅级发展。
绍兴二年(1132年)春,杨沂中被皇帝赵构从张俊军中抽调,成为宿卫部队的统帅。

等于这两人,都是朝廷将其从张俊身边调出培植。既是给了张俊面子,又起到分解张俊势力的作用。中央文官系统也是用心良苦。

岳飞,从汉奸杜充的嫡系遗留部队,到获得张俊这支赵构大元帅府根正苗红的嫡系部队将领的承认,殊为不易。

除了自己在镇压李成部队的战场上殊死作战外,小心钻营,小心侍奉张俊,与其他部将搞好关系,是一条必由之路。无疑,与杨沂中,田师中等结为兄弟,集体拜张俊为义父(干爹)有其现实需要。

但公开叫张俊“爹”并进入史册的,只有田师中一人。这是因为张俊把已故亲子的寡妻,再嫁与田师中。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张俊没把田师中当成亲子,是不会这么做的。毕竟,张大帅家白养活一个女人,不算什么太大的经济负担。

岳飞一直以干爹之礼对待张俊,折腰事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绍兴七年。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30 16:39:07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0-31 01:57:56 +0800 CST  
绍兴七年,岳飞的一时膨胀任性,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淮西兵变

到绍兴七年,岳飞为何一反常态,不再待张俊以干爹之礼了呢?

膨胀和误会!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至平江府觐见高宗,一番“讨要军粮”的“良马论”让高宗非常欣喜,认为岳飞的文化水平和见识提高不少,对岳飞也增加了几分青睐。

此时赵鼎失势,抗战极左派张浚掌了相权,力主处理抗战不力的淮西大帅刘光世。 刘光世见势不妙,请求辞职,其5万多淮西大军暂由部将王德、郦琼指挥。

三月,岳飞率马军护送宋高宗从平江府启程前往建康府,路过丹阳韩世忠防区,韩世忠带来背嵬军一同护送。

在建康,岳飞向皇帝抛出了和幕僚们商议策划的大战略,即三年内完成北伐,收复两河,要求要人要粮,紧扣“能吃的良马论”。赵构一听,大喜过望,头脑一热,有意将刘光世军与之。并下达了圣旨。

若果然实行,岳飞将获得小朝廷几乎一半的驻屯大军兵力。特别是同乡郦琼过来后,有助于形成有别于关西军人的“相州系势力”。岳飞可由向关西军人的投靠变为自立。

但赵构的圣旨发出后,遭到抗战极左派宰相张浚,以及谈和喘息派秦桧等人的共同质疑,毕竟都是文人思想,均及时提醒赵构不能把过多的兵权赋予武人。黄袍加身,前车之鉴。

赵构随即冷静下来,迟疑后变卦,收回了成命。但派出宰相张浚前往安抚岳飞。

岳珂《行实编年绍兴七年》记录了这么一段对话:

张浚来访:王德之为将,淮西军之所服也。浚欲以为都统制,而命吕祉为都督府参谋领之,如何?

岳飞:淮西一军多叛亡盗贼,变乱反掌间耳。王德与郦琼故等夷,素不相下,一旦偃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虽通才,然书生不习军旅,不足以服其众。必择诸大将之可任者付之。然后可定。不然,此曹未可测也。

张:张宣抚如何?岳:张宣抚宿将,飞之旧帅也。然其为人暴而寡谋,且郦琼之素所不服,或未能安反侧。

张:然则杨沂中耳?岳:沂中视德等而,岂能御此军哉?

张:浚固知非太尉不可也!岳: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然岂以得兵为计耶!

张浚和岳飞的对话,极为私密,只有两人在场,属于最高军事机密,当时连岳珂的父亲都是属于小学二年级的年龄。因此我们高度怀疑,这是岳珂根据自己认为的历史臆想编造的。

岳珂文中对旧帅张俊(实为岳飞干爹), 殿帅杨沂中(实为岳飞义兄)极不尊重。称干爹张俊“暴而寡谋”, 义兄杨沂中与王德水平一样,均有勇无谋。不经意,反露出了破绽。

朝廷最后执行的,其实就是第一方案,刘光世部队直属都督府,即由宰相张浚管辖, 吕祉入军监控。这事,张浚掌握本兵,直接居高临下通知岳飞即可,根本用不着这么罗嗦。

果然,岳飞到嘴的鸭子飞了,大怒,四月撂挑子上了庐山,长达3个多月之久。湖北方面军是人心浮动。这其实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膨胀行为!故意给朝廷难堪!

与此同时,张俊、杨沂中、吴锡受委派,率军向郦琼大军靠拢,似有武力接管该军的架势。

八月初,郦琼惊恐中,率4万余兵,10余万人北投伪齐。

张俊等率军追赶到泗州,不及而还。终于酿成赵构等追悔莫及,反思数载的“淮西兵变”!

某种程度上,岳飞上庐山的任性,打乱了都督张浚的部署,对郦琼也是轻重难以拿捏,失去果断力,造成整个长江中游,从鄂至皖, 四月到七月军事力量全线瘫痪。

岳飞的任性上山行为,传到同乡郦琼耳中,更增加了其惶惶不可终日的危机感。而郦琼的八月叛逃,让“正好”下山的岳飞寄予深深的惋惜和同情。

淮西兵变,这两个相州人(岳飞、郦琼)其实是关键人物。

而张俊、杨沂中在这场事变中,明显是执行中央命令,有武力接管郦琼军的意图。与岳飞的期望相反。

可以说,这是这帮结义父子间的深深裂痕。

此时岳飞和张俊的关系,虽然不像岳珂描述的那样水火不相容,但裂隙毕竟是有了!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01 23:59:30 +0800 CST  
辛酉军改期间,汪伯彦去世了


辛酉军改期间,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二十九日,汪伯彦去世了,享年73岁。临死前的身份是检校少傅, 保信军节度使,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官位不低。

这个事发生在三大帅晋见皇帝,军改方案已经宣布,三大枢密使已经走马上任,但张俊、岳飞尚未动身到楚州措置韩家军之前。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 崇宁二年 (1103年)进士,被后人归结为南宋初年的奸相,被定为投降派的早期代表。我们今天客观评价,这种定论,显然有失公允。

汪伯彦,对辛酉军改时期,朝中至少三大人物,都具有人生的重要意义,即改变其人生关头的关键人物。

第一个,是秦桧。

秦桧是汪伯彦的学生,汪伯彦大秦桧21岁。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也算是书香门第出身,原籍江苏常州,移籍江宁(今南京),但本人实际出生于湖北黄州(今黄冈)的长江船中,属于其父秦敏学赴任县官而旅途生产。而湖北黄州一带后来成了岳飞后裔集中地,也是大批量出生,极富戏剧性。
政和五年(1115年),25岁的秦桧进士及第。科举之前,正是拜在汪伯彦门下受教,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比汪老师还厉害。

秦桧进士以后,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先后任过密州教授(今山东诸城),太学学正(相当于北京大学校长),管理太学生3800多人。如闹学潮的太学生陈东等人,都是秦校长的学生。靖康元年(1126),风云突变,37岁的秦教授离开奋战10余年的教育战线,被调到了御史中丞(监察系统长官)的位置。即在北宋最后一年,秦教授就是朝中的部级大官了。

秦桧不但从老师身上继承了儒家标准教育所包含的理想主义,如靖康之变中秦桧上书反对割地的激越情绪。更重要的是,秦桧从老师身上,继承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可见,秦桧并非是汪伯彦名义上的门生,而是继承思想衣钵者。


第二个,是岳飞。

靖康巨变时,58岁的汪伯彦,恰好是岳飞家乡相州的父母官。

岳飞当时是个文化程度不高,但颇有些武勇的已婚青年农民。

汪伯彦对于岳飞,就像现在河南省安阳市的市长,之对于汤阴县的一个不安于种地,老是想出外捞世界的青年农民工。

岳飞之前两次投军,加入文官刘韐部下,任效用士,即临时兵。最后都被打回到汤阴县的农田里重新务农。

而靖康元年冬,岳飞报名参加汪伯彦组建,由刘浩主管的相州地方部队。从此才正式投入军旅生涯,再也没当农民了。

汪伯彦曾经上奏给皇帝《河北边防十策》,任命军事专家刘浩,组建相州地方部队,招募像岳飞这样的热血青年,都是抗战的具体表现。

后世文人,随随便便给汪伯彦加上一个投降派、主和派的头衔,确实有失公允。


第三个,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靖康巨变时,赵构只有19岁。一个今天来看,顶多是个还在念大二的学生。可是,国家的命运已经压到了他的肩上。

当他奉命出使大金,路过磁州(今河北磁县)的时候,磁州州长宗泽,之前向中央汇报过的打造战车,招募军队15000人的事,一件也没有落实。 反倒兴致勃勃,正在磁州境内大搞封建迷信。

崔府君,名崔珏,隋唐易代间的滏阳(磁州)县令,乱世间保护了大家安全,有恩于人民,死后葬于当地,被尊称为神。传说,唐太宗做梦入阴间,碰到此人已在阴间当了判官,开后门把李世民放了回来,故而名声大噪。宋徽宗时,迷信道教,封其为“护国显应昭惠王”,民间就此尊称“应王”。据说颇灵!

宗泽他们把崔府君神庙中的泥马,抬出来招摇过市,乞求上天:金兵不要从磁州路过。

随行赵构的刑部尚书王云(山西泽州人)质疑了一下,就被宗泽暗中鼓动的磁州人造谣为金国奸细。将其从赵构身边拖出来,群殴而死,血溅当场。场面之失控,让青涩的赵构惊心动魄。

磁州人后来又造谣“泥马渡康王”的传说,生怕崔府君(磁州人尊称为应王)的神话不灵。后人以为所过是黄河或者长江,其实不过是磁州境内的一条趟水就能过的小河。

后世声名赫赫的抗战派宗泽,其实就是这般废物点心。

关键时刻,是汪伯彦迅速反应,派出刘浩率领岳飞等相州地方部队,北赴磁州,把赵构接回相州安置。并协助赵构组织起大元帅府,这是南宋政权的原始班底。

起兵勤王以后,又是汪伯彦与宗泽等左倾盲动主义者做斗争, 客观认识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中央禁军尚且落败,何况相州等临时组建的地方厢军。汪伯彦力主赵构核心的绝对安全。 并把大军分成几个方向,等待各地勤王军汇集。

宗泽是个文人,性格有点一根筋,实际也不懂军事,率领大元帅府派给的大军与金军小股在南华县一战,结果全军覆没,磁州部队2000人是一哄而散。吹牛大王宗泽,此时也不为国捐躯了,也不乞求崔府君大仙了,灰溜溜的换上士兵衣服,逃命去也。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左倾盲动主义,左倾路线一时盛行,毛泽东等实践派被排除出领导体系,红军根据地受害极深,最后不得不万里长征,以避开敌人的追击。

可以说,宗泽就是靖康前后一个比较典型的宋代左倾盲动主义者。

可见,汪伯彦有缔造南宋政权,拥立赵构之功。
但赵构称帝后,在金兵每年的冬季攻势下,难以抵挡,被迫也走了一个属于他们的长征。等于把战端从黄河流域向南带到了江淮流域, 汪伯彦等在南方人民的强烈不满下,离开权力中枢。后虽几起几落,也是等于养老而已。

汪伯彦去世于饶州(今江西鄱阳县)。

汪伯彦去世的消息报到临安后,“上悼之,后九日,降制除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讣闻,赠少师,赐其家田十顷(1000亩),银帛千匹,两官给葬事,又官其亲属二人于饶州。”后谥忠定。

汪伯彦的谥号是忠定,忠诚而坚定,赵构对汪伯彦的评价,与后世文人截然不同。至于宗泽,其谥号是忠简,忠诚但头脑简单。

皇上亲自为汪伯彦举行追悼会,三大枢密使(张俊,韩世忠,岳飞),怎能不列席。岳飞怎能不装模作样悼念下当年的父母官,老首长。

秦桧这个继承衣钵的学生,如何不哭得稀里哗啦!


汪伯彦去世,虽是辛酉军改中不引人注目的细节和插曲,但实际涉及到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的赵构,如何评价手下的重臣了。何为忠奸?有着他自己的尺度。

不是在看你吹了多牛的“直捣黄龙”,“活捉金兀术”的口号,制定了多么宏伟的“北伐中原”的规划,而是你真正干了些什么?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08 16:44:04 +0800 CST  
辛酉军改中的刘光世

刘光世 (1089—1142) ,先祖为党项羌族人,非汉族,本人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出名比其他三将韩世忠、张俊,以及小字辈的岳飞都要早。

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能打的大帅老爸刘延庆 (1068—1127) ,那属于标准的将二代,这是韩世忠张俊等草根望尘莫及的。不过,刘光世并非高衙内,自己也功夫了得,跟着老爸打同胞西夏人,打江南摩教方腊武装都是胜利的,唯独后来对于辽金不在行,屡战屡败,甚至不战则退。

靖康之变中,刘延庆大帅守汴梁,因为部队不敌金兵,溃退中骑马跑得慢了点,就被一名名不见经传的金军骑兵追上,劈于马下。像三国演义中,关羽一刀斩了老蔡阳的头。

刘延庆大帅死时虚岁60,死得虽然狼狈了点,但是总算是为国捐躯,值得尊重。他也算是靖康之变中,继种师中殉国后的第二位大帅。

父亲殉国之年,刘光世虚岁39,也已经是高级军官,当时正在西夏边境戍边。杀父之仇,决不亚于岳飞被莫名其妙的夺妻之恨。

刘光世,从西夏边境率军3000勤王赶至中原,北宋已亡,南宋建立,已经改元为建炎元年。 此时,陕西将官王德(王夜叉)已经隶属刘光世部,是其帐下猛将。八月,刘光世讨平山东李昱,升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新政权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其后,中央南迁,刘光世戍守江淮要冲。建炎三年,刘光世参与平定苗刘兵变。建炎四年二月,收降郦琼等民军首领,实力大增。

绍兴年间,刘军一直在淮西附近游动,与伪齐相抗。刘军有旧军队的一切恶习气,吃空饷,沉于酒色等,部队成员来源复杂。对于张浚等抗战派的收复中原、两河的说教,既非其所能,也无斗志,唯唯而已。

对牛弹琴无效后的张浚大怒,力主罢免刘光世的兵权。

刘光世在罢兵权这一点上,十分顺从于朝廷,表现懦弱。下位后,与王德,郦琼等部将并不暗中联系,也没有后来辛酉军改中岳飞那种对于被收回兵权难以压抑的不满情绪流露。

也正因如此,淮西兵变,部将郦琼等4万多兵出走,集体叛国。这么大的事情,此时虚岁49的刘光世毫无责任,甚至连“连带责任”也没有被追究。

刘光世,出身将门,自己又受封三镇节度使,可谓贵矣,但始终不曾膨胀,这是与绍兴七年高度膨胀的岳飞,有着很大区别。

分析其原因,还是与其少数民族出身的卑微感有关。

与部下平易近人,所以能网罗住这帮复杂的部队成分。但刘光世缺乏韩世忠,岳飞那种在本部队中生杀予夺的跋扈,也是其难以锤炼铁军,承担军事攻击重任的原因。

绍兴十年,金军败盟之后,军事局面复杂。皇帝赵构再次启用赋闲三年的刘光世,任命其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显然是想利用其对郦琼等先投伪齐后又无奈投金的旧部产生感召和影响,诱其悔罪归国。

于是,刘光世为组建初始核心部队,写信给淮西兵变幸存的旧部王德,以10余年的感情召唤之。此时已处于张俊大帅手下的王德坚决拒绝归队,可能是看透刘光世的心理懦弱,或者流连张俊所部的待遇(张俊所部,回易搞得不错),令刘光世十分失望痛心。

没办法,朝廷只得划拨李显忠、李贵、步谅等将领所属数千人归于刘光世。刘大帅此时虽然位高,头衔有太保、 雍国公、 三京等路招抚处置使,但终难恢复当年兵马气象。在救援顺昌之战,配合柘皋之战中,均无甚建树。

刘光世,于是提议中央,填充岳飞军与张俊军的结合部,将舒州,蕲州等五州单独划出,重新建立刘光世自己的防区。结果石沉大海,原来是被老司法专家万俟卨以唐藩镇割据的教训给否了。

绍兴十一年四月,皇帝赵构,秦桧,王次翁等辛酉军改核心领导小组,过分瞩目于张俊、韩世忠、岳飞等三大帅的人马和兵权。把刘光世这点重新组建,十分单薄,且本来也是朝廷划拨过去的人马,靠后考虑。

绍兴十一年六月,也就是张俊、岳飞巡视楚州、镇江期间,刘光世也被召回临安。以健康为理由,撤去了兵权,授为万寿观使。 刘光世此时有病,倒是真的,因为他病逝于次年。

刘光世此时被罢去那点可怜的兵权,应该是更没什么想不通的了,反卸去一个任务和包袱。

皇帝赵构表现出关爱病中功臣的态度,对大臣说:“光世勋臣,朕未尝忘。闻其疾中无聊,昨日以玩好物数种赐之,光世大喜,秉烛夜观,几至四更。朕于宫中凡玩好之物,未尝经目,止须赐勋旧贤劳耳。”

赵构对秦桧、王次翁等说,我这个人,不喜欢珍珠玛瑙美玉翡翠等工艺品,看都懒得看,唯一的用处是赐给功臣,让他们高兴。昨天赐给病中的刘光世几件,他是秉烛夜观,一直到四更啊。

刘光世畅览工艺品到四更,赵构居然知道,可见有其眼线。谁说,只有明朝的朱元璋才懂得建立特务组织?

但刘光世这种配合态度,无疑让赵构极为放心。调转枪口,预防和对付辛酉军改中真正的刺头,才是其操心和紧张的大事。

刘光世,此后定居浙江永嘉,即温州一带养老。次年(绍兴十二年)九月,绍兴和议执行,韦后还朝,刘光世抱病来贺,结果十一月十三日病故于临安,估计是癌症之类,享年54虚岁,从今天眼光来看,还并不太老。从时间上看,他应该知道岳飞案的前前后后,以及岳飞所遭遇的下场!

200年后,元末明初,曾辅佐朱元璋的浙江青田刘基刘伯温,正是刘光世后裔。

只是后世读者往往不知,刘伯温原是羌族!这,也算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一个案例。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13 23:11:25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14 12:03:32 +0800 CST  
发布不出去怎么回事?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18 13:08:57 +0800 CST  
最大限制272字,怎么回事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18 13:13:43 +0800 CST  
辛酉军改中的八字军

南宋初年,抗金最坚决,战斗力最强,真正有能力给金军主力以迎头一棒,取得无争议胜利,但又颠沛流离,命运多劫的军队,非八字军莫属!

八字军的创始人是山西高平人王彦。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在新任皇帝赵构和大臣黄潜善等人的催促甚至是逼迫下,原定在开封组建的河东军(傅亮负责组建,负责收复河东)和河北军(张所负责组建,负责收复河北)不得已合并,傅亮被撤职,宰相李纲被迫下野,部队由张所暂督。

在准备严重不足,仅7000人的情况下,该部队被命令火速渡过黄河,收复两河(河东,河北)。

合并后的部队,以原河东军(即山西军)为主流。 原河北军由于张所组军工作效率低下,出发时仍只有数百人,人才凋零,这也是岳飞由普通士兵被张所在两个月内紧急提干的原因。

部队领导人,即统制官,被确定为山西人王彦。张翼,白安民,岳飞等11人作为部将。

初期,部队攻下新乡,但迅速遭到围困相州金军的大规模反攻,所部溃不成军,分散突围。王彦仅率数十人,在夜幕掩护下,向西到达太行山上。天明收罗兵马,只聚集起700余人。为表明心迹,人人刺面:“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就是八字军的由来。

突围后的岳飞,则率原河北系人马,并不积极向主帅靠拢,而是与王彦分道扬镳,在辉县林州一带山区游荡。当时, 其家乡相州被围困,汤阴被占领,岳飞距离家乡虽近在咫尺,却根本无能力接近。

王彦入太行山后,即进入山西境内,离自己故乡上党高平不远,因熟悉民情,又有人脉积淀,遂振臂一呼,数月间扩军至10万,声势大振! 并汾相卫怀泽,俱听号令,统一军粮供给。此时,岳飞部断粮,战斗也不理想,不得已求见王彦,给条生路。

王彦部下有人劝其杀掉岳飞,以严肃军纪。王彦心地善良,也是出于大义,为了尽量保存抗金武装,未杀,仍予以收留。

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王彦正式升任两河制置使,此时拥兵10余万,正雄心勃勃,试图收复省会太原。 考虑到岳飞与八字军诸将关系不洽,命其去山西荣河县把守关隘。

谁知,岳飞军在向西去山西荣河的半路上,碰到金军,只得落荒而逃,放弃执行王彦命令,而是渡河南下到了洛阳地区。从此彻底脱离王彦的指挥!

不料,王彦这边也是情况突变。大宋军事草包~东京留守宗泽命令其马上率精锐回防开封,王彦只得放弃会攻太原的计划,率领1万余人赶到汴梁,军队被安排在黄河滑州沿岸。王彦本人在被宗泽戴了一通语言高帽后,被解除兵权,令其率几个亲兵到扬州迎回圣驾。

王彦赶到扬州,也是言辞恳切,大谈两河父老如何。不料汪伯彦,黄潜善一听是宗泽派来,给王彦泼了一瓢冷水。

王彦无奈,又无法回汴梁,只得住在真州养病。 所部八字军为范琼所领。

不久,随着金兵南下, 扬州中央政府再次南迁,王彦孤身一人流落到了浙江。

建炎三年(1129) 苗刘兵变时,苗刘政府认为王彦是个人才,要授予王彦官职,王彦装疯辞免,保全了臣节。

苗刘兵变平息后,川陕方向紧张,金军西路大将完颜娄室主力占领潼关, 并试图占领全陕。

建炎四年(1130年), 抗战派知枢密院事张浚,率领刘锡、赵哲、王彦等往川陕。八字军归建王彦。因张浚不太懂军事,又不听王彦的忠言,遂有富平之战的失败。

绍兴元年(1131年),吴玠等获得大散关和尚原之战胜利。

王彦后被授予金均房州安抚使。驻扎金州,今陕西安康。

在这一带,王彦八字军先后与巨寇李忠,桑仲(原种师道部下,投过杜充), 杨进馀党,以及投降刘豫的董先(后投岳飞)作战,屡战屡胜,守护着叛军试图通往四川的大门。

绍兴三年(1133年),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金兵入侵川、陕间。张浚召令王彦、吴玠、刘子羽等将于兴元(今陕西汉中)会战御敌。 吴玠、王彦俱失利,丢失金州,退往四川达州。不久,还军收复。

绍兴四年(1134年)二、三月间,吴玠、吴璘大胜金兀术10万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凤县西南)。五月,岳飞第一次北伐,从伪齐军李成、孔彦舟手中,收复襄汉六郡(襄阳、唐、邓、随、郢州、信阳军),八月,岳飞被封节度使建节。

而王彦,尽管率八字军窝在陕南,鄂西北战场艰苦奋战了5年,但未能为自己升官发财带来什么大的助益,也没有沾染吃空饷的恶习。

绍兴五年夏, 已经是右相的张浚都督岳飞平洞庭湖杨么,初期不甚顺利,于是调王彦八字军南下, 下一步准备配合岳飞剿灭杨么。 八字军抵达时,岳飞在洞庭湖平杨么已成功。

八字军遂留今荆州、宜昌一带。 王彦被任命为知荆南(荆州),兼充峡州(今宜昌)、荆门、公安军安抚使。

当时的荆州宜昌一带,原本由解潜军驻扎,解潜军经宰相赵鼎(曾担任过解潜幕僚 )提议调往中央行在后,带走很多物资,当地经济凋敝,八字军不得不艰苦创业,从四川购买耕牛,准备发展生产。

于是,绍兴五年(1135年) 冬,今湖北境内形成上游荆州宜昌为王彦八字军,下游武汉鄂东为岳飞军的局面。

当时皇帝赵构一门心思扶植岳飞为方面大帅,绍兴六年 (1136年) 三月,任命岳飞为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而王彦曾经领导过岳飞,岳飞在湖北主持全局工作,显然放不开手脚。于是,决定将王彦调走。 实际采取了“尊岳抑王”的方式。

绍兴六年(1136年)六月,未及等到王彦部队庄稼秋收,王彦接命令率八字军沿江而下,赶赴行在,晋见皇帝。路过武昌时,岳飞曾准备率幕僚及部将在江边迎接一下,略备薄酒,也算是多年未见,联络改善下情谊。

谁知,王彦在船中识破朝廷用意,迁怒于岳飞,再加上当年在太行山与岳飞的隔阂,又不耻于岳飞先后低三下四投靠杜充、张俊的职场钻营,当然也可能有一点对岳飞升官建节速度的嫉妒和不满,王彦路过武昌,飘然而去,对岳飞的迎接信号未予理睬,弄得江边准备了半天的岳飞岳大帅,在部将面前很没面子。

八字军到行在平江府(今苏州)后,王彦被授职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王彦八字军与侍卫马军司解潜军发生矛盾,两军在平江府(今苏州)行宫门前, 打起了群架,影响极为恶劣,王彦被迫自请辞官,解潜也被宰相张浚解除军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王彦八字军遂与解潜军合并,统一由侍卫马军司副主管刘锜领导。

从此,王彦被解除军职,再次脱离八字军。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18 13:26:12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18 21:54:31 +0800 CST  
辛酉军改中的八字军(续)


刘锜是原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文武全才,号称儒将,很有军事能力,是皇帝赵构亲自下令从川陕前线调回的军事奇才,王彦得知是刘锜来接替主管八字军,还是非常高兴和放心。

王彦(1089-1139) ,刘锜(1098-1162),此二人相差9岁。 岳飞(1103-1142),与王彦相差14岁。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皇帝赵构亲自出面抚慰王彦,解释了为何不把其往军事统帅节度使方向培养的原因,恭维其更善于行政事务。并安排以洪州观察使,知邵州(今湖南邵阳),从此干起了文官干的活。

绍兴七年,正是岳飞全面膨胀之时。

绍兴九年 (1139年)十月朝廷调王彦改知鼎州(今湖南常德),本要出发。孰料十九日,王彦突然病逝于湖南邵州任上,时年五十。

王彦从小酷爱军事,熟读兵书战策,且有两次入侵西夏作战的军事经验,太行鏖兵后,本形势一片大好。但不幸先后受制于两个军事外行宗泽、张浚,自己又不善钻营职场,向朝廷要钱要粮,也没有稳定地盘,所以当时八字军地位不高,王彦自己也终未能圆了当时武人最痴迷的节度使建节梦!

绍兴十年(1140年)春, 刘锜率八字军赶赴和谈回来的汴梁驻防,孰知金国发生政变,撕毁和议,侵占河南。

五月,正好走到顺昌府(今安徽阜阳)的八字军,以2万兵给金兀术率领的10万金军主力迎头一棒,取得“顺昌之战”胜利,迫使其改变攻势,退往开封。

此战,为八字军自太行建军以来,打得最令人信服,且最具战略意义的一个胜仗。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淮西之战打响,八字军配合杨沂中,张俊王德部,取得 柘皋之战的胜利。

在淮西之战后期, 金军在濠州屠城,杨沂中军3万人携柘皋之战胜利的余勇, 突出最北,试图北上救援,并收复濠州,不料遭遇金军重兵设伏,处于绝对兵力劣势,急忙向后方张俊、岳飞、刘锜求援。

到底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张俊迅急派遣部将王德、高举、刘宝、田师中逆旅往救杨沂中,并实际产生作用,将沂中救出。但杨沂中3万御林军几被全歼。

连淮西之战中在舒州一直表现迟缓消极的岳飞,也突然“神勇”起来,急忙派出部将携带干粮,急行军赶至定远,不及而还。
(当然这种说法,仅见岳飞之孙岳珂,未必真实)。

但刘锜八字军,在救援杨沂中一事上,表现迟钝而无为。难怪死里逃生的杨沂中对刘锜意见一大堆。

岳飞如果真遣将至定远,尽管未产生实际作用, 杨沂中、张俊会有一定心理满足感。这是二人不攻击岳飞,而只攻击刘锜的可能原因。

如果岳飞并未至定远,只是仅在庐州(今合肥)晃了一下,那么之所以杨沂中、张俊二人不攻击岳飞,而只攻击刘锜,那就是张俊、 杨沂中、岳飞 三人父子情谊和面子,并未完全破裂的表现。

军改期间,史载岳飞曾为刘锜说好话,建议且留掌兵。毫无疑问,这并不是岳飞面子大,而是符合了皇帝赵构对军事奇才刘锜的信任和判断。

不久,刘锜被朝廷委任知荆南府(今荆州宜昌一带),再次率领八字军回到王彦时代所在的地盘。这支颠沛流离的部队,方才有了一片定所。

刘锜知荆南府一直到绍兴十七年(1147年),成为辛酉军改中唯一没有受大的冲击,仍然直接领有部队的主帅!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11-19 10:27:39 +0800 CST  

楼主:桑干学派

字数:95273

发表时间:2016-09-11 07: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3 09:40:18 +0800 CST

评论数:36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