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

第十四章 祭天灭金
季节历冬经春,时光由春入夏。恍惚之间,铁木真的后事都已经办完了半年的时间,照说这窝阔台也该登临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了。
可是这半年来,蒙古的贵族们,在克鲁伦河畔的“忽里勒台”大会上,多次的研究,多次的讨论,却始终没有让窝阔台这个铁木真已经指定好的接班人登基。
究其原因,这一切都源于这次大会的主持人是拖雷。
古往今来,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近乎没有,而深陷权利的牢笼而无法抽身者比比皆是。权利的滋味一经初尝,便会让人轻易的不能自拔。它比那爱情的毒药更能让人沉沦,更能让人欲罢不能,更让人心甘情愿的一生被它奴役……
监国两年的拖雷,已经充分体会到权利给其带来的快感,当然不想这么快交出那让人着迷的权利,从而蒙古大汗之位迟迟没有归属。
自铁木真统一蒙古以来,拖雷就一直以幼子的身份跟随铁木真征战万里,其大部分时间可是跟铁木真的心腹将领们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可以这么说,此时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对于拖雷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大于对窝阔台的认可的。再加上“幼子继承制”的传统影响,此时的拖雷完全有实力和窝阔台展开权利的争夺。
公元1229年的八月,在克鲁伦河畔的“忽里勒台”大会,对于窝阔台的任命在已经讨论了数十天之后还在继续着。而蒙古大汗之位,在铁木真故去之后,已经足足空缺了两年之久。
八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大会又在克鲁伦河畔的清晨里开始了。这一天的会议进程和前几日并无不同。大会从清晨开到正午,又和前几日一样陷入议犹未决的局面。主持大会的拖雷又准备以此为由,宣布今天这个“忽里勒台”大会的提前散场。
但是此时作为铁木真生前的忠实部下耶律楚材却看不下去了。他觉得,拖雷这是属于耍不要脸。今天要是不开出个结果来,大家都别想走。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1 19:12:22 +0800 CST  
头顶烈日当空,河水蜿蜒流淌。被烈日炙烤的草原,似乎比众人更希望有一个大汗的存在,让他以征服的方式,让这片草原再次让世界熟知。
大会上的拖雷正准备同往日一般散会。精通天文的耶律楚材当着众多大会代表的面,以一个精通天文者的身份阐述着今日是大汗登基的黄道吉日。如若错过了今日,将是招致长生天对于整个草原部落的惩罚的上天谶言。
既然是长生天的意愿,拖雷自然不敢忽视。但是对于耶律楚材之言,拖雷又很怀疑他的动机和立场问题。大会上的拖雷当即找来巫师,当着众多部落首领的面,对于耶律楚材之说进行重新占卜。
经过复杂的装神弄鬼,巫师所占卜的结果竟然和耶律楚材所说丝毫不差。听完之后的拖雷面容几乎扭曲。
巫师所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重视。看来今天要是没个结果,大家都要跟着倒霉。
在蒙古人的眼中,长生之天,代表着信仰和敬畏。违背了长生之天的意愿,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而像大汗即位这种事,若是有违天意,上天惩罚的或许就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会惩罚整个部落联盟。没有人敢尝试用民族的前途开玩笑。
而那些既得利益者,自然也不敢冒这种风险。这种情况之下,任何有悖于天道的人和行为,都会受到蒙古人的群起而攻之。
耶律楚材这种以上天之力召唤所有敬畏上天的人来向拖雷施压,成为了拖雷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拖雷终于意识到,再这样拖下去,很有可能会犯了众怒。
虽然拖雷现在掌握着实权,但是窝阔台站在名正言顺的制高点上;二来察合台和窝阔台合起来的实力也不可小觑;三来蒙古一旦内战爆发,本来兵源就不足的纯正蒙古人将会有大部分人马死于自相残杀,到时候,根本不用上天的惩罚,蒙古的衰落也会成为既定的事实。
出于对利害的权衡以及来自于蒙古各部落首领的压力,拖雷最终妥协了。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1 19:13:16 +0800 CST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窝阔台走上了会场的前台,长兄察合台,大臣耶律楚材先后匍匐在了他的脚下。随后在蒙古诸王的山呼中,窝阔台继铁木真之后,登临蒙古的第二任大汗之位。
一旁的拖雷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大势所趋之下,窝阔台继承汗位已经成为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在海啸般的祝福声中,拖雷也随着众人参拜了起来。但是,一颗分裂的种子分明于此刻在他的心中深深的埋下,并且将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随着窝阔台的登临汗位,那笼罩在蒙古草原上空的动荡阴云,被炎炎夏日的凉风吹散在时光的深处。一场关于汗位交接而引发的动荡时局,以拖雷的妥协,实现了平稳的着陆。蒙古帝国的力量再次汇聚在了一起。接下来,蒙古帝国将在窝阔台的带领下,再一次投身于世界历史的滚滚洪流,让整个欧亚大陆为之震颤……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1 19:14:06 +0800 CST  
新汗即位,定都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中西亚的使节不远万里,络绎不绝的相继前来恭贺。让那时的和林,一度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
而近在东亚的金国也不甘落后。时隔两年,在窝阔台即位不久,金国方面派出的使者才风尘仆仆,姗姗来迟的前来吊唁铁木真,顺道恭祝窝阔台继承汗位。
金国在铁木真故去的时候没有前来吊唁,在铁木真下葬的时候更是没有前来送行。而现在窝阔台刚刚即位,金国的使臣就来了。在窝阔台看来,金国此行的吊唁老汗和恭祝新汗是假,前来打探消息才是真。
对于金使这种不诚心的求和,窝阔台充满着不屑。而他即位之后的最大想法便是荡平金国,远征东欧,建立远超他父亲的功业。
面对金使,窝阔台厉声责问道:“汝主久不降,使先帝老死于兵间,今日妄谈议和,岂不可笑?”
跋涉几千里前来的金使,遭遇到窝阔台的一盆凉水。所有准备好的外交台词,在这里都用不上了。窝阔台这种近乎无赖的话语,让出访的金使无话可说。
“你爹故去,出于外交礼节,作为金国使臣,来上两柱香,掉两滴眼泪,装装样子,不是很正常吗;这连年征战,一直是你们在打我们。最后你老爹是攻打西夏的时候死的,关我们什么事儿;至于投降,你这说的也太没天理了吧,我们只是不想打仗,我们也没想亡国啊,我们为什么要投降?”
此时的金使真的很想在窝阔台面前这样好好的问上一番。但是国家的实力,决定着谈判者的姿态。很显然,金国不具备问这种问题的实力。
求和是没什么希望了,金国的使者只能带着失望而去……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1 19:15:00 +0800 CST  
二十多年来,金国对于蒙古从来未硬气过一次,只是一味的委曲求全,一退再退。曾经那个庞大的金帝国,其势力有效控制范围,只剩下黄河以北,潼关以东的陕西,河南,江苏,山东的部分地区。
尽管金国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领土缩水了百分之五十,但是其兵力还是可观的,其总兵力至今还在蒙古之上。只可惜,金国这百足之虫,其行政首脑已经僵化,曾经那“猛安谋克”所代表的尚武之风已归于历史的尘埃里……
蒙古方面,在窝阔台即位,蒙古这台战争的机器,经过了短暂的磨合之后,又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遥想二十年前,铁木真在克鲁伦河畔第一次祭天出征,拉开了攻打金国的序幕。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这个世界因为蒙古人的存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时的金国更是越发的暮气日沉,到了落日残阳的地步。
一年之后的重阳节,窝阔台率领着蒙古臣民又一次祭天出征。意欲饮马黄河,投鞭渭水,荡平河南,彻底终结蒙金之间的20多年征战。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1 19:15:39 +0800 CST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1 20:37:51 +0800 CST  
等到慢慢忘记,却又渐渐想起,那缥缈而又虚幻的回忆,何时才能从躯体里抽离?我需要逃离过去,去未来寻找故事的另一个结局。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1 22:07:02 +0800 CST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2 06:59:55 +0800 CST  
那年杨桥湖边
文/志凌峰
在那夏夜炎炎的杨桥湖边
当年的你
是否会想起记忆里的蛙声一片
今夜的我
枕手在昔日的窗前
仰望曾经的星天
那颗不夜的明珠
却一次次把你那明眸皓齿的容颜偷换

多年来的星河斗转
道不尽的相思羁绊
一如数不清的青丝三千
更似那浩瀚夜空里的繁星点点

在那鹊桥相连的银河彼岸
是谁在轮回里苦守着痴痴期盼
然而
那丛林里声声刺耳的鸣蝉
却讽刺着
讽刺这挥之不去的梦魇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2 07:36:55 +0800 CST  
第十五章 借道南宋
蒙古灭金的钟声在寒秋将临的时节里再一次敲响。历史的车轮在蒙古骑兵的钢铁洪流里浩荡前行。随着蒙军集结的号角吹动,金国臣民最后一段平静的岁月就此远去。
在这个关中大地到处洋溢着收获气息的金黄季节里,窝阔台率领着蒙古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奔陕西而去。
新大汗刚刚即位,蒙古军格外卖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数月间便席卷关中,兵围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天空残阳如血,晚霞延绵千里。万里苍穹之下的凤翔府,被一片火红的光影包裹。这座历史久远的关中城池,在深秋的残阳晚霞映照中,凄美里透露着苍凉。
遥想七年前,西夏的不辞而别,让蒙古大将木华黎在这座坚城之下饮恨而终。从而让铁木真将怒火牵引到西夏身上。身处战火的金国,得以因凤翔府的存在,安度了数年的太平时光。
七年之后,窝阔台亲身前来,凤翔这座曾经守护金国关中的城池,却在这晚秋的夕阳里,孤独凄凉到已经近乎被金国遗忘。
从落叶缤纷的深秋到乍暖还寒的初春,凤翔被围半年,却始终不曾有一兵一卒前来救援。这座孤独的城池,在过去的半年里,只能以孤独的身躯,在寒冬里经受着蒙军铁骑的冲击。
尽管如此,凤翔府的军民在每天据城坚守的同时,还是不时的频频东顾,仍旧在绝望中期盼着能有来自东方的援军来将自己搭救。但现实一次次的让他们失望了,从汴京到凤翔的千山万水之间,始终没有看到一个援兵的影子。
蒙军围城半年之后,凤翔府宣告陷落,这个曾经守护过关中的州府,就此落在了蒙古人的手中。
凤翔府失守,京兆府(西安)无险可守。
镇守京兆府的完颜合达龟缩潼关。蒙古人又兵不血刃的拿下这个曾经统御过天下十三朝的古都长安。整个关中之地,从此不复金国所有。
而接下来,顺风顺水的窝阔台,将遭遇他南下以来的第一次挫折。
潼关,一颗楔在由关中进入河南的钉子,成功的阻挡着蒙古铁骑的东进。
任凭窝阔台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在城下止步不前。无奈之下的窝阔台,只能在夏季到来之时,怀揣着无奈,北返大草原避暑纳凉……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2 19:33:25 +0800 CST  
有些人虽然死了,但是影响力依然存在。比如,铁木真。
五月的蒙古草原之上,窝阔台的汗帐里,再一次针对蒙古灭金的事宜被提出来当众讨论。
而三年前,铁木真在离世之时,便已经预料到今日的时局,特意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的破金之策:
“金之精兵在潼关,其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攻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州,直捣汴京。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充满雄心的窝阔台,本想就灭金之事,建立远超父辈的功业。可惜对于潼关的久攻不克,注定了他不能彻底摆脱铁木真的影子,独立完成灭金的大业。
对于铁木真的策略,窝阔台不得不采纳。而他,从此将不得不接受活在自己父亲阴影之下的事实……
不久之后,围绕这个策略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开始在中原大地上被付诸行动。
又是一年秋风乍起的时节,窝阔台率中军下山西以攻河南,意图破郑州,进而围攻汴京;大将斡陈率东路军,自山东济南南下,而后东进河南;拖雷率右路军从凤翔府过大散关意欲借道宋境,顺汉江东下,经襄阳、唐河、邓州进入河南,北上汴京。
不出意外,待三路大军会师汴京之时,便是金国寿终正寝,灰飞烟灭之时。
以蒙古军的实力来看,窝阔台率领的中军和斡陈率东路军实现预定的作战计划似乎是没什么问题的。唯一的不稳定因素便在于拖雷的西路军。
南宋到底会不会借道给蒙古,成为了此次蒙古三军作战计划中最为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但是在拖雷的眼里,关于南宋借不借道的问题,完全就是一个伪命题。在他看来,这么多年里,那些对蒙古人说不的政权,要么被消灭,要么被打残。他有理由相信,南宋不会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2 19:34:02 +0800 CST  
蒙古的三路大军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走在进军的路上。
窝阔台所在的中军,自然是斗志昂扬,一路势如破竹,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占领所处在山西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第二年正月,中路军渡过黄河,进而占领郑州。金国方面的士兵一路溃逃,涌入了汴京城内。
拖雷所带的西路军也于中路军同期开赴南宋的边境大散关。但是在大散关的边境上,由关中通往南宋的栈道已经被南宋烧毁。
无奈的拖雷只能绕道甘南,进入宋境沿汉水东进,而后通过南宋荆襄的领土,北上河南。
拖雷此次由甘南入宋,在南宋境内的所有关隘,他都是强行突破,突不破的就强攻。以其行为来看,完全不像是来借道的,倒像是来攻城掠地的。一直打的南宋边将心里直突突。而鉴于南宋朝廷态度不明,南宋的边将首鼠两端。
一直到了十月份的中旬,拖雷才打算正式向南宋方面提出交涉,希望能达到借道的目的,好省却自己去汴京城下会师的时间。
但是由于宋蒙双方在边境的摩擦,这借道的蒙使,一入宋境就被不明情况的南宋守将一刀砍了。而这一下弄的宋蒙双方都措手不及。
从常规的认识里判断,南宋这时候应该是摸了老虎屁股。
正在等待消息的托雷,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傻了眼。他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南宋为何有如此大的胆子。但是转身,一个不好的预感在他的脑海里冒了出来:“莫非南宋此刻已经与金国结成了同盟?”
现在,摆在托雷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借此次蒙古使者被南宋所杀的事件大举进攻南宋,留在这里和宋将死磕;又或者是以战迫和,用武力达成和南宋借道的条件。
时间不等人,灭亡金国的计划是窝阔台亲自制定的,拖雷这一路蒙军又是灭金计划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拖雷岂能在此刻因为一个使者的被杀,而留在南宋境内深陷战争的泥潭。
最终,拖雷为了窝阔台的整个大局考虑,还是选择了“忍”下这口气。打算以战迫和。
这对统一之后的蒙古人来说,实在是难得。
拖雷一边派出兵马陈兵南宋边境,做出和南宋一战的气势;同时又派出了使者去南宋方面进行借道事宜的洽谈。
谈判期间,蒙古方面先是细述了宋金之间的百年恩怨,而后畅谈了蒙宋之间的友谊,再又强调了蒙古灭金的决心,最后又以军事的进攻作为强势的谈判筹码。
老于谋略的拖雷,最终以连哄带骗外加恐吓的方式,成功的从南宋这边骗得了粮草,向导和一条毫无阻碍的道路。
拖雷统帅下的西路军通过借道南宋,让北上攻汴的征程就此开始。而此时的中原大地,深冬已经悄然来临……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2 19:34:37 +0800 CST  
第十六章 禹山之战
南宋方面的四川制置使在川陕的边境前脚送走了拖雷,京湖的制置使又在襄阳迎来了金国的使者刘天山。
南宋借道给蒙古的现实,带来的结果是金国发现自己的后方竟然冒出了蒙古骑兵。而蒙古的这路兵马还在一路北上,军事目标直指汴京。这让金哀宗意识到寄希望于南宋为自己守边已经不太现实。
金国这次应该是带来了百分的诚意,但是却没有带来一丝合作者该有的态度。在已经被蒙古军四面围攻的时候,却仍然以上国之尊,对南宋方面莅临垂训。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南宋仍旧是20年前的南宋,此时的金国,却不再是20年前的金国。这世道变了,这规矩自然也得变。显然,金国人不懂。
而今的金国,还是一如当年全盛时期那般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让南宋的京湖制置使觉得金国不像是来谈合作的,倒像是来下达任务的。
南宋的京湖制置使明显不吃这一套,对于金国的使者,又是一个滚字将其打发走了……
宋金方面没有达成共击蒙古军的军事同盟,拖雷的四万骑兵得以大摇大摆的渡过汉水,北上河南。
话说金国虽然被蒙古人追着屁股揍了20年,但是多年来一直在保存实力。尽管辽东、河西、河东、河北的土地虽然丧失,但是其大部分兵力都收缩到河南一地。在黄河以南的地面上,至少还盘踞着不少于四十万的金国主力军。此次拖雷的北上的击汴之路,即使借道宋境,走的依然不是那么顺利。
苍凉汉水,千年流淌。转眼间,拖雷的四万蒙军已经穿越了川陕边境,到达了荆襄的西北。而就在在荆襄进入河南的汉江之畔,拖雷的北上攻汴之路,即将迎来最为惊险的一战。
汉水之滨,对岸的金军目视着蒙古人来到对岸,又目视着蒙古军从容渡河。在这个过程中金国的将领张惠建议待蒙古人半渡而击,而主将移刺蒲阿更寄希望于在汉水之北将其歼灭在河边。
就在这两位一来二去的讨论中,蒙古军已经全部渡过了汉水。让这二位一时傻了眼。
腊月的深冬让汉江两岸变得萧瑟千里,一直注视着汉江千年的禹山(今河南邓州西南),在此刻也万籁俱寂中,一片荒凉。荒凉到百鸟飞绝,人踪俱灭。
好在它很快就不会如此寂寞,因为这里接下来,将会成为蒙古与金国决胜的战场。
后知后觉的金国,在拖雷的蒙古大军全部渡过汉水之后。其二十万大军,才在之前从京兆府逃离的金将完颜合达的率领下,姗姗来迟的来到禹山脚下布阵。
在绝对的优势兵力下,他们等待着蒙古军的到来。对于之前没有对蒙军半渡的而击,完颜合达并没有什么遗憾。与其在汉水之中将蒙军击溃,他更希望于在这禹山脚下,将托雷的四万骑兵一举歼灭。
对此,完颜合达很有自信。毕竟二十万遇上四万,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潇潇汉水,瑟瑟禹山。金军十五万步兵列阵于山前,五万骑兵藏于山后,和刚刚渡过汉水的蒙军就这么对峙着。可是这左等右等,正前方的蒙古军却迟迟没有要进攻的的意思,这就让金军的统帅完颜合达有些沮丧。
看来是他高估了拖雷的胆识。但识转念一想,毕竟在兵力上有如此大的悬殊,此时的拖雷没有发动攻势也实属正常。而他自己,手握二十万大军,不是也没有向区区四万蒙军进行攻击的勇气吗。
正在完颜合达冥冥思考之中,金军的后方,却突然间杀声震天。
让完颜合达没有预料到的是,蒙古骑兵竟然绕到了金军的身后,向部署在禹山之后的五万骑兵阵营,发动了近乎疯狂的冲锋。
更让完颜合达吃惊的是,骑兵对战骑兵不久,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之下,出于弱势兵力的蒙古骑兵,竟然一度动摇了金军的阵脚。吓的金军士兵四散奔逃。
狂风吹起了落叶,飞沙迷离了双眼。蒙军冲锋的号角之声,在山谷之间激扬。昨日还孤独而荒凉的禹山,一时间山野动荡,林木悚然。
眼看着金国的战线濒临崩溃之际,完颜合达跃马长枪,亲自上前督战,这才稳住了阵脚。而金军一旦稳住阵脚,蒙古方面的兵力弱势就突显出来,在没有被金军合围之前,拖雷匆忙退军。留下心灵震颤的完颜合达在山野的冷风中凌乱。
撤退之后的拖雷,深知凭自己目前的军力,终究无法撼动眼前这座庞然大物。所以在禹山小试兵锋之后,就开始采用游击战术,袭扰金军,焚烧其辎重,伺机北上汴京。
蒙古军来去如风的袭扰战术,成功的牵制了金军的主力,让其欲撤不行,求战不能,就这么一直尾随着蒙古军走在前往汴京的道路上。
汉水东流,时光不歇,一转眼,黄历翻篇,又是一个新年来到。
时值正月,拖雷虽然还在河南境内与完颜合达缠斗,但是此时的整个中原战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窝阔台率领的中军已经占领了郑州,东路军也由山东进击河南,大有和窝阔台会师汴京的趋势。
此时的完颜合达在金哀宗勤王之命的召唤下,不再与拖雷部的蒙古军缠斗,率领着还剩下的十五万金国精锐,开始走上北上护卫京畿之路。在行走的过程中,又和金将杨沃衍,武仙两路人马会和。一时间军力大振。
此刻,在完颜合达的手中,已经聚集了金国一半的主力军队。
然而,此时拖雷的蒙古骑兵却一反常态,开始由之前的北上攻汴,转变成袭扰,阻击完颜合达部的北上增援。
如若说禹山之战时的拖雷是想极力摆脱完颜合达的话,那么当金哀宗的勤王之命下达之后,此时的完颜合达是想迅速的摆脱拖雷。但是事实是这二人却是谁也摆脱不了谁。
就在二人这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中纠缠不清时,天空飘下了正月里的第一场大雪。而这场不合时宜的大雪降临,对于完颜合达这支数量庞大的金军来说,却是一场致命的伤……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3 15:07:45 +0800 CST  
第十七章 决战三峰山
正月的大雪,覆盖了前进的道路。刺骨的风寒,吹打着蒙金士兵那久经战乱的身躯。蒙、金这两支兵马仍旧在这大雪纷飞的正月里继续纠缠着。
对于拖雷和完颜合达来说,通往汴京的这条路,实在太过于狭窄了,窄到注定只能有一个人过去。而剩下的那一个,只能作为一个失败者,倒在胜利者前进的道路上,被千军万马踩踏而过。
茫茫天地,银装素裹。在刺骨的严寒之中,这两支充满纠葛的兵马,来到了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而钧州外围,有三座高耸的山峰,此刻正在风雪中迎接着蒙、金两军的到来。
在此之前,这三座不知名的山峰尽管已经诞生了不知几千万年,但是在过去那季节的轮回和时空的深乡里,他们一直不为外人所熟知。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冷眼旁观着虚幻的世界,在沉默中聆听着尘世的纷纷扰扰。而周围的世人,一直未曾试图去感知这三座山峰独立于世间的孤独,甚至从来不会高看他们一眼。
如果山峰也有性别之分的话,那么这三座山峰无疑是三个男人,三个其貌不扬而又饱经沧桑的单身男人。
他们看似沉默,其实也渴望被世人发现,被世界认知。从此摆脱不知名的存在,摆脱那千万年以来的卑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个地方要是想出名,要么是有仙人青睐,要么是有故事发生。而对于三峰山这样普通的山峰,要想获得仙人的青睐,恐怕再等个上前千万年。相比较之下,还是有故事发生来得靠谱一些。
而现在,一场决定金国命运的战争,即将围绕着三峰山展开。而三峰山这个名字,将会跟随着金国的命运被永远的载入史册。只要日后有人探寻金国的历史,就必然会看到三峰山这个名字跃然纸上。更有兴趣者,或许还会亲身前来探寻一番。而和三峰山一起载入史册的还有拖雷,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武仙,张惠,高英这些不为人知的名字。
我们不能定义,到底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成就了三峰山的千秋之名,还是世人因三峰山而记住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或许在一个悲凉的故事里,时间、地点和人物已经融为故事的一体。而我们却肤浅的将他们拆分而区别开来,这对于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解读和亵渎……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3 20:26:25 +0800 CST  
闲话少说,回归正题。
接到金哀宗勤王命令的完颜合达,杨沃衍,武仙等人意欲摆脱拖雷的纠缠,带领着二十万大军在饥寒交迫中展开着急速的行军。但是这二十万大军每日所消耗的粮草,在这需花飘落的冬季里,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好在此时的他们,终于在风雪之中来到了距离钧州城只有十里的三峰山脚下。
进了城,一切就好办了!钧州城内那在风雪中袅袅升起的炊烟,似乎是对他们最深情的召唤。
然而,就在通往钧州那座充满着希望的城池的前路上,却突间然横陈着一支不知名的蒙军。
看样子,这些蒙军似乎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而完颜合达回身,他的后方依然是尾随不休的冤家拖雷……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3 20:27:29 +0800 CST  
这支突然出现的神秘蒙军,是窝阔台派来接应拖雷的中军。
当窝阔台在占领郑州,进逼汴京之时,考虑到拖雷所面临的巨大军事压力,便迅速抽调兵马绕过汴京外围,前来接应拖雷的北上。而就是在这批蒙军和拖雷会和之后,让三峰山通往钧州的最后十里地,成为了金国彻底走向沦亡的开始。
其实这支兵马其实早已和拖雷会和,只不过匆匆北上的完颜合达一直没有发觉而已。当完颜合达发现这支蒙军之时,此刻的金军,已经陷入了蒙军的包围圈中。
大雪已经持续了数天之久,金军的二十万人马多日未食。没过膝盖的积雪,让这二十万大军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巨大的力气。他们的双手已经被冻裂,脚趾已经被冻烂,兵器已经结冰,甲胄已然僵硬。此刻只需轻轻一击,他们便会在这数尺之深的雪地里轰然倒下,再也不会起身。
而反观此时拖雷的骑兵,他们一个个跃然马上,精神抖擞。在拖雷眼里,眼前这支奄奄一息的金军,更像是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风雪依然没有停止,拖雷他们时而围攻金军,时而撤退,时而袭扰,时而抢劫。在这寒风瑟瑟,白雪皑皑的钧州城外,双方的战斗,一直围绕着三峰山进行。
在蒙古军的袭扰之下,金军挨饿受冻,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体力不支已成为常态。而身处在这大雪纷飞的中国腹地,这种天气上的寒冷,对于自小在极北之地长大的蒙古人来说,恰恰又助长了他们的优势。
在蒙古军的不停骚扰之下,距离钧州城那短短的十余里,让金军感受到了什么是生与死的距离。
就在金军精疲力竭,心力崩溃之时,蒙古人却在三峰山脚下突然让开一条前往钧州的道路。极尽崩溃的金兵这时不疑有诈,争先恐后的向均州城撤退。而这一退,二十万大军就此全面崩溃,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尽数被消灭的结局。
在金军撤退的路上,拖雷指挥着早已埋伏了好数万的骑兵。在金军不顾一切奔向钧州的路途中,蒙军突然杀出。双方就此围绕着三峰山进行了一场大决战。
饥寒交迫的金军,此时又怎是蒙古骑兵的对手。激战不久,随之而来的是全面溃败。在溃败的过程中,金国将领张惠、高英战死,武仙率领少数骑兵逃走,移刺蒲阿被俘虏。主将完颜合达,将领完颜陈和尚,杨沃衍败退钧州。
三峰山一战,金军兵将战死大半,而没有战死而溃逃至钧州城内的兵将,也只是比城外的那些人多活了三天而已。
三天之后,蒙古人攻破了钧州城,之前逃入城内的兵将或战死,或因为不投降而被杀,这支占据金国一半军队的生力军,除了武仙率少数人马逃离之外,全部被蒙古人消灭……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3 20:29:09 +0800 CST  
第十八章 再围汴京
山河无声,江湖未静。头顶的天空依然阴沉,南下的鸿雁,仍旧没有北归。中原的寒冬,还在忧伤中继续……
金国寄希望抵御蒙古人的机动部队,在三峰山一战中被消灭的干干净净。金哀宗君臣那颗满怀期望的心也在刺骨的严寒中被无情的刺痛。
这中央军是没了,但是金国目前还有两支比较有战斗力的地方部队:一支西驻潼关,一支东驻徐州。
这两路金军当时和完颜合达是同一时间接到了金哀宗要求他们入汴京勤王的命令。完颜合达是离得近一点,又走的快一点,更恰巧比较倒霉,赶上了拖雷和窝阔台的蒙古联军。所以也就被消灭的早一点。
当驻守徐州的金军,开进河南的地界之时,蒙古军刚刚经过了三峰山的大胜,正风风火火的在河南境内横扫汴京周边的州县。而徐州的金军一来就这么不巧的遭遇到这支扫荡中原的拖累和窝阔台联军。可怜这支金军本来是为救援汴京而来,却在救援的路上就被蒙古人消灭掉。
如果说完颜合达二十万金军被消灭,犹如让金国断了一足,那么八万徐州军的覆灭,则是又等同于折了金国一臂。如此彻底的两次歼灭战,让金哀宗那颗已经被寒冰刺伤的心再遭风霜。
而此时,放眼金朝举国上下,唯一能与蒙军一战的,也就只剩下曾经被铁木真视为金国劲旅的潼关金军。
且让我们看看这潼关的金军在接到金哀宗勤王的命令之后,又在干嘛呢?
潼关的金军,这多年来实在是被时不时南下的蒙古人打怕了。以致于这次虽奉召去解汴京之围,胆怯的连大路都不敢走。只能在深冬时节,深入秦岭,从陕西南部的大山里踏冰卧雪而来。
而指望这样一支未战先怯的兵马前来勤王,即使走到了汴京城下,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这潼关金军妄图穿越秦岭的“壮举”,又怎么能逃出蒙古人的眼睛?在如此良机之下,而蒙古人又怎么能让其活着走出这片大山?
当驻守潼关的金军在离开大本营不久,蒙古军便以少量军队尾随其后,不断在行军的路上给他们制造着压力。而从洛阳南下的蒙古军,则在金军即将达到的前方,便沿途焚毁金军前方即将获得补给的房屋,村镇。
潼关蒙军从西往东的围追,洛阳蒙军东往西的堵截。一次次的摧毁金军沿途所有可以补充的物资;一次次的让金军在行军的路上饥寒交迫;一次次的让金军晚上夜不能寐。
这批金军的战斗意志,在蒙军一天天的打击和风雪的吹打之下被一点点摧毁……
横贯东西的秦岭山脉,在初春时节里飘荡着大雪。通往汴京的路途暗无天日。这批穿行在秦岭深处的金军,不知道自己是走在救援汴京的道路上,还是走在通向死亡的道路上。蒙军对其是既不战,也不扰,只是一路追随。这时连金军自己都意识到,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了。更不要说去救援汴京。
终于,这支被金哀宗寄予厚望的潼关金军。在经历了数十天的饥饿,寒冷,骚扰,煎熬,恐惧,无助之后。他们是彻底的绝望了。当他们从心理上开始崩溃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毫无方向的溃逃。
蒙古军终于等到了机会,乘势对其发动了疯狂的进攻。而这支军队,却再也没有拿起武器与蒙古人一战的勇气。十多万金军,或投降,或战死,或自相残杀。
金国方面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一支曾经被铁木真高看过的潼关兵马,一支承载着汴京城内君臣期望的军队。就这样以精神崩溃的结果而全军覆没。
蒙古人在肃清残余之敌后,挥师扫清汴京外围,一步步完成了对汴京城的合围。

公元1232年的三月,窝阔台大兵压境,在金国迁都汴京十八年后,又一次将汴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一次的汴京之围,远远不同于金宣宗刚刚迁都的那次汴京之围。那一次,金国的都城汴京虽然被围困,但是金国对于大片国土的掌控力度仍然存在,金国各地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强大。
而这一次,金国的有生力量,已经在这半年的三大战役中,被蒙古人围而聚歼。其举国兵力已经所剩无几。此时,金国君臣所能做的只是龟缩在汴京城内,等待着汴京的城破或是弃守之后的逃亡。
然而,就在汴京城旦夕可下之时,窝阔台却留给大将速不台三万兵马攻城,自己和拖雷一行人拔营北返蒙古大草原避暑而去。
这河南的三月天,并不是一个酷暑的季节。窝阔台的突然北返,给了摇摇欲坠的汴京城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关于窝阔台北返的个中缘由,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唯一知道的就是,拖雷与窝阔台一起于三月归去,却于六月刚刚到来,一行人还没有回到草原之时,拖雷就病死于北归的路途中。此时,距离他在三峰山一战歼灭金军主力,还不到半年时间。
正值四十岁的壮年之际,拖雷没有在金戈铁马,腥风血雨的战场上以一个军人的宿命马革裹尸。而是诡异的病死于床榻,这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其实,拖雷的命运在窝阔台登上汗位的那一天便已经注定了。
拖雷在铁木真死后拒绝交权,让窝阔台觉得他在觊觎汗位;而拖雷半年前打赢了三峰山那一战,让窝阔台觉得他功高震主。这世间所有的君王,他们可以接受活在父辈的阴影下,但是他们决不会接受活在兄弟的阴影下。特别是这个兄弟曾经还和他争夺过帝位,并且还活着。
有着无情的权利从中挑拨,拖雷和窝阔台兄弟二人之间,注定不能共存于世。

所以,拖雷必须永远的离去。
然而,让窝阔台无法预料的是,在窝阔台的身后,他的后世子孙将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被拖雷的子孙无情的清洗,从而打开了整个蒙古帝国走向分裂的潘多拉魔盒……

让我们把目光从拖雷身上收起,再次聚集到汴京城下。
金国的统治者们正惶惶不可终日的和蒙古人议和,而蒙古人这边则是马不卸鞍的日以继夜的攻城
刚开始,蒙古军在战争中大举攻城之时,首鼠两端的金哀宗还抱着求和的希望,不敢在城楼之上给蒙古人以沉重的军事打击。但是看着速不台在攻城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把双方的议和放在心上的意思。这时的金哀宗才彻底的放弃了求和,开始不遗余力的死守汴京。
双方于汴京城内外大战了半个多月之后,速不台最终因为军力不足,放弃了对汴京城的强攻。开始了对汴京城的长久围困和迫降……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4 17:15:53 +0800 CST  
道一声晚安。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5 00:59:16 +0800 CST  
第十九章 袭杀蒙使
战事稍歇,局势回缓。近来,金哀宗爱上了独自站在汴京的城楼之上,远眺着城外的蒙古军营,在忧郁中陷入沉思。身在蒙军大帐外的速不台偶尔抬头看见这一幕,总是将嘴角微微翘起,心中充满着不屑。
在速不台眼里,忧郁和深沉这种精致的状态,分明是优质男人的专属。而城楼之上那个体态肥厚,胆小怕事的胖子,怎么配有忧郁的资格。但曾经远征过东欧的速不台,或许沾染上了少许的东欧风情。这个本来粗狂的男人,出于绅士的风度,还是回应给金哀宗一抹诡秘的微笑。
毕竟,城楼之上的金哀宗,正装饰着他眼里的风景。
但是,速不台嘴角间那诡秘的笑容,却是金哀宗每晚挥之不去的噩梦……
时间日久,速不台开始每天在清晨的迷雾里派遣着使者走向汴京,不停的在城下规劝着金哀宗投降。义正言辞的保证着投降后大家还是朋友。而金哀宗每次总以怀疑的语气向速不台大声的诉说着“不相信!”
速不台让金哀宗不要太固执,金哀宗说他从来不天真。
金哀宗一直重复的问着“西夏的千里焦土至今还冒着屡屡青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民族一夜之间消失的干干净净?而西夏的国主至今又身在何方?”
这些简单而明了的问题,速不台从来不能正面回答。
最后,速不台说他耐心有限。金哀宗表态,即便是以弯曲的膝盖去换取一次求和的机会,他也绝不投降……
时间在不知不觉来到了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城外春光大好,山间百花盛开。但这一切对于身处围城的金哀宗来说,都是奢侈的。现在,谁要是能给他一口新鲜的空气,都会让他感激涕零。
眼下汴京城内浑浊的空气和肆虐的瘟疫,已经让金哀宗感到窒息……

月余之后,当空的烈日,宣告着一个炎炎盛夏的已经来临。金哀宗的使者带着丰厚的礼品如往日般来到了蒙古大将速不台的面前,表达了金国方面所希望的和平愿景。而后,金使在速不台那不苟言笑的脸色里,焦虑的等待着答案。
如此卑微的存在,是金国这二十年来的战时常态。
而速不台这次,却一反常态的笑纳了这些礼品,带着兵马在炎炎夏日到来之前北归草原而去。
此次速不台归去,倒不是因为速不台收了金哀宗的礼,再围下去不好意思。实在是因为蒙古军不仅怕热,而且此时的汴京城已经是瘟疫肆虐。速不台若是不想交代在这里,退军是他最为明智的选择。
蒙古的围城兵马在速不台的带领下撤围而去,但汴京城内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兵灾过后的瘟疫,已经让三成的城内军民丧生。这个比例,还在呈不断上涨的趋势。而长达半年的围城,产生的大量内耗,又让本就捉襟见肘的汴京城内也变得再无余粮,已经到了人与人相食的地步。汴京城内的居民,接下来所面临的不是病死,就是饿死,亦或是被吃掉。
即便是这样,金哀宗君臣仍然在这人间炼狱般的城池里苦苦的坚守着,而不放一人出城。
当他们在这水深火热的汴京苦熬过了三个月之后,蒙古人又带着一路风尘而来。但这次跋山涉水而来的不是兵马,而是前来宣召的蒙古使者。
使者此行的目的,也没别的事儿,就是奉窝阔台之命,限金哀宗择良辰吉日昭告天下,向蒙古投降称臣。并且从此不能再以皇帝自居,到中京洛阳去安享余生时光。
朝堂上的金哀宗君臣,看着蒙古使者的滔滔不绝的言语,脸色在阴晴不定之间转换,到最后脸色变至铁青。而这些前来传达窝阔台旨意的蒙使,却从未对金哀宗君臣的表情加以关注。言语之间,一直流露着咄咄逼人的气势。仿佛他们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汴京破城在即,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
待意思传达完毕,蒙使一行人等拂袖而去,下榻在汴京城内的外交官员招待所。只等待金哀宗有所答复或行动之后,他们便可回蒙古复命。
但这蒙古使者仗着蒙古的强势,在金国的朝堂上那傲慢至极的态度,激起了汴京城内从上到下的愤怒。特别是作为金哀宗贴身近卫的飞虎军,那是牙齿咬得嘎嘣响。要不是考虑到在皇城之内的影响,这群目中无人的蒙古使,恐怕是出不了皇城的大门。
当趾高气扬的蒙使前脚从金国的皇城内离去,金哀宗的飞虎军就已经在军营中擦拭刀枪。自认为有着无上荣誉的飞虎军,他们觉得应该以蒙古使团的血,来捍卫皇室最后的尊严。
时间一天天的过着,蒙古的使者在长久的等待中,终究没有等到金哀宗下诏退位的诏书,更没有看到金哀宗有一丝一毫要迁往洛阳的意思。在金国君臣眼里,迁居洛阳就能保全性命的鬼话只能骗骗西夏人。
而这,就让至今还待在汴京城内的蒙古使者感觉到自己存在的多余。
就在蒙使等待无果,准备动身北返的前夜,如当代愤青一般的飞虎军,瞒着金哀宗跑到了使者下榻的驿馆,将这个所谓的蒙古外交使团一起送进了鬼门关……
杀这些人是容易的,飞虎军在自己的江湖里快意恩仇。只是这快意恩仇之后,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让江湖恢复平静。
在这个血与火交织的战争江湖里,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冤有头,债有主的江湖规矩。在重大外交事件上面,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所犯下的所有错误,到最后必然由整个国家进行承担。
飞虎军在冲动的发泄不满之后不知道如何是好,这诸多的烦恼,也就只能留给那些身处庙堂高处的人来解决。而蒙古方面,正等待着金哀宗来做一个让他们满意的解释。
优柔而胆怯的金哀宗君臣,此刻选择了一种简单而高风险的解决方法。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沉默。
毕竟人都是有脾气的……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5 10:57:15 +0800 CST  
本来说这一章是下午五点更新的。现在写了一个大章节,修改的不是太满意。待出去放空一下大脑。晚上修改以后上传。不会拖很晚的。抱歉啊。
楼主 凌子峰  发布于 2019-05-25 17:00:12 +0800 CST  

楼主:凌子峰

字数:246829

发表时间:2019-05-14 05:07:3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08 03:12:38 +0800 CST

评论数:760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