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

此文章已被推荐到——天涯聚焦人文栏目,能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吗?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4-27 17:21:47 +0800 CST  
2.忽必烈造船练军
公元1265年,身处在战乱了五年之久的黄河北岸,忽必烈既喜且悲。喜的是他在这五年里击败了一个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阿里不哥;清除了一个最不安定的隐患——李璮;熬死了对蒙作战态度强硬的南宋皇帝——宋理宗。
对于这五年来的功绩,忽必烈有理由对自身的军事天赋和政治手腕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再也没有人能挑战他作为蒙古大汗的无上权威了,但他也由此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作为欲望的奴隶,忽必烈将不会再享受到亲情。他的余生只剩下一件事可做,那便是在欲望的驱使之下,不断的攫取更大的利益,征服更多的土地,统治更多的臣民。以求在离开人世之后,在长生天面前,向不死的权利和欲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年的战争过去了,忽必烈虽然击败了三个强大的对手。但是军事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结果对他也仍然适用。在这“伟大功业”的背后,留下的是五年的战争创伤。
无数的将领和军队在这长达五年的内乱中被毁灭。而四大汗国的离心离德,更是让忽必烈忧心而又无奈。好在,现在草原上的一切,正在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忽必烈又想起了他五年前从鄂州城下撤退的场景。无论是过去亦或是现在,南宋在他的眼里一直是那样的羸弱不堪。而他的心也一直向往着南宋所统治下的江南,向往着那个春花秋月的烟雨之地。
那个传说中的烟花之地,曾经是窝阔台的梦想,是蒙哥的梦想,到现在,也是忽必烈的梦想。站在涛涛的黄河北岸,感受着黄河的怒吼,忽必烈觉得是时候该为自己那个江南烟雨落花梦,做出一些实际行动了……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4-27 17:24:52 +0800 CST  
公元1265年春天,在忽必烈的命令之下,经历了五年战乱的蒙军又开始热衷于三件事:
一是在川西到江淮的南宋边境上大肆屯田,筑城;
二是大量征集南北的能工巧匠,打造水师战船,为进取江南,打造一批横绝江河的水上舰队。
三是让北方战场上获胜的蒙古军士们,除了一部分镇守北方要地之外,其余的军士在将领的率领下,皆下马就船,于附近的江河湖泽练习水战,为横跨万里长江,进占水网密布的江南做战略战术的演练。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四年前,从四川泸州叛逃蒙古的刘整,也被忽必烈从诸多汉将中打捞出来,来到了南宋荆襄战区的对面,凭借着他曾经效命南宋20多年的经验,反过来瓦解南宋荆襄的军事防御……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4-28 07:40:50 +0800 CST  
3.贾似道弄权
南宋这边,皇帝的驾崩一直是汉家王朝中的重大事件,对于已故皇帝的身后事,无论是新继任者对于先前的皇帝是喜是恶,都会为其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将其风光的归入陵寝。帝国其它的一切事件,都将为这件事让路!
公元1264年的十月,到公元1265年的春天,忽必烈在北方忙的不亦乐乎的同时,刚刚即位的宋度宗和贾似道带着南宋的文武大臣正在忙着宋理宗的葬礼。
公元1265年三月,宋理宗的后事终于办完了。南宋帝国的新皇帝开始走上历史的前台。至于这个皇帝,到底怎么样,南宋的王公大臣们都还处于拭目以待的状态。但是贾似道不一样,五十出头就已经位极人臣的他,从来都是别人等他的份,他自然不想在观望中等待宋度宗的垂青。
深谙人世和官场的贾似道知道,有些态度,是需要试探出来的;有些权利,是要靠主动去争取的;有些威望,是需要踩着别人建立的。所以,此时的贾似道,决定试一把自己在宋度宗心里的位置,好为自己将来揽权行事做一个尺度,看看哪些事情是可以在宋度宗接受的范围之内。
于是,“辞官归乡”成了贾似道明面试探宋度宗的第一步。
宋度宗即位不到半年,老于权谋的贾似道在办完宋理宗葬礼之后,以自己能力有限,军国大事让其身心疲惫为由,向朝廷递上了自己的辞呈。没等朝廷的回复,贾似道就直接回到了老家绍兴,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看到自己的老师贾似道撂挑子走人了,刚刚即位的宋度宗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前宋理宗活着的时候,宋度宗作为太子存在,对于军国大事也只是动嘴说说,反正后面有大个儿顶着。现在,宋理宗故去之后,贾似道这个老师成了宋度宗唯一的倚仗。贾似道这一跑,在宋度宗的认知里,南宋王朝的何去何从都成了问题。
为了挽回“出走”的贾似道,宋度宗不惜放下身段,在御诏中言辞恳切的恳求贾似道回京主持军国大事,更不惜以荣耀至极的太师之位加以笼络。
躲在绍兴的贾似道眼见自己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还平白的享受到太师的尊荣,见好就收的他不几日便欣欣然的收拾好东西,来到他离开不久的临安府,光荣的官拜太师。然而,此时的宋度宗还是不放心,生怕哪一天贾似道有一声不吭的玩起了消失,便在太师的官职之外,又进封贾似道为魏国公。
自此之后,一个无能的皇帝和一个自私的权臣,便开始以舰长和大副的身份主宰着南宋这座巨舰的航向。只可惜,世无周公,权臣当涂。在帝国巨舰的运行过程中,这二位不仅没有做到对风险的合理规避,反而对自己所在战舰的进行了凿船行动,直到将南宋这座帝国的战舰凿的千创百孔之后,拍拍屁股各自撒手离去……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4-29 07:31:44 +0800 CST  
第三十八章 刘整的灭宋之心
1.深入骨髓的恨
在人生的旅途中,宝贵的光阴虽然能随着朝霞日暮的掠影从指缝间流逝,但无情岁月留下的往事却终究不能随风远去。纵观人的一生,唯有五件事最让人难以释怀:刻骨铭心的爱、深入骨髓的恨、生死缠绵的情、深如血海的仇、铭记肺腑的恩。这些飘渺的情感,看似虚空无形,实则是融入了我们的血肉之中。
有些人,有些事儿虽然不被提起,但是有些情,有些恨却最终得以延续。所以,有些人注定要向历史的前台走去,将自己内心的仇恨发泄。这个人,便是五年前裹挟着四川泸州十五郡,30万户百姓降蒙的刘整。
自从在泸州城外和刘黑马合力战败嘉定府的俞兴之后,刘整已经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五年了。在这五年里,吕文德继俞兴之后,又打跑了刘整,收复了刘整献给蒙古的泸州城,打通了嘉定府通往重庆府的长江航道,将剩下的半个川蜀之地又重新拼凑了起来。这让刘整和吕文德之间旧仇又添新恨,已成不共戴天之势。
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李璮开战之时,刘整作为新投降的将领,并未参与到漠北和山东的大战之中,而是一直停留在川蜀之地,防御着南宋的军事进攻。随着忽必烈将山东和漠北陆续平定,经受住考验的刘整才得以调往中原,前来瓦解南宋荆襄战区的军事防御。
当年,刘整就是从中原南下,投入了孟珙的麾下。从此效命南宋二十余年,成为南宋风云一时的将领。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他又梦幻般的回到了曾经出发的地方。现在,在刘整的南方,有他曾经坚守过的城池。那些城池里,曾经安放着他的信仰,他的图腾。现在,那里仍旧还有着他昔日的好友,有着曾经并肩作战的将士。不过,现在这已经不重要了。自从他决定投诚蒙古的那一刻起,所谓的信仰,图腾,朋友,袍泽都已经被他彻底的抛弃了。曾经他誓死捍卫了半生的京湖,现在已经变成了他要攻取的地方。而在那条长江的南岸,更有着他平生最恨的敌人——吕文德。
初到中原,走马上任之初的刘整生怕吕文德不知道对手是他,在接管中原汉军的军务之后,便带领着大军耀武荆襄,来到曾经的故地重游。
襄阳城下,刘整横刀立马,弯弓搭箭,一封写好的书信带着鸣笛之声,射在了巍峨的襄阳城头。随后刘整带领着骑兵队伍一个潇洒的转身之后扬长而去。
襄阳城头的守军不敢迟疑,当即取下利箭,将书信星夜送往鄂州(今武昌)吕文德处。
忽必烈从鄂州退军已经五年多了,南宋朝廷经过多年军事调整之后,吕氏子孙遍布南宋各地,而从一个樵夫起步的吕文德,其荣耀也达到了一生的顶点。
鄂州,京湖统帅的帅府之内,吕文德伏案,读着刘整的书信:
“承蒙吕将军挂念,刘整特来相告,今已出任蒙古南京路安抚使,统领蒙古中原汉军。此天赐之机,让你我有生之年,再于荆襄一决高下。数十年来,非我有负于赵氏朝廷,实乃赵氏朝廷有负于我。君相无道,贤才奔他国。此例古已有之。刘整既不能在安赵氏之国,那便只有来祸乱赵氏天下。若非如此,岂不是空负我刘整一世的军事才华。刘整有生之年,必取江南,以泄心中之恨!”
吕文德将信一览而过之后,轻蔑的笑了:“你刘整三十余年来,皆为我之下属,或为我之手下败将。三十多年来你不行,现在你就行吗?”
读完刘整的书信,吕文德虽然对于刘整之说有所不屑,但是刘整为将南宋二十余年,深知南宋虚实,又不得不引起吕文德的重视。所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作为京湖统帅的吕文德随后对京湖的军事部署查漏补缺,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然而,让吕文德不解的是,自己在京湖严阵以待半年之久,而刘整自襄阳城下离去之后,却从此没有了消息。就在吕文德想着刘整是不是老死之时,忽必烈却以蒙古大汗的名义主动向他提出希望在汉水以北的樊城鹿门山设置榷场,恢复这数年以来因战乱而导致停滞的边界贸易的要求。与这个要求顺道而来的还有一大笔贿赂吕文德的金银玉器。
虽说吕文德作为南宋抗蒙的先锋,但是此人从根本上和余玠,孟珙这样的大帅不同。余玠和孟珙的有生之年,所思所虑的终极目标是进取中原,但吕文德不一样,他自认为自己本就一山野樵夫,而今能带领吕氏家族能获得如此荣华,完全是君相所赐。他唯一的心愿便是保疆守土,不负皇命而已。对于忽必烈的要求,他不假思索的便准备应承下来。
这时,吕文德身边的幕僚向其劝谏道:“今忽必烈平定大漠南北,扫清山东两淮。大帅应严加提防中原蒙军,守军备战,以图进取才是。今忽必烈一反常态讲和,恐包藏祸心。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忽必烈此举,大帅不可不防。今又怎能轻言应允其在襄阳府设立榷场。”
听完幕僚所言,吕文德道:“今蒙古因汗位之争而大战数年在前,又逢山东李璮叛乱在后。蒙军遭此内乱,已无力再战,非休养生息数年不可。忽必烈此举,实则修养生息之道而已。而我荆襄之地,亦可从榷场之中,与蒙古互通有无。此互利之举,先生不应有疑。”
幕僚再进言道:“自古以来,守土有功者无不以进取为上。蒙古内乱多年,民生凋敝,此时我等当修守战之具,屯兵聚粮,徐图进取中原才是。而今恢复互市,则为蒙古恢复提供有利之机。大帅当慎思。
吕文德听及于此,深感“你真是不懂我啊”。良久之后耐心问道:“今日之吕某,比之于二十年前的孟珙,余玠如何?”
吕文德这一问,就让幕僚为难了。这到底是说实话呢,还是说实话呢?还是说实话呢?
幕僚鉴于要在吕文德手下吃饭,为了维护吕文德作为大帅的尊严,只能言道:“大帅与已故孟帅,余帅皆乃我大宋之栋梁之臣。已故二人保土守境在前,今大帅亦主撑我大宋半壁江山,安邦定国在后。其功绩与已故二帅不相伯仲,其才德更远胜于二人。”
听到幕僚说完,吕文德面露得意之色,这马屁真是拍到了痒处。但吕文德也深知自己有几斤几两,稍许得意之后,还是保持着威严说道:“先生此言过了啊!吕某自认谋略不及孟,余二人;武功不及二人,至于才德吗……”刚刚收了忽必烈贿赂的吕文德已不好意思再往下说。
念及于此,吕文德又拉下脸来说道:“武功谋略如孟珙,余玠二人者,尚且未能收复北国尺寸土地。本帅自知文治武功终不能和二人相比,又岂能轻言进取,挑起战端。”
话说到了这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老吕戎马一生,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有几年活头。谁要是来夺取我脚下守护的土地,我肯定跟他玩命。但是你若让我进取中原,从此再进入战火纷飞的岁月,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我已经老了,经不起折腾了!
数日之后,坐镇开平的忽必烈,在获知自己要求在襄阳鹿门山设置榷场的要求得到吕文德的同意之时,脸上又露出了三年前忽悠阿鲁忽之后的诡异笑容。
在忽必烈的战略构想里,设置榷场,南北双方在和平时期进行互市是真,但是在战端开启之后,榷场成为军事地点也是真。而襄阳以东的鹿门山,不仅是威胁襄阳,樊城的据点,更是阻绝江南之兵北上救援襄阳的重要军事堡垒。而这,正是刘整作为蒙古的南京路安抚使向忽必烈进言的第一道攻宋之策。
很不幸,刘整成功了。在之后襄阳被围的六年时间里,蒙军的鹿门山军事据点一直横亘在南宋自鄂州救援襄阳的道路上,十几万自汉江北上救援的南宋军队,直到襄阳,樊城双双破城都未能将其攻下……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4-30 10:32:35 +0800 CST  
2.灭宋之策
公元1266年秋天,大风起于汉水,落叶萧瑟了整个荆襄。随着枯藤老树之上,乌鸦的一声悲鸣,蒙古在襄阳东南十五里之外的鹿门山上的榷场宣告筑成。从此南来北往的商旅聚集于此,南北双方的边境贸易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
远在鄂州的吕文德看到这一幕很高兴,远在开平的忽必烈看到这一幕也很高兴。吕文德从中看到了商机,忽必烈从中看到了军机。
榷场的建成以及投入使用,带火了宋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作为主场的荆襄,经济自然开始兴旺发达起来。这经济一发达,人口自然越汇集越多。人口一多,创造财富的人就越多。对于这一切,吕文德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这鄂州的吕文德是越看越高兴,而开平的忽必烈也没闲着。
三年前,当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处于上风之时,就曾经有一个叫郭侃的人向他提出过一套完整的灭宋方案,而这个方案首当其冲的指出灭宋当从荆襄开始。
向其进言的这个人虽然叫郭侃,但是此人可不是乱侃、瞎侃的人。
郭侃,祖籍陕西华县,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大唐名将郭子仪身上。但是到了他祖父郭宝玉这一代,这个名将家族便投了铁木真。从此郭宝玉便跟着铁木真西征花刺子模;在郭宝玉死后,其父郭德海继承郭宝玉的遗志,继续追随拔都西征东欧;作为“降三代”的郭侃,少年时代被史天泽看中,效命于史天泽帐下。在祖父和父亲去世之后,已至壮年的郭侃再次继承祖父、父亲的遗志,开始追随着旭烈兀远征波斯。
西征八年,郭侃引军转战波斯全境,灭国数十,拔城七百余座,破敌三十余万,被西亚人誉为东天将军,一代战神。公元1259年,宗王旭烈兀平定波斯全境,进军叙利亚大马士革,特遣郭侃东归钓鱼城下向大汗蒙哥报捷。郭侃行至钓鱼山下,恰逢蒙哥战死。郭侃再重返波斯,向宗王旭烈兀报丧。然而,得知忽必烈阿里不哥相继称汗,旭烈兀的东归之路止步于阿姆河。但郭侃却带领部下继续东进,回归于忽必烈帐下,助忽必烈争夺汗位。
公元1263年,在阿里不哥即将覆灭之前,忽必烈与众谋士有一次关于如何灭宋的闲聊。其中参与闲聊的人有郭侃,商挺,杜瑛,刘秉忠等人。
那一日,忽必烈召以上人员入帐谋划军情。其时阿里不哥灭亡已成定局,忽必烈又将话题延伸至南宋。鉴于阿里不哥的叛乱很快就要结束,忽必烈便有些许膨胀的问道:“今漠北将平,汗位终归我手,天下若定,江南该当如何?”
谋士商挺率先言道:“北方既平,当一鼓作气,肃清江南,成不世之功,大汗也可留万世之名!”
忽必烈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诸位也是这个意思吗?
众人附议道:“商挺兄嘴快,但也实在是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
忽必烈再次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这么做,那诸位可有取江南之策?”
这次,谋士刘秉忠道:“襄阳乃吴、蜀要冲,宋之喉襟,得之可为他日取宋之基本。”
刘秉忠说完,谋士杜瑛又接着言道:“据荆襄上游,委戈下流,以捣乱宋廷其背,确可定大业。然臣以为,王者之师,唯有不嗜杀,方能一统天下。”
刘秉忠说完,谋士商挺又建言道:“蜀道险远,瘴疠时作,强征必劳师无功,取宋之策,唯荆襄与两淮之地不可!”
这个从开会一直没有发声的郭侃,听着眼前的众人说了这么一大堆,什么取襄阳、不嗜杀、破荆襄,征两淮。听得是直摇头。没等忽必烈发话,此时此刻的他打算有水平的在众人面前侃上一番。
只见郭侃低头,指着眼前地图上南宋所处的位置道:“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确为荆襄无疑。日后之计,当先克襄阳,置淮西庐州,淮东扬州等弹丸之地不问。于襄阳浮汉入江,顺江东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临安。临安既破,江淮、巴蜀将不攻自平。”
郭侃这一侃不要紧,侃完之后的他抬头却发现刘秉忠三人连带着忽必烈的眼睛都直勾勾的看着他。
咋一听,郭侃这牛皮吹的太大了。但忽必烈等四人仔细回味之后,又不得不承认郭侃这说的有可行性。至于能否顺利实行,还有待现实的考验。也正由于这次闲聊,取襄阳,趋临安的灭宋之策开始在忽必烈的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所以,这才有了他在平定李璮和阿里不哥之后,便听从刘整的建言,在樊城鹿门山设置了榷场。
如今,灭宋的第一步——在襄阳府鹿门山设置据点的第一步已经完成,接下来,忽必烈便要开始为攻打襄阳,大举南侵做着最充足的准备了……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5-01 19:21:58 +0800 CST  
3.阿术南下荆襄
公元1267年春,距离宋蒙双方在襄阳展开经济贸易已经一年多了。鄂州的吕文德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开平的忽必烈却已开始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不久之后,忽必烈的征兵令随着信使的离去而到达了东亚各地。
在忽必烈的征兵命令之下,从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到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故地,再到朝鲜半岛的高丽;最后是西南的大理,不断的有民、兵被迅速征召起来,陆续的向南宋的边境线挺近,保持着对南宋围而不攻的态势。
半年之后,忽必烈决定牛刀小试,展开了对荆襄战区的试探性进攻。在忽必烈的授意之下,蒙古军征南都元帅阿术带领着五万大军南下襄阳……
在阿术临出发前,深知南宋虚实的降将刘整对阿术一番好意进言道:“荆襄之地,丘陵之地,且有汉江为屏,京湖统帅吕文德身经百战,亦非无能之辈,元帅此去可不敢大意。大汗之意,乃探宋军虚实而已。元帅当小心为上,切不可冒进、轻敌。”
作为兀良合台之子的阿术,对于刘整的这一番话似乎不太在意。遥想七年之前,阿术跟着自己的父亲兀良合台一路从云南北上,先后突破广西,湖南等地,助阵忽必烈围攻鄂州。在忽必烈撤军北上之后,兀良合台与阿术二人经岳阳、鄂州,饮马长江后,又一路北上荆襄回到漠南帮助忽必烈争夺汗位,想一想都觉得心潮澎湃。
阿术自认为自己什么大场面都见过,不禁心想道“当初好像你刘整作为南宋的巡江将领,不也是没拦住咱吗?这人,怎么能越活胆子越小呢?还是你认为这荆襄之地的将领,比你刘整更厉害?”
其实阿术怎么会知道,七年前他们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从鄂州从容撤退,完全是贾似道为了尽快的结束鄂州的战事而有意放水。作为蒙军大将阿术不知道,但是当时全程参与到鄂州会战的南宋将领刘整却知道。毕竟当时的刘整为了拦住这些蒙军还是向贾似道和吕文德提出过不少中肯的建议的。结果当然是多数没有被采纳。
对于刘整的善意提醒,阿术虽然不以为意,但是作为共同攻打南宋京湖战区的战友,阿术还是向刘整表示了谢意。五万铁骑在手,年轻的阿术一时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试问这天下,有谁还是敌手?”
在阿术的领军之下,五万蒙古军势如破竹,数天时间内便突入到荆襄腹地。但作为汉水之上的襄阳,樊城两城守军,看着阿术的兵马绕过了襄阳,却始终坚守不出。所有人都明白,舍弃城池,与蒙军在江汉平原展开陆战,无异于找死。
阿术带着五万兵马,大摇大摆的从襄阳周边而过,本想引襄阳,樊城之军出城一战,在平原之上将其消灭。没想到宋军坚守不出,这就让阿术没办法了。此次忽必烈的意思是试探性的抄掠,可没让他攻城。毕竟忽必烈还没做好与南宋全面开战的准备。
既然攻城不行,在阿术的带领之下,五万大军又继续向荆襄腹地挺近。在襄阳以西大肆掳掠之后,阿术挟持着着荆襄之地的数万百姓北上中原。
阿术的这一举动,让吕文德坐不住了。从古至今,无论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每一次打到最后,所争的也不过是土地,人口而已。对于五万百姓的被掳走,吕文德不能坐视不管。在他的命令之下,屯驻在襄阳周边的宋军开始伺机准备着对阿术的邀击。
阿术的五万兵马南下,如今又掳掠了五万人。整整十万人的队伍向襄阳西北而去。当他们一行走到襄阳以西的安阳滩(今丹江口)之时,发现前方汉水已为宋军所控扼。而自己背后的汉江两岸,亦出现数量不明的大股宋军步兵。
见此情景的阿术,不忧反笑了起来。此次五万大军南下,宋军缩头缩脑,让作为南下统帅的阿术实在是没有过上一个当将军的瘾。而今在北返之际遭遇宋军,又怎能让他不兴奋。素来藐视宋军的阿术此时命副将防御汉水之上的宋军水师,而他自己亲率主力列阵汉水之畔。
然而,此时的汉水之畔却太过狭窄,让阿术所统领的骑兵迂回空间大大减少,完全无法施展开来。而此时的宋将却将步兵露于阵前,骑兵藏于身后。
宋将如此的对战策略,让阿术错误的判断出宋军只是以步兵参战,不禁又变得大意了起来。只带领数千骑兵向宋军发动进攻。
在阿术的强势攻击下,宋军步兵佯装败退。正当阿术准备一路掩杀过去之时,隐藏在暗处的宋军骑兵突然从四方杀出,向阿术发动猛攻。随着宋军的不断冲击,阿术所在的中军大乱。此时又变成了宋军向蒙军的一路追杀。轻敌大意的阿术在后撤的过程中坠马。
就在阿术要小命不保之际,其身后赶到的蒙军,硬顶住了宋军的骑兵冲击。从宋军的刀下,救出了阿术的小命。此时,获救的阿术已经是一身冷汗。
惊吓之余的阿术,只能丢下此次南下掳掠的百姓,狼狈的登上了战船,带领着蒙军向汉水北岸遁去…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5-03 11:39:46 +0800 CST  
4.刘整献策
荆襄的宋军虽然利用阿术的大意和汉水的地利击败了阿术的试探性进攻。但投身军旅三十多年的吕文德,已然嗅到了大战将至的气息,而襄阳很有可能成为蒙军南下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此时,作为京湖统帅的吕文德有义务向朝廷举荐一位善守的将领驻守襄阳,以保证荆襄战区的安危。
而经过“打算之法”的清洗,如今南宋残存的有为大将已经所剩无几。在左思右想中,南宋善守的将领不断在吕文德脑海中频繁的轮换。
这有能力的不值得信任;而值得信任的,又担不起责任:担得起责任的又不服从调遣。再三的权衡之下,他最终还是向贾似道举荐了自己的亲弟弟吕文焕。
由于吕氏集团和贾似道的关系摆在那儿,这吕文德的提议往贾似道那里一报,基本不用给宋度宗打招呼,贾似道就拍板了。而宋度宗存在的唯一价值便是拿出玉玺,在任命的诏书盖上皇帝的大印就好……
数日之后,吕文焕被任命为南宋京西安抚使知襄阳府。
随着吕文焕的驻防襄阳,整个京湖战区的军事防御架构和人员配备也调整完毕:京湖统帅吕文德领军七万,驻守鄂州,随时准备支援京湖各地;吕文焕以京西安抚使的身份,领军二万驻防襄阳、副将牛富领军一万驻守樊城,二人共扼汉水;江陵府陈奕领军四万,控扼长江,严防蒙军自三峡沿长江东下鄂州。经过宋廷的周密部署,南宋京湖战区的防御铁三角阵型已然构成。从此江陵,襄阳,鄂州互为唇齿,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战略防御体系!
就在吕文德在京湖地区做着战略上的精心部署之时,身在中原为帅的刘整,接到忽必烈的征召,让其北上开平议事。
诏命既下,刘整即刻北上,与忽必烈会面于开平。
冬日的开平略显苍凉,巍峨的宫殿,空旷简约,但又不失大气。君臣相见,五十六岁的刘整在忽必烈眼里虽略显苍老,但精气依然十足。待刘整向忽必烈行君臣之礼后,二人相继落座。
短暂的沉默之后,作为臣子的刘整开口问道:“大汗急召末将进京,可是为阿术元帅兵败安阳滩一事?”
忽必烈笑道:“是,也不全是!”说完,忽必烈又接着问道:“听闻阿术引兵南下之时,将军曾提醒阿术小心在前,至阿术兵败,将军又接应阿术在后,可有此事?”
听闻忽必烈所言,刘整以为忽必烈要追究阿术兵败的责任,便替阿术言道:“确有此事。但阿术将军南下之初衷,乃是为了试探宋廷荆襄之虚实。安阳滩一战,尽管阿术将军兵败,但试探的目的已然达到。臣为阿术将军所请,望大汗勿再追究阿术将军兵败安阳滩之责!”
听闻刘整为阿术求情,忽必烈心中有少许欣慰。但嘴上却不以为然的说道:“安阳滩一战,将军不必为阿术轻敌开脱,此事暂且后议。今召将军入京,另有要事相询。”
忽必烈这次征召刘整,竟然不是为了阿术兵败之事,这让刘整重视了起来。赶忙说道:“大汗言重了,敢问大汗为何事困惑?末将必知无不言,为大汗分忧。”
忽必烈道:“将军以身事宋二十余年,深知宋国虚实,今本汗即位已逾七载,先后平定阿里不哥,李璮等人。今欲大有为于天下,然宋以东南一隅而阻历代大汗之功业。敢问将军,可有取宋之良策?”
忽必烈这一问,算是彻底问到了刘整的心坎上。
自刘整以泸州降蒙以来,灭宋的策略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思考了千万遍。在他的内心身处,此生的目标绝不是击败俞兴,吕文德,贾似道等人就可以满足的。
可以这么说,刘整虽然降了蒙,但是在刘整的心目中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在心头萦绕。胡汉之分,在他的心里犹如泾河与渭水一样分明。而这种民族情感,无论是在他前期的由金投宋,或是后期的叛宋入蒙,一直都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并且注定缠绕他的一生。
刘整兢兢业业的为南宋守土二十余年,对于南宋的情感不是说没有就会没有的。即使如今投身蒙古,他也一直将自己视为汉奸,这一点他并不否认,但是他却暂时无力解决。但是这汉奸的身份到底能不能解决呢?刘整给自己的答案是:“能!”
既然自己汉奸的身份是背定了,那若是让所有人都变成汉奸呢?若是将代表汉人的南宋政权彻底灭掉呢?到时,南宋都不存在了,整个天下都臣服在蒙古的脚下,这天下还有汉奸一说吗?
刘整一直笃信只有彻底灭亡南宋,才能将自己内心的梦魇得到彻底的得到消弭。所以这六年来,刘整一直在苦思着灭宋之策。现在,六年过去了,在他看来,他已经找寻到了……
忽必烈今日的突然问起,让刘整看到了自我救赎的希望之光。而他心中的灭宋之策,在忽必烈面前,被他凝聚成精炼而简单的三句话:
“攻蜀不若攻襄阳。而攻襄阳之前,当进军川蜀,耀武两淮为进攻襄阳之辅。待南朝川蜀,两淮之军无法驰援荆襄之时。我朝以水陆两军破襄阳,下汉水、入长江,取鄂州,平江南。如此,则大业必济,天下一统!”
刘整说完,忽必烈大喜。若是说一年前刘整向忽必烈建言在襄阳鹿门山修建榷场,是出于战术上的考虑。而如今这向忽必烈进言的取宋之策,则是来自于战略上的。
其实刘整所言,和数年前郭侃等人向忽必烈所说的取宋之策无太大出入,但是这话要看从什么身份的人口中说出来。
从地理上看,郭侃,刘秉忠,商挺皆是北人;从身份上讲,这些人除郭侃外,皆是谋臣;从知己知彼上讲,北人对于南宋的虚实,仅限于兵报,传说,不能做到知己知彼。所以在忽必烈看来,之前的那些人不免停留在空谈的层面。故而,忽必烈也不敢轻易定下灭宋之策。
但刘整不一样,三十年前他是一名北人,而后他成为了一名南人。其半生都转战京湖,江淮,川蜀数千里的战场,数次给予南下蒙军重创。可以说他不仅知道南宋的山川地理以及军事虚实,更是深知蒙军的军力虚实与强弱之处。此时,连他都觉得灭宋当以襄阳为必取之地,这又为忽必烈以取襄阳为灭宋之首要,下定了决心。
忽必烈与刘整的会谈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转身离开之际,刘整又一次再请忽必烈:“安阳滩之败,阿术将军情有可原,取襄阳,阿术将军最为合适不过,为天下一统计,望大汗勿再追究阿术将军安阳滩之败!”
忽必烈眉头舒展,笑道:“那就依你吧!”
刘整拜谢……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5-04 09:29:46 +0800 CST  
5.灭宋之议
灭宋之策既定,忽必烈所要做的便是战前总动员。
不日,忽必烈例行朝会。各蒙古诸王、显贵以及北国汉将等等悉数列于朝堂。
忽必烈居于高堂言道:“今北国平定,四海肃清,唯宋之东南一隅,未并入我朝版图。今本汗决意荡平宋廷,一统四海,用兵自襄阳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高居汗位的忽必烈汗一出此言,立马在大殿之上引起激烈争论。其中,同意南征的人不多,而反对的人也不少。在反对者里面,犹以蒙古西道诸王的代表为多。
此时就有人反对道:“宋廷小国,与我族风俗大有迥异。湿热多山,无利于我族牧马,放羊之便,亦无我等所宜居之所。大军南征,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以岁日计者,还望大汗虑之,勿轻易言兵。”
朝堂之上,此话一出,立马受到了反对者的附和。
忽必烈即位之初,蒙古西道诸王便对其汗位的合法性持观望态度。而今忽必烈汗位已定,他们依然对忽必烈不大服气。再加之他们的领地都在漠西诸道,平定了南宋也给他们带来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战事一开,他们则必须要奉忽必烈的征召,为南征大军源源不断的提供兵马、器械、粮草。若是战事顺利还好,一旦战争旷日持久,亦或是战败,被卷入战争的他们都将会损失大量的子民,牛羊、财富。这是这些人所不愿看到的。
虽说这反对忽必烈用兵南宋用的人多,但是同意的人也有。而同意用兵这些人,大部分是一些忽必烈的亲信,以及北方的汉臣。他们想要灭宋,大部分也出于刘整那般对于天下正统的考虑。而事有凑巧巧,向忽必烈进言灭宋之策的刘整现在还没走,刚好也有资格列席朝堂。
朝会之初的刘整因为人微言轻,在双方展开争论之时,一直是用冷眼观看着朝堂上的局势。但是没过多久,他看到高居汗位之上,忽必烈那寻求支持的眼神。
会意之后的刘整,也顾不得那么多。在本轮不到他发言的朝堂上,刘整清了清嗓子,用高亢的声音大声疾呼道:“自古帝王,非天下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之七八,何置一隅而不问,而自弃正统耶?”
这一番中气十足的反问,引得朝堂之上的人纷纷侧目,想看看是从哪儿跑来的狂人,说出了这么一番霸气十足的话。但是当他们看到发声之人后,却发现并不认识此人。
尽管朝堂上的显贵不认识刘整其人,但是刘整的一番言语,还是喊出了如他一般的人的心声。在赢得不少认可的同时,也赢得了汗座之上忽必烈的赞许目光。
朝堂之上经过简单的骚乱之后,忽必烈最后言道:“灭宋之事,准备已久,今意已决,勿复他言!待兵马齐备之后,举国灭宋!”
威严的声音过后,忽必烈的声音飘荡在大殿内外,没有人再对这位大汗的命令发出质疑,这是最终的决议……
不久,忽必烈拜刘整为都元帅,让其南返中原与阿术汇合,共谋襄、樊城二城………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5-06 14:54:53 +0800 CST  
第五十九章 大军压境——蒙古军兵临襄阳府
南宋御敌之策
忽必烈的决意南征,让大漠南北的草原,自蒙哥去世之后,又进入到大战降临的战前准备之中。
与草原上那紧张的战争气氛相反的是,在西湖的葛岭之上,得宋度宗特许“三日一朝”的南宋实际当家人贾似道正悠游于昔日宋高宗的集芳园内,享受着湖光山色的惬意江南,不知战争之将至。就在宋度宗和贾似道等人醉生梦死之时,蒙古的东西两路大军在忽必烈的命令之下,开始到达指定的战场。
川西忽必烈的爱将汪良臣,带领着本部兵马,雷声大,雨点小的攻打重庆府,在川蜀之地造就了很大的声势;经略山东的董文炳,则是进军淮河,不断的在淮河西岸傍水筑城的同时,还不忘向南宋江淮之地的宋军发出挑衅。一时间,南宋的东西边境受到了来自于蒙军的巨大军事威胁。
这些紧急军情,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江南……
要说平时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贾似道可以不以为意。但是这战争的钟声一旦敲响,他在江南那莺歌燕舞的生活也就该结束了。所以,没等皇帝的通知,过惯了舒坦日子的贾似道,便在接到消息之后的第二天,早早的列席于庄严的朝堂之上,等待着早朝的开始。
西湖的六月时节,众大臣在清晨时分就着湖边的屡屡凉风,开始陆陆续续进入朝廷的殿堂。崇政殿内,当他们看到少见的贾似道立于朝堂之上的时候,他们就像看到一个绝世的稀罕之物一样吃惊。
数日不见,终日纵情于西湖上的贾似道仿佛削瘦了许多,更有着明显的黑眼圈,一幅睡眠不足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批改公文,处理军政到深夜。然而更多的人都知道眼前的贾大人,白天那是莺歌燕舞,曲水流觞的纵情于山水和美人之间;夜晚更是楼船夜巡,明火执灯的游离于西湖之上。在苏堤春晓与断桥残雪之间携才子佳人同游,浅唱低吟,笙歌不断,直到天明。
事实虽然如此,但贾似道的权位毕竟摆在那儿,不管是奉承也好,巴结也罢,亦或是纯粹的装装样子。在早朝尚未开始之时,众人对于朝堂上的贾大人,那是热情的迎了上去。
在一片奉承声中,随着早朝之前宦官那悠长的一句:“皇上驾到……”,百官开始了对宋度宗的礼节性朝拜。
朝拜完毕,君居其位,官列于殿。
御座之上,宋度宗开口言道:“朕即位未久,国事尚不精熟。今获闻兵报,蒙军进犯川东,江淮重地。众卿可有御敌之良策,以解朕忧。”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一脸憔悴模样的贾似道。
但当下的贾似道完全不配合,面对宋度宗那炽热的眼神,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见贾似道没什么反应,“六君子”出身,时任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的陈宜中出列言道:“今川东和淮西同时面临蒙军入侵,唯有命当地驻军依托有利地形就地抵御蒙军南下。而后命京湖统帅吕文德部相机策应川东、两淮,以保周全。”
听完陈宜中所言,贾似道还是没有发言的意思。宋度宗不得不向众臣问道:“众位爱卿以为陈爱卿此言如何?众爱卿可还有御敌之策?”
宋度宗话音落下。朝堂上还是一片沉寂,大家的目光望向了作为百官之首的贾似道。但是老贾此时依然是没有什么面部表情。
这贾似道虽然不说话,但朝堂上多少还是有一两个人会开口的。继陈宜中之后,老臣汪立信又在朝堂上言道:“宋室南渡百余年,江淮之地一直以重兵防守。自与蒙古开战数十年来,也曾数次大败蒙军与江淮。故江淮之地,无忧矣。反观今日川蜀之地,早已残破不堪,臣也认为,朝廷当速派京湖统帅吕文德率京湖之军溯江西进,驰援重庆府。”
待到汪立信奏完,这次没等宋度宗表态,贾似道却突然开口道:“京湖之军绝不可动。”
贾似道这一说,众人皆不解。宋度宗则是期待着贾似道的下文。
在众人的目光包裹下,恢复了些许神采的贾似道接着娓娓言道:“诸位难道忘了九年前的鄂州会战?依我看来,忽必烈出兵川蜀和江淮,恰恰证明忽必烈之心不在川蜀,亦不在江淮。忽必烈所谋者,乃京湖也。为今之计,唯有令川东,荆襄,江淮各地守军齐心守城,而朝廷遣一使臣渡淮,与北通和,以观后变。”
贾似道此言一出,众人方解其意,纷纷言道:“还是平章大人所虑周全!”而宋度宗更是对其一脸的崇拜。至于陈宜中和汪立信所言,早已经被马屁之声淹没。
从贾似道这条建言来看,其实贾似道是有帅才的,他清醒的认识到了当前忽必烈的军事意图是襄阳。但是贾似道在对于南宋和蒙古关系的定位上,以及忽必烈及对南宋的政治策略上,却缺乏清醒的认知。多少年来,蒙古统治者的眼里对于南宋问题,只有“降服”二字,从来就没有“议和”二字的位置。所谓的“与北通和”,也只能是贾似道的一厢情愿。
只是,贾似道的策略既已得到了宋度宗上下的一致认可,那么也就无从变更。而宋度宗也就将议和之事全权交予贾似道负责。
然而,现在的忽必烈,不再是即位之初的忽必烈。现在的蒙古,也不再是九年前的蒙古。
忽必烈看到宋军的荆襄人马没有随着自己进攻重庆和淮西有所调动之后,便知道自己制定的灭宋之策已被南宋识破。于是,忽必烈在川东和江淮两线对南宋保持足够军事压力的同时,又命阿术和刘整各领一军,攻打襄阳而去……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5-12 20:28:01 +0800 CST  
2.陈兵汉水
秋风吹过汉水,落叶飘落荆襄。襄阳的天空阴沉着脸,空气中也充斥着漫天的敌意。依城而过的汉水忧伤的流淌着,隔江而望的樊城,更是早早的关闭了城门。这一切的迹象似乎都昭示着襄阳地区这两座古老的城池,对眼下不请自来的客人充满敌意。
公元1268年九月,蒙将刘整和阿术陈兵汉水以北。
对于蒙军的到来,襄阳府内的吕文焕知会驻守樊城的勇将牛富对来犯的蒙军不必忧惧,只管据城坚守即可。
如今的吕文焕有这样的底气,一切都得感谢三十余年来历代襄阳守将对于襄阳防线的构筑与经营。
自孟珙于公元1239年收复襄、樊二城以来,襄阳先后历经孟珙、贾似道、李曾伯、高达等人的多年经营,已经被打造成宋之强藩,国之屏障。
夹汉水南北而建的襄阳,樊城互为依托,城高池深,兵精粮足。依京湖统帅吕文德之海口:“今襄阳之地利,加之囤聚于此的粮草、兵马、军械,足可保襄阳十年无虞。”
虽说吕文德对此有吹牛的嫌疑,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吕文德对荆襄防线所展示出的非凡自信。对于吕文德那“坚持十年”的言语,吕文焕按照常例,排除掉其中的七成水分,自认为坚守个三年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蒙军陈兵汉水北岸之后,因鹿门山榷场的存在,繁荣了一年多的襄阳地区,经济迅速萧条下去。南来北往的商人深知这赚钱固然重要,但是这有命赚,没命花可就不太合适了。于是,在这大战将临之际,商人顷刻间作鸟兽散。而蒙军建造于鹿门山的榷场,便理所当然的被蒙军作为军事据点,屯驻重兵。而后经过蒙军的不断围土造城,垒砖为墙,开始渐渐形成坚固的军事堡垒。
蒙军建成之后的鹿门山据点,不仅牢牢的楔在了襄阳与樊城之间,更是控扼着涛涛的汉水。而这仅仅只是襄阳之战中,蒙军在襄阳府外围构筑的第一个军事据点。
有了第一个,便会有第二个。此次南下的蒙将刘整,在为忽必烈量身定制了取江南的战略计划之后,还是一个务实主义者。对于战术层面,刘整也不遗余力。
不几日,刘整与阿术一干人等自鹿门山渡过汉水,登临汉水以南的襄阳虎头山。
白日依山,极目远眺,在秋风中萧瑟的襄、樊二城,一时间尽收眼底。而对面樊城以东的白河渡口却在刘整和阿术二人的眼里显得特别显眼。多年的军事直觉告诉他们,这个渡口,将又是控扼襄阳和樊城的重要军事据点。如果说蒙军设在鹿门山的军事据点,对襄阳存在重大军事威胁的话,那若是在白河渡口构筑军事据点,将会同时对襄阳和樊城构成重大威胁。
从南阳而来的白河经樊城注入汉江,蒙军若由渡口渡过汉水,便可从江上进攻襄阳城;若是横亘于江面,便会阻击南宋从鄂州而来的一切增援水师;更能够以此为据点,发兵围攻樊城。
虎头山上,刘整向阿术言道:“在下为将南宋之时,曾驻守襄阳数年,深知襄阳之地利。此白河渡口,往南渡江可攻襄阳;若在此修筑堡垒,则可以横绝江面,以断宋之援军、粮道;往西而去,则进逼樊城。于此筑寨,对我军百利而无一害也!如此,则襄阳可图也!”
对于刘整所说,阿术深有同感。言道:“依将军所言,筑城白河口”。
而后一行人引军下山,渡过汉水,回到北岸蒙军大营。
数日之后,刘整和阿术二人引军白河口,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筑寨行动……
襄阳城内的吕文焕获知情况,立马就不淡定了。“月前你们筑城鹿门山,前几日你们登临襄阳虎头山,如今你们筑城白河口。难道真是欺负我襄阳无军,大宋无人吗?”
襄阳城内的吕文焕看着气焰日渐嚣张的蒙军,一面派军秘密监视着蒙军的动向,一面派人向坐镇鄂州的吕文德陈诉襄阳的军事局面。当吕文焕的信使到达鄂州之时,吕文德没有将蒙军的军事行动放在心上。
多年来和刘整打交道的吕文德,嘴里还是向吕文焕的信使重复着之前的那句话:“襄、樊二城,城坚池深,兵、储可支十年,刘整感妄作城寨,待来年春水渐涨之时,吾亲率水师往取之。恐吾至时,彼遁去耳。”
吕文德之言,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自信。只怕当年孟珙在世之时,也不敢如此言语。当这些话传入吕文焕耳中之时,吕文焕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但对于自己大哥的轻敌外加自负的心态,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5-15 19:11:16 +0800 CST  
3.吕文焕主动出击
天已深秋,汉水渐凉。怀揣着对蒙军于鹿门山和白河口筑城的忌惮,出于对吕文德过度自信的焦虑。吕文焕只能于襄阳城内集结了数千人马,针对眼前的局势做出了一个为将者该有的动作。
坐镇襄阳的吕文焕打算凭借着襄阳城现有的守军,在蒙军鹿门山,白河口两处城寨尚未筑城之际,展开对屯驻于樊城周边蒙军的军事打击。寄希望一举击溃蒙军的包围,达到让蒙军知难而退的效果。
只是,在吕文焕集结兵马之际,一场深秋的朔风,引领着潇潇秋雨和漫天残叶,沉入汉江的水流。吕文焕引军出击的场景,从一场悲伤落寞的情境开始……
吕文焕此次出战,是为了试探蒙军在襄、樊二城外围筑城的虚实而去。此战之后,蒙军如若退去,则证明鄂州的吕文德猜想无误,蒙军只是挑衅而已;若此战战败,则证明吕文德判断失误,此战则为京湖统帅吕文德敲响了警钟。
当吕文焕引军走出襄阳城的那一刻,刘整便已探得了这一情报。于是,吕文焕和刘整二人盘算着自己的心思开始各自调兵遣将。
看着吕文焕的大军渡过了汉水,作为蒙古征南都元帅的刘整并没有引军亲自前去与吕文焕交战。而是在将战局部署好之后,把统军的大权交到了蒙将阿术的手中。他知道,此时的阿术比他更需要这场战争的胜利。
一年前,大意的阿术在安阳滩被宋军打的抱头鼠穿,丢失了作为一个统帅的尊严,同时也辜负了忽必烈的信任。现在的阿术需要一场胜利来恢复名誉。
在刘整和阿术的安排之下,刘整在白河口诱敌,阿术在河谷设伏。刘整和阿术二人布好了一个口袋,等待着吕文焕钻进去。
当吕文焕的兵马渡江到达白河口之时,在白河口参与修城筑寨的蒙军和民夫们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工作着,其敬业程度完全像是不知道大战即将降临的样子。
对于白河口蒙军的麻木,吕文焕长了一个心眼。此时的他留下了千余水军,用于守护岸边渡江的船只。而剩余的人马则随着他继续去向蒙军展开试探性进攻。
在吕文焕的指挥之下,从暗地杀出的宋军展开了对白河口蒙军的进攻,在稍加抵抗之后,筑城的民夫四散奔逃,交战的蒙军佯装溃退。
摧毁了白河口据点之后,吕文焕准备再接再厉,去拔掉鹿门山的据点。
而此时,阿术却不会再让他调头前往鹿门山了。
看着吕文焕得胜之后的大意,隐藏在暗处的阿术,感觉期待已久的战机已经来临,在吕文焕转身渡江之际,向其发动了突袭。
面对数倍于己的伏兵,吕文焕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眼看着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他却无力集结起一次有效的反击。也就在此时,刘整安排的一路水军正沿汉水东进,妄图夺取吕文焕渡江所用的船只。
但吕文焕所留下的千余水师,却不是白盖的。汉水之上,激战良久,蒙军战船最终被宋军击退。
尽管宋军的水师在汉水之上击退了蒙军的进攻,但吕文焕在陆地上的战斗,却已渐渐不支。就在吕文焕不报任何生存希望,准备以身殉国之际,蒙军的背后却遭遇大乱。此时樊城守将牛富,眼看吕文焕陷入绝境之际,尽起樊城之兵,猛攻阿术蒙军的后方,迫使阿术不得不暂停追赶吕文焕的步伐,引军对付樊城牛富。
吕文焕则乘此机会,聚拢残兵,且战且退,逃往江边,匆忙登船,渡江而去。牛富眼看吕文焕危险已经解除,亦带领本部兵马,陆续撤往樊城。
经此一役,蒙军作战之果断,狡猾,已经充分证明了忽必烈欲取荆襄之决心。而吕文焕经此大败,让他对蒙军产生了心理上的阴影。这让后来的日子里,襄、樊二城的守军很少出城与蒙军展开激战,更多的还是是凭借二城坚固的城防与储备,据城坚守。
说到襄、樊二城的坚固城防,一切还得感激重修襄、樊二城的李曾伯。而在“打算”之法中,被贾似道排挤的李曾伯,已经于两年前作古……
吕文焕兵败汉水,消息在两日间便传到了鄂州吕文德那里。这时的吕文德才意识到自己一年前允许蒙军在鹿门山设置榷场的决定以及一个月前对蒙军于白河口筑寨的错误判断是多么的可笑。此时也只得承认:“误朝廷者,吕文德是也。”
作为一个男人,吕文德觉得自己有义务亲自去将丢掉的面子找回来;作为京湖的统帅,他有责任去解襄阳之围;作为吕文焕的哥哥,他有必要去为自己的弟弟出头。
但是,吕文德却再也不能亲自引军前往襄阳了。曾经视刘整为手下败将的吕文德,在获知吕文焕兵败之后,便被他瞧不上的刘整气病了,而他这一病,便再也没能从病榻上起来……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5-24 18:22:32 +0800 CST  
第六十章 四面围城——铁打的襄阳
1.陆路断绝
病榻上的吕文德虽然因疾而无法成行,但是他却可以在鄂州城内遥控指挥着京湖的战局。
在吕文德的命令之下,襄阳周边各州县的兵马开始向襄阳府外围的蒙军发动小规模攻击。就在宋蒙双方在襄阳周边战争不断之时,大雪再一次飘落汉水之滨。
大雪簌簌飘落,古老的襄阳城被雪花覆盖,仿佛希望得到上苍的眷顾;傲立的青松,虽然被积雪压弯了腰,但依旧如襄阳城一般威武不屈;而那凌寒独放的梅花,也于当下暗香扑鼻而来,向世人展示着在风雪中盛开的高贵。
于是,在这个飘雪的冬日,宋军兵不出城,蒙军马不出营,双方很默契的都在为第二年的战事准备着。
……
雪已下过数场,冰已凝过数次。随着除夕之夜那通宵不绝的爆竹之声响起。公元1268年即将成为了过去。
除夕之夜,月亮在江面隐约的行走,烟花在空中绚丽的绽放。在这古老的节日里,曾经的月亮,已经不再是夜空中最大最亮的唯一。曾经那皎洁的神秘之光,已经被烟花的火焰湮没。这是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向上天敬献出的崇高敬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是身在襄阳的子民,在新的一年里,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景恐怕是不能实现了。
开年之际,忽必烈眼见围城襄阳的战争进展的不是那么顺利。而后便决定再派一员大将亲往襄阳城下全面领导围攻襄阳的事宜。而这个人便是数十年来,一直充当蒙古马前卒的史天泽。
当然,史天泽也不是空手而来,在史天泽到来的同时,身后还跟着两万兵马。加上这两万兵马,参与围攻襄阳的蒙军,已经达到了十万的规模。
史天泽到达襄阳蒙军大营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刘整和阿术的陪同下,视察整个襄阳地区的山河走向,山川大势。
在前前后后闲逛了半个月之后,一幅清晰的围城画面展现在史天泽的脑海里。而后,在史天泽一干人等的谋划下,蒙军开始进占襄阳外围。
不几日,蒙军在襄阳以东的虎头山和城东南的岘山之间大兴土木;又几日,蒙军又在襄阳以西的万山和襄阳西南的百丈山之间依山筑垒。襄阳城内的吕文焕见蒙军如此举动,当然明白蒙军是想干什么。但由于蒙军的强大兵威,吕文焕屡次出击,都被蒙军击溃。
半个月之后,襄阳城外,东起虎头山,南至岘山;西起万山,南到城南三十里的百丈山之间,都被被蒙军以堡垒相连,土墙相围起来。自此以后,从均州(湖北丹江口)和房州(湖北房县)而来的南宋援军将会被蒙军阻挡于万山——百丈山一线;从江陵(湖北荆州)和郢州(湖北钟祥)而来的南宋援军,将会被隔绝在虎头山——岘山一线。
时局至此,南宋救援襄阳城的陆上通道已经全部被蒙古军隔绝开来,吕文德若是想从陆上救援襄阳,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那顺流东去的汉江,在这陆路断绝的时候,成为了襄、樊二城的生命线……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6-05 11:33:03 +0800 CST  
2.张世杰江上救援
荆襄三月,春水初涨。涛涛的汉江之水,穿过襄阳,流过樊城,带着奔腾的怒意向东而去。随着江水的上涨,冬日枯水时节的两岸江滩,渐渐被汉水淹没,屯驻于汉江之畔的蒙军不得不迁往远离江岸的高地。
这春水一涨,苦恼的是蒙军,高兴的是宋军。得知蒙军沿江而建的营寨被江水吞噬,鄂州病榻之上的吕文德火速派京湖都统张世杰沿汉江西进,利用春水上涨之际,亲率兵马舟师救援襄阳。
大宋的旗帜在汉江之上,被三月的春风飘然吹起。怀揣着一颗救援之心的张世杰傲立在宋军水师的船头,身后舟船相连,士卒坚毅沉稳。他们正一路溯游西进,目标直指襄阳。
但是宋军的一切行动,没能逃过史天泽的眼睛。在史天泽的调遣之下,蒙军的水师万户李桓正在樊城以西的赤滩圃列阵江上,等待着张世杰的到来。
不久之后,涛涛汉水之上,严阵以待的蒙将李桓已经远远的看见了宋军水师的身影。与此同时,逆流而上的张世杰也看到了蒙军的战船。
汉水相逢,二人都没有退却的意思……
见此情景,京湖都统张世杰命令宋军水师悬帆而行,借着汉水之上的有利风向,向蒙军李桓的水师冲撞而来。此时的李桓也不甘示弱,舟师横陈江面,两岸的蒙军列阵汉水之畔。很快,宋蒙双方的水师就在这汉水之上激战开来。
虽然张世杰的水师骁勇善战,兵员众多,然江面狭窄,舟船无法全面展开,战力大大减弱。尽管宋军数次冲撞蒙军的战船,仍然未能冲破蒙军的船阵。而宋军水师在江心激战的同时,还不断受到两岸蒙军的袭击。
汉水之上,张世杰的处境越来越不妙起来。
权衡之下,张世杰觉得与其三面受敌,倒不如分兵攻打其中一面的岸上蒙军。在张世杰的指挥之下,五千宋军水师泊向汉水北岸的赤滩圃。所幸此次前来的还有数千马军。宋军舍船登岸之后,与汉水北岸的蒙军在赤滩圃展开激战。而与此同时,江面之上的水战仍旧没有停止。双方战至傍晚,胜负未分。是夜,蒙军援兵赶到,张世杰引军登船,顺江东下而去。
赤滩圃一战,是蒙将李桓和宋将张世杰的第一次交手。而在今后的十多年里,此二人将会率领着宋蒙的水师激战于长江大海,直到其中一个的最后败亡。而此时的张世杰却不知道,敌营之中,还有一员与他渊源颇深的蒙将也参与了围城襄阳的战斗。
那个与张世杰渊源颇深的蒙将,便是张弘范。
从血统上论,张世杰是张弘范同宗的族兄。当年金国灭亡之时,他们的先人投降了蒙古。但是张世杰在长大成人之后,却投入到南宋的旗帜之下……
现在,也许是这汉江的江面太过狭窄,不足以让这二位兄弟一展身手。于是上天在十年后给他们安排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的战场。在不久的将来,这二位同族兄弟,将会带领着宋蒙的水师,在广阔的大海之上,进行一场惊天地,泣鬼神,同时也决定着宋蒙天命的绝世之战。而他们二位,也将随着那场战争,永远的载入历史之中,成为后世之人,议论不休的话题……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6-14 21:46:57 +0800 CST  
3.水路断绝
赤滩圃一战虽然以张世杰的失败告终,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京湖诸路援军援救襄阳的热情。
一个张世杰救援失利,无数个张世杰却接踵而来。
在吕文德的调遣之下,均州,房州,郢州,江陵的诸路军马不断的向围攻襄阳地区的蒙军展开进攻。而襄阳吕文焕、樊城牛富也不断的引军出城,对围城的蒙军展开反击,意图突破蒙军的封锁。但蒙军参与围城的军事力量实在过于强大,前来救援的宋军遭到了以史天泽、刘整、阿术、张弘范、李桓为首的蒙军骁将的截击。在此过程中,宋军局部上虽然小有胜利,但是始终无法改变襄阳当前的不利战局,宋蒙之间的战争也由此进入了旷日持久的状态之中。
看着京湖宋军对襄阳的不断救援,史天泽毅然决定对其围困的襄阳进行了釜底抽薪之举。在史天泽的调遣下,阿术亲引万余人马驻守襄阳以西的万山之上,深沟高垒,日夜围城,妄图彻底断绝襄阳军民外出砍柴伐薪之路。
在蒙军的步步紧逼之下,襄阳城的形势日渐危困。
值此山穷水尽之际,随着六月里的一声惊雷,荆襄的雨季开始到来。
连日的暴雨下来,让暴涨的汉水,比三个月前更大,更急。眼见汉水暴涨,继张世杰之后,南宋的沿江制置副使夏贵,轻舟疾行,溯江西进,乘虚冲破蒙军的江面封锁,终于第一次将大批物资运往襄、樊二城。
夏贵的到来,让整个襄阳为之沸腾,他们此刻带来的不仅仅是兵马钱粮,更是为深陷重围的襄阳军民带来了坚守的信心和希望。而这一次成功的援助,更是助长了京湖诸路援军的救援襄阳的热情。
在给襄、樊二城的军民打了一针强心剂之后,夏贵冲破蒙军的围堵,从汉江之上突围而去。
对于宋军屡次从汉水之上对襄阳进行救援的军事行动,蒙军统帅史天泽不胜其烦。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年轻一代的蒙军将领张弘范,开始针对宋军水上救援的问题,在攻打襄阳的道路上崭露头角。
……
八月的一天,史天泽前往万山巡视,张弘范陪同左右。
此时正值盛夏之际,围城一年有余的蒙军,在烈日的炙烤之下,正修筑着绵延几十里沿城诸寨,挖掘着围城的深沟高垒,到如今已进入疲惫不堪的状态。而反观数里之遥的宋军,此刻却在坚固的城池之内,军旗飘扬,悠然度夏。
见此情景,史天泽忧从心起,不禁自言自语感叹:“昔日山东李璮作乱,兵马两倍于襄、樊守军;城池远高于襄、樊二城;经营远久于襄、樊两地。我等围城济南半年,山东全境便已全面攻克。奈何眼下这小小襄、樊二城,却耗我十万之师一年之力而不得其功!”
见史天泽为战事而忧,张弘范走上前对其言道:“昔日山东之乱,李璮兵马虽多,准备虽久。然所行乃叛乱之事,响应者寥寥无几。我军围城之际,李璮外无援军,内无粮草,更无军民之心,故败亡速也。”
其实张弘范所说的这些,史天泽又何曾不知。史天泽那样说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但是看着作为晚辈的张弘范这么年轻,就有如此见识,便接着问道:“那依你所言,当年围困济南、益都二城,与今日围困襄、樊两城有何不同?”
张弘范听完不假思索的说道:“昔日围城山东,圣朝西北、江淮之地虽有动乱,然李璮实以山东一隅之地,敌蒙古举国之力,其败亡之速,乃意料之中。”
史天泽道:“李璮之败,确是如此,然襄阳之事,奈何如此?”
张弘范言道:“今我等围城襄、樊日久,宋师看似困守孤城。然,其均(州),房(州)之援自西北而来;江陵,郢州之援自东南而来,宋师得以尽起大军以攻我围城之兵,故襄、樊二城坚守至今,此其一也。”
紧接着张弘范又说道:“襄、樊二城夹江而建,以铁索连江,互为唇齿。平时自守,战时相救。我军攻襄阳,樊城捣我军之背,我军攻樊城,襄阳乱我军之后,此襄阳之不破之二因也。”
说完了其二,张弘范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紧接着又继续说道:“襄、樊二城,以汉江为屏,携汉江之利。数月前,宋将夏贵于江水暴涨,以援衣粮入城,我师坐视,无能御之,足可见汉水之利;今汉水横亘东西,南北诸州,商贩、行旅、士卒络绎不绝,我军不能禁之。襄、樊二城得此汉水之利,故能衣食无忧,士卒精练。此襄阳不破之三因也。故末将以为,以今日围困之计,襄、樊二城无有自毙之日,我军破城将遥遥无期!”
然而,张弘范在说完了最后那句话之后,他就后悔了。
本来史天泽就为襄、樊二城围而不破糟心,现在你张弘范告诉他襄、樊二城无自毙之日,蒙军破城遥遥无期。你到底是在安慰他,还是在打击他。
果然,之前听着张弘范的话还有些许高兴史天泽,在张弘范说完最后一句话之后,立马拉下了脸。身后的蒙古诸将,有的深深的为张弘范捏了一把汗,有的则面露得意,有的则静静的等待着看张弘范的笑话。
看着周围人以及史天泽的表情,张弘范意识到自己这次装大了,看来今天不好好说道说道,自己和史天泽可都下不来台。
面临如此尴尬的场面,张弘范也不打算卖关子了。
于是,在史天泽还没说话之前,张弘范话锋一转又说道:“其实,这襄、樊二城也并非不可破!”
张弘范这话一说,又成功的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脸上。而史天泽仍旧面带不善的问道:“那你说说,这襄、樊二城,该怎么个破法?”
此时张弘范拿出随身所带的军用地图,在众将面前铺展开来。待众人的目光聚集到眼前的地图之上。张弘范指着襄阳的位置言道:“今大汗欲取襄阳,重人命而欲让其自毙,故延续困守之计,此大汗体恤将士之心也。之前襄、樊二城,水、旱两路皆通。而今我军已断其陆路,接下来当断其水路。”
说完,张弘范又指着襄阳万山,樊城鹿门山,白河口的位置说道:“今鹿门山,白河口筑新城以扼汉水,只能阻击东南宋军。然西北宋军时常却能时常出没江上。为今之计,当于万山筑城,屯守重军以断其西道,如此,则汉江西北水路亦绝。”
而后,张弘范又将手指向襄阳东南的灌子滩说道:“汉水以东,虽有鹿门山,白河口守军扼守,然襄阳东南灌子滩实乃控扼汉水之要地。若于灌子滩置栅以绝宋师东路,将再无张世杰,夏贵之军轻易进犯鹿门之事。”
说完了这些,张弘范才最后说道:“此乃迫使襄、樊二城速毙之道!”
史天泽连日来苦思对策未果,现在,张弘范却一眼窥破战局。这让史天泽不得不重新打量起眼前的张弘范……
有了张弘范的献计,史天泽下令围困襄阳的蒙军城也不攻了,沟也不挖了。分别开始于襄阳西北万山筑造坚城,于东南灌子滩建造水寨。
……
酷暑的夏日,蒙古撸起了袖子,光着膀子开干了起来。半年之后,蒙军于万山的新城和灌子滩水寨筑造完工。
当这个消息传至鄂州吕文德耳中之时,在内疚,懊悔与失败的打击下,这个为将四十余年的京湖统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公元1269年年底,大雪再一次飘落荆楚大地,比往年更大,更急。值此雪飘人间之际,弥留之际的吕文德,嘴里正念念不忘的念着襄阳鹿门山这个地名。
允许蒙军在鹿门山设置榷场,是吕文德晚年犯下的最为严重的一个错误。现在,鹿门山成为了蒙军围攻襄阳最为重要的一个军事据点。吕文焕的数次出击,张世杰,夏贵的数万救援大军,都是在鹿门山被蒙军击败。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吕文德承认是他误了襄阳,误了国家,但无论是已经发生的和没有发生的,他都来不及也不能改变了。在鹅毛般的大雪之中,吕文德被上天带走,而南宋的京湖战区也从此失去了一位有威望,有能力的统帅。
汉水未静,吕文德魂归上天,江南的雪花开始忧伤的飘落,连西湖也为之神伤。而在那连接南宋皇城与葛岭的西湖苏堤之上,有一人正于清晨中踏雪往皇城而去。
那道苏堤,是贾似道上朝的必经之路。值此吕文德亡故之时,吕氏家族群龙无首,他需要早早的位列朝班之上,要不然这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留给谁还真不好说。
只是,在这大雪纷纷的清晨,贾似道上朝的路上,其目光所及之处,那是一路断桥残雪……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6-16 18:11:07 +0800 CST  
顶起!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07-13 17:19:02 +0800 CST  
引子
公元1115年,对于整个华夏族群来说,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是大辽天庆五年;
这一年,是北宋政和五年;
这一年,是西夏雍宁二年;
这一年,是大金收国元年。
看到如此多的年号,华夏大地仿佛又一次进入诸雄并立,战国争霸的时代。但是,此时如此多的年号,却没有一个是对蒙古民族政权的称呼。因为此时的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一百多个部族。他们正接受着同为游牧民族——契丹族所建立的大辽王朝的统治。
此时的华夏大地,大辽雄踞着辽东和大漠草原;大宋坐拥中原和江南;西夏割据河西走廊;吐蕃诸部散落在青藏高原;大理雄踞在云贵高原。
但是,所有的一切,在公元1115年之后,都变得不一样了。
公元1115年,在大辽统治的白山黑水之间,世代生活在那里的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强势征服下完成了统一,并在那一年建国“大金”,建元收国,定都会宁府(哈尔滨)。
听闻完颜阿骨打在白山黑水之间建立大金国,作为东北统治者的大辽皇帝耶律延禧自然不能放任不管。于是,这位大辽皇帝便亲率70万大军前去平叛。
只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统率着70万大军御驾亲征的大辽皇帝耶律延禧,却在黑龙江流域被完颜阿骨打完败。当耶律延禧打算站起身来,聚兵再战之时,大辽国内却又相继叛乱四起。
自此,在内忧外患之中,大辽迎来了10年的灭亡之路。而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则是一路摧枯拉朽的南下而来。
五年之后,公元1120年,身处中原腹地的大宋王朝,眼见大辽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派人从渤海登船,沿海岸线北上辽东,与金国定下“海上之盟”,相约与金共灭大辽,以求在大辽灭亡之后,收取沦陷契丹之手一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之地。
而身处河西走廊的西夏,本就靠见风使舵,左右逢源才得以立国。西夏眼见金国从白山黑水之间强势崛起,大辽节节败退,故而也在第一时间抱住的金国的粗腿,以向金国称臣,出兵攻打大辽为本钱,向金国要求在灭辽之后,收取与河西走廊接壤的阴山以南土地。
由于大金,西夏,大宋对大辽的三面围殴,仅仅五年之后(公元1125年),大辽便宣告灭亡。但是大辽宗室耶律大石却带领残余部众,在草原十八部的帮助下,迁徙中亚,建立了西辽帝国……
大辽灭亡,东亚的霸主就此不复存在。接下来便到了大金、大宋、西夏分地盘的时候了。只是,见风使舵的西夏如愿以偿的分得了阴山以南的部分土地。而大宋,要拿回“幽云十六州”却成了妄想。
此时,取代大辽而雄踞东北的大金,想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大辽故地。在灭辽的过程中,金人的目光早已飘向了繁华富庶的中原大地,飘向了春花秋月的烟雨江南。故而,大宋非但没能拿回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之地,反而招来了金人贪婪的目光。
仅仅两年之后(公元1127年),大金和西夏便联手攻破大宋都城汴京(开封),掳掠大宋钦、徽二帝,占据中原腹地。
当此钦、徽二帝被俘,中原大地沦落金人之手之时,宋徽宗第九子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称帝,延续着大宋的国祚继续抗金。
金军得知此事,继而又大举南下,一度打过了淮河,打过了长江,搜山捡海抓赵构。好在,凭借着南中国的山川菏泽,高山峡谷,残宋之军在韩世忠、岳飞、张俊、刘光世等人的统率下,硬是顶住了金军铁浮屠和拐子马的冲击,在临安(杭州)定都,保留住了大宋王朝在江南的半壁江山……
公元1141年,宋、金双方在经过长达15年的战争之后,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南宋以向金国称臣,杀掉抗金名将岳飞为妥协条件,与大金签订了《绍兴和议》。
自此,金人北返黄河,与南宋划秦岭——淮河一线而治。
但是,当金人回到辽东之后,他们却发现,自己虽然能取代契丹人成为新一代的东亚霸主,但是却不能继承大辽对蒙古高原的有效统治。
在大金与南宋鏖战的这十五年间,昔日臣服于大辽的蒙古乞颜部在大汗合不勒的带领下,联合泰赤乌部、札答阑部等等,形成草原联盟,一直在对抗金人的统治。
在合不勒汗主持并领导的抗金同盟下,大金始终无法实现入主草原之梦。不得以之下,金廷不得不在公元1148年,敕封合不勒汗为“蒙兀国王”,以承认合不勒汗在蒙古高原的政治地位。
获得金国承认之后,为了增强蒙古本部的战斗力,合不勒让其长子选拔乞颜族人中善战者,组成一支亲兵,以维护蒙古所部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后来这支队伍,便从乞颜部中分离,衍生出一个新的部族——主儿乞部。
至此,蒙古三部:乞颜部,泰赤乌部、主儿乞部全部诞生。
合不勒汗生前育有七子,但是合不勒汗在临死之前,却没有将汗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堂弟——泰赤乌部的首领俺巴骇。故而,合不勒汗死后,蒙古部的汗位便从乞颜部传到了泰赤乌部。
随着草原一代雄主合不勒汗的去世,金国对于蒙古诸部的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后,大金王朝开始用兵蒙古高原,杀伐牧民,谓之“减丁”。同时,金人在对草原诸部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压力之外,又着手对草原诸部开始了拉拢,分化……
面对金人日益严重的挑战,乞颜部、主儿乞部与泰赤乌部则在大汗俺巴骇的带领下,再次效仿合不勒汗,联合草原各大部落,开始谋划对大金王朝的反击。
然而,这一草原诸部的联盟还未来得及有所建树,便被早已被金人收买的塔塔尔部,出卖给了金国。以致于在金军和塔塔尔部的内外夹击下,组织这次草原诸部联盟的泰赤乌部首领俺巴骇汗被金人钉死在木驴之上。
大汗俺巴骇惨死金人和塔塔尔人之手,但蒙古诸部不能一日无主。在俺巴骇汗死后,乞颜部、泰赤乌部、主儿乞部又共推合不勒汗第三子忽图刺为新任的蒙古三部大汗。自此,蒙古诸部的大汗之位,又从泰赤乌部回到合不勒一系的乞颜部一脉。
忽图刺汗即位之后,立志为俺巴骇汗报仇雪恨,带领着乞颜部、泰赤乌部、主儿乞部的族人,向呼伦湖畔的塔塔尔部发动了旷日持久的复仇之战。
战争历时数年,大小13战,由于塔塔尔部外结金国,内引鄂尔浑河中游的蔑尔乞惕部为援,忽图刺汗终究未能一雪俺巴骇大汗被杀之耻,便饮恨而终。
忽图刺汗离世之后,蒙古诸部再一次群龙无首。由于在复仇塔塔尔部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忽图刺汗的侄子,合不勒汗的孙子也速该又被蒙古诸部推上汗位。
自此,蒙古高原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11-06 17:24:57 +0800 CST  
第一章 一次改变欧亚格局的抢亲事件
古老的蒙古高原,茫茫的天地之间,一直有一片唯美的草原为世人所向往、憧憬。而上天在造就这片唯美的草原之时,却还不忘在那辽阔的草原腹地,镶上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那两颗如美人眸子一般的珍珠,在古老的历史变迁中,一直被唤做阔连海和捕鱼儿海,他们分别是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那片古老的草原,得益于这两颗珍珠般湖泊的存在,在今天被世人命名为呼伦贝尔大草原。
在那片白云缭绕,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上,一条犹如丝带的乌尔顺河,将呼伦湖和贝尔湖连接在了一起。同时它又犹如一条蜿蜒巨龙,盘踞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之上。
在也速该那个时代,那里是所有草原部落都向往的肥美牧场。但很多部族又都对其望而却步。因为那里一直是草原部落对抗大金王朝的前沿阵地。翻越边境的大兴安岭,那边便是金国统治的白山黑水。
后来,随着塔塔尔部倒向大金王朝,美丽的呼伦湖畔草场,便被塔塔尔部据而有之。而另一个美丽的贝尔湖,则生存着一个从额尔古纳河迁徙而来,并以盛产美女而享誉整个草原的弘吉刺部。
一直以来,弘吉刺部的女子都是贤惠务实,美丽大方并充满智慧的存在。故而,每年从草原各大部族前往弘吉刺部结亲的草原少年络绎不绝。就连远在阿尔泰山以西的乃蛮部,以及身处阴山以北的汪古部,都以讨得一个弘吉刺部的女子为荣。
……
且说也速该在斡难河畔继承大汗之位以后,为了部族的稳定,先后与克烈部,札答阑部缔结盟,其本人更是与克烈部首领脱怜王罕结为安答。之后,便开始着手来对付世仇塔塔尔部。
一日,也速该在战争之余,独自于斡难河畔放鹰捕雀。正当也速该跃马扬鞭,手擎苍鹰之时,一群身份不明的部落马队正沿斡难河西去。
此时的也速该出于好奇,便策马追上那群马队,继而上前打招呼道:“远来的客人,你们将要走向哪里?你们又因何如此高兴?”
马队之中,一名正在赶路的人兴奋的说道:“今天,是我们蔑尔乞惕部大汗的弟弟也客赤列都,迎娶弘吉刺部姑娘诃额仑的日子。朋友,你该为我们高兴。”
一听是蔑尔乞惕部的人,也速该心里一阵不爽。
要是换做其它部族的人前来迎娶弘吉刺部的女子,也速该一定会代表整个乞颜部向他致以最诚挚的祝福。但是对于蔑尔乞惕部,这个和塔塔尔部为伍的部族,也速该是实在高兴不起来。但是当他看到被迎娶的弘吉刺部姑娘诃额仑之时,眼睛又不由得为之一亮。
“如此一朵鲜花,今日却以牛粪插之,真是暴殄天物。”想到这里,也速该心中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对于眼前这批迎亲的蔑尔乞惕人,也速该没有流露出什么不良情绪,接下来反而违心的说出了一些祝福的话语。一阵寒暄之后,也速该辞别这群蔑尔乞惕人,策马往乞颜部聚居地而去。
牵马擎鹰匆忙归来的也速该,一回来就迎头撞见了哥哥捏昆太石以及弟弟答里台。
看到也速该如此火急火燎,哥哥捏昆太石拉住了他,半开玩笑道:“我亲爱的弟弟,难道是塔塔尔人突然来袭了吗?你怎么急成了这个样子?”
也速该回身一看,眼见是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随即言道:“刚好你俩也在,现在马上帮我集合族人,我要去抢个女人回来!”
弟弟答里台不明所以,狐疑问道:“这好好的抢什么女人啊?你看上了哪个部族的姑娘,咱们兄弟三人去提亲不就好了,犯得着抢吗?”
时间不等人,对于弟弟所问,也速该只是简单说道:“一个弘吉刺部的美丽姑娘,现在要被一个蔑尔乞惕人迎娶走,这你们能忍吗?”
一听也速该要抢的是蔑尔乞惕人的老婆,捏昆太石和答里台兄弟二人,当即异口同声的说道:“不能忍!”
随即三兄弟集合了部分族人,在也速该的引领下,朝着蔑尔乞惕人回家的方向追去。
……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11-06 18:32:16 +0800 CST  
草原之上,蔑尔乞惕人接亲的队伍散漫的游走在斡难河畔。蔑尔乞惕汗的的弟弟也客赤列都,此时正悉心照料着自己的新婚妻子。虽说旅途劳顿,但二人也是一路有说有笑的攀谈着。
然而,就在二人对回归蔑尔乞惕部以后的美好生活展开遥想之时。他们队伍的后方却出现了阵阵的马蹄声。当也客赤列都回首查探之时,却发现追赶他们的为首之人,正是刚刚在河边牵马擎鹰的那个打猎青年。
于是,一种不好的预感,涌现在也客赤列都的脑海。
随着远方传来的急促马蹄声,也客赤列都断定对方已是来者不善。情况危急之下,也客赤列都下令随行的蔑尔乞惕人回身迎战,而他本人则是亲自驱驰着马车,带着妻子诃额仑向斡难河畔的松涛林谷间遁去。
也客赤列都驾驶的马车刚刚突入斡难河畔的松涛林谷,只见林谷间一时飞鸟尽散,直冲松涛上空的白云蓝天。但是,而后随着一声咯吱的断裂之声,也客赤列都驱驰的马车人仰马翻。
就在这时,也速该三兄弟,已经打马进入到这片松涛林谷间,正在细心搜寻着也客赤列都夫妻二人的足迹。
此时,已经半躺在地上的漂亮妻子诃额仑对丈夫也客赤列都说道:“你知道那三个人的来历吗?”
也客赤列都摇头表示不知。
松涛林谷之间,漂亮女人诃额仑对也可赤列都言道:“看他们来者不善的样子,是要前来加害你的吧?你还是不要管我,自己逃命去吧!”
男子也客赤列都道:“不,我不远千里从鄂尔浑河来到捕鱼儿海,就是为了迎娶你。今天,我怎么能将你留在这斡难河畔的林谷之间,而自己独自逃离。”
诃额仑道:“只要保住性命,你还是会娶到一个像我这样的女人。弘吉刺部的女人何其多,每一个车上都有女人,每一个车上都是妻子。”
也客赤列都道:“弘吉刺部的女人确实是多,但他们都不是你……”
眼看也速该兄弟三人已经快找寻过来,诃额仑遂然脱掉了身上的一件衫子,递给了执意不肯独自逃离的也客赤列都。而后言道:“拿着我的信物,闻着我的香气,独自逃生去吧,这一世缘分未到,下一世我再嫁给你……如果实在忘不掉我,那就另取一个妻子,还叫诃额仑的名字吧。”
眼看着诃额仑态度如此坚决,也客赤列都接过诃额仑递给他的衣衫,而后挥刀斩断了还套在马车上的缰绳,在亲吻了一下诃额仑的额头之后,也客赤列都打马蹿入到了斡难河畔的林涛之间。
快马入林,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飞鸟腾空的林间异响……
随着林间的一阵飞鸟掠过,也速该兄弟三人发现了也客赤列都和诃额仑二人的所在。看着也客赤列都要丢下新婚妻子一人独自逃亡,也速该当即带着两个兄弟追了上去。
只是,也速该三兄弟,到底还是没能追上也客赤列都,在翻越了七八个山头之后,也客赤列都彻底消失的无影无踪。无奈之下,也速该三兄弟回身折返,带着抢来的弘吉刺部新娘诃额仑,回到了乞颜部的族群聚居地。
于是,这位美丽的弘吉刺部女子诃额仑成了也速该的妻子。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20-11-06 20:54:14 +0800 CST  

楼主:凌子峰

字数:246829

发表时间:2019-05-14 05:07:3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08 03:12:38 +0800 CST

评论数:760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