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的前奏曲——三国》

212
1.5猇亭之战(3)(图:猇亭之战吴军反攻作战经过图)
公元221年8月10日,刚刚回到魏国没多长时间的于禁便郁郁而终,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于禁带着三万精锐投降关羽以后,他上等大将的威名便被一朝丧尽,不仅关羽和其手下瞧不起他,甚至连孙权的那些文臣和武将都对他呵斥不断,像对待一条狗一样来对待于禁。
于禁因此整日抑郁,逐渐花白了头发。直到回到洛阳之时,于禁已经是满头白发。
那天,于禁当着所有臣子的面跪在曹丕面前痛哭流涕,并请求曹丕能给自己应有的惩罚。
可曹丕呢?并没有惩罚于禁,他就好像古代的圣贤之君那样轻轻的扶起了于禁,并以荀林父和孟明视的典故来安慰于禁。
当时,于禁被感动的无以复加,发誓要重新回到战场为大魏效力,找回自己身为将领的尊严。
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表象而已。
次日,曹丕命于禁为安远将军,并允许于禁前往曹操的墓地去祭奠。可曹丕却命人提前将一幅画挂在了陵园的屋子里。
结果,当于禁见到那副画以后一口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并当即晕死了过去(不久后病死)。
那么那幅画上画了什么呢?
关键句有三,关羽得胜蔑视于禁;
庞德忠勇怒视于禁;
于禁卑躬下跪求饶;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言:“于禁率兵数万,兵败而不能战死疆场,为求生而降敌,后来又回到本土,文皇帝可以贬,可以杀,但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羞辱将军呢?如此做法根本不像一个君王。”
好了,不管曹丕做得对还是不对我们都不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了,还是继续下一个话题吧。
同月19日,魏文帝曹丕遣太常刑贞为使往江东,意图封孙权为王,使孙权对自己感恩戴德。
可就在刑贞即将出发之时,刘晔却再次找到了曹丕并直谏道:“陛下绝不可以封孙权为王!先皇帝征伐天下,使得大魏拥有全国十分之八的土地,其威德震动海内,陛下接受汉朝皇帝的禅让,成为了真正的皇帝,威德符合天地的愿望,声名远播四海!那孙权虽有雄才大略,但只不过是汉朝的骠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可谓官品低微,权势卑下,其属民都因此而畏惧我大魏,所以孙权很难强迫他们合谋共事。如今,我们不得已接受了他的归降,进封他一个将军就可以了,但绝不能一下就封他为王。要知道,王和皇帝相比就只差了一级而已,所使用的礼乐、服饰、车马等级也是间杂互用。所以一旦升孙权为王,江东便将被拧成一股绳,江东的那些豪族、士人便不能再违背孙权的命令。这便等同于给猛虎加上双翼,祸患无穷。所以还请陛下三思,不要去做错的事情。”
听听,听听,说得多有道理,我要是曹丕我都得把刘晔当爹供着,可曹丕呢?还是没有听从,毅然决然遣使往江东封孙权为吴王去了。
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成矣!
本年10月,魏国收成极差,粮食的价钱被炒到了相当的高度,曹丕乃罢五铢钱,以粮食和丝绢代之。
12月,曹丕巡视东方,并修建凌云台,将整个魏国设五国都(主都洛阳,至于长安、谯、许昌、邺皆为陪都)。
公元222年正月,魏文帝曹丕在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基础上再添一条,那就是天下选拔人才从此不看年龄,只要是真正有才学的,不管你是七八岁小娃还是七八十岁老翁都可以任用(前提是老翁愿意再任官职)。
同月,蜀汉骠骑将军马超患病去世,临死以前曾上言刘备道:“我家中两百余口皆为曹操所杀,种已经绝了,只有堂弟马岱是我们这一脉唯一的血脉了,所以还请陛下能够善待他,其他的,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就这样,马超去世,死时47岁。
2月,西域诸城邦国中的鄯善、龟兹、于阗各遣使者往魏国上供,请求西域能和中原复通关系,曹丕从之。
5月,曹丕下令将荆、扬二州长江以南的地方均划为荆州,长江以北则为郢州。
6月,夷陵方向。此时的刘备已经和陆逊对峙整整一年之久了。在这一年中,刘备曾数次采引蛇出洞之法来引诱陆逊出击,可每一次都被陆逊看破,没有一次能够成功。所以刘备只能坐等夷道城被攻陷时再对陆逊采总攻之策。
直到本月中下旬,见蜀军已经越来越疲惫,陆逊知道,反攻的时机到了。
于是,他召集全军将士,准备对最外层的一个营垒发动攻势。可陆逊手下的那些将领却劝谏道:“发动进攻应该在敌军立足未稳之时,可如今蜀军已经深入我国五六百里,和我们对峙了将近一年,如今他们已经尽占险要之地布防屯营,这根本不是我们能够攻下的,还请大都督三思。”
讲真,说这话的时候这名将领的态度是不怎么恭敬的,因为他一直对陆逊有所不满。可陆逊并不在意,反倒微笑着和其道:“你说错了,刘备行军打仗一辈子,不仅战阵经验丰富,还极为狡猾。所以对待这种行家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蜀军刚集结的时候,刘备顾虑周全,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向其发动进攻。如今,蜀军已经和我们对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但却始终找不到攻略我们的漏洞,所以将士必定疲惫,此正是天赐良机,切不可失也!”
将领:“……”。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12-31 08:43:59 +0800 CST  
@仙鹤湖1975 2020-01-01 01:17:02
@鸟山居士 :刘备与孙权这次战争,有的说夷陵之战,有的说猇亭之战,哪个叫法更合适?两个地名是同一个地方吗?如果不是同一地,那都是哪里?请指教。
-----------------------------
说这场战役应该叫夷陵之战是因为夷陵是陆逊主力大军囤积之地,而刘备围困夷陵的时间又近一年,所以如果从时间方面来讲,这场战役应该叫夷陵之战。
说这场战役应该叫猇亭之战是因为猇亭是刘备主力大军囤积之地,而陆逊的反攻点,刘备的战败点就在猇亭,所以从决定胜败的方面来看,这场战役应该叫猇亭之战。
综合以上两点,我更倾向于后者,所以定题目为猇亭之战。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1 10:14:20 +0800 CST  
213
1.6猇亭之战(4)
公元222年6月下旬,陆逊集结军队对刘备最前线营垒发动了突然袭击,可蜀军虽然和吴军对峙了近一年,但依然十分警戒,根本不像是陆逊说得那样疲惫。
所以,陆逊本次进攻被蜀军成功的挡了回去。
撤回大营以后,陆逊的将军们都气愤的和陆逊道:“我们之前就说过了,现在的刘备已经无法攻击,可大都督依然硬要进攻,如今好了吧,白白损兵折将而已!”
这些将领说话非常的冲,简直就是逼问陆逊,可陆逊搭理都没搭理他们,反倒是满脸喜色,并猖狂大笑道:“我已经找到攻破刘备的办法了。”
不等众将发问,陆逊直接道:“来人!”
传令长:“在!”
陆逊:“现在就给本督传令各个驻防地的将军们,明日入夜,旦见前线火起,便给我发动所有力量进攻!”
传令长:“诺!”
众人:“大都督你这又是搞的什么?”
陆逊转身微笑和众人道:“明日本督必破刘备,你们等着瞧吧!”
公元222年6月末拂晓,天色刚刚微亮,数百身着黑衣,手拿茅草的士兵不知怎地,突然就钻进了蜀军最前线的那座“防备森严”的营垒。
进入营垒以后,这些黑衣吴兵以极为熟练的手法杀掉了巡逻兵,便即放火烧营。
一时之间,大火漫天,整个营垒中遍布着恐慌的嘶吼声。
见计谋已成,陆逊大喜,立即命整个夷陵的战鼓齐声擂动。
咚咚咚,伴随着战鼓的暴响之声,夷陵大营全军出击,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向前方营垒猛攻而去!
而此时的蜀军前线营垒已经乱作一团,每个人都在争相穿衣、灭火,哪里还有半点儿抵抗的能力?再加上吴军攻势着实凶猛,所以连一个时辰不到,蜀军最前线的营垒便被吴军所破,蜀军前锋将军更是被东吴虎威将军朱然所斩。
此时,前线营垒之中,一众将领看着陆逊的眼神已经变了,变得崇敬,变得温顺。而陆逊没有管他们,而是对下面的将官爆吼道:“我们接下来要做得就是一个字——快!一定要在刘备军组织好防御以前给他打崩,你们能不能做到?”
众将:“旦凭大都督吩咐!”
陆逊:“朱虎威何在?!”
朱然:“末将在!”
陆逊:“本督现命令你立即率本部兵马向西疾奔,务必在刘备逃走之前占据其后道!”
朱然:“诺!”
陆逊:“其余众人!”
众将:“在!”
陆逊:“现在便跟本督向西进攻,不擒刘备誓不回军!”
众将:“诺!”
这之后,吴军在陆逊的领导下以奔雷之速急往西南猇亭方向,诸葛瑾亦得陆逊之命率本部兵马自孱陵往猇亭方向进击。
因为吴军往攻刘备之时,刘备还不知道最前线的营垒已经被破,所以蜀军全无防备,在交战之初便陷入了绝对的劣势。而陆逊,他是绝对不会给你反应的时间的,遂一直压着刘备狂攻。
一座、两座、三座……只数日之间,刘备屯营便被破去四十余座!蜀将张南、蛮王沙摩柯皆力战而死。
杜路、刘宁见蜀军大势已去,更是率部曲直接向吴军投了降。
刘备见四面被围,形势岌岌可危,便率所辖主力登上马鞍山(湖北宜都西长阳之南),以高地之地利陈兵自卫。
陆逊见此,急令全军舍弃逃兵,转而直奔马鞍山,将此山团团围住以后,陆逊根本不给刘备修缮壁垒的机会,当即起全军亡命猛攻。
这场攻山战整整持续了一日一夜,双方均损失惨重,但现在吴军士气爆表,蜀军士气低落,所以很多士兵相继投降了吴军,于是马鞍山蜀军遂有土崩瓦解之势。
见此,刘备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不然自己必为陆逊所擒。
因此,刘备孤注一掷,换上士兵的服装以后带领剩余轻骑兵突围向西北而走。
此时,刘备败逃的消息已传遍各处,几乎所有的蜀军都仓皇西逃。夷道城的危难也就自行解除了。
见此,孙桓第一时间率本部兵马赶到了马鞍山,见到陆逊便跪拜下去道:“大都督,之前末将在夷道城实怨不见救,可直到今日,末将才知道这一切都在您的算计之中。吾闻刘大耳已走,特此请命追击,以报都督之大恩,还请都督恩准。”
话毕,陆逊拉起孙桓直言道:“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了,现在本督就命你率本部兵马前往追击,但记住,尽力就好,不用有太大的负担。”
就这样,孙桓率本部兵马奋起直追,史载其“奋不顾命,后发而至”,在刘备逃至石门山之时便即将追上刘备。
刘备大恐,因此命下人将各种军需物资挡在大陆中间并放火焚烧,意图以此法拖延孙桓之行程。
就这样,刘备玩命的逃,孙桓玩命的追,蜀军各部亦离散不能集,仅剩下的那几个行营亦因无军令而不敢动,待吴兵突至而四散,致使整个蜀军的船只、器械、水步军资尽数被吴所得。
同时,因为孙桓的追杀速度太过疯狂,导致蜀军争相渡河,以至于被挤下船只的蜀兵不计其数,整个江面上到处都能看到蜀军漂浮的尸体。
见此,刘备羞愧难当,对着苍天大吼道:“我刘备征战一生,少有败绩,如今却被陆逊所羞辱,老天,这难道是你的意思吗?!”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1 10:21:32 +0800 CST  
214
1.7猇亭之战(终)
这之后,刘备收容散卒逃至巫县(四川巫山县)之南,眼看就要到达安全的地带。
可就在这时,孙桓却率数百骑兵如神兵天降一般杀到了刘备的身前(孙桓早已算到刘备的行军路程,遂连夜西进,以迂回之行军超越刘备之前,竟提前占据夔道狭处,并斩土填道,截住刘备去路以阻击之)。
首先,现在刘备手下的兵马已经是丧家之犬,士气降到了冰点。
其次,陆逊主力大军还在后方追击,所以一旦自己和孙恒纠缠在一起,保不准自己就跑不了了。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刘备都必须突围而走,不能和孙桓做过多的纠缠。
可就在刘备即将逃出之时,却见夔道狭处被堵的死死的。无奈,刘备只能和麾下士兵舍弃战马,徒步翻越山险而走。
可那孙桓依然不肯放过刘备,便同样舍弃战马前往追之。
可就在孙桓即将追上刘备之际,赵云所率的后军已从江州前来迎接。
见刘备新军来到,孙桓虽有不甘,但也只能缓而退走。
看着距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吴军,刘备无不悲愤的道:“想当初我去江东时曾经见过这孙桓,那时候,他只不过是一个还啃手指头的无知小儿,可如今竟然将我逼迫到这种地步,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就这样,刘备终是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逃到了白帝城,猇亭之战也以刘备大败的结果而告终。
本次战役,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南部马良也在刘备失败以后为步骘趁机所破,遂战死于沙场。
陆逊之大名从此威震江东。
公元222年7月,当孙权闻听陆逊大破刘备的消息以后兴奋难当,当即亲赴前线犒赏将士。
那些将士见孙权以后很是羞愧,于是将之前自己是怎么瞧不起陆逊,给陆逊使绊子的事情都说了一便。
孙权听完即召陆逊道:“你的事情众将都和本王说过了,当时你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汇报给本王呢?这样本王就会给你做主,让你省下许多麻烦。”
陆逊:“我受大王恩德深重,担任的职位超过了我的才能,所以不能将麻烦推给大王。再说这些将领有的可以充当心腹,有的能充当战将,有的还是有大功之臣,都是大王应该与其共同奠定大业的人。臣虽才劣性懦,但私下却也仰慕蔺相如和寇恂那样的忍让精神,所以为了上下之间的凝聚力,就更不能将此事汇报给陛下了。”
话毕,孙权哈哈大笑,当即盛赞陆逊,并封其为辅国将军兼荆州牧、江陵侯,使得陆逊成为了当时东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同月,徐盛、潘璋、宋谦等东吴战将争相上表,称现在刘备已经是最为虚弱的时候,应该趁此天赐良机总攻白帝城,将刘备生擒,进而夺取整个蜀国。
对于此提议孙权很是心动,但同时又有顾忌,于是问陆逊有何想法,陆逊言曰:
“刘备虽败,但蜀中依然有大批兵马,白帝城在赵云的援助之下兵力也接近一万,不是能短时间内攻破的。而一旦蜀地援兵源源不绝往白帝城输送,我与蜀便将陷入数年的拉锯战!而据探子来报,魏国正在积极训练士兵,我恐怕和蜀国交战之时魏国会从背后攻击,到那时就麻烦了。所以还请大王能够停止和刘备之间的交战,准备布置国防。”
话毕,孙权深以为然,便取消了继续攻击刘备的意图,转而返回江东。
与此同时,刘备战败的消息亦传至成都。诸葛亮听闻此事以后无不哀叹道:“唉~~~,如法孝直在世,哪怕不能战胜东吴也绝不会让陛下遭受如此惨败!”
本年9月,魏文帝曹丕向全国官员下诏曰:“妇人参政是国家动乱的根本,从今以后,大臣有事不得向皇太后上奏,皇太后和皇后的亲人也不能担任辅佐皇帝的大臣,同样不能封王或诸侯,这一诏书要传给魏国的子孙后代,谁若违背,天下共击之!”
同月,曹丕遣使往东吴,希望孙权能将自己的长子送到洛阳为人质,以此表达其归顺魏国的决心。
岂料孙权翻脸不认人,当即拒绝了曹丕的请求,言语之中还有诸多讽刺。
曹丕因此大怒,便想亲率大军前往进行征讨。
可就在这时,侍中刘晔站出来道:“陛下万万不可讨伐孙权。”
曹丕:“……为何?”
刘晔:“吴国新败蜀军,正是士气最为旺盛之时,且有长江天堑,这时候我们哪怕出征了也不会得到胜利,反而会白白损失士兵,还请陛下三思。”
这回,不只刘晔一个人孤军作战了,甚至连蒋济、辛毗都劝曹丕不要出征东吴。
可曹丕呢?根本不管不顾,毕竟之前被孙权耍了一回,白白浪费了一个天赐良机,这股气不撒出去他曹丕难受。
于是,曹魏与东吴第三次濡须之战正式开启。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逊铭》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2 08:46:00 +0800 CST  
@greystone2018 2020-01-02 10:08:33
刘备伐吴,想达成什么样的战略目的?灭吴?还是有限战争,打一下,刷个存在感?
五万兵马,有点不上不下。
五行不定,输个干净
-----------------------------
这个问题我赞成刘晔的说法。
刘晔:“我不否认蜀国是一个小国,但刘备治国一向是以情谊为主,这是他收拢人心的一大手段。而关羽和刘备情同手足,如果刘备不为关羽报仇的话,那么他仁义的外皮就会被扒的毛都不剩,所以他必须出兵!再者,这天下人都认为荆州失去以后刘备会实力大减,进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失去信心,那么也就是说,这种心态不除的话,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投奔刘备,甚至巴、蜀、汉中的本土豪族也会因此而背叛刘备。到那时,刘备就是想出兵也无能为力了。所以,刘备必须在这种情况发生以前出兵孙权,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他刘备现在的实力。以上,便是我认为刘备一定会出兵的理由”。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2 10:42:52 +0800 CST  
215
1.8三路南征(上)
公元222年9月,曹丕出三路大军征吴,其中征东大将军曹休、前督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为东路军,率数万大军出洞口(安徽和县)攻击吴国。
大将军曹仁率步骑数万为中路,意图攻下濡须后直往建业。
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率数万大军攻南郡,是为西路军。
曹魏此次南征可谓声势浩大,孙权不敢有半点儿怠慢,遂遣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舟师以拒曹休;
以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及将军杨粲救南郡;
以裨将军朱桓代替周泰为濡须督以拒曹仁。
出发以前,孙权非常严肃的对吕范道:“寡人听说张辽近来身患重病,估计日子已经不多了,但哪怕是这样,这都是一个英勇无敌的人,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小看张辽,对他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哪怕因此使战局陷入被动,也千万不要让张辽钻了空子,明白了吗?”
吕范:“诺!”
(注:张辽久在南方,身体早已大不如前,曹丕也曾劝他回北方疗养,但张辽坚持重伤不下火线)
同月,就在吴军和魏军即将决战之时,吴国扬、越、荆南诸蛮突然起义造反,在境内一顿疯狂屠杀。
孙权欲先安内部再对曹魏,遂一边平定内乱一边遣使往魏国再宣投降,其言辞之谦卑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可这一次,曹丕再不上孙权的当。乃对孙权之使道:“回去跟你们大王说,朕和他之间的关系早已议定,朕本身也不想劳师动众行那刀兵之事,只要他能亲身来跪拜朕,朕立即率兵撤退,可他要是不来,呵呵,后果自负。”
见曹丕这一次的态度如此坚决,孙权知道,双方已经没有休战的可能,便只能硬着头皮一边平定内乱一边抵挡曹操。
可这时候的孙权已经再没有半点儿余力,如果这时候刘备再反过头来杀自己一回,孙权可就真的傻了。
基于此,孙权遣太中大夫郑泉往白帝城面见刘备,希望能和蜀国重修旧好。
(注:刘备自入白帝以后就再也没向西走。一说是因为进入白帝城以后便已重病不起,一说为防孙权西征)
刘备自猇亭之战后便已身心疲惫,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同时,蜀国经历了这一场战败后也经不起折腾了,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刘备答应了孙权的请求,吴、蜀两国因此复相通好。
公元222年11月,曹丕率本军驻扎宛城,三路大军亦准备完毕,大战正式开始。
首先,东线战场,曹魏东路军几乎一动便被吕范所阻击,张辽见此,乃自请为前锋攻击吕范。
曹休批准,张辽遂行出击。
本次接触战的详细经过史料未表,不过却以张辽的大胜而告终。
经此一战,吕范大防线开始向后收缩,士气也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打击。而魏军方面则是士气大盛,有一战而定东吴之势。
可就在曹休打算再次出征之时,张辽的病情却极速恶化,进而离世。死时五十有三。
此消息传出以后,魏军本来旺盛的士气开始降低,而吴军却逐渐有升。见此,曹休知道不能再拖了,不然好不容易占据的优势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殆尽。
可就在曹休打算拼死一搏时,幸运女神却对其青睐有加。
因为就在张辽死后的第二日,洞口突然刮起了飓风,吕范所部此时正在江面,N多战船因此被飓风掀翻,淹死数千人之众。
此突然一幕使得吕范水军大乱,曹休见此乃遣臧霸统五百战船,敢于死战者万人急袭徐陵,将堆积在徐陵的吴军器械、辎重等物全部焚毁。
可就在这时,东吴将领徐盛率本部兵马突然赶到,看到臧霸以后便对其发动了凶猛的攻击。
臧霸不敌徐盛,只能率众狼狈而走。
徐盛则立即灭火,阻止了军械物资的进一步流失。
此时,吕范已率所部尽皆退回江南,并不断收拾残卒,意图再往阻击曹休。
所以,现在洞口唯一能阻挡曹休的便是徐盛了。
那曹休见徐盛的兵力远远劣于自己,知道机不可失,遂统全军对徐盛发动了攻击,可徐盛的防守能力相当不俗,徐陵让其布置的如铁桶一般,使得曹休屡屡进攻都不得尺寸之功,而正好这时候吕范又收拾完残卒赶来支援,曹休见时机已去,便只能无奈退走。
东线战场遂成对峙之局。
西线战场,曹魏上军大将军曹真亦于本月率曹魏西路军对江陵展开了猛烈攻势。
江陵太守朱然未免江陵四面受围,乃命孙盛提前分一部往江陵外游击,意图不让曹真专心围城。
曹真也是一个熟悉行军作战的将领,当然不会犯下这种错误,遂遣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主动出击孙盛。
孙盛兵力较夏侯尚差距很多,陆战能力也根本不是魏军的对手,所以被夏侯尚轻松击败,最后只能率残军退走江陵。
而就在这时,东吴左将军诸葛瑾的援军亦进入江陵境内,夏侯尚刚刚得胜,士气正旺,所以立即遣使往曹真处,请求主动攻击诸葛瑾,并请不用援军,只用本部兵马便可全定吴军。
曹真对夏侯尚非常信任,当即批准。
于是,夏侯尚率领所辖兵马,当即对吴军展开了疯狂的攻击。
不得不说,在当时,魏军的陆军作战能力确实是天下第一,不管是吴国还是蜀国都无法与其抗衡。而那夏侯尚更是没有辜负曹真的期待,在他如同烈火的攻势下,诸葛瑾的部队很快就被打散了。
诸葛瑾无奈,只能收拾残部退出江陵境,时刻遣斥候盯着夏侯尚所部,以等待最好的时机。
如此,江陵城再无外援,曹真遂调兵遣将,将江陵城团团围住,准备对此城展开轮番打击。
当时,江陵城中突然爆发了大型传染病,可以正常作战的士兵只有五千人而已。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吴军外围游击军和诸葛瑾援军纷纷被夏侯尚所击败,所以江陵城中的士气非常非常低,这种情况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认为江陵必定会被魏军所得。
可事情真的会如此发展吗……
不会,因为江陵城的太守名叫朱然。
朱然,字义封,这个人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因为之前诸多大战中都有他的身影,不过那都不能完全彰显他的能力,只有这一次的江陵之战,这才是朱然成功崛起于东吴的一战。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魏书》《吴书》《建康实录》《三国志旁证》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3 08:38:37 +0800 CST  
216
1.9三路南征(中)
公元222年11月,曹真将江陵团团围住,准备对其发动攻势。
在绝对不利的条件下,江陵太守朱然没有放弃江陵,而是激励士兵拼死防守,并宣誓和江陵城共存亡。
可不管朱然如何宣誓,那城中的士气就是提不起来。至于原因,很简单。江陵城在天下大乱之后几经转手,分别被刘表、曹操、孙权、刘备、孙权所统治,而这时候的江陵还刚刚重归于孙权没多长时间,所以城中的百姓和士卒对孙权根本没有什么归属感。
因此,他们根本就不想和朱然同归于尽,只想活着,仅此而已。
见此,朱然知道,再怎么废话都不会有作用,如果不给这些人看到胜利的希望,他们是绝对不会跟着自己抵抗魏军的。
于是,朱然于当夜亲率数百精锐忠勇突袭了城北魏军大营。
因为现在江陵城中的士兵太少,士气太低,所以曹真根本没想到朱然敢偷袭自己,便没多设什么防备,这便给了朱然一个见缝插针的机会。
至于结果我就不多说了,和当初的甘宁一样,朱然将城北魏军大营搅得一团乱麻,自己却在敌军合围之前返回了江陵城中。
此役的胜利终于使江陵城中的士兵和百姓稍有振作,乃甘心随朱然防守江陵。
可于此同时,魏国上军大将军曹真也被朱然激怒了。
次日,曹真下令全军于江陵四周堆起土山,然后在土山之上建造箭橹。
一个多月以后,箭橹制造完毕,曹真遂命弓箭手于箭橹之上,疯狂向江陵城内射击。
一时之间,箭矢如蝗,直将城墙上的吴军射得抬不起头来。
然而这还不算完,在魏军弓弩手的火力掩护下,曹真还命攻城部队趁机而上。
于是,江陵四周杀声震天,无数魏军好像末日丧尸一般往江陵城上不断狂攻。
可哪怕面对如此末日之景,朱然依旧率领士兵坚持死战,始终抗在战争的最前线上。
于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直到一个月以后,魏军都无法进入江陵半步。
曹真因此大怒,遂采袁绍之法,命士兵挖地道,打算从地下拆毁江陵城墙一角,可却被朱然提前发现并破坏。
曹真无奈,只能继续从正面攻击江陵。
公元223年正月下旬,已经攻击江陵城数个月的曹真依然没有半点儿建树。见此,夏侯尚乃请攻中洲(意为长江中一小洲),并说占据中洲以后便造南北浮桥。
这样的话,南北魏军便能相连,一可以方便运送军械物资,二可以源源不断往江陵输送援军,这样就可以给江陵城毁灭性打击。
因为当时长江水浅,曹真、夏侯尚等魏军将领又不懂水战,不知水势,所以认为此计可行,便批准了夏侯尚的建议。
于是,夏侯尚立即挥军对中洲发动了攻击,没多长时间便将此地攻陷,然后便命令士兵建造浮桥。
与此同时,宛城城府之中,魏文帝曹丕正在和众多谋士在一起商议政事。
这时,一传令前来汇报三线的最新战报。看完以后,曹丕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将此战报传递了下去,让下面的谋士们共同参详。
可就在此战报传至董昭处时,董昭却脸色大变,进而慌忙道:“陛下!我西军危矣!”
见此,曹丕大惊,乃速问为何。
董昭:“武皇帝智勇双全,用兵如神,可带兵打仗却异常谨慎,从来不敢小瞧任何敌人!他时常教导我们说:‘行军打仗进兵容易退兵难,所以在行军之前必须准备好最稳妥的退路,这是基本的道理。’对此我深感赞同。陛下您知道吗?哪怕是没有险阻的平原地带退兵都很困难,所以武帝每次在进军之前都要事先考虑好退兵的问题,从来不敢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如今,夏侯尚已经入驻中洲,这已经是深入敌军了;在江面上架设浮桥往来,这同样是最为危险的事情;而只靠一条浮桥通行往来,这更是危险的事情。以上三者都是兵家之大忌,但西军却偏偏都犯了!如果敌军集中力量攻击我们的浮桥,那我军便将成为瓮中之鳖,中洲的精锐便不再是我魏国所有了!他们甚至有可能成为吴国的助力!且,陛下可要知道,长江之水可不是永远都那么浅的,一旦江水暴涨,中洲之兵还可有活路?!我为此时非常忧虑,恐怕以后寝食不安,可谋划此事的人却非常淡定,这真是让我无法理解。还请陛下速速下令中洲将领撤退,不然西军危矣!”
话毕,曹丕砰的一下站了起来,然后急令斥候以八百里加急之速往中洲疾奔而去。
与此同时,诸葛瑾大营,当诸葛瑾听说了夏侯尚的动作以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再次确认消息以后才猖狂大笑道:“夏侯尚这小子是要自寻死路了!潘将军何在!”
潘璋:“末将在!”
诸葛瑾:“你现在速领本部兵马往中洲浮桥以北埋伏,只要见到我对夏侯尚发动攻击便立即将浮桥烧毁!”
潘璋:“诺!”
公元223年2月,诸葛瑾突率大军以疾奔之速往中洲攻略夏侯尚。
可就在诸葛瑾即将对夏侯尚展开攻击之际,曹丕的使者亦到达中洲,并将曹丕的意思转告给了夏侯尚。
夏侯尚见信大惊,立即命全军过浮桥撤退。
可就在这时,诸葛瑾兵至,二话不说便对中洲发动了攻击。
见此,夏侯尚迅速布置,一边亲率一部精锐断后,死守南部浮桥,一边命主力大军迅速往北岸撤退。
我只能说,还好曹丕的使者来得快,也还好夏侯尚反应迅速。因为此时的潘璋已经率领所辖兵马来到了北浮桥处,就在他要放火烧桥之际,恰巧和撤往北浮桥的主力魏军碰个正着。
见此,双方都愣了一下,看了看手中的茅草,又看了看目光逐渐不善的魏军,潘璋讪笑道:“误会,误会。”
然后撒腿就跑。
可以说,如果魏军再晚来半点儿,他们就走不了了。
最终,夏侯尚所部魏军终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浮桥,成功返回长江以北。
可这一下再也无人能牵制住诸葛瑾的援军。于是,诸葛均开始游击牵制曹真,使得曹真投鼠忌器,无法放开了攻击江陵。
于是,西线战场又陷入了大对峙之中。
至此,全国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了濡须方向,因为一旦濡须被攻破,东、西两线的吴军必定向后收缩防线,而等到那时,吴军便可以说是全线溃败了。
而濡须方向的曹仁,他还有着绝对的优势。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魏书》《吴书》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4 09:19:03 +0800 CST  
217
1.10三路南征(下)
公元223年3月,曹仁数万大军进入濡须境,并扬言要攻击濡须东三十里的羡溪,实为声东击西,主要意图还是攻击濡须坞。
濡须督朱桓不知曹仁用计,惧怕羡溪失陷以后侧翼空虚而被钳击,乃分一半士卒往东救援羡溪。
可就在援军出发仅仅半日以后,曹仁的主力大军便杀向了濡须坞。
直到这时朱桓才知道自己中了曹仁的声东击西之计,遂急遣使者去追已经派出去的援军。
可那使者刚刚骑快马远走,曹仁的部队便已经杀到了濡须坞近前。
当时,濡须坞只有区区五千守兵而已,所以场中将领都非常的惧怕。见此,朱桓直接爆吼道:“都怕什么?!两军交战,胜负的关键在于将领如何,而不在人数多寡。诸位认为那曹仁指挥作战的能力会比我朱桓高吗?!”
众人:“……”
朱桓:“咳!兵法上说:‘客倍而主人半’,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远来攻伐的部队最少也要在守军的一倍以上。这还是在攻方精力充沛并且将领卓越的条件下。如今,曹仁智勇不足,再加上所率的士兵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和诸位同仁则高据坚城,南临长江,北靠山岭,以逸待劳。这是什么?!这便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在此种形势下,就是他曹丕亲自前来我都能给他怼回去,就更别提一个区区曹仁了。我现在再问你们一句,你们还怕吗?!”
众将:“愿与将军誓死守城!”
这之后,曹仁对濡须坞发动了近乎疯狂的攻势,可在朱桓的奋勇抵抗下,濡须坞坚如磐石,根本无法撼动。
曹仁见此地一时半会儿实无法拿下,便遣常雕、王双等将率一军攻下游之中洲(江中小洲)。
为什么要攻中洲呢?因为此中洲屯驻的全都是濡须士兵的妻子和儿女,所以一旦中洲被破,将会对濡的士气坞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可就在这时,随军参谋蒋济却站出来急谏道:“将军万不可如此行军!”
曹仁皱眉道:“为何?!”
蒋济:“敌人据守在长江西岸,船只皆停泊在上游,而我军攻打的中洲却是在下游,一旦吴军在我军攻击中洲之时从上游突袭我军背后,那我军就如同步入地狱一般,可谓自取灭亡!所以,万万不能在濡须攻下之前进攻中洲,不然必死无疑!”
蒋济说得极有道理,但曹仁一是不习水战,二是根本没拿朱桓当回事儿(曹仁认为这时候的朱桓自保都是问题,拿什么去支援中洲),所以根本没听蒋济之言,毅然决然的派兵前去攻击中洲了。
而事情果如蒋济所料。当朱桓听说曹仁要攻击中洲以后,立即分遣一部沿江而下(之前被骗出去的援军此时已经回到濡须坞),凭借“地利”直袭常雕和王双的背后。
北军不习水战,常雕和王双更是一对儿旱鸭子,再加上吴军此时已占地利,所以魏水军根本不是吴水军的对手,几乎一触即溃。
本次战役,袭击中洲的水军几乎全军覆没,常雕死于乱军之中,王双更是被生擒了事。
与此同时,朱桓也趁着一个夜晚突然对魏军濡须营垒发动了攻击,将负责攻击濡须的曹泰击溃。
曹仁见攻势已去,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向北而退。
至此,东吴已将三线魏军的攻势全部防住,双方三线遂成大对峙之局面。
而正巧这时候,那让人崩溃的瘟疫又来了,曹丕惧怕无比,只能下令三线魏军速速撤退。
由是,魏国本次声势浩大的南伐行动就这么以失败而告终。
写到这,我又想起了出征以前刘晔的劝谏之言,真不知道曹丕这时候是作何感想。
公元223年3月,曹丕返回洛阳,于各州至州督。
州督,此职大多为地方军政首脑,任职者往往兼任所在州中刺史,总揽本区民政大权。
同月,魏国大司马曹仁自战败以后便抑郁成疾,终是在晚节不保后告别了人世。
同月,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身体已是一日不如一日,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任命丞相诸葛亮为头号辅政大臣,尚书令李严为其副手,和诸葛亮共同辅佐太子刘禅。
(注:李严为益州本土官员,诸葛亮为益州后进官员,刘备此举之用意不外乎保证蜀国官场的平衡,同时还能使二人相互牵制,进而保证刘禅的地位)
做完这些之后,刘备叫来了诸葛亮(此时刘备已病入膏肓,甚至床榻都下不去了),并握着诸葛亮的手和其道:“孔明啊,你的才能胜过那曹丕十倍,必定能安定国家,完成朕未完成的事业。而我儿刘禅算不得一个聪明的君主,你看看吧,如果这小子值得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值得辅佐,那你就取而代之吧。”
刘备说这话的时候慈眉善目,语气真诚,可在哪诚恳的目光中,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却一直在盯着诸葛亮看,我猜想,如果诸葛亮有半分犹豫,这个慈祥的老人大概就会将其当场格杀吧。
可诸葛亮这个玩弄政治的高手,他怎么可能会看不出刘备的意图,所以当刘备说完以后,诸葛亮想都没想便跪于刘备床前,老泪纵横道:“陛下说得哪里话,老臣必尽心竭力辅佐太子,至死不渝!”
话毕,刘备又看了一会儿诸葛亮,这才叹息一声道:“好了,你的心意我知道了,下去吧。”
诸葛亮:“诺。”
刘备:“哦对了,有一件事忘了说。我听说你最近和马良那个弟弟,就是那个叫马谡的小子走得很近?”
诸葛亮笑道:“是呀,马谡这个小伙子气度过人,对于战阵搏杀、军事谋略很有一凡见识,老臣觉得可以重点培养一下。”
刘备:“……马谡这小子我也考察过,不过我认为他言过其实,绝不可重用,不然必定害己!”
诸葛亮:“这,诺~~”
话毕,刘备看了一眼诸葛亮再次道:“我是在和你认真的说,所以希望你能好好考虑我的话,知道了吗?”
诸葛亮:“诺~~~”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志旁证》《魏书》《吴书》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08:40:50 +0800 CST  
明天到13日携老婆孩子出游,为期八天,14日恢复更新,今天将未来八天的更新奉上。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28:13 +0800 CST  
218
1.11修国力
公元223年4月某日,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正在白帝城寝宫睡觉。
那天,刘备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觉醒来后关羽和张飞都站在了他的面前,刘备一开始是惊异,然后是微笑。紧接着,在这两个下属的搀扶下,刘备走向了天际。
是呀,刘备这一辈子真是太累了,他终于可以好好歇一歇了。
刘备,自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为曹操一生少有忌惮之人。刘备一辈子都活在尔虞我诈之中,一辈子都在战场中来回穿梭。很多人说刘备卑鄙无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更有很多人希望刘备去死,哪怕是做梦都想要刘备快点儿灭亡。可最终,他们的愿望都没能实现。
为什么?因为刘备狡诈,因为刘备指挥作战的能力超强,还因为刘备有一颗永不服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
综合而论,刘备是个爷们,是个纯爷们!我喜欢他,可也仅此而已。
在我刚刚接触历史的时候,我认为整个三国时期只有孙坚、孙策、曹操和刘备才能统一天下。可后来我错了,因为我觉得只有曹操才能统一天下。
为什么呢?
不说谁先起家的这个根本问题,只说人性。
孙坚和孙策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畏惧,所以他们对死亡没有概念,也不懂得去保护自己的生命,几乎每次战争都冲到最前线。所以,他们绝不会活到一统天下。
刘备,这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对于危机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感知性,但同时,也因为他过于谨慎和多次的背信弃义,使得他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只有曹操,他集成了孙坚、孙策及刘备的优点于一身,所以他走到了“最后”,创立了三国中最为强大的魏国,也为以后的晋国创下了基业。
好了,以上都是我个人观点,算不得数,我们还是继续正文吧。
刘备死后,太子刘禅继承了皇帝之位,是为汉后主。
这之后,刘禅大兴任命,提拔了很多的官职,这其中还以诸葛亮为最,可以说是将整个朝廷的大小事宜全都交给了他。诸葛亮从此在蜀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同月,东吴方面,先后击退了魏、蜀两国的全面进攻后,孙权可算是意气风发了。朝中大臣全都劝孙权能趁此时机上位称帝,以完成上天所授的任务。
可孙权感觉时机未到,所以并未答应。但有心人都能看出,孙权实际上是动心了,至于到底什么时候称帝,早晚而已。
5月,吴国驻戏口之将晋宗杀死主将王直而率本部兵马投奔魏国,曹丕大喜,乃封其为蕲春太守。
这之后,晋宗为了向曹丕表功,乃率部偷袭了吴国边境,给孙权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孙权因此大怒,乃于6月遣贺齐、糜芳、刘邵等率兵攻击蕲春,并成功将晋宗活捉回武昌。
同月,三国阴谋大师贾诩去世,死时七十有六。
数日以后,任城王曹彰前来洛阳正常朝见曹丕,可曹丕因为之前曹彰欲抢夺印玺之事一直记恨,所以以不见之法羞辱之,曹彰因此羞怒,一口气没顺过来暴毙而死。(……这脾气,有点儿假了)
同月,魏国大面积暴雨,使得伊水、洛水泛滥,淹死,毁坏百姓、房屋无数。
同月,蜀国南部(云南昆明一带)豪族族长雍闿(当初刘邦起事的时候,有一个叫雍齿的差点儿把刘邦给坑死,这个雍闿正是此雍齿之后)杀太守正昂叛蜀,且因交趾(今越南境)太守士燮为邻,乃求附于吴。
孙权见此大喜,遂命雍闿为永昌太守,给予其声援。
见此,雍闿更加肆无忌惮,乃煽动永昌郡人孟获反叛,孟获更是继而煽动诸夷叛蜀。
于是,牂牁郡(郡治且兰,于今贵州镇宁西南永宁南)太守朱褒、越嶲郡(郡治卭都,于今四川西昌西北)夷王高定皆叛而应之。
面对此种乱局,蜀国朝野震惊,可丞相诸葛亮却稳如泰山,并下令各地守将只准防守而不准进攻。
为什么呢?具体原因有二:
第一,先主刘备新死,国丧未过,不宜发兵攻伐。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孟获等夷人造反后面是谁?雍闿。那么雍闿后面是谁?士燮。士燮后面是谁?当然是孙权。此时的蜀国刚刚经历大败,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万不可于此时再与孙权交恶,于是,诸葛亮没有对孟获、雍闿之举做出回应,反而积极从事内治,整官场,修法制,发教言,集众思,且事必躬亲,积极务农,闭关息民,欲先使民安,食足,恢复猇亭战前之国力再行击之。
另外,在恢复国力的同时,诸葛亮还有另一层担心。
担心什么呢?
吴国。
之前,吴国虽然分别击败了蜀国和魏国,但却没有彻底和这两个国家断交,相互之间还有往来。尤其是魏国,最近一段时间和吴国交往的极其密切。如今先主新逝,如果这时候吴国和魏国一齐来攻,那么蜀国就危险了。
同时,如果蜀国和吴国不能联合在一起抵御魏国,那么早晚也会被魏国逐个击破。
针对于此,诸葛亮便想重新联系吴国,彻底和吴国恢复军事同盟关系,并使得吴国和魏国断交。
可这活对使者而言却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挑战,首先,没有宏大的战略眼光不行。其次,没有战国张仪一般的“巧舌”也不行。最后,没有强大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样不行。
所以,诸葛亮犯难了,不知到底应该派谁出使东吴才好。
可就在这时,一下人匆匆来报,说尚书邓芝有事来见。
“邓芝?邓芝!”
想到此人,诸葛亮双眼一亮,然后赶紧道:“快快引邓芝来见。”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江表传》《魏氏春秋》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29:08 +0800 CST  
219
1.12吴、蜀之盟
不大一会儿,尚书邓芝来到了诸葛亮面前,诸葛亮笑道:“邓尚书此来不知有何要事啊?”
邓芝对诸葛亮一礼,然后道:“启禀丞相,先主新逝,陛下年幼,这时候正是我们蜀国最为脆弱之时,所以下官认为应该遣使往东吴和孙权重修旧好,合力抗击魏国。不然恐怕会被魏国逐个击破。”
话毕,诸葛亮看了一会儿邓芝,然后哈哈大笑道:“这事我已经想了好久了,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
邓芝疑惑道:“不知丞相相中的人是谁呢?”
诸葛亮:“正是伯苗你啊。”
本月下旬,诸葛亮遣邓芝出使武昌,意图和孙权重归于好。可到了武昌以后,邓芝尴尬了。为什么呢?因为孙权根本不见邓芝,又不说不结盟,又不说结盟,就这么晾着邓芝在驿馆不作回应。
见此,邓芝知道,孙权是在犹豫,不然不可能这么个态度,而一旦犹豫就说明自己有戏了。
于是,邓芝前往孙权之王宫,并在王宫门口和侍卫道:“劳烦转告吴王,我今天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的存亡大事,我会在这里坐等一日,一日后吴王再不回复我就要回蜀国了。”
话毕,卫士犹豫一瞬,然后便往通报了。
不一会儿,侍卫匆匆赶来,然后对邓芝微微一礼道:“我们大王有请。”
邓芝进入了议事大厅之时,孙权正在殿中等候,见了邓芝便笑道:“之前得罪了,还望先生不要怪罪啊。”
邓芝微微一揖:“不敢。”
孙权:“那就让我们开门见山吧,先生这次的目的孤是知道的,而孤也想要和蜀国联合在一起,如果是刘玄德还在世的话,孤二话不说,立即和蜀国结盟。但蜀国新主尚幼,孤不清楚他是否拥有抗击魏国的决心和能力,再加上蜀国地少人稀,所以担心你们不能自我保全,故而犹豫啊。”
邓芝见此直接回答:“吴、蜀两国拥有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闻名于世的当代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杰出的人杰。蜀国有重重险要的地势固守,吴国也有三江天险作为屏障。结合两方长处唇齿相依,进可以吞并天下,退足以鼎力三分,这道理再明白不过。可大王如果要归顺魏国,魏国必定会让你亲往洛阳朝拜,如果您要是去的话,这自然就回不来了,如果不去,那么魏国就会找到借口来攻击您,那时,蜀国也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便会顺江而下见机行事,而这样一来,江南之地就不在是您所有了。而您一旦败亡,蜀国也会随之而去,所以,大王您还是多考虑考虑吧。”
话毕,孙权沉默了,沉默了好久好久。最终,随着其一声叹息,吴、蜀联盟得以敲定。
8月,曹丕以钟繇为魏国新任太尉,主管魏国军事。
9月,曹丕到达许昌宫,之后召开朝会,当场封陈群为镇东大将军,兼任中护军,总领尚书事。
然,就在朝会即将结束之时,曹丕却在殿下众臣中看到了一个身影,然后微笑道:“哎?你可是徐邈?”
徐邈见此,赶紧小跑出列:“微臣正是徐邈。”
(注: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其人为官清廉,治理地方的能力相当不俗。当初,魏国建立之初,国家遭逢旱灾,曹操便下令全国在短期之内不准饮酒,可徐邈嗜酒如命,每逢饭时都要偷偷的小饮两盅。校事赵达因此询问徐邈官职,徐邈却满不在乎道:‘中圣人’。赵达也没说什么,而是将此事告诉了曹操。曹操闻听此事以后大怒,当即便想弄死徐邈。可就在这时,鲜于辅却急忙道:‘主公不可冲动,这帮子士人喝多了以后都喜欢将清酒称为圣人,将浊酒称为贤人,那徐邈一向品性端正谨慎,这一次胡说八道只能说明他喝多了而已,所以还请主公放他一马。’徐邈最终因为鲜于辅的劝说幸免于难,后来更是因为政绩突出,先后做了陇西太守和南安太守。等曹丕登基以后更是凭借其过人的才华一路做到了典农中郎将,并且每到一地都尽得百姓拥戴)
见此,曹丕笑着道:“你现在还经常自称中圣人吗?”
话毕,场下官员哈哈大笑,徐邈则尴尬一笑,然后讪讪道:“从前子反喝酒误事而死,御叔也因喝酒而受罚,我爱喝酒的程度和他们相同,可却没有因此为教训警戒自己,直到现在没事儿还要小酌两口,真是惭愧惭愧。那宿瘤因为长得丑而被记录在史册中,我却因为喝醉了酒而被皇上记得,我已经惭愧的无以复加。”
话毕,曹丕被徐邈逗得哈哈大笑,然后直接对左右道:“这徐邈,真真儿名不虚传啊。”
数日以后,徐邈被曹丕直接封为了抚军大将军军师。
到这,我只能说,又有能力又有情商的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公元224年正月,魏国百姓以诬告来赚取金钱的风气越来越严重,针对于此,魏文帝曹丕下令,从今以后只收取谋反的告状,其他的洛阳一律不准收取。
2月,曹丕下令,凡是魏国有私斗之族统统诛族。所以自此以后,魏国安定,各地那些豪族们再也不敢相互私斗。
(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北方各地豪族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相互搏杀,如今虽然一统,但双方的过节还没过去,经常会发生相互私斗的问题。当时的曹操为了收买人,再加上他们闹得不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私斗越发严重,直到公元224年,甚至发展到凡有私斗必会死人的程度,所以曹丕才用严法以治理)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29:43 +0800 CST  
220
1.13悲催的南征
3月,曹丕从许昌返回洛阳。
4月,曹丕重置太学、博士,依两汉之制设置《五经》考试的办法。
同月,曹丕改封诸侯王为县王,大量削减其封地,使得魏国中央权力更加集中。
同月,吴王孙权遣张温往蜀邦交,使吴、蜀两国更加亲密。
7月,见吴、蜀两国之关系急剧升温,吴国更是许久都没有派遣使者往魏国拜见,曹丕遂怒,便开始集结士兵准备讨伐东吴。
侍中辛毗见此急谏曰:“陛下,现在国家初步安定,土地虽然广阔,人口却是稀少无比,在这种情况下,陛下还要动用百姓的力量去征伐吴国,臣实在看不出这是什么聪明的举动。当初,武皇帝曾多次出兵伐吴,可没有一次越过长江。现在,我军的数量和实力皆不比武皇帝时,却要短期之内连续和吴国交战,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微臣的建议是休养民力,开垦田地,等十年以后再用兵打仗。如此,定能一举而定天下。”
话毕,辛毗不再多言,可曹丕的表情却逐渐阴冷,他看了一会辛毗,用几乎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道:“照你这个意思,就是要朕把孙权这个祸患留到子孙后代去解决了?”
辛毗凛然不惧:“从前周文王之所以把商纣留到武王去解决,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当时时机尚未成熟。所以,只有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动武才是最佳抉择。哪怕,哪怕是等到陛下的后代。”
话毕,曹丕拂袖而去,根本不再听辛毗的言论。
8月,曹丕亲率大部水军沿着蔡河、颍水进入淮河,进而到达寿春。
9月,曹丕水军到达广陵。
当时,曹丕正在龙舟之上,准备亲自指挥攻击吴国。可就在这时,长江水位迅速上涨,并加强风来袭,导致曹丕之龙舟在长江中上下颠簸,几乎被巨浪掀翻。
待风平浪静之后,曹丕已吓得面无人色。他登上甲板,望着大江南岸的坚固布防,无奈道:“尽管我大魏有铁骑成千上万,但面对此长江却始终没有用武之地。看来,我是真的无法取胜了。”
由是,曹丕遂有撤军之念。
过后,曹丕再次于龙舟之上召开朝会,询问场中大臣孙权会不会亲自坐镇迎击自己。
大臣们都说:“陛下亲率大军攻吴,孙权恐惧,一定会动员全国的力量来应付陛下,但他又不敢把大批部队交给手下指挥,所以铁定会亲自前来。”
话毕,曹丕陷入了沉默。讲真,这时候他已经不信任下面的大臣了,只信任以前他所不信任的人。于是,曹丕将目光瞄向了刘晔。
见此,刘晔站出来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孙权一定认为陛下打算以亲征的方式将他引出来,而另派将领渡江跨湖,所以他肯定会部署军队等待进攻,但绝不会亲自坐镇来对付我们。所以孙权既不会来,他的驻防部队也不会走,只会用防反之法拖死我们。这是阳谋,我们除了有庞大而又精良的水军,不然根本奈何他不得。”
话毕,曹丕再次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同月下旬,曹丕开始率大军北反。
11月,冀州发生饥荒,曹丕从中央派出使者前往地方开仓赈济灾民。
同月,鲜卑大人轲比能与步度根开始相互攻伐。步度根不敌轲比能,乃投降于魏,轲比能趁机占据步度根领土,从此开始强大,拥有控弦十余万,自是屡屡侵犯幽、并二州。
12月,曹丕建天源池以加大水军训练强度。
公元225年2月,曹丕分别遣数名使者展开东巡活动,询问百姓,并对贫困的百姓予以资助。
3月,鲜卑轲比能部大批骑兵突然出现在凉州边境,可凉州刺史梁习早有准备,乃于第一时间出击,并大破轲比能骑兵。
至此,魏国和鲜卑轲比能部开始了长期的攻守战。
同月,曹魏和蜀汉分别对东吴和南中展开了大型军事行动,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还要一一叙述。
我们先来看曹魏方面。
公元225年3月,魏文帝曹丕召集文武众臣一起商议南征吴国之事。可一众大臣还没有发言,宫正鲍勋便站出来言辞激烈道:“陛下,我大魏屡次出动大军征讨吴国,之所以没有取得成果,主要原因还是吴、蜀两国相互依存,凭借着险要的地势和长江对抗我们。去年陛下亲征东吴,龙舟被波涛荡漾于长江之中,当时陛下身陷危难,大臣们心惊胆战,我大魏朝廷差点儿因此而颠覆。这是什么?这就是上天的警示啊!可如今,陛下又要劳师动众去搞长途远征,使我大魏国库每天要失去千金。陛下您到底要干什么?您这不是白白浪费国家的资产去让贼人耀武扬威吗?!陛下,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魏国危矣!”
“放肆!”
鲍勋刚刚话毕,脸已经气得发黑的曹丕便站起来痛声喝骂,并将鲍勋的官职一贬再贬。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直言的鲍勋触动了曹丕那颗最弱小的神经。
见曹丕如此暴怒,场下众多官员便是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敢再说了。于是,曹丕再一次亲征东吴之举就此敲定。
10月,曹丕到达广陵故城,并在长江边上检阅军队。当时,魏军将士一共十余万,旌旗飘荡数百里,大有跨过长江之气势。
可吴国呢?却根本不当回事儿,只布置军队严阵以待。甚至孙权根本不去过问战场之事。为什么?因为孙权有底啊。
在当时,江南突然爆发了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寒流,致使江面结冰,战船根本无法入江。曹丕眼睁睁看着江面却无法行动,只能仰天长叹道:“唉!这是上天注定要将天下分割为南与北啊!”
本月中旬,曹丕下令撤兵,于是,大批量的魏军摆着长龙,有条不紊的往北撤离。
可曹丕不知道的是,有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正等待着曹丕往下去跳。而这个大坑,曹丕真的无法躲避。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30:07 +0800 CST  
221
1.14平定南中
其实在曹丕本次南征之时,江东的很多将领就料定曹丕会无功而返,可宗室将领孙韶不仅猜到曹丕会无功而返,还猜到了他撤退的路线。
而就在这个撤退路线中,有一个小道是非常适合伏兵作战的。如果在曹丕中军路过此地时,伏兵突然杀出,那么~~~。
想到这,孙韶激动的差点儿跳了起来,仿佛万世之功业正在向他招手。
因此,孙韶在开战之前便命部将高寿率五百敢死精锐提前隐藏在这个小道之中,只等曹丕路过便突然发难。
而一切都像孙韶意料的那般,曹丕是真的退了,并且正好从此地经过。而就在曹丕中军经过此小道的同时,高寿率五百士卒突然杀出,屠刀直指曹丕车帐。
面对这突然的一幕,从未经历过生死的曹丕被吓傻了,他在护卫的保护下连滚带爬的向前军死命逃亡,而整个大军也以为是吴军主力部队来袭,所以大乱异常。
就这样,高寿的部队趁着魏军混乱之时直接突入至曹丕的车帐前,可这时候曹丕已经在护卫的簇拥下逃至前军,高寿无奈,只能掠曹丕之副车及羽盖而回。
由此可见,当时高寿距离曹丕已经近到了什么程度。
公元226年正月,曹丕在返回洛阳的途中路过许昌,本想在许昌休养一段时间,可那南门却在曹丕进入之前突然塌陷,曹丕对此深恶之,便没有于许昌停留,直接返回洛阳了。
那么许昌无故塌陷预示着什么呢?各位很快就知道了。不过在这之前,还是先把目光瞄向8个月前的蜀国吧,看看诸葛亮又做了什么军事行动。
公元225年3月,在诸葛亮将近两年的作用下,在老天的给力之下,蜀国粮食富足,兵力充沛,诸葛亮便想北上攻击魏国,完成刘备未能完成的大业。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欲想图北,必先平定南中之乱,不然腹背受敌,蜀国危矣。
针对于此,诸葛亮乃于北伐前亲率大军往南中方向征伐雍闿、孟获等南中反贼。
出征之前,诸葛亮之心腹马谡曾送行诸葛亮十里之多。在即将分别之时,诸葛亮拉着马谡的手由衷道:“我与幼常共事多年,深知幼常本事。现在即将征伐南中,不知幼常可有妙计献于亮乎?”
马谡:“恩~~,南中地形险峻、路途遥远,那些反贼凭此而不服已经很久了,即使我们今天将他们击溃,相信他们明天还会反叛。目前丞相正准备集中全国之力北伐,所以南部绝对不能留有忧患。那么怎么样才能不使南部再有叛乱呢?杀光他们即办不到也不是仁者所为,所以只有攻心才能使其彻底臣服。”
话点到即止,马谡不再多说,诸葛亮心中也已经有了计较。
而这南征的第一站却并不是孟获等西南夷人,而是拥有祖传式叛乱基因的雍闿。
(注:《中国历代战争史》载先定孟获后平雍闿。《资治通鉴》《三国志》载先平雍闿后定孟获。还有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是同时消灭的雍闿和孟获。本文从《资治通鉴》《三国志》之说)。
那诸葛亮深知雍闿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所以出兵以后直奔永昌,第一个便将目标锁定在了雍闿身上。
雍闿深知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出兵也是送死,便联系了高定,和其组成联军共同抗击诸葛亮的袭击。
可经过两年的训练与修养,蜀军不管是装备还是单兵作战能力上都不是这些西南夷所能挡得住的。所以,本场战斗毫无悬念,联军以惨败收场(注:诸葛亮伐南中战斗过程无丝毫记载,只微微提到一点就是诸葛连弩大发神威,其他再无所载),贼首雍闿和夷王高定更是被诸葛亮生擒。
诸葛亮根本不和这两人有半点儿废话,直接便将二人斩杀,然后分别命李恢及马忠率所部平定各地。至于诸葛亮自己,则率本部兵马亲往平定孟获。
对于精锐的蜀军,孟获不敢有半点儿大意,乃率汉、夷混编部队亲自迎击。可南中反军和蜀军之间的综合作战能力相差太过悬殊,孟获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便被诸葛亮所生擒。
对待孟获,诸葛亮却不像对待雍闿和高定那样了。因为孟获深得南中汉、夷人之心,所以诸葛亮便行马谡之法,打算以德服人。遂于擒获孟获以后为其解开了身上的枷锁,并亲自带着孟获巡视各营,让孟获看清了蜀军的作战水平。
最后,诸葛亮将孟获带回了中军,并微笑着和孟获道:“你觉得我们蜀国的军队如何?这样的军队你能否战胜?”
沉默一瞬,孟获略有不服的道:“哼,以前我是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轻敌被击败,如今承蒙您允许我参观你们的军队。所以现在再和你们交战的话,我孟获一定不会失败!”
诸葛亮看了一会儿孟获,然后微笑道:“不服?”
孟获:“不服!”
诸葛亮:“好,本丞相专治各种不服,现在就让你回去重整旗鼓,什么时候你服了,我蜀国大门随时为你展开。”
就这样,诸葛亮放孟获离去,并继续率兵和孟获激战。
于是,几个月过去了,孟获被诸葛亮足足生擒了七次。
后五次,孟获还是和第一次一样,对诸葛亮有诸多不服,可当孟获第七次被诸葛亮擒获以后,这个男人不走了。
诸葛亮见状一喜,然后笑道:“你怎么不走了?”
见此,孟获哐当一下跪在诸葛亮面前道:“您有老天相助,我们南中的人以后不会再背叛您了,我向您保证。”
就这样,在孟获的下跪之下,益州、永昌、牂牁、越嶲的叛乱全部消失。而诸葛亮也在这些叛乱消失以后做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那就是让本土人来担任南中官吏。
疯了,诸葛亮难道是疯了不成?要知道,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没有敢这么干的,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诸葛亮全用本土官员,这难道是要推着这些夷人自立吗?
基于此,诸葛亮手下的那些官员接连反对,其理由就是怕这些夷人复反。可诸葛亮却笑着道:“你们都错了,如果留外地人为官,则要留驻军队,从中央供应粮草,这是现在北有大敌的情况下不允许的。并且,这些夷族人刚刚经受过战争,父、兄多有战死,怨气未消,如果任用外地人而不驻留军队,定有祸患,这是第二个难题。最后,这些夷族叛乱分子屡次三番杀死和废掉本地官吏,自知有罪,和我们隔阂很深,若留下外地官员,最终还是难以被他们信任。基于此,我现在不留军队,不运粮食,就能使法令、政纪初步得以贯彻,让夷人和汉人安定下来。”
话毕,场中众人再无意见。于是,诸葛亮网罗孟获等当地著名人物为官,并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贡献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贡品,除此之外,再无所求。
于是,终诸葛亮一生,南中再无反叛。
哦对了,有一件事忘了说。
平定南中以后,孟获等南中军阀为了感谢诸葛亮的仁政,乃将族中最为能征善战的勇士都交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将这些勇士组编成一支特种部队,此便是三国时期第一山战部队——无当飞军。(一说飞军,无无当二字)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汉晋春秋》《中国历代战争史》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30:32 +0800 CST  
222
1.15曹丕之死
公元226年春季,吴国陆逊上表孙权,请大范围使用军屯之政策,以增吴国粮食产量。孙权同意,并于当日将为自己驾车的八头牛改为耕牛,以显示自己重视农业的决心。
于是,吴国从本月起大范围开展军屯改革,粮食产量也因此节节高升。
2月,伴随着鲍勋的死,魏文帝曹丕为魏国百姓、士人所痛骂,使得他本来还算明君的声望有所损失。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鲍勋不是一个清廉又负责的官员吗?曹丕为什么还要弄死他呢?
N年以前,在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郭夫人(曹丕现在的皇后)的弟弟犯法,被当时身为魏郡西部都尉的鲍勋治罪。
郭夫人见此大急,遂请曹丕出面求情。曹丕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便致信于鲍勋,希望他能将郭夫人的弟弟给放了。
岂料鲍勋执法不容情,竟不给曹丕面子,直接将郭夫人的弟弟给处理了。曹丕因此大怒,从此恨上了鲍勋。
这之后,曹丕登上了九五之尊,可鲍勋还是和以前一个样子,只要感觉曹丕有什么不对的便当堂怒怼,整的曹丕经常下不了台。
基于此,曹丕更加愤恨鲍勋,便经常想至其于死地。可鲍勋一心奉公,两袖清风,在士人中有非常高的地位,所以曹丕虽然想杀鲍勋却无从下手。直到公元226年这一年,机会终于来了。
之前曹丕从东吴北撤以后,曾路过陈留,便在此地驻兵修养。鲍勋当时正好为治书执法。
时,太守孙邕前来拜见曹丕,汇报完工作以后便前往会见老友鲍勋。当时曹丕的营垒还未建好,刚刚立下界标,孙邕并不知情,便没有走正路,违反了军规。恰巧当时军营令史刘曜正在左右,便要追究孙邕的责任。可鲍勋却和刘曜道:“哎~~,刘将军不要这么固执嘛,现在大营还未修建完毕,孙太守也不知情,所以并不是什么大事,还是算了吧。”
一听这话,刘曜想想也是,便就没有向上汇报。
当然了,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可不知哪个嘴快的却将此事汇报给了曹丕。曹丕早就想处理鲍勋却苦无借口,这下好了,正好送上门来,于是以鲍勋指鹿为马为由将其给抓了起来,并送往廷尉署治罪。
当时廷尉正是名士高柔,他深知曹丕暗恨鲍勋,稍有不顺便想将鲍勋弄死,于是装模作样的据国家法典来计算而判了鲍勋五年刑期。
这个判罚看似是重判,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救鲍勋一命。可他这么看,别人却不是这样的。
廷尉正、廷尉监和廷尉平便反驳说这种罪名,只说罚款两斤黄金就足够了,且不听高柔命令,直接便将折子递了上去。
曹丕闻听此大怒,直接扔掉了手中的奏折对下面的官员大声怒道:“鲍勋这畜生就应该处死,而这帮小子却要放掉他,简直不知所谓,来人呀!”
侍卫:“在!”
曹丕:“将廷尉正、廷尉监和廷尉平还有他们的下属官员全都给朕治罪!我要把这些臭老鼠全都埋在一个坑里,让天下人看看他们的肮脏!”
疯了,曹丕这是彻底的失心疯了。钟繇、华歆、陈群、辛毗、高荣等一众大臣见事情要闹大,赶紧跪拜于曹丕面前急谏道:“陛下万万不可!鲍勋的父亲鲍信是先皇的心腹手下,有大功于先皇。鲍勋更是天下名士,深得我朝百姓和官员的爱戴,您如果因为这么点儿小事就要弄死鲍勋的话,恐怕整个大魏的士人都会寒心。再者,陛下您难道就不担心后世史书如何去评价……”
“磅!”
没等几人说完,彻底疯狂的曹丕直接冲他们扔去了器皿,然后暴怒道:“朕不管!朕不管!朕不管!朕就是要杀死这个不要脸的东西,你们谁劝都不好使!来人呀!”
侍卫:“在!”
曹丕:“立即传令廷尉高柔,让他不用等到秋后了,现在就给朕弄死鲍勋!”
侍卫:“诺!”
见曹丕已经陷入疯狂,场中众人再不敢复言,只能在心中祈祷鲍勋有天相助。
呵,天没有,但贵人却有一个,却依然救不了鲍勋。
高柔见曹丕要杀鲍勋,竟抗旨不遵,誓死不从曹丕之命。曹丕见此更加愤怒,便以有公事为由将高柔招致尚书台,然后在高柔不在廷尉署时直接派人将鲍勋杀死在了监狱之中。
鲍勋之死,使得曹丕之名迅速下滑,这个曾经还算合格的帝王在此事过后“晚节不保”成为了宫廷外士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曹丕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现在只想痛快而已,因为他的大限也已经到了。
公元226年5月,魏文帝曹丕病重,临死前,他亲下诏书封长子曹叡为太子,然后将其叫到内室,语重心长道:“我给你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这些人都很有能力,足以辅佐你安定天下。所以,不要怀疑他们,一定要对他们委以重用。”
话毕,曹丕便闭上了眼睛,从此离开了人世,时年四十有六。
陈寿对其评价曰:“文帝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下笔成章,学识广博,记忆力强,才艺兼备;如果度量宽广的话,相信他和古代的圣贤之君相比也不远了。”
我曰:“可惜他没有”。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31:11 +0800 CST  
223
1.16石阳攻略战
曹叡,字元仲,生于204年,母亲甄氏,也就是文昭甄皇后。
甄氏最早为袁熙之妻,曹操击败袁绍以后,这拥有倾国倾城之貌的女子便被曹丕纳为小妾。
起初,甄氏甚得曹丕之宠爱,所以生下了曹叡和东乡公主。
曹叡从小便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又非常的聪明,学习经典几乎过目不忘,很得祖父曹操喜爱,所以曹操常命曹叡伴其左右,每逢宴会便当众评价道:“看到我这孙儿没有?有了他,我们曹家第三代的主人就算是合格了!”
基于此,曹叡在很小的时候便得一众官员敬重。
公元220年,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置,并篡汉得天下。那个时候,曹丕依然对曹叡非常非常好,下一代继承人也是在心中默认他了。可这种好势头在公元221年便全部断送了。
为什么呢?因为国色天香的甄氏实在是太得曹丕宠爱,已经与让曹丕冷淡了其他的妃子。这其中还以郭皇后为最。所以郭皇后便串通了很多的妃子在曹丕的面前说甄氏的坏话。
于是,曹丕对甄氏便越发冷淡。
一个女人,面对丈夫的突然转性,相信稍微正常点儿的都不会很快适应。而甄氏,他就是这么一个正常的女人,于是便在曹丕背后说了几句抱怨的话。
可巧不巧的,这事儿就被后宫中的那些娘们们知道了,于是这些娘们加油添醋的将甄氏的原话扩大十倍传达到了曹丕那里。
而曹丕的心胸,呵呵两字得了。
他在听闻此事以后根本不去严查,直接便赐死了甄氏,并将曹叡贬为平原侯(几个月前封得齐国公),“子凭母贵”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自己赐死了曹叡的母亲,所以曹丕认为曹叡一定会痛恨自己,便绝了立其为储的想法,并对许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重用有加,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曹丕发现,这个曹礼根本不是做一名统治者的料。
于是,曹丕便绝了这种想法,又将目光瞄向曹叡。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曹叡实在是太出息,太懂事了。
曹叡被贬为平原王以后,从未对曹丕有过任何怨恨(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每日只和那些品行正直的士人相交在一起,共同讨论治国的理念。
并且,曹叡处理一些政务特别小心谨慎,极少犯错。
当时,魏国大臣卫臻和曹叡的关系非常要好,经常出入于曹叡府中。曹丕想要知道曹叡到底怨不怨恨自己,便将卫臻叫到宫中旁敲侧击的询问。
可卫臻只向曹丕报告曹叡是如何处理政务的,对他的私生活却绝口不提。
这使得曹丕相当的郁闷。为了了解曹叡的真心,曹丕便打算亲自来查看他,所以从这以后,曹丕经常在出席公众场合的时候带着曹叡。
一次,曹丕带着曹叡外出打猎,在平原之中看到了一头母鹿和一头小鹿,曹丕一箭便将母鹿射死,然后兴奋的对曹叡道:“这可是好机会,快去把那小鹿也给朕射死。”
可说了半天,曹叡却一动不动。见此,曹丕的表情逐渐阴冷下来,并问道:“为什么?”
曹叡不带半点儿犹豫道:“父皇已经杀掉了母鹿,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他的孩子。”
说到这,曹叡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见此,曹丕放下了手中的弓箭,看着曹叡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曹魏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在全无征兆的情况下晋封曹叡为平原王,并将曹叡过继给郭皇后为子,其意不言自明。
曹叡心中虽然憎恨郭皇后,但他城府极深,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便从始至终中侍奉郭皇后,就好像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
曹丕见此更加欢喜,从此遂定曹叡为曹魏之继承人。
直到公元226年,曹丕身死,曹叡继位,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逆袭,成为大魏之皇,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魏明帝。
公元226年5月,魏明帝曹叡大赦天下,尊卞太后为太皇太后,郭皇后为皇太后,自己死去的母亲甄氏也追封为皇后以正名。
这之后,曹叡大封群臣,除了重用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等托孤大臣以外,还晋封了很多其他官员(太多,略)。
值得一提的是,上位以后曹叡还大封甄氏,积极组建、拉拢外戚势力,算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吧。
公元226年6月,曹叡发现现在魏国地方官府出现众多徇私舞弊的现象,于是召开廷议,对于此事进行探讨。
尚书卫觊认为,现在的官员之所以徇私舞弊,其主要原因便在于他们对于法律研究的不够透彻,一旦他们知道徇私舞弊所带来的后果,相信便不敢再行如此了。
曹叡认为有理,便遣众多博士下去地方,为魏国的地方官员普及法律知识。
同月,曹魏廷尉高柔建议魏明帝曹叡提升国家教育者的地位及俸禄,曹叡准奏。
同年8月,曹丕死亡的消息传到了东吴,孙权认为新君继位,曹魏定然不稳,乃亲率五万大军往攻江夏,并于出征前和众将道:“论魏国南部守将,唯江夏太守文聘一人死忠曹魏,一旦将此人拿下,荆北地区将再无曹魏之卒!所以,众位一定要拼死奋战,随孤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江夏!”
基于此,吴军的士气很高,行军速度很快。
此消息很快传到洛阳,于是朝野震动,一众文武慌得不行,朝会之上几乎全都是支援文聘之声。可魏明帝曹叡呢?他却满脸的淡定,一点儿都不为江夏之事着急。
当有官员问及原因时,魏明帝笑道:“江夏有文聘将军在,别说五万,就是再给他孙权五万又能如何?”
话毕,满朝震惊,他们实在没想到曹叡对文聘信任到了如此程度。那么文聘是不是如曹叡所说的那般强悍呢?
一个字,是!
那文聘得知孙权大军来到以后并没有半点儿慌张,而是将全郡之兵都放在了孙权的必经之路——石阳城中。
孙权见此,乃命三军将石阳团团围住,然后便对石阳发动了不间断的进攻。
可文聘布防坚如铁桶,滴水不漏,愣是抗住了孙权五万大军二十多天的进攻。
孙权见部队士气已经开始低落,生怕这时候曹魏援军到达将自己里外合击,乃率军撤回东吴。
可就在吴军撤退之时,文聘却突然率军从石阳杀出,对着吴军的屁股便是一顿猛击。使得吴军在一时之间陷入了混乱之中。
见此,孙权急遣预备军转身迎击。
可这时候的文聘见战略意图已经达成,便率军返回了石阳城中,使得本就士气低落的吴军更加颓废。
孙权是气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隔空对着石阳城中痛骂,仅此而已。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魏末传》《魏略》《汉晋春秋》《魏书》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31:35 +0800 CST  
224
1.17平定交州
公元226年9月,已经撤回武昌的孙权不爽,很不爽,他这辈子亲率大军北伐一共就那么两次,每次都被魏军打得屁滚尿流,此种耻辱怎能轻易罢休?!
有此想法的孙权当然不肯罢休,遂于当月命诸葛瑾、张霸等北上襄阳,意图一举攻破襄阳以后从两面夹击江夏。
这一次,曹叡没有再轻敌了,而是立即命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率主力军团营救襄阳,征东大将军曹休则率另一部兵马攻击诸葛瑾外围的游击部队。
十月,司马懿大军抵达襄阳,便即对诸葛瑾所部发动攻击。
东吴陆军根本无法和魏国陆军相抗衡,统帅之间的素质更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诸葛瑾不出意外的败了,甚至副将张霸都被斩杀于乱军之中。由此可见,这次吴军败的有多么凄惨。
与此同时,曹休亦率本部兵马寻得了东吴游击部队,当即发起了攻击。结果自是不必多说,东吴游击部队被曹休大败,狼狈逃回了东吴。
由是,本次由东吴发起了北伐之战以惨败而告终。
同月,见无法向北扩张的孙权只能将战略目标盯向南方,遂命全综攻击江东山越,将他们赶向更东南的山林,然后扩张了吴、丹阳、会稽三郡还没有开发的山区,新建了十多个县城。
同月,陆逊上表孙权,请在新建各县实行改革(一说非山越,而是整个吴国),并提出施以德政、宽用刑罚、减少田赋、停征户税等利民之策。孙权批准,并交给陆逊全权负责。
冬季,交州无冕之王士燮去世,其子士徽继位。孙权立即行动,遂封士徽为安远将军兼任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接任士燮为交趾太守,又将交州海东四郡设为广州,命吕岱为广州刺史,并派戴良和陈时南下声援吕岱,意图扒光士徽,全夺交州控制权。
士徽当然不会干看着自己被一点点扒光,便自封为交趾太守,率宗族军队抗拒戴良,将戴良之军逼停在了合浦。
交趾官员柏邻见士徽这是要和孙权杠到底了,便急谏曰:“大人莫不是要和吴国全面开战?”
士徽:“我也不想,但孙权要把我往死里逼!交州乃我父亲一手打下的天下,怎能白白葬送在我的手中,他孙权如果能保证我的自治权我自然愿意臣服他,可这小子要是给脸不要,那就干了!他又能拿我怎地!”
柏邻:“大人怎能如此糊涂!大人自比那曹操、刘备如何?!”
士徽:“你别和我在这扯那些里根楞,我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了,交趾是我父亲打下来的,想要在我这一辈断绝传承,没门!”
就这样,士徽下定决心抵抗孙权对于交趾的统治,算是彻底撕破脸皮了。这还不算,后来,柏邻又对士徽进行了激烈的劝谏,使得士徽大怒,直接杀掉了柏邻。
柏邻的哥哥柏治因此大怒,遂召集自己的宗族在内部对士徽进行反抗。
一时之间,整个交州大乱,人人自危。吕岱见此情景,立即写信给孙权请求讨伐士徽,然后不等孙权回信便率三千精锐骑兵以日夜兼程之速直往交州而去!
吕岱手下的官员见吕岱如此鲁莽行事,料想大事不能成功,便劝谏曰:“士氏一族几代经营,在交州已经根深蒂固,深受百姓爱戴,不可轻视,还请大人从长计议。”
吕岱:“我吕岱从来没轻视过任何人,之所以如此行军正是合乎兵法!那士徽图谋不轨,率军抵抗我吴军,但绝对想不到我吕岱的军队回来的如此之快,所以绝对没有什么防备,再加上此时交州内乱,正是一举破灭士徽之时,此正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之良机,断不可送。”
由是,三千精锐顺江一路狂飙,只几日功夫便杀到了士徽内部。
而事实果然如吕岱所料,士徽外防柏治,内平叛乱,再加上没想到吕范会这么果断,吴军会这么迅速,所以被吕范轻易杀至都城。
当时都城并没有多少士兵,十分脆弱,所以士徽便生投降之念。而吕范好像知道士徽的想法一般,兵至其城下便遣士徽之侄士辅前往城中劝降士徽,并在士辅出发前信誓旦旦和其道:“你就放心的去劝士徽投降,并告诉他,只要他投降,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
士辅以为吴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断不会做出那种背信弃义的事情,所以信以为真,按吕岱之言往城中劝说。
士徽呢?一听这话大喜过望,赶紧坦胸裸背,将自己捆绑起来往吕岱军中投降。
可当他们到达吕岱大营以后却傻了。为什么呢?因为迎接着士徽的并不是吕岱的笑脸,而是他的屠刀。
就这样,士徽兄弟几个全都死在了吕岱的屠刀之下,吕岱直接率军进入城中。
圣贤之人曾经说过,平定边远地区的敌人,以德服人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只单单使用武力,那是很难让他们心服口服的。
我虽然对这种说法呲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这一次吕岱做错了。
吕岱如此做不但使吴国在交趾的信誉变臭,也大大的影响了那些豪族们对于吴国的态度。
本来,士徽顺利投降的话,他原来的那些手下也一定会向吕岱投降。
本来,吕岱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柏治一定会服从吕岱的统治。
可吕岱做了一把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以后,这两个势力全都反了。他们口口声声要吴狗滚出交趾,并拿起手中的武器像疯了一般攻击吕岱。
吕岱无奈,只得一边聚集士兵,一边向孙权求援,一边守城作战。
就这样,攻守互换,吕岱率几千士卒死守士徽原来的都城,有好几次都差点儿被叛军攻破,而最终,终是在援军来到以后反败为胜。
这之后,吕岱统自军和东吴之援军一路南下,不但消灭了“叛军”余部,还接连攻取了九真等数个地方,杀死和俘虏万余人,并遣使往更南的扶南、林邑、堂明宣布孙权的威德,让他们从属于孙权。
这些异族小王不敢得罪势力庞大的东吴,只能向东吴献上贡品,以属国之姿朝拜孙权。
由是,吕岱全定交州,并使南部诸异族对孙权俯首称臣,只不过他们到底是不是真心服从就不得而知了。
哦对了,全定交州之后,孙权迅速取消了广州,将二州合并如初。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32:02 +0800 CST  
225
1.18北伐地理(上)
公元226年12月,曹魏朝廷发生了大型人事变动,魏明帝曹叡在这个月接连调动朝廷人事,分别任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东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从中可见,此时魏国军政完全是以此7人来运转。
公元227年正月,洛阳方面开始在江夏南部设置都尉,主要任务便是防止吴国的寇掠。
同月,吴国和魏国相继爆发小型起义,但皆在旦夕之间被平定。
2月,曹叡亲自耕种籍田,以示国家重视农业之心。
同月,曹叡在邺城近郊为其母甄氏建造陵园,并对洛阳皇宫进行大型装修,王朗见此乃谏于曹叡曰:“大禹拯救天下黎民,所以先使自己的宫室简陋,衣食节俭。越王勾践要复国报仇,所以约束自己和家人,食衣住行都非常节俭。汉朝文皇帝为了发扬祖先的事业,所以停休了自己喜欢的楼台,一辈子都只穿一件粗布黑衣。霍去病只不过一个将领而已,可他依然知道匈奴未灭,不置宅邸之理。这些说明了什么?都说明有远虑时要简略,有外敌时必须简朴。而现在,建始殿足够大臣上朝,崇华殿足够内官侍寝问安,华林园和天渊池也足够陛下宴会游乐。所以真的不用大肆装修这些东西。臣觉得,现在当务之急是将钱花到劝农耕、整军队上,如此,国家必定富强。国家富强则强敌灭,而强敌灭亡之后,陛下想做什么也没人再多说了”。
话有点儿多,不过说得却是在理,可这世界上并没有几个汉文帝,所以曹叡没有听从王朗的建议,依然大修宫殿,大建园陵。
公元227年3月,蜀中现异动。这个月,蜀汉丞相诸葛亮上《出师表》于朝堂,然后率近十万大军北上汉中(从平定南中以后便开始准备了),意图和曹魏决战,进而定鼎中原。
由是,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正式开启。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正是诸葛亮的作战总纲,那么这个旧都是哪呢?正是东汉之国都洛阳了。
那么从蜀中出征洛阳有几条道呢?老规矩,大战之前先说地理。
由成都往攻洛阳在当时大概有三条道路可以通行。
第一条出长江自江陵、襄阳以趋宛、洛。
第二条自汉中沿汉水东出直取宛、洛。
第三条出汉中过长安潼关以取洛阳。
可自关羽失败以后,荆州之路已经无法通行,所以欲图洛阳,只能以汉中为第一战略机动地。法正曾言:“曹操平定汉中以后不在最佳时机攻略蜀地,这并不是他不想夺取蜀地,一定是因为内有忧患才这样做得。而汉中乃我蜀地门户,今举众往讨必克之!攻克汉中以后,我们可在此地广积粮草,屯兵以观天下。如此,上可以颠覆敌寇,重现汉室荣耀;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扩张领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所以汉中绝对要掌握在手中,万万不能交给曹操。”
如此可见,法正对于汉中的重视是相当的。而诸葛亮以汉中为待机基地正与法正之战略总纲相同。
自汉中往攻洛阳亦有三条道路可以通行。
第一条为沿汉川东下襄、邓以转攻宛、洛,此路途有诸多险阻,在上庸孟达被司马懿掩袭之后(后面详说),中间必须攻取之城过多,所以不适合大军行进。
第二条自终南山各谷谷道越秦岭以出秦川,攻潼关以趋洛阳,此道虽近,但谷道运输不方便,又容易被敌军埋伏袭击,亦难用大军经过。
第三条为出陇右以迂回长安,然后趋潼关洛阳。此道虽然稍远,但却易于行军。
综合以上,第一条路阻,第二条路险,只有第三条路才是“十全大将军”诸葛亮唯一认可之路,遂以陇西为第一目标,长安为第二目标;潼关为第三目标;洛阳为终极目标。
而在行军的过程之中有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要,为了方便各位全方面的理解北伐之战,我觉得也有必要好好叙述一下。
长安,西汉之故都,大禹之雍州,大周之王地,大秦之内郡,东汉之京兆是也!此地名山耸崎,大川环流,凭高据深,雄甲天下。苏秦谓之曰:“四塞之国,东有关河,南凭汉中,西依陇山,北控代马”。
张良谓之曰:“左崤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贾谊谓之曰:“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东方朔谓之曰:“汉兴去三河之地,止㶚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
寇恂谓之曰:“长安道里居中应接,近便从容,一处可制四方”。
潼关在华阴东四十里,长安以东,之前曹操和马超就曾在此激战。
潼关东60里为古桃林要塞。要塞再东60里便是函谷关。而自函谷关直至绳池之间多有谷道,即古人所谓崤函道。
公元前318年,魏、赵、楚、韩、燕五国曾联兵伐秦于函谷关,但皆败于此,由此可见函谷关之险要。
并且从函谷关举兵向东,有大河顺流以为运输,故由此向东易,由东向此难也。
终南山,亦曰秦岭,亘于雍(凤翔)、岐山(今岐山)、郿(郿县)、武功(今武功南渭水南岸)、长安、蓝田、盩厔八县之南,总长八百余里,乃长安南部之巨大天然屏障。其中盘纡回远,深岩多谷已不可细究。《陕西地理志》云:“南山大谷凡六”,便是指此山脉之子午谷、牛心谷、傥骆谷、蓝田谷、横岭谷与褒斜谷。各谷皆险峻难走,向南可从汉中直通襄、邓。其中子午谷、傥骆谷和褒斜谷又是同往汉中之主要干道。
哦对了,终南山西端北接陇坻,其间有二谷,南曰故道,北曰关山道。汉朝曾在故道设县(陕西凤县),其东北便是散关和陈仓。当初曹操征伐张鲁之时便是走陈仓过散关。而曹操攻击刘备不成,退出汉中之时尽烧散关故道之栈道,并以重兵筑城为守,所以诸葛亮想要从此地通过需要大费周章,而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关山道在渭水北岸,乃是翻越陇山之要道。曹操战胜马超之后,曾在此处设置陇关,而陇关又是陇西、陇右的主要交通之处,所以这里便是诸葛亮北伐之战的焦点之一。
(注:陇右地势高,在战略上有俯瞰之势,故诸葛亮屡次出祁山(甘肃西和北七里)即欲先占此陆海西岸之高地。如此,既可控制此海陆动态,更可以观察此一带海陆各岸。更能西和诸戎,北连鲜卑,不惟此秦川之西方翼蔽为之剪除,尤可以号召天下,示以形势)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汉书》《后汉书》《陕西地理志》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32:33 +0800 CST  
226
1.19北伐地理(下)
说到蜀地,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如何如何难攻,如何如何难占,可谁又能想到,因为蜀地之险,蜀国想要出兵讨伐有多么难呢?
那么这个难在哪呢?
粮草的运输!
《孙子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因此可见粮食的重要性,又因此可见长途远征对于国家的危害。可如果即长途远征又陆地难走呢?
之前我已经说过了,蜀军北伐的作战目的在陇、长、潼、洛,可自汉中往长安的路途之中皆为山区,是以运输不便又无战用资源可掠之地,故因粮于敌一事只能寄希望于敌军富饶之地。
长安,素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称号,这本应该是一个掠夺粮食的绝佳地点,可东汉初有赤眉,东汉末有董卓,此两次大乱皆将三辅地区造的鸡犬不宁,颗粒无收。所以一直到现在,长按地区都是无粮可因,只能作为战略轴心而已。
如此,便只能从我之前说过的六川之道运粮,可如果从六川运粮,就凭借蜀国的国力绝对不够,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两个解决办法,要么运粮不用活物,要么从水路运粮。
不用活物这个先不提了,起码现在诸葛亮还没研究什么木牛,只说水路。
就利粮道而言,蜀军除了陆路以外,就属嘉陵江水道最为便利。那么嘉陵江水路可以将粮食运到哪里呢?向西则为祁山,向北则为上邽,向东则为故道及斜谷道。
基于此,如果蜀军能用祁山、上邽、故道、斜谷道为后勤卸载场所,则自各该地转入渭水流域,再为水运以利进攻,其间陆运之路皆不过百里。而以百里之陆运,将嘉陵江与渭水两大水运路线连接为一条运输补给路线,诸葛亮的后方交通运输便再无后顾之忧。所以诸葛亮最初讨伐曹魏时不听魏延的建议(后详述)并不仅仅因为“就平实出坦途以策万全”,其主要原因还是欲先寻求后方补给路线,使运粮部队能够进出更加容易。
就战地资源而言,渭南有兵民杂耕,各无妨害之荒地。而陇右则不然,以祁山一地有民万家观之,陇右必然拥有足够的人口,军入其地亦有粮可夺。且陇右地区旧时有汉阳、陇西、武都三郡,曹魏以地方富庶,始析汉阳郡为天水、安南二郡,另外还设置了广魏郡,又割益州边地而置阴平郡。所以陇西、武都、天水、南安、广魏、阴平六郡之粮草物资足为战争所用。此亦为诸葛亮兵出祁山之重要因素之一。
而祁山之西多产马匹,更为战争准备上所必需,所以诸葛亮北伐之战屡次兵出祁山,一为地理优势,二为后勤便利,三为丰富资源,四为疲惫敌军之兵源。
好了,蜀军北伐的地理情况就介绍到这里吧。我们开始正文。
公元227年5月,诸葛亮兵至沔水北岸的阳平石马。然后立即写信给新城孟达,企图策反孟达,打通蜀汉北部与吴国之联系,进而和吴国在战略上达成一气。
与此同时,诸葛亮大军向北的消息亦传至洛阳。
此消息一到,朝野震惊,魏明帝曹叡不敢怠慢,立即召开朝会,针对如何应对此事展开讨论。
当时,朝中武将全都气愤难当,有的人更是站出来直言不讳道:“蜀国算个什么东西?说他是国都抬举他,不过就是一群山区贼子而已!就他们也敢主动攻击我们魏国?!我看他们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陛下,末将请主攻巴蜀,不用他们来打我们,我们直接就将他们给灭了!”
话毕,下面一众武将汹涌澎湃,一个个叫嚣着要主动出击灭掉蜀国。甚至连一些文官都被感染,遂请主动出击。
然,就在曹叡开始意动,并准备批准之际,散骑常侍孙资却突然站出来道:“陛下,据微臣所知,当初武帝讨伐张鲁之时曾经数次身陷险境,最后在多次作战之后才勉强夺得汉中。他曾和手下心腹说:‘南郑就像是天上的监狱,褒斜道简直就是龙潭虎穴,这种地方,我以后再也不想来了’。可见蜀国的地理是多么的恶劣。武皇帝用兵如神,他深知躲藏在山岭之间的蜀贼难以寻找,靠着大江的吴匪难以剿灭,所以经常采用隐忍的态度,不轻易对这两个势力发动进攻。这便是有胜机则战,无胜机则养。如果我们现在主动出击讨伐蜀国,不但道路艰难,还要调集精兵,运转物资做长线之战。所消耗的数字根本无法计算。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现在蜀贼和吴匪已经串通一气,我军攻伐蜀贼,吴匪必定会攻我空隙,所以还需要在荆、徐、扬、豫四州增添近十万的守军,并调集更多的粮草。如此,不出数载,国库必空,而国库一空则天下动乱,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不可不查!可反过来说,防守却要比进攻更加经济实惠,所耗费的粮饷不过攻方一半。以我国现有的力量,分派大将据守各个关卡险要绰绰有余。如此,边境安然无事,将士们可以养精蓄锐,百姓也不用受那劳役之苦。数年之后,我国国力必更加强盛,而吴、蜀两国则会更加疲惫。到那时,统一天下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还请陛下三思。”
话毕,场中一片寂静,再没有一个人出言主动攻击,因为孙资说得句句在理。
由是,魏国对吴、蜀两国之基本战略方针就此敲定。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孙子兵法》《水经》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05 17:33:02 +0800 CST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14 11:54:42 +0800 CST  
228
1.21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
起初,在刘备死去以后,蜀国国力下降的厉害,再加上蜀国多年都没有对魏国动过武,所以魏人天真的认为,蜀国从此不敢再行北伐,这便对蜀国放松了警惕之心。
而这里,陇右地区尤其严重,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蜀国敢再次北伐,更没想到这第一个要攻击的目标便是自己。所以当诸葛亮西出祁山以后,整个陇右地区完全陷入了恐慌之中。
再加上魏国的主力兵团现在都在陈仓一带,所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太守为了活命,便背叛了魏国而响应诸葛亮的号召,在魏国背后给其狠狠一刀。关中因此大震,洛阳朝野更是恐慌无比。
可朝会之上,魏明帝曹叡却没有半点儿慌张的样子,反而淡定道:“诸葛亮最大的依靠便是那些山川险要,可如今却舍弃优势,前来与我魏军进行平原作战,这不是作死吗?诸位不必慌张,朕自有对策!”
话毕,朝中众臣稍显安心,可曹叡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中却不敢有半点儿轻视,于是急命右将军张郃督率五万步骑大军往陇右方向救之。
公元228年2月,此时的诸葛亮大军已兵进西城(甘肃西和),闻听张郃大军往来不敢怠慢,立即组织部队,打算遣一大将往守街亭。(街亭:西汉之街泉,东汉改街泉亭,简称街亭,在今甘肃秦安之东清水以北,为陇山之西口,更是陇右出入的门户,素有“得街亭者得陇山,而得陇山便可得陇中”之言,所以为陇中地区必争之地)
当时,老将魏延和吴懿争着抢着来守街亭,可诸葛亮一个都没看上,反而用的马谡来争夺街亭。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马谡,才气抱负皆异于常人,对于军事理论更是令诸葛亮刮目相看,所以诸葛亮一直将马谡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将不磨不成器,马谡虽然军事理论丰富,但却没有什么战阵经验,他诸葛亮老了(47),魏延等当初追随刘备的一干大将也老了,所以诸葛亮打算培养马谡,让他迅速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可恕我直言,诸葛亮这一次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孟浪了!
这是什么?往大了说是拿整个国家的危亡去培养一个将领。往小了说也是用一场决定性战役的结果去培养一个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将领。
白起、李牧、霍去病、刘秀等等等等,除了韩信以外,这些青史留名的大将哪一个不是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哪一个不是在死人堆里滚出来的?而马谡呢?却没有半点儿统军作战的经验,所以我再说一遍,诸葛亮真的是孟浪了。
(注:韩信在统帅大军团作战之前也一直都是项藉的看门卫士,项藉的每一条命令,每一次作战计划,甚至行军布置都被韩信所听取,所以韩信也是有一定基础的。而诸葛亮呢?独自统兵打仗就深入益州和平定南中那两回,且那两次马谡还不在诸葛亮左右)
公元228年2月中旬,参军马谡携裨将军王平,督将军李盛、黄袭等将,率大军疾奔往街亭,意图占据这个绝佳门户来抵抗张郃的进攻。
同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诸葛亮还令将军高详屯驻柳城(甘肃清水北)以为侧翼,随时牵制张郃,让张郃不能放开了进攻马谡。
按说,诸葛亮这种滴水不漏的防守方略确实万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张郃是拿不下街亭的,起码不会轻松拿下。
可让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固若金汤的街亭只一日便被张郃所下,而街亭一下,也让诸葛亮万念俱灰。
话说那马谡到达街亭以后便行布置,可当其布置完以后,王平直接被马谡给吓得屁滚尿流。为什么?因为马谡这货根本不守街亭城邑,而是将所有的士兵全都布置到了街亭旁的一处高山之中,意图在张郃攻击街亭之时从高山俯冲而下,一举将其歼灭。
这计谋好吗?乍一看好像有点儿意思,可细想想简直愚不可及,为什么?因为马谡不仅仅放弃了街亭城邑,还将所有的部队都怼在了大山之上,而此山的水源在哪?山下!
试想,一旦张郃断去蜀军水源,那么蜀军必不攻自破!
王平曾为魏将,是在汉中争夺战时才投降的蜀军,深知张郃之严谨强悍,乃急谏马谡,让他千万不要如此行事。可马谡轻视张郃,认为他根本看不出此计的弱点,便没有听从王平的劝谏之言,固执己见的将所有的部队都布置在了山上。
现今天下,我虽然不敢说张郃是最强悍的军事统帅,但却可以很负责的说,凡是懂一点儿兵法的都不敢轻视张郃。因为轻视张郃的人,现在坟头都已经老高了。
不得不说,这马谡真是一个无比愚蠢的玩意。而就在马谡做出这种决定以后,王平就知道,街亭肯定是守不住了,于是,他便开始暗中策划失败以后要如何保全军队的办法……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读史方舆纪要》《汉晋春秋》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20-01-14 11:55:46 +0800 CST  

楼主:鸟山居士

字数:507786

发表时间:2019-06-13 19:44:5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2 15:34:37 +0800 CST

评论数:17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