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春秋趙氏滅族

1000了,第一千位讀者,感謝你!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8-31 19:13:19 +0800 CST  
所有讀者,默默潛水的,冒泡的,拍磚的,老夫這廂有禮了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8-31 19:20:16 +0800 CST  
早上好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1 06:14:16 +0800 CST  
為什麼是晉靈公?

換一個國家,趙盾絕對不敢做如此想:拿國君開刀?這是晉國獨有的特點決定的,这絕對是晉國特色,也是赵盾才可能会有的机会。我们可能需要稍微介紹一下背景。

周朝建立,“任人唯親”成为周朝国策,首先表現在分封制上,“立國七十一,姬姓獨居五十三”。這些國家的出現,仅仅因為國君是周文王周武王的的同姓親戚;相對異姓來說,同姓國君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坐享其成;那些為周天子打天下的異姓功臣,即使功高盖世比如姜子牙,也能獲得封賞,卻要遠離周朝中心地带,为周朝继续守卫边疆。

與此相關,周朝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所謂嫡長子,就是嫡妻所生的大兒子,只有他能夠繼承父親的所有,其他孩子都沒資格。

周朝分封的各诸侯国,也照此办理,包括晋国。但是到了晋文侯(805BC—746BC)的时候,嫡长子继承制在晋国遇到了挑战。

晋文侯的父亲晋穆侯为晋文侯起了一个不适当的名字,叫“仇”,原因竟然是穆侯自己打了败仗,要让儿子记住;穆侯的下一个儿子出生时,自己恰好打了胜仗,于是叫“成师”。这个命名造成的不同,引发了晋国嫡长子继承制遇到挑战。

穆侯依然遵照嫡长子继承制,让“仇”继承了君位,是为晋文侯;尽管晋文侯非常了得,文治武功都不简单,因此他的谥号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梦寐以求的“文”。

但是晋文侯去世,儿子晋昭侯即位,叔叔成师就有了想法。晋昭侯无奈,把叔叔成师封到了曲沃,称为“曲沃桓叔”。

曲沃桓叔年纪也已经偏大,但是他在世晚年,已经完成了向嫡长子“仇”的子孙挑战的准备工作。

于是,一场长达76年的晋国内战,就此拉开序幕;“成师”的子孙越战越强;嫡长子系列的“仇”的后代却日益萎缩;周朝为了维护嫡长子继承制,两次出兵帮助“仇”的子孙,仍然无法阻止这场内战的结果。

到了重耳的爷爷“曲沃武公”即位,“仇”的后代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对抗,被彻底剿灭;曲沃武公吸取以往教训,把剿灭“仇”的后代所得到的财物重器,都作为贿赂送给周天子,换来了周朝对既成事实的承认。曲沃武公得以改名“晋武公”。

晋国这场血流成河、绵延了76年的内战,完全是挑战嫡长子继承制造成的。但是晋武公仅仅完成了晋国的统一,如何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挑战嫡长子继承制?这个问题要有待自己的儿子去完成。

晋献公雄才大略,上台后在晋国周边四处征伐,拓地千里!但是晋献公上台后,很快意识到祖先的做法,对嫡长子继承制的危害极大,除了嫡长子,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武力取得天下!如何熄灭这种挑战嫡长子继承制的野心,如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避免这种挑战,成了晋献公的头等大事。

晋献公不得不继续采取极端手段,这就是剿灭“桓庄之族”事件。桓族,正是“成师”的子孙,成师被封曲沃,称为曲沃桓叔,他的子孙被称为桓族,是晋献公的爷爷辈;庄族,是曲沃庄伯的后代,是晋武公的兄弟,晋献公的叔叔辈。桓庄之族在内战中为曲沃一族立下了赫赫功勋,内战结束,如何安置这些功臣勋旧就是一个大问题;处理不好,这些人完全有可能按照“成师”的模式,挑战晋献公,继续发动战争。

考虑到这些因素,晋献公设计,将桓庄之族一举全部歼灭。

一路鲜血淋漓杀过来的晋献公,至此仍然无法收手:他面临着如何处置自己孩子之间的争夺!申生,重耳,夷吾都各自拥有一批谋士,自己还健在,儿子们已经开始自立门户!

当晋献公晚年因为宠幸骊姬打算让骊姬之子夷齐接任国君的时候,他更加意识到,如何处置自己的儿辈,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

晋国最后建立的制度,是到晋文公重耳回国以后才确立的。这就是,除了被选为国君的太子一人之外,国君的其他儿子都不允许留在国内。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开始有了“落难公子”这样一个特殊的称呼,“落难公子”成为历史人类学上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

这样的制度安排,使晋国走上了一条与春秋其他各国都不同的发展道路。各国也经常发生嫡庶之间争夺权力的流血事件,但是基本上维持了公族的存在:国君的后代,成为各国的卿大夫,既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又有君臣之分,辅佐国君;比如郑国的“七穆”;鲁国的“三桓”,就是这类制度安排的结局。

晋国由于驱逐了国君的后代,国君就缺少了同姓公族力量的支持,就必须依靠异姓贵族力量来维持统治。

所以到了公元前607年的时候,赵盾发现自己陷入了层层包围,四面楚歌之际,他猛然发现,晋灵公居然是自己面临的这个包围圈最薄弱的一环。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1 08:15:31 +0800 CST  

@人生已匆匆 时间:2016-09-01 19:44:20
說得對,當你一步走錯,很可能就是步步錯了。晉獻公開始圍殲桓莊之族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祖先和自己都已經走上了無法回頭的路,而且走得太遠了!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1 21:45:32 +0800 CST  
赵盾的实力

晋灵公的叔叔伯伯或者年纪更大的爷爷们,都被驱逐出境,不允许留在国内,所以晋灵公其实在国内真的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力量非常单薄。

反观赵氏家族那就完全不同了。

虽然在636BC,赵盾回国之际孤身一人,但是到了607BC也就是赵盾打算干掉晋灵公的时候,赵盾已經在晋国苦心經營了將近三十年。当然,其中有十多年是在赵衰的指点下完成的。虽说赵衰比较晚才进入晋国高层的六卿集团,但是赵衰比各大家族更早得到了“原”这块领地,这对赵氏家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赵盾成為中軍將和晉國執政到如今,又过去了十五年。这十五年晋国的国君是一个幼小的不谙政事的孩子夷皋,所以作为晋国实际上的老大,趙盾的實力在晋国已經首屈一指。

此外,是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虽然存在着争夺嫡庶地位的尖锐矛盾,但是无论如何,别人不会因为他们兄弟有矛盾,就以为自己在与赵氏的矛盾中能够得到其中一方的支持。

赵同赵括赵婴齐,这三兄弟,此时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的父母亲赵衰和赵姬应该是在636BC结婚的。赵衰和赵姬的婚姻持续了14年,因赵衰去世而告终。

620BC, “晋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左傳文公5年》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中,最小的趙嬰齊也应该出生在公元前624-623年。在趙衰去世之際,趙同赵括和趙嬰齊三兄弟的年紀應該在三四歲到十四五歲之間。

从赵衰去世到赵盾压力山大打算突围的607BC,又過去了大约十五年,此時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中的老大赵同,年纪已经接近三十歲左右;即使最小的趙嬰齊,似乎也已經成年。

“宋人弑昭公,赵宣子请师于灵公以伐宋。公曰:‘非晋国之急也。’对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明训也。今宋人弑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则也,天必诛焉。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公许之。乃发令于太庙,召军吏而戒乐正,令三军之锺鼓必备。赵同曰:‘国有大役,不镇抚民而备锺鼓,何也?’宣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惮之。袭侵之事,陵也。是故伐备锺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袭侵密声,为蹔事也。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锺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锺鼓,以至于宋。”《国语晋语五》

宋人弑昭公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11年,发生在弑君案之前四年。此时赵同可能已经在军中服役,所以向赵盾请教,为什么我们出兵打仗,还要敲锣打鼓,生怕别人不知道?赵盾解释,宋国弑君这种事,是很大很重的罪,因此必须大张旗鼓加以讨伐。

無論趙盾與三趙有多少矛盾,在最後的家族關係問題上,他們不得不站在一起,所謂:上陣父子兵,打架親兄弟。所以當赵盾打算干掉晋灵公的时候,同括婴三趙,已經是趙盾手中令人不可忽視的力量。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2 07:51:52 +0800 CST  
@紫雾东来 2016-09-02 11:06:59
支持楼主。
-----------------------------
感謝紫霧東來的支持。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2 15:56:44 +0800 CST  
趙穿----被纵容的打手和杀手

可以肯定的是,赵盾的老爹赵衰并不是“嫡长子”,他至少有个哥哥:趙衰在史籍中经常被称呼為“成季”,显然他可能是赵氏家族的老三。但是赵衰的哥哥是谁却有很多不同看法。

“公子过宋,与司马公孙固相善,公孙固言于襄公曰‘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贞。贾佗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此三人者,实左右之。”《国语晋语四》

“其先君之戎御”,说的正是为晋献公驾车的赵夙;赵衰和赵夙是兄弟,赵夙本来是赵氏家族的嫡长子。

但是由于赵衰跟随重耳立功,家族身份获得提升,赵衰一支成了赵氏家族的族长。赵夙反而成了赵氏家族的旁支。

赵穿正是赵夙的儿子。他虽然是旁支,却在左传中多次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能要归功于赵盾对这个堂兄弟的纵容。赵穿后来也娶到了国君的女儿,他还是晋襄公的女婿。

尽管有权臣哥哥赵盾,有国君女婿的双重身份,但是这个赵穿有点不靠谱。

左传记载了他的四件事:

赵穿第一次出场,反复与臾骈捣乱,在河曲之战中本来晋军已经胜券在握,被他的捣乱付之东流;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
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左傳文公12年》

臾骈先指出,秦军远道而来希望速战速决,所以应对之策应该以逸待劳,“疲敌”。在赵盾接受了这个建议之后,赵穿竟敢主动出击,破坏了以逸待劳的大政方针;因赵穿而挑起的秦晋大战不分胜负,但是秦军却意识到不会取胜,遂决定撤军。因为害怕晋军在他撤退时攻击,就以下战书的方式,让晋军期待第二天的战斗而对当天晚上麻痹大意。秦军的战书再次被臾骈识破,晋军打算当夜出击,却再次被赵穿挡住,结果秦军顺利撤走。

趙穿这种行为,純粹是因为个人求卿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破壞臾駢的計策,仅仅是为了阻止臾骈继续立功。这种事是任何时期都无法令人容忍的。前面华元的故事中,那个因为羊肉分配不满把华元送到郑国大营的驾驶员,被左传的“君子”深恶痛绝:

“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左傳宣公2年》

反观趙穿在河曲之战的表演,完全是“人之無良”、“殘民以逞”的再现。

赵穿第二次出场,是因为晋国不堪秦军骚扰,试图缓和晋秦之间的矛盾,以便集中精力对付楚国。赵穿自作聪明建议攻击秦的属国“崇”。

“晋欲求成于秦,赵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左傳宣公元年》

這一年,其實是趙盾刚刚“徇私枉法”,以河曲之戰中“不用命”的借口从六卿中驱逐了胥甲。實際上“不用命”而且胡作非為貽誤戰機的責任,至少有一大半在趙穿身上。

趙盾赤裸裸的偏袒趙穿,当然希望有充足的理由。于是試圖讓趙穿在“求成於秦”的過程中立功,这就是赵穿献计的原因。

結果秦國拒絕了趙穿的蠢笨計策。

赵穿第三次出场,就是惊天大案弑君!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左傳宣公2年》

第四次出場,迎接公子黑臀就任晉國國君。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左傳宣公2年》

趙盾竟然派遣弒君兇手前往迎接新君,不知新君黑臀見到這位剛剛幹掉他的親侄兒的兇手,會不會打哆嗦。

左传记载的趙穿,就是赵盾的铁杆死党和别动队,打手和杀手。赵盾遇到问题,赵穿就会出面。趙穿惹了事,赵盾也不遗余力对他加以保护。

毫无疑问,赵穿是趙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3 06:42:42 +0800 CST  
六卿中的赵盾力量

在河曲之战中亮相的晋国三军将佐,完全是赵盾组建的晋国高层领导班子,所以也可以说,他们是赵盾的团队。

他们是:中军佐荀林父,上军将郤缺,上军佐臾骈(士会),下军将栾盾,下军佐胥甲(胥克)。

这个团队十余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赵盾基本上认可的,彼此关系是稳定的。在赵盾打算杀掉晋灵公的时刻,六卿的表现证实了赵盾的判断:他们是赵盾可以信赖的支持力量。

六卿的背后都是一个大家族。他们都有自己利益的考虑,即使在弑君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他们要考虑的首先还是自己的利益;

此外,在经过了那么多大风大浪能够生存下来,能够在晋国高层谋得一席之地,这与赵盾的提携分不开,也与自己这个家族多年来对赵盾的支持分不开,这已经成为了生存的习惯;

实际上这个团队中,最有可能反抗赵盾的莫过于荀林父。他资格老,比赵盾甚至比赵衰都更早进入军队,虽然后来他落后了,心有不甘;然而在许多重大事件中,他早就认识到赵盾的手段和魄力,体会到反抗赵盾的代价有多大,因此他轻易不会做非分之想。

郤缺和士会掌控上军,这两个都是赵盾的铁杆。郤缺能得到赵盾的赏识,固然有他自己努力的因素,但是赵盾如果不用郤缺,再有能力又如何?比如士会,这个历史上大放异彩的贤人,如果赵盾不打算启用它,他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老死秦国!所以他们两个忠实于赵盾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栾盾和胥甲,两个下军将领,在六卿中的地位偏下。还有人认为,下军主要是后勤部队,战略支援部队,是为上前线的将士做辅助工作的。胥甲还因为跟赵赵穿胡闹留下了莽撞的形象,栾盾终其一生,既没有留下一个字,也没有留下一句话;估计他把毕生精力全部用于了培养下一代。

我们看左传记载,一定会有疑惑:赵穿杀死晋灵公之后,赵盾还没有赶回来之前一定有一个时间差:那么此时荀林父等六卿他们为什么不去抓捕赵穿或者直接杀掉赵穿,为晋灵公报仇?

至少六卿的每一个人都比赵穿官大;

这是不是说明,六卿也或多或少介入了弑君?他们极有可能是赵盾弑君的同谋。

荀林父可是赵盾二十年的政敌,他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赵盾不在之际发动宫廷政变,或者派出军队直接杀死外逃的赵盾?

难道说在謀殺靈公的整个過程中,六卿都参与了?所以才会採取一致行動?

在弑君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中立,就是对弑君者最大的支持。赵盾可能最希望出现的正是六卿的“中立”。


接任国君

当然赵盾最重要的弒君同謀,莫過於新任國君公子黑臀。

今天我们任何一桩犯罪案件的調查,一是要調查了解誰有犯罪動機,二是最後的利益歸誰。當國君的寶座突然出現在公子黑臀面前,成為赵盾手中的一種誘惑条件,公子黑臀的所作所為就值得斟酌。

左傳沒有記錄黑臀與趙盾的合謀,但是左傳記載了趙穿去洛邑迎接黑臀返國的時間,從殺死靈公夷皋,到黑臀朝於武宮,前後全部時間不過八天!那個時候的運輸工具是馬車,而絳都至洛邑的道路至少在二百公里以上。來回四百到五百公里的道路,就算是打馬狂奔,在這麼短的時間趕到,已經是奇跡。

我們還需要追問的是,趙穿是如何找到黑臀的?除非以前有過聯繫,否則至少在尋找黑臀的過程中要花費不少時間吧?除非雙方以前有過協議或者商討,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黑臀撿起來就敢吞進肚子里?雙方需要商討的細節多了去了!這需要花時間吧?

否則派來一個弒君兇手,黑臀恐懼觳觫之餘,願不願意跟著趙穿前往絳都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他們之前有過溝通和探討。

如前所述,晋国把除了太子之外的所有国君的公子都送出国外,并且不允许国内大臣與这些“落難公子”有来往。赵盾弑君之后若干年,晉厲公聽到欒書密告郤至與“落難公子”孫周見面而勃然大怒,下決心剷除“三郤”,就是認為郤至與孫周的私下見面属于“大逆不道”,试验中是觸犯晉國法規的。

你相信赵盾在弑君之前与这个公子黑臀没有相识,也没有密谋,更没有做任何安排?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4 08:45:00 +0800 CST  

欲盖弥彰的卧底

最具威慑力的力量当然应该是隐秘的力量,因为不为人注意,所以一旦动用,就会造成特殊后果。灵辙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赵盾对卧底和间谍的重视是他取胜的重要一环。

根据左传记载,灵辙不过是赵盾偶遇的一个行将饿死的路人甲,充其量是赵盾怜悯之心溢出的对象。但是此再次生猛现身,却是在灵公的彪悍卫队中,并且使出了乾坤大挪移的反戈一击,护卫赵盾顺利逃出生天。

左传甚至在赵盾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际,插入了赵盾与灵辙两人回忆相识过程并且边打斗边深情回忆的一幕:

赵盾:“你谁呀?”,一边举起袍袖遮挡砍过来的刀锋,撕拉一声裂帛,赵盾半裸。

“你竟然忘记了我?”灵辙冲上前来,护住赵盾“裸露的大腿”,“我灵辙啊!”

“灵辙?不认识。”赵盾继续朝自己的车驾方向逃跑。

“哎呀,老赵,你的记性太差了。”灵辙打翻了两个卫兵,朝赵盾追去:“你在山里打猎,休息的时候,看到了我,饿得半死的我,想起来没有?”

“啊啊,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你竟然忘了?你让我吃了一顿好饭啊,我都舍不得吃。”

“对对,是那么回事,我让你吃光光,又给了你一箩筐。”

“不是筐啦,是大皮兜子!”灵辙又得掉回身,用他的方天画戟横扫靠近的追兵。
然后再次追赶赵盾。“那是我故意留下一半,说我老娘还饿着呢。”

这厮三日没饭吃饿得半死,居然还想着老娘?

不对,这个故事在哪里见过吧?再想一想!颍考叔跟郑庄公吃饭的时候,是不是讲过这样的故事?

不一样。颍考叔说的是老娘没吃过国君的肉肉,不是国君的肉肉,是没吃过国君厨师炖的肉!于是郑庄公吩咐厨师再做一份,让颍考叔吃饱了带回家。

这个灵辙,自己饿了三日,有吃的了立刻想起来老娘亲。这三年来出来公干的时候,他老娘是不是早就死翘翘了?但是不要紧,因为这样说,只能让人们对灵辙有好感对不对?于是赵盾“也给他的老娘照样来了一份”。

故事到此没了下文,一直到灵公“打算杀掉赵盾”的时候,灵辙出现了。他现在的身份是灵公的卫士。

看起来从那次相见之后,灵辙的日子就有了转机,不但吃得饱,还有了一份还人人羡慕、收入不菲的工作—国君卫士。

灵公竟然从快要饿死的人中间寻找自己的保镖?

有古人对此深表怀疑,赵盾一饭之恩,怎么能比得上晋灵公给灵辙的优渥待遇?灵辙为了报答一饭之恩,就能清楚明确的选边站队,不惜拿生命来冒险;那么对给予他荣华富贵的国君,他为何不思报答,反而选择背叛,选择还报以刀枪?

因此有人说,灵辙的身份极为可疑,至少从记载上看,他做的事情确实更像是赵盾安插的卧底;

如果灵辙是卧底是赵盾安插的,那么就可以设想,安插在灵公和其他国君身边的卧底,可能并非一个灵辙,还有很多别的卧底。

這個力量可太重要了。它还不僅僅是像灵辙那样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捨生忘死保護赵盾,更加重要的是日常的信息通報,国君行踪以及国君的心腹等等重要信息的取得。
這比臨時出來揮戈相向更加重要更有價值。

但是左传传达出来的信息,灵辙完全是主动报恩行为,而不是赵盾的卧底。因为赵盾完全忘记了这件事,甚至完全不认识这个人。所以才有了边打斗边回忆的一幕。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左傳宣公2年》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5 08:59:49 +0800 CST  
1300,明天再见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5 21:31:10 +0800 CST  
力量对比不是问题,赵盾很自信,但是仅仅靠力量对比就敢弑君?那可不一定。毕竟在那个时代,弑君几乎是第一等的大罪,十恶不赦。

虽然乱臣贼子公行,虽然春秋记载了这个时期的“弑君三十六”,但是不管是谁,不管什么原因,动手弑君之前的准备工作,最大的就是心理准备。就连楚国这种对周朝礼法不那么尊崇的国家,弑君者也会再三斟酌不敢贸然下手。

赵盾性格中的野性因素

因此,赵盾敢不敢弑君,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赵盾的成长过程中来看看,赵盾性格形成中的野性因素。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回國后穩定下來,派人來接走季隗。但是根據北狄的要求,兩個兒子伯繇叔劉卻被留了下來。跟隨季隗回到晉國的趙姬(晉文公的女兒,在这个时期达到适婚年龄,只有和季隗生的才有可能),被晉文公嫁給了趙衰。趙姬嫁給趙衰后,強烈要求趙衰接回趙盾母子,並且把嫡長子的位置讓給趙盾。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左傳僖公24年》

赵盾因此而回国。
趙姬所以要这样做,除了趙盾母親叔隗是趙姬的親大姨這個因素,很可能当年在北狄,表兄趙盾就已经給趙姬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于赵姬与赵盾兩人之間是不是暗生情愫,後來與趙盾是否存在越界行為,都不見於史載,我們當然不能“妄議”。

在冰天雪地生活环境严酷的北狄,趙盾可能就已經顯露出足夠多的聰明才智和決斷能力,充滿桀驁不馴的野性和活力,雖然回到晉國,進入貴族階層,趙盾的言行在新的環境里受到很大的約束,但是蠻荒時代留下的烙印完全絕跡是不大可能的,必然會在他的日常生活體現出來。

公元前636年,晉國百廢待興,趙盾有幸參與了晉文公回國后建國的全部經歷,這樣的學習機會百年不遇!加上一個聰明睿智的父親趙衰在身邊耳提面命,指點提攜,趙盾的知識獲得了飛速擴容,成為那個時代的佼佼者完全不奇怪。雖然那個大時代里,英雄輩出,趙盾完全沒有機會顯露自己的才華,在平王室的晉軍行列里,在城濮大戰的晉軍行列中,在與秦國合謀襲鄭、殽之戰等等,他可能不過是一個大頭兵,但是趙盾在戰鬥中奮勇殺敵,逐步積累了自己的功勛和人脈,也是很自然的。

“子玉以若敖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 《左傳僖公28年》

我們仿佛看到了趙盾在“軍中公族”的身影,他揮戈上陣,橫掃楚軍,為自己立下赫赫戰功。

有人說過,在偉人身邊看偉人,和我們凡人一樣一樣的。趙盾在沒有掌權之前,經過了晉文公、晉襄公兩任國君。如果晉文公對趙盾來說還只能仰視,必须仰视的話,資質平平的晉襄公對他來說,大概就沒有什麼神秘可言了。

赵盾曾經與晉文公的另外兩個兒子伯繇和叔劉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可能也沒有覺得公侯王伯的血統,就比自己高貴到哪裡了;赵盾在丛林原则中的生存能力,很可能是伯繇叔劉都無法比擬的。

但是在春秋时期,还是血统论的天下,血缘关系轻易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份;而在北狄,丛林原则虽然血腥野蛮,却给了每个人以平等机会。在赵盾内心深处,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必然会给他带来特殊的视角。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6 08:26:59 +0800 CST  
今天应该能有1400个读者了吧?很期待每位读者到来,更期待读者拍砖捉虫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6 08:37:19 +0800 CST  
真的1400了,感谢每一位读者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6 12:43:16 +0800 CST  
赵盾弑君之敢不敢系列2

在赵盾成长的历史过程中,晋襄公不可或缺,他是赵盾的最大恩主,他帮助赵盾意识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让他意识到国君一点儿也不神圣;赵盾抓住了晋襄公提供的机会,最快速度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并且在晋襄公去世不久,将这个权力扩张至比晋国君权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程度,直至最后背叛晋襄公,杀掉了他的儿子晋灵公

因此,我们需要简单认识晋襄公。

晋襄公的身世基本上是个谜,他的母亲是谁,他多大年纪,哪一年出生,他是如何被确立为太子的,都没有明确记载。关于他留下的最清晰的记载就是,晋文公觉得他作为一个太子,欠缺不少资质,曾一度打算换掉他。晋文公与胥臣探讨这个问题,胥臣提出来因材施教,为晋文公确立晋襄公下了决心。

晉襄公的生母究竟是誰?有人根据晉襄公去世以後,趙盾和賈季爭論誰該當立為晉國國君時,為了推薦公子雍,曾經說了一段話,推测晋襄公的生母为逼喆:

“杜祁以君故,让逼姞而上之,以狄故,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

公子雍的母親杜祁很賢惠,在排位上連續讓了兩位夫人,逼喆和季隗。季隗是晉文公逃亡時期的患難夫人,與晉文公感情深厚,為他生了兩個兒子,還在分別的時候依依不捨,相約二十五年以後再見;逼喆卻不同,僅此一處見於左傳。

趙盾說,杜祁“以君故讓逼喆而上之”,這個“君”被包括杨伯峻等人解释为晉襄公,逼喆為晉襄公之母的說法就此開始流傳。

其实根據上下文,我們也完全可以把這個“君”理解為是晉文公,因为此时在讨论的对象就是晋文公的夫人们。晉文公身邊有幾個寵姬愛妾是很自然的。除了文嬴,逼喆季隗杜祁應該說都是晉文公所喜愛的女人。這樣解釋並不違背左傳文意。

但是这样一来,晉襄公的生母為誰仍然是一個疑問。

晉文公的夫人文嬴何時嫁給晉文公?有沒有為晉文公生孩子?這個問題也沒有答案。包括晋文公出逃的年龄,都有很多争论。笔者非常懷疑晉文公在逃亡之前可能已經有過婚配,而且很可能就是文嬴,甚至文嬴很可能正是晋襄公的生母。

因為秦嫁五女之時,隆重推出的是懷嬴而非文嬴,這是沒有道理的。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國語晉語四》

《國語》直接用“歸”而非婚嫁娶。所以此時秦歸五女,乃是按照周朝習俗,為即將成為國君的重耳補上本該有的“媵”――文嬴的姐妹。这个秦五女包括怀嬴,都是在这个时候作為文嬴陪嫁的媵而送给了晋文公。而當初重耳娶文嬴的時候,他還不是國君,不能享受“媵”的待遇。秦穆公通过“媵”这个仪式,暗示自己已经把流浪汉重耳作为国君看待了。

這樣或可以解釋襄公的年紀:當年重耳逃亡之時,可能文嬴已經懷孕,但是雙方也許都不知道;重耳在北狄信息閉塞,與季隗感情融洽,連生兩子,於是命名為伯繇叔劉,老大老二都有了。這個時候傳來文嬴懷孕生子的信,重耳大喜過望,遂命名為“驩”。驩与欢,应该可以通假。

晋襄公为文嬴所生,被立為太子就顺理成章:一個是有堅強的秦國後援,一個是實際上的晉文公長子,反過來文嬴的地位也毫無爭議穩居第一。这样也解释了伯鯈叔刘和驩的顺序;同时也揭示了晋文公出逃时的年纪,不可能是40多岁,因为之前的老婆孩子没有记录,季隗两子伯鯈叔刘是老大老二。

逼喆不过是受到晋文公宠爱的女人而已。

但是晉襄公似乎有點問題,晉文公似乎並不滿意晉襄公,曾與胥臣討論過襄公的教育問題:打算換人請陽處父來教導太子驩。胥臣直截了當的告訴晉文公,由誰來教育太子驩用什么方法才重要,因材施教還会有成果的。

这一切,都发生在赵盾的成长和学习过程。

後來襄公果然因為私放秦國三位被俘的大將,遭到先軫很不禮貌的斥責和唾罵;似乎也有其他史料通過襄公的謚號,推測和暗示襄公很好色。至少在他去世之前不久,他的夫人穆嬴剛剛為他生下小太子夷皋,也就是後來的靈公。晉襄公在去世之際,還在為寵姬幼子百般操心謀劃,似乎印證了襄公好內的推測。

趙盾全方位目睹了這一國君繼承過程,目睹了晋襄公即位以来的晋国历史,甚至可能目睹了晉襄公的種種不堪,這一切對他後來的行為必然有深刻影响。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7 08:14:53 +0800 CST  
看起来今天过1500的希望不大,不过有这么多读者,还是很欣慰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7 14:04:24 +0800 CST  
目前已经接近1500了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7 21:02:10 +0800 CST  
居然过了1500,真心感谢读者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8 05:42:02 +0800 CST  

拥立新君过程

胆子是慢慢变大的,野心是一点一点积累的,不臣之心也是这样。

晋襄公去世之后,赵盾为首的六卿,面临一个选择:选择谁来接替晋襄公做国君。

本来晋襄公是有遗嘱的,要求赵盾辅佐他的儿子夷皋,也就是后来的晋灵公。可是赵盾和六卿一商量,大家都觉得小国君完全不能决定任何事情,在当下的晋国,还是需要一位成年的国君比较稳妥。

应该说,讨论的动机是出于公心的,确实是从晋国现实出发,并且大家都是忠公体国的。

选择很重要,选择谁很重要;谁选择,也很重要,而且很多时候谁选择更重要。

因为重要,就会引发争夺。于是,在选择谁和谁选择的问题上,分歧导致矛盾,矛盾演化成动手。

当时晋国可供选择为国君的人选,有三个人,第一还是公子夷皋,是晋襄公的儿子,是晋襄公临死之前托付给赵盾的;但是在第一轮选择中被放弃了;

第二是公子雍,据赵盾说,是晋文公贤惠的第四个老婆杜祁所生,似乎已经成年,按照晋国特色的惯例被放逐到了秦国,据说已经在秦国有了官职;所以赵盾认为他比较靠谱;

第三个供选择的是公子乐,这个是晋文公与辰嬴所生的儿子,可以肯定不会超过15岁(辰嬴成为晋文公的夫人是在636BC),目前在陈国。

谁来选择呢?郑多比较激烈的赵盾和贾季互不相让,于是不大好定。

既然争论不好定,就需要采取别的办法。赵盾听说贾季认为国君之位先到先得,已经派人前去迎接公子乐了,立马两手抓,一手去秦国派人去迎接自己选定的公子雍回国,一手是杀手,到公子乐回国的半途上“恭候”,直接把公子乐给“咔嚓”了。


正当赵盾以为由自己作为选择者已经铁定,被选择的对象公子雍也即将回国的时候,被忽略了拥有一半选择权的一个人出场了,她就是晋襄公的未亡人,公子夷皋的母亲穆嬴。她代表死去的晋襄公和活着的公子夷皋(这两位都不会说话)朝六卿发飙了;六卿们都纷纷躲避。

穆嬴知道此时谁拥有较大的选择权,她决定与他协商,于是抱着公子夷皋直奔赵盾家。一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交易达成了。

事后赵盾向六卿汇报,据说晋襄公在去世之前就如何托付自己云云,可是当初讨论“立长君”,找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公子做国君,那时候赵盾为什么想不起来晋襄公的“临终嘱咐”?

这说明,在“选择”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大家都是为了晋国的长治久安,那么至少在这个时候,赵盾想清楚了,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一开始的选择权,实际上名义上是归六卿的,后来变成了归赵盾和贾季两个人;同时既使公子雍按照自己的选择回国,也要有一大块权利让渡给支持公子雍回到晋国的秦国!而选择公子夷皋,这个选择权完全属于自己一个人。当然不用说,公子雍是成年人,回来后赵盾的选择权就更小了;相反,公子夷皋则是一个孩子,这时候,赵盾将有几乎无限的选择余地。


最最重要的是,经过一轮“选择”,公子夷皋完全是因为赵盾的“选择”才获得国君宝座的;这样,不但公子夷皋日后应该感谢赵盾,就连公子夷皋的妈妈难道不也得感激涕零?

经过这一轮选择,赵盾意识到国君的地位也是很脆弱的,也是可以上下其手的,其中有很多猫腻;国君的妈妈也不是很神秘的,也是可以让她来求告自己的。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8 07:55:44 +0800 CST  
谁来选择呢?郑多比较激烈的赵盾和贾季互不相让......
错字,拼音打字就会出现的错字。争夺,出来的竟然是郑多,为什么“郑多”会出现在选择的第一位置呢?
楼主 山高水深ht  发布于 2016-09-08 09:52:31 +0800 CST  

楼主:山高水深ht

字数:202752

发表时间:2016-08-25 14: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6 13:05:48 +0800 CST

评论数:16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